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二期末语文试卷

高一必修二期末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惊鸿一瞥翩翩起舞B. 美轮美奂翻箱倒柜一挥而就C. 色厉内荏指鹿为马青出于蓝D. 狼烟四起毛遂自荐一鼓作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项改革措施的推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这使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级的骄傲。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努力学习,而且热爱集体,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B. 看到那片金黄的麦田,我不禁想起了童年时的欢乐时光。

C. 他的讲话中,没有一句是空洞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大家公认的好人。

C. 面对困难,他总是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D. 他的声音洪亮,每次演讲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古典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B.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C. 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黄山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D. 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二、阅读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文章春天,万物复苏。

在田野上,一片片嫩绿的麦苗破土而出,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农民伯伯们也开始了忙碌的春耕,期待着丰收的季节。

小明的家就在这片田野附近。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他喜欢看父亲挥舞着锄头,在田间劳作的身影,那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希望。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

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必修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后)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15分后)1.下面各句中“相”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嬉戏莫相.忘记a.儿已厚禄二者.b.誓不二者.外木卿c.及时二者.饥困d.枝枝二者.全面覆盖2.下面古今异义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多谢..后世人(劝说)b.胁迫并任弟兄..(同辈之间的称呼)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d.于是..余存有感叹矣(对这件事)3.以下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展开分类,恰当的一项就是()①极.视听之娱②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则其好游者无法愁.也⑥火尚不足以清.⑦后世之谬其录.而善者名者⑧其见到.愈雷⑨严禁极.夫游之趣也⑩始舍.于其址a.①/⑤⑥/⑦⑧/②③/④⑩/⑨b.①⑨/⑤⑥/⑦⑧/②/③/④/⑩c.①⑨/⑤/⑥/⑦⑧/②③/④/⑩d.①⑨/⑤⑥/⑦/⑧/②/③/④⑩4.以下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就是()例句:为仲卿母所遣a.君若既见录b.虽无丝竹管之盛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然力足以至焉5.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劳动力和经济快速增长论坛,应邀各界代表为缔造劳动力集思广益。

b.每当挤公交车,总看到许多同学给老人和小孩下跪,我指出这种犯罪行为无可非议。

c.她每天过得很欢乐,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充满著度日如年的喜悦情绪。

d.赵本山、宋丹丹二人低语侃侃而谈,宋丹丹更不时大笑,不知是不是继续在春晚携手亮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9分)宝绘堂记(宋)苏轼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语文期末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语文期末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毕恭毕敬B. 蹑手蹑脚倾盆大雨C. 惊涛骇浪红光满面D. 震耳欲聋息息相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B.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C. 她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虽然天气很冷,但他还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D.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这句话强调了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B. 我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C. 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D. 她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老师,深受学生喜爱。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中的田野像一幅泼墨山水画。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C. 那里的风景美得如诗如画。

D.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6.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B. 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C. 他为什么迟到?D. 这件事已经解决了。

7.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B. 她的能力很强,是团队中的佼佼者。

C. 这件事已经水落石出了。

D. 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

8. 下列各句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B.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朱良志①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

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

西方有绵长的__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

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

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

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相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

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②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

听了寄寓心灵的。

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

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

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③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

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

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

高一期末必修二语文试卷

高一期末必修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yí)窃窃私语(yù)B. 雕梁画栋(diāo)妙笔生花(miào)C. 蹉跎岁月(cuō)振聋发聩(kùi)D. 毛遂自荐(xuàn)息息相关(x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虽然立意新颖,但结构较为松散。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 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全体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乃今病矣(于是)乃服其贤而用之(就)B. 而我独畏后生(只有)而青于蓝(比)C. 谨食之(只)谨以闻(只)D. 故为之说(所以)故舍其学而勤于农(因此)4.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夫战,勇气也。

C.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D.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D.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C. 虽有嘉肴(美味的食物)D. 虽有至道(最高的道理)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为物也(助词,的)其言兹(助词,这)B. 其为士者(助词,表反问)其为文者(助词,表强调)C. 其为文也(连词,表转折)其为用也(连词,表顺承)D. 其为士者(代词,他们)其为文者(代词,他)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而为之说(动词,写)B. 而为之说(动词,讲述)C. 而为之说(动词,说明)D. 而为之说(动词,解释)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新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试卷

