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初中历史非选择题的教学策略——以2019年漳州市中考考情分析为例
![浅析初中历史非选择题的教学策略——以2019年漳州市中考考情分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8272c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1.png)
浅析初中历史非选择题的教学策略——以2019年漳州市中考考情分析为例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 谢文璇2019年中考已经尘埃落定,自2017年福建中考历史试卷非选择题中新题型改革以来,初中历史非选择题便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
本文以2019年漳州市中考阅卷为例,对学生在非选择题答题情况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根据《2019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第31题辨析题的考纲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检验学生是否能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
此题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从评卷反馈的情况看,这一问学生的答题情况较好,学生失分率较低。
然而,第二问学生的答题情况就相对薄弱,暴露出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欠缺。
学生在答题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1)判断不规范。
题目明确指出“是否同意材料的观点”,部分学生没有判断只写理由,其中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不完全正确”等模棱两可的答案,或者判断与后面所填写的论述理由恰恰相反。
(2)学生在说明判断理由时过于片面化,从细节上来说,没有提升理论,或者表达非常不规范。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避免知识的混淆,加强对重大历史事件、专有名词的记忆以及错别字的巩固。
其次,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史实材料的解读以及解题技巧的训练。
引导学生围绕材料去辨析,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不知该从哪点下笔。
最后,引导学生改变固定思维的误区。
根据《2019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第32题的考纲要求:初步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从评卷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在本题作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混淆知识点,张冠李戴。
(2)读图能力差,不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本次历史中考卷32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比较简单地处理本课的知识点。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归纳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ce50f859eef8c75ebfb397.png)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一、选择题(具体的例题可以查看《同步解析》的例题)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或者在有小序号的题目,肯定入选的不在备选答案里的也可以排除。
(最常用的方法)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备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
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选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二、非选择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原则“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
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1)(2)(3)或者①②③。
(二)根据设问作答的“五字诀”──读、找、接、转、答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评析、评述类材料解析题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评析、评述类材料解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5d8c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7.png)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评析、评述类材料解析题一、题型分析评价类试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析”“评述”“简评”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历史试题。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自《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答题模板习题演练1.1.心。
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
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6 “影响、意义”类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6 “影响、意义”类](https://img.taocdn.com/s3/m/b18d79cbfc4ffe473268abbe.png)
题型6“影响、意义”类“影响、意义”是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评价,其主要设问方式有:1.影响类(1)限定性设问:如,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或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意义类(1)限定性设问: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世界意义;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2)宽泛性设问:有何意义,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1.影响类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1)现实影响: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2)深远影响: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第三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及答案(4)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及答案(4)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6eb7af3c1ec5da51e2705b.png)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及答案(4)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推动欧洲步入近代社会。
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说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从达·芬奇个人角度,谈谈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从活动区域方面,概括人类交往的发展趋势。
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渡重洋,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寻找黄金,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因此,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程佩璇《近代西欧国家现代化与文艺复兴之关系探析》(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的理解。
2.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材料二 14-17世纪的欧洲,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据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如图)(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
(2)材料二中,人们对青春的赞美是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体现?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写出材料三中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结合图1、图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综上所述,请你概况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3.人物·评价(1)归类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栏每栏填上一位历史人物的序号,下列历史人物可重复选择)①达·芬奇②斯大林③克伦威尔④贝多芬⑤拿破仑⑥赫鲁晓夫全美闻名的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是: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西奥多·罗斯福(1882—1945年)和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_历史主观题怎么答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_历史主观题怎么答](https://img.taocdn.com/s3/m/270576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c.png)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_历史主观题怎么答高中历史非选择题不会答?高中历史大题拿不到分?下面整理的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就能帮助大家解决历史主观题、材料分析题的困扰,让你在高中历史非选择题上占尽优势。
