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院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各大书院简介PPT课件

中国历代各大书院简介PPT课件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 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 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清王枚《睢州志·》:“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书院创于雍 正时刘公蓟植,后没于水。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袁可立)宅,与州署邻。
遗址
丽泽书院(金华)
东林书院(无锡)
洛阳丽正书院
在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由玄宗李隆基颁诏,。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建立,是 收集、整理全国各种图书典籍,撰写国史时政,奏献筹策建议,举荐治世良才,溶 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书院成立后,集中全 国一批著名文人、学者在此任修书、侍讲等事,张说总其事。它虽然不是后来意义 上的那种聚徒讲学机构,但它孕育了以后渐起的各类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 籍”的学风,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 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直到庚子后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本片介绍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院。
yyy
丽正书院(洛阳)
应天书院(商丘)
岳麓书院(长沙)
嵩阳书院(登封)
石鼓书院(衡阳)
白鹿洞书院(庐山)
1)
茅山书院女子体道班开班
徂徕书院(泰安)
原黄巢起义军将领朱温,又名朱全忠、朱晃,降唐后任宣武镇节度使,治开封。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朱全忠与河南尹张全义营建东都洛阳。昭宗天祐元年(904 年)四月,朱全忠毁长安城,挟昭宗迁都洛阳。天祐四年(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朱全 忠,改元开平,因宣武镇治所乃古大梁,朱温又曾封梁王,故以梁为国号,都开封, 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

中国四大书院排名及介绍中国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四大书院的介绍: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高校,也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唯一一个位于河南省的书院。

它创建于后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应天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唯一一个位于湖南省的书院。

它创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岳麓书院以培养博学多才、注重德行的人才为目标,在历史上享有盛誉。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南麓,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它始于南唐时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白鹿洞书院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的著名学府,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白鹿洞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它创建于北魏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嵩阳书院在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了整个北宋王朝,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学者和文人。

嵩阳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这四所书院各有特色,但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历史和影响使得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第七章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第七章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第七章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私学发展的高级形式。

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从唐末五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七年八月(1901年9月),清廷上谕改书院为学堂,存在了一千年多年。

它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书院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教育发展所做伟大贡献之一。

第一节古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书院制度自宋初基本形成,至清末改书院为学堂。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时兴时衰,走着曲折的道路。

考察各个历史时期书院发展的概况,探讨其兴衰的原因,不仅有助于阐明书院制度在封建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封建教育发展的某些规律。

甚至可以说,倘若完全离开了书院的研究,那么要弄清唐以后,尤其是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文化学术思想史,都是相当困难的。

它所形成的特色和经验,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书院的起源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唐朝曾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昌盛。

从文化角度讲,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是中国封建社会辉煌灿烂的时期,特别是书籍的普遍印行,已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唐代,官府所藏书籍已有明显增加,为此不得不为藏书而开“乾元院”。

唐玄宗开元元年(717年),将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这便是书院之名的最初例证,可以看出,它是专门用于藏书和校书的场所,类似于皇家图书馆,不是教学机构。

“安史之乱”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藩镇割据、连绵混战的时期,这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使学校荒废,文化遭到破坏。

于是,许多人为避战乱和保护优秀文化,远走较为安定的穷乡僻壤和山林之间,以耕读为业。

他们在个人治学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家塾式的教学场所。

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起源于唐代,历经1200余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被“上谕”宣布改制为学堂。

据统计,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有书院59、13、515、1、10、406、1962、5863所,除掉跨越两朝以上重复统计的1277所,历代新创建的书院合计7525所。

晚清改制,有1606所书院被改为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师范学堂、校士馆、存古学堂、女子学堂、实业学堂、蒙学堂等各级各类学堂。

民国以来,被“宰杀”的书院重回读书人视野,时有创建、兴复之举。

截止2011年年底,新建实体书院591所、网络虚拟书院百余所,修复、重建传统书院674所,合计1360余所。

如今,五年过去,保守估计,书院总数在2000所以上,已经超过明代,呈现辉煌之势。

龙江书院在书院复兴、儒学重振、重拾文化自信的今天,作为长期研究书院历史、关注书院振兴的学人,我想就书院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谈三点看法,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书院是儒家的道场,承载读书人的人文理想与社会责任书院是儒家的营地。

