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代文物鉴赏
古代文物调研报告总结

古代文物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古代文物调研报告总结了苏州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及其相关背景信息。
通过对展览馆内的文物进行观察、考古和文献研究,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发现苏州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古代文化有关的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出土于古代墓葬中的青铜器。
通过对青铜器的形状、纹饰和铭文的研究,我们可推测这是一件司乐器,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
此外,还有一批古代玉器,如玉璧、玉佩等,这些玉器的精湛工艺和神秘意象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我们对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研究,这些文物主要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代。
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时期,各个国家纷争不断,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苏州地区作为水乡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收藏的文物也多样而精美。
最后,我们对苏州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展览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文物保护的措施,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展览应该有更加详细的解说,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吸引更多观众。
此外,应加强与其他博物馆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展览活动,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苏州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相信,在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古代文物将
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为人们了解和传承古代文明做出贡献。
中国国家博博物馆考察报告5篇范文

中国国家博博物馆考察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国家博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工艺美术史》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2011年10月27日、11月10日这两天,班级组织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本来我们只决定10月27日下午去参观的,可是没想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内收藏如此丰富,只能让让我们将“古代中国”展草草看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所以经由和老师商量,我们决定11月10日这天再去参观一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它的外形不同于首都博物馆的充满现代感,而是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厚重感来源于其本身磅礴的体量,更来源于博物馆本身的设计造型。
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是由旧馆扩建、整修而成,新建筑嵌入到老建筑之中,使新老建筑能够形成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同时更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是指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建筑由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兼作数码影院)、演播室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这一区域的建成大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业务空间,将更好地用于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作用。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交流展:启蒙的艺术;临时展: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在这次博物馆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博物馆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观众展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
其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件古代青铜器,它的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让我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展示,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博物馆的布展和展示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别具匠心的展览设计,通过灯光、声音、影像等多种手段,展示出了历史的魅力和艺术的魔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最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在认真地参观和学习,他们在老师或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展示场所,更是教育的殿堂,它通过展览、讲解、互动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递着知识和文化,激发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着人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这次博物馆考察让我受益匪浅。
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更是教育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博物馆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感受及收获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感受及收获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深感其历史文化深厚,艺术审美高雅,社会发展历程曲折且令人深思。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参观体验和所获得的收获。
1. 历史文化认知国家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文物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文明与繁荣。
2. 艺术审美提升在博物馆内,我欣赏到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文物,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都令人惊叹。
这些展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知,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3. 社会发展历程博物馆里展示了我国从古至今的社会发展历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从古代的封建社会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这些展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让我更加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
4. 科技进步见证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科技进步的痕迹,如实验室设备、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等。
这些展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珍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幸福。
