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

合集下载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隧道位于-0.74567%下坡段,隧址区地貌属丘陵类型,隧道近东西向西穿越两座山岭,自然坡度较陡。

隧道洞身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施工时隧道YK45+432~YK45+468段因雨季岩石裂隙地下水下渗,导致隧道围岩压力增加,隧道局部失稳而使初期支护发生了较大变形。

文章介绍了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过围岩监控量测配合系统支护,合理调整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并在工艺上加以细化,总结出了该段初支大变形的处理方法,对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同样的情况有一定借鉴作用。

标签:大变形;监控量测;支护参数;处理方法1 工程概况隧道全长1052米,全洞位于-0.74567%下坡段,隧址区地貌属丘陵类型,隧道近东西向西穿越两座山岭,自然坡度较陡。

隧道进出口属于第四纪残坡积土及全-强风化粉砂岩、千枚岩,结构松散,岩体破碎,稳定性较差;洞身为弱-微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较破碎,以Ⅳ级围岩为主。

隧道洞身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局部有滴水,雨季时有涌水和短时突水现象(主要在断裂带)。

地表低洼处雨季有汇聚水,并形成溪流。

施工时隧道YK45+432~YK45+468段因雨季岩石裂隙地下水下渗,导致隧道围岩压力增加,隧道局部失稳而使初期支护发生了较大变形,出现初期支护局部开裂和侵入二次衬砌界内等问题。

YK45+432~YK45+456段设计支护类型为S4b,YK45+456~YK45+468段设计支护类型为4a。

具体变形情况如下:YK45+432~YK45+468段初期支护喷射砼面多处出现裂缝,掉块,其中YK45+448~468段初期支护变形较大,该段变形一般在20cm以上,最大变形(YK45+455拱顶中心处)侵入原设计二衬达41cm,YK45+465处(距掌子面3m)右侧变形较大,侵入原设计二衬达35cm。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开挖方法1中隔壁法(CD 法)4.5.1.1C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1。

(13)139(4)(10)5711(2)(14)(4)(10)(14)(13)(6)(12)13957111197531(12)(10)(8)(13)(14)(14)(6)(4)(14)(14)(2)1197(6)(4)(2)5317531(4)(10)(10)(10)(8)(9)(6)(6)3751(2)图4.5.1 中隔壁法(CD 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4.5.1.2施工顺序说明: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1.3施工要点(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 ),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 ;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开挖方法1中隔壁法(CD法),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图4.5.1 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图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2)左侧上部初期支护;3.左侧中部开挖;(4)左侧中部初期支护;5.右侧上部开挖;(6)右侧上部初期支护7.右侧中部开挖;(8)右侧中部初期支护;9.左侧下部开挖;(10)左侧下部初期支护;11.右侧下部开挖;(12)右侧下部初期支护;(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隧道CD法开挖技术交底

隧道CD法开挖技术交底
8、所有进出洞内作业机械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查,以防造成机械伤人事件和因设备损坏而耽误洞内作业。
10、喷射作业时严禁喷嘴朝人,处理堵管时喷嘴前方严禁站人。
11、严禁非开挖、支护作业时在未支护围岩下方作业。
12、严禁从高处抛掷物品。
环境保护措施及职业健康
1、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作业人员应戴防尘口罩、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产生的废水、污水必须处理检验达标后排放,防止随意排放行为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装运至弃碴场进行掩埋处理,严禁随意倾倒行为造成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4、装运土时,装土高度必须低于车厢15cm,防止车辆行走时碴土洒落地面,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5、施工便道经常洒水降尘,防止车辆行走时起尘。
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测量所用全站仪及水准仪应确保在鉴定合格期内使用,并应经常性的采用多台同类仪器对同一目标进行验证测量,以此跟踪仪器性能。
2、测量过程中应设置旁站测量人员,对现场测量数据进行现场计算复核和瞄准物复核。
3、钻眼作业时爆破工程师必须现场指导,并做好详细爆破参数记录,待爆破结束后再比照爆破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优化爆破设计。严禁拱角及墙角1m范围内的欠挖,杜绝大面超挖和深度超挖,做到光面爆破。
4、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特殊工种作业证上岗(焊工、电工、炮工、挖机、装载机和货车司机等)
5、加强洞内瓦斯检测和围岩变形监控量测。
6、规范洞内水、风、电管路设置,采用特制挂钩将其挂于边墙指定位置,挂设必须牢靠、安全。
7、洞内施工用电线缆选择应保证洞内最大工作负荷,绝缘性能应满足洞内施工安全要求,且布线时应严格按照用电安全规程布设,做到“一机、一扎、一漏、一保”。
施工技术交底书
单位: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
2.环保措施
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施工(即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生产、生活用水必须经污水池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不直接排入河道。
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5)、拆除中隔墙过程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量测监控。
洞内、洞外下沉、收敛全部测点均埋设在同一断面,量测断面间距为5米。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组负责量测、数据整理、绘制回归曲线并及时反馈至生产管理组,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部数据处理与曲线回归采用计算机程序。
3.施工注意事项
1.隧道施工应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检查方法:用全站仪测定,在要测的点位粘贴反光片,用全站仪测定各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计算绘制开挖断面,与设计断面进行比较。
3.质量保证措施
(1)隧道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
(2)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3)初期支护
按照变更后支护参数及中壁墙设计参数,每开挖分部开挖后及时施作周边、中壁墙,使每分部及早封闭成环。
6、监控量测
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以监控量测为管理依据,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反馈,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其方法:
1)、地质支护状态观察
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描述,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观察。
CD法开挖施工方案