新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顷刻(qǐng) 戕害(qiāng) 剔除(tī) 咄咄逼人(duō)B. 刹那(shà) 悄然(qiǎo) 好莱坞(hǎo) 繁文缛节(rù)C. 混沌(hùn) 埋怨(mán) 拘泥(ní) 暴殄天物(tiǎn)D. 卓越(zhuó) 离间(jiàn) 风靡(mǐ) 可乘之机(ché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增设每周一节的作文辅导课。

B.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征服太空,实现了登月的梦想。

D. 他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魅力。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令人钦佩,他们______在赛场上的努力,赢得了荣誉。

② 这座城市______了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③ 他的作品______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A. 矢志不渝,沉淀,涉猎B. 矢志不渝,积淀,涉及C. 矢志不渝,积累,涉及D. 矢志不渝,积累,涉猎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B.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日益改善。

C. 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荣誉。

B.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纤巧(qiǎo)悠然自得(yóu)B. 惟妙惟肖(xiào)碧空如洗(bì)C. 恍若隔世(huǎng)水天一色(shuǐ)D. 沉鱼落雁(diàn)红颜薄命(b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B.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比赛推迟到下周举行。

C. 这部电影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尤其是剧情和表演。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项是()A. 他的言辞激昂,让人心潮澎湃。

B.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佼佼者。

C. 这场演讲比赛让他的口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D. 她的工作态度消极,经常拖延不办。

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这朵花很美丽。

B. 这朵花如同一位美丽的仙子。

C. 这朵花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D. 这朵花让人想起了春天的气息。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最合理的一项是()A.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没有时间参加聚会。

B. 由于他工作繁忙,所以没有时间参加聚会。

C. 因为他工作繁忙,所以没有时间参加聚会。

D. 因为他工作繁忙,所以没有时间参加聚会,这是他常说的话。

6.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陶醉:完全沉浸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B.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C. 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D. 他的文章语言流畅,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闪烁,如同无数颗钻石撒在夜空中。

语文高一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语文高一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ē è)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真心实意(zhēn xīn shí yì)艳阳高照(yàn yáng gāo zhào)D. 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在周末举办一场趣味运动会。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耐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不得不请假休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引人入胜,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B. 那个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这个人性格豁达,从不斤斤计较,所以人缘很好。

D.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小说、看电影、听音乐,这些活动都能让我放松心情。

B. 他一边走路,一边看着手中的书,突然发现前面有个坑。

C.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 小明是一个热爱运动、乐于助人、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B. 原句:这种植物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奔腾(bēn téng)拘束(jū shù)谦虚(qiān xū)B. 沉默(chén mò)融洽(róng qià)慷慨(kāng kǎi)C. 恍惚(huǎng hū)憾事(hàn shì)轰鸣(hōng míng)D. 悠然(yōu rán)瞒骗(mán piàn)恣意(zì 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比赛被迫推迟到下周六进行。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的学习榜样。

D.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B. 这本书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C. 她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D. 他做事认真负责,从不马虎。

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B. 这位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C. 她的文笔优美,让人读后难以忘怀。

D. 这场雨来得太突然,让我们措手不及。

5. 下列诗句中,描绘春天景象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B.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C.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D.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B. 风和日丽C. 满载而归D. 精卫填海7.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准备利用周末时间好好阅读。

语文必修二高一期末试卷

语文必修二高一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dá)B. 谈笑风生(shēng)C. 琳琅满目(láng)D. 美轮美奂(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已延误,请您耐心等待。

B.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依然没有提高。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这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D.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美丽——漂亮B. 谦虚——虚心C. 坚强——刚强D. 坚定——坚决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C.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作家笔下的世界丰富多彩。

B. 她的歌声如黄莺出谷。

C. 他们的友谊如同金石。

D. 他的名字在业界如雷贯耳。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近字误用的一项是()A. 欣喜若狂B. 气喘吁吁C. 风和日丽D. 雪中送炭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太厚了,我看了三天三夜都看不完。

B.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D. 他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

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风中摇曳。

B.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C. 雨水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D.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10.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四字短语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水落石出C. 人山人海D. 飞蛾扑火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4题,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点缀(duō)掂(diān)量喝彩(cǎi)酣(hān)睡
B.袅娜(nuó)斑驳(bó)踱(duó)步参差(cī)
C.回溯(sù)璀璨(càn)萦(yíng)绕吐哺(bǔ)
D.暧暧(ài)阡(qiān)陌脉脉(mò)澄(chéng)江
2、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双节”长假首日,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因免费通行成为中国式拥堵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专家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全面取消收费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企求一挥而就。

