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合集下载

从中、美、日制造业比较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从中、美、日制造业比较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正日益加强,特别是在制造业上,中国充分发挥了其劳动力和资源上的比较优势,逐渐成为制造业的大国。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

本文从中美日三国制造业发展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一)美日和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回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确定了“技术立国”的发展方向。

从此日本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它成功地将美,欧国家地许多新发明,新产品(product)(product)通过先模仿后创新并转化为更实用地商品打入世界市场。

至20 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出口长期保持大量顺差,其原因之一就是对美制造业产品(product)(product)出口有优势。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主张“技术立国”地日本信息化动作迟缓,不但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韩国。

信息时代日本落伍,表面看来是日本企业用于发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少,其实质是日本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独立创新,开发的能力远低于美国。

带着避免成为信息化时代落伍者的危机感,1994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要求日本告别模仿改良的时代,积极开发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

总结(summary)(summary)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得出特点:第一,制造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今,虽然各国经济发展很快,但载体仍然主要是制造业。

也就是说,工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知识经济的发达程度。

第二,在制造业发展中、美、日等发达国家都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

据统计,1995年,非电器机械,电气机械,运输设备3者增加值之和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美国为32.5%,日本为37.5%,德国为39.5%,英国为30.1%。

四国的主导产业结构相似,说明当代制造业的重点在工具、信息、交通3个方面。

第三,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制高点,进一步向核心能力集中。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占据全球制造业市场的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它既有比较优势,也存在竞争劣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商品,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都得到了有效管理。

这种供应链体系确保了高效率的生产和交付,使中国制造业能够及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 大规模生产中国制造业通常以大规模生产为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产品。

这种规模经济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4.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从低端产品到高科技产业,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二、竞争劣势1.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的供给将受到限制。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成本可能会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构成挑战。

3. 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还缺乏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缺乏知名品牌限制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技术水平不足尽管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方面存在差距,这使得它在某些领域面临竞争劣势。

总结: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供应链体系、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

然而,它也面临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缺乏自主品牌和技术水平不足等竞争劣势。

国内外智能制造对比研究

国内外智能制造对比研究

国内外智能制造对比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而“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制造业的代表性产业,也一直受到着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尤其当前受国家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迅速发展,成为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与产业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会从国内外智能制造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与优势,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制造的概念智能制造是指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来实现制造全流程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的全新制造模式。

智能制造的目标是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全生产过程的实时掌控和优化管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智能制造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二、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状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各项制造业数据都居世界前列,但是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落后却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2013年国家早已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智能制造的目标。

在大力支持下,国内智能制造发展迅猛,多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1. 政策推动: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行动计划,支持、推进并落实智能制造。

2. 市场需求:制造业智能化实现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在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3. 技术发展:从2015年以来,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取得了飞跃,凸显了领域内专业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国外智能制造的发展状况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将智能制造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技术领先:欧美制造业历史较长,产业内部有完善的技术创新和经验传承机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智能制造技术和产业链。

2. 产业优势:欧美制造业高度集中,随着制造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聚集优势和环境差异大大增强了区域产业的集聚效应。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械工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工艺、管理、技术等方面。
4、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制造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中央领导的重视下,制造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由建国初期的制造业极度落后一跃成为了第三大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已经席卷全球。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的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并努力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
(2)
(3)
(4)生产管理。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而且正是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小而散,大多数企业未能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系统不完善,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下。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着重视生产技术、轻视管理技术;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信息化,轻视集成化管理等等问题。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低, 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弱。我国多数企业管理粗放,专业化管理水平低。现阶段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水平仅为15%-30%, 而美国、西欧诸国、日本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已经达到75%-95%。
(5)核心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设备却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导致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约为5%左右,一般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也在30%以下。并且我国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 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 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 的技术源自国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与国家的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

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与发达的比较

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与发达的比较

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发展中与发达的比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引发了人们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发展中国家通常采取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