略。
CD法又称中隔壁法,用于浅埋及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开挖。CD法是在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CD法适用于双线Ⅳ级、Ⅴ级、Ⅵ级围岩隧道,地质条件困难,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含水量大,基底承载力低等条件。采用CD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

对隧道CD工法和CRD工法的解释

对隧道CD工法和CRD工法的解释

对隧道CD工法和CRD工法的解释在大断面、软弱围岩和浅埋隧道施工中经常采用CRD工法,CRD 施工通常有两种施工顺序:1、先施工左侧上、下断面,再施工右上、右下断面;2、先施工左上、右上断面,再施工左下、右下断面;这两种施工方法有什么区别,那种方法对控制沉降更好,请朋友们指教。

一、应该是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对于沉降控制起来效果比较好。

二、我们这里就是采用先施工左上、右上断面,再施工左下、右下断面这样的方法。

三、在地铁施工规范里,附录中说采用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施工顺序,但是实际施工中可能采用第二种较多,大概是考虑先上断面、后下断面容易施工吧,是不是这样,请各位高手发表意见。

四、实际上:1、先施工左侧上、下断面,再施工右上、右下断面,这个方法不叫CRD法,而是叫CD法,中文名称叫中隔壁法。

2、先施工左上、右上断面,再施工左下、右下断面,这个叫CRD法,中文名称叫交叉中隔壁法。

CRD法更适合施工围岩级别更差的隧道,因为采用CRD法施工可以施作临时仰拱,更好的控制围岩收敛,保证施工安全!这个说得对,CD,CRD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施工临时仰拱,有的话就是CRD工法,没有则是CD工法。

五、其实CD、CRD、双侧壁等叫法没有统一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施工单位有不同的叫法六、CRD法施工主要用于浅埋暗挖或围岩破碎的地方,施工顺序应该是先左上再左下,然后再右上、右下;在施工中每环拱架施工中要打设锁脚锚管,保证拱架不下沉;该施工顺序使得开挖造成的沉降量最小,可通过受力模型进行得出。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开挖。

下面的附件是一篇对CRD工法不同开挖顺序比较的文章。

在实际施工中先上后下也可以先左后右也可以。

在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也在施工中比较了CRD的不同施工顺序对地标沉降的影响。

