滨水生态文化廊道景观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目录
1.概述
1.1 背景
1.1.1 城市发展需求
1.1.2 环境保护意识
1.2 目的
1.2.1 提升城市形象
1.2.2 增加居民休闲空间
1.3 意义
1.3.1 促进经济发展
1.3.2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概述
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保护和人居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绿地和水系逐渐减少,城市面临着空间紧张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运而生,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发展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打造优美的滨水景观,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的
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滨水景观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时,优美的景观也将为周边的商业活动带来更多的人气和商机。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优质的城市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在美丽的滨水景观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是为居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
•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 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 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 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 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 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 、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
• 2.2 沿水步道与水面的开口处 与水面的开口处是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人与水面 能够近距离接触的地段,从防洪堤到水面之间 跌落的台级和平台能够产生富于变化的空间, 对人具有较强地吸引力。对于开口的提示本身 就要求这部分空间要进行特别的处理,也需要 一定程度的空间放大,从而提高安全性和亲水 性。
• 2.3 沿水步道的转折处 “视线转折的对景往往都是潜在的兴奋点。”
• 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 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 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 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 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 ,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 起到重大作用。
• 此外,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在开 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 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 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 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 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 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 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 色
水体的可接近性
• 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 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 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 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 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 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 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 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浅谈滨水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以永定河“一河两岸”滨河休闲绿廊设计为例
第5期(总第241期)规划设计■浅谈滨水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以永定河“一河两岸”滨河休闲绿廊设计为例苏春晖(厦门路亨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摘要以永定河“一河两岸”滨河休闲绿廊设计项目为例,通过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文化底蕴融入、驳岸及配套设施设计、硬软景设计、夜景照明等方面,从整体到细节逐一论述了滨水景观设计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滨水景观;人性化设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0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而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
城市滨水空间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滨水景观项目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环境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人际交流。
而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设计,为人们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也显得尤为重要。
1滨水景观的特点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毗邻水系的地区都会成为建造乡镇、城市、贸易区的首要选择。
