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展喜犒师》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先秦散文《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先秦散文《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原文及鉴赏【导语】:齐孝公伐我北鄙①,公使展喜犒师②,使受命于展禽③。

大义凛然——《展喜犒师》赏析

大义凛然——《展喜犒师》赏析

⼤义凛然——《展喜犒师》赏析鲁僖公⼆⼗五年冬⼗⼆⽉,鲁、卫、莒三个⼩国于鲁地洮结成同盟,⼆⼗六年春正⽉,三国⼜在莒地向会盟,重温洮盟的旧好。

为此,齐国便出兵侵犯鲁国的西部边境,表⽰对洮、向两次会盟的不满,夏天⼜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

前⼈说“春秋⽆义战”,齐国持强凌弱,以⼤欺⼩有何正义可⾔?当时鲁国⼜刚刚发⽣饥荒,全⽆实⼒抵抗。

⾯对岌岌可危的军事政治形势,鲁僖公派遣使⾂展喜前往慰问齐国的军队,并特意让展喜临⾏前向他的哥哥展禽请教如何措辞,展禽⾯授机宜,展喜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任务。

⽂中出场的主要⼈物是展喜和齐孝公,鲁僖公是在最开始是露过⾯,应是次要⼈物,另⼀位是展禽,他即柳下惠,名获,字禽,⾷⾢于柳下,谥号“惠”,故称之,他是鲁国著名的贤⼈,虽未上场,但是⽂中的主要内容,均出⾃他的策划,应该是主要⼈物。

齐孝公的军队还未进⼊境内,展喜出境随从齐军,来到齐国的军营中,对齐孝公说:“我国的国君就说您亲⾃劳驾,光临我国,便派遣我来慰劳你的⼿下来了。

”齐孝公说:“鲁国的国君害怕吗?”展喜回答:“⼩⼈害怕,君⼦则相反。

”齐孝公说:“你们鲁国贫穷⾄极,百姓家⾥空空荡荡,⽥野⾥连青草都没有,靠什么不害怕呢?”展喜回答:“依仗着周成王的命令。

那个时代鲁国的始祖周公和齐国的始祖姜太公都是周王室的得⼒重⾂,是周王的左膀右臂,辅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并要求他们发誓,说:‘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这盟约在掌管盟约的官府中保存着,负责的官员还能拿得出来。

你的⽗亲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针对诸侯间的⽭盾,进⾏弥补调解,⽽不使其酿成战争,发扬了先王的教诲。

等到您即位了,诸侯都寄托着希望说:‘您将继承齐桓公的遗志!’我们鲁国因此不需要聚众保卫城市。

他们说:‘难道您继承齐桓公之位才九年,就废弃了当年齐国作为盟主的责任,这怎么能向祖先交代呢?’您⼀定不会侵犯我们的,因此就不害怕了。

齐孝公听了展喜的⼀番话,决定下令退兵。

齐鲁的这次对峙,并⽆直接的起因,也没有重⼤的利益冲突,两军也未交战,就是这次外交活动,在《史记》中也不见记录。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导语】: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作者:左丘明原文:齐孝公伐我北鄙。

上海高中补习班文言文《展喜犒师》鉴赏

上海高中补习班文言文《展喜犒师》鉴赏

上海高中补习班文言文《展喜犒师》鉴赏今日,一舟小编为咱们整理了高中文言文鉴赏解析:《展喜犒师》,希望对咱们有帮忙。

高中古诗词鉴赏解析:《展喜犒师》【题解】《展喜犒师》选自《左传》,文章记录了展喜成功地说服了攻击鲁国的齐国退兵的一次超卓外交活动。

齐大鲁小,齐强鲁弱,因而,齐国总想侵犯鲁国。

这次齐孝公本来是想要攻击鲁国的。

但展喜的一番话,有理有据,卑躬屈膝,而又含蓄悦耳,说得齐孝公无话可答,只好收兵回去。

【原文】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1],使授命于展禽[2]。

齐侯未人竟[3],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4],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5]”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正人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磐[6],野无青草[7],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8],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后代无相害也!’载在盟府[9],大师职之[10]。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11],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12]。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13]!’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14],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否则。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注释】[1]公:指鲁僖公。