1、先施工左侧上、下断面,再施工右上、右下断面,有利于控制沉降,但收敛较大;2、先施工左上、右上断面,再施工左下、右下断面,有利于控制收敛,沉降较大。

鹧鸪山隧道出口斜坡变形特征及处治措施分析

鹧鸪山隧道出口斜坡变形特征及处治措施分析

2
2. 1
斜坡基本特征
形态特征
1
地质环境条件
隧道出口斜坡坡度较陡 ( 图 1 ) ,平均坡度约 30° ~ 45° ,呈折线型展布, 局部呈陡坎状, 除溪沟边基 岩零星呈条带状出露外, 其余段斜坡表层为覆盖层, 成分以崩坡积碎石为主,勘察成果资料表明, 松散堆 积层厚约 8. 0 ~ 17. 0m, 斜坡坡体结 构 为 上 为 土 质、 下为岩质,为复合型斜坡。 下伏基岩以 T3zh 砂、 板岩 互层为主, 薄层 ~ 中厚层状, 岩层产状为 50° ∠65° , 斜坡坡向为 330° ~ 340° ,属逆向坡。下伏基岩由于岩 层倾角陡倾,且倾向坡内,节理陡倾及其交线倾角均 陡于坡面倾角,结构面的交线不在坡面出露, 控制斜 坡稳定为岩土界面。 2. 2 边坡变形特征 受斜坡坡脚开挖及连续暴雨影响 ,隧道洞口仰坡 表层发生变形、拉裂及隧道洞内开裂等现象。 拉裂范 围主要集中于开挖的仰坡处,调查表明,仰坡外侧的 原始斜坡表层未见拉裂等变形迹象 。
312 2013 年 11 期( 总第 107 期)
角度 / ( ° ) 25 25 25 25 25 25 36 36 36
( 1 ) 为了不使隧道拱圈由于松散体自身重力及 协调变形而产生变形,故应对隧道左右洞仰坡土体性 质进行改善,采用钢花管注浆进行加固。 ( 2 ) 隧道右洞仰坡开挖后, 仰坡之上土体 ( Ⅱ 区) 较厚,横坡较陡, 且坡体自身稳定度储存不够, 故有必要对其进行预加固抗滑支挡 。 ( 3 ) 隧道左洞左侧斜坡堆积体 ( Ⅰ 区 ) 前缘临 空,在降雨和地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 易出现失稳, 进而影响隧道洞口的稳定性,故应对Ⅰ区进行预加固 抗滑支挡。 ( 4 ) 目前左洞洞口位于松散土体中, 垂直路线 方向岩土界面以及自然斜坡坡度较陡 , 在洞口掘进 中,洞壁两侧土体形成了临空面,易产生土体局部失 稳,故 在 洞 口 开 挖 前, 应 对 左 洞 两 侧 土 体 进 行 预 加固。 6. 2 处治措施 根据处治目 的, 经 过 计 算 分 析, 拟 采 用 的 处 治 如下: ( 1 ) 在 Ⅰ 区 和 Ⅱ 区 前 缘 设 置 一 排 锚 索 抗 滑 桩, 桩顶设预应力锚索。 ( 2 ) 隧道左右洞仰坡采用钢花管注浆 + 挂网喷 混凝土。

隧道开挖CD法施工组织方案

隧道开挖CD法施工组织方案

目录一、项目概况12、建设方案1一、施工参数12、施工方法2三、施工注意事项7三、人事及机械组织81、机械设备82. 劳动力组织94.质量控制9一、质量控制标准92.质量检验10三、质量保证措施10五、安全环保措施12CD法开挖施工图一、项目概况马家坡隧道出口位于威远县七胜乡。

隧道起止里程为DK116+137~DK119+052,全长2915米。

1.28%的单面下坡,除洞体DK115+303.216~DK117+329.375两段位于直线上外,其余均位于R=4500米的曲线上。

由于马家坡隧道出口处于浅埋段,当前施工中围岩水平较差,导致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较大,拱顶最大沉降达1.6m。

因此,经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勘察后,施工单位将由原来的大拱和临时倒拱的设计开挖方法改为CD方法,由现面DK118+649改为DK118+629。

2、建设方案CD法又称中间分区法,用于埋藏较浅、地层较薄弱的地层,用于大断面隧道的开挖。

CD法是一种开挖方法,其中钢支架和喷射混凝土的下壁用于开挖。

CD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困难、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含水量大、基层承载力低的Ⅳ、Ⅴ、Ⅵ双线围岩隧道。

CD法用于开挖,以减少软弱围岩隧道和大跨度隧道的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

分段开挖环环相扣,最终完成全段开挖和初步支护。

一、施工参数①超前支护:拱门采用双排小导管预支护,注入水泥浆。

②开挖进尺:各支管开挖进尺为1个钢架间距,即0.5m。

③台阶高度:上、中台阶开挖高度为4.0m~5.5m。

④开挖工作面间距:各级台阶开挖间距控制在3~ 5m。

⑤施工支护措施:中间隔墙临时支护采用I20b,初期支护由原设计I20b改为H175钢。

⑥拱部按原设计量采用φ22空心螺栓和边墙砂浆螺栓施工,但改施工程序为初步支护完成后实施。

2、施工方法1、CD法构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2、开挖方法隧道分为左右导坑进行开挖,每个侧导坑分为两级。

为保护围岩,围岩应尽量采用机械辅助人工开挖,每个钢架间距为0.5m/循环进尺。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一、前言隧道是一种具有重要交通、能源等功能的工程结构,在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开挖。

CD法是一种常用的隧道开挖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隧道开挖CD法的具体施工方案。

二、施工前准备在进行隧道开挖CD法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设计方案:根据具体隧道的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包括开挖顺序、支护措施等。

2. 选材准备:准备好开挖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3.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4. 安全排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施工方案1. 开挖顺序CD法隧道开挖一般分为多段进行,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开挖: - 预留顶孔:在隧道顶部先行开挖一个顶孔,形成通风口。

- 侧墙开挖:从顶孔向两侧逐步开挖侧墙。

- 底部开挖:侧墙开挖到设计高度后,再对底部进行开挖。

2. 支护措施CD法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

支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地下水处理:根据地质勘探结果,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

