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文5《影子》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文5《影子》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影子》的基本内容,领悟“影子”的概念。
2.识字认字:学习生字“影子”、“解释”、“动作”、“跟”、“给”、“暗”、“亮”,能正确书写。
3.词语理解:掌握“亮”与“暗”的概念。
4.词句理解:学习掌握句子“坐着的人,它还在那儿坐着;走着的人,它跟在谁后头走。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生字词“影子”、“解释”、“动作”、“跟”、“给”、“暗”、“亮”,加深学生对“亮”与“暗”的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概念、懂得“亮”与“暗”的差别。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新课: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光线的变化,并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是什么?”2.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影子的概念,提出自己对于影子的看法。
3.学习生字词:教授生字词“影子”、“解释”、“动作”、“跟”、“给”、“暗”、“亮”,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并加深理解。
4.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文中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前课内容:复习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及句子。
2.深入理解:通过情境提问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亮”与“暗”的区别。
3.句子练习:教学句子“坐着的人,它还在那儿坐着;走着的人,它跟在谁后头走。
”,让学生熟练读写。
4.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难点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5.情感抒发: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表达自己对于影子的感觉。
四、教学方式1.情境教学法:通过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学习、讨论、练习。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评价1.能力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影子”概念的理解,书写生字的准确性,句子的流畅程度。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8篇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8篇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教案的写作是可以让教学的时候更为轻松的,大学生范文网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第六单元《去奶奶家》教案
6.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阅读理解:把握《去奶奶家》一文的主旨,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能复述课文大意。
举例:分析文中描述的沿途风景、奶奶家的温馨场景,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期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去奶奶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奶奶家,那是一次怎样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去奶奶家的所见所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此外,我还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待提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去奶奶家》是一篇描述作者对奶奶家的向往和喜悦的文章。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亲情的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沿途的风景和奶奶家的温馨场景,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六单元《去奶奶家》教案
一、教学内容
《去奶奶家》教案,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阅读:带领学生阅读《去奶奶家》一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奶奶家的喜爱和向往。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1《驿路梨花》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的主题.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__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一)曲折的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方便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1)学生思考;(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2)小组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课文5.影子 第1课时
教案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课文5.影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影、子”等生字,会写“在、有”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影子、前后、左右、里外”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影子。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影子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拼读生字。
b. 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小组合作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体,观察其影子,并讨论影子的特点。
b.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a.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解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体会课文情感。
5. 生字教学a.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教授生字“影、子、在、有”等。
b. 学生跟写生字,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a. 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5遍。
b.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影子现象,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解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内容: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5篇我们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1《自由路漫漫》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2、学生交流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7、交流:洗洗衣物------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0、教师:虽然这样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还是“想方设法”找寻,能使生活充实“一些”,从中你却感受到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啊?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一)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2、曼德拉对菜园的情有独钟是课文第六小节描写的,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节,其他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对菜园的情有独钟?3、朗读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5、是的,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先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4篇课文组成。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夜里在八角楼上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的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刘胡兰》写了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英勇牺牲的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语文要素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按照“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讲述,练习表达”的步骤来学习。
要素分解
1/ 1。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1《匆匆》教案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教学难点: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们班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这本书。
那你们知道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是谁吗?(板书:关羽)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文言文。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
板书课题:33、关羽刮骨疗毒(点名读、齐读)3、过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地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初读古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镞、炙3、交流多音字“为”、“中”、“创”的读音。
4、齐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齐读。
5、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语言教学着重于读,文言文教学更基于此。
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文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
要反复读,多读,才能理其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古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个别读等,且每一次读的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学生不仅读准生字的音,还要学会借助译文、工具书将多音字读正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
六班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为同学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正确途径,是老师作为同学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学问的预设。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六班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六班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军犬黑子教学目标:1、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黑子的聪慧、忠诚和对训导员的信任。
3、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达人与动物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达人与动物间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板书:军犬,知道军犬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观赏一组军犬在训练和执行任务时的照片。
今日,我们要走进其中的一条军犬,它叫——黑子(补充完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反响词语把握状况课件出示描写黑子前后变化的两组词语,自由读1、指名读,读准字音。
2、提高要求:读出画面。
老师范读“威猛凛凛〞,同学照样子读其他词语。
3、男女生对读。
4、这两组词语在课文里都是形容谁的,你脑子里产生了什么疑问是呀,都是写黑子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5、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个同学都再练说一遍。
像这样抓住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好方法。
黑子为什么会接受训导员那一次又一次的哄骗呢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答复。
三、感受信任黑子对训导员信任到什么程度出示句子:对训导员又布满了一贯的确定信任……它信任训导员当然要超过信任自己。
1、从哪里读出信任2、平常你对谁才有这般的信任看来,黑子已经把训导员看作了最亲最亲的人了。
可就是这个最最信任的人,在这次找小偷中,一次又一次地哄骗了它。
在训导员的哄骗下,黑子一共几次找小偷呢四、细读文本,深化争辩(一)研读4—9小节,体会黑子的聪慧、忠诚。
1、默读课文,用“﹏〞划出黑子找小偷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你读懂了怎样的黑子请在相关词句旁边做简洁的批注。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2、与人交流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与方法: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的爱,与父母真诚谈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
(板书课题)2、再现情境: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3、全班交流,模拟交际情景。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评互说。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
师提醒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2、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板书:花多如潮)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洪读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八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防洪等词语。
3、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感受大雨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法引导,感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能看图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教学准备。
大禹治水的资料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呐?(根据学生的回答。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呢?结果怎样?)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自主读文,自主识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组长组织。
2、检察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申可同桌互相讨论。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
3、解决问题理清层次1、同学们。
通过刚才的微阅读。
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哪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哪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你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鱼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
第三部分(5)写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拓展情境。
达标训练。
1、认读生字。
2、读记课后习题三的词语和词语表上的词语。
3、抄写字词。
四、聚焦前进,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也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睡到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难,写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从南写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大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鲧和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二)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大禹治水和她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大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于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鱼做法的词句,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
体会大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
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于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初始图画配音乐。
)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孩子们大于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于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3、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八个生字。
会写。
“扁担、同志”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识字写字,通过边读边想,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并感受革命领导人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人物伟人呀?2、PPT出示朱德相。
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老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她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质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裤子,是四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只读第一段,正音。
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2)只读第二段,正音。
这段讲了什么?(3)只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你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2、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学生在书上和本儿上写。
3、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4、学生描红临帖。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过来,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朱德的扁担。
》生齐读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呐?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二)其第二自然段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他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
(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只读相关句子。
(第一句话)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没有。
)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
)6、在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7、只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
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1)茅坪很远。
五六十里说明远只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只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12、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2、交流答案。
(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跟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二三句话思考。
5、只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
)读出挑的粮食多。
8、采访。
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食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挨饿。
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
工作。
生接着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呐?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是读第四句话?13、交流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看出来的?(连夜)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16、为什么要克呢?(不要再丢啦!)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7、采访。
小战士你还想长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梁,我们都要尊敬他呀,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说一说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铺、盛”,会写。
“忘、泼”等8个生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感受周总理的便宜近人。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文中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准备:周总理的生平故事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可爱的少数民族。
他们喜欢把水作为祝福语送给别人。
是什么民族的(傣族)什么节?(泼水节)2、板书“泼水节”生齐读课题。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挑着橡胶谷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站拉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起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3、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与一次与众不同,令傣族人民永世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