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针灸学重点经络腧穴部分
绪论1、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内经》,主要是《灵枢》。
2、《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针灸专著。
第一章经络总论(一)针感定义: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针刺穴位或一定部位时,患者会产生一种酸、麻、胀、重等主观感觉这种感觉称之为针感。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其中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三)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循行交接规律: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四)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中焦——→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五)奇经八脉1、定义: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2、奇经之“奇”有两个含义:一为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除任、督脉外又无专属穴位;二为奇经没有表里配合关系。
3、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六)十五络脉定义: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第二章腧穴总论(一)五输穴1、定义: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2、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列(二)原穴、络穴1、原穴定义: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
针灸腧穴各论——主治、定位、操作汇总
腧穴各论——腧穴主治、定位、操作汇总1.十四经脉主治概要1.肺经: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与肺脏有关的疾患,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2.大肠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胃经: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4.脾经: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5.心经: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6.小肠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7.膀胱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症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8.肾经: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9.心包经: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10.三焦经: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11.胆经: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12.肝经: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13.督脉: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14.任脉:本经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2.常用经穴的主治手太阴肺经1.中府【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②肩背痛。
2.尺泽【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3.孔最【主治】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肘臂挛痛。
4.列缺【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经络腧穴学(含穴名释义)-特定穴
募穴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
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
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
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
以上均为双穴。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
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
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 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 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络穴
三、络穴
络穴位于十四经穴别出络脉的位置上,为络脉所属。
由于络脉联系表里经,所以络穴有约束、沟通表里经,
使二经气血互相调节的作用,从络脉的变化上可以看出
育网搜集整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阴经之原穴 ,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原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
十二经原穴表 原 穴
手三阴经 肺经 太渊 心经 神门 心包经 大陵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合谷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解溪 阳辅 昆仑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背 俞 肺俞 肾俞 肝俞 心俞 脾俞 厥阴俞
经络腧穴学概述 第十七章 常用经外奇穴
第十七章常用经外奇穴第一节:头颈部穴四神聪【定位】在头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 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癫狂。
【操作】平刺0.5-0.8寸。
可灸。
鱼腰【定位】在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1.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2.目赤肿痛,目翳。
3.口眼歪斜。
【操作】平刺0.3-0.5寸。
太阳【定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 指的凹陷中。
【主治】1.头痛。
2.目疾。
3.面瘫,面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尖【定位】在耳区,外耳轮的最高点。
【主治】1.目疾。
2.头痛。
3.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1-0.2寸。
可灸。
球后【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上,沿眼眶下缘缓慢直刺0.5- 1.5寸,不提插。
出针时压迫局部1-3min, 以防出血。
上迎香【定位】在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 唇沟上端处。
【主治】鼻疾,鼻部疮疖。
【操作】