出口商品的制造和加工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开展国际贸易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发达国家则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和服务业,强调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经济结构调整对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劳动力市场结构相对单一。

而发达国家则在农业和制造业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城市化也相对较为成熟,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多样化。

三、人力资本差异对比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相对较低,人力资源的质量较为有限。

在发达国家,教育系统和培训机构发达,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的质量相对较高。

四、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比较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于基础设施和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更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五、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比较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和引导相对较多,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中具有较大的权力和作用。

与之相比,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市场的配置机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相对较少。

六、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在社会保障方面,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提供了相对全面的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差异。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机械三班易博2010301390084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快速发展,通过3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但我国制造业依然是大而不强,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同时,我国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薄弱,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现状差距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生产得好,才能生活的好。

制造业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制造业分为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

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

这种说法似乎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但却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

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

装备制造,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

一.中国制造业现状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已与美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

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相当低下。

企业长期盲目扩大产量,导致我国制造业在低附加值或低科技含量产品生产方面能力严重过剩,而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 % ,60 %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国内外对比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国内外对比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国内外对比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智能化生产模式在制造业不断深入推进,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速产业升级。

本文将以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国内外对比为主题,从发展背景、技术手段、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智能制造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发展背景在国内外,智能制造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程。

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竞争中走向领先,推出了“智能生产”概念,早期集中在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CAD/CAM技术应用于实践。

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自动化阶段”。

而在国内,受到经济体制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起步较晚。

直到2006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数字化工业和智能化工业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智能制造才成为热门话题,并于2013年12月列为国家战略,出台《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文件。

可以说,我国的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模式起步阶段晚、发展相对滞后。

二、技术手段智能化生产模式的核心在于智能化,其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智能算法等。

在国外,智能制造技术落地应用的进展相对快速,多采用了现成的成熟技术,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GIS技术、ERP、MES等。

最近几年,日本等国家也在加快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流程优化系统,更是在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的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并逐渐突破了困难,最近逐步推进到认知智能阶段,智能化制造技术正在被传统制造业广泛应用,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国内,虽然我国的制造业规模巨大,但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与国际市场仍有差距。

需要提升的技术主要有:传感器速度和分辨率、机器视觉技术、大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智能算法及应用技术等。

三、应用场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

在国外,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食品等工业制造领域,在制造、装配、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管理和协同。

中美德日制造业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美德日制造业对比分析及启示

图12006年~2016年中韩德日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份额变化数据来源:联合国工发组织(2016年数据)。

一、各国制造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1.主要国家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

纵观美、德、日三国的经济发展史,制造业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经济成就和市场繁荣,这些国家也都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强国,均曾被称为“世界工厂”。

美国、德国制造业起步较早,在19世纪末形成强大竞争力,此后都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制造业发展起于战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超越欧洲,追赶美国。

日本在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远强于美国的竞争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拥有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

但是,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仍然以低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组装和销售为主,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较低,还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同美、德、日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提升。

2.主要国家制造业国际贸易份额对比分析。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贸易国,近年来中美德日所占份额发生很大变化。

其中,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成长迅速,装备制造、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产品出口规模快速攀升,目前中国出口市场份额达到18%,位于全球第一,进口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美、德、日三个传统制造大国,总体份额和出口份额都较2004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在汽车、医药等市场上,国际竞争力依旧强劲,出口规模明显高于中国。

3.主要国家制造业成本效率对比分析。

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德日等国家在单位成本生产效率方面较中国明显领先。

尽管这些国家的工资成本明显高于中国,但高成本创造高产出。

近年来,除了日本生产效率下降3%之外,德国、美国小时产出均保持4.%和2%的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较大竞争压力。

4.主要国家制造业技术优势对比情况。

技术研发和创新是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也是各国竞相投入的重点。

从OECD 统计数据看,中美德日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呈上升态势,美、德、日的投入强度均在2.5%以上,我国近年来也上升到1.5%,远高于其他国家。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班级:机械五班学号:*************姓名:***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一、引言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