相关机构应该关心的是,免费之后该怎样治理拥堵?不能因噎废食,让拥堵成为继续收费的理由。

A.别样
B.循序渐进
C.一挥而就
D.因噎废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缓解企业用工燃眉之急,增加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政府推出了面向优秀农民工、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和技术工人招调入户。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啸着倾盆大雨惊涛骇浪B. 摇曳璀璨夺目沉鱼落雁C. 谜底碧波荡漾欣欣向荣D. 跃然纸上峰回路转豁然开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导致很多旅客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崇高、高尚B. 雅致、雅观C. 悠闲、闲适D. 崇拜、崇敬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美丽的小姑娘,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B. 他们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那座山,就像一位巍峨的巨人。

D. 他跑得快,像一阵风。

5. 下列诗句中,表达意境最美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塑造(sù zào)畅快(chàng kuài)B. 灵巧(líng qiǎo)奔跑(bēn pǎo)C. 荷花(hé huā)岩石(yán shí)D. 谦虚(qiān xū)摇曳(yáo yè)7.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惋惜不已。

B. 她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们两个是好朋友,无话不谈。

8.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B.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沦落震慑B. 蜷缩精神突兀C. 嫉妒残忍精湛D. 美轮美奂炽热震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B. 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是与他刻苦钻研分不开的。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B. 那位老教授的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一切。

D. 在这次会议上,领导们就如何推进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影响了世界。

B. 他从小就喜欢音乐,钢琴、小提琴样样精通。

C. 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D.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成长的故事。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作家的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B. 这项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C.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之光”。

D. 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无数游客。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融化演化繁衍B. 突破突兀突袭C. 演讲演绎演员D. 骄傲骄阳骄纵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们勤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B.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C. 她的性格开朗,很受大家喜欢。

D. 这场雨来得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那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

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

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

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

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

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

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

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

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

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期望对你有帮助!【篇一】一、浏览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怎样知道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知道,很多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知道。

一种知道,是取它们的价值评判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情势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寻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运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样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知道和划分只是反应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鄙视和阶级偏见,应当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定,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单的,而“精英文化”则必定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必修二

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必修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翠绿纤巧潇洒悠然B. 妩媚澎湃碧波炽热C. 沉默雅致静谧憔悴D. 崇高沉沦蜿蜒憾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增强。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充分展示了她的实力和才华。

D. 老师鼓励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描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的故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4.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受。

B.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 《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

D.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壮志凌云的豪情。

5. 下列关于小说的情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了生活,不得不卖力拉车,最终导致身心俱疲。

B. 《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为了追求真爱,历经曲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C. 《红高粱家族》中九儿为了家族的荣誉,勇敢地参加了抗日战争。

D.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逆境中奋发向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静”字概括了月下荷塘的_________。

2. 《雨巷》中,诗人以“_________”为背景,描绘了一条充满诗意的雨巷。

语文期末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语文期末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瘦骨嶙峋(xún)惊愕(è)惊慌失措B. 恍若隔世(wǎng)恍然大悟恍然若失C. 沧海一粟(sù)沧桑巨变沧海桑田D. 耳濡目染(rú)耳提面命耳闻目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体育特长也很突出,是我们班的全能型人才。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理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久。

B.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C.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D. 他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自信。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久。

B.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C.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D. 他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久。

B.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C.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D. 他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自信。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久。

B.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C.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D. 他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zhì)纷至沓来(tà)B. 惟妙惟肖(xiào)纵情任性(jìn)C. 窃窃私语(qiè)轻歌曼舞(màn)D. 蹑手蹑脚(niè)荒谬绝伦(mi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B. 由于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C. 他在关键时刻没有退缩,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担当。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下列词语中,与“峰回路转”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曲径通幽B. 一帆风顺C. 一泻千里D. 水落石出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B.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雷打不动。

C. 这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D.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5.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春天景象的一项是: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B.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C. 他聪明得像个小机灵鬼。

D. 他勇敢得像个小老虎。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结构”的一项是:A. 快乐B. 语文C. 大小D. 高低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仿佛在向我招手。