除了便利的水系交通航运条件以外,人们内心渴望亲水的天性也希望在居住地附近有水系存在,水系的经过与流通为一座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叫滨水空间是城市中尤为重要和独特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
滨水景观设计,应统筹考虑,通过步道、自行车道及景观节点,将整个景观空间进行有机的串联,构建立体的滨水景观带O2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现代景观的设计中,创造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最大的追求和愿望,而“以人为本”是其中最基本的的设计理念。
通过对环境景观的营造,让人们忘却城市的忙碌和喧嚣,提供人和自然与谐共处的生态空间。
只有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才能营造更为符合人们实际生活习惯的景观环境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周边地区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活动。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升水域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创造出宜人的居住和游憩环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探讨其设计理念和实际效果。
案例名称,某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该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以“生态优先、人文关怀”为核心理念,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水域生态,同时注重提升公园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
设计师通过对场地的充分调研和分析,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色,打造了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滨水公园。
设计内容,公园内设置了多个生态湿地,保护并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增加了植被种植面积,提升了植被覆盖率。
同时,设计师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景观节点,如观景平台、休闲草坪、儿童游乐区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空间。
公园内的景观设计充分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如设置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雕塑、文化墙等,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实际效果,经过景观设计的实施,该滨水公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吸引了大量水鸟栖息繁衍。
公园内的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同时,公园内的文化雕塑和文化墙成为了市民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魅力。
公园的游客量明显增加,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热点。
总结,这个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成功地提升了水域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创造出了宜人的居住和游憩环境。
这个案例为其他地区的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
打造滨河长廊建设案例
打造滨河长廊建设案例案例名称:上海滨河长廊建设背景介绍: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滨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滨河周边缺乏一个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导致市民对滨河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因此,上海市政府决定打造滨河长廊,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观光场所。
建设目标:1. 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滨水环境,提供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文化艺术交流等多样化的场所。
2. 强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吸引力,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滨水长廊。
建设内容:1. 环境整治:- 清理滨河周边垃圾,修复滨河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 绿化滨河两侧,引进适宜的植物种类,增加植被覆盖率,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 建设生态湿地,增加自然湿地面积,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栖息地。
2. 建设设施:- 建设步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市民健身、散步、骑行的场所。
- 建设景观广场和露天剧场,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 建设儿童游乐设施,提供儿童游玩和学习的场所。
- 建设河滨码头,支持水上交通和游船旅游,增加旅游业发展和市民休闲选择。
3. 文化交流:- 举办滨河文化节、音乐会、艺术展等活动,促进城市文化交流与传承。
- 在滨河两岸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增强城市的艺术氛围。
- 开展滨河边的摄影比赛和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和记录滨河的美景和故事。
建设效果:1. 增加市民对滨河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市民生活品质。
2. 提升滨水长廊的游客吸引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3. 增加周边商业活动,带动经济增长。
4. 强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结:上海滨河长廊建设案例通过环境整治、建设设施和推动文化交流等方式,成功打造了一个优美宜人的滨水长廊,丰富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选择,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这为其他城市的滨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滨水带景观设计是指针对沿海或江河岸边的区域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以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以“望海映月”为题,探讨滨水带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探讨怎样打造一个宜人的滨水带景观。