- 顶板支护:采用锚杆、钢拱架等方式对顶板进行支护。

- 侧墙支护:采用钢架、锚杆等支护侧墙,防止塌方。

- 底板支护:在底板开挖后,及时进行底板支护,保证工作面的安全。

四、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CD法隧道开挖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安全第一:隧道施工是高风险作业,安全意识要始终放在首位。

2. 管理科学: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3. 环境保护:保护周围环境,减少对周围生态的影响。

4.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五、总结隧道开挖CD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隧道开挖工程顺利进行。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安全、质量和环保等方面,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达标。

隧道分部法开挖作业CD法、CRD法施工详解

隧道分部法开挖作业CD法、CRD法施工详解

隧道分部法开挖作业CD法、CRD法施工详解筑龙宝哥说更多内容都在【阅读原文】哦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0:54 隧道CD法来自筑龙路桥一、CD法1、CD法开挖也叫中隔壁法,其开挖及初期支护分6步,即6个导洞。

左侧上下两个导洞为先期开挖的第一、二导洞,左侧隧底为第三导洞,右侧按上下按顺序分别为第四、五导洞,右侧隧底为第六导洞。

左侧一、二、三导洞成台阶状,右侧四、五、六导洞成台阶状。

(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超前支护及导坑侧壁φ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2)弱爆破开挖①部;(3)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护和临时支护,并设锁脚锚杆;(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1)滞后①3~5m弱爆破开挖②部;(2)导坑周边部分初喷100px厚混凝土;(3)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1)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③部;(2)接长I18临时钢架;(3)隧底周边部分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滞后④3~5m开挖⑤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1)在滞后于⑤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⑥部;(2)隧底周边部分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二、CD法—首推法纯粹的CD法施工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利于大型机械施工。

在四五级围岩无水且五级围岩断面较小的情况下,围岩进入深埋段时可变种cd法施工。

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断面来开挖,首先开挖1,2或者将1和2合二唯一变成一个断面施工。

紧跟其后距离3-5m开挖3,4断面,或将3.4合二为一开挖。

落后上半断面一段距离开挖五断面。

最后开挖6断面拆除临时支护,并施做仰拱回填。

三、CD法—仰拱施工仰拱紧跟下台阶工作面施工是喷锚构筑法施工的主要原则之一,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对控制围岩过大变形、实现安全施工、改善洞内排水和运输条件关系极大,特别在软弱围岩及破碎带地段仰拱紧跟开挖工作面更为重要。

CD法开挖技术交底

CD法开挖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工程项目名称:沈海公路复线柘福段高速公路工程A6标段标段:A6标隧道中隔壁(CD)法开挖技术交底一、编制目的及依据1.1、编制目的为保证隧道开挖施工安全,控制超欠挖,特编制本技术交底,本技术交底只适用隧道正洞开挖施工。

1.2、编制依据⑴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规则、标准和定额。

⑵沈海公路复线柘荣至福安段高速公路A6标段(K43+060~YK54+400)施工图设计。

⑶与业主签定的施工承包合同。

⑷本合同段工程现场详细调查资料和设计文件审核资料。

⑸我单位的施工技术能力、资金储备、机械设备能力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

⑹招标文件。

⑺福建省下发的有关地方法律、法规、文件和批文。

⑻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二、工程概述2.1赐敢岩隧道工程概述该隧道位于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与黄柏乡境内,采用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布置净空10.25*5.0 m左线长5715 m,右线长5670 m,平均长度5692.5 m,为特长隧道,为沈海高速复线柘荣至福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本标段施工进口段,长2559.5米。

左洞起讫里程为ZK51+824~ZK54+420,长2596米,最大埋深331 m,其中Ⅱ级围岩1913m,Ⅲ级围岩244m,Ⅳ级围岩321m,Ⅴ级围岩118m;右洞起讫里程为YK51+877~YK54+400长2523米,最大埋深316 m,其中Ⅱ级围岩1974m,Ⅲ级围岩221m,Ⅳ级围岩225m,Ⅴ级围岩103m。

标段内设置人行横洞6处,车行横洞3处,1处竖井,一处地下风机房。

竖井深108.531 m,通过排烟联络道与地下风机房及左右洞相连,形成完善的通风系统。

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左洞正交进洞,右洞斜交35°进洞。

左洞进口成洞面洞顶最小覆盖土厚度为2.28 m,右洞为2.03 m。

2.1金龟山隧道工程概述该隧道位于宁德市柘荣县东源乡宝聚洋村和富溪镇富溪村境内,采用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布置,净空10.25*5.0 m,起讫里程为左线ZK47+517~ZK48+981,长1464 m,右线YK47+511~YK48+971,长1460 m,平均长度1462 m,为长隧道。

鹧鸪山隧道千枚岩变形简析(定稿)

鹧鸪山隧道千枚岩变形简析(定稿)

