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三四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5、商业银行: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二、股票、债券和保险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
(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3、保险——规避风险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l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一个好的知识框架对有利于我们系统全面地巩固好所学知识,你知道必修一的政治框架有哪些知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1一、财政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①税收(最重要的来源);②利润(国有企业上缴);③债务(国债收入、回收利息);④其它收入(罚没、行政收费等)。
(3)财政支出:①购买性支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行政管理、国防等支出,形成直接购买力)②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抚恤金、社会福利、债务等支出,形成间接购买力)(4)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5)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分配政策。
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税收及其特征、种类和依法纳税(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现实基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①增值税。
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有利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公平竞争、增加财政收入;②个人所得税。
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
有利于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依法纳税:公民的基本义务,生活仍存在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现象。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2一、市场经济及其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国防、治安、消防等)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4)规范市场秩序:①建立和倡导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准入、交易、竞争);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治本之策);③进行法制教育,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高中政治知识框架总结结构全图(必修1-4)
1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
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和供求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求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
高中政治知识框架总结结构全图(必修1-4)
开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理解开展,认为开展的实质是,是。
开展的实质开展和运动、变化的关系新事物和旧事物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自然界是开展的开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是开展的方法论:世界是永恒开展的,要求我们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
人的认识是开展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开展的动力。
开展的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开展的根据方法论:事物的变化开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我们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含,义外不因同是:事量物变变是化指开展的条件在想问题、办事,情质时变,是既指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
唯外量因变的和作质用变再的大区,别也必须特通点过不内同因:才量起变作是用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物表现不同:量变表现为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质变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辩事物的开展总是从量变开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证量变和质变的联系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根底上开场新的量变。
法开展的状态事物的变化开展就是经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的总方法论方法论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方法论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不能缺乏信心、优柔寡断。
特征割裂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生物激变论——成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成认量变,否认质变。
之二↓发展的观点开展的趋势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开展,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较的优越性。
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开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③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①新事物的开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事物开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与承受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一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高一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要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3.市场调节(1)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来调节(2)优点:①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4)仅有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1)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市场规则:①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②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③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其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一、走进社会主义(1)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市场经济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高中政治知识框架总结材料结构全图(必修1-4)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
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和供求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求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
⾼中政治必修⼀知识点框架总结 我们在⾼⼀学习的必修⼀政治内容,跟初中相⽐有很⼤的差别,学⽣们需要尽快熟悉课本框架。
下⾯是百分⽹店铺为⼤家整理的⾼中政治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家有⽤! ⾼中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 ⼀、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叫价值量,价值量⽤货币表⽰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们⽣活的影响:①普通商品(耐⽤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活⽔平降低; ②⽣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幅变动,但会影响⽣活⽔平; ③相关商品: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者呈正⽅向变化;互补品: 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者呈反⽅向变化。
(2)对⽣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规模;②提⾼劳动⽣产率;③促使企业⽣产适销对路的⾼质量产品。
⾼中政治必修⼀知识要点 ⼀、消费的类型及恩格尔系数 (1)消费的类型:①常见类型:钱货两清消费(所有权和使⽤权发⽣改变)、贷款消费(可以提⾼⼈们的⽣活⽔平,但要根据⾃⾝收⼊⽔平进⾏选择)、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所有权,只获得使⽤权); ②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和劳务消费;③消费⽬的不同分为⽣存、发展、享受资料消费。
高一必修政治知识框架
高一必修政治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框架一、货币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都有顺利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
注:商品生产者从商品判断标准的中得到的启示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质量上乘的商品,其价值容易实现。
同时,产品质量越好,信誉越高,使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职能是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生活中表示为价格标签——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注1:货币的本质决定的货币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注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不是说货币只有这两个职能。
注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货币参与交换的过程。
在交换过程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若交钱提前于交货或滞后于交货则表现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无价值注:任何国家的纸币其实本质都一样——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具有货币相应的职能。
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知识框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一、市场配置资源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①必要性: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④手段: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行政手段—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高中政治必修1三四单元知识框架
第二单元第六课
便捷的投资—
投
—储蓄存款
含义
储 蓄
主要储蓄机构
利息
含义 计算方式
类型
资 理 财 的 选
高风险、高 收益同在—
商业银行 含义
含义
业务
股东的权利
基础业务 其他业务
—股票
股票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股票市场的作用
稳健的投资 含义
——债券
投 资 理 财 的 原 则
择
分类
规避风险的途 含义 径——保险 类型
原则
第三单元第七课
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 必然性(原因)
我国现 为主体 意义
行的分 配制度
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 是什么? 方式并存
原因(客观
必然性)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单元第七课
社会公
平的重
收 入
要体现
分
配
与 社
