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途径和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概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基础数学能力和兴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套系统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地引导儿童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学前儿童建立数学基础概念。
3.发展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前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的认知•学前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游戏认识数的概念。
•引导学前儿童掌握1-10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利用故事、歌曲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数的概念。
数学逻辑推理•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逻辑推理游戏和问题解决训练。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分类、比较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几何图形•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四边形、三角形等。
•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计数与排序•帮助学前儿童掌握计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计数练习。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排序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性和分类能力。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利用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前儿童亲身体验数学,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前儿童接触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家庭辅导家长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辅导孩子: - 与孩子一起玩各种数学游戏。
-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 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情况。
结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提供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阶段,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教具运用、游戏化教学和启发式问答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教具运用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幼儿喜欢用手触摸、玩弄物品,因此教具的运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可以分为实物教具和图形教具两大类。
实物教具可以是水果、玩具等,通过观察、摸索实物,幼儿可以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如数量、大小、高低等。
图形教具可以是拼图、积木等,通过搭建、拼图等活动,幼儿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游戏化教学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可以利用花球游戏来教幼儿数数,每个球上都有数字,幼儿需要将相应数量的球放入篮子中。
这样一来,幼儿便能通过游戏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数数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通过将卡片按照数字大小顺序排列,幼儿可以学习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启发式问答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启发式问答法强调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出一道拼图题,以激发幼儿观察、推理、思考的能力。
通过让幼儿思考如何拼出完整的图形,引导他们发现拼图中属于一个整体的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学故事、数学歌曲等形式,在儿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数学故事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入数学概念,教育幼儿数学的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数学歌曲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通过重复唱歌的方式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具运用、游戏化教学、启发式问答法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寻找法
定义
寻找法是让儿童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 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在直 接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
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
在自然环 境中寻找
在已准备 好的环境 中寻找
运用记忆 表象来寻
找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寻找法
注意要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变形的橡皮泥
为幼儿提供简易的天平秤、橡皮 泥、砝码、记录纸或表格。启发 幼儿称一称橡皮泥的重量并作好 记录,再把橡皮泥捏成其他不同的 形状,如分成若干块、压扁、搓圆、 拉成长条等,并再次记录其重量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中的数学材 料投放案例
有趣的扑克牌
为幼儿提供一副扑克牌,启发幼儿 玩各种有趣的牌的游戏:可以按不 同花色或点子数量将牌分类;可以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 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相互联系 相互转换 相互补充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1 皮球排队
集体活动案例 数字比大小
4 数字游戏—— 数宝宝
2 帮数字搬积木
报数游戏
3
打电话
5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区域活动案例 寻找规律(小班)
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游戏法
种类Biblioteka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比较法
定义
比较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普遍采 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 个过程,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 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章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1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一)求同教育
1.求同教育的概念 求同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挑
出具有某种属性的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引导小班幼 儿在多种玩具中挑出黄色汽车并放到一起。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2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23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3.求同教育
的方法
(1)按标记求同
按标记求同是指让幼儿以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属
性为标准,找出与该物体全等或与该物体具有相同属 .
性的事物。例如,教师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图卡和一
个标有蓝色雪花片的小筐,让幼儿找出与雪花标记一
样的图卡并放入小筐中。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30
案例4-1
2.引导幼儿操作求同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看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并想一想应该把它送
到有什么标记的家中,然后把它送回家。(留时间让幼儿观察和思考)送积木回家 时,对积木说‘红色积木,我送你回有红色标记的家’或者‘蓝色积木,我送你回 有蓝色标记的家’。”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9
案例4-1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块积木,然后把它送回家。(教师出示两个小筐)这就 是积木的家。(教师指向颜色标记)请你们看看积木的家上面有什么?”