了解高中历史非选择题题型在学习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前,我们要了解一下历史非选择题经常出现的题型,通过近几年高考看高中历史非选择题一般都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因此会有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历史高考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历史高考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0e210dbc1c708a1284a4495.png)
• 材料三 •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 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 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0分) • 本问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题中提到经济全球化有人 肯定,有人否定,并要求分析其两重性,因此,必然 从两方面分析。本问还有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全球化 问题,这个问题也要考虑面对问题的两重性。本问可 分解为三或四个组成部分。本问共10分,每部分约2 到4分,也就是一两句话。本问在理论上涉及经济发 展规律和怎样面对规律的问题。 •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 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 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 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 答案主要从材料中发现、整理、提炼。材料中 第一句可归纳、概括为商品流通,第二句可归 纳本问主要是两个小问题一是20世纪初各国 经济联系密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现。二是受益国是哪些?本 概括为资本流通,第三句可归纳、概括为人员 流通,第四句可归纳、概括为货币流通。如果 按每个得分点2分来算,这就有8分了。还有 一问是受益国是哪些国家?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是“伦敦的居民”伦敦是英国的首都,这等于 说出了英国,从材料中还可看出这是有大量资 本输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密切联系的国家, 也可以包括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 答案: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 流动;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三、文科综合试题中,历史 试题的解题思路
• 解题的关键在审题。审题必须做好 以下三点: • 1.认真阅读试题和试题中的各类材 料,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 2.对试题中的问题进行时空定位。 • 3.分析、分解试题搞清楚试题的结 构。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eb9a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0.png)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历史非选择题是许多历史考试中必须要面对的题型,与选择题不同,非选择题更注重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
以下是关于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的详细介绍:一、规范字体,排版整齐历史非选择题虽然不同于选择题,但同样需要考生在答卷上进行书写,因此规范字体和排版整齐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可以将答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例如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行排版,同时注意使用标点符号和缩进等技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并且可以让阅卷者更容易地读懂答案。
二、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历史非选择题的题干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键词,例如:“解释”、“分析”、“评价”等,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题目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着手解答。
三、分析题目,明确答题方向历史非选择题答案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论述、比较、分析等,但是无论答案的形式如何,考生都需要仔细分析问题,明确答题方向。
这需要考生先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关键人物进行梳理,然后确定自己在答案中要强调的重点,切勿回避问题或离题过多,保持答案中心主题的一致性。
四、结合历史常识进行解答历史非选择题需要考生根据历史常识进行解答,但这一点并不限制考生的答案形式,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当前函数的历史环境、背景等情况,对历史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考虑到答题时间的限制,考生可以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适当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保持答案的简洁明了。
五、注重事物的综合分析历史非选择题答案最好能够注重事物的综合分析,还要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对历史事件的后果和影响做出分析。
这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的而不只是片面的分析,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历史的联系和解释,以及历史背景的具体影响。
综上所述,历史非选择题通常都有着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回答出历史非选择题的答案。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8c51a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c.png)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非选择题(主观题)一、分值分配:共4道大题/总分52(14+12+14+12),题2小问,常为8+6、8+4、6+6等分值(少数清况会有3问)。
二、时间分配:(考试共75mi n,选择题用时20~25mi n)非选择题用时SO~S Smi n,一道主观题的用时控制在10~12mi n内,最多不超lSmin(每小问可视分值分配时间)。
三、主要类型:(题目多为综合考察)概括归纳类、特点特征类、背景原因条件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评价评析评述类、比较类、认识启示类、(新题型)史料价值类;开放性题目。
四、答题要求1用词科学学用转化语言,进行专业化表述,减少口语化用词!2书写表达(1)网上阅卷速度快,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把得分点作为队长排在队伍的最前面”(2)看分答题(如果答题没把握则宁滥勿缺、多多益善)。
(3)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指要点多,并非文字多,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不要重复论述同一角度).五、解题方法和技巧1特点变化类问题答题角度主体人物或政府或民间-自匕巨牙旦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国内、主观客观等目的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过程顺利或曲折方式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自上而下等内容重点在哪里?体现某种思想空间地理范围领域、规模大小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如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长短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深远等2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类问题解题角度:(1)经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文化: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3角度上升(材料:微观/具体一宏观/性质)(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一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一列强侵华战争。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c96f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2.png)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样的回答。
通常历史非选择题会给出一个论述、分析或者比较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回答。