在古代社会,它作为儒家的道场与佛道的寺庙、宫观并立、对应,成为最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

就佛道尤其是佛教而言,书院是儒学争夺势力范围的主阵地与桥头堡。

天下名山佛占多。

“邻居近金碧,一一梵王家”,这是宋人赵抃在《书院》一诗中发出的感慨。

朱熹理学家朱熹的年代,庐山“老佛之祠盖以百数”,而“儒馆”仅白鹿洞书院一家,若加郡县官学也就三家,势力悬殊,其“盛衰多寡之相绝”完全不成比例。

因此,他一再奏报朝廷修复白鹿洞书院,其用意就在于要与佛老争夺阵地。

诚所谓针锋相对,以一对百,“不得不任其责也”。

儒学是国家的指导思想,修复“儒馆”的举措理应得到支持。

但事实并非如此,朝廷高官和同僚中的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理解,甚至反对。

后来,是朱熹近乎偏执的书院情结和类似圣战的坚持,才促成了白鹿洞书院的重建,而《白鹿洞书院揭示》更成就了其名列“天下四大书院”的辉煌。

盘点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图,最牛的是这几个省!

盘点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图,最牛的是这几个省!

盘点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图,最牛的是这几个省!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中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教育系统。

真正的书院其实是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教育机构,目的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

它们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

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特别强调以自学为主。

唐朝中期,书院开始出现。

其起源有官民两途。

丽正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创建于唐朝开元年间。

是集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

孕育了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籍”的学风,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五代十国末期,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基本形成。

北宋时期,书院开始兴盛起来,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

到了南宋,书院发展更盛。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

始创于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

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景区。

正式创立于北宋时期。

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名副其实的千年学府。

清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魏源;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湘军创建者及统帅曾国藩;晚清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将领左宗棠等均曾在岳麓书院受教。

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景区。

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

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景区。

正式创立于北宋时期。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

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完成的。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着名书院荟萃(2012-11-19 20:07:06)标签:杂谈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

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

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

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

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

培育了大批楚才。

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

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

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

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

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希望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四大书院1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lù)书院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

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

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

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

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

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

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sōng)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

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

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

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中国古代书院相关历史

中国古代书院相关历史

中国古代书院相关历史
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才和推动学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书院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迁。

书院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中国,当时的书院是贵族家庭或地方政权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学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书院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学府,成为研究儒家经典和培养学生的场所。

在秦汉时期,随着统一朝廷的建立和经济的繁荣,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的书院除了继续传统的文人教育外,还开始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如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到了唐宋时期,书院开始成为学术研究和传播的重要机构。

当时的书院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注重经典的解释和研究。

书院内一般都设有讲坛,知识界名人经常在此进行讲学或辩论。

书院还注重思想交流和学问的传承,一些知名的学者会成为书院的负责人或教职人员。

明清时期,书院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明代的书院更加注重实用教育,培养办学中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专门人才。

清代的书院则更加注重经学的研究,经学在明清时期成为主导的学科。

此时的书院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对于后来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中国古代书院在培养人才、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为后来的学校制度和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书院精讲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书院精讲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书院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书院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书院的主要特点

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Hale Waihona Puke 一、起源与发展•萌芽期——唐末及五代时期