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

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

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

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

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

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

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

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机械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原因,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国内市场概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一直占据着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机械制造业在技术水平和产能方面不断提升,产品种类多样,市场覆盖范围广泛。

无论是大型设备还是小型零部件,国内市场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潜力巨大,给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增长机会。

然而,在国内市场中,机械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机械制造业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

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机械制造业在价格竞争力和环保法规方面面临着压力。

因此,机械制造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增强竞争力。

二、国外市场概况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市场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也非常大。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对高端机械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

这些国家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标准,对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有较高的要求。

另外,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机械制造业成为了它们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国外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竞争。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具有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对中国机械制造业构成了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企业构成了直接竞争。

三、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市场庞大,消费需求旺盛,并且仍有增长空间。

但由于竞争激烈和价格压力,国内市场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而国外市场虽然需求量较小,但利润率较高。

因此,对于有实力的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拓展国外市场既能够提高利润,又能够降低风险。

从产品技术水平来看,国外市场对高端技术和品质要求更高,需要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差异和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国家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不仅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而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二、质量控制与品牌建设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以高质量和可靠性而著称。

其产品不仅满足国际标准,还具有较高的品质认可度和品牌价值。

这得益于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品牌建设策略。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在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虽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在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往往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这些国家采用更多的绿色制造技术和环保措施,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与此相比,中国制造业在环保问题上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环境压力增加,中国需要加强环境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劳动力成本与人工智能应用中国制造业一直以其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著称。

这使得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开始更多地应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研发,以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先进制造国内外的现状1.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机械工业是我国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

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2.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

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三、制造自动化技术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五、发展。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1.低成本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良好的基础设施: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包括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电力等方面。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效率和生产能力。

3.较高的生产规模:中国制造业具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批量生产产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大规模订单和客户需求。

4.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中国制造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他们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以及快速调整供应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使中国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5.先进的制造技术:中国制造企业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吸收、引进和掌握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加工、装配、自动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相对较弱,依然大多数是按照国外企业的技术和设计进行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价值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2.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中国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相对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竞争力。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较低,对全球市场的高端市场需求有限。

3.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治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面临很大的竞争劣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要求。

4.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导致成本优势减弱。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也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中国制造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劣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1. 历史底蕴与制造技术积累中国的制造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制造技术积累。

中国制造业所具备的手工艺传统和工匠精神,为制造高质量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制造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并逐渐向高端制造业领域迈进,如高铁、航空航天、核电等。

2. 市场规模和资源优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市场规模巨大,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煤炭、钢铁、稀土等。

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丰富的原材料支持,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3. 制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制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相对饱和,这使得企业在生产中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聘请工人。

同时,经济规模的优势也使得中国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4. 供应链集成和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集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企业与全球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中国还投资大量资金进行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等,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劣势1. 制造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虽然中国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具备一定的制造技术实力,但在高端制造和创新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科研、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差距。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压力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一些制造企业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一、介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和优势。

二、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较复杂,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电子、机械、化工、汽车等多个行业。

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高度专业化,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的电子产业和美国的航空航天业等。

三、技术水平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他们在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和质量控制方面投入巨大,并拥有一流的研发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尚缺乏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

四、质量控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注重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他们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ISO认证等方式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品质。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挑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五、环境保护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致力于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而中国制造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

六、劳动力成本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和制造业转移。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其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七、支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通常享受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包括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转让等。

中国也在近年来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以促进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内容包括相关统计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等,以进一步支持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1.ISO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认证,用以证明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

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

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职业经理人周刊》2011-8-51、结构不合理我国装备制造业普通产品总量过剩,而体现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却不能满足要求。

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逐年加大,长期以来缺乏具有工程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致使大量附加值较高的成套装备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

我们现在很多单体设备做得不错,但缺乏成套设备,系统设计不行。

比如在宝钢,设备都是国内生产的,但整个系统却标着SMS(德国西马克)。

这种整个系统的成套所摄取的附加值一般是2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有20%以上的这种高附加值都被国外的公司白白拿走了。