展喜:鲁国大夫,展禽的弟弟。

犒:犒赏。

[2]授命:讨教。

指向展禽秉承犒赏齐军的辞令。

展禽:名获,鲁国大夫,因食邑于柳下,身后谥为“惠”,故又称柳下惠。

[3]齐侯:齐孝公,齐桓公之子。

竟:同“境”。

[4]玉趾:表明礼节的套话,意思是贵足、亲劳大驾。

[5]执事:摆布就事的官员,用作对方的尊称。

[6]县:同“悬”。

磐:石制打击乐器。

[7]野无青草:指旱情严重。

[8]大公:太公,齐国鼻祖姜尚,又称姜大公。

股肱:大腿和手臂。

这儿的意思是辅佐。

[9]载:盟约也叫载书,简称为载。

[10]大师:太师,当为太史,主管盟誓的官。

职:掌管。

[11]弥缝:填满缝隙。

这儿的意思是补偿。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译文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译文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译文《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译文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左传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作者:左丘明原文: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还。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僖公派展喜犒劳齐军,命他向展禽领受外交辞令。

齐侯还未入境,展喜就出境相随,说:“敝国国君听说君王亲自劳步,要辱临敝国,派下臣犒劳君王的侍从。

”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则不害怕。

”孝公说:“百姓的家象挂着的罄一样,里面空荡荡的;野外连棵青草也没有,凭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的是周朝先王的遗命。

从前周公、太公做周室的辅佐大臣,在左右辅佐成王。

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上面写着:‘世世代代不要互相伤害!’盟约藏在掌管盟书的官府,由太师职掌。

齐桓公因此纠集诸侯,设法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弥合他们之间的裂痕,救助他们的灾难,这些都是为了表明旧日太公的职责。

等到君王即位,诸侯期待地说:‘大概会遵循齐桓公的事业吧!’敝国因而不敢保城聚众,说:‘难道他继位九年,就抛弃先王的遗命,废弃旧有的职责?将何以对他的先君?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

’凭着这个而不害怕。

”齐孝公于是领兵回国。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译文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译文

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译文左传展喜犒师原文及译文【题解】本篇记述了鲁国一次出色的外交活动。

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夏季,齐孝公攻打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又发生饥荒,实无力抵抗;但使臣展喜在与齐孝公的谈判中利用两国先君关系和盟誓,抓住齐孝公爱好虚荣的心理,慷慨陈辞,巧妙作答,使之无辞以对,只得撤军,从而化解了一场干戈。

【原文】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境,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成语【有恃无恐】出自此文)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

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太师职之。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还。

【译文】齐孝公进攻鲁国北部边境。

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军,先让他到展禽那里去领受犒军的辞令。

齐侯还没有进入鲁国的国境,展喜就迎上去。

他对齐孝公说:“敝国国君听说您亲自前来,将要屈尊驾临我国,特派我来犒劳您的办事大臣。

”齐孝公问:“你们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则不害怕。

”齐孝公说:“你们家家空虚,赤地千里,仗恃什么而不害怕?”回答说:“仗恃的是先王的命令。

过去周公、太公,都是周王室的得力大臣,共同辅佐成王。

成王慰劳他们,命令他们结盟。

盟约说:‘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不要互相侵害。

’这盟约至今还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

齐桓公联合诸侯,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纠纷,弥补了他们之间的裂痕,从而将他们从灾难中挽救过来。

