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及对策
2015年第01期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及对策□汪东风1王洪波2摘要: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针对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1-0071-02中国图书分类号:C913.7文献标志码:A社会保障,国外也称社会安全。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社会中被削弱了的家庭保障功能,运用社会化的保障手段,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风险,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条件的各种经济福利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针对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力不断恢复和再生产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维持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基础。
这个问题不是劳动者个人所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个别企业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由国家出面,主要由社会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来解决。
随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现在进入城市的人口需要谋生,需要衣食住行,这就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加以妥善解决。
这一切表明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本身产生的客观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目标一、介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稳定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民收入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稳定。
二、提高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农村合作经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来实现。
三、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建设,而这些设施的完善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既是基本民生问题,也有利于增强农村人口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培养农村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村学校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农村的文化氛围。
六、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村形象,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
健全三农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健全三农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农业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健全三农经济发展体系对于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
二、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农民增收致富是农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要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必须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健全三农经济发展体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三农经济发展体系,才能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升级、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支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水平。
九、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可以提高农民风险防范能力,稳定农业生产。
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十一、加强农村组织建设。
农村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可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二、总而言之,健全三农经济发展体系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
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与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的成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实施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探讨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与实施路径。
一、农村组织体系的建设乡村振兴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汇聚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农村组织体系。
首先,要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选拔优秀的农村干部,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同时,建立起一套适应乡村特点的公平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农业科技体系的建设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要加强农业科技体系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的对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土地流转障碍,使农民能够更自由地流转土地。
同时,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让农民有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收益保障。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五、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建立起与乡村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六、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乡村振兴需要实现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
要加强对农业主导产业的支持,鼓励农民转向高效、生态、特色的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对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城市产业的融合。
七、农民素质提升与培训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为主,多元补充,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如何加快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村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首先,需要加快全国统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这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规划和优化,以及加强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衔接。
其次,需要开展农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工作,可以尝试各种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形成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财政瓶颈问题。
二、加强城市社会保障建设城市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加强城市社会保障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需要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规划。
这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城市社会保障规划机制,规范城市社会保障建设和管理。
其次,要加强城市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最后,需要加大对城市社会保障事业的财政支出。
政府需要将城市社会保障作为重点支出项目,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保障程度。
三、加强医疗保障建设医疗保障建设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使医疗服务逐步走向普惠化、便捷化、高效化和和谐化。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并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支持力度。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医保制度。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旨在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农村社会治理的意义、现状及问题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农村社会治理的意义农村社会治理主要包括协商治理、法治治理和德治治理。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二、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问题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协调机制不健全,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作用发挥不到位。
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参与度低,农民参与决策权和利益分配权不足,民主、法治意识淡薄。
三、构建统一的农村治理体系要构建统一的农村治理体系,应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定位,加强协调机制的建设,提高农村社团组织的力量。
同时,要注重加强农民参与,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
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
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加强对农村特殊群体的关注。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是组织农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为农民服务的骨干力量。