这就是结构问题,单体设备做得很好,但成套能力差,这就是真实的差距。

2、生产效率低我国制造业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82万元/人年,约为美国的4.38% 、日本的4.07% 、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6.23%,与上述三国相比分别约低22.99、11.69和22.12个百分点。

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和解决就业是一对矛盾,在具体国情下,我们不能一味地投资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我们必须考虑就业问题。

我国每年适龄人员一千八百万,中国的GDP没有7-8%的增长水平,创造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当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长期下去,会造成失业人数越来越多,构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处理这个问题要两方面都要兼顾,这是中国工业政策的一个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速度自然而然就低下来了。

劳动生产率低是我们致命的弱点,但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们没办法,但反过来,带来了企业的竞争力低。

人多了成本就高,负担重,产品的价格就无法与别人竞争。

我们至今也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机械化、自动化与增加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三大差距

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三大差距
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三大差距
来源:数控机床网 作者:数控车床 栏目:行业动态
近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等一些专家提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技术存在三大 差距。 一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航天、轨道交通设备、炼油技术等以自主创新为主,但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通信、家电、发电设 备、船舶、军用飞机、载重汽车及钢铁制造等在经历引进之后,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轿车、大型乙烯成套设备 、计算机系统软件等处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大型飞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光纤制造 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及大型医疗设备等主要依赖购买国外产品。 二是制造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流程、基础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仪器仪 表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一支精干、相对稳定的力量从事 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专家表示,当前,大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2 振兴中国国产装备业需要三大政策扶持
3 三大机床企业年销售收入可超50亿日本的PLC产品介绍——世界PLC产品三大流派
差距 1 与国外差距缩小重型机床业新方向 2 与国外差距缩小重型机床业面临新机遇 数控机床网提供机床产品列表:数控机床|苏州宝玛|数控车床|线切割机床|数控切割机|电火花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数控慢 走丝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机|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欢迎咨询订购!
2 技术工人缺乏 美国制造业发展艰难
3 德马吉中国“先进技术”开放参观日活动成功举行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挑战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挑战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挑战作为一名在制造业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我深知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与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探讨这一话题。

让我们来谈谈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凭借人口红利,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投资兴业。

充足劳动力供应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使得我国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减弱。

过去,我国制造业依赖的廉价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得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进一步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1. 技术升级: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对人工的依赖。

这使得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也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

2. 产业升级: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造业企业逐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转型。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从低成本劳动力转向技术创新、品质服务等方面。

3. 人才培养:为了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国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提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4. 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5.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减税降费、优化金融服务等,为企业减轻负担,助力制造业发展。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较研究
维普资讯
中国与主要发达 国家制造 业 的 比较研 究
陈 抗 , 明 华 郁
( 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苏 南京 2 0 9 ) 东 江 10 6
【 摘 要 】 本文从总量水平 、 技术水平和就 业水平三个方面 , 对美、 德 、 日、 中的制造业进行 了比较分析 , 究发现 , 研 中 国制 造 业 在 总 量 、 术 和 就 业 水 平 等 方 面 都 与发 达 国家 的 制 造 业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后 就 如 何 缩 小 中 国 与 制 造 业 强 国的 差 技 最
: ,


, 一
内进 行 新 一 轮 制 造 业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的 战 略 重 组 , 以降 低 生 产 成 本 , 高 国 际 竞 争 力 , 得 专 业 化 分 工 呈 现 出 向 优 势 地 区 集 聚 提 使 发 展 的态 势 , 界 制 造 业 中 心 正 在 向 中 国 转 移 。这 次 转 移 对 于 世 中 国 既 是 机 遇 也 是 挑 战 , 何 成 功 的 承 接 这 次 转 移 , 直 接 影 如 将 响到 中 国 制 造 业 的 持 续 发 展 。 因此 , 文 通 过 对 制 造 业 总 量 、 本 技 术 和 就 业 水 平 的 比较 分 析 , 出 中 国 制 造 业 与 美 国 、 找 日本 和 德 国 等 强 国 的 差 距 ,这 对 于如 何 利 用 中 国制 造 业 的 比较 优 势 , 缩 小 与 强 国 之 间 的 差 距 , 现 中 国 制 造 业 的 跨 越 发 展 。 重 大 的 实 有 现实意义 。