兴盛期——北宋以后

衰落期——明末、元代、官学化
二、中国古代书院的主要特点
• 教学特点 • 管理特点
1、教学特点
• 教育宗旨 • 教育主体 • 教育内容 • 教学组织形式 • 教学方法
德育管理
• 内容以儒家三纲五常为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君臣、尊卑、上下之分;要求辨明父子、长幼、亲疏之别,其 共同特点就是泛道德主义
• 。孔子眼中的“士”,孟子心中的“大丈夫”,以及朱熹推崇的“圣人”,
• 学规
• 详细规定了书院的培养目标,进德修业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以及书院教学生活的基本守则等,主要用以规 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励善规过,是书院特色与先进性的又一集中体现
• 《白鹿洞书院揭示》(也称《白鹿洞书院学规》) • 《丽泽堂学约》 • 《程董二先生学则》
白鹿洞书院揭示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 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书院的教育质量 ,其根本目的在 于促进学业的进步,这反映出书院考课制度的成熟
经费管理
• 来源多样化 • 家族继承或供奉、私人捐赠或主办、地方士绅集资合办、官府出资 • 学田制
• 书院经济上一般是独立的或是自给自足的,在组织管理 上也多是自主自治的,因而在学术上也较为自由,能够 维持书院的稳定发展和学术上的独立。古代书院人才辈 出、影响广泛,不能不说与经济独立、学术自治,书院 一众师生没有后顾之忧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_排行榜4、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3、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

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具影响力的书院。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

2015年3月13日,应天书院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古代完备的书院,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

岳 麓 书 院 鸟 瞰
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张栻观日于岳麓山顶,曾筑“赫曦台”, 朱熹题额。赫曦台采用湖南地方戏台形式,平面呈“凸”字型,石砌台基, 居高开阔。 赫曦台是岳麓 书院文化中的 一处人文胜地, 对我国古代文 人及近代湖湘 名流,都有一 定的影响。南 宋著名理学家 朱熹、张栻、 明代著名理学 家、心学创始 人王守仁以及 毛泽东等人都 留下了与赫曦 台有关的诗句.
中国古代书院
在中国古代文教建筑中,有两种不同的建筑——学宫 和书院。学宫为官学教育场所,而书院则主要指私学教 育场所。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 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 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 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 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 种形式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 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约与现代的大学类似,但是 现代的书院早已失去它直接的思想传播功能,只能成为 后人精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 晋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 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 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 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 院之一。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 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 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

中国古代书院概况——讲稿(17页)

中国古代书院概况——讲稿(17页)

中国古代书院概况一、何为中国古代书院书院比较正式的解释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

这句话的含义是,书院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最早发端于中国,是古代的教育系统,并且和官学有所区别。

据我考证,书院一词有文字确切记载的时间是唐玄宗开元六年,在当时的东都洛阳,设立了丽正书院。

从唐代以后,书院的发展几起几落。

可以说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在发展的过程中,书院逐渐从地方扩展到全国,后来又走出国门,传到了当时的朝鲜和日本,再后来又发展到了欧美。

所以,书院是中国对人类文明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有人曾说过,书院的创立开启了教育起点公平的先河。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一般的老百姓想要受教育,难度是非常之大的,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只有相当少的人才有条件接受教育。

普通老百姓想要接受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书院的创立,为那些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窗口,所以书院还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国古代书院的六大职能中国古代书院究竟是干什么的?我概括了六大职能:编书、藏书、教书、印书、祭书、写书。

中国古代书院的第一大职能——编书。

编书是中国古代书院最初的职能,有文字可考的中国第一所书院叫做丽正书院,它设立于唐玄宗开元六年,也就是公元718年。

丽正书院设立的目的是唐玄宗想要编撰一些比较大的文史著作,比如,张说(音:yue)、贺知章等这些当时的大咖就被请到丽正书院参与编写大部头的著作,其中很有名的一部就是《六典》。

有朋友问我,在唐玄宗之前就没有编书的专门机构吗?这个确实有。

比如,西汉的时候,这样的机构叫做石渠。

东汉的时候叫做兰台。

可以说,唐玄宗之前都有类似的机构,只不过当时不叫书院。

在这里,我想给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有关兰台的故事。

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里有一句“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里的兰台和一个人以及一部书有关,这个人叫班固,这部书叫做《汉书》。

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没有兰台这个地方就不可能有《汉书》。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2012-11-19 20:07:06)标签:杂谈书院, 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 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既是教育中心, 又是学术文化中心,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

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

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 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 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

