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让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合集下载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第一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所谓的公德意识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人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受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文化群体,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文明的引导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现象正日趋明显。

所以,该如何提高大学生这一群体公德意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后备,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先锋,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主力军。

他们的公德意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提升都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如今社会上的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应着手于高校的教育,学生时代是培养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最好的时间段。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

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修养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

通过对社会道德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相关知识和规范进行认知和体验,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断意识与是非评价标准。

我们不仅要知道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还要有实践社会公德的感情。

在社会公德实践中,要培养自己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以违背社会公德为耻的道德情感,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与活动的选择和判断。

另外,我们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

社会上也存在种种不良风气,但是我们要用自省和慎独等修养方法,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地选择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通过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体验遵守社会公德的乐趣,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对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做社会公德意识的宣传员。

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或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甚至一举一动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在细微处我们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社会公德境界。

另外,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时刻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总之,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和环境,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履行社会公德规范,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

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

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2023年,大学生们正在不断地努力奋斗着,迎接着新时代的挑战。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和想法。

一、以德为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今天这个社会,高尚的道德情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德”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素质。

良好的德行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

首先,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不贪图一时的享乐和短暂的刺激,远离毒品和不良娱乐活动;其次,我们要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献一份力量;最后,我们在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能忘记爱与奉献,多为他人着想,多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二、以智为基在现代社会中,智慧是成功的重要标志。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深度参与课外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其次,在实践当中,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的技术和学科能力;最后,在人文素质方面,我们要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加强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增长自身的经验和见识。

三、以体为重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作为年轻的学子,我们要时刻关注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体质水平。

首先,我们应该做好每日的锻炼,参加多种体育锻炼项目,坚持健身不断提高体能;其次,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饮食,忌烟戒酒,加强营养的补充,注重饮食的搭配;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身体,预防意外伤害,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以美为彩美是人类最高的审美标准,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注重形体美,心灵美,修养美和环境美。

首先,在形体美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外表的修饰,注重穿着的质量和卫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其次,在心灵美方面,我们要有着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关爱他人,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最后,在修养美和环境美方面,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和环境美化,保持室内外的整洁和卫生,同时加强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姓名:班级:学号:公德意识不仅体现在自身、学校,还体现在家庭和社会,要增强公德意识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③培育职业精神,遵守职业规范④注重家庭美德,遵守家庭规范。

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

关键字:遵守公德、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从我做起、点滴小事。

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应该尊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应该有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为社会和国家做好自己的事物。

大学生应该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睦,讲求谦敬礼让,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之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洪战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有病,母亲因为不堪家庭的重负和父亲的毒打,选择了逃离,13岁的洪战辉挑起家庭负担,抚养无血缘关系的妹妹,照顾病情不稳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他曾经失落过,他曾经沮丧过,但他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12年艰难困苦,12年自强不息,最终他从绝望中走出了希望。

当代大学生应该向他学习,有宽厚的仁爱精神,有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应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大学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应学会文明礼貌,因为文明礼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应学会助人为乐,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的关系和爱护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大学生应该爱护公物,应当向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精心保护公共财物,不破坏一草一木,不浪费一点粮食,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大学生应该保护环境,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的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不毁坏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近日一段“医生教学生收红包”的视频近日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关注。

视频中,一位医生大谈医院各科室如何给患者植入各类高价耗材,并宣称“人都收红包,你凭啥不收”“手术日志可以随便编,怎么编都无所谓”、“小医院晚上生意红火,是因为大医院不愿意治就将病人卖给小医院”……,令人震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位老师教学生有损公德的事确实令人汗颜。

现今大学生在将来将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就将成为我们新的方向,只有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才能将我们的社会全面完善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中国幸福学认为,道德是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公德一般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该如何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可是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却很差,想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工公德意识,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百度百科中说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

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

所以我们平时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用语要文明,对于说粗话的要晓之以理。

穿着打扮要符合文明。

对于吃饭走路等都要养成好习惯。

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摘要】: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知识青年群体,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增强自身公德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逐步将传播并改善不良社会风气,营造一种道德高尚的社会环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关键词】:自身公德心社会环境及氛围社会【正文】:一、什么是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人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受以“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二.当代大学生的意识1、调查显示大学生道德淡化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近年一些大学对大学生一些日常行为做过调查,例如对大学食堂用的餐插队现象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听讲座时,22.4%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24.5%的学生会则“不予理会”;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在诚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学生赞同“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