六、发展农村社区自治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自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培养和引导农民自治意识,推动社区互助、共治、共建,让农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
七、推动农村农民教育农村农民教育是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要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推广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八、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浅析当前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浅析当前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农村地区;养老保落、对策论文摘要:中国总人口得7096是农村人口,搞好农村人口得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非常有必要.但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落制度建设存在得间题较多,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得对策,不断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库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区为改善和提高成员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提供得社会服务及其措施.我国是一个拥有l3亿人口得进展中国家,9亿人口在农村,随着人口老龄化得迅速进展,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必要性、分析其存在得咨询题并寻到相应得对策这关于促进农村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必要性(一)加强农村杜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是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进展得需要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得国家,扩大内需无疑要重视启动农村消费.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当然,这与农村增收困难有关,而收人不佳得预期和以后由于不确定性风险可能导致得高支出迫使农民自发削减即期消费得因素也不容忽视.因此,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化解广阔农民得后顾之优,增强他们得俏费信心,必将成为扩大内需得有效举措.农民需求得实现是带动农村工商业进展得重要条件,也是推进农村都市化得强大动力,对整个农村经济进展意义深远.wcoM(二)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必定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公平竞争得经济,平等是市场经济给予每一个公民得权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得基础必须得到足够得重视,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一种重要得职业,理应受到社会得普遍尊重.然而,目前以城镇居民为中心得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已初具规模,而9亿农民却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没有失业保险,没有医疗保险,也没有都市居民得最低生活费制度和其它社会保障,只能靠天吃饭.农民进城打工:为都市生活提供了最廉价服务,却在就业、居住、子女上学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得待遇.因此,关于市场经济中要同时承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重负得农民,不仅要为其在都市就业上疏畅渠道,而且应该尽快建立起必要得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应有得权利.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证农业得基础地位,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是开展农村打算生育工作得孟要配套措施打算生育工作是我国一项长期得差不多国策,尽管目前我国农村打算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由于几千年来“养儿防老”得传统观念束缚着农民得思想,给农村打算生育工作带来了阻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后,社会化得养老及医疗服务将成为老年保障得要紧模式,养儿防老观念必定随之淡化,给打算生育工作带来积极效应,进而有力地缓解我国农村人口压力,实现人口与资源得协调进展,增强可持续进展能力.二、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存在得咨询题(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养老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政府推行严格得人口操纵政策和人均寿命得延长,我国出现入口老龄化趋势.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得18年间,60岁以上人口增长了82%,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得比重为22 83%,比1990年下落了4, 8个百分点;65岁从上人口占总入口得比重为669%,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到21世纪20一30年代,将是人口老龄化得高峰期,那时农村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得22%~24%.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滞后,农村社会保障既面临农村原有老年入得养老咨询题(存量咨询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得养老咨询题(增量间题).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居住在农村得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得比重达6391%),因此农村养老形势更不容乐观.(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步弱化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得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要紧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怀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得义务’.然而,近年来,家庭养老暴露出来得咨询题是越来越严峻,传统得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首先,农村家庭规模得逐步小型化使农村家庭养老得作用越来越小.据198年14省市农村家庭调查我国农村核心家庭得比重达636%,贵州省得核心家庭得比例高达70 3 % ,按当前农村打算生育政策,农村“四二一”家庭将不断增多,也确实是讲一对夫妇可能要负担四个老入,这显然是沉重得负担.其次,都市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养老有消极妨碍.伴随工业化和都市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是不可幸免得.一般来讲,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得分离,这种分离若时刻较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得感情,由此带来得是子女孝道得下落.同时,由于流出得基本上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得家庭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最后,现代社会得家庭观和老年人价值观会不断冲击传统得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在日益发达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等对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得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得偏好和对大伙儿庭得淡漠成了事物进展得必定结果,依靠传统得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农村家庭养老已显得力不从心.(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困难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功能脆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差不多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要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朴助为辅,国家给子政策扶持’得原则.这要紧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因此资金得筹集要紧依靠集体和个人.而事实上,在集体经济进展较好得地点集体能够补助一部分计人个人账户,而在集体经济不发达得大部分地区,养老保险资金要紧是农民个入,甚至全部是农民个人缴纳.在无法享受到集体补助和国家扶持得情况下,农民完全由个人交纳保费,且要从中提取一定比例得服务费后再按一般利息存人银行,这种保险己不具备社会保险得性质,差不多成了商业保险,使农民对此反映一般.正是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资金筹集困难,使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功能脆弱.据龚向光等人对我国10个国家级贫困县2 932户农民得调查分析,全国地区农民得差不多需求为733元,接近调查人群年人均纯收人得中位数750元.其中食品差不多需求488元,接近调查人群年人均纯收人得下4分位数473元,能够讲,约有1/4得人群因收人低于488元,尚不足以维持其差不多得食品消费,对合作医疗无支付能力. (四)家庭养老得体制转换成社会养老得体制,成本难以消化农村养老保障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变迁过程中,面临着养老金隐性负债咨询题.任何一个自愿参加养老统筹得人,一方面要赡养父母,另一方面要交纳保费,为自己今后得老年生活作积存.如此看来,这种养老保障体制对他来讲是极不公平得.因此,在政府提倡农民参加养老保漳统筹以自愿为原则得背景下,各地农村,不管经济发达依然落后,农民参加统筹得积极性都不高.而有得地点政府为了提高自己得政绩,往往强制农民参加社会统筹,这更激起了农民得反感和对抗情绪:那么,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转换成本毕竟由谁负担才比较公平合理呢?这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三、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得几点对策(一)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重要性得认识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是促进我国农村改革、进展、稳定得一项重要国策,它既关系到广阔农民得切身利益,又是一项落实打算生育差不多国策得配套工程,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得加快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得迫切要求.(二)建立家庭、社区、社会相结合得综合养老模式第一,充分发挥家庭得养老功能.