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 师生各抒己见, 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自学能力。

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 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 下诏设丽正书院, 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 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 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 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咸平二年(999), 州守李允则扩建, 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

宋真宗时期, 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 祥符八年(1015), 宋真宗召见周式, 赐"岳麓书院"题额, 于是"书院称闻天下, 鼓简登堂者不绝", 学生增至数百人。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 绵延927年, 历宋、元、明、清四朝, 原名不变, 直到现在已越千载, 真不愧为"千年学府"。

培育了大批楚才。

在南宋时, 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 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 当时学生达千人, 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 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

该院从南宋到清代, 名人辈出, 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 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

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 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 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初是为了培养官员和士人的教育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中心。

下面我将从书院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书院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中国古代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宗庙和太学。

宗庙是负责祭祀祖先和培养皇家子弟的地方,太学则是负责培养官员和士人的教育机构。

这两个机构为书院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 发展: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发展,书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

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高峰期,当时的书院数量众多,且规模庞大。

书院不仅仅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中心。

明清时期,书院逐渐衰落,但依然在一些地方得以保留和发展。

二、书院的组织与管理1. 组织形式:书院通常由官方或私人设立,也有一些是由地方社团或个人捐资兴办的。

书院一般分为内庭和外庭,内庭是学生们居住和学习的地方,外庭则是教授和管理书院的师长们办公的地方。

2. 管理制度:书院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一般由院长和教授担任领导职务。

院长负责整个书院的管理和运营,教授则负责教学和学术研究。

学生们需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时完成学业。

三、书院的教育内容与方法1. 教育内容:书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文学、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经义是最重要的教科,包括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的学习和解读。

2. 教育方法:书院注重经典的背诵和讲解,强调师徒关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们要通过刻苦学习和与师长的互动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此外,书院还注重实践教学,如诗文创作、经义辩论等。

四、书院的影响与意义1. 教育影响:书院培养了大量的官员和士人,为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院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对后来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交流:书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各地书院之间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和交流。

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大书院记忆口诀

四大书院记忆口诀

四大书院记忆口诀摘要:一、四大书院的历史背景1.四大书院的起源2.四大书院的发展与繁荣3.四大书院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二、四大书院的特点1.岳麓书院2.白鹿洞书院3.嵩阳书院4.应天书院三、四大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1.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2.白鹿洞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3.嵩阳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4.应天书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四、四大书院的文化影响与传承1.四大书院的文化影响2.四大书院的现代传承与意义正文:在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

四大书院是指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四所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

这四所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四大书院的历史背景四大书院起源于唐朝,繁荣于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这段时间里,四大书院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大书院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了传承文化、研究学术的重要场所。

二、四大书院的特点1.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是四大书院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

岳麓书院以山为背景,景色秀丽,环境优雅,是我国著名的山水书院。

岳麓书院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2.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山水书院。

白鹿洞书院以儒家学说为主,兼容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

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才能的人才。

3.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嵩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书院。

嵩阳书院强调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注重个体的修养与成长。

嵩阳书院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道教的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应天书院:位于江苏南京,是我国著名的皇家书院。

应天书院以培养皇家子弟为主,注重礼仪教育,强调忠诚、孝道等儒家道德品质。

应天书院的建筑规模宏大,气派非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昭明书院介绍

昭明书院介绍

昭明书院介绍昭明书院,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历史上一所著名的古代私塾。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是当时江南地区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昭明书院以其卓越的教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昭明书院坐落在扬州市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恢宏。

书院内部设计精美,布局合理,分为前庭、后殿、左右厅堂等不同的区域。

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代传统的韵味,给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感觉。

昭明书院作为一所私塾,其主要功能是教育和培养学生。

书院里聚集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学子,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来到这里接受深入的教育。

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担任教职,他们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学子。

昭明书院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历史、经史子集、诗词等多个领域。

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昭明书院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书院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做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除了教育和培养学生,昭明书院还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书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爱好者前来参加。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私塾,昭明书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它不仅是一座教育的殿堂,更是一座文化的瑰宝。