幼儿:“有卡片。” 教师:“卡片是什么颜色?” 幼儿:“红色和蓝色。” 教师指着红色卡片:“红色的卡片叫红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红色积木。” 教师指着蓝色卡片:“蓝色的卡片叫蓝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蓝色积木。”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介绍
2、特点: (1)事先经过筹划的,而不是偶发和随机的;
(2)内容专门指向数学,而不是综合的; (3)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方式,而不是小组或个别的形式。
3、优势:
既保持了集体进行的一种特定的学习气氛,儿童能彼此启发, 互相交流,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和情趣体验,有利于形成 集体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是个别的独立的感知、操作活动, 儿童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成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自主操作 师: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卡片?(出示卡片3) 师:三个数字在一起,怎么凑10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玩的游戏,出示附纸 (1)。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纸上有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 ) 幼:有12张三角形的数字卡片。 师: 接下来要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听好了。 讲解游戏规则: 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游戏(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和我一起示范),把卡片 揭下来后,每人手里先拿三张卡片,其余的卡片数字面朝下堆放在地上。用石头剪 刀布的方法确定先后顺序,第一个玩游戏的人先出示一张放好(引导幼儿观察卡片 上的三个数字)然后从堆放的卡片中取回一张,轮到自己时,从手中拿出一张卡片 进行拼凑,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字面对面放在一起,如果不能凑成10请把卡片拿 回来;轮到对方继续玩,对方从地上取一张卡片到手上,从手中任取一张能和地上 数字凑成10的卡片放好,然后游戏轮流进行,先把卡片全部拼好的小组为胜。(发 放附纸1) 在游戏示范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地上卡片的形状变化。 师:现在我们用两(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游戏。(教师巡视)
(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1、概念: 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儿童创设 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 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 主、自由地进行的数学活动。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数学意识和基本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其智力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途径:1.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通过各种数学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数量比较、计数游戏、形状配对等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图书教育:幼儿图书中有很多涉及数学概念和操作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数学的绘本故事和图画书,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直观感受。
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数学题目和练习册,让他们通过阅读和解题来提升数学能力。
二、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提出问题和激发幼儿思考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例如,通过观察花园中的花朵,教育者可以提问:“你知道每朵花的花瓣数吗?它们有哪些颜色?请你自己观察并记录下来。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演绎法:演绎法是从已知事实出发,推出相应的结论。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演绎法让幼儿掌握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给幼儿展示一套有规律的图案,然后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进行推测和预测。
通过演绎法,幼儿可以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物质教具:适当的物质教具可以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和操作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使用计算棋子、拼图、形状卡片等教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字、形状和空间关系等概念。
物质教具的使用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并具体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
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图书教育等途径,以及启发式教学法、演绎法、物质教具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实施的形式与方法
3、用彩纸做一个小房子:“魔术 盒”,里面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的构成的各种图片。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活动过程】 一、请出图形宝宝。 二、变魔术 三、找朋友 活动结束。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2、以儿童自由活动为主要特征案例 《家乡的蔬果多》(大班)
另一个(组)物体上,形成两个(组) 物体元素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 进行量或数的比较。如图:三个白色 的小圆叠放在三个蓝色的大圆上,比 较两种圆的大小和数量。
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运用
并放式: 定义:把一个(组)物体并放在另
一个(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个(组) 物体元素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量 或数的比较。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3、实践练习 (1)幼儿分组讨论冬衣怎样摆放在
衣柜里更合理,如:摆放的位置便于 取放,分类摆放,按什么标准分类摆 放等。
(2)请各组幼儿自选纸箱、衣架, 按照自己组研究的方案摆放衣物,布 置“衣柜”。
(3)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本组衣物 的摆放情况。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活动室蔬菜水 果的数量。 3、感受家乡蔬菜水果的丰富。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统计表、一支笔 、选择
家乡的蔬菜水果6—10种(每种蔬菜水 果的数量在10以内)。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室里的蔬菜水果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 、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 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 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 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 方面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思想
3、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每一个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是各
不相同的,有些能力较弱的儿童往往很少参与讨论
。
作为教师,应以鼓励者的身份鼓励他们积极参
与,给儿童更多自由讨论的空间、时间,在宽松自由
、无拘无束的讨论环境中帮助儿童克服自卑感、紧张 感,树立起自信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也 可以从较简单问题引入讨论,当儿童有了一定的基础 后,在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或不同水平的小组计划,并对操作材料做较充分的准备 ,才不至于在分组活动时材料不足或顾此失彼。
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
外的、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 育活动。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为什么日常生活存在着数学教育?
