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来了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故事导入: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简介;2. 角色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特点;3. 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4. 绘本欣赏:欣赏绘本中的精美插图;5. 创意表达:以故事为主题进行创意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培养他们对绘本故事的兴趣;2. 通过分析角色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4.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角色特点,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绘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教学PPT,挂图,卡片;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分析故事角色,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实践: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4. 欣赏:欣赏绘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细节;5. 创意表达:学生以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六、板书设计1. 故事导入:咕咚来了2. 角色分析:角色特点及关系3. 语言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子4. 绘本欣赏:插图细节5. 创意表达: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咕咚来了》故事,与家长分享;(2)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编写一段小故事;(3)以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2. 答案:(1)根据学生分享情况进行评价;(2)示例: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咕咚来了,它把小兔子吓了一跳;(3)根据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绘本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角色分析: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及关系;2. 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创意表达: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4. 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评估教学效果,提供后续学习建议。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1)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1)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咕咚来了》绘本,涉及教材的第四章内容,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解读、角色分析、词汇学习、句子结构解析以及故事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友谊、团结、勇敢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角色性格特点的分析;故事主题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卡片、挂图、投影仪。

2. 学具:学习单、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引入课堂主题。

2. 故事解读: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角色性格,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3. 例题讲解:针对新词汇和句子结构,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主要角色和情节发展线索。

2. 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3. 故事主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内容,画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b. 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编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2. 答案:a. 示例:画出咕咚和朋友们一起过桥的场景。

b. 示例:编写一个关于两个好朋友互相帮助的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绘本,提高阅读兴趣;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家校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故事中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环节。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绘本《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模仿和朗读绘本中的句子;3.学生能够通过绘本激发想象力,并进行创作。

二、教学准备1.绘本《咕咚来了》;2.幻灯片或白板;3.笔和纸。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绘本《咕咚来了》的故事背景,向学生介绍绘本的封面,并鼓励他们表达对这个故事的期待。

步骤二:展示1.分步展示绘本《咕咚来了》的插图,并简短描述每幅插图的场景和人物;2.让学生观察插图,鼓励他们描述插图中的细节,进行简单的讨论。

步骤三:朗读和模仿1.朗读绘本《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听懂并模仿朗读。

2.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让学生尽可能地模仿书中的语音和表情来朗读。

步骤四:理解和解答问题1.提问学生关于绘本《咕咚来了》的一些理解性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绘本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开口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绘本创作1.让学生以绘本《咕咚来了》为基础,进行绘本创作。

2.指导学生构思并绘制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情节,可以使用绘本中的人物或自行创作。

3.鼓励学生用文字和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故事,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情节和转折。

四、教学总结1.复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认学生对绘本《咕咚来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引导学生发表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意见;3.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绘本,并进行创作。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的顺序和内容。

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篇一:《咕咚来了》教学设计】《咕咚来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在课上,我将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体悟蕴含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对识字感兴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咕咚来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

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小动物跟着跑,最后大象拦住他们,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是一篇童话,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第一单元教学主要是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家乡的美,而本单元的参考提示中则强调以识字、写字为主,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本课识字方法的学习和渗透,将为下一识字单元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

再有我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识字量较大,这对他们独立认字、理解字义都有很大帮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过前几课学习,我发现由于课文较长,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的不牢固。

脱离了文本这个载体孤立地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散识字,提高实效性。

(三)教学方式:识字教学必须注意“音、形、义”的结合,教给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其独立识字能力。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字理识字,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会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有趣。

教学“热”“闹”时,我采用儿歌方式帮学生识字。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教案:《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以《咕咚来了》为主题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它害怕地告诉了其他动物,结果其他动物也害怕了。

小兔子勇敢地去探索声音的来源,发现原来是一只倒下的苹果树压在了木头上发出的声音。

故事旨在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2. 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咕咚”声音的来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模型;2. 学具:幼儿绘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小兔子和其他动物的反应,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咕咚”声音的来源,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5. 展示:教师展示苹果树模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故事中“咕咚”声音的来源。

6. 绘画: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绘制故事场景或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7.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想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故事情节,包括角色、场景和关键情节,帮助幼儿回顾和记忆故事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咕咚来了》的情节。

2. 答案: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它害怕地告诉了其他动物,结果其他动物也害怕了。