B. 这朵花笑得像个小丑。

C. 这只鸟飞得像箭一样快。

D. 这片海静静地躺在那里。

9. 下列词语中,属于“并列结构”的一项是:A. 快乐B. 语文C. 大小D. 高低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期末考试卷高一必修二语文

期末考试卷高一必修二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xiāo sǎ)恣意(zì yì)赫赫(hè hè)B. 惊愕(jīng è)狂妄(kuáng wàng)赋闲(fù xián)C.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ōng tōng)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D.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炫目多彩(xuàn mù duō cǎ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本周六的运动会推迟至下周进行。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启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

C. 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让人印象深刻。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提倡使用环保袋。

3.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诗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C.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4. 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胸无点墨B. 妙手偶得、巧夺天工C. 眼高手低、独占鳌头D.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恪守(kè shǒu)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沧海桑田(cānghǎi sāng tián)B. 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摇头晃脑(yáo tóu huàng nǎo)C.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作者为__________,其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15分)1.下面各句中‚相‛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嬉戏莫相忘A.儿已薄禄相 B.誓不相隔卿 C.及时相遣归 D.枝枝相覆盖2.下面古今异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谢后世人(劝告)B.逼迫兼弟兄(同辈之间的称呼)C.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D.于是余有叹焉(对这件事)3.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极视听之娱 2东望武昌 3顺流而东 4侣鱼虾而友麋鹿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火尚足以明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8其见愈奇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始舍于其址A.1/56/78/23/410/9 B.19/56/78/2/3/4/10C.19/5/6/78/23/4/10 D.19/56/7/8/2/3/410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仲卿母所遣A.君若既见录 B.虽无丝竹管之盛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然力足以至焉5.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了就业和经济增长论坛,邀请各界代表为创造就业集思广益。

B.每当坐公交车,总看见许多同学给老人和小孩让座,我认为这种行为无可非议。

C.她每天过得很快乐,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充满度日如年的欢欣情绪。

D.赵本山、宋丹丹二人低语侃侃而谈,宋丹丹更不时大笑,不知是不是继续在春晚携手亮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9分)宝绘堂记(宋)苏轼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注】①锻炼:打铁。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皆以儿戏害其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轻死生而重于画抱明月而长终C.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

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

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

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第2卷(非选择题共126分)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分)(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三、(13分)10.默写(8分)(1)制芰荷以为衣兮,。

(2)屈心而抑志兮, 。

(3),心念旧恩。

(4)狗吠深巷中,。

(5) ,依依墟里烟。

(6)寄蜉蝣于天地,。

(7),泣孤舟之嫠妇。

(8),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5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2)指出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3分)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12.下列有关《家》《巴黎圣母院落》中的内容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A.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旁边的水壶给他喂水。

B.克洛德嫁祸于爱斯梅拉达,在法庭上编造了所谓巫术的谎言,声称是爱斯梅拉达运用巫术伙同她的小山羊刺杀了弗比斯。

并对她进行严刑逼供。

C.觉民鼓动琴明年暑假报考他们的学校——外语高专学校。

琴决定报考,这是很勇敢的决定。

因为要和男学生一起上课,要承受很多闲言碎语。

但琴坚决地说:‚我知道任何改革的成功,都需要不少的牺牲作代价。

现在就让我作一样牺牲品罢。

‛D.她是一个胖胖的十八九岁的姑娘,举止大方,言语也洒脱,而且处处带着女学生的派头。

她渴望着觉民他们的学校开放女禁,所以愿意跟他们认识。

她的父亲过去是同盟会的会员,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比一般人开通。

这说的是许倩如。

E.‚空气忽然在微微颤动,笛声从湖滨飘扬起来,吹着《梅花三弄》,还有人用胡琴和着,但是胡琴声很低,被笛声压过了。

清脆的、婉转的笛声,好像在叙说美妙的故事。

‛吹笛子的是觉新。

14.简述题(5分)百合花注意到山羊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皮做的绣花小荷包,便问吉卜赛女郎说:‚那是啥东西?‛吉卜赛女郎抬起一双大眼睛望着她,郑重其事地应道:‚那是我的秘密。

‛请简述后来爱斯美拉达的这个‚秘密‛是怎样暴露的。

(二)文化经典阅读(7分)15.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3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简析。

(2分)16.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1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出去。

孔子的‚安贫乐道‛与‚待贾而沽‛是否矛盾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五、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岳桦任林举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

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

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

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

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

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

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

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

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

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

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

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

‛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

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

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