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看,直观的物质世界的万 物,都是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 构成的。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 始和物质的、直观的实体世界发生了接触,同时也就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即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 取的活动组织形式。它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
数学启蒙教育的过程,它负载着数学教育的目标,传
递着数学教育的内容,是数学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 展的主要环节。 为此,教师应切实理解和灵活运用儿童生活中的 各种活动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五、发现法 1、含义 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教学的初步知识 和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 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
种方法。
要求:不直接传授知识 方 法 关键:幼儿亲自发现、探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
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和教育(1)分类核心经验——根据属性来定义(一)集合的定义集合:按照一定的属性特征组合在一起的总体。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梨、苹果、橘子归在一起,是水果的集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是交通工具的集合。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有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维恩图(也叫文氏图)。
例如,A={1,2,3,4,5}(列举法表示)B={x|x>1} (描述法表示)(三)集合的特点关于集合的概念,应明确以下三点:第一,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第二,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第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一方面因为集合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因为感知集合符合学前儿童数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学前学数概念前的准备教育,是学前儿童正确学习和建立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一)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都是从认识他们的属性特征开始的,而当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属性特征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物体归入不同的集合,如这些物体都是相同形状的,这些人都是同一个单位的。
(二)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前提2.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掌握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1.3岁前的泛化笼统知觉阶段学前儿童3岁前感知集合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即泛化、笼统的感知。
例如,在学前儿童玩积木时趁他不注意拿走几块,他是不会觉察到的。
这时他感知的只是一堆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东西,即泛化的、笼统的。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一般为3至5岁。
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界限上。
例如,让学前儿童在画有4朵花的画片上叠放塑料小花时,他们只用塑料小花盖住画片上第一朵和第四朵的花图,就认为完成了任务。
这说明他们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集合的界限上,从而削弱了对所有组成元素的注意。
第四章数学教育途径方法
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 此外,数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也 是密切的。
– 教师就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比一比谁拍的球 次数多等 –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去数一数今天班上 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来; – 找一找四条腿的动物有哪些; – 结合几何图形的学习,可引导幼儿找一找, 什么东西像圆形?什么东西像正方形等等。
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 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 言定名称。
– 《给数字口袋送礼物》(其目标是让幼儿学 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 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 《盖印章》(其目标是让幼儿体验5以内相 邻两数的关系,知道数字1~5表示的实际意 义)。
• 用这种形式定名称,使人们不仅感到这 样的名称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生活气 息,也感到更有趣味,因而它更符合幼 儿教育的特点。
– 例如,小班幼儿对物体的量词不易掌握, 因此在开始教幼儿学习讲述量词时,教 师选择的教、学具尽可能是常用的量词, 如个、只,如果有几种实物,其量词最 好能统一,以后再逐渐增加新的量词, 如条、头、辆等。
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 (2)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 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 在数学教育中,活动之间的联系是十 分紧密的,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 能使幼儿已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 活动中得到强化. – 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 为进行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和准备。
– 如教师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活动中的表 现,选择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 思考,并鼓励他们通过猜测、操作、讨论等多种 方法解决问题。
• 3、专门的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 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 造了条件。
– 专门的教学活动通常采用全班或分组的集体 形式,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获得发展。 –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班级人数众多, 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材料有限,教师很难 保证对所有幼儿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因此, 集体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全体幼儿获 得基本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章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四、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子集
就A、B两个集合而言,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 集合B的元素,那么A就叫做B的子集。任何集合都是其本身 的子集。
(二)交集、并集和补集
第二节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笼统知觉集合阶段
2~3岁的幼儿一般处于笼统知觉集合的阶段。所谓笼统 知觉,合中的元素,不能精确地意识到元素的数量。
同时,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类能力,可以按照物体的数 量、简单用途进行分类。在直观的条件下,他们能够初步理 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四、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阶段
5~6岁的幼儿一般处于感知集合包含关系的阶段。 首先,此阶段的幼儿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他们能 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 其次,此阶段的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 关系
③ 应注意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和帮助幼儿理解求同活动的意义。
(2)排除法求同 排除法求同是指让幼儿找出不属于某集合的物体,使该 集合的共同属性更加突出。
这种求同教育方法需要在幼儿掌握按标记求同的基础上 进行,一般适用于中班的幼儿。
教师在组织排除法求同的教育活动时,应注意让幼儿首 先获取按标记求同的经验。在排除法求同教育活动中,教师 可以采用实物或图片两类不同的材料进行,并可以根据幼儿 的实际操作情况适当地增加干扰因素,以深化他们对类概念 的认识。
三、集合的表示法
集合的表示法是指将一个集合表示出来的方法,一般有 列举法、描述法和文氏图法(又称韦恩图法)。
① 列举法。即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 {}里。
② 描述法。即把集合中元素的共同属性或所满足的条件 用文字、符号描述出来,写在{}里。