尽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咨询题,但并不能否定家庭得养老价值.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得临时缺损,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刻还将要紧依靠家庭养老,我们应充分确信和发挥家庭得养老功能.第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得力量,要紧是通过社会服务而实施得.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得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得重要支柱.这种服务是办在家门口,就近就地,离不开故土、熟人,能满足老年人地缘心态得要求.大力进展社会养老服务既能补充家庭养老不足,又能满足老年人得需要和减少家庭成员得负担,社会养老将成为我国重要得养老模式.第三,重视社区在农民养老中得作用.社区是农村社会得一个差不多单位,依照我国农村得情况,我们能够将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区.在考虑农民养老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社区得作用:因为随着家庭结构得缩小、独居老人得增加,年迈行动不便者就医、购物,出行、日常生活料理有许多困难,都需要有人关心;内心苦恼,需要有人劝解;冷清寂寞,盼望有人陪伴谈天.因此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让服务人员到家中料理、关心,为老人排优解难,以补充家庭结构变化带来得家庭养老功能得不足、实属必要.(三)开发新税源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咨询题,强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保险性质国外社会保障资金要紧来源于税收,而我国目前实行得以“个人交纳为主”得所谓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具有“社会“得性质.以商业保险方式运作社会保险,超越了社会经济进展得时期.因此民政部门得社会保障往往被农业部门认为是增加农民负担得措施,其制度成本十分高昂,这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难以开展得全然缘故.如何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是其成功与否得关键,国家应该开征或完善税收制度.另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必须采取“保大”得形式来重点防止因病致贫得风险.贫困区应该采取“保大不保小”得补偿方式,有条件得乡村农民“保小”也可通过集体福利解决.同时,应该改革农村卫生行政治理体制,形成农村规范竞争得医疗市场,有利于落低医疗成本.(四)积极探讨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转换成本转移得途径第一,由于农村为集体经济,上一代人得劳动成果部分地积存为集体资产,因而可考虑出售或出租集体资产,并把收人补充到参加养老统筹者得个人账户下,不参加者不予补贴.第二,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长期得剪刀差.使农村非常大一部分经济利益流人城镇,为国家工业得原始积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目前农民收人停滞不前,政府应该从财政收人中拨出一部分来补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纵观各国经济进展史,都有农业支援工业,待工业进展后又反哺农业得如此一个过程.我们认为那个要求是合理得,同时有利于国民经济得健康进展.。
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居民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探讨。
1. 基本概念1.1 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旨在提供经济和社会的保障,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1.2 城乡统筹的概念城乡统筹是指在社会保障领域,将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起来,实现城乡居民享受相同或相近的社会保障待遇,消除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2.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2.1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平衡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情况。
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覆盖面广,保障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覆盖面窄,保障水平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2.2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分割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分割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使得城乡居民无法享受到统一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种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实现。
3.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3.1 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消除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享受到相同或相近的社会保障待遇,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公现象,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3.2 促进农村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就业创业。
同时,它还能够吸引城市人口回流农村,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路径4.1 加强政策协调和整合为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统筹,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整合。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一.引言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社会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定义和范围1. 定义:农村社会保障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保障、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总称。
2. 范围:农村社会保障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方面的保障体系。
三.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1. 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农村社会保障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2. 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减少了贫困现象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可以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创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4.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健全完善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四.农村社会保障的难点和挑战1. 资金来源不足:农村社会保障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例如政府补贴、社会捐款等。
2. 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 村级组织能力不足:农村社会保障需要村级组织的支持和管理,但目前许多村级组织的能力有限,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社会福利:指社会对公民的最低保障,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福利。
2. 医疗保障: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和保障的制度和措施。
3. 养老保险: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金和其他相关福利保障的制度和措施。
4. 失业保险:指为失业农村居民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的制度和措施。
七.结论综上所述,农村社会保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论文的提纲范文
开题报告论文的提纲范文论文题目: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一、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村老年人的根本生活,是全国9亿农民共同享有社会开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柱。
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仅是为了表达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平等权,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开展所必须。
(二)现实意义我国城乡存在宏大的差异性,无论从人身保障机制还是从待遇上城乡的二元化构造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消除二元构造,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公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文综述(一)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社会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两个方面。
中国的城市社会养老保障不断得到完善,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说,如果以1951年中国政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比城镇滞后50年。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根底上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五保户”供养、养老金等社区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农民根本生活保障功能,这种养老保障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下,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大量弃老、虐老现象日益严重,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1986-1990)1986年民政部及有关各部委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在经济兴旺地区开展社会养老,但未获成功。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健全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1、保障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相对城市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例如,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数额有限,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范围也有待提高,农民在大病医疗方面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2、覆盖范围不广虽然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但仍有部分农民没有被纳入保障体系。