5. 民族自豪感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历史功绩和当今成就。
这些展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这种自豪感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6. 多元文化体验在博物馆里,我有幸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珍品。
这些展品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
通过多元文化的体验,我认识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更加包容和理解其他文化。
这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 爱国情怀激发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国旗、国徽和国家机关等象征国家的元素。
这些元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历程和成就。
国家博物馆调研报告

国家博物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对国家博物馆的调查研究一、引言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展示者,国家博物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国家博物馆的现状和展示情况,我们对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布置、展品品质和文化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对国家博物馆的运营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优化其展示和教育功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观察、个别访谈和综合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
我们首先对国家博物馆的展厅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展厅的布置、展品的摆放情况以及参观者的反应。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些面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游客、展览设计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国家博物馆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展厅布置根据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国家博物馆的展厅整体展示效果较好。
布置合理,展品井然有序,能够起到很好的展示效果。
不过,一些展厅过于拥挤,导致游客流动不便,建议适当调整展品数量,提高游客的观展体验。
2. 展品品质经过观察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品质较高。
文物保护工作较为到位,展品的陈列和解说也比较专业。
不过,根据游客的反馈,一些展品的介绍较为复杂,建议增加简明易懂的解说,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3. 文化教育活动国家博物馆在文化教育活动方面做得较好。
通过讲座、工作坊、互动展览等多种形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
不过,我们认为博物馆可以进一步扩大教育活动的受众群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五、改进建议1. 调整展厅布置,避免过于拥挤,提高游客的观展体验。
2. 简化展品介绍,让解说更加易懂,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3. 扩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众群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国家博物馆的展示和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的调研报告给国家博物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其展示效果和教育活动,推动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国博考察报告

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复兴之路”和“古代中国”的图片和实物,通过展览我们对于展示空间的灯光、动线、展具、展台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
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在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厅,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一项基本陈列,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等8个部分。
展示设计与外部环境的过渡场所,是参观者进入建筑内的第一个点,他们在这里集散,也是引导参观者参观,开展咨询业务的地方。
它作为一个场所,也是文化界和政界社交的场所。
在国家博物馆中,带有民族特色的大型装置的摆放,突出了复兴之路的展示设计主题。
在国博中的展示设计以图片、展示物、灯光为主要表现方式,来烘托带有国博特色的设计。
展示设计从范围上可以大到博览会场、博物馆、美术馆,中到商场、卖场、临时庆典会场,小到橱窗及展示柜台,都以具说服力的展示为主要概念。
就展示设计所处理的内容而言,主要有展示物的规划、展示主题的发展、展示具、灯光、说明及附属空间。
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博物馆考察报告博物馆是保护、展示、研究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遗产的重要场所,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科技进步的窗口。
为了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我进行了一次博物馆考察,并撰写了此文档,介绍我对博物馆的认识和体验。
考察的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市。
该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文化和科学教育基地之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该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呈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主题,总展览面积约为6万余平方米。
首先,我进入了中国瓷器展厅。
这里展示了中国瓷器的发展演变史,同时也展示了瓷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与价值。
通过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我领略到了中国陶瓷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该展厅还介绍了瓷器的生产工艺和装饰技法,让我对瓷器的制作和修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来到了中国书画展厅。
这个展厅陈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包括了隋唐五代到当代,从唐朝张旭的《兰亭序》到齐白石的《秋山图》。
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我对宋元明清时期的书画风格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来到了恐龙化石展厅。
这个展厅展示了我国的恐龙化石和世界上的一些恐龙化石,以及恐龙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恐龙的巨大体型、凶猛外表和原始形态让我十分震撼。
布满各种恐龙化石的展厅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让我在这里领略了宏大的生命历史。
此外,我还参观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商周青铜器、陶俑、宋代瓷器、紫砂壶、中国戏曲艺术等多个展厅。
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总体而言,这次博物馆考察让我对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博物馆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而且也体会到了文化乃至生命的真正价值。
我相信,通过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尊重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和文化。
国博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我于近日参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