鹧鸪山隧道千枚岩变形简析王兴彬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一处新乡市人民路51号453000 摘要:本文对鹧鸪山隧道千枚岩及炭质千枚岩在开挖及初期支护后,隧道变形值较大,且收敛慢的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设计与施工提出建议。

关键词:隧道变形简析2.1 分布特点千枚岩及炭质千枚岩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侏倭组(T3zh)和新都桥组(T3x)。

与板岩、炭质板岩、变质细砂岩互层,每段长度10~150m不等。

2.2 构造特性千枚岩及炭质千枚岩属变质岩,呈新生成层构造。

隧道节理裂隙发育5组(N60°W、N30°W、N40°E、EW、SN)。

通过多次构造运动,相互叠加,使得层理紊乱,呈压扭性结构,褶曲严重,造成岩体极其破碎。

隧道开挖后,二次应力场范围大,应力各向异性突出,二次应力分布极不规则。

因此,变形量大,稳定性差。

2.3 岩性特征鹧鸪山隧道的千枚岩为黑色至深灰色千枚状构造,呈微鳞片状变晶结构。

含水量大时呈团块状,含水量小时呈鳞片状,片理极其发育,层厚0.01~2mm,层理面手感光滑,有丝绢光泽,软弱层多,岩石硬度小,单轴抗压强度不足1Mpa,膨胀率13%,易风化。

这一特性导致围岩本身强度低,自身稳定性差,塑性区大,二次应力调整缓慢,存在蠕变。

因此,隧道变形长期不收敛。

2.4 地下水特点地下水对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的稳定起控制作用。

这是由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的特性决定的。

鹧鸪山隧道开挖时干燥无水或少量渗水或表面浸润。

开挖后3~7天,出现大面积滴水,甚至股状。

其原因是:围岩在开挖后进行应力重分布,发生变形,形成松动区和塑性区,使围岩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变形裂缝,当裂缝发展到千枚岩以外的板岩或砂岩时,含水层的地下水在渗透压力作用下,进入千枚岩,使千枚岩软化、泥化,塑性区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千枚岩的地下水进一步发育,导致3.2 变形特征3.2.1 数值水平变形一般在20~30天开始收敛,60~90天时,日变形率在0.2mm/d以下,经回归分析可达到总变形量的80~90%,累计收敛值为150~200mm,预测总变形值为190~253mm;拱顶下沉一般在15~35天开始收敛,60~90天时,日下沉率在0.2mm/d以下,经回归分析可达到总量的75~95%,累计下沉值为113~163mm,预测总下沉值为136~183mm。

CD法隧道施工方案

CD法隧道施工方案

中隔壁法进洞方案一、工程概况小远亭隧道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永丰村,起讫里程为FDK539+490~FDK539+837,全长347m,V级围岩,最大埋深为30.5m,出口为最小埋深约3m,地表最大坡度为1:3.6,本隧道为浅埋隧道。

主要施工方法拟采用明挖34m(洞口斜切式洞门段)、中隔壁法163m (FDK539+507~+630、FDK539+780~+820)及三台阶七步开挖法150m (FDK539+630~+780)。

地形地貌:剥蚀底丘,自然坡度15~25。

,地势起伏不平,植被较发育,部分辟为竹林、果园,局部为取土场。

表层为第四系更新统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含中粗砂,厚2-4米;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灰白色,风化成土状,砂土状,厚度大于20m;其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强-弱风化层,强风化层大于3米,岩体较破碎,风化不均匀,弱风化,节理较发育。

隧道进口地下水埋深约20m左右。

二、施工工艺中隔壁法(CD法)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就隧道一侧采用二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主要用用Ⅴ级偏弱围岩地段。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表1、中隔壁法施工工序如下图所示:中隔壁法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方法Ⅰ总体方案采用先左侧后右侧中隔壁法开挖,中隔壁采用Ⅰ18型钢做为临时钢架,临时支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2.5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为主,松动爆破为辅。

每循环进尺0.7m,每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一次支护和临时支撑,为减小导洞下部开挖时因拱部一次支护拱脚悬空引起的下沉,一次支护拱脚部位设锁脚钢管加固。

仰拱一次开挖闭合成环,仰拱及填充混凝土采用栈桥法一次整体浇筑施工,浇筑长度为5m。

每次拆除中隔壁长度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不宜大于7m。

拆除地段施工机械通行采用栈桥通行。

(一)、洞顶截排水措施隧道洞口开挖之前,按设计要求先施工隧道洞顶的截水沟,将洞顶截水沟与施工场地内的水沟进行连接,施工用水采用三级沉淀池进行净化,最终通过排水沟或排水盲沟将雨水和施工用水引至既有涵洞进行排放,并逐步完善洞口的排水系统。