这样做,正是为了表明仍然在履行太公辅佐周王室的固有职责啊。

到您即位之后,诸侯都抱着很大的希望,说:‘他能继承桓公的事业’。

展喜犒师文言文翻译

展喜犒师文言文翻译

展喜犒师,齐侯之将也。

其人勇猛,善战,齐侯赖之以为爪牙。

一日,齐侯以师伐鲁,鲁侯惧,命展喜犒师。

展喜受命,乃具酒食,亲至军前,以劳军士。

展喜至,军中肃然。

齐侯见之,大喜,曰:“展喜,尔能以酒食劳我师,寡人甚悦。

”展喜对曰:“臣非敢以酒食劳君师,乃以酒食劳我国士耳。

君师远来,我国士劳之,此臣之职也。

”齐侯闻言,默然。

展喜又曰:“臣闻之,君侯之所以得士者,以其信也;士之所以得君者,以其义也。

今君侯以信得士,士以义事君,此乃君臣之常道也。

然臣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也。

君侯若以信义待士,士必竭其诚以报君,则君之国强,君之威大,臣愿与君共守社稷,以安百姓。

”齐侯听罢,肃然起敬,曰:“展喜之言,甚合寡人意。

寡人自以为得士,然未知士之贵也。

今得展喜之言,始知士之贵矣。

寡人当以信义待士,士亦必以忠勇报寡人。

”展喜又曰:“臣闻,兵贵神速,不贵持久。

君侯若欲速战,当乘其未备,一鼓作气,则胜败可期。

若久战,则士卒疲敝,士气低落,胜负难料。

愿君侯三思。

”齐侯点头称善。

展喜又曰:“臣闻,兵者,国之重宝。

君侯若用兵,当慎之又慎。

今鲁国虽小,然其地险而民勇,不可轻视。

愿君侯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以大度包容之。

臣愿与君侯共谋国是,以定天下。

”齐侯闻言,顿悟展喜之忠,乃命撤军。

展喜送至郊外,齐侯执其手,曰:“展喜,尔之忠义,使寡人愧不敢当。

寡人当以尔为师,与尔共守社稷。

”展喜拜谢,遂返鲁国。

译文:展喜犒师,是齐国的将领。

他勇猛善战,齐侯依赖他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一日,齐侯率领军队攻打鲁国,鲁侯感到恐惧,便命令展喜去犒劳齐国的军队。

展喜接受了命令,准备了酒食,亲自前往军营前,慰劳士兵。

展喜到达军营时,士兵们肃立以待。

齐侯见到他,非常高兴,说:“展喜,你能够用酒食慰劳我的军队,我非常高兴。

”展喜回答说:“臣不敢以酒食慰劳君王的军队,而是用酒食慰劳我国的士兵。

君王的军队远道而来,我国的士兵慰劳他们,这是臣的职责。

016展喜犒师

016展喜犒师

背景-介子推简介
• 面对入侵的大兵压境,鲁国的政治家们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义愤填膺,而是想出 一个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绝妙的高招,犒赏前来入侵的敌军,并对之以敌手无 言以对的外交辞令,真使人怕案叫绝。
• 展喜的说辞,于大义凛然之中,而有委婉动听之意,真是篇妙文。
• 所谓大义凛然,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才会显现出来,英雄本色也只有在这时才会 显现出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刀光剑影是一回事,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巧妙 应对又是一回事。谈判桌本身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并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枪地厮杀 才算得上英雄。
背景
重耳在国外颠 沛流离了19年, 辗转了8个诸侯 国,直至62岁 才登基做国君。
重耳在狄居住12年后离去。途 经卫国,卫文公不以礼遇。离 开卫国经过五鹿,重耳因饥饿 而向郊野百姓乞讨食物,郊野 百姓将土块装在器具中进送给 他。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这 时重耳55岁,大约时间是公元 前642年。
重耳逃亡路线图
:立。 :相当于“那几
个人”,指跟随文公逃 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 称。
:欺骗。 :义,善,这
里是动词,以为善。言 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 而下反以为善也。
:奸,伪也。 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 而上反以此赐也。
:欺骗。
第三段
其母曰:“ 亦求之? 以死谁 ?” 对曰:“ 而效之, 罪又甚焉!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
• 齐鲁的这次对峙,并无直接的起因,也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两军也未 交战,就是这次外交活动,在《史记》中也不见记录。掩卷细思,此次 行动,不过是鲁国闹灾荒,齐孝公趁火打劫,想显示一下军力而已。齐 孝公国内也不是平安无事,那些公子哥们都在虎视眈眈,齐孝公权作练 兵,也让那些窥视君位的兄弟们见识见识,老子可不是吃素的!齐孝公 自己的后院不稳定,他心知肚明,这次行动灭不了鲁国,不过摆摆样子, 壮壮军威,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鲁军处于绝境拼死抵抗,把他拖入长期 战争。展禽正是对客观形势了若指掌,才能胸有成竹,请展喜只管给齐 孝公戴高帽子:“你继承的是姜太公的事业,你发扬的是齐桓公的传统, 鲁国的灾荒还要依借你呢?”齐孝公本来就是宋襄公一手调教出来的,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喜犒师》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展喜犒师》记录了展喜成功地说服了攻打鲁国的齐国退兵的一次出色外交活动。

