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记诗词公开课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九上语文诗词三首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古诗三首》的教案设计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
(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21 夏日绝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 夏日绝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中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对于抽象和复杂的概念理解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夏日绝句》时,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深层含义。
同时,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理解诗中的生字生词,掌握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掌握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为了有效地引入《夏日绝句》这一课题,我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一系列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
这些图片将生动展现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特别是项羽的英雄形象和乌江自刎的悲壮场景。
通过视觉的冲击,我相信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好奇心。
紧接着,我会利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简要介绍诗歌背后的故事。
我会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项羽为什么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过江东吗?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夏日绝句》来一起探寻这个答案。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我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同时,这也为后续的诗歌分析和鉴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完美版)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完美版)【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望天门山》【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
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
(5首)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诗四首 公开课
《诗四首》开课人: 时间:2010/12/2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爱好。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中诗歌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放朗读读音,让学生体会,然后学生齐读这首诗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
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学生齐背这首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教学新课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2、简介写作背景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一、引言古诗词鉴赏是一项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人文活动,它既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品读,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引导公众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我们特此制作了这份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二、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原则1.历史背景的了解:了解古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诗词格律的把握:掌握古诗词的格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诗词的韵味。
3.诗人情感的体悟:通过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
4.诗词意象的解读:挖掘诗词中的意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三、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揭示了诗词的主题,为我们鉴赏诗词提供了方向。
2.关注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是我们鉴赏诗词的重要线索。
3.理解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为我们鉴赏诗词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空间。
4.比较阅读:通过与其他诗词的比较,我们能更好地发现诗词的独特魅力。
四、古诗词鉴赏实例分析1.李白《静夜思》鉴赏要点:了解唐代背景,把握诗歌格律,体会诗人思乡之情,解读“床前明月光”等意象。
2.杜甫《春望》鉴赏要点:了解唐代安史之乱背景,把握诗歌格律,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之情,解读“国破山河在”等意象。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要点:了解北宋时期背景,把握词牌格律,体会诗人豪放之情,解读“大江东去”等意象。
五、古诗词鉴赏的意义1.提升个人文学素养: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内心世界。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鉴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增进民族认同感: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鉴赏它们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4.促进文化交流:古诗词鉴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六、古诗词鉴赏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它能让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素养。
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教案(公开课)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诗词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行路难》〔其一〕,读懂诗歌的内容。
2.品词析句,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
【教学过程】一、诵读,巧妙切入课题课前抢答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相关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豁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中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中表达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如其人,重温《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我们再次感受到范仲淹在被贬后依然昂扬向上的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看看他又是如何面对逆境的。
课件出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设计意图】选择创作心境和精神情怀类似的《岳阳楼记》进行背诵大比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为后面体会李白的内心情感变化和精神追求埋下伏笔。
二、通读,感知诗歌内容〔1〕指导朗读。
朗诵诗歌应注意音调的上下、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有比照、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听录音范读〕〔2〕学生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评读。
〔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字音: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歧.路〔qí〕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 秋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 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 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 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二他幼年丧 父,生活贫苦,但刻苦读书,年少有志,26岁中进士,但因直言进谏而不受重用。范仲淹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 公集》里。
2、背景简介: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 川寨。-C)四C)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 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
.在词的教学中,要充分营造诗体环境,应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理解因素,继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 同意见,并继续支持学生讨论与探究。
.强化名句背诵,体会作者情感。词所反映的意境比较深远,学生必须反复朗读,反复背诵,结合自己的情感体 验,浅谈作者的感受,然后抓住最能体会情感的句子,深入研究,强化记忆。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梦里不知身是客自是孤舟天地游——李清照记梦词《渔家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词作,读准节奏,想象作者梦境中雄奇壮丽之境。
2.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悟理解“梦"背后词人抒发的情感。
3.走近李清照,感受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教学重点】把握这首词雄奇壮阔的梦境背后隐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赏读过程中,读出词人心路历程及其坚毅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任务情境老师最近收到了一封求助信,这封信来自千年前一位华横溢的女子。