CD法、CRD、侧壁导坑法

CD法、CRD、侧壁导坑法

CD法、CRD、侧壁导坑法
中隔壁法(CD法)
C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双线隧道Ⅳ级围岩深埋硬质岩地段以及老黄土隧道(Ⅳ级围岩)地段。

中隔壁法(CD法)
5.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层。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顺序为:
(1)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

(2)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

(3)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

(4)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

(5)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

(6)建造内层衬砌。

双侧壁导坑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侧壁导坑开挖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地质条件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

(2)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

(3)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进行另一侧开挖。

(4)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米。

(5)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6)中隔壁及临时支撑应在浇筑二次衬砌时逐段拆除。

双侧壁导坑法。

隧道施工单侧壁导坑法

隧道施工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通常也称为CD法、中隔壁法,适用于地质差、断面大、地表下沉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主要适用于土质山岭隧道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在施工时,可按照围岩情况,和开挖后引发的地表下沉情况,导坑采用全断面开挖或分部开挖,分步情况则按如实际情况进行,一般分为上下两部或上中下三部。

以下施工程序按分为两部介绍。

一、施工程序施工程序见:【已链接,请单击】1.按设计施工侧壁导坑拱部超前支护结构Ⅰ;2.人工开挖侧壁导坑上台阶②部;3.施工侧壁导坑上台阶支护机构Ⅲ(布设锚杆、挂钢筋网、架设格栅钢架及临时型钢立柱、喷砼封锁);4.开挖侧壁导坑下台阶④,维持与上台阶间距5~10m;5.施工下台阶边墙支护结构及中隔壁临时型钢立柱Ⅴ;6.施工侧壁仰拱Ⅵ;7.施工右半侧发布超前支护结构Ⅶ;8.开挖⑧部,同时进行②、④部开挖,⑧与④部间距约20m。

开挖土方可在侧壁导坑装车,也可倒运到下台阶装车;9.施工右边拱部支护结构Ⅸ;10.开挖右边下台阶⑩,直接装车运出;11.施工右边边墙支护结构Ⅺ;12.施工右半侧仰拱Ⅻ;13.按照监测信息,拆除临时型钢立柱,铺设防水层,进行拱墙模筑施工。

二、施工注意事项1.在各部开挖施工时,应采取短进尺,开挖后当即进行支护施工。

开挖后先初喷5cm厚砼封锁岩面,以后架设拱架、设置锚杆、钢筋网,喷砼至设计厚度,完成支护。

2.施工中注意保护临时型钢立柱稳定,右边开挖时不得拆除,按照监测情况,支护结构大体稳定,无变形后拆除。

3.施工中增强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变形的监测,以肯定支护参数是不是知足要求。

在施工中按照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式、支护参数。

4.维持合理的散布开挖断面和开挖面间距,开挖轮廓要圆顺,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5.支护施工时,格栅钢架各节点连接紧密,牢固靠得住,保证环形支护结构受力靠得住。

6.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围岩情况、所采取的技术措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现场交底,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CD法隧道开挖施工

CD法隧道开挖施工

CD法开挖作业指导书1.适用条件、范围XXX段隧道工程Ⅳ级围岩。

2.施工工艺2.1.施工工序流程、作业方法及要求2.1.1开挖及初期支护、临时支护(见CD工法工序图)1(左侧上部开挖)→Ⅱ(左侧上部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先喷砼封闭,其它面先初喷4cm砼,架立钢架,并打设锁脚锚杆,再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3(左侧中部开挖)→Ⅳ(左侧中部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先喷砼封闭,其它面先初喷4cm砼,架立钢架,并打设锁脚锚杆,再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5(先行导坑左下部开挖) →Ⅵ(导坑下左部部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先喷砼封闭,其它面先初喷4cm砼,架立钢架,再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7(右侧上部开挖)→Ⅷ(右侧上部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先喷砼封闭,其它面先初喷4cm砼,架立钢架,并打设锁脚锚杆,再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9(右侧中部开挖)→Ⅹ(右侧中部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先喷砼封闭,其它面先初喷4cm砼,架立钢架,并打设锁脚锚杆,再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11(右侧下部开挖)→ⅩⅡ(右侧下部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先喷砼封闭,其它面先初喷4cm砼,架立钢架,再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ⅩⅢ(拆除交叉中隔壁)→ⅩⅣ(仰拱超前浇筑)→ⅩⅤ(拆除其它临时支护)→ⅩⅥ(全断面二次衬砌)。

中隔壁(CD)工法工序平面示意喷8cm厚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拱墙一次衬砌中隔壁(CD)工法工序横断面示意2.1.2.临时支护拆除及衬砌施工(见CD工法临时支护横断面图)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先拆除中隔壁底部钢架G单元,灌注仰拱及填充,待其达一定强度后,用钢架H单元接长中隔壁临时钢架。

