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Katherine Schipper Katherine 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 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
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美国会计学者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 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二)国内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陆建桥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 北京:会计研究,1999(9).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魏明海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他的观点是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
孙铮、王跃堂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置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他是基于管理层利用会计制度的缺陷这一方面考虑的。
秦荣生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 盈余管理[J]. 当代财经,2001(2). 认
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张祥建和徐晋(2006)张祥建,徐晋,郭岚 . 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J].成都:软科学,2004(10). 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是非会计手段,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是与其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误导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虽然国内外专家对于盈余管理的解释不同,但以下几个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无论是盈余管理在企业的实践还是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都非常关心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盈余管理所瞄准的方向正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国外盈余管理的动机
西方学术界已对盈余管理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大致的动机可以归为资本市
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
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指出,当资本市场的预期和估价出现如管理层收购时低估盈余的行为、股票发行前高估盈余的行为、迎合财务分析师和管理部门的预期的时候,公司会进行利润操纵。资本市场动机表现在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的股价、迎合分析师或管理者自己的盈余预测。
Ross L.Watts和Jerole L.Zimmerman Ross L.Watts,Jerole
L.Zimmerman.实证会计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那些违反债务契约或有可能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将会作出调增收益的会计选择,来减轻或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契约动机主要集中在债务契约和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两方面。
监管动机则主要包含行业监管、反托拉斯监管和其他监管。
(二)国内盈余管理的动机
1、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会计盈余数据一直作为判断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配股、ST 及终止上市的处理规定的硬性指标。因此,国内盈余管理的动机在资本市场上的动机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IPO 动机;很多文献已经证明了公司在IPO 后续年份的业绩会显著下降,这足以证明公司为了能IPO 进行了盈余管理。
(2)配股动机;上市公司在配股时公司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方法,公司为达到配股的标准不得不进行盈余管理。我国证监会关于公司配股标准的几经变革可以从侧面说明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进行了盈余管理。陈小悦、肖星、过晓艳等(2000)陈小悦,肖星,过晓燕.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 发现,拥有配股权的临界公司的应计利润总额显著高于非临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