2.收集材料和信息: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
查阅和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和信息,包括历史书籍、文章、文献、研究报告等。
这些材料和信息可以帮助你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
3.构建论点和论据: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知识,构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整个回答的核心观点或者立场,需要明确表达出来。
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事实、证据和理由,需要提供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数据等。
4.展开论述和分析: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良好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思路。
首先,可以引入背景信息,简要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背景。
然后,可以逐步展开论述和分析,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组织。
最后,可以做出总结性的陈述,回答问题的核心观点。
5.提供例证和引用:在论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例证和引用来支持论点和论据。
这些例证和引用可以是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人物的言论、相关文献的摘录等。
通过提供具体的例证和引用,可以使回答更具有可信度和可读性。
6.思考批判性角度: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批判性观点。
历史非选择题通常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和批判的能力。
可以对不同的历史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和合理性。
7.检查和修改:在完成回答之后,需要进行检查和修改。
首先,检查回答是否回答了题目所要求的问题。
然后,检查回答的语法、逻辑和表达是否流畅和准确。
最后,可以对篇章结构和组织进行修改,使回答更加连贯和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非选择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要注重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组织结构。
通过充分准备和训练,可以提高解答历史非选择题的能力。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问答题讲练非选择题解答方法汇总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问答题讲练非选择题解答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7dc08527284b73f3425049.png)
联பைடு நூலகம்
联系教材所学
明确教材中考查的知识点,结 合问题作答
解题过程
操作方法详解
步骤
要点
第三步:
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写“答案” 组织 答案要点化、序号化分条陈述根据分
语言 值确定答案要点; 注意答题语言规范、
准确、精练
解题过程
操作方法详解
步骤
表述
根据材料回答 第一步: 审“设问” 答案来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
解题过程
操作方法详解
限定词句:概括、总结、归纳、说明、谈谈 答 认识、谈谈启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第一步: 案 等。(1)概括、总结、归纳务必要找到共性、 审“设问” 思 共同点,把各类事件的相关内容(影响、原 路 因、作用等)找出来,提炼其共同点,如果
答案只涉及某一事件的内容则肯定是错的;
解题过程
操作方法详解
(2)说明:回答两个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或某一事
件对另一事件的影响,往往涉及推动、促进、保
答案 障或者阻碍等关键词; (3)谈谈认识、谈谈启示:结
第一步: 思路 合现实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分析; (4)“论从史出,
审“设问”
史论结合”: 先写出相应的史实,然后对这个史 实的效果、作用、意义影响等进行表述;
题型突破
中考非选择题题型(讲与练) 线索一 非选择题解答方法汇总
材料题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 是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学习能力的综合展现, 旨在考查同 学们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 整合加工的能力, 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 行说明解释的能力(历史解释), 对比、分析、归纳能力以及 文字表达的能力。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42561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2.png)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在历史考试中,非选择题的答题陷阱也是变化多样,那么我们在答题时面对出题老师的试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材料三读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
细读:结合材料的关键要素(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标注出关键词备用,并厘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独立还是互补,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要点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 ,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能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答案组织三界定一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
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二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三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答题书写四注意一要注意: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注意:语句通顺、语言准确。
三要注意:在形式上“三化”:段落化,一问一段,直观简明;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问题和要点应标上序号。
四要注意: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材中出现的规律性、结论性语句,使要点“少而全”“多而不杂” ,力争齐全少失分。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fc3d6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8.png)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_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中考历史非选择题之做题技巧一、材料题题型灵活多变综合性大近几年中考历史科目,非选择题题型多变,试题类型多样,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更是与当下热点话题相结合,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度、理解逻辑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较高的概括能力。
二、材料题的解答步骤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三是规范答题。
只有把这些信息确定,再结合所学的知识,找出关联性,再答题。
2、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提示语、时间和地点限制)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
如:(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 (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3、规范答题在答题时书写要格式规范,字体清晰、条理分明。
要写出答题的提示语;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
最后要注意,任何回答都要标注序号,层次分明。
三、材料题的三大类型及解答方法1.以文字介绍为主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学生较好回答。
2.文字、表格和图片结合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表格型材料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往往是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涉及的点很多。
此类题型,设问往往采取递进式。
要读懂图表,把图表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理解,其次就是要把图表、文字材料和设问结合认识,进行答案的组织。