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贫困边缘人口等群体的保障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3、制度衔接不畅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之间以及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
例如,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存在困难,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在政策和管理上的差异,也给参保人员带来了不便。
4、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
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投入有限,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导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短缺,影响了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5、管理服务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一些地区存在着社保经办机构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服务网点少等问题,给农民办理社保业务带来了困难。
二、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1、提高保障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医保报销比例等,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合理的保障待遇。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2、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社会保障。
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福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愈加突出。
因此,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必要。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的福利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增强农民的经济体系稳定性,打破因农民收入波动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的恶性循环。
其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缓解青年农民劳动力的流失,促进农村人口的稳定,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再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非常重要,可以实现以人为本、共同享有的社会公平和公正。
二、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由于经济衰退、财政压力等原因,导致经费投入不足,保障力度有限。
2.保障标准偏低。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标准偏低,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3.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导致服务精准度不高,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1.增加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保障标准,优化保障体系。
同时,应通过运用社会保障基金等手段,扩大资金来源,减缓缺乏资金的困难。
2.建立基础保障体系。
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居民的基本保障需求。
包括建立养老金、医疗保障、失业保障、人身损害保险、子女教育保障等基本保障制度。
3.完善服务体系。
应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服务机构,完善服务模式。
另外,应当加强对补贴、奖励及评价机制等措施的整合和设立。
4. 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
应通过发展农村新经济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以维护政策的可持续性。
推行新农保有何重要意义怎样理解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从完善到制度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一、开展新农保的重要意义(一)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把农民养老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建立新农保制度,可以促进缩小城乡差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让农民老有所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应当、也完全有条件建立新农保制度,让广大农民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让老年农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
(三)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了三项重大改革:一是实行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主要是减免并最终取消农业税,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三是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主要是改革乡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近10年来,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包括全部免除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包括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等,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新农保制度,逐步使全国农村居民都能有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是又一项涉及数亿农民切身利益、关系亿万农村家庭和谐幸福的重大惠农政策,使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这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将发挥巨大作用。
浅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浅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摘要: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老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加强社会保障其意义深远,社会保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稳定和谐重要性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1、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国家通过社会保险、救济、福利、安置、互助,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本功能是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所以说,社会保障所体现的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2、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社会保障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从而减轻了社会压力,缓解了社会诸多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若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社会人员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经济制度将面临严重的动力问题,这样,社会就会出现动荡,难以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那么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阻碍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社会保障不能妥善解决如下诸多的问题,社会保障就难以促进社会和谐,比如: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筹措问题;体制问题;失业保险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法制等问题。
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惠及低收入、劳动者,维护社会的稳定,只有社会的稳定,才能推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说,经济的发展又为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3、有利于推进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
社会保障这种社会化行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
即: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由于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会保障的货币积累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因失业或收入减少而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也相应增加。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 引言1.1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
农村居民在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也是国家政策落实的重要途径。
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惠农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具体落实这些政策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 正文2.1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问题一:覆盖面窄。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较窄,很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等。