一、设计理念1. 体现自然美滨水带景观设计应该以体现自然美为核心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河岸自然景观,构建生态廊道,打造绿色生态空间。
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和水域状态等,力求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出吸引人的自然景观。
2. 结合人文特色滨水带景观设计不仅要重视自然美,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打造富有人文底蕴的景观空间。
通过景观设计,将城市的文化韵味和历史魅力融入景观中,使滨水带成为展现城市魅力和品位的重要场所。
3. 体现功能性滨水带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功能性,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为他们创造安全、便利的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结构,设计多样的功能设施,如游乐设施、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提升滨水带的活力和吸引力。
二、设计内容1. 滨水步道在滨水带设计中,滨水步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步道要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造成林荫道、花草径等,使人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
2. 休闲广场设计休闲广场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憩、集会、娱乐的场所。
可设置凉亭、座椅、亲水平台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集休闲、游玩、观赏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3. 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是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水域的地方,可设置观景平台、垂钓台等设施,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垂钓、观鸟等休闲活动的场所。
4. 游乐设施为了吸引家庭、孩子等群体,设计游乐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场、水上游乐设施等,丰富滨水带的娱乐功能,增加人们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
滨水区功能分析之生态廊道功能,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案例
城市滨水区的功能
1 运输功能 2 生态廊道功能 3 商务功能 4 旅游·文化功能
生态廊道功能
1 净化环境,调节气候 2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 城市景观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
1.净化环境,调节气候
消减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大气湿度,维持城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人工驳岸 水域和陆地刚性连接
生态驳岸,水域和陆地柔性连接 类似于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 成分,保护生 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 极其有利的。
4.城市景观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
生态廊道所造就的美丽景观和提供的娱乐、生态旅游、野趣条件以及生物多样性可以启迪 人们的智慧,提供科学研究对象和文学、美学创作的源泉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环境
谢谢
城市边缘滨水区景观生态廊道设计手法探讨
城市边缘滨水区景观生态廊道设计手法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逐步向乡村拓展,原有的生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边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本文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对城市边缘的廊道进行一定的探讨,运用生态修复的设计手法,使得滨水景观带得到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项目结合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探索总结了适合城市边缘滨水带的规划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运用到项目的设计中去。
关键词:城市边缘景观廊道生态修复滨水景观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city gradually to rural development, the original Habitat suffered some degree of damage, marginal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Practice through practical projects in this article, on the edge of the City Gallery of some discussion, us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s, allow waterfront landscape to b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project development needs of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summary suitable for marginal urban waterfront planning and in the design of these ideas to the project.Key Words: City BoundariesGaller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Waterfront landscape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边缘逐步扩大,农村的一些土地被侵占,很多乡村地区被建设成了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有其特殊的城乡结合的性质。
打造生态滨水长廊工程方案
打造生态滨水长廊工程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滨水长廊工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逐渐得到重视。
