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怀知赋第七段赏析【北宋】张耒骈体文

THANK YOU!
• 真诚的友谊可以把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可以增进人的智慧,涵养人的德性;可以分担人的痛 苦,共享人的欢乐。没有友谊,人将终身孤独。我心兮陈诗”。
• 《孟子·万章下》)“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寡则散。”(《文中子·礼乐篇》) “以名交则无诚,以气交则或同恶,以利交利散则绝,以势交势去则解。”“以财交者,财尽 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寡则散。”“交游 须慎:交功名者,则权贵之声入。交市井者,则货利之声入。交术数者,则吉凶之声入。交刻 薄有机谋者,则利己防人之声入。凡此皆不可与游。”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国学 骈体文
怀知赋
第七段
北宋 张 耒
作品赏析
• 古代的文人们,总是喜爱交友,喜爱与志趣相投之人结交,中国古人把得一知己看做是人生一 大幸事,所以我们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总是能够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时代的那些有名 的文人们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集,并且还有很多知名的文人之间都有着深厚的友谊。
• 《怀知赋》是围绕着怀念相知之人展开抒情的。赋中慨叹“生之多艰”,“涉世多之”。但所 处时地追随相知之人而不得,“路幽回而莫通,心郁塞而增悲”,只能“酌尊酒以忘忧,写诗 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鸟犹嘤嘤求友, 不失其群,何况我们人呢!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作品风格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
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
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生平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
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
”。
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
母亲李文安。
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薰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投知己书翻译(文白对照)(1)

2018年三月份温州二模文言文阅读
• 月日,耒谨因 仆夫,百拜献 书某官:耒闻 古之致精竭思 以事一艺,而 其不分者,其 心之所思,意 之所感,必能 自达于其技。 使人观其动作 变态,而逆得 其悲欢好恶之 微情。
• 五月某日,我恭敬 地通过车夫,虔诚 地写信给某官:我 听说古代殚精竭虑 去做一件事的人, 他的思想和情感一 定能在这件事有所 表现。让人观察他 的动作姿态的变 化, 就能推测得知他内 心悲欢好恶的细微 情感。
• 我平生微不足道,也 • 其平生之区区,既 尝自致其工于此, 曾致力把文章写好, 而又遭遇仕途的穷厄, 而又遭会穷厄,投 也就投其所便。所以 其所便。故朝夕所 朝夕所接、事物百态、 接,事物百态,长 长歌恸哭、诟骂怨怒、 歌恸哭,诟骂怨怒, 可喜可骇,可爱可 可喜可骇、可爱可 恶,沛然于文。耒 恶、,都充分地表现 在文章中。我对于写 之于文,虽不可谓 文章,虽不能算精巧, 之工,然其用心亦 但是用心是专一的。 已专矣。
•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 • 古之能为文章者, 大率穷人③之词 大抵十篇中有九篇 十居其九。盖其 是在他不得志的时 心之所激者,既 候写的。他们心中 已沮遏④壅塞而 的激愤,既被阻遏 不得肆,独发于 壅塞不能发泄,只 言语文章,无掩 能在言语文章中抒 其口而窒之者, 发,不会掩住自己 庶几可以舒其情, 的嘴使自己窒息, 以自慰于寂寞之 这样大概可以抒发 自己的情感,来安 滨耳。 慰自己那无边寂寞 中的一点点寂寞。
• 故工乐者能使喜愠 • 所以精于奏乐的能使他 见于其声,工舞者 的音乐表现欢喜愠怒, 能使欣戚见于其容。 精于舞蹈的人能使他的 当其情见于物,而 舞姿表现欢欣悲戚。当 意泄于外也,盖虽 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表现 欲自掩而不可得。 出来时,即使自己想掩 昔伯牙之所好者, 藏也不可能。从前伯牙 琴耳,钟子期坐而 所喜欢的就是弹琴,钟 听之,而伯牙不能 子期坐着听琴,伯牙不 藏其微情。夫伯牙 之情,岂与琴谋哉? 能掩藏他的细微的感情。 伯牙的感情,难道能与 惟其专意一心以事 其技,故意之所动, 琴沟通吗?只是他专心 致志从事弹琴,所以心 默然相授而不自知 也。 中情动,便默默地传到
高三年级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含解析)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 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 往吊,〔树人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坟墓, 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 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 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 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 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 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 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 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 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 得除为丞,稍迁至XX嵩明州知州.
〔节选自〔元史·王磐传》
〔1蒙古军攻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王禧又拿出全 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 〔众人依仗他才得以幸免.