3.开放型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像是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此类。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294be1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f.png)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非选择题答题思路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①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②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③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④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⑤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⑥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备战高考《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题技巧》
![备战高考《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3830232844769eae009ed8a.png)
兴起和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
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第15页
返回导航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20题18大技二巧轮 ·历化史学
【方法归纳】 特点、特征类
回答历史特点、特征类问题时,要明确涉及的主体 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 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 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考虑:
第13页
返回导航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20题18技大巧二轮化·学历史
【参考答案】
(2)特点: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
际移民;
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
原因: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
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
第14页
返回导航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20题18技大巧二轮化·学历史
父母一直为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尽力按照 他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抚育和教导孩子,为孩子引进了 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认为这能对培养孩 子面对复杂的未来产生作用。 提取信息:英国家庭重视孩子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第23页
返回导航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20题18技大巧二轮化·学历史
此时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 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 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 提取信息:英国家庭夫妻分工明确
第21页
返回导航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型解20题18技大巧二轮化·学历史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 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点异族统 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提取信息:中国家庭安守家园,娶妻纳妾(家庭规模 大),胜于外出。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faf093989eb172dec63b781.png)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 的分值,分值大,答复要详尽一点;分值小,答
复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
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 大却片言只语。
❖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 得分差异。
❖ 2.阅读材料的根本原那么: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 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 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 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 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 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历史材料解析题 答题技巧
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开展变化具有怎 样的特点?
❖ 6.〔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需要。
❖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标准〕。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
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
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
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
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011a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e.png)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历史非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要求考生以较长篇幅的文字来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这种题型通常涉及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代等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解答历史非选择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1.理解问题:开始解答历史非选择题之前,首先要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背景、目的、所涉及的范围和要求,确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准确和全面的。
2.分析问题:在解答问题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关的部分,明确每个部分所要回答的内容,制定解答的整体框架。
分析问题有助于理清思路,提高解答效率。
3.查找相关知识:解答历史非选择题需要运用广泛的历史知识,因此,在解答问题之前,有必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了解与问题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时代背景等,为解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依据。
4.构建论证结构:在解答历史非选择题时,需要合理构建论证结构。
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推理方式,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解答的内容,使解答过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5.适当引用资料:在解答问题时,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史料和资料,以进一步支持解答的观点和结论。
引用资料可以提供问题的实证依据,增强解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但需要注意,引用资料应当准确、全面、恰当,并在解答中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
6.分析论证:在解答历史非选择题时,需要对解答的论证进行分析。
对所提出的观点、论据和结论进行逻辑分析,考虑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论证,以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7.举例论证:在解答历史非选择题时,可以通过举例来论证观点。
选择与问题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具体事例,加以分析和阐释,以支持解答的观点和结论。
举例论证能够让解答更具体、更生动,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8.批判性思考:在解答历史非选择题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对解答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审视和评价,考虑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d3d79f1ed9ad51f11df2da.png)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含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近代化国家崛起与发展的因素值得借鉴。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有“日不落国”之称。
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中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名称和其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