滨水长廊是指沿着河流、湖泊或海岸线打造的带有绿地、休闲设施和步行道的城市景观带,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打造生态滨水长廊工程的方案,从规划设计、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述,以期为城市滨水长廊的建设提供参考。
2. 规划设计(1)确定长廊范围:首先需要确定滨水长廊工程的范围,考虑河流、湖泊或海岸线的实际情况和城市规划需要,确定长廊的起止点和覆盖范围。
(2)生态修复:根据长廊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可以通过种植植被、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恢复和改善滨水生态环境。
(3)道路规划:设计长廊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交通路线等,要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通勤出行等需求,同时要与周边交通网络衔接。
(4)建筑布局:根据长廊的地理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设计合理的建筑布局,包括休息点、观景台、体育设施、文化展示等,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需求。
(5)环境保护: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包括水质保护、噪音控制、生态保护等,确保滨水长廊工程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生态修复(1)湿地恢复:对于滨水长廊沿线存在的湿地,可以通过增加植被、维护水质、修复湿地等方式进行恢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绿化种植:在长廊沿线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种植,包括乔木、灌木、花草等,提升景观效果的同时改善空气质量。
(3)水体净化:对于长廊沿线的水体,可以采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进行水质净化,如人工湿地、生物过滤等,提升水体的生态功能。
(4)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保护长廊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不能破坏本地生态环境,为当地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5)水土保护: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水土保护,减少对土壤的破坏,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迁安市三里河滨水景观带设计
迁安市三里河滨水景观带设计项目定位:城市最重要的带状公园,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休闲廊道;也是城市雨污排放的重要廊道。
方案特色:一、做好水文章,保证项目可操作性,提升河道景观品质。
1、防洪,双台式堤岸处理2、雨污排放:截留、舒解与生态处理,截留雨污进入污水处理厂。
沿河设置多个雨水排放口,减少排放口规格,保证雨水排放通畅,同时减弱对河道的冲击。
利用湿地种植带过滤沉积雨水中的有害物质,优化水质。
3、引水,自流式引水与水位控制4、持水,河道防渗与拦水坝工程(粘土填压的生态作法)5、水景营造,岸线处理与水体类型丰富(浅水区与湿地景观带,塑造凹凸流畅的岸线,以生态堤岸为主体,提高景观品质与亲水性,减轻水体冲刷。
丰富水体形式与水岸类型,营造泉水、池塘、溪流、河道、湖岸、堤岛等水景)6、景观水源:景观用水面积及用水量。
以河流水源为主,雨水、中水为补充水源。
二、功能结合功能结构:一河三段串珠结构串珠结构,河流为蓝色飘带,串联多个节点,节点之间为狭长的过渡地带。
大三段:上游:引水工程,水渠两岸种植林带涵养水源。
设置自行车道,核心区段:城市滨水景观带下游:疏通河道,设置生态堤岸,建立健全两岸绿化建设。
小三段:文化之源的工业文化段:滨水景观建设与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
打造文化休闲中心,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滨水段:恢复河道生态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滨水活动场所和亲水机会。
突出沿河湿地的景观特色,强化夏秋两季的植物景观效果。
郊野之趣的自然风光带:以生态餐饮为依托,大面积生态林带为背景,突出河流及滨河率带的自然野趣。
三、挖掘河流文化内涵,强化一带三节点的结构,突出特色,营造亮点与看点。
1、河西岸以连续的景观林带为边界,临水设置步行路及亲水平台供人停留观景的设施。
河东岸规划连续的自行车道和滨水步行路,以疏林草地和林下活动空间为主体,强调人群的参与与景观的优美,以剪纸艺术为主题的景观盒,串联活动空间,形成一系列的游憩及景观场所。
(桥头公园、林下涌泉广场、游戏沙滩、休闲活动场地、花圃、剪纸特色空间、亲水平台、林下活动场地、茅草、生态岛、观景堤岸)(涌泉广场,源头象征,设置石头滩层层跌落效果,四周廊下休憩空间,高大树阵,广场被大片疏林草地所围绕,林荫道路穿梭于林带与河道间)桥头节点:桥北:以三里河生态文化为主题,蟹群雕塑体现河道文化故事。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一、项目背景滨水带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边缘的地带。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开发滨水带成为了一种趋势,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
而且,适当的滨水带开发,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文将针对一个滨水带景观设计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二、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某市市中心,与大海相邻,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项目区域长约5公里,宽约200米,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滨水带景观设计项目。
三、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滨水带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此次设计的主要目标,设计将尽可能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立体感和多样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
2. 城市功能原则提高滨水带的城市功能,增强其作为城市休闲和娱乐中心的地位,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 景观原则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将滨水带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生态美感和人文气息的城市景观。