小兔子勇敢地去探索声音的来源,发现原来是一只倒下的苹果树压在了木头上发出的声音。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咕咚”是什么声音,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做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动物手偶:小兔子、小猴子等3. 图片卡片:各种动物的图片4. 录音机、录音带:《咕咚来了》的故事录音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语言描述“咕咚”的声音和特点。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咕咚来了》的故事录音,让幼儿倾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咕咚”声音。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动物图片,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咕咚”的声音和特点。

3. 情景表演: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情景表演,用手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参与表演,感受故事的情境。

4.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延伸活动,如分组讨论“咕咚”可能是什么声音,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活动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发言和作业,了解幼儿对“咕咚”声音的认识和想象。

3.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分享故事,评价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家长群或家访,与家长沟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继续练习语言表达,并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动物王国”主题展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手偶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描述动物的特点。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故事《咕咚来了》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角色头饰:小兔、小熊、小猪等3. 咕咚玩具或图片4. 故事相关图片或卡片5.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兴趣。

b. 向幼儿介绍故事主要角色。

2. 故事讲述:a. 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咕咚来了》。

b.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如咕咚的样子、特点和故事发生的环境。

3. 角色扮演:a.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b.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4. 故事讨论:a.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b. 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提问幼儿,如“咕咚为什么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会害怕?”等。

5. 故事延伸:a. 利用咕咚玩具或图片,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b. 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四、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表达。

2.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导幼儿在别人发言时尊重和倾听。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故事延伸环节的创意表现。

3. 搜集家长和幼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活动拓展1.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故事场景。

2.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咕咚玩具或其他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

3. 音乐活动:教授幼儿一首与故事相关的歌曲,如《咕咚来了》。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请家长帮助幼儿复习故事,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故事角色扮演或故事延伸环节。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童话世界》中的《咕咚来了》。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团结和智慧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动物们一起应对“咕咚”怪物的挑战,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角色分析、情节发展、寓意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生词和短语,培养团结合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来了故事挂图、动物角色头饰、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戴动物头饰,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幼儿猜测是哪个动物。

(2)邀请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针对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回答。

(2)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所学内容。

(3)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故事场景。

(2)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咕咚来了》2. 生词和短语:(1)勇敢(2)团结(3)智慧3. 故事角色:(1)小兔(2)小熊(3)小猴(4)咕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咕咚来了》的故事场景。

2. 答案要求:画面中需包含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颜色丰富,构图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课堂实践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让幼儿理解《咕咚来了》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咕咚来了语言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幼儿园大班咕咚来了语言教案篇一咕咚来了【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教学重点】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故事《咕咚来了》动画视频,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兴趣引入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故事内容。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1)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2)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小结: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三、讨论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受?有趣吗?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我们要向谁学习?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篇1活动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

活动准备:人手一本绘本、录有“咕咚”音效的磁带、绘本ppt、动物角色图片活动过程:一、通过“咕咚”声导入活动。

师:(播放“咕咚”音效),你们听这是什么生硬?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害怕极了,它很害怕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快逃!咕咚来了!”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书,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这是书的封面,封面上有这本书的名字,咕咚,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读。

反过来这是书的封底,现在请你们将书封面向上,一页一页的看到有别针的那一页就为止。

2、幼儿自己翻阅绘本,教师走进幼儿观察它们的阅读情况并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绘本内容。

1、引发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师:好,现在将书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子中间。

小老鼠吓坏了,往前跑的路上遇到了谁?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了!”2、引发幼儿对后半部分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后面的内容。

师: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师:我们看,大熊他是什么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呢?大熊要去找“咕咚”,其他小动物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咕咚”到底是谁呢?原来是小青蛙跳水的声音啊~那它可怕么?可是为什么一开始小动物们那么害怕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会让我们害怕,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就不会害怕了。

四、回顾故事内容,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按顺序表演故事。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个故事从头看一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的第一页。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咕咚来了》,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倾听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高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习动物叫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动物头饰: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等3. 动物叫声道具: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等动物的叫声玩具4. 教学材料:画纸、彩笔、贴纸等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咕咚来了》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情节。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的叫声和形象特点。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学说动物叫声。

4. 互动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物叫声连连看”游戏,引导幼儿找出相同动物叫声的道具。

5.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和贴纸创作自己的动物故事。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创意绘画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3. 动物科普: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物科普活动,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叫声特点。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力发展。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达和创作情况。

3. 作品展示:评价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表现,鼓励优秀作品和进步明显的幼儿。

六、活动步骤1. 故事回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回顾已学过的《咕咚来了》故事情节,巩固记忆。