馆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藏品,涵盖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博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展览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多个展览,包括《古代陶瓷艺术展》、《古代书画艺术展》、《古代玉器艺术展》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我对我国古代陶瓷、书画、玉器等艺术品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 参与讲座在参观展览的同时,我还参加了国博举办的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由专家学者进行讲解。
通过聆听讲座,我对我国古代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3. 参与互动体验为了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国博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
在体验区,我亲手制作了陶瓷艺术品,了解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
此外,我还参与了古代建筑模型拼装活动,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4. 与专家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我有幸与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
他们分享了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也向他们请教了一些关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得到了宝贵的建议。
四、实践体会1. 增强了历史文化素养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2. 提高了审美能力在参观古代陶瓷、书画、玉器等艺术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文物博物调研报告

文物博物调研报告文物博物调研报告引言文物博物是国家和民族的珍贵财富,也是历史的见证。
我对文物博物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以了解其重要性和保存状况。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的调研成果,为文物博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文物博物的重要性文物博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物博物,人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面貌,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文物博物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传承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
二、文物博物的保存状况经过我的调研,我发现文物博物的保存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文物博物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导致文物的损坏和丢失。
其次,一些文物博物的展示方式陈旧,没有体现出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和技术,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此外,一些文物博物的保护环境不好,存在湿度、温度和灰尘等问题,对文物的保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提升文物博物保护的建议为了提升文物博物的保护水平,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文物博物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安全工作。
同时,培训更多的文物博物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第二,文物博物的展示方式应进行更新升级,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和技术,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第三,为文物博物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控制湿度、温度和灰尘等对文物造成的伤害,保证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示。
结论文物博物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然而,目前文物博物的保存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升文物博物的保护水平,我们应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更新升级展示方式,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物博物的价值。
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代文物鉴赏-图文

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代文物鉴赏-图文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典艺术品观赏及文物鉴赏选修课心得一、前言。
(1)考察背景:本学期,我选修了国宝鉴赏课。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欣赏了自人类史前直至清末的一系列名贵文物,有的藏于故宫、国家博物馆,有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者分散在全国各地,更有的远在海外。
我们无法一览穷尽所有宝物,但基于北京这个古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珍宝中的佼佼者。
于是,我展开了此次考察。
这是我第二次到访国家博物馆,基于课堂所学的知识,我比第一次到访时,对于古典文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可以说,每看到一件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给我们的珍宝的真品抑或是仅仅只是复制品(一些珍贵画稿的复制品),都让我感到一阵喜悦,也感到震撼,实物比课堂上的画片更加打动人。
这份考察报告用以记录此次考察的准备工作、具体过程,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因为所学知识有限,深入考究的能力尚且有限,文中涉及的面比较宽泛,特此说明。
(2)考察意义:我主修的专业是法语,并非艺术类的学科。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另辟蹊径地选修了这样一门学科。
我想,这一方面是出于我的个人兴趣,在高中时期,我对中国历史很有兴趣,阅读了一些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发展紧密相关,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极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
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女生,我认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是极其必要的。
审美情趣提高了,自身气质自然可以得到升华。
另外,结合我自己所学的法语学科。
我希望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上,能够在未来至少在欧洲国家及一系列使用法语的国家里进行数年的学习或者旅行,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
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无论是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还是对于法国这样一个浪漫的国度。
课堂上所学到的鉴赏方法,能够举一反三,也能够提供中西对比的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充实自己的心灵。
参观博物馆了解文化遗产与艺术品鉴赏

参观博物馆了解文化遗产与艺术品鉴赏博物馆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遗产和艺术品的重要场所。
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历史知识、欣赏艺术作品,还可以增加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博物馆的重要性,参观博物馆的益处,以及如何在参观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艺术品鉴赏。