〔得分点:"罄、赀、费"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李璮阴谋不轨,磐发觉后,抽身〔独自跑到XX, 得到驿站马匹飞奔到京师,通过侍臣来报告给皇上.
〔得分点:脱身、因、闻,各1分,句意2分
〔2守将在边境,只求没有事端〔发生罢了,不敢因为 贼寇随意给君主带来忧虑〔不敢因为贼寇随意招致 君主忧虑.〔边,边境,边疆,1分;妄,随意,1分;贻, 造成,招致;给予1分;句意2分
1、贪滥 :贪欲无度. 2、参:弹劾; 检查;通"叁"〔参分天下,而有其二; 星名. 3、擿:揭发. 4、假:宽容,宽恕.
〔1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 械,〔这是必胜的方法. 〔"以其间""厉""坚"各1分,句意2分
张耒的古诗翻译

张耒的古诗翻译张耒的古诗翻译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的诗词全集:《失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欲知老子居陈事,古寺萧条屋数楹。
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
参差拙句何曾是,宠辱浮云无可惊。
断送光阴须美酒,惟应此事费经营。
《示秬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翻译】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
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
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
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
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初见嵩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我多年来奔走风尘,被困在尘世的疲惫中,庆幸有青山使我的情怀得到开豁,感到愉悦。
临近日暮时分,萧瑟的北风将飘零的雨吹走,几座高峻挺拔的山峰才从云中隐现出来。
《夏日三首其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翻译】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
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翻译:孔子说:“我不埋怨上天,也不责备他人,学习人情事理从而通达仁义之道,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吧!”他又说:“人们了解我是因为《春秋》,人们怨怪我也是因为《春秋》。
”这是由于圣明贤德的人秉持本心处事,不会顾虑普通人的是非评断,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莒敖公不赏识他,等到莒敖公遇到危难,柱厉叔用死来报答他。
不赏识我就罢了,反而要用死来报效他,大概是怨恨已经在他心中积聚很深了。
豫让对赵襄子说:“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方式对待我,我一定要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
”这就是忠烈而坚守大义的人,有才能又感激他人的赏识,毫不顾念自己的生死。
行为没有特别坚决明确,才能没有丝毫用处,心神不宁地请求别人赏识,别人赏识他却不能够有所报答,不赏识他就发怒,这是普通人的心态。
成为圣明贤德守义忠烈的人,已经不能够做到了,我比一般人特别的地方在于严格详究自己。
我详究自己的行为,详究自己的才能,都没有超过一般人,也不要求别人赏识,如果已经有人赏识,那就躲藏避开,只害怕赏识过重,自己思量大概是没有什么可以酬报的地方。
如果有其他的事由,不得不请求他人赏识,如果不被赏识,也不会埋怨愤恨,在妻子和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和一般人相比,只是严格详究自己并求得赏识罢了。
大和二年,我参加进士科考试。
那时,先前考中的学子认为我品行好,可以和我交往亲近,认为我学业优异,可以和我一同修习,因此他们宣扬称赞我,争相把我看做知己的不下二十人。
我近来十多年都转徙在天下间,经常因为家里的事情短暂的来到京城,事情结束就返回。
曾经那些对我宣扬称赞的知己,大多已经荣显富贵了,我没有到他们家里一次。
为什么呢?这十多年来,品行没有进步,学业没有修习,半夜常常揣度思量,心中有愧疚,不知道要用什么说辞作为我拜见知己们的资本。
还是暗暗地躲过避开,只要免于挨饿受冻就暗自庆幸吧。
昨天李巡官到来,忽然告诉我您的意图,似乎您知道我的姓名,或许想要来日将我纳入门下。
您是当世功绩卓著,受人尊敬,品德崇高的人,我能得到短暂的拜见的机会,能够陪伴宴饮游乐,也是十分荣幸的事了,况且来日想在榻席上接待我,和其他几位英才并列吗?没有一丝一毫攀附的机会,却得到您特别的赏识,我认真思量,应该以什么样的才能满足您的要求,应该以什么样的主张才能报答帮您的恩德。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张耒《风流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耒《风流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风流子宋张耒木叶亭皋下[1] ,重阳近,又是捣衣秋[2] 。
奈愁入庾肠[3] ,老侵潘鬓[4] ,谩簪黄菊 [5] ,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 [6] ,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 [7] ,青鸟沉浮 [8] 。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注释:[1]亭皋:山上的亭子。
[2]捣衣:以木杵在水中槌洗衣服。
[3]庾肠:庾信流寓北周,不得南还。
作《哀江南赋》,词意凄苦。
[4]潘鬓:潘岳三十二岁,发已花白。
[5]谩簪黄菊:空把菊花插在头上。
谩,空自,徒然。
[6]香笺:女子的信笺。
锦字:锦书,珍重的书信。
见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注③。
[7]碧云离合:指离别。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休上人怨别》诗中语。
[8]青鸟:古称信使,为爱情使者。
事见《汉武故事》。
译文: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
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
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评析:此为秋日怀人之作。
斜阳、落木、潘鬓、庾肠,正是愁人时候。
“芳草”四句,用在过拍,而以骈语出之,便觉俊妙,境界也由衰飒变为凄丽。
“玉容”句转写本事,融景入情,力量甚大。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是以质语作结。
善于变换笔墨,有帆随湘转之妙。
作者简介:张耒(1054—1114),字文潜,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才情富赡,工于诗文。
十七岁作《函关赋》,为东坡称道。
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
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译文:《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寄诗友文言文翻译