第四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定义:由教师创设的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定义 : 由教师创设的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 提供各种数学活动 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幼儿自发、 自主、 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 、 玩具 , 引发幼儿自发 、 自主 、 自 由进行的学数活动。 由进行的学数活动。 特点?角色?作用? 特点?角色?作用? 非正式数学活动与正式数学活动的区别,是补充吗? 问:非正式数学活动与正式数学活动的区别,是补充吗? 二、渗透性的数学教育活动 定义: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 定义 : 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 , 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 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分类: 分类: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定义: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形式。 定义: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形式。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定义: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 定义 : 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 , 提供数学活动环境并组 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数学教育活动。 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数学教育活动。 (一)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定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 定义 : 教师有目的 、 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 , 通过幼儿自 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 活动。 活动。 特点?角色?作用? 特点?角色?作用? 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 注: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环境:指幼儿本身以外的、 幼儿园的环境 :指幼儿本身以外的、 影响幼儿发展或受幼儿发展 所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 所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 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 喜欢数学” 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科学美、抽象美、 科学美、抽象美、创造美 渗透数形结合, 抽象数学” 形象数学” 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 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 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 借助幼儿园整体空间环境感知、 (一)借助幼儿园整体空间环境感知、学习数学 利用区角活动空间合理投放材料, (二)利用区角活动空间合理投放材料,刺激儿童有效的数思维 1.关注材料与活动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层次性 关注材料与活动内容本身的系统性、 关注材料与活动内容本身的系统性 2.体现材料和活动内容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体现材料和活动内容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观看环境设计图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计数与基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序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数的分解组成能力发展与教育第四节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计数与基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一、计数与基数的含义计数是把被数物体这一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这一集合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策略和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以基数的形式呈现出来。
基数是指集合(一组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元素的多少,它是通过计数活动来确定的。
因此,在数学上,基数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
二、学前儿童计数及基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一)2-3 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2-3 岁阶段是儿童从感知事物阶段向数概念萌芽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即从对事物的笼统感知到开始出现计数能力。
(二)3-4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1.数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动作参与的计数活动2.经过数前集合感知经验的积累,3岁半左右的幼儿表现出对计数的兴趣,而且具备了学习计数的条件。
3.学前儿童掌握计数的过程。
(1)口头说数,俗称“顺口溜”,是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能力。
(2)按物点数,即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指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指按物点数后,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总数量,即回答“一共是几个”。
(三)4-5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1.较好地掌握了计数活动。
2.认数范围扩大到10,能做到按数取物。
3.初步感知、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4.有了初步的守恒能力(四)5-6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1.很好地认识了10 以内数及相邻数。
所谓相邻数是指在自然数列中相邻三个数相差为1的关系的基础上,相邻的三个数存在着多1和少1的关系,即某数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
2.能按群计数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
三、计数的原则(一)一一对应的原则在进行计数活动中,儿童口中说的数词只能对应一个要数的物体。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 操作法
(一) 操作法的含义及其分类 2.分类:
按其性质
• 示范性操作 • 验证性操作 • 探索性操作 • 发散性操作
按其组织形式
• 集体操作 • 个人操作
一、 操作法
(二)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
明确操 作目的
创设操 作条件
交待操 作规则
评价操 作结果
体现年 龄差异
与其他 方法有 机结合
二、 游戏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2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3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即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 组织形式。
专门的数学 教育活动 渗透的数学
教育活动
一、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或安排特定的时 间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儿童接触 的是以数学为主要内容的材料和环境。
五、 发现法
(二)运用发现法组织教学,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 第二,初探阶段 第三,交流与再探阶段 第四,总结阶段 第五,运用阶段
六、 寻找法
(一) 寻找法的含义及其分类 1.含义 寻找法是让儿童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 及其关系或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 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
(三) 两类数学教育活动之关系与平衡
相互关联而统一体现在: (1)内容上的相互贯通和互补 (2)形式上的统一和联系 (3)安排上的关联和互补
教师预 定Leabharlann 数 学活动儿童自 主选择 的数学 活动
集体活动案例:数字比大小(中班)
一、皮球 排队
二、帮数 字搬积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二级学院(部):人文学院执笔人:马丽娇审核人:崔聚兴制定日期:2018年8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1.课程介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本专业必修课教材。
儿童从出生到5、6岁时间段的教育统称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目标、计划将客观世界真实的、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的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课程功能定位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形成幼儿园数学基本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具备独立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交给幼儿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
