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修2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修2新课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6af225f7ec4afe05a1df1d.png)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修2新课标人教版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袅(niǎo)娜敛裾(jū)涸(hé)辙媛(yuán)女B.霎(chà)时一椽(chuán)面颊(jiá)混沌(dùn)C.鞭挞(tà)船舶(pō)隽(juàn)永漪(yī)澜D.黝(yǒu)黑蕈(xùn)菌瞥(piē)见吞噬(s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消受斑驳丰姿悠远迁延顾步B.颓废萧索喇叭嬉游梳梳落落C.攀缘骄弱移锁犹疑繁茂苍绿D.凝滑黯淡玷污鼓膜慢不经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滑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般________。
②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_______。
我们在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_______。
()A.消逝淋漓尽致百家争鸣 B.消失隐晦曲折百家争鸣C.消逝淋漓尽致百花齐放 D.消失隐晦曲折百花齐放4.与例句修辞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
B.汤三圆子捏着甜腻腻的嗓子,花言巧语。
C.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像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19c4419e8b8f67c1cb9d3.png)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落寞:冷落,寂寞)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大致的轮廓)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已:已经)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ab8e8b026bd97f192279e9a4.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期中期末试题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测试用时:100分钟;测试分数:10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颜福庆:一生为了中国医学现代化颜福庆出生于上海一基督教牧师之家,少年时代便立志学医,悬壶济世。
1909年,年仅27岁的颜福庆成为耶鲁第一个获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
回国后,颜福庆应聘为长沙雅礼医院的医生,他常常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
他常说:“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能为我的同胞服务,这太令人激动了。
”然而当时的医院主要是由国外传教机构开办的,颜福庆目睹外国同事高高在上,用偏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人,深感依靠外国人只能让人摆布,于是下决心创办独立医学院。
1914年在长沙,他创建了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地区教学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1925年,他与美国医生胡美合作,在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湘雅的成功确立了他在以西方人为主的中国医务界的地位,也为他十多年后打造中国独立的医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1927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由外国人管理的我国医学最高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也很受冲击,为此,董事会决定将学校逐步移交给中国人。
在人选确定上,他们把眼光锁定在了湘雅的颜福庆身上,委任他为协和副院长。
把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中国人,在协和医学院的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事件。
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其中,医学院设于上海。
当时医学院只有8位教师、29名转校生,规模和师资远不及医学传教机构在华创办的学府,前景不明。
然而,颜福庆还是毫不犹豫地离开协和高级管理层,回到上海与医务界同仁共同组建中国自己的西医学院。
由于颜福庆教授的到来,中央大学医学院像一块磁铁,吸引了一批优秀师资。
然而,学院创办所需资源实在太多,颜福庆为此费尽周折。
他首先说服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颜惠庆将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提供给医学院充任教学医院,再鼓动校友叶子衡捐出名噪一时的叶家花园,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结核医疗院,此后该疗养院成了医学院第二所教学医院。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1700d77bddccda38376baf3a.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20世纪以前,我们都说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
不过,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学理论传入中国,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学术界关于神话是文学起源的观点就居于主流地位。
神话是具有神圣性的关于神的故事,重在社会功用性,神话当然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
那么,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
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
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
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上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
”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
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
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
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
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
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
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
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像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
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c7b3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4.png)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挑选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姥姥(lǎo) 撮土(cuō) 撑持(zhǎng) 黑黝黝(yǒu)B.袅袅(niǎo) 蓊郁(wěng) 粗犷(kuàng) 凉飕飕(sōu)C.汩汩(gǔ)廿三(niàn) 摇荡(yè) 毛茸茸(róng)D.高大(kúi)真诚(qián)笃厚(dǔ)乌溜溜(li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敷衍浑厚殷勤童心未氓B.敬佩滞留慷概赏心悦目C.领衔抱谦惦记悠然自得D.绿阴遮挡荫庇安稳无恙3.顺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主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②我花一分钱买了张电报稿纸,正要填写,发觉一个电话间是空着的,不是长途,是市内公用电话,真难得。
③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突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
A.迁就偶然爆发B.迁就突然爆发C.将就突然暴发D.将就偶然暴发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毛病的一项是()A.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B.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形。
我疑虑、惧怕。
C.她回答说:“由于她有坚固的刺,冶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特殊的风骨!”D.“巴金准高兴,让他高高兴兴地上飞机。
”她说,“电文越随便就越亲切。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评卷老师们认为这篇作文语言流畅,见解独到,结构也很清楚,对一个高中学生的考场作文不应鸡蛋里找骨头,因此将它评为满分。
B.黄天荣是单位里的大好人,热情助人,又肯以义气为重。
同事们平时叫他帮忙办点什么事,他常常是二话不说,尽量做到有求必应。
C.他们两家住同一层楼,一家朝南,一家面北,可谓门当户对。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a5f06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2.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试卷(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试卷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巩固训练-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巩固训练-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1a8210647d27284b7351cf.png)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过关(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落蕊.(ruǐ)颤.动(zhàn)细腻.(nì) 独处.(chǔ)B.酣.睡(hān) 猗.郁(yī)袅娜.(nà) 蓊蓊郁郁.(yù)C.点缀.(zhuì) 倩.影(qiàn)涸辙.(zhé) 揠.苗助长(yà)D.深邃.(suì) 羞涩.(sè)踱.着步(dù) 急不暇.择(xiá)解析:A.“颤”应读chàn;B.“娜”应读nuó;D.“踱”应读duó。
答案: C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苦涩屋檐萧索落蕊B.幽远混钝落寞平仄C.训鸽细腻凋谢意境D.点缀颓废赏玩干躁解析:B.混钝—混沌;C.训鸽—驯鸽;D.干躁—干燥。
答案: 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________的岁月。
②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______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③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______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A.度过沟通偏袒B.渡过沟通偏袒C.度过连通偏向D.渡过连通偏向解析:“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也可引申为“渡过难关”。
“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
“连通”是指接连而又相通。
“偏袒”是指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偏向”是指不正确的倾向或无原则的支持袒护一方。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ea93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7.png)
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诗意的探寻主题解说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笑容,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
人应当进行一番诗意的探寻。
许多典雅的文字,其词采华茂,至今看来仍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婉转,至今读来仍满口余香。
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
让我们走进这些篇章,开启美的历程,进行“诗意的探寻”……单篇研读一、(2020河北邢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杜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无地”即地尽处,“近天”是天边处,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
B.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断人烟”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
C.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的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D.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2.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0山西师大附中诊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9分)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描写了堤上踏青赏春之人随着画船行走的情形;一个“逐”字,不禁让人想到游人之多,景况之热闹。
B.上片末句是写一群少女在绿杨掩映的临水人家的庭院里荡着秋千、怡然自乐的美妙情景,让人心驰神往。
C.下片首句中,“白发”当是词人自指。
本词通过“白发戴花”这一细节,刻画出词人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D.下片末句作者发出感叹,表达出忘却贬官烦恼、愿一醉方休的思想情感,然欢快之中却透出对人生的感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fa903c0722192e4436f60c.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B.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C.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D.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fa56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b.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c41a644aa00b52acec7ca14.png)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