小 幅 反 弹 , 仍 增 长 乏 力 ; 有 中美 两 国 制上 升 态 势 。 从增 加 值 方 面来 看 。 国 制 造 业 和美 、 、 的 总 中 日 德 量 差 距 较 大 ,0 1年 中 国 制 造 业 的 增 加 值 总 额 不 到 美 国 的 2o 1 、 1 日本 的 12 差 距 非 常 明显 。 2 0 4 ,。 0 2年 中 国 制 造 业 总 产 值 为 1 7万 亿 美 元 , 世 界 第 六 位 , 占 全 球 G P的 37 , 美 国 . 2 居 仅 D . 为 % G P的 l.% , 日本 G P的 2 %。 显 然 , 国 离 世 界 制 造 中 D 1 5 为 D 0 中 心还 有 很 长 的 路 要 走 。 据 U I0 排 行 榜 数 据 库 统计 ,9 5年 和 2 0 ND 18 0 0年 美 、 德 日、 制 造 业 增 加 值 的 全 球 排 名 分 别 为 第 12 3位 ,而 中 国 由 18 、、 95 年 的 第 6名 上 升 至 2 0 0 0年 的 第 4名 ,制 造 业 增 加 值 由 占美 国 的 1 , 升至 1 , 8上 , 由德 国的 1 4 , 右 到 逐 步 接 近 德 国制 造 业 增 2左 加 值 的 总 量 水 平 , 明 中 国 制 造 业 与 美 、 德 的 差距 在 缩 小 , 说 日、 制 造 业 发 展 的步 伐 在 不 断 加 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中国的标志之一,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处于较为低端的地步,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一些高端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同时与国外的制造业进行一下对比。

(一)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人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非常的低廉,从而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低廉,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2010年,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而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所以制造业的高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再者在某些资源方面如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汽,渔业等资源都相当丰富,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利用率与开采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外资企业看准了这一点,将加工厂设立在中国既方便获取资源,同时又能便于在中国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上述讲到的两点是属于内部的原因,同时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制造业的利润较低,同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污染的产业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销售市场,同时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许多的发达国家的海外工厂就直接选址在中国,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越做越好,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使得中国一度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综合成本较低,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一跃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有人还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美国人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那么他们的生活成本就会提高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中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中国制造业最为发达的是在2008年左右,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全世界的地位有所下降,所以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存在着很多且比较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GDP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也加入到了制造竞争的战局中,这些国家同中国一样最大的优势就是低廉的劳动力,这对中国一些依靠低成本换取大量订单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这些东南亚国家纷纷打价格战的时候,中国的制造成本却在一步步的上升,从网上的资料来看,最近几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上涨14%,2006年以后出现加速上涨态势,超过了总体平均工资涨幅。

2002-2011年间,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11001元上涨到36665元,增长了3.3倍。

各地最低工资水平和农民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10年、2011年农民工工资涨幅更是高达19.3%和21.2%。

还有这几年中国土地的价格上涨的尤为猛烈,工厂想要扩大规模的代价非常高,成本本来就是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而现在这一优势也正在一点点减少,再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虎视眈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不乐观。