因此,本课程得教学,一定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2.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②熟悉并领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制定的依据。
③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其思维能力。
②有助于提升小学和一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①数学内容学习趣味化,使学生获取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②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幼儿在快乐、健康中成长。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数学知识的本质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第一节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二、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及特点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与建构主义数学教育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要点二、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三、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基本主张第三节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二、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节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一、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三、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四、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二、游戏法三、比较法四、讨论法五、发现法六、讲解演示法七、寻找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一、集合及其元素二、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三、集合问的关系与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一、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二、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第三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一、物体的分类二、区别1和许多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第六章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三、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第五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教育一、实物加减的教育二、口述应用题的教育三、列式运算的教育四、有关二进制数学猜想游戏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四、有关时问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第五节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教育第八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概述一、评价的意义二、评价的主体三、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四、评价的方法五、评价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第九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过程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三、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第三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与评析四、课程考核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发现法 ★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教学教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 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 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儿童数学学习的自主探索精神及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 ★运用发现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为儿童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创设一个 合适的环境,能让儿童在一定的材料中操作、发现、讨论、验证, 从而学到概念与技能。让儿童在宽松、自由、充分享有空间、时 间的环境中,自信的、主动地尝试,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一般运用发现发组织教学,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正式进入发现过程首先让儿童明确探究的目的、 意义、途径、方法,并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第二:初探阶段——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儿童通过操作或 观察,主动概括出原理、概念的定义,探求问题的答案。它是发 现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基础。 第三:交流与再探索——引导儿童通过讨论,再次操作探索。 第四:总结阶段——把探索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 知识系统化 第五:运用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口头或书面练习,使儿童初步获 得知识迁移的能力
2、运用讨论法的注意点 (1)以操作体验作为讨论的基础 对儿童来说,在开展讨论前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因为 讨论往往是伴随着操作活动开展的,所以操作体验应是讨论的基础,儿 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对要讨论的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才能接 受讨论的最终结果。比如:要让儿童通过讨论来掌数组成的规律,就必 须在儿童有了关于数组成的操作经验,对数组成的关系有所体验的情况 下进行,在教学中,应力求避免那种毫无准备,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 讨论。 (2)注重讨论的过程 儿童数学学习的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讨论 过程比讨论的结果更重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开动脑筋、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才是讨论的目的所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儿 童的操作体验,观察分析儿童在讨论中的反应,了解儿童的思维形式和 思维活动的过程,鼓励儿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 论。 (3)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作为每一个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些能力较弱 的儿童往往较少参与讨论。作为老师,以激励者的身份鼓励他们积极参 与,给儿童更多自由讨论的空间、时间,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讨论 环境中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紧张感,树立起自信心,大胆的说出自 己的意见,同时也可以从较简单问题引入讨论,当儿童有了一定的基础 之后,在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方法
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方法学前阶段是孩子建立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
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学前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教育方法。
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比如,可以利用积木进行数数游戏,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数量的感知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二、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学前阶段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让孩子亲自感受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比如,可以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实物排列、分类和计数等活动,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三、绘本教学法绘本教学法是学前阶段数学教育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绘本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介绍数学概念,让孩子通过故事情节和图画认识数学。
