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家庭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家庭的变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发生了哪些大变化?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程美东在北京日报撰文分析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出社会由封闭向开放、由落后向先进转型的特点和趋势。

程美东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中国婚姻家庭的显著变化——

一、婚姻纳入私人生活范围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在婚姻观念上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阶级色彩。这过分地扼杀了人性,过度地控制人类的生理需求、经济需求,使得婚姻表现为绝对的国家化特征。

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将婚姻纳入私人生活范围,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生活体现。人们择偶时对职业、收入等经济因素及容貌、身材等生理因素的考虑在不断增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表明中国社会越来越走向世俗化、个性化、人性化。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大环境的变迁。

二、择偶途径变化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婚姻形成基本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婚范围比较狭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严格的城乡户籍制度的实行,也由于交通条件、传媒的滞后及传统的婚姻观念的影响,婚姻中大多数还是靠“媒妁之言”式的亲戚朋友、同事熟人的介绍来实现,在很长时期内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而结婚的几乎没有。

改革开放后婚姻实现的结识途径明显增多。1998年对上海市的婚姻家庭状况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媒婆介绍和经父母亲戚介绍成功的婚姻,在改革开放后占总婚姻数的比重大幅下降。通过自己认识的婚姻数量增多,而且破天荒出现了通过媒体介绍成功实现婚姻的。择偶途径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交流增多,社会开放度增大。

三、家庭人口规模越来越小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为美,因此家庭的人口规模一直比较大。改革开放前户均人口数亦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交往的加深、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日益增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大家庭的局面必然受到冲击。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每户平均人口就呈逐年下降趋势。户均人口数的减少必然使得家庭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核心家庭的普遍盛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传统大家庭观念的淡化、自我意识的增强。

四、夫妻关系趋向平等

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最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与改革前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就是夫妻间的平等意识不断增强,各自的独立性渐渐增加,与整个

国家生活的民主化趋势相一致。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尤其是与成年子女的关系上,相互独立性也明显增强。传统的那种父母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而加以任意支配的思想意识明显减弱。正是因为这种家庭成员独立意识的增强,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愿意已婚子女和父母分开住。父母和子女从相互依赖中走出,各自独立地融入社会浪潮中,这正是现代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中国家庭关系发生的上述变化正好符合了这一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