一、博物馆的重要性博物馆是一座宝库,收藏和展示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它们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创造力。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以及各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变。
博物馆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它们保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物,如古代建筑、器物、书籍和文件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
博物馆还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将这些历史文物向公众展示,让人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历史,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参观博物馆的益处1.学习历史知识:博物馆中的展品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历史细节和背景知识。
比如,通过观看具体的展示物,我们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了解文化遗产: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品、服饰、建筑和音乐等。
参观博物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和特点,增加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3.欣赏艺术品:博物馆也是艺术品的聚集地。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陶瓷和珠宝,都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
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欣赏到大师的杰作,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4.激发创造力:博物馆中的展品和艺术品往往都能给人以启发和刺激。
观赏和思考这些作品,会激发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增加对美的敏感性,培养审美能力。
三、参观博物馆的技巧1.提前了解展览信息:在参观博物馆之前,可以提前了解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包括展览时间、展览内容和参观须知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规划行程,提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和文物。
【推荐】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中国国家博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工艺美术史》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201X年10月27日、11月10日这两天,班级组织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本来我们只决定10月27日下午去参观的,可是没想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内收藏如此丰富,只能让让我们将“古代中国”展草草看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所以经由和老师商量,我们决定11月10日这天再去参观一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1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它的外形不同于首都博物馆的充满现代感,而是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厚重感来源于其本身磅礴的体量,更来源于博物馆本身的设计造型。
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是由旧馆扩建、整修而成,新建筑嵌入到老建筑之中,使新老建筑能够形成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同时更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是指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建筑由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兼作数码影院)、演播室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这一区域的建成大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业务空间,将更好地用于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作用。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交流展:启蒙的艺术;临时展: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国家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国家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在国家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博物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国家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国家博物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首先,国家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地,汇聚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在实践中,我深入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各个展厅,看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厚重,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看到了青铜器、陶器、织锦、书法绘画等各种文物,每一件都是宝贵的历史见证,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实践中我还参加了国家博物馆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
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热爱文化艺术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互相交流学习,增进了对文化艺术的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许多有关文化艺术的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此外,国家博物馆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展览和展示项目,如“丝绸之路”、“清明上河图”等经典展览,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些展览中,我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人文情怀,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对国家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家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灿烂成就。
我将会继续关注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和文化活动,不断学习和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弘扬中华文明,传承家国情怀。
愿国家博物馆永远开放,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
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观后感参观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的观后感去国家博物馆看秦汉文明展,就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旅行,心里满是期待和激动。
刚走进展馆,那股厚重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一件件陈列的文物,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古代文明的大观园。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兵马俑,尽管以前在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很多次,但当真正站在它们面前时,那种震撼是无法言表的。