四、设计内容1. 滨水公园在沿海滨水带设立一系列的滨水公园,以绿地为主,配以健身设施、凉亭、休息台阶等设施,形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内对植物的配置要求多样性和特色性,丰富景观效果。
2. 滨水步道设置一条长约5公里的滨水步道,以连接各个滨水公园,便于市民和游客进行漫步、健身和观赏。
3. 水上活动中心在滨水带设置水上活动中心,提供划船、风帆运动等水上运动项目,丰富滨水带的休闲娱乐项目。
4. 观海平台在滨水带的高差区域设置观海平台,供游客观海赏景,同时也是拍照留念的好去处。
5. 水岸商业在滨水带的一些地段设置商业街区,以吸引更多人群前来游玩、消费,提升滨水带的活力和吸引力。
6. 生态景观注重滨水带的生态建设,在一些地段适当设置湿地、水体、绿地,形成自然生态景观。
五、设计手法1. 立体景观设计通过地形的高差和步道的设置,创造出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2. 灯光景观设计夜晚的滨水带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灯光的照明设计,将滨水带打造成夜间的休闲娱乐胜地。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水系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水系的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
城市水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也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里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
一些城市成功地将其水系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和环境特征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
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驳岸的生态功能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而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交接处的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物质与能量交换、抵抗水流侵蚀与渗透、营养物质过滤与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三、驳岸岸线和类型规划(一)、规划基本原则城市中的河流除景观和生态功能之外,多数还承载了许多使用功能,如防洪、下游的农田灌溉等,因此对于一条河流的驳岸形式进行总体规划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在满足防洪、灌溉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好驳岸的生态和景观设计。
2、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系统规划、重点突出。
滨水景观设计ppt课件
构成景观节点。其原理是利用水体的流动个生,以水泵为动力,将下层河、湖中的水
泵到上层绿地,经过瀑布、溪流、跌水等水景方式再流回下层水体,构成水的自我循
环。这种利用地势高差关系完成动态水景的构建比单纯的防护性驳岸或挡土墙的做法
要科学美观得多,但由于造价和维护等缘由,只适用于部分景观节点,不宜大面积运
用。
2
• 城市滨水区的建立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维护〔conservation〕和 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
3
4
设计要点 • 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可以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的的设计,要求设
计人员可以全面、综合地提出问题,处理问题。 • 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
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复式的断面构造分成外低内高型、外高内低型、中间高两侧低型等几种。
8
• 竖向设计思索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 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构成纵向的节拍与韵律;
• 在横向上,需求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空间,滨水空间的断面处置要综合思索 水位、水流、潮汛、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所以要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 面构造。
干,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
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15
•
(3)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根底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资料,确保大的
滨水生态文化廊道景观设计
滨水生态文化廊道景观设计1问题分析(1)滨水区功能和空间封闭河道中心城区段滨水区功能“背水”而置,临水界面封闭,滨水公园人气不足。
(2)景观“老三样”均质布置、人气不足河道上已建景观节点的选址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处理欠妥,节点空间要素的构成平淡匀质,尺度雷同,主题定位缺少与用地功能的融合以及对许昌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时代发展特征的诠释和表达,造成人气不足。
(3)滨水区与腹地互动性不足,慢行系统不成体系堤顶路成为腹地与滨水区联系的阻隔,腹地没有支路或慢行步道直达滨水区,慢行道多与城市主次干道相交,交通不畅,未形成完整的城市慢行网络体系。
(4)岸线平直,亲水性不足河道主城区段线型平直,以生态护坡和硬质护坡为主,护坡植被无序生长;岸线竖向处理单一,水岸与水面高差大,亲水性不足。
(5)植被物种丰富、滨水特色不足河道两侧林地基础良好,但地形利用欠缺,活动和不同人群的空间参与度有待提高。
(6)公共服务设施缺少部分河段有指向性的路名牌和指引牌,但导向性不强;部分节点已经设置滨水照明设施,但不成体系,缺少设置于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景观灯具;缺少售卖厅、报刊亭等临时性建筑类服务设施;已有的座椅、垃圾桶、宣传栏等小品类公共服务设施品质较差。
2设计策略及主题设计2.1设计策略针对河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市民对滨水休闲、文化的需求,提出三大策略。
(1)理水生态引领,对河道污水进行整治,使水质得到改善;提升生态廊道功能,改善整体河道生态质量;采用滨水区功能改造,减少排污,提高滨水景观品质和价值。
(2)兴文文艺复兴,复兴当地历史文化、凸显城市特征;展示河道周边工业文明进程,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沿河布局和发展,使文化从古到今能永续传播与再生。
(3)聚人以人为本,满足各类服务人群需求。
对本市常住居民,主要满足其活动功能,增强沿河空间开敞与公共性、见缝插针布局活动场地;对外来旅游客商,主要满足其风景游赏功能,沿河打造风景游赏带、让清潩河留住客人。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滨水区域作为城市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意义。