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
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
他把自然人性化、人格化。
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
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荷”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谧的荷塘边,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物、光、色、味的浸漫诱惑下,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士”的家园。
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
”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法”。
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
他逃避法之一,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解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
”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
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漂泊的“士”魂回到了心室,心灵复苏了。
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生周身,熏香、微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8e2f176eeaeaad1f330a2.png)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
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
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
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
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
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85eff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7d.png)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出出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
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万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隐于朝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2第1单元测试及答案2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2第1单元测试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bae849302768e9950e73886.png)
我觉悟到,我来是一个漂亮的错误。我的心被月光澄清了,就明白得你了。人重要的是熟悉自己。我把月光收藏,也把对你的祝愿挂在心上。今晚,我又一次念起你:窗外的月依旧那样皎好吗?多青年了,你守着那方天地,耕耘播种,已是桃李满天下,常常让我心生羡慕。
13.文顶用了第二人称“你”,并把“你”和“月”作比,请你回答:
(1)利用第二人称的益处是:
(2)“你”和“月”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14.你是不是很欣赏这篇文章?若是是,请你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不与以上题目中的提法重复);若是不欣赏,也请你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的观点。(不要超过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2)裴侠危笃假设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 题。
月是乡村明
月是乡村的风光。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竹枝投影入户,如随波交横的藻荇。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老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久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软弱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僻 赏玩 柔弱D.幽静 赏玩 软弱
5.对以下文句的明白得,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你周身泛动月晕。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2245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8.png)
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古代经典史籍主题解说中华典籍浩如烟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
典籍中的先贤哲人用智慧碰撞出火花,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
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治国、安邦,也可以救世、济民,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单篇研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甲科为郎。
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
以明经射策..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
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
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
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荐儒者公孙光及能吏萧咸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
天子纳而用之。
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
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
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为高安侯。
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
于是上寖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等劾嘉迷国罔上不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道。
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服。
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
”使者危坐府门上。
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
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上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
狱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
”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
罪当死,死无所恨。
”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
嘉为相三年诛,国除。
【金版学案】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
![【金版学案】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c778656c85ec3a86c2c55a.png)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B.婆娑.(sh)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C.珍.重(zhēn) 猗.郁(qī) 毫不犹豫.(yù)D.蕈.(xùn)菌囚系.(xì) 永.不屈服(yǒng)解析:A项,“涸”应读hé;B项,“娑”应读suō;C项,“猗”应读yī。
答案:D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葱笼淅沥攀缘姹紫嫣红B.脉络纤细繁茂归然不动C.公寓喜悦常春藤诚心诚意D.猗郁琼浆玉液简漏直截了当解析:A项,葱笼——葱茏;B项,归然不动——岿然不动;D 项,简漏——简陋。
答案: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卷帙浩繁B.蔚为大观C.自顾不暇D.鱼目混珠解析:C项,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可改为“目不暇接”;A项,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B项,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D项,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因为神话创作要想得到群众的欢迎,就看它是否立足于现实。
B.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不仅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困惑着老百姓,也困惑着业内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落寞:冷落,寂寞)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已:已经)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曾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还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他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朴素,回到自然”。
《荷塘月色》的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D.《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些词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B.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C.“斑驳”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
这里表现出一种趣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阅读《故都的秋》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不出门去吧,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只要……就B.即使……就是……也C.虽然……但……也D.即使……只要……就2.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是着力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景象。
对作者这样选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只有这些平凡的景物才能代表北平秋色的特点。
B.表明北平的秋意无处不在。
C.着力写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景物,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
D.名胜古迹处繁闹之境,而且秋色较为明艳,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合拍。
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等描写,是从视觉入手,描写北国的秋高气爽和天色清纯。
B.“驯鸽的飞声”,是从听觉角度写秋天的“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
C.“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日光”给人明丽灿烂的感觉,使作者感到秋光的丝丝暖意。
D.文中写景选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以此来显示深沉、淡泊的特征。
4.作者希望“在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A.这样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
B.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客观的图画。
C.这样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
D.这样能让人心情愉悦。
5.下列对于《故都的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句话点明了故都之秋的特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本文在描绘故都的自然景物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表现了悲秋的主题。
D.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和赞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岳桦任林举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
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
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
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
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
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
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
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
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
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
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
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
”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
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
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释下列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3.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