概括材料二所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2)根据材料三,仿照示例将内容按主题归类,将相应序号填入下表即可(不包含示例)。
材料四(3)提取材料四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2.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
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挑出18世纪80年代,而不是18世纪6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这才是“起飞”的标志,工业经济仿佛从天而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三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两则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由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出题者一般会用以下几种方式设问:原因、影响、启示、变化、评价、说明等,其中又尤以原因和影响考的最多。(具体答题方法见上编“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之 答 题
在正式写下答案之前,有两个原则一定要明确。
2006年广东周人生活题26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材料四】 图为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中学历史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5分)
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分析
课程观代替教材观的命题思路,情境化的历史试题在高考中占绝大部分。命题者运用了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创设了许多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新情境”,其载体包括考古资料、报纸、数据表、研究著述等,形式角度多样,内容与考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在这种趋势下,同学们在全面准确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加强非选择题的训练,并学会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
第二、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言简。
“面全”指回答问题的角度齐全,题目中要求明显的比较容易确定,如果碰到隐含的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来确定。“点齐”指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以免失分。“言简”指回答问题要符合历史学科语言,简洁明了,要有关键词,要尽力避免文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在做材料分析题时,应注意: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我常常这样比喻:做材料分析题好比修房子,基础知识就是一块块砖瓦。要把房子建起来,必须有扎实的基础。这里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充分地理解和认识。
●附论述题与比较题的解答方法●
1、论述题
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观点,进行论述或评价。它可分为纵向考查为主的题目和横向考查为主的题目两类。此题型的特点具有“大跨度、高概括”。做此种题目一般先叙述史实,再分析问题,提出观点。
2、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判断材料,二是运用材料。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判断材料呢?通常的做法可根据一下步骤:
(1)审题:即先读问题,而不是先看材料,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审题时既要审好单个设问,还要看题与题之间的联系。
审单个题时看清要求,特别是设问的时间(包括显性时间与隐性时间)与限定词。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第三类材料,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不漏掉相关的信息就可以。
广东2008第30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三化”高考评卷“采点”“采意”结合思想,做答时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学生答题时切忌不看材料,不看问题,盲目答题,导致丢分。应注意要么根据材料,要么结合所学知识,或既要据材料又要据所学知识,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漏掉要点。
第四步,验证。数学做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验证。学生将自己所做答案拟出标题,做逆向思考,类似与数学上的验算。目的是避免部分学生审题时出错,以致将原因答成影响、将主观原因答成客观,将积极影响错答为消极影响等。
第一类材料题,拿到手后,要尽可能的稳住军心(很多学生拿到完全陌生的材料后,会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要记住,考题是不太可能脱离考纲的,不管他给的材料有多新,一定能够在课程标准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老师在常规复习当中,一定会把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点全部讲到的,所以要有信心,不要慌。只要军心不乱,认真读材料(这个时候,语文知识特别重要,否则材料可能会读不懂),读懂材料中心思想,读懂材料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材料在说什么。
第一、答题形式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要整洁<卷面美观、整齐洁净、字体大小适中>。
“要点化”即按题要求,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如“原因”、“作用”、“影响”、“启示”等;
“段落化”指回答问题要按照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要点之间用①②之类的序号分隔,使要点一目了然。
第二类材料,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类材料,翻译过来的中文读起来晦涩难懂,这类材料用来作为考试特别是高考题目的材料,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我们不是出题者,我们也没有办法左右出题者,所以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对于这类材料,先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用笔做上记号,然后把一句话的修饰词全部去除掉,只要主谓宾,看这句话在说什么,然后再看去掉的修饰词有没有用处,如果有,再加上去,没有,就把它当作是迷惑你的词语。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
审联系时,既要看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又要审出材料与材料间联系,以便在第二步中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即从问题中提取有效信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
(2)读材料出处。如果从问题中不能得到有效信息,就应该看材料。读材料首先读材料的出处,如出自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文献?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
食品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
周代已经形成一定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⑵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之 读 问 题
(3)读材料内容。历史材料题不同语文的阅读文,它有时并不需要学生把所给材料完全弄懂,学生只需从材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关键词”(如时、地、事<国>、人、故<前因后果>等、或该段材料的中心词),便可答题。
(4)精心组织答案,做到“三忌”和“三化”。
“三忌”即忌照抄材料,生搬教材;忌不用术语,乱写乱改;忌偏离材料,任意发挥。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材料二 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问题:(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
复习中,关于原因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解:一种是政治、经济、文化、有时候还可加一点外交;第二种是内因、外因,第三种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重要原因、主要原因等。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答的话,就用政治、经济、文化这种模式来答,一般来说不会错的,因为这是我们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于影响,一般来说也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对本国、对世界等方面来答。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之 读 材 料
对于“新材料”,一般来说有三种,一种是完全陌生的,类似2006年广东周人生活题,2007年广东南北朝妇女婚姻观题等等,这类材料在常规复习中很难涉及到,第二种是内容很熟悉,但是“新材料”读起来很费劲,尤其是用那些翻译的不是很好的英文材料,很难理解,如2008年广东29题,第三类“新材料”名义上是新材料,但是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理解起来不难,如广东2008第30题
2008年广东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除阅读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