首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信的内容吧。
各位同学:展信佳!我是来自宋代的李清照,靖康之变后,我被迫南渡,这段日子里,我的睡眠质量一直不好,有天晚上我突然做了个很神奇的梦,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醒来后我专门写下了这首《渔家傲》,等待着高手解梦。
后来听说蓬莱仙路666号有一群解梦高手,所以我将这首词寄给你们,期待你们的解梦之旅。
预热一:李清照简介学生观看有关李清照小视频简介表格,学生填写空格(希沃蒙层)预热二:小游戏:词了个词任务一读梦.读明节奏1.配乐范读2.自由朗读(字词、节奏)3.指名朗读:点评、正音、明节奏4.出示节奏,齐读任务二绘梦.描绘意境1. 活动一我用画笔绘梦境走进李清照的梦,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出最触动你的一个画面命名,并说明理由。
理由的格式:我描绘的画面名字是__,它通过__,描绘了__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__的梦境。
小组的同学交流描绘的画面,投票选择小组内最被认可的一位同学展示。
(教师巡视,落实字词、翻译。
)2. 师点拨总结古典诗词体悟方法。
(意象、画面、意境)任务三释梦.体悟词心过渡:就在这梦幻的天境里,李清照遇到了谁?他们进行了一番对话(找出句子)1.聚焦对话走进人物(1)词人为什么用“归”不用“去"?(2)词人的回答有何含义?2.联系背景知人论世背景链接:(师配乐朗读)1127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背井离乡南渡。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古诗词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公开课教案古诗词公开课教案「篇一」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引入俺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俺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练读。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
假如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时;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局部)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协助同学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
(师引发情感:在俺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俺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古诗词公开课教案「篇二」关于《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3、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忆交流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长相思3、解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三、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读通。
同桌合作互相练习诵读,注意读出节奏。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六、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3)千帐之外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21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课所选五首诗词,体裁多样,有歌行体,律诗和绝句。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属歌行体,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但通篇无一“望”字,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的精妙奇绝。
《登飞来峰》写于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当时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登上飞来峰有感而发。
诗人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是: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游山西村》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
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己亥杂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之间异同,加深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和诗歌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滔滔唐诗宋词,潺潺汉赋元曲,巍巍明清小说,煌煌现代诗篇。
《离骚》公开课教案
《离骚》公开课教案《离骚》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⑴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⑷课堂训练。
①区别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艰高余冠之岌岌兮以: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兮竟周容以为度固:固时俗之工巧兮自前世而固然②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我爱古诗词主持稿
我爱古诗词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汇聚在此,共同欣赏一场古诗词的盛宴。
这些诗词,如同一座座历史的山峰,记载着我们民族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里,每一首诗词都将成为我们心灵的航标,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世界,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象,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深沉感慨,每一首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第一位选手带来的诗词朗诵。
他们将以最真挚的情感,最动人的声音,为我们演绎这些千年传颂的经典篇章。
让我们在诗词的美妙韵律中,寻找心灵的寄托,感悟生活的真谛。
感谢各位选手的精彩表演!每一首诗词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通过他们的朗诵,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与诗人共同感受那份情感。
现在,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同时,也期待接下来的选手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在这里,不仅有古诗词的朗诵,还有关于诗词的知识竞答环节。
观众们可以积极参与,与选手们一同感受诗词的魅
力。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古诗词的盛宴能够圆满成功!感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在诗词的世界里,共同感受那份美好与感动!。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12诗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诗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一语立骨,以泪切入,层层深入,推进课堂。
从自然环境得出军旅凄苦之泪,从人事环境得出强敌难却之泪,从直接、间接抒情得出思念家乡之泪,从归与不归的矛盾中得出精忠报国之泪,以此,直抵范仲淹思想深处。
【设计流程】学生需求分析:词中暗用典故,内容充实,理解的难度较大,且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感情深沉,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去体悟,很多学生对此词的情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比如说在《渔家傲秋思》中学生就会粗浅地认为只有思归之情,而不能深入感知作者深切的优惠意识和敢于担当的爱国之情。
教学内容分析:此课文内涵丰富而深刻,阅读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学习此课要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并且在诵读中增强语感。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一字定调法感受边塞之景的悲怆凄凉、紧张肃杀的特点。
2.通过资料助读,深挖作者流泪的原因,感知仁爱忠义的范仲淹形象。
3.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一字定调法感受边塞之景的悲怆凄凉、紧张肃杀的特点。
2.通过资料助读,深挖作者流泪的原因,感知仁爱忠义的范仲淹形象。
3.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两宋时期,民族矛盾空前加剧,前有辽、西夏虎视眈眈,后有金、蒙古踏破山河,边疆烽火连绵不绝。
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你生在此时,你想有合作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很多男孩子有着驰骋疆场,奋勇杀敌。
面对此一现状,志士文人或驻守边疆,或建言献策,或吟咏高歌,他们留下许多动人篇章。
后人将御边西夏之作命名为御夏词,取抵御西夏之意。
过渡语:(师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我们来看看心忧天下的范仲淹,此时在做什么?读注释。
爱上诗词活动策划书3篇
爱上诗词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爱上诗词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爱上诗词”二、活动背景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诗词,提高文化素养,特举办本次活动。
三、活动目的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提高参与者的诗词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友谊,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具体地点]五、活动对象全体师生六、活动内容1. 诗词朗诵比赛(1)参赛者自备诗词稿件,进行朗诵表演。
(2)评委根据参赛者的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2. 诗词知识竞赛(1)设置诗词知识题目,进行抢答。
(2)答对最多的团队或个人获胜,颁发奖品。
3. 诗词创作比赛(1)参赛者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一首诗词。
(2)评委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
4. 诗词文化讲座(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诗词文化讲座。
(2)介绍诗词的发展历程、创作技巧等知识。
七、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2. 诗词朗诵比赛:参赛者按抽签顺序进行朗诵表演。
3. 诗词知识竞赛:进行诗词知识抢答。
4. 诗词创作比赛:参赛者进行诗词创作。
5. 午休时间:自由活动,可欣赏诗词作品展览。
6. 诗词文化讲座:专家学者进行诗词文化讲座。
7. 活动颁奖:颁发奖项,表彰优秀参赛者和团队。
八、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宣传栏张贴活动海报。
2. 向师生发放活动传单。