每一个兵马俑的神态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发式、服饰还有脸上的表情,有的严肃,有的平静,就好像他们还守护者秦皇的地下宫殿。
看到这里我感觉,当时的工匠技艺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能够塑造出这么多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这得花费多少心血啊。
还有一些汉代的金器,工艺精美到让我咂舌。
金光闪闪的配饰,上面精雕细琢的纹路,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在那个场景我就想到,当时的贵族们佩戴着这样奢华的饰品,肯定是非常耀眼的。
但是同时我也在想,制作这些金器背后得有多少无名的工匠付出艰辛的努力呢?是怎么样世世代代传承的手艺才打造出这么精致的东西。
展览里还有许多秦汉时期的简牍,虽然看起来只是一片片破旧的竹片,但上面的文字却承载着那个时代的信息、文化还有人们的生活。
当时我就很好奇,这些简牍上面的文字都记录了什么呢?是记述历史大事呢,还是古人的日常生活?可是我对那些文字的理解实在有限,只能从旁边的介绍中了解到一星半点。
这让我特别遗憾,觉得自己得好好学学古代文字方面的知识。
在看到秦汉时期的建筑模型的时候,我被古代建筑的伟大智慧所折服。
高大的城墙、宏伟的宫殿布局,这需要多精密的规划啊。
那个场景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么一座庞大复杂的建筑都能规划得井井有条,何况战争打仗之类的决策呢。
走完整个展览,我明白了秦汉文明能如此的灿烂辉煌,是无数劳动者、工匠还有智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就像如今的社会,每一个伟大成就的背后也是千万个体的默默付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艺术创作、工艺制造有很多高科技手段帮忙,但在秦汉时期,古人完全凭借自己的手工,不得不说他们真的太了不起了。
文物鉴赏结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报告名称:中国历代文物鉴赏总结报告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一、前言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
通过对中国历代文物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本报告将对我国历代文物进行鉴赏总结,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我国文物历史的窗口。
二、文物鉴赏内容1. 远古时期文物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们以石器、陶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审美观念。
此外,良渚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等,更是远古时期文物中的瑰宝。
2. 夏商周时期文物夏商周时期,我国文物逐渐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
青铜器、陶瓷、玉器等,均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
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纹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3. 秦汉时期文物秦汉时期,我国文物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物以铜器、陶器、画像石、画像砖等为代表。
如秦始皇兵马俑,以其庞大的规模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物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物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物以瓷器、佛教造像、书法、绘画等为代表。
如青瓷、黑瓷等瓷器,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精湛。
5. 唐宋时期文物唐宋时期,我国文物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物以陶瓷、书画、铜器等为代表。
如唐三彩、定窑瓷器、宋瓷等,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6. 元明清时期文物元明清时期,我国文物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一时期的文物以瓷器、书画、玉器等为代表。
如元青花、明式家具、清式瓷器等,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三、文物鉴赏总结1. 文物鉴赏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感受各个时期的艺术魅力。
2. 文物鉴赏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文物鉴赏有助于我们提高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4. 文物鉴赏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中国古代文物鉴赏

青瓷覆莲纹瓶
唐代,一些并不著名的陶瓷 品种被民间广泛使用,它们 没有昂贵的身价,却有着很 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宋代定窑白釉盘口壶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属民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器至元代已停烧,现有文 物极为珍贵。
汝窑洗
有微小开片。 汝窑珍品传世少,以青瓷 最佳,弥足珍贵。
青花缠枝莲纹碗
造型古拙,最珍贵之处 在于壶壁上有大画家任 伯年的题刻。此壶由南 京博物院收藏,高16.5 厘米。
蛋形提梁壶
民国初年制品,虽非 出自名家之手,但做 工精美,造型雅致, 是不多见的紫砂佳器。
宜兴紫砂鸭子
明代作品,有“欧正春 制”款识,长16厘米。 此为紫砂雕塑的代表作 品之一,生动传神,风 格写实。
金冠
北京昌平定陵出土,明神宗 的御用金冠,饰有双龙戏珠 图案,周身由金丝编成,为 国宝级文物。
黑瓷盘口壶
上海博物馆藏,高24.9厘米。 此器极为珍贵,盘口、弦文、 桥形系等都是明确的断代标 志。另外它证实了中国黑釉 陶瓷产品的成熟期最晚不过 四世纪。
三彩女子立像
高40.5厘米。唐以前陶瓷器 表面纹饰较简陋,唐代开始 各种名窑兴起。三彩为唐代 特殊的陶器品种,多用陪葬。
黄花梨百宝嵌笔筒
这种表面嵌镶牙骨、玉石 的器物并不具备多少美感, 但其工艺复杂,有一定的 文物价值。
犀角雕夜游赤壁杯
高10.5厘米,犀角雕刻 都是按其原性布排,尽 管不使其整体损伤,此 杯雕工细密,构图得当。
象牙坐佛
象牙原料比较珍贵,非雕刻 好手不能驾驭,因此此类象 牙雕塑具有较高的价值。
象牙塔
卧虎立耳扁足鼎
商代晚期作品,通高64厘米, 1989年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 馆。此鼎较全面的反映了商周 时期的工艺水平,极为珍贵。
国家博物馆调研报告

国家博物馆调研报告国家博物馆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安排,我于XX年XX月XX日对国家博物馆进行了调研。
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国家博物馆的管理运作、展览内容与形式、参观者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并就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国家博物馆位于首都的中心地带,是一个以收藏、保护和展示国家珍贵文物为主要职责的机构。
博物馆由多个展馆组成,馆内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艺术门类的文物。
博物馆每天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
二、展览与教育国家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特色展览来展示馆藏文物,例如中国古代陶瓷展、中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等。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开展文化讲座、主题活动等,以加深公众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目前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过于局限,很多中国地方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展览相对不足,需要更加全面地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三、参观者服务国家博物馆对参观者的服务体验比较出色。
博物馆设有导览服务、观众指引、免费讲解等,以满足不同参观者的需求。
此外,博物馆还提供在线展览、数字化文物等资源,方便公众远程参观和学习。
然而,由于参观人数较多,部分服务设施比较紧张,需要考虑增加服务人员和优化服务流程。
四、安全与保护国家博物馆对文物的安全保护措施较为完善。
博物馆设有安防系统、温湿度控制设备等,确保文物的安全保存。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进行文物修复和保养工作,以延长文物的寿命。