昭明书院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扬州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昭明书院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它还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被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学所吸引,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一、背景概述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

书院起源于东汉,盛行于唐宋,并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书院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机构。

本文将从书院的起源、发展、组织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起源与发展书院制度起源于东汉时期的明经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唐宋时期的兴起阶段,最终成为明清时期教育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的书院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太学,孔子的学院也已经称为太学。

然而,在东汉时期,出现了更加兴盛的私立书院。

由于私立书院有较大自主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入和实用性。

在唐宋时期,书院成为培养政治和文化人才的重要机构。

到了明清时期,书院制度进一步完善,且书院在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组织结构书院制度在不同朝代和地区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一般包括院长、教习、助教和学生。

院长通常由当地的名士或文化名人担任,他们负责管理书院的日常事务和制定教学计划。

教习和助教负责具体的教学工作,传授各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来自不同阶层,包括贵族子弟、士人、商人和农民,他们通过考试入学,并分为不同年级学习。

四、课程设置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儒学为主,包括四书五经和经义学、文史哲学等学科。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经义学是对经书的注释和解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此外,书院也会设置一些其他学科,如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

五、教学方法书院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和辩论。

教学过程以教习为中心,学生通过听讲、阅读经书和经义、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习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影响力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在培养人才、推动学术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4年第14期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的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片段欣赏白鹿洞书院最为得天独厚的,当然是背倚庐山。

庐山云雾缭绕,仙气逼人。

人方一进入,常常屏气敛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书院四围多古木,那些树长身玉立,皆着绿衣,从无杂色干扰;枕流溪水从书院前流过,日夜淙淙,读书的人闻听水声,身心仿佛被涤荡,干净透明。

白鹿洞书院独有的,当然是书卷气。

师与生,是这里永远的常客;教与学,是这里永远的活动;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是院中藏书,也是这里永远的主题。

关于白鹿洞书院,我常常听到身边人说,太美了,可是也太安静了,在那里生活会很闷、很单一吧?实际上我一直觉得是有两个白鹿洞书院的。

一个是历朝历代读书人往来的书院,如朱熹、李梦阳及其门徒,他们以书求索大道真理,以山水对应、镜鉴心灵的丰盛与贫瘠,并唤醒灵魂中沉睡的部分。

书院位于世外,离红尘诸多热闹有点远,离心有所得、心有所悟却近。

另一个就是游客们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天下闻名,当然有好奇的人,有爱热闹来打卡的人。

他们走过一圈,不免觉得书院生活沉闷,也是正常。

山水与书籍的滋养,精神的自主与不停进步的可能带来的喜悦,此种“鱼之乐”,世人非鱼,安能知之?白鹿洞书院经历朝代更迭,其间亦有战火毁损,其建筑外观、内部制度、组织架构以及珍品藏书的散与聚,都不断发生变化。

然而诸种无常之中,也有“有常”与“恒常”。

常的是读书人身居书院心有天下,是“何以解忧,唯有读书”,是对真理、对如何安顿世道人心尽一己之力的探寻与努力。

这一切,正是白鹿洞书院的灵魂所在。

就像那一只白鹿的眼,明亮,温善,却深含洞察力。

读书人要的,也是白鹿这样的眼睛。

(作者王晓莉,节选自《那一只白鹿的眼》)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世称“千年学府”,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一、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

二、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割据政府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被称为“海内书院第一”。

三、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

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

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

1939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书院尽毁,2006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四、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前身南都学舍,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

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书院定义中文名称:书院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

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

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

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

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

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

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1. 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

(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

(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发展历史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与宋,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

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

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

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

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

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

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

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

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代书院达2000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如张之洞在武昌建立的两湖书院、广州越秀书院等等。

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

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沿革唐代书院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

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设在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

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

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

十三年又改为集贤殿书院。

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于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宋代书院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

陆续出现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书院。

其中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较有影响的书院全部消失。

熙宁四年(1071)朝廷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以削弱书院和县学。

七年将有教授的州中书院并入州学。

南宋初期,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学者开始修复书院,并成为学派活动基地及讲学的场所。