本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滨水空间,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二、场地分析1、地理位置项目场地位于_____市_____区,紧邻_____河,周边有多个住宅小区和商业设施。
2、地形地貌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局部有一定的高差。
河岸线较为曲折,有一些天然的滩涂和湿地。
3、水文条件_____河水质较好,但在雨季存在一定的洪水威胁。
水位变化较大,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防洪措施。
4、植被现状场地内现有一些乔木和灌木,但植被覆盖率较低,种类较为单一。
5、周边环境周边居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较大,但现有的公共空间不足。
商业设施较为集中,但缺乏与滨水区域的互动。
三、设计目标1、打造生态友好型滨水景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湿地系统等措施,改善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设置亲水平台、儿童游乐区、健身步道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3、增强滨水区域与城市的融合通过景观节点和视线通廊的设计,将滨水景观与周边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4、传承地域文化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展现地域特色。
四、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恢复场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人工干预。
2、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空间。
3、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地形、水文、植被等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4、文化传承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增强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维护成本,实现景观的长期发展。
五、总体布局1、功能分区根据场地的特点和设计目标,将滨水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1)生态保护区位于场地的上游,保留原生的湿地和植被,设置生态监测点,进行生态保护和研究。
(2)休闲活动区设置亲水平台、沙滩浴场、儿童游乐区等,供人们休闲娱乐。
城市水岸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龙泉市江滨南岸文化长廊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城市水岸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龙泉市江滨南岸文化长廊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摘要:文化内涵即是景观设计灵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座城市历史,也呈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思想及追求,龙泉市江滨南集中以“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重溯江滨南岸景观,以规划为引领,将龙泉建设成为山水特色明显,剑瓷文化深厚的浙闽赣边际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挖掘地方特色,弘扬亏时代意义的人文精神,逐渐变成以沫若文化为主题的江滨水景观长廊。
关键词:城市景观;滨河空间;文化传承;驳岸引言城市滨水区作为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人类活动作用强烈的区域,其水岸规划设计一直是近年来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热点。
滨水空间以其优越的亲水环境满足了现代人亲近自然的生活需要,同时还具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性、改善城市生活的自然品质以及环境的自净能力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城市建筑的大量建设,挤占了城市水空间,或改变了其早先岸芷汀兰的面貌。
当前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城市滨水空间在生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商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可持续的巨大潜力逐渐显示出来。
高质量的城市滨水空间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项目背景龙泉市江滨南岸位于浙江省龙泉溪江滨南岸(东大桥-后沙路)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为建设方向,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载体,抢占机遇,以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味,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以规划为引领,将龙泉建设成为山水特色明显,剑瓷文化深厚的浙闽赣边际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龙泉城东新区,将建设成为服务设施完善,滨江特色突出的,商业金融文化浓郁,都是文化集聚的龙泉市现代城市功能区,是未来龙泉的城市客厅。
该设计的龙泉市江滨南岸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是城东新区的重要节点。
它的建设将带动整个区块的发展。
2、设计构思及节点设计基地现状为简易的曲线驳岸。
滨水区功能分析之生态廊道功能,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案例
谢谢
滨水区生态廊道功能分析
城市滨水区的功能
1 2 3 4
运输功能 生态廊道功能
商务功能
旅游·文化功能
生态廊道功能
1 2 3 4
净化环境,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城市景观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
1.净化环境,调节气候
消减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大气湿度,维持城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人工驳岸 水域和陆地刚性连接
生态驳岸,水域和陆地柔性连接 类似于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 成分,保护生 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