然而,人为因素仍然存在,有时参观者的行为不够文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国家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参观者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建议国家博物馆加大展览内容的多样性,充分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加强参观者服务,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期望国家博物馆能在不断改进中,将中国文化的瑰宝展示给更多的国内外参观者。
参观文物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展示平台,承担着传播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我们一行人于近日参观了某博物馆的文物室。
本次参观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保存状况,从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国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 掌握文物的保存状况和保护方法;3. 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1. 参观文物室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博物馆的文物室。
文物室内的陈列分为四个部分: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和书画文物。
(1)古代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唐宋时期的陶瓷器,体现了我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近现代文物:包括革命文物、历史文献、艺术品等。
这些文物记录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武器、历史文献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民俗文物:包括民间工艺品、民俗服饰、民俗器具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4)书画文物:包括书法、绘画、碑刻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我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如唐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让我们领略到古代书画家的精湛技艺。
2. 文物观察与记录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对文物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记录。
主要内容包括:(1)文物名称、年代、材质、尺寸、产地等信息;(2)文物的造型、纹饰、工艺特点;(3)文物的保存状况,如表面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等;(4)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文物保护与传承探讨在参观结束后,我们针对文物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讨论。
主要内容包括:(1)文物的保护方法,如防潮、防尘、防虫等;(2)文物的修复技术,如脱胎、加固、彩绘等;(3)文物的展览与展示,如何更好地让文物走进人们的生活;(4)文物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
国家博物馆白瓷展心得

国家博物馆白瓷展心得参观国家博物馆的白瓷展,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学习经历。
白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以其纯净、细腻的特质,展现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此次展览,汇聚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白瓷精品,让我得以一窥其历史脉络与艺术魅力。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代白瓷。
那时的白瓷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能看出其纯净、光亮的特质。
我仔细观察了一件唐代白瓷碗,其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釉质如玉,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随后,我移步至宋代白瓷展区。
宋代的白瓷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其胎质更薄、更细腻,釉色也更加纯净。
我特别喜欢一件宋代白瓷碗,其薄如纸片,透光性极好,让人不禁感叹宋代制瓷工匠的技艺之高超。
元、明、清三代的白瓷各有特色。
元代白瓷以厚重、大气著称,明代白瓷则更加注重造型与纹饰,而清代白瓷则加入了更多的宫廷元素,展现出一种华贵的气质。
每一件展品都有其独特之处,让我深感白瓷艺术的博大精深。
参观过程中,我被一件清代白瓷瓶所吸引。
这件瓶子通体施以纯净的白釉,瓶身绘有山水画,线条流畅、色彩淡雅。
它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件艺术品。
我沉浸在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雅趣与情怀。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白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白瓷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实用器皿,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承。
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也深感中国陶瓷艺术的伟大。
白瓷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陶瓷工艺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
未来,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白瓷艺术,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白瓷的魅力。
此次国家博物馆白瓷展之行,让我收获颇丰。
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
我相信,这次学习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进取。
参观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博物馆实践报告参观博物馆是一次独特的人文体验,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近日,我参观了一次当地的博物馆,并获得了很多收获。
这次参观的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让我对遥远的古代文明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在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展区,我看到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瓷器等。
这些历史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远古时期的辉煌和智慧,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人类社会的演进。
通过观察这些文物的形状、工艺和纹饰,我不仅了解了古代技术的发展,也感受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这使我更加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深深地为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创造力所折服。
在博物馆的艺术展区,我领略了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魅力。
我被各式各样的绘画作品深深吸引,有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也有西方的抽象画、印象派作品。
每一幅画作背后都有着艺术家们的心血和灵感,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和思想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解。
我发现,艺术并不只是在于描绘美丽的画面,更多的是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学会了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感受艺术,让自己的思维跳出常规,拥抱多元的表达方式。
除了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博物馆还展示了各种科技成果和新颖的展览项目。