理宗(1224~1264)即位后,将理学定为正统学说,书院教育成为朱熹等理学大师的遗产被官府继承。

景定元年(1260)起,正式通过科举考试或从太学毕业的官员才能成为每个州的书院山长,朝廷借此控制书院。

元代书院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民间有自愿出钱出粮赞助建学的,也立为书院。

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并将书院等视为官学,书院山长也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

元代将书院和理学推广到北方地区,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并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唐宋旧院,总数达到408所。

但受官方控制甚严,无书院争鸣辩论的讲学特色。

明代书院明初时,宋元留存的书院,多被改建为地方学校和社学。

成化、弘治以后书院逐渐兴复。

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下令毁天下私创书院。

十七年以书院耗费财物、影响官学教育再次禁毁书院。

到嘉靖末年,内阁首辅徐阶提倡书院讲学,书院得以恢复。

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掌权,在统一思想的名义下下令禁毁全国书院。

其去世后,书院又开始盛行。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了“东林书院事件”。

崇祯帝即位后书院陆续恢复。

期间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其中新创建的有1699所,出现了陈献章、王守仁等学派。

明朝的书院分为两类:一种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

后者多为统治者所禁毁。

清代书院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发展,使之官学化。

顺治九年(1652)明令禁止私创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

乾隆年间,官立书院剧增。

绝大多数书院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

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则令书院改为学堂,书院就此结束。

清代书院分为三类:其一中式义理与经世之学;其二以考科举为主,主要学习八股文制艺;其三以扑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

书院藏书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中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

由于藏书是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藏书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

书院藏书的起源书院与书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

宋代学者王应麟的《玉海》曾经对书院作过解释:“院者,垣也”。

书院是指用一圈矮墙将建筑物围起来而形成的藏书之所,似乎就是古代的图书馆,今人常将“图书馆”三个字缩写成一个方框,里面填个“书”字,可能就是沿用此意。

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与汉代的“精舍”、“精庐”有一定的承继关系。

“精舍”与“精庐”为汉代聚集生徒、私家讲学之所。

《后汉书·包咸传》载: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

后住东海,立精舍讲授。

”《三国志·魏武帝纪》载:“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后汉书·儒林传论》载:“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

”不过汉代的“精舍”、“精庐”,私家讲学皆由口授,限于当时的出版技术水平,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将它们当作书院的前身未尝不可,但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书院。

书院这个名称始于唐代。

随着纸张的大量使用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书籍越来越多,必须建造较大的院子来安置藏书,以方便读书人,于是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院”。

元代欧阳玄在《贞文书院记》中说:“唐宋之世,或因朝廷赐名士之书,或以故家积书之多,学者就其书之所在而读之,因号为书院。

及有司设官以治之,其制遂视学校……”书院根据主办者的不同,也随之形成了官办与私办两类。

唐代最初设立的官办书院是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

私办书院有张九宗书院、义门书院等处。

早期的官办书院是唐王朝修书、侍讲的地方。

经过多年的战乱,大唐王朝立国时百废待兴,为统一思想,繁荣文化,经籍更亟待收集、校勘和整理。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全国征集收藏于民间的图书,共收集到图书三千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尚不包括佛经、道经等,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代,也是唐代藏书最丰富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整理图书,除在国家藏书机关兼校书机关“秘书省”、“弘文馆”、“崇文馆”等处藏书、校书外,还专门设置了“书院”这一机构开展此工作。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写道:“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当时,在书院中设置了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等,掌管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诸事务,主要的任务是备皇帝垂询。

唐代还兴起了许多私人创建的书院。

《全唐诗》中提到了11所,见于地方志的有17所。

如张九宗书院,据记载,该书院“在(四川)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建”,比官办的集贤书院还早90年。

这些书院多半只是读书人自己读书治学的地方,不过也有一些书院有教学活动,并有数量可观的藏书。

《九江府志》记载义门书院“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