极其有利的。
4.城市景观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
生态廊道所造就的美丽景观和提供的娱乐、生态旅游、野趣条件以及生物多样性可以启迪 人们的智慧,提供科学研究对象和文学、美பைடு நூலகம்创作的源泉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环境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简述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滨水环境中,以生态保育为基础,结合景观的多元功能,创造出具有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滨水景观空间。
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合理布局、绿化植被、水体处理和生态功能提升等手段,使滨水景观具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景观的美感和人文功能的便利性。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建立河流生态廊道:河流是滨水景观的核心要素,通过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建立一个生态廊道,可以有效提升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恢复河岸带的自然植被,保护和修复河流的自然水质,修复河道,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的栖息地,营造自然景观等。
2. 考虑生态湿地的设计: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要素,具有自然净化、水文调节、保护岸线等功能。
通过在滨水景观中设置生态湿地,可以改善水质、提供栖息地,同时也能增加景观的观赏价值。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当的湿地类型,设置湿地植被,合理设计湿地的面积和深度,注重湿地的水质管理等。
3. 强化土壤保持和水体处理能力:滨水景观往往处于水体环境中,存在着土壤保持和水体处理等问题。
通过采用合适的土壤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生态护岸等,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合的植被类型,合理布局植被,加强土壤保持的管理,同时也要注重水体的处理,如建立湿地、设置过滤设备等。
4. 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形态和功能:生态滨水景观设计要兼顾滨水的生态功能和人文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空间。
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形态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设计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设置步道、广场等设施,营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增加观赏性等。
5. 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设计师应注重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设计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考虑气候变化对景观的影响等。
城市滨水绿廊景观设计探析
20228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滨水空间是城市人文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区域,同时,承载着人们生活发展的脉络与生态系统建设。
滨水绿廊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韧性、塑造城市形象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滨水绿廊,可有效缓解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并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城市滨水绿廊景观生态学认为斑块、基质、廊道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1],其中,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带状景观空间,连接不同开放空间,具有通廊和屏障的作用[2]。
在城市中,廊道对城市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城市形象都起着重要作用。
宗跃光[3]将城市景观廊道分为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两大类,人工廊道以交通干线为主,自然廊道以河流、植被带(包括人造自然景观)为主。
车生泉[4]按照绿地系统中绿色廊道的结构和功能,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3种。
城市绿色廊道作为线性通廊,连接不同规模形式的绿地,兼具生态功能和社会人文功能,既是生态廊道,又是文脉廊道。
滨水绿廊是绿色廊道中的一种,依托河流水系形成带状绿带,滨水绿廊是水陆交接区域,包括部分河道、河漫滩、堤坝驳岸及具备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关系着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建设[5]。
2城市滨水绿廊的作用2.1生态安全效益带状绿地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障了生物多样性;绿化种植带能阻滞和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降低噪音,减少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滨水绿廊作为水陆交接区,也是雨洪管理系统的载体,能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缓解城市污染和城市内涝问题,增强城市韧性。
2.2社会经济效益具备一定游憩活动设施的滨水绿地能服务周边居民,为展示当地文化及科普教育提供空间场所。
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健全的服务设施能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形象,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城市滨水绿廊建设的目标近年来,许多大中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城市设计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本底,搭建蓝绿交融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生态文化廊道景观设计
1问题分析
(1)滨水区功能和空间封闭河道中心城区段滨水区功能“背水”而置,临水界面封闭,滨水公园人气不足。
(2)景观“老三样”均质布置、人气不足河道上已建景观节点的选址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处理欠妥,节点空间要素的构成平淡匀质,尺度雷同,主题定位缺少与用地功能