还有一点,近几年欧洲国家经历过金融危机以后,国家经济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他们也意识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制造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开始大力扶持本土的制造业,而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贸易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所以他们开始有意无意的针对中国,有一个调查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摩擦都针对中国,这就使得中国制造出来的东西出口变得异常的困难,在一些别的国家的本土企业也将中国企业称为掠夺性的企业,中国在他国的商品城也多次遭到焚毁,等等的这些事情都在不断的上演着,这对中国的制造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了外患中国的制造业还有许多的内忧,目前的制造业还是主要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自身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号称“制造业大国”,实际上相当于世界的加工厂,举个例子,东莞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只有1美元,而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销售价格有10美元,生产企业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再比如非常有名的富士康集团,一部iphone6可以卖到5000人民币但是富士康从中赚取的利润仅仅只有25元,这是因为苹果的发明专利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苹果公司手中,所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制造的产品附加值非常的低,就算生产再多也没有用。

还有就是除了成本,资源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制造业目前绝大多数承接的都是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加工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在经历了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之后,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和使用,这种长期快速粗放型发展,是以日益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使得中国已经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危机,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严重影响的,所以政府绝对不会放任这些企业肆意妄为,而有了政府的限制,这些以资源为筹码的企业的制造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竞争力也就下降了。

因为最近几年的经济不景气所以制造业的需求量也大幅下降,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实在不少,绝对不能因为取得的一点成就忽略自身存在的缺点。

(三)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首先我们从总量上来看,近几年我们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有较快增长,据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产值为3555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的6.3%,位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排名世界第4位;制造业出口额1677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4%,位居世界第7位。

虽然我们在总量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还领先于一些发达国家,但另一个数据却需要我们好好反省,数据显示在世界100种著名品牌中,美、日、德占据了三分之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遍布全球,但知名品牌凤毛麟角,几乎是空白的。

其次就是在制造业的技术上面,在这一方面上我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先从基础设备上来说,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的水平,而我国却又恰恰缺少这些精密设备的制造技术,反观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这些高端精密设备的享有垄断的先进技术优势,形成了独、特、高的产品,占领了世界市场的制高点,这些先进的制造设备是他们的制造业不断的进步的保障,所以我国如果需要这些高端的设备只能是从这些国家去引进,有调查显示我们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使用一些较落后的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进行生产,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配有国产数控系统的中档数控机床不超过25%,高档数控机床的90%以上依赖进口;在大型成套装备技术方面严重落后,而且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

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等等。

这些从根本上限制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制造工艺也是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环,制造工艺直接决定了生产出来产品的好坏,而现在中国的制造业给人留下的影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他们都会广泛的采用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等高精制造工艺,反观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没有引进或自己创新一些先进的制造技术,两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前面所讲到的两点,最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明显,其实前面所讲到的两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这个而造成的。

首先在前面高速发展的几年,中国的制造业大量的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这样一来国内公司的市场就被跨国公司和国外的公司大量抢占,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事情大大减缓了国内公司的发展,但同时这些核心的技术又牢牢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中,我们一边要付出高昂的专利费,一边用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外国品牌的产品,而这些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上过于依赖国外进口,而那些工业发达国家呢,则是完全不同,有资料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约为5%左右,一般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也在30%以下。

并且我国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 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 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

这对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很不利,同时由这一点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另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制造业高端人才的缺失,就是因为高端人才的缺失才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此低下,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规模大、科技人力投入增长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人力投入强度不高,科技人才队伍质量不高,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

但是有资料显示芬兰、美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的每万名劳动力中的研发人员的比例仍然是中国的8倍、5倍、6倍、3倍和4倍。

在我国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经费,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是我国的5 倍以上,这样的差距的确显得有些刺眼,但这就是真的存在的,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是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很强大,但其实我们就是替人打工意义上的制造大国。

另外,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很少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未能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系统不完善,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下。

有些家族性质的企业,管理就相当于摆设,有与没有是没有一个样都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有时候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很大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好的管理也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在这一点上也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四)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的对策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要解决的就是创新的问题,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想要创新,企业首先要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不要过于依赖技术的进口,要勇于自己创新,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是一旦有新的技术出现对企业的好处是巨大的,不仅能够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同时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要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企业还有政府也需要作出改变,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给予他们政策与资源上的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让他们更好的发展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