齐大鲁小,齐强鲁弱,因此,齐国总想侵略鲁国。

这次齐孝公本来是想要进攻鲁国的。

但展喜的一番话,有理有据,大义凛然,而又委婉动听,说得齐孝公无话可答,只好收兵回去。

【原文】
《展喜犒师》
出处:《左传》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1),使受命于展禽(2)。

齐侯未人竟(3),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4),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5)”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磐(6),野无青草(7),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8),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9),大师职之(10)。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11),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12)。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13)!’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14),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
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注释】
(1)公:指鲁僖公。

展喜:鲁国大夫,展禽的弟弟。

犒:慰劳。

(2)受命:请教。

指向展禽领受犒劳齐军的辞令。

展禽:名获,鲁国大夫,因食邑于柳下,死后谥为“惠”,故又称柳下惠。

(3)齐侯:齐孝公,齐桓公之子。

竟:同“境”。

(4)玉趾:表示礼节的套话,意思是贵足、亲劳大驾。

(5)执事:左右办事的官员,用作对方的敬称。

(6)县:同“悬”。

磐:石制打击乐器。

(7)野无青草:指旱情严重。

(8)大公:太公,齐国始祖姜尚,又称姜大公。

股肱(gong):大腿和手臂。

这里的意思是辅佐。

(9)载:盟约也叫载书,简称为载。

(10)大师:太师,当为太史,主管盟誓的官。

职:掌管。

(11)弥缝:填满缝隙。

这里的意思是补救。

(12)昭:发扬光大。

旧职:指大公的旧职。

(13)率:遵循。

桓:指齐桓公。

(14)保聚:保城聚众。

【白话翻译】
夏天,齐孝公领兵攻打我国北部边境。

……
鲁僖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让他先向展禽请教犒赏时的辞令。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出境去跟着齐孝公,对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臣下来犒劳您的侍从们。

”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

”齐孝公说:“百姓家中空空荡荡像挂起来的磐,田野里光秃秃地连青草都没有,你们凭借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

从前周公和齐太公辅佐周王室,在左右协助成王。

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盟约上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

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是为了发扬光大齐大公的旧职。

等到您当上国君,诸侯们都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我们敝国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会说:‘难道他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弃使命、放弃职责吗?他怎么对先君交待呢?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人们凭借这一点就不害怕。

”于是齐孝公就领兵回国了。

【解析】
面对入侵的大兵压境,鲁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义愤填膺,而是想出了一个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妙绝的高招:犒赏前来入侵的敌军,并对之以令敌手无言以对的绝妙外交辞令,真能使人拍案叫绝。

其实,鲁国人之所以“有恃无恐”,不仅仅是他们的先君曾
有过“和平友好条约”,恐怕更在于他们的自信——自信道义是在自己一边,自信自己拥有对付入侵者的智慧,也自信自己有同敌手对抗的实力。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作后盾,大概也难以用,“一言”让敌手退却,毕竟来者不善,敢于来犯,也就意味看来者不会顾及什么先君之盟。

所谓大义凛然,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才会显现出来,英雄本色也只有在这时才会显现出来。

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刀光剑影是一回事,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巧妙应对又是一回事,并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枪地厮杀才算得上英雄。

不过,也有一点差别:对于丧失了良知、丧心病狂、歇斯底里的战争贩子来说,再绝妙的外交辞令和应对技巧,都是无济于事的。

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有时甚至连逻辑也不讲。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何曾讲过逻辑?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何曾讲过逻辑?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何曾讲过逻辑?强盗总归是强盗,有时他们可能假惺惺地找借口,有时则赤裸裸地烧杀抢掠。

照这种标准来看,齐孝公这样的人,也还算是天良尚未丧尽,还没有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在无言以对之后还知道退兵。

这种好事肯定不多了,大概也只有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才会有。

现代社会中,要么是赤裸棵地恃强凌弱,要么是谈判桌上的利益交换。

要真正具有与敌手抗衡的实力,应当软、硬两手兼备,既要在外交场合周旋的智慧和技巧,也要有军事的、国力的、民众的
实力作为后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背景读解】
本文记录了鲁国一次出色的外交活动。