问题二:保障水平低。
农村社会保障待遇相较于城市普遍存在水平较低的情况,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等,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问题三:管理缺失。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保障,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诈骗等活动成为可能。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农村居民的权益保障。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提升。
2.2 问题一:覆盖面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覆盖面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较窄,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迅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显著,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
二、农村社会保障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意义1.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基本保障,缓解其生活负担,使其能够更加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促进农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能够为农民提供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等就业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就业质量。
3.改善医疗条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农民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
三、农村社会保障对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意义1.降低就业风险:农村社会保障能够为农民提供失业保险和职业培训等帮助,降低农民转移就业的风险,增加其就业的可能性。
2.提供社会保护: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社会保护,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使其在转移就业过程中更加稳定和有保障。
3.促进转移就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能够为转移就业市场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农民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四、农村社会保障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意义1.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社会保障能够为农民提供基本保障,降低其生活成本,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提高农业效率:农村社会保障能够提供医疗保险和教育保障等,促进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子女教育,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效率的提高。
3.强化农民的参与意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增强农民对农业现代化的参与意识,激励农民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文件、相关调研报告、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方案等。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未来发展的根本之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外流、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滞后等。
建设健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举措。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设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使得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顺利实施。
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推动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乡村社会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一个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乡村振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乡村社会管理体制。
乡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它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乡村治理的效果。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社会管理体制,包括人员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3. 健全乡村社会资源整合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乡村社会资源整合机制的健全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采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为乡村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依法治理体系。
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乡村振兴中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
农村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和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其重要保障和支撑,而农村社会保障也需要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农村社会保障和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
一、农村社会保障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障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农村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各个方面。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也能够稳定农民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覆盖面窄、资金来源有限、待遇不够优厚等。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导致了机制不完善、制度薄弱、保障水平有限等情况的存在。
三、乡村振兴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要求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其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愿景。
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动力。
四、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面。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障意识和风险意识。
五、发展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不同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滥用和挥霍。
同时,要加强扶贫攻坚工作,让更多的贫困农民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也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都是我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
自1996年民政部确定在山东烟台、河北平泉、四川彭州和甘肃永昌进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试点以来,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探索了11个年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沿海和一些省会城市纷纷建立了起来。
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相继出台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在各地取得一些经验、条件基本具备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是逐步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当前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意义重大,却仍存在一些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一方面受到历史和现实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农村所处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国民经济在宏观上仍然是农村和城镇、工业和农业的二元结构,城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
我们通常所提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来说,要建立一个类似的社会保障体系,条件还不成熟。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区别来认识:首先,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要以完善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为前提。
城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国家大部分投资和项目都放在城镇,许多关乎国计民生和实力强大的企事业单位都位于城镇,另外城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较为合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这就为社会保障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环境。
相比而言,在农村,农业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将广大农民都束缚在农业生产上,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再次,从社会保障经费来源来看,在城镇,由于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存在,它们承担着交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而且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高于农民,有能力交纳社会保障费用,据资料,我国城镇居民现阶段按工资的27%交纳,另外,国家财政对社保基金的拨款也主要在城镇,而且形成了完善的收费和管理制度,所以城镇有条件建立规范固定的社会保障基金。