钢架H单元底部支撑于仰拱填充顶面。

待初期支护收敛后,逐段拆除多余的临时钢架,利用衬砌台车一次性灌注二次衬砌(拱墙一次施作)。

中隔壁(CD)工法临时支护横断面2.2.施工参数2.2.1.中壁拆除在CD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据以往经验,中隔壁拆除时间应在全断面成环后,各部位位移充分稳定后,才能拆除,其要求如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说明 (2)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2.1编制依据 (2)2.2编制原则 (2)三、工程概况 (2)3.1、工程简况 (2)3.2、隧道地质情况 (3)四、施工方案 (3)4.1工法简介 (3)4.2施工流程及工艺 (4)4.3施工方法 (5)4.4监控量测 (6)4.5施工注意事项 (7)五、质量控制及检验 (7)5.1隧道开挖质量控制及检验 (7)5.2超前支护质量控制及检验 (8)5.3锚杆质量控制 (8)5.4钢筋网片质量控制 (9)5.5钢拱架质量控制 (9)5.6喷射砼质量控制 (10)六、人员及机械组织 (11)七、安全保证措施 (12)7.1、组织措施 (12)7.2、管理措施 (12)7.3、施工技术措施 (12)7.4、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13)八、环保措施 (15)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开挖支护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本方案适用于汶马高速C1标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开挖支护施工使用。

为保证C1标鹧鸪山隧道2016年施工计划顺利完成,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施工质量满足要求,特编制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1编制依据⑴国家、地方政府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要求;⑵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⑶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⑷《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第二分册;⑸《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JTJ076—95;⑹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机械设备、各类技术人员配备及施工队伍施工能力的基本情况。

2.2编制原则⑴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及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⑵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⑶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编制,确保施工方案经济可行;⑷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

⑸对本分部分项工程职业健康与安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以及采取的安全及预防措施。

三、工程概况3.1、工程简况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鹧鸪山隧道土建施工C1合同段鹧鸪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鹧鸪山隧道左线ZK179+696~ZK184+000,长4304m;鹧鸪山隧道右线K179+730~K184+000,长4270m。

隧道主要以Ⅳ、Ⅴ级围岩为主,Ⅴ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50.6%,Ⅳ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45.7%,Ⅲ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3.7%。

隧道洞身围岩分级统计表:在初级大变形施工中该段围岩以千枚岩为主,岩层破碎节理发育,设计围岩判别为Ⅴ级,围岩破碎加之开挖断面较大设计开挖方法为单侧壁导坑法。

3.2、隧道地质情况鹧鸪山隧道进口端洞身段围岩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组成。

根据设计地质资料,鹧鸪山隧道进口端进洞500m主要以千枚岩为主,呈薄层状结构,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呈层状态碎块结构,千枚岩具有遇水易软化、泥化特征,地下水呈点滴~线流状,局部有股状水出现。

围岩稳定性低,拱顶围岩易坍塌,侧壁易掉块,属于V级围岩。

洞身段500m~4100m段,以板岩为主夹变质砂岩、千枚岩,岩石以薄~中层状构造为主,岩体较破碎,不同岩性层间结合差,呈层状镶嵌碎裂~块碎结构;地下水以基岩孔隙裂隙水为主,呈点滴或线状出水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差,拱顶无支护时可出生中~大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属于Ⅴ~Ⅳ级围岩。

距离标段终点200m范围,隧道围岩主要以变质细砂岩为主夹板岩、千枚岩,砂岩呈中~厚层状结构,岩石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不同岩性层间结合差,呈层状裂隙块状结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差,属于Ⅳ~Ⅲ级围岩。

四、施工方案4.1工法简介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拆除临时支护中隔墙,开挖时先开挖一侧超前一定距离后,再开挖另一侧的隧道开挖方法。

(见图1)图1 单侧壁导坑法4.2施工流程及施工步骤⑴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⑵施工步骤(见图3)图3: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步骤施工步骤:1.左侧上台阶开挖;II.左侧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含锁脚锚杆);3.左侧下台阶开挖;IV.左侧导洞下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5.右侧上台阶开挖;VI.右侧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7.右侧下台阶开挖;VIII.右侧导洞下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9.拆除临时支护;X.仰拱二次衬;XI.拱墙二次衬砌4.3施工方法⑴施工超前导管1部与5部开挖之前,对拱部周边部位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注水泥浆(w/c=0.6~1),小导管环向间距为40cm,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L=4.5m,小导管直径为42mm,壁厚6mm。

⑵开挖与支护①开挖左侧上部先行开挖,随即依次开挖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右侧下部采用弱爆破及挖掘机配合人工风镐开挖,出碴车出碴。