鲁僖公——即《史记》所载的鲁釐公二十六年,齐孝公攻打鲁国。

当时是齐强鲁弱,而且鲁国又刚刚发生了饥荒,实在是无力抵抗。

鲁釐公派使臣展喜前往,并特意让展喜行前向他的哥哥展禽问计。

展禽面授机宜,使展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是展喜和齐孝公,鲁釐公只是在最开始时露过面,应是次要人物。

另一位是展禽,他虽未出场,但是文中的主要内容,均出自他的策划,应该是主要人物。

这里对他们作一简介。

齐孝公
齐孝公,继位前是齐桓公所立的太子。

他并非是桓公的夫人所生,齐桓公的三位夫人均无子,而几名侍妾倒是有十余个儿子。

其中的五个人,各在朝中发展了一定势力。

孝公名昭,是郑姬之子,但齐桓公和管仲对他都很中意,特地将他托付给宋襄公,同时立为太子。

管仲死齐桓公正在病中,五公子都求立,根本不管桓公死活,就是在桓公死后,他们也竟不发丧,只顾率领朋党混战相攻。

争夺两个多月后无诡胜出,他继位后才将齐桓公的尸体入棺。

齐桓公称霸诸侯几十年,却没想到自己死不瞑目。

无诡继位还没来得及命名年号,宋襄公就在三个月后,率领几路诸侯大军伐齐,并送太子昭返回齐国。

无诡被齐人所杀,但是诸侯联军撤走后,四公子的党徒集结,群起而攻太子昭,昭只好又逃到宋
国,宋襄公再次派兵打败了四公子,齐孝公才坐稳了国君的位子。

鲁釐公
鲁釐公,其父就是《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叫庆父、叔牙、季友。

鲁庄公原纳孟女,生子斑,后娶齐女哀姜姐妹,妹妹叔姜生子名开、申。

鲁庄公病中拟立公子斑继位,但叔牙不愿辅助,季友杀叔牙立斑。

庆父和哀姜私通,在季友、斑侍丧期间,发动了政变杀公子斑立开,这就是鲁湣公。

季友于是逃到陈国。

次年庆父又杀了鲁湣公,想自立为国君。

季友辅助湣公的弟弟申,自陈奔鲁号召军民逐庆父。

庆父、哀姜逃走,公子申继位为鲁釐公。

后来庆父被迫自杀,哀姜被齐桓公所杀。

短短几年鲁国动乱不止,直至庆父死后才安定下来。

这即成语所说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鲁的这次对峙,并无直接的起因,也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两军也未交战。

就是这次外交活动,在《史记》也不见记录。

掩卷细思,此次行动,不过是鲁国灾荒,齐孝公趁火打劫想显示一下军力而已。

齐孝公的国内,也不是平安无事,那些公子哥们都在虎视眈眈。

齐孝公权作练兵,也让窥视君位的兄弟们见识见识:我可不是无诡。

齐孝公的后院不稳定,这次行动也灭不了鲁国,不过摆摆样子壮壮军威,他最不愿见到的,是鲁军处于绝境的拼死抵抗。

展禽正是对宏观形势的了若指掌,才能胸有成竹,请展喜只管给齐孝公戴高帽:“你继承的是姜子牙的事业,你发扬的是齐桓公的传统,鲁国有灾荒还要依藉您那!”罢兵休战理所当
然。

展禽,名获字禽,据说他还又字“季”,号柳下惠,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谥号。

他做过鲁国的大夫,因为对官场的不满,隐遁成为了逸民。

他受过多次打击排挤,因为品行学问名扬天下,诸侯纷纷礼聘他做官,都被他谢绝了。

《论语》对这一作为的评价颇高,它引用柳下惠自己的话:“我在鲁国屡被黜免,就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结果;如果放弃,在鲁国也能得到高官厚禄。

又何必离开故乡呢?”柳下惠的“坐怀不乱”,见于《诗经》的旁证。

故事说鲁国一男子,在暴风雨夜有邻家妇女叩门,因为她的房屋被摧毁,要求来避雨。

男子不让她进门,妇女责问:“柳下惠能用身体温暖避寒的女子,你为什么不能庇护我?”这是指展禽一次出门借宿,天气严寒,又有一位女子投宿,她衣服单薄透湿,展禽怕她冻死,解衣将她抱在怀中温暖,一直到天亮不越礼。

后人的评论说:“柳下惠能坐怀不乱,鲁男子自愧不如,不敢放女子进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