漠视社会公德的不诚信行为是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道德意识淡化的体现。

2、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与自己的未来。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偏离,使得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论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论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论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我国公德现状,列举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指明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必要性与途径。

关键词:公德提高自身大学生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在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

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

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一味地强调索取而不愿付出。

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辨析力弱,自控力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把握思想行为准则。

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而对道德、纪律产生蔑视与叛逆。

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对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为序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程度。

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社会公德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公德反映的不是某些个人、团体、党派、阶级阶层的道德要求,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它应当并且也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中共中央在2001年9月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基本要求主要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即行为文明、礼貌待人。

文明行为是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公德,去处理一般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人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

礼貌待人强调的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文明行为。

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接济的时候。

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劳动人们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爱护公共财物是爱护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

当代大学生使命秉持社会公德践行社会担当

当代大学生使命秉持社会公德践行社会担当

当代大学生使命秉持社会公德践行社会担当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重任。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使命是秉持社会公德,践行社会担当。

本文将从大学生秉持社会公德、大学生践行社会担当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议题。

一、大学生秉持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首先,大学生要尊重和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是社会共同行为的准则,遵守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大学生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等,不越雷池一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其次,大学生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关心他人是社会公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传递正能量。

无论是志愿者活动还是帮助身边的人,都能积累社会见识和人情经验。

此外,大学生要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大学生应该坚守道德底线,拒绝作弊、抄袭等行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追求真理、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坚守道义。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担当践行社会担当意味着大学生要为社会做出实际行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追求个人的发展与成就是大学生责无旁贷的担当。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勤奋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实践社会担当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不论是社会实践课程、实习还是志愿者活动,都能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担当负责的人。

此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是体现社会担当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公益事业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

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所以大学生当务之急是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公德意识?我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清楚“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即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因为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它能够使我们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另外,我们应当了解我们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其次,我们需做到以下几点: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它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要想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我们首先应了解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是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然而,现今大学生在将来将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就将成为我们新的方向,只有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才能将我们的社会全面完善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

那么应该怎么样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呢?然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该如何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可是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却很差,想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工公德意识,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

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一)在全国的广大高等学校中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精)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精)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

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中国区助理研究员李正豪指出: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而且在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需要学习和发展社会。

这要求大学生自己通过书籍、影片、舆论以及可以参加个人能力相关培训等手段学习。

例如据我了解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正在全球华人地区推行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中提到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训练。

通过自身的学习,也是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在认识时代的使命和自身压力后坚持学习,才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决定要素是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几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且考生也通过,可是当他找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品德也会是考察内容,人才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好多外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故意设置考察个人素质的题目,比如说把椅子放斜了、地上纸团、扫帚倒了等看谁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去做,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应该如何才能够走对自己人生的下一步相当重要。

再者,大学生素质教育另外一个因素是外部条件,就是教育。

为师,为父母者,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同过教学,谈话以及各种其他方式促使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容易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那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就不断的更新自己,以适应这样好的优良环境,自身的素质也会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是一个形如黑社会的环境,那大学生自己想好也很难,因此要求社会、国家、学校等要合作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怎样创造好的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素质。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精)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精)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

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中国区助理研究员李正豪指出: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而且在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需要学习和发展社会。

这要求大学生自己通过书籍、影片、舆论以及可以参加个人能力相关培训等手段学习。

例如据我了解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正在全球华人地区推行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中提到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训练。

通过自身的学习,也是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在认识时代的使命和自身压力后坚持学习,才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决定要素是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几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且考生也通过,可是当他找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品德也会是考察内容,人才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好多外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故意设置考察个人素质的题目,比如说把椅子放斜了、地上纸团、扫帚倒了等看谁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去做,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应该如何才能够走对自己人生的下一步相当重要。