我参观了一个关于虚拟现实的展览,通过戴上特殊的眼镜,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中。
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我观察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景象,如壮丽的瀑布、灿烂的星空等。
我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可能性和体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观和真实的了解世界的方式。
虚拟现实展览让我明白了技术的力量和微妙,也激发了我对技术创新的兴趣。
通过这次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活动,我对人类文明和艺术创造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艺术和体验科技的机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和丰富。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创造的智慧,也被博物馆给予的思考和启发所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
——古典艺术品观赏及
文物鉴赏选修课心得
一、前言。
(1)考察背景:
本学期,我选修了国宝鉴赏课。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欣赏了自人类史前直至清末的一系列名贵文物,有的藏于故宫、国家博物馆,有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者分散在全国各地,更有的远在海外。
我们无法一览穷尽所有宝物,但基于北京这个古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珍宝中的佼佼者。
于是,我展开了此次考察。
这是我第二次到访国家博物馆,基于课堂所学的知识,我比第一次到访时,对于古典文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可以说,每看到一件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给我们的珍宝的真品抑或是仅仅只是复制品(一些珍贵画稿的复制品),都让我感到一阵喜悦,也感到震撼,实物比课堂上的画片更加打动人。
这份考察报告用以记录此次考察的准备工作、具体过程,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因为所学知识有限,深入考究的能力尚且有限,文中涉及的面比较宽泛,特此说明。
(2)考察意义:
我主修的专业是法语,并非艺术类的学科。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另辟蹊径地选修了这样一门学科。
我想,这一方面是出于我的个人兴趣,在高中时期,我对中国历史很有兴趣,阅读了一些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发展紧密相关,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极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
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女生,我认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是极其必要的。
审美情趣提高了,自身气质自然可以得到升华。
另外,结合我自己所学的法语学科。
我希望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上,能够在未来至少在欧洲国家及一系列使用法语的国家里进行数年的学习或者旅行,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
艺术,是一个重要的
课题。
无论是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还是对于法国这样一个浪漫的国度。
课堂上所学到的鉴赏方法,能够举一反三,也能够提供中西对比的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充实自己的心灵。
(3)考察情况:
时间:2012年11月24日
地点:新国家博物馆
方式:独自前往
二、主体。
《我与古老鹳鱼石斧图》
鹳鱼石斧图作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老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大的篇幅给我们讲述它的基本情况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白色的大鸟将一条小鱼叼在嘴里,身侧是一把坚韧的石斧,象征了原始的氏族部落间的征战,征战的结果通过两个图腾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仔细端详了这件藏品后,我感觉和这件藏品很亲近,虽然它是丧事上所用的瓮罐。
它身上纹案用笔十分粗犷,就像是几岁小孩绘画才有的笔触。
也许,越是原始贴近自然贴近人性本源的图画与艺术,才越能反映人
的心声,越能引起不同时代人的共鸣。
《北宋汝窑青釉洗》
宋徽宗赵佶的那句“雨过天晴云破处”,打动了他自己以及北宋时期万千工匠,也令我十分渴望一睹汝窑的风采。
这件北宋汝窑青釉洗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地下一层。
同一时期的五大名窑,官、汝、哥、均、定,在地下一层都有陈列。
一件一件看过来,这件汝窑实在是不起眼,朴实无华。
但是,待我凝神细瞧后,发现了她的美。
(汝窑在我心中像是一个宋代的女子,衣着素朴却风韵大度)这件青釉洗的釉面很像膏脂,像是某种经过岁月洗练的古玉。
瓷片不厚,却会不
显得单薄,恰到好处。
如果说定窑的白洁是一种极致的朴素,斗彩器件上的各色斑斓是一种夺目的妖艳,这件汝窑洗,便是北宋皇家真正的秘宝,也有着宋徽宗自己的影子。
一次开片的裂纹有些美中不足,恰似宋时那份淡淡的忧伤。
天青之色,却又显出皇家大气。
我很喜欢这件汝窑瓷器,她令我久久驻足。
《青花三国故事图香炉》明,天启,景德镇
这件藏品来自大英博物馆。
基于大英博物馆与国博举行联合展出,我有幸目睹了同样珍贵稀世的这件藏品。
这件藏品讲述了赵子龙救阿斗的故事。
虽然说明朝青花瓷的制造技艺已经极其纯熟,但是这件青花瓷在我看来,人物的勾勒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不及课堂上老师给
我分析的几件案例生动。
赵子龙的形象比较生硬。
但是作为一件文物,它能够记载历史故事,用具象的图画展现出来,本来已经十分难得也十分可贵。
在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的明代,这件藏品宣扬了臣子忠君的道德观,十分符合时代的普世价值观,这对于研究明清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看到这样珍贵的文物都流失于国外,我在仔细欣赏之余,更多的是叹惋。
(货郎图,复制品)
课堂上,老师多次提到这幅画作。
《货郎图》反映了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古代,儿童对于手工玩具的渴望,是风俗画中极为杰出的一件。
货
郎背负着各种各样的手工玩具召唤着儿童们聚拢来观看。
一旁的两个小童喜悦地嬉戏。
这幅图也令我感到很亲切。
不知不觉,就在作者纪实的笔触中来到了画面中的情境,就像老师给我们播放的视频《故宫起航》一样。
这幅风俗画对于研究古代商品经济已经儿童玩具都有极大的意义。
于我而言,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包括我的成长历程。
现代的电子科技占据了我们多数的时光,如果我以后有了自己的子女,我想我会想起这幅《货郎图》,给予子女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娱乐。
三、结语。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令我印象较为深刻以及极具代表性的几件藏品的赏析过程,很多思想来源于老师课堂的引导,期间也夹杂了一些个人感受,不成熟但是很真实。
现代学生对于国宝的感触一向不甚深刻,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国宝鉴赏课,可以说完全勾起了我对于国宝鉴赏以及艺术品鉴赏的乐趣,这是一件陶冶情操、彰显品位的事儿,更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
在课堂上,我们多次观看了《故宫奇航》系列节目,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台湾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小学生的艺术修养都非常好,艺术思维远远高于许多活了一辈子的大陆人。
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好地重视和弥补这一点,由此,我们学校开设这门选修课,我非常欣赏。
传统文化的宣扬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我们都应该重视。
由此,我也想到最后一次课我们看到的电影纪录片《圆明园》,影片还
原了圆明园的设计图与原貌,回顾了一个世纪来圆明园从选址、筹建到建设、投入使用及其毁灭、重建。
圆明园的美曾经震撼了世人,但它终究衰败——圆明园的百年兴衰正如中华文明,历经时代萃取而风雨璀璨而留下的宝藏更需要我们好好地去维护、发扬,而不是仅仅随着时代的浮躁之风而只顾着眼前利益,让一些精神的东西沾染上铜臭气。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简单的思考,再次感谢陈艳老师以及这堂课所给予我的一切知识与思考。
我相信,这些丰富的资源会伴随我走过很长的时光,它比专业知识更充实内心,更能让我见识到色彩斑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