2. 情景再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 动物叫声接龙:教师邀请幼儿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进行叫声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故事改编: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对《咕咚来了》故事进行改编,增加创意元素。

5. 分享与展示:每组幼儿代表分享改编后的故事,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评价。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动物“咕咚”并能正确描述其特征和习性;2.掌握数字0-10的认知和写法;3.能够听懂并模仿“咕咚”的叫声。

能力目标1.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2.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2.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让幼儿听一下动物叫声,看看谁能猜到是哪种动物的声音;2.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花草及植物,并询问它们的特征和品种。

2. 正文环节1.教师播放《咕咚来了》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咕咚”的特征和习性;2.教师与幼儿一起数数《咕咚来了》中出现的花朵数量,并让幼儿自己练习写数字0-10;3.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咕咚”的叫声,并引导幼儿自由表达与“咕咚”有关的想法和感受。

3. 结束环节1.教师让幼儿共同回顾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2.教师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欢送《咕咚来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以动物为主题的教学方式,幼儿在观察、认知、合作、表达中全面体验了动物的魅力。

通过小动物“咕咚”的特征与行为习性的描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数字和写字等知识的掌握中,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趣味性和友好性。

在听说环节,幼儿得以自由表达并在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勇敢发言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达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游戏环节中,加强了游戏规则的讲解,使幼儿更加明确游戏的目的和规则,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考,引导幼儿在课堂外的生活中关注自然、热爱动物。

总之,从教案设计到课堂实施,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幼儿在互动和合作中体验了成长的喜悦和快乐。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听故事,同学能够了解小羊咕咚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如洗手、午睡、玩耍等。

2. 同学能够认得咕咚和其他动物伙伴,激发他们的古怪心和爱好。

3. 通过课堂讨论,同学能够发觉幼儿园的好习惯和注意事项,如洗手、午睡等,并从本身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1. 老师用儿歌《乖乖牌》引入课堂,提示同学需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注意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2. 听故事《咕咚来了》老师播放故事动画,让同学跟着故事情节一起了解小羊咕咚在幼儿园的生活,关注他和动物伙伴们的互动。

故事叙述了在幼儿园的一天,咕咚洗手、午睡、玩耍等生活场景,引导同学去认得和理解这些场景的紧要性。

3. 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同学回顾并总结咕咚的一天,让同学谈谈本身在幼儿园的经过和感受。

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咕咚为什么要洗手?”“大家平常有注意保持环境乾净吗?”等等,以此引导同学讨论有关幼儿园规定和好习惯的话题,并且从中学习,并认得到保持幼儿园乾净卫生的紧要性。

4. 手工制作老师分发相关材料,并引导同学用颜色纸、洗手液瓶子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制作方法为制作一组装置,用以提示大家洗手的紧要性。

让同学动手实践,感受提倡洗手的好习惯。

三、教学反思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纳了多种教育方式,如儿歌、故事、手工等,多种形式激发同学的爱好和古怪心。

在听故事的环节,同学的注意力保持较好,他们听到了小羊咕咚和其他动物伙伴的生活经过,会幼儿园的好习惯和注意事项。

听完故事后,通过课堂讨论,让大家回顾并理解重要内容,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交流和抒发的本领。

在手工制作环节,同学体验了提倡洗手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肯定的动手本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觉当同学制作手工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会有些灰心,需要老师的耐性引导和激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更加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升自信念和独立思考本领。

此外,在教学前我们应当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准备好材料和工具,让教学更为顺畅和流畅。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咕咚来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咕咚”的含义,知道其发生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兴趣。

2. 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咕咚”的含义,通过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咕咚来了故事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观察窗外的自然界,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声音。

(2)提出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播放咕咚来了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咕咚”声。

(2)讲解“咕咚”的含义,让幼儿知道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3)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发挥想象力。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故事中的场景。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1)教师点评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组织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咕咚来了》2. 内容:(1)咕咚的含义(2)故事情节及人物(3)幼儿绘画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咕咚”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幼儿了解了“咕咚”这一自然现象,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引导,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咕咚”声,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适宜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趣味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咕咚来了》讲的是书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

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很多动物都跟着跑起来。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引导同学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道理。

★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把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喧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喧闹”一词练习说话。

★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慌张失措”和狮子“镇静、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喧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喧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的道理。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课题,同学齐读2、复习字词咕咚成熟挡住大伙儿小猴小鹿说明:采纳“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关心同学巩固。

二、学习课文24节1、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课件出示: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兔子; 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

(依据回答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说明:通过说话练习,培育同学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同学把话说得连贯,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爱好。