【原文】临风把酒,独坐幽篁。
月照清辉,山静幽香。
遥思故人,心绪悠扬。
笔锋所至,寄语远方。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浮云蔽日,长空浩渺。
念友之情,如潮涌动。
执笔抒怀,愿君知音。
昔年相逢,草长莺飞。
青石小径,绿柳拂岸。
共赏明月,把酒言欢。
今日遥寄,心中情愫。
江湖飘泊,世事如梦。
风尘仆仆,行色匆匆。
望断归程,盼君归来。
共话桑麻,再续前缘。
世事沧桑,岁月蹉跎。
白发三千,青春不再。
寄语诗友,勿忘初心。
携手同行,共赴前程。
千里江山,一片丹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把酒话桑麻,共赏明月光。
愿君珍重,岁月静好。
青山绿水,共谱华章。
繁华落尽,岁月无疆。
寄语远方,愿君安康。
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翻译】《To a Poet Friend》As I hold a cup of wine and sit alone amidst the tranquil bamboo grove, the moon casts its clear light, and the mountains are silent, releasing a subtle fragrance. I think of my old friend, and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a soaring mood. With my pen in hand, I convey my thoughts to the distant lands.The breeze is gentle, the water ripples do not stir. The floating clouds obscure the sun, and the vast sky is boundless. The longing for myfriend's presence surges like waves. With my pen, I express my thoughts, hoping you, my friend, will understand.In the past, when we met, the grass was tall and the swallows flew. On the small stone path by the riverbank, the green willows waved their branches. We admired the bright moon together, drank wine and chatted.Now, I send this distant message, filled with the tender feelings in my heart.The world is fleeting, like a dream. We are weary from the dust and hustle, and we move in a hurry. Longing for the path of return, I look forward to your return. Let's talk about the crops and the past, and continue our previous ties.The world is changing, and time is fleeting. With three thousand white hairs, youth is no more. Send a message to my poet friend,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s. Let's walk together, and embark on our future journey.A thousand mil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 steadfast heart. Friends in the world, close as neighbors even if they are far apart. Let's talk about the crops over a cup of wine, and enjoy the bright moonlight together. May you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and may the years be peaceful.Green mountains and clear waters, composing a grand chapter. The prosperity has passed, and time is boundless. Send a message to the distant lands, may you be healthy. Let's walk together, and create a bright future.。
江梅引姜夔翻译

江梅引姜夔翻译原文:《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南宋•姜夔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
翻译:庆元二年的冬天,我留在无锡,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
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见梅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
几回小窗内幽深的梦里,花间漫步手牵手。
今夜梦中找不到你,我徒自徘徊独游。
梦中我还未感觉,寒气已将衾被浸透。
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
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
宝筝空放久不弹,没有飞雁把书投。
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想来只有古树斜阳空自留。
旧日小舟共载的盟约,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
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
四处漂泊的游子,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赏析:在白石词中,对梅花的描写总是与其对合肥情人的追忆联系在一起的,这成为白石心中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因此,睹梅怀人成为白石词中常见的主题。
上片以悲欢两种不同梦境反映相思之情。
“人间”三句,回想起五年前两人依依难舍的惜别场面,这曾在另几首词中提到“拟将裙带系郎船”,“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萦离思”。
时光流逝,匆匆五年过去,相会仍是无期。
看到“翦翦寒花小更垂”的腊梅,相思之情,悄然而生,然思而不见,就只能在梦中寻觅。
“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
小窗之下,伊人几度进入词人的梦境仿佛当年两人携手出游,荡舟赏灯,移筝拨弦,其乐融融。
“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今夜”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词中只好在凄凉的庭院中独自徘徊,却一无所见,不禁悲从中来,以致寒气侵入衾被,也感觉不到。