左侧与右侧施工纵向拉开距离不得大于15m, 上部与下部距离为3~5m,每循环开挖进场为1榀拱架。

②初期支护每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周边、中壁墙初支,中隔壁拱架采用I18、Φ22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50cm; 施做φ22药卷锚杆,L=2.5米,纵向*环向=120cm*100cm;φ6.5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20cm;喷射砼C20厚度15cm,使每分部及早封闭成环。

⑶仰拱施工在下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即可清基,施作单侧仰拱,另一侧仰拱应在中壁墙撤除后进行,中壁拆除后应及时施工衬砌。

⑷中壁拆除在单侧壁导坑开挖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据以往经验,中隔壁拆除时间应在全断面成环后,各部位位移充分稳定后,才能拆除,其要求如下。

①中壁拆除参数1、拱顶下沉量:7d的增量小于2mm;2、净空收敛值:7d的增量小于4mm(拱顶下沉的2倍)②安全管理参数(见表2)4.4监控量测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以监控量测为管理依据,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反馈,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其方法:⑴地质支护状态观察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描述,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观察。

⑵拱顶下沉量测在中隔墙两侧即1部、3部的开挖拱顶,各设一测点,全站仪测其下沉量。

⑶周边收敛量测在洞内大跨、边墙角共设二条水平基线,采用全站仪量测。

⑷拆除中隔墙过程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量测监控。

洞内、洞外下沉、收敛全部测点均埋设在同一断面,量测断面间距为5米。

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组负责量测、数据整理、绘制回归曲线并及时反馈至生产管理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部数据处理与曲线回归采用计算机程序。

4.5施工注意事项⑴隧道施工应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⑵开挖方式均采用采用弱爆破及挖掘机配合人工风镐开挖。

⑶工序变化处之钢架(或临时钢架)应设φ42锁脚钢管,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⑷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⑸右部导洞开挖,应滞后于左部导洞,距离不小于6m为宜。

⑹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

⑺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⑻按设计要求做好隧底地质检测工作,检测结果为弱软围岩及有溶洞、溶沟及溶槽隧底应按要求采取加固措施。

⑼应及时对隧道环境水进行取样化验,对有侵蚀性,但设计无要求的水应立即向相关单位提出变更,采用侵蚀性砼。

五、质量控制及检验5.1隧道开挖质量控制及检验⑴质量控制要求①当前方地质出现变化迹象或接近围岩分界线时,必须用地质雷达、超前小导坑、超前探孔等方法先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才能进行开挖。

②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不大于O.1m2)凸入衬砌断面,锚喷支护时凸入不大于30mm,衬砌时不大于50mm,拱脚、墙脚以上lm内严禁欠挖。

③开挖轮廓要预留支撑沉落量及变形量,并利用量测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

④隧道爆破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

⑤洞身开挖在清除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

⑵洞身开挖检测项目(见表3)表3 洞身考完检测项目表5.2超前支护质量控制及检验⑴超前小导管的型号、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⑵超前小导管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⑶浆液配料时制浆材料必须计量准确,其中水、水泥称量误差不应大于5%,外加剂称量误差不应大于1%。

⑷注浆材料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才可使用,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确保注浆效果,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⑸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空隙。

超前支护实测项目表(见表4)表4 超前支护实测项目表5.3锚杆质量控制⑴锚杆的材质、类型、规格、数量、质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钻孔采用风钻进行,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

⑵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50㎜,锚杆孔距允许偏差±50㎜。

⑶锚杆孔内锚固剂必须安装饱满,保证锚杆的锚固效果。

⑷初期支护有拱架段锚杆应与拱架焊接牢固,保证整体受力效果。

⑸锚杆应垂直于开挖轮廓线布设。

表5锚杆支护实测项目5.4钢筋网片质量控制⑴钢筋网使用前应除锈。

⑵钢筋网应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钢筋网的喷砼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

⑶钢筋网应于锚杆或连接筋连接牢固,喷射时不得晃动。

⑷钢筋网网格尺寸允许偏差±10㎜,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眼。

表6 钢筋网支护实测项目5.5钢拱架质量控制⑴支撑接头由螺栓连接牢靠。

⑵拱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钢筋环向间距1m,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⑶拱架必须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cm,拱架倾斜度不得大于2度。

⑷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进行调整,或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⑸每台阶拱架拱脚设锁脚锚杆,φ25锁脚锚杆,上、中台阶每榀拱架每拱脚2根。

钢架间距允许偏差为±50mm,钢架横向允许偏差为±50mm。

⑹钢拱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⑺钢支撑应靠紧围岩,其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喷射混凝土填实。

表7 钢支撑支护实测项目5.6喷射砼质量控制⑴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处理好超欠挖, 岩面必须清洁。

⑵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生产砼,现场要控制好风压、水压,严格控制水灰比,喷上岩面的砼应呈湿润光泽状,粘塑性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