2、指导同学朗读课文(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跑”的录像,同学依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读。

(4)给录像配音说明:句子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同学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急、可怕的心情,同学有了肯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终让同学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同学的学习乐观性达到,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加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咕咚来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咕咚来了》,详细内容为童话故事的讲述、角色扮演、情感体验以及相关词汇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童话故事《咕咚来了》的主要情节,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角色扮演、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词汇的学习、故事复述、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来了故事挂图、角色头饰、情感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戴咕咚头饰,模仿咕咚的声音,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互动。

2. 故事讲述(10分钟)(1)教师展示挂图,讲述故事《咕咚来了》。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讲解词汇,如“咕咚”、“森林”、“害怕”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指导表演。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关于《咕咚来了》的画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咕咚来了》2. 故事角色:咕咚、小动物们3. 重点词汇:咕咚、森林、害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咕咚来了》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作。

2. 答案:幼儿画作及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方式,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教案标题:《咕咚来了》教学目标:1.通过听故事,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幼儿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咕咚来了》故事教学准备:1.故事《咕咚来了》的故事书和图片。

2.故事中涉及到的道具,如帽子、眼镜等。

3.幼儿绘本《咕咚来了》。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以歌曲《咕咚来了》为导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可以与幼儿一起唱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二:听故事(15分钟)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本绘本《咕咚来了》。

2.教师边读故事边指导幼儿观察图片。

3.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角色?-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觉得故事的结尾会怎么样?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可以向故事中的角色提问,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三:角色扮演(15分钟)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分发帽子、眼镜等道具给幼儿。

3.幼儿们分成小组,扮演不同角色,自由发挥表演故事情节。

4.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情节。

活动四:创作故事(20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绘本,让幼儿随机选择一本,这本绘本将成为他们接下来创作故事的素材。

2.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绘本,并鼓励幼儿们观察绘本中的细节,提出问题和想法。

3.幼儿们共同创作一段故事,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

活动五:表演创作故事(20分钟)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创作的故事。

2.幼儿们可以穿上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故事情节自由表演。

3.教师鼓励幼儿们展现个人特色,可以自由发挥。

活动六:反思与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肯定幼儿的参与和表现。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通过听故事、角色扮演和创作故事等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故事《咕咚来了》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绘本《咕咚来了》,主要围绕第三章“森林里的怪声”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认识故事角色,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新词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故事中的生词,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如“咕咚”、“窸窣”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重点:通过故事阅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挂图、生词卡片、教学PPT。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挂图和PPT展示森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森林里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森林里的怪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角色和情节,讲解生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理解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故事角色,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2)组织幼儿进行“咕咚来了”游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咕咚来了》2. 生词卡片:咕咚、窸窣、森林、怪声3. 故事情节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森林,并用文字描述森林里的怪声。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表达、合作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绘本,如《鸭子骑车记》、《彩虹色的花》等,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咕咚来了》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听说本领:能听懂、表达“鸟叫声”“蛙叫声”。

(2)阅读本领:能听懂、理解故事情节,朗读故事中的文字。

2.认知目标(1)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2)加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关注环境的保护。

3.情感目标(1)培育对自然和动物的关爱之情。

(2)发扬合作、共享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

2.培育幼儿发表看法的本领。

四、教学准备:1.《咕咚来了》绘本。

2.幼儿绘画作品。

3.塑料动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引入(1)带领幼儿察看一下学校里的自然环境,了解园内的动植物。

(2)出示一些塑料动物模型,让幼儿看看,说说它们的名称和生活特点。

(3)出示《咕咚来了》绘本,察看图画,感受一下自然环境中的生命。

2.接龙互动(1)老师说出一个动物的名称,要求幼儿依次说出该生物的声音,以此来巩固幼儿对于各种动物及其声音的认得,如:老虎——呜呜。

(2)老师依据课件上的图片,唤醒幼儿对四周环境的察看,问问幼儿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3)幼儿看到老师出示的动物、植物等物件,做出回应,表达自已的看法,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本身的感受。

3.图画赏析(1)让幼儿察看绘本中各种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图画,并发思考故事会讲到什么。

(2)通过对于图画的赏析,引导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3)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思考,引导到故事中的情节。

4.故事在线听(1)老师播放故事,在播放过程中带领幼儿听取故事有什么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听取本领。