两种梦境相比,前者能给予暂时的安慰,后者却带来无限的伤感。
梦境,本来是虚无缥缈的,词人正是借此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宋史张耒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宋史?张耒传原文翻译宋史?张耒传原文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
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
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
弱冠第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
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试,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居三馆八年,顾义自守,泊如也。
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请郡,以直龙图阁知润州。
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
徽宗立,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甫数月,复出知颍州、汝州。
崇宁初,复坐党籍落职,主管明道宫。
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
五年,得自便,居陈州。
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
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
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
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汨汨,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
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
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
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
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学者以为至言。
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
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
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宋史?张耒传翻译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
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函关赋》,已为众人传诵。
找知己的文言文翻译

世之贤达,皆抱鸿鹄之志,愿展鹏翼于九天。
然人生在世,浮沉不定,得遇良朋益友,实为幸事。
是以,寻觅知音,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自古圣贤,莫不有知音。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千古传为佳话。
此二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相知相惜,共度风雨。
吾辈凡人,亦当努力寻觅,以期得遇良朋,共度余生。
然寻觅知音,非易事也。
盖人生于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欲求相知,必先求同存异。
是以,吾辈当持谦逊之心,广结善缘,方能得遇知音。
夫寻觅知音,首在明己。
知己者,非但知其才,更知其心。
故欲求知己,必先自知己。
吾辈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己之品德才学,足以服人。
如此,方能引人注目,得遇知音。
其次,寻觅知音,须广交朋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交友之道,亦然。
吾辈当广结善缘,与人为善,方能结识众多朋友。
其中必有志同道合者,成为吾辈知音。
再者,寻觅知音,需善于观察。
观人者,观其言行举止,观其内心世界。
知己者,必善于观察,方能洞察人心。
吾辈当学会观察,以辨别真伪,寻觅良朋。
此外,寻觅知音,当持耐心。
世间之事,往往不期而至。
知音之遇,亦然。
吾辈当持耐心,不急不躁,顺其自然。
如此,方能水到渠成,得遇知音。
吾辈寻觅知音,还需具备以下品质:一、诚信。
诚信乃为人之本,交友之道。
知己者,必诚信相待,方能长久。
二、宽容。
宽容之心,能使人心胸开阔,与人相处融洽。
知己者,必宽容待人,方能共度风雨。
三、谦逊。
谦逊之心,使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知己者,必谦逊待人,方能相互尊重。
四、勤奋。
勤奋之人,志向高远,永不言弃。
知己者,必勤奋进取,方能共谋大业。
总之,寻觅知音,非一日之功。
吾辈当秉持以上品质,广结善缘,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此,方能得遇知音,共度美好人生。
自古及今,寻觅知音,乃人生一大乐事。
愿吾辈皆能寻觅到知音,共度余生,共创辉煌。
奉陪到底文言文翻译

余游于江湖,得遇贤达之士,相谈甚欢。
一日,友人问余:“子何故游历至此,岂非欲求一知音乎?”余答曰:“然也。
吾辈生于斯世,岂能无志?然世路多艰,知音难求,是以游历四方,以求遇知己也。
”友人闻言,笑曰:“吾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子之行,似欲寻一知己,而非求一甘甜之味。
何也?”余曰:“吾之志,非求甘甜,乃求真心相待。
君子之交,虽淡如水,然其情真意切,久远可依。
小人之交,虽甘若醴,然其心机重重,难以为久。
”友人点头,曰:“子之言甚是。
然世之知己,非易得也。
子之游历,可谓奉陪到底矣。
吾闻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子若有心,吾愿与子同行,共寻知音。
”余感其意,遂与友人结伴,游历名山大川,访求贤达。
途中,余与友人谈论诗书,议论时事,颇有一番豪情壮志。
友人常言:“子之才,非同凡响,若得遇明主,必能展露头角。
”余亦答曰:“吾辈生于乱世,虽不能如古人般建功立业,然亦当有所作为,不负此生。
”一日,余与友人至一山巅,俯瞰群山,心旷神怡。
友人叹曰:“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吾辈虽游历四方,然亦当珍惜当下,勿让岁月虚度。
”余亦感慨万分,答曰:“人生短暂,然吾辈当以真诚待人,以诚信处世,方不负此生。
”自此,余与友人奉陪到底,游历天下。
途中,虽历经风雨,尝尽世态炎凉,然二人情谊愈深。
余深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友人亦言:“吾与子同行,虽不能如古人般千古传名,然亦能共度一生,无憾矣。
”岁月如梭,余与友人奉陪到底,终于寻得几位知己。
众人相聚,谈笑风生,共度余生。
余心中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虽世间纷扰,然有知己相伴,何惧风雨?综上所述,余游历江湖,奉陪到底,只为寻一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余与友人同行,共度余生,不负此生。