成 小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
康 社 会 的 目 标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的新要求
新四化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 重大进展
第四单元第十课
原因(为什么)
围 深入贯
绕 主 题
彻落实 科学发 展观
科学 内涵
第一要义 核心立场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是什么)
抓 住 主 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市场调节的优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市 场 配 置 资
市场 秩序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三单元及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主要指功能和质量。
如面包能填饱肚子,衣服能保暖等。
】●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出现(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表现:“标价”、“价格”(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表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3)一般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纸币(1)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价值符号)。
(2)本质:价值符号(没有价值)(3)优点:成本低、易保管、携带方便、避免磨损等(4)货币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A. 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B. 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影响:①通货膨胀---危害: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措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②通货紧缩----危害:短期人们生活有好处,长期导致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措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总结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图
总结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图1. 政治必修一二三各单元归纳学问框架我有哲学的,也就是高二上册。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唯物辩证法: 1.物质打算意识原理。
2.意识到反作用原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客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5.自然界的存在和进展是客观的。
6.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辩证唯物论:一.联系 1.普遍联系原理。
2.因果联系原理。
3.全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4.联系的客观性。
二.进展 1.事物是变化进展的原理。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3.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三.冲突 1.对立统一的观点2.冲突的普遍性原理 3.冲突的特别性原理4.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原理5.次要冲突和次要冲突辩证关系原理6.冲突的主次关系原理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 1.熟悉是变化进展的原理 2.实践打算熟悉原理 3.熟悉队实践的反作用原理 4.培育科学的思维方法 5.熟悉的根本任务 6.实践的基本特征 7.实践对社会进展的作用这些都是主干学问点,盼望你能用到那你要什么?经济学还是政治学?2021年高考政治学问点 3.树立企业信誉和抽象(1)企业的信誉和抽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运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集中地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企业的信誉和抽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创立名牌。
核心提示:运营者注重企业的信誉和抽象问题,要在市场上开展正值竞争,反对不正值竞争,诚信运营,反对欺诈,创立名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抽象。
考点四:产业和劳动者 1.农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均资源少是我国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
(2)我国农业进展必需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农业之路,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高中政治必修1-4知识归纳(附考纲)
必修①《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本书的层次是单元——课——框题——目,全书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课及一个综合探究,每一课又包括两个框题,每个框题又下设若干目。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其中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包括三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第二框包括两目:信用工具;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提示: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延伸:货币并非天然都是金银,如在我国,主要的货币金属是铜);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职能);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延伸:不能认为货币供应就等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现代社会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而不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千万不要以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就等于发行纸币;通货膨胀有三种: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拉动消费和投资;对通货膨胀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延伸:我国中央银行大力推动支票的异地结算,已在京津冀实行);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任何价格都具有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4(人教版)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课
原因(为什么)
围 深入贯
绕 主 题
彻落实 科学发 展观
科学 内涵
第一要义 核心立场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是什么)
抓 住 主 线
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怎 么 办 )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
收 入 分
社会公 平的重 要体现
配
与
社
会
公 平
处理好 效率与
公平的
关系
收入分配的公平
含义 意义
①根本途径 如何实现(举措)②③一两个个制比度重保、证两个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效率
效率与公平 的辩证关系
一致性 矛盾
物质基础 保证
处理好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预算、决算
财政及
强制性
税 收 及
税收的基本特征 无偿性
固定性
流转税 增值税
含义 纳税人 税率 意义
其 种 类
我国税收 的种类
行为税 资源税 财产税
所得税
含义
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
税率
意义
依法纳税 是公民的 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公民:自觉遵守纳税义务,增强对国家公 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高中政治必修1三四单元知识框架
第二单元第六课
便捷的投资—
投
—储蓄存款
含义
储 蓄
主要储蓄机构
利息
含义 计算方式
类型
资
商业银行
含义 基础业务
投
理 财 的 选 择
高风险、高 收益同在— —股票
含义
业务 其他业务
股东的权利
股票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股票市场的作用
稳健的投 含义
资——债券 分类
资 理 财 的 原 则
调控 宏观调控的手段
规划
法律手段:立法、司法
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令
第四单元第十课
成就
实 总体小康 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现
全
面
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成
小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
康 社 会 的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新四化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目 标
的新要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 重大进展
规避风险的途 含义 径——保险 类型
原则
第三单元第七课
我国现 行的分 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 必然性(原因) 意义 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 是什么? 方式并存
原因(客观
必然性)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第三单元第七课
面对经 济全球 化
跨国公司:含义、地位、作用
全球化
积极影响
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国际分工 水平提高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的影响
消极影响
加剧两极分化 加剧经济不稳定性 风险连锁化,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规范 建立社会 市场秩序 信用制度
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 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 治本之策
②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 和企业形象。
③个人:要增强诚信意识,诚信交易,
诚信消费。
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和不能让市场调节的
市场调节不 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的局限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
其作用 财政的 物质保障
国
作用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积极财政政策
家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紧缩性的财政
财 政
财政收入的含义、来源
政策
财政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与支出 财政支出的含义及类型 财政平衡收=支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财政盈余收>支
财政赤字收<支
第三单元第八课
税收的含义
仅由市场调节的危害
第四单元第九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基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社
本特征 基本特征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原则
会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主
义
市
必要性:弥补宏观调控的不足、社会主义性质
场 经
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
加强
济 宏观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继续保持安静
第四单元第九课
资源稀缺 → 要求合理配置资源 →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 的两种基本手段 → 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的方式:供求、价格、竞争 → 价值规律起作用
市场调节的优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市场 秩序
市场秩序的意义: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 前提。 依靠市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