5.通过动手实践进行模拟(1)分组制动,由幼儿本身分组,每组或每个幼儿都可以选择一种动物塑料模型来描述。

(2)让幼儿通过动手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

6.让孩子们表达本身的想法(1)通过和幼儿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运用语言表达,描述各种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情形。

《咕咚来了》教案

《咕咚来了》教案

《咕咚来了》教案目标: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咕咚来了》这本儿童绘本,了解友善和宽容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就书中的角色和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能够通过创造作品来展示故事中的主题和自己的想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咕咚来了》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咕咚来了》,如果有,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知道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2. 阅读和讨论(15分钟)- 教师朗读《咕咚来了》,学生跟随阅读。

- 阅读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主要角色有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觉得故事中的角色应该怎样对待其他人?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要求他们讨论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做得对吗?他们应该怎样处理冲突和困难?-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4. 创作时间(15分钟)- 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得到一个纸板和一些绘画、手工艺等材料。

- 要求学生合作创作一个与故事中主题相关的作品,可以是绘画、手工艺品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他们的作品。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解释和分享,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给予反馈。

- 教师可以点评每个小组的作品,指出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从《咕咚来了》中学到了什么?你如何运用这些教训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和冲突?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应对冲突和困难的经历,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 组织一个班级或学校的友善和宽容活动,例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友善演讲比赛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实践友善和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咕咚来了》绘本- 纸板、绘画、手工艺等材料- PowerPoint投影或黑板(续)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应对冲突和困难的经历,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咕咚来了》
秦安县第一幼儿园雒晓霞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能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

2.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3.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活动准备:
1.《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2.兔子、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流程:
动画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咕咚来了》,等听完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二、教师讲故事《咕咚来了》,幼儿倾听。

1.提问: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2.提问:故事当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3.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要跑呀?
4.教师: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我们再听故事《咕咚来了》。

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3.提问: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边讲故事情节边出示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4.提问:终于把睡觉的谁吵醒了?狮子是怎么说的?狮子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故事中“咕咚”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6.邀请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1.请个别幼儿台前表演故事,教师与其他幼儿讲故事。

2.请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完整表演故事。

(放录音盘)
3.讨论:小朋友们表演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呢?(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六、活动延伸:
把好听的故事和精彩的表演带给其它班的小朋友。

附:故事《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
在宁静的小湖边,有一颗大大的木瓜树,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这天中午,一只小白兔正靠在大树旁睡觉,呼噜呼噜睡得可香了。

这个时候,一阵微风吹过来,一只熟透的木瓜被吹得摇来摇去。

然后,“咕咚”一声,掉进小湖里了。

这奇怪的声音,把小白兔给惊醒了。

它竖起两只大耳朵,睁大眼睛,向四周仔细瞧了瞧,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小白兔害怕了,撒腿向森林跑去。

嘴里还不停的喊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

狐狸见小白兔慌慌张张的就问它:“发生了什么事?”小白兔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的说:“不好了,咕咚来了。

”狐狸不知道咕咚是什么?还以为是很厉害的妖怪呢,吓得也跟着小白兔跑了起来。

小猴看见他俩拼命地跑,嘴里还不停的喊着:“咕咚来了”。

也害怕起来,就跟着小兔子和狐狸一起跑着。

它们三个一起跑,一边喊:’“不好了,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狗熊看它们慌张的样子,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也加入了逃跑的队伍。

接着,森林里的斑马.大象.梅花鹿全都被它们吓坏了,都以为“咕咚”是一个大怪物,也气喘吁吁地跟着大家一起跑,这只队伍越来越大,奔跑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终于,把正在睡午觉的森林之王——狮子给惊醒了。

狮子非
常生气,便大吼一声,拦住这一群狼狈的小动物。

怒气冲冲地问道:“你们跑什么跑,吵得我连午觉都睡不着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快说,”大家你问我,我问你,都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最后问到了小白兔,它发着抖说:“咕——咕咚来了,它——它可吓人了。

”可狮子从来没有听说过咕咚这个东西,就问小白兔:“咕咚是什么?你给我带路,去找这个咕咚,我倒要看看,什么东西这么可怕”。

于是,在小白兔的带领下,大家往回走,它们来到了那颗木瓜树下。

只见树底下的湖水又清又绿,几个金黄的木瓜正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大家找呀找,什么怪物也没有看见,正感到纳闷呢!忽然又吹过一阵凉爽的微风,一只熟睡的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湖里。

接着又有几只木瓜先后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

原来,这就是可怕的“咕咚”啊!大家一下子全明白了,再想想刚才狼狈逃跑的样子,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