比如,可以选取一本关于数字和形状的绘本,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图中的数字和形状,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强调将数学与实际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教授数学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比如,可以利用室内外环境来进行数学游戏,让孩子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计数、对比大小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法是学前阶段数学教育中一种创新的方法。
通过音乐元素的引入,可以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
比如,可以利用简单的音乐节奏进行数数游戏,或者用音乐乐谱来让孩子感受数字的奥妙。
通过音乐的魅力,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综上所述,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游戏教学法、实践探究法、绘本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音乐教学法等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阶段的数学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1)不一定有特定的活动要求和需要全体儿童 都达到的活动目标,它服从于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的总目标。
(2)有具体、细致的数学活动计划和设计。
(2)不需要特别具体和详细的活动计划。
(3)由教师规定的活动内容和提供统一的材料。 (3)儿童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2.多方向凑10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些不一样的数字卡片,它们也是玩凑10游戏的,小朋友 们想一想这些卡片可以怎么玩?(把所有卡片出示在黑板上让幼儿自由猜测卡 片玩法) 师:我们先请出一张卡片(标有4和5),分别帮4和5凑10.,找到数字6和5的 卡片,卡片还有1和8,接下来1和几组成10?8和几组成10? 师:老师手里还有几张卡片,可以怎么放? 幼儿:可以竖着放吗? 师:可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对每一个数字进行凑10。 幼:就像数字接龙一样
(4)教师为所有儿童提供同样的材料。
(4)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5)全班或几组儿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一种数 (5)在同一时间里,或在不同时间内,每个儿
学操作活动。
童可以进行不同的数学活动。
(6)教师需要为所有儿童的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 (6)教师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和空间,根据幼儿
。
园实际情况,可大可小。
(4)能有利于培养儿童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5)能更有利于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合作和相互学习,促进儿童社会 性的发展;
【案例评析】 案例1 正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10的组成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熟练掌握10的组成,并能灵活运用。 按规则愉快自主的进行数学游戏活动。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进行图形拼凑。 活动准备: 自制不同形式的三种数字卡片1-9、黑板、粉笔、作业纸附纸1、2、3。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凑10游戏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凑10游戏。小朋友们还记得怎么玩吗? 师:我手里拿的是数字几?(教师出示数字卡3)它和谁可以组成10? (请一名幼儿上来找出数字7) 师:现在请你拿出一个数字来提问小朋友(拿出数字2) 幼:2和几组成10? 老师再依次请幼儿出示数字卡6、5、1,幼儿一边做游戏,老师将结果展 示在黑板上,引出并巩固10的组成。
(一)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的数学活动) 1、概念:
教师预定的第数二学节活学动前是儿指教童师怎有样目学的习、数有计学划地组织
全体儿童,通过儿童自身的参与活动,掌握初步数概念 并发展儿童思维的一种专项数学活动。是向儿童进行数 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之一。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4.图形探索 教师出示由三角形拼凑成的正六边形请幼儿观察并检验是否 正确。 师:老师拼了一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们帮我检查一下是 否正确。 请一个幼儿对拼凑结果进行检验(每一个接口几和几组成10 是否正确)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拼出来?(发放附纸2) 师:如果你拼好了请举手。 师:试一试还可以拼一些什么不一样的形状? 活动结束: 教师对幼儿自主操作结果进行评价,活动结束。
3、优势:
(1)能更好地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儿童求知欲、主动探究 的愿望;
(2)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体现不同 层次的操作,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收获和提高,既为儿童提 供获取同一数学概念的多种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 和成功感;
(3)能充分发挥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 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与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学前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即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 组织形式。
一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二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 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
3.自主操作 师: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卡片?(出示卡片3) 师:三个数字在一起,怎么凑10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玩的游戏,出示附纸 (1)。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纸上有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 ) 幼:有12张三角形的数字卡片。 师: 接下来要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听好了。 讲解游戏规则: 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游戏(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和我一起示范),把卡片揭 下来后,每人手里先拿三张卡片,其余的卡片数字面朝下堆放在地上。用石头剪刀 布的方法确定先后顺序,第一个玩游戏的人先出示一张放好(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的 三个数字)然后从堆放的卡片中取回一张,轮到自己时,从手中拿出一张卡片进行拼 凑,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字面对面放在一起,如果不能凑成10请把卡片拿回来;轮 到对方继续玩,对方从地上取一张卡片到手上,从手中任取一张能和地上数字凑成 10的卡片放好,然后游戏轮流进行,先把卡片全部拼好的小组为胜。(发放附纸1) 在游戏示范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地上卡片的形状变化。 师:现在我们用两(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游戏。(教师巡视)
2、特点:
(1)事先经过筹划的,而不是偶发和随机的;
(2)内容专门指向数学,而不是综合的; (3)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方式,而不是小组或个别的形式。
3、优势:
既保持了集体进行的一种特定的学习气氛,儿童能彼此启发, 互相交流,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和情趣体验,有利于形成 集体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是个别的独立的感知、操作活动, 儿童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成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7)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儿童基本上在教师指 (7)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观察多,干预少,
导下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儿童在活动中自由度相对比较大。
(8)组织形式以集体为主。 (9)儿童参与活动的时间基本上由教师掌握。
(8)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活动为主, 或二三个儿童自由组织一起活动。
(9)儿童参与活动的时间由儿童自己决定,教 师只适当的提示。
(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1、概念: 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儿童创设 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 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 主、自由地进行的数学活动。
2、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数学活 动的区别(见表4—1)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