愿世人皆能寻得知己,共度美好人生。
《投知己书[宋]张耒》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投知己书[宋]张耒》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19d7beddccda38366baf1c.png)
《投知己书[宋]张耒》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投知己书[宋]张耒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忌之微情。
故工乐者能使喜悭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成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
普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
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谍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枝,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
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都塞情感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挚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计其安居饱燠①,脱忧危而解逼仄②,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趁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
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阻遏望富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宣之者。
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遗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愚,饰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丈,虽不可谓之工,热其用心,亦已专矣。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麟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导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
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张来集》,有删改)【注释】①燠(yù):暖。
②通仄:窘追。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逆:推测B. 执版趋拜以见大吏趋:小步快走C. 其平生之区区区区:情义诚挚悬切D. 而不膜之文尝欲奖与奖:勉励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因击沛公于坐B. 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 脱忧危而解逼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沛然于文然微以自文于君亲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作者写给朝廷某官的一封书信,文中就“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观点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阐述,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
原文: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②丱角:儿童束发为两角。
③版:笏板。
④沮遏:阻止。
⑤训渊:帝王的诰敕文词。
译文:
五月某日,我恭敬地通过车夫,虔诚地写信给某官:我听说古代殚精竭虑去做一件事的人,他的思想和情感一定能在这件事有所表现,让人观察他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就能推测得知他内心悲欢好恶的细微情感。
我自幼读书,十三岁就喜欢写文章。
那时,我虽然不能完全通晓古人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然而对夏商周三代以来圣贤、诗人的论述与著作,秦汉以来的文章、诗词、歌赋,没有不看的。
读书时有了感触,也已经能用文字把它写出来。
学习的时间越长,接触的书籍越多,对读书写作的兴趣就愈是浓厚。
因此(我从)十三岁至今,已经三十二年,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著录于当世而知道的,稽考前世而获得的,无一不用文字记载下来。
我不幸从小困苦贫贱,十七岁时父母得病,两年后父母去世。
出仕后又被州县的杂务拖累了十二年。
那种煎熬逼迫之情、郁闷愤怒之气,充满胸中。
并且因为饥寒穷困,不得不谋生以养活妻子儿女,常常不得不四处奔波达数千里。
盛夏酷暑难耐,雷电洪水让人惊恐,冬日阴沉寒冷,寒风凌冽,大雪纷飞,这些恶劣的天气对我来说都已习以为常,能够安然出行。
算起来,那种安居饱暖、没有忧危窘迫、扬眉吐气、无事一笑的日子,不到百分之一。
再看现在世人所夸耀的、能使自己摆脱经济穷困和仕途窘迫的手段,我一向是没有,只空有自己这个人。
所以虽然在许多地方做过官,为官期间能修身养性尽职尽责,但始终默默无闻。
我出身寒门,家族无靠。
(只好)拿着笏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
结果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诘问凌侮。
那种窘迫惨淡艰难的情状何止如此,简直一言难尽。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写的。
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用言语文章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在无边的寂寞中得到一点点安慰。
像我这种穷困不得志的人,也算一个典型吧。
我平生微不足道,既然小时候曾经致力把文章写好,长大后又遭遇仕途的穷厄,也就投其所便(更多地钻研起写文章来)。
因此每天迎来送往的人事,世间万物百态,都充分地表现在文章中,仿佛有极大的收获。
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精巧,但是用心十分专一。
平生所有,都寄托于文章之中了。
如果世上高明广博,通达事理的君子愿意俯首阅读我的文章,大概不用等到对方疑惑而提问,一问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心思了。
尊敬的某官依靠文章学术天下闻名,正担任朝廷撰写帝王诰敕文词的大臣。
对我那些浅薄的文章,他曾想给予勉励。
人谁不想结识世间显达之士,而我看自己的那些文章,似乎没有一篇好的。
于是我斗胆抄写了平常的文和诗将近六十卷给您手下人,也希望您在空闲时能翻阅一二,那么我的精诚之心,即使想有一丁点掩藏,恐怕不可能。
惟愿您也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