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字词,翻译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博学:广泛地学习。

日:每天。

知:通“智”,智慧。

明:明达。

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

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致:达到。

23.水:指游泳。

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得,获得。

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最新劝学 字词,翻译

最新劝学 字词,翻译

《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方向等有关问题。

要善于积累,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劝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劝学知识点翻译

劝学知识点翻译

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学习的文言文之一,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寓意,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劝学知识点翻译,请看看吧。

劝学知识点翻译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推荐阅读:《劝学原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劝学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劝学孔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跬步而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1. 孔子曰:“学不可以已。

”——孔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材直得符合墨线,通过加工制成车轮。

5.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它的弯曲合乎圆规的画线,即使又晒又烤,也不能再挺直,是因为经过輮的加工让它成为这样的。

6.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

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9. 吾尝跬步而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跨一步半地往前走,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10.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11.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

1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翻译】孔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墨线,通过加工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合乎圆规的画线,即使又晒又烤,也不能再挺直,这是因为经过加工让它成为这样的。

劝学全部字词解释

劝学全部字词解释

劝(劝勉,勉励)学荀子(选自《荀子•劝学》,荀子,战国末期思惟家荀况,别名荀卿)正人曰:学不成以已(停滞).青(靛青),取之于蓝(蓝草),而(表转折,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形成)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相符)绳,輮(同“煣”用火烤木,使之曲折.)认为(把…做成)轮,其曲(曲折程度)中规,虽(即使)有槁(枯)暴(晒)(枯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如许)也.故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接近)砺(磨刀石)则利(变锐利),正人博学而(表递进)日(天天)参(验,检讨)省(省检)乎(于)己,则知(同智,聪明)明而行无过矣.(有学问有教养的人有博学并且天天检讨省检本身,那么他将失去英明的聪明并且行动没有错误)吾尝终日而(表润饰)思矣,不如转瞬(少焉)之所学也.吾尝跂(提起脚后跟站着)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表润饰)招,臂非加长(长度)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巨大)也,而闻者彰(明显,明显).假(借助)舆(车)马者,非利(使…利)足(脚)(脚步快)也,而致(达到)千里(进步神速的速度);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正人生(同”性”,天资,禀赋)非异(不合)也,善假(借助)于物也.积(聚积)土成(形成)山,风雨兴(鼓起)焉(于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善行)成德(崇高品格),而(表因果)神明(像神灵一样的聪明)自得(天然获得),圣心(像圣人一样的心怀)备焉(句末语气词).故不积跬(古代的半步)步,无以(没有效来….的(方法))致(达到)千里;(是以不积聚半步的距离,没有方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小流,无以(可以或许)成江海.骐骥(骏马)一跃,不克不及十步;驽(劣)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不克不及达到十步的距离,劣马能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废弃)锲(镌刻)而舍之,朽木不折(折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镌刻).(镌刻假如半途废弃了,烂木头也弄不竭,镌刻假如不断刻下去,金属和木头也可以镌刻)蚓无帮凶之(定语后置的标记)利,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记)强,上(向上)食埃土,下饮鬼域,用(因为)心一(专一)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是因为心坎专一)蟹六跪而(表并列)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依靠(依靠身材的地方)者,居心躁(急躁,不用心)也.。

高一语文劝学课文翻译及注释

高一语文劝学课文翻译及注释

高一语文劝学课文翻译及注释1.原文篇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注释篇二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高中古文《劝学》详细解析翻译演示教学

高中古文《劝学》详细解析翻译演示教学

高中古文《劝学》详细解析翻译劝学(荀子)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

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劝学知识点翻译

劝学知识点翻译

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学习的文言文之一,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寓意,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劝学知识点翻译,请看看吧。

劝学知识点翻译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推荐阅读:《劝学原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篇原文注音版及字词解释参考翻译

劝学篇原文注音版及字词解释参考翻译

劝学篇原文注音版及字词解释参考翻译君jūn 子zǐ曰yuē:学xué不bù可kě以yǐ已yǐ。

青qīng ,取qǔ之zhī于yú蓝lán ,而ér 青qīng 于yú蓝lán ;冰bīng ,水为之shuǐwéizhī,而ér 寒hán 于yú水shuǐ。

木mù直zhí中zhōng 绳shéng ,輮róu 以yǐ为wéi 轮lún ,其qí曲qǔ中zhōng 规guī。

虽suī有yǒu 槁gǎo 暴bào ,不bù复fù挺tǐng 者zhě,輮róu 使shǐ之zhī然rán 也yě。

故gù木mù受shòu 绳shéng 则zé直zhí,金jīn 就jiù砺lì则zé利lì,君jūn 子zǐ博bó学xué而ér 日rì参cān 省shěng 乎hū己jǐ,则zé知zhī明míng 而ér 行háng 无wú过guò矣yǐ。

吾wú尝cháng 终zhōng 日rì而ér 思sī矣yǐ,不bù如rú须xū臾yú之zhī所suǒ学xué也yě;吾wú尝cháng 跂qì而ér 望wàng 矣yǐ,不bù如rú登dēng 高gāo 之zhī博bó见jiàn 也yě。

登dēng 高gāo 而ér 招zh āo ,臂bì非fēi 加jiā长cháng 也yě,而ér 见jiàn 者zhě远yuǎn ;顺shùn 风fēng 而ér 呼hū,声shēng 非fēi 加jiā疾jí也yě,而ér 闻wén 者zhě彰zhāng 。

荀子《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

荀子《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

荀子《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荀子《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篇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古代学官名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劝学原文+翻译+生字注音+重点词义

劝学原文+翻译+生字注音+重点词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ï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rï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îu)槁yîu)槁gǎo 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博学而日参省cān xǐng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冰是水凝结而成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为这样的。

所以。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尝跂 qì而望矣,不如登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也,而绝江河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 。

高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1.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XX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劝学》重点字词翻译导语:《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重点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博学:广泛地学习。

日:每天。

知:通“智”,智慧。

明:明达。

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

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致:达到。

23、水:指游泳。

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字词,翻译《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方向等有关问题。

要善于积累,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劝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字词梳理一、实词(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黄泉古义:地下水。

例:下饮黄泉。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绳古义:墨线。

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4)一词多义于:寒于水(比)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取之于蓝(从)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见者远(表转折)锲而舍之(表假设)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者: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不复挺者(……的原因)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词)利: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作动,游泳)二、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 . 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三、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倒装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理解1、《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

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以第一段为例。

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

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

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

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

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

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

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紧承这一论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组比喻,它们阐述了前后相承的两层意思。

前面三组论述了“积”字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从正面说明,不“积”就将一事无成;“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则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前一组对比,偏重主观条件的分析,后一组对比,偏重客观情况的分析。

三组比喻的结合使用,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

后面部分的另一组,以“蚯蚓”和“螃蟹”的对比为喻,指出“用心专一”是“积”的关键,将论述进一步引向深入。

至此,有关“积”字的基本内容已经谈清,于是作者紧扣“用心专一”进行小结。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

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