3. 在学校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活动信息。
九、活动预算1. 奖品费用:[具体金额]2. 宣传费用:[具体金额]3. 场地布置费用:[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十、活动注意事项1. 参赛者需提前报名,并按时参加比赛。
2. 活动现场需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3. 评委需公正公平地评选作品,确保活动的公正性。
4. 工作人员需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篇二爱上诗词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爱上诗词”二、活动背景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于语文《我爱古诗》的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我爱古诗》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诗的定义和起源。
通过示例,展示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古诗的概念,提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古诗的韵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节奏感。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古诗的韵律类型和特点。
通过示例,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演示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古诗的韵律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朗读和默写的练习,让学生感知古诗的节奏感。
第三章:古诗的意境与描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概念。
培养学生对古诗描绘技巧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古诗意境的含义和作用。
通过示例,展示古诗中的描绘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解释意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分析一些具有意境的古诗,让学生欣赏古诗的描绘技巧。
第四章:古诗的情感与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解释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特点。
通过示例,展示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解释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分析一些具有明显情感的古诗,让学生感知和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第五章:古诗的创作与实践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通过创作古诗,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古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古诗词群文教学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古诗词群文教学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呈现出单调、枯燥的特点,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古诗词群文教学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表现形式;b. 掌握常见的古诗词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c.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力目标:a. 能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b. 能够通过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c. 能够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a. 古诗词的特点和形式;b. 常见的古诗词形式;c. 常见的古诗词作品。
2. 教学方法a. 教师引入法:教师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案例导入法:教师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词,通过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c. 视觉辅助法:教师使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呈现古诗词的文字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d.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e. 创作体验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a.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画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表现形式;b. 分析并讲解常见的古诗词形式;c. 阅读和解析一首经典的古诗词。
3. 学习实践a.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首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b. 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词,分享并互动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 15BACK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幻灯片 15BACK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 甫的__。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登高》 ③《蜀相》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__的《无题》。 ①李贺 ②李清照 ③李商隐 (13)唐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 关。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诗中的“壮士”指的 是 ,这首诗记载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事件,这个 事件是 。 (14)火烧连营(打一词牌名) ( A浣溪纱B满江红C破阵子D沁园春 )
幻灯片 15BACK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幻灯片 15BACK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5)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雄.”这首诗歌颂的是谁?
(16)哪一位诗人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创作 了诗歌《 》。
(17)《沈园二首》是诗人 在沈园遇见了自 己的前妻唐婉伤感万分而创作的诗词。 (18)《扬州慢》一词的作者是 ,他是宋词 派的杰出词人。 (19)《端正好》的作者王实甫是哪个朝代的 人? (20)作为新杭州人,你知道哪些关于西湖的 诗词?
·
(1)“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 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猜一建筑材料 (2)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3)唐诗宋词中关于“明月”的佳句不少,试说出 你喜欢的佳句。 (4)《观书有感》一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 ________ (5)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说出其中一首的连 续两句。
幻灯片 15BACK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幻灯片 15BACK
扬州慢 姜 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 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BACK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 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 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 BACK 如裂帛。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BACK
1、固定套路,养成习惯
2、驱遣想象,诗情画意
3、根据诗韵,理解记忆 4、巧妙联姻,以唱助背 5、挖掘背景,知人论世
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BACK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BACK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ACK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幻灯片 15BACK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幻灯片 15BACK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情画意 诗词联句 诗词接龙
诗词抢答
诗词出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 来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 及旁人看的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 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 道理。 (7)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 怀念。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是文天 祥的诗句。 ①汉青 ②汗青③含清 (9)《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_ __。 ①张养浩 ②马致远 ③元好问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__。 ①春色 ②梨花 ③雪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5分
13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分
10分
10分
10分
12分
13分
范 仲 淹 《 渔 家 傲 》
林 逋 《 山 园 小 梅 》
杜 甫 《 登 高 》
李 商 隐 《 无 题 》
文 天 祥 《 过 零 丁 洋 》
李 清 照 《 醉 花 阴 》
辛 弃 疾 《 青 玉 案 》
苏 轼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晏殊《浣溪纱》
BACK
⑤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
BACK
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BACK
⑦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BACK
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BACK
《渔家傲》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