的融合以及对许昌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时代发展特征的诠释和
表达,造成人气不足。
(3)滨水区与腹地互动性不足,慢行系统不成
体系堤顶路成为腹地与滨水区联系的阻隔,腹地没有支路或慢行步道
直达滨水区,慢行道多与城市主次干道相交,交通不畅,未形成完整
的城市慢行网络体系。
(4)岸线平直,亲水性不足河道主城区段线型
平直,以生态护坡和硬质护坡为主,护坡植被无序生长;岸线竖向处
理单一,水岸与水面高差大,亲水性不足。
(5)植被物种丰富、滨水
特色不足河道两侧林地基础良好,但地形利用欠缺,活动和不同人群
的空间参与度有待提高。
(6)公共服务设施缺少部分河段有指向性的
路名牌和指引牌,但导向性不强;部分节点已经设置滨水照明设施,
但不成体系,缺少设置于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景观灯具;缺少售卖厅、
报刊亭等临时性建筑类服务设施;已有的座椅、垃圾桶、宣传栏等小
品类公共服务设施品质较差。
2设计策略及主题设计
2.1设计策略针对河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市民对滨水休闲、文化的需求,提出三大策略。
(1)理水生态引领,对河道污水进行整治,使水质得
到改善;提升生态廊道功能,改善整体河道生态质量;采用滨水区功
能改造,减少排污,提高滨水景观品质和价值。
(2)兴文文艺复兴,
复兴当地历史文化、凸显城市特征;展示河道周边工业文明进程,增
强城市吸引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沿河布局和发展,使文化从古到今能永续传播与再生。
(3)聚人以人为本,满足各类服
务人群需求。
对本市常住居民,主要满足其活动功能,增强沿河空间
开敞与公共性、见缝插针布局活动场地;对外来旅游客商,主要满足
其风景游赏功能,沿河打造风景游赏带、让清潩河留住客人。
2.2主题设计为体现不同的风貌主题,展现一个多元化、多文化、多
风貌的生态廊道,根据河道所在区域性质及周边环境,设计相应的主
题风貌。
(1)新建北段——花彩新城新建北段范围由许昌与长葛交界
到周庄街,设计主题为花彩新城,设计采用彩色花岸,融入近郊体验
活动,体现许昌的花木特色和许昌农业大县的地位。
主要设计景点有
清石体育公园、科教公园、潩水花岸(见图1)。
(2)新建南段——再
生睿境新建南段范围从周庄街至永昌西路,设计主题为再生睿境。
本
场地定位为造纸工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展示区,在滨水区设置引导工业
文明和城市文化融合的景观节点,诠释对工业文化的继承和更新,利
用景观技术手法,打造集纸文化展示和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景观。
通过对清潩河本段周边的城市用地功能的需求研究,确定本河段
内的各景点主题并进行分级。
设置一级景观节点“和景商业广场”,
二级景观节点“纸主题公园”(见图2),三级景观节点“工业广场”和“青春塔”。
(3)样板段--乐活舞台样板段范围从永昌西路到天宝路,现状周边用地以农田和村落为主,北侧有洪山庙闸和杂乱布置的
厂房,南侧有魏都区政府和军事设施。
该段定位为乐活舞台,创新活
动单元的景观空间模式,提高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参与度。
利用生态技
术及措施,打造集观赏、亲水、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生态技术展示
公园,满足水生态认知教育、科普宣传的功能。
(4)提升段—乐活舞
台该段范围从天宝路到瑞贝卡大道,新兴路以北主要为居住用地,以
南现主要为工业用地和农田。
临水居住区多被围墙封闭,缺乏活动空间,滨水区可达性差、人气不足。
交通方面,堤顶路机非混行,且阻
隔城市功能与滨水区的互动联系,部分段设置有慢行线路,但不连续,且缺少慢行交通服务设施;岸线方面,线条平直,以硬质护坡和生态
护坡为主;景观方面,虽然已形成了单台式的游园景观,景观节点尺
度均质,但没有形成不同等级、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功能的滨水户外
空间体系;栽植方面,植物种类丰富,乔木长势较好,有成片的观赏
性树种,但植物造景的围合感和层次感缺乏;公共服务方面,有一定
的标识系统、照明系统的基础,但服务设施体系不完善。
该段主题为
乐活舞台,结合原有历史景点,将景点的设计定位为“古河新韵”,
用于展示新城面貌及许昌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具有文化展示、休闲
体育、庆典活动等功能。
3护岸设计
护岸断面既要满足防洪功能要求,又要体现生态护坡的理念,不能使
河道渠道化,本着生态、亲水、安全的原则,根据方案设计及蓄水位
与滩地的高差,设计了三种断面形式,设置如下:(1)浅滩式亲水断
面为了营造更安全、更自然的生态护岸,也为水生动植物营造更好的
栖息地,在正常蓄水位与滩地高差在2.0m以下的河道段设置浅滩式亲
水断面,即在水边设置至少3m的浅滩区,水深不大于0.5m,在水位变浮区设置防护,防护形式根据不同段的景观需求,设置自然石护岸、
仿木桩护岸及生态砌块护岸等形式。
(2)台地式亲水断面在河道拦水
建筑物下游,滩地与正常蓄水位高差较大,最大能达到4m左右,不利
于亲水,对于2.5m以上的河道段,设计台地式亲水断面,即台阶式的
护岸,一级台阶高差控制在1m左右,通过设置2-3级台地,层层降低
高差,营造更好的亲水护岸。
台地上可以种植大面积陆生、水生植物,营造梯田效果,局部形成带状亲水平台,满足近距离亲水要求.(3)
节点多样化亲水断面根据方案设计,结合节点在水边设置亲水场地,
如亲水广场、亲水平台、亲水台阶、亲水栈道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亲水护岸。
4慢行系统设计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
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
慢行道按照
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即步行、自行
车混行道路)三种类型。
本工程慢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自行车道、步
行道、水上交通。
(1)自行车道主要为满足自行车骑行,沿河道建立
一条联通、完善的自行车系统,连接各个节点和服务站,引导市民健康、低碳出行。
自行车道(见图3)布置主要沿滩地内设置,在重要节
点处,由于休闲场地设置密集,自行车道改为沿堤顶路布置,保证其
连通性;另外由于受城市交通桥的影响,不能完全沿滩地内通行,如
果桥下净空和空间满足通行,则从桥下穿过;如果不满足桥下通行,
自行车道需要上至堤顶路,沿城市道路斑马线通过,受上述条件限制,自行车道联通性受一定制约。
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实际需求,自行
车道宽度为3m,,材质选用透水混凝土。
(2)步行道步行道根据实际需要主要设置有一级步道、二级步道和滨水步道三种,其中一级步道
2.4m宽,二级步道1.5m宽。
另外根据各个节点的功能不同,还设置有特色步道、汀步等其它步道。
2.4m宽步道布置主要沿堤外绿地设置,
连接入口及通向各个节点;1.5m宽步道为次要步行道,贯穿全园区,
引导人通向一级步道或由一级步道通向小节点。
对已建公园的提升改造,现状园路宽度不统一,步行道设计主要依据现状,对宽度不足、
不美观、连贯性差的地方进行改造。
(3)水上交通本工程从聚贤街到
昌盛路为通航段,满足市民水上游览两岸风光,通过游船的方式组织
交通。
结合节点及水上游行服务要求,设置有码头、服务站,满足水
上交通登船和停靠要求。
(4)堤顶路作为防汛通道,设计为路面宽度
5m的车行道,由于平时限制社会机动车辆通行,在各路口设有机动车
路障,汛期移除,平时可以作为慢行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5结束语
滨水生态文化廊道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