农村更多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生活的稳定,还很少上升到社会保障这样一个高度。
最后,从实行社会保障的后果来看,城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城镇居民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安全线”,但这并不影响城镇居民对更高收入的追求,大多数人都宁可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不是领取“低保”。
但在农村,情况则不一样,由于农村生活水平本来就低,况且农业生产劳动繁重,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在能保障基本生活的条件下,将会放弃农业生产,而无所事事,甚至成为游手好闲之流。
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步,也容易滋生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目标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重要依据,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但经济因素并非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唯一充分条件,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应该: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只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这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要提高认识,各级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相关的政策措施,下大力气去抓。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大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力度,营造出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针对大部分农民自我保障意识不强、对政策理解不够等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农民保障意识教育和政策宣传,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提高农民参与的自觉性。
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覆盖面作为各级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考核指标。
要积极引导,尤其是村干部要带头参加,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尽可能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覆盖率。
2深化改革,积极探索资金筹措和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办法。
筹集资金要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按照部分积累的原则,由政府政策引导,集体补助,个人负担,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先由县级起步,逐步过渡到市级统筹,形成一定规模的市级社会保障基金。
建议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以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其次,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保障这一方面,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
第三,要高度重视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
只有实现积累基金的保值增值,投保农民才有保障,才有积极性。
按照国际惯例,保障基金的节余基金的使用首先是必须保证安全性原则,其次才是收益性原则。
因此,要高度重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在主要选择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保障资金的增值办法和措施。
3开拓创新,探索建立以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
家庭承包经营下的农村土地,包含了收入功能、就业功能、预期功能和保障功能等四重制度内涵,既要为从事非农产业和进镇进城的农民提供后退之路,又必须保证农户的基本收入和消费支出。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再上新台阶,必须积极探索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创新土地作为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形式,更好地发挥土地的经济发展功能。
4分类指导,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收入水平的较大差异性,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很难照顾到各方面要求的实际,必须建立以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等形式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体现新制度是低水平(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广覆盖(覆盖所有适龄农民)、共同负担(基金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统分结合(基金的经费筹集、管理与使用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坚持属地化与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实现“一元化目标、多元化过渡”和“社会化”进程、“广覆盖”的目标要求。
5加强管理,提高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委员会,负责规划、政策、实施办法的制定和资金征收、管理、经营、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资金保值增值的策划。
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资金筹措和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分工。
二要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业务、财务、基金和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检查,实行业务公开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实务规程,大力推行和普及规范化操作。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健全工作网络,县(市、区)要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设置专门的职能科室,乡(镇)一级要实行代办员制度,村一级也要有人兼职此项工作。
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网络的覆盖面,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关系到困难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广大农村的稳定发展,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社会政策,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政治大事,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
其一,这一举措真实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在8%~10%之间,财政收入自1999年突破万亿元后继续快速增加,经济发展了、财政增加了,如何安排支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决定了,除了增加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投入外,必须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举措,它证明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只是个口号,而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是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的具体实惠。
其二,这一举措对于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用突出。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消除贫困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贫困人口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2100万,但脱贫致富仍然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小康。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大力减少贫困人口,早日实现扶贫攻坚目标;有利于改善低收入农民的生产生活自立条件,激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党群、干群凝聚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动力;有利于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其三,这一举措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有力推动。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统筹城乡发展是统筹兼顾尤其重要的方面。
我们党有重视农村、关心农民的优良传统,而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同时必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一种历史耦合及必然性展现,也是一个历史重任。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历史规律的自觉驾驭和充分利用。
当然,要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四,这一举措是控制贫富分化、化解社会矛盾的又一实际步骤。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贫富差距、贫富分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实际上的差距也的确在不断拉大。
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增多且趋向激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的。
为此,十六大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收入分配调整、税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各种救助制度等等,都是为了解决和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并取得了明显实效。
此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惠最多的是农村贫困者和低收入者,而资金来源于税收和各级财政,这对于控制贫富分化、化解社会矛盾将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是一个前所未有、更有力度、更加果断的实际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