再者,大学生素质教育另外一个因素是外部条件,就是教育。

为师,为父母者,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同过教学,谈话以及各种其他方式促使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容易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那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就不断的更新自己,以适应这样好的优良环境,自身的素质也会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是一个形如黑社会的环境,那大学生自己想好也很难,因此要求社会、国家、学校等要合作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怎样创造好的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素质。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所谓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

而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

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公德意识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但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生活中,种种不文明之举还在不时地发生着。

例如,随地吐痰,到处擤鼻涕,随便扔废弃物等一些很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似小事,却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文明程度。

既不文明,又不卫生,更严重的是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公德意识问题。

我们要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自身道德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

因而,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

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

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

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

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

这一群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更是人才素质竞争的时代。

而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好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所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

大量事实反复说明: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更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才更可能有“成就”,更容易“成功”。

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万不要成为游离社会的自由主义者,终生乐而无为,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

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 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还; 不能尊老爱幼, 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艰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 互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不能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

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公德感言

大学生社会公德感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更应具备高尚的社会公德。

在此,我想就大学生社会公德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蔓延,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

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坚守道德底线。

1.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我们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做到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关爱他人、遵纪守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践行社会公德,从我做起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观点和信仰,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做到宽容大度、友善待人。

2.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3. 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违章停车,为构建和谐交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浪费粮食、水电等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2009-10-21 08:28这是我们的思品作业之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要想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的话,就必须要以学习为重。

所以大学生还需要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

比如说,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有时候会“讨论”得很激烈,虽然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别的同学。

导致其他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就是说,为别人着想是人的一种公德。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意识,要想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学习可以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自己或别人的日常行为举止是否具备大学生所需的公德。

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就是有公德心,在公共场合说脏话就是没有公德心。

要增强公德意识就得要有强烈的是非感,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生还没有毕业时,就要提前踏入社会,因为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一是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其他各门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我们的教师需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明显的改善。

据有关方面统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渠道80%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针对性不强,与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就业等学生关心的问题联系不够,社会发展了,教材跟不上。

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
1.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要求错位: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个人利益、金钱原则被逐渐肯定,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一些人思想认识混乱,为人民服务意识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见利忘义、惟利是图”。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广泛宣传为人民为社会做好事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再次,一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尽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依然仅凭个人意志行事,无视社会利益和他人需要,具体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社会公益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等。清华大学的学生伤熊事件当属此类,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形象。
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视。有相当多的学生对社会公德教育不以为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恰恰是如何学会做人。不懂得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准则,就难以谈及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而承担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1.净化社会道德环境,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又未完全成熟,必须注意社会人环境对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要建立一个惩恶扬善的社会伦理机制。良好的道德环境离不开合理、公正的道德奖惩,这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威慑力,对丑恶现象予以鞭挞,使其中止恶行并改过自新;对崇高的行为予以褒奖和支持,使其发扬光大,树立道德榜样。
2.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学校依然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主战场,各高校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规划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课堂,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以“两课”教育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改进传统的只“教”不“育”的做法,少一些理论灌输,多一些社会实践。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星空很美!不是吗?而这比喻却又恰到好处。

一个人的内心的道德准则如若璀璨如星空,那么这个人又将是多么的耀眼!然而,这世界还不完全是星空,太阳光下,暴露出来的是我们怎么也无法回避的。

最常见的:随地吐痰、乱扔脏物、不爱护公共设施等陋习。

做出这些行为都是因为行为者公德意识不强,其中当然也有大学生。

大学,汇聚了天下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学,张扬着青春激情飞洒的个性;大学,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中的一景,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不仅是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

大量事实反复说明: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更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才更可能有“成就”,更容易“成功”。

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万不要成为游离社会的自由主义者,终生乐而无为,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
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首先,大学生应当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要牢固树立公德意识,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准则。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助学活动等来增强公德意识。

同时,学校也应该在教育中强调公德意识的重要性,比如通过安排公益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公德意识;另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大学生从小而大地维护公共利益,让大学生们真正落实公德意识,更好地投身公益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应如何让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摘要: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

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

他律、自律和实践,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

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

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

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

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

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

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

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

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

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

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

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

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

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

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

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

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

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

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

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

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

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

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

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

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

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

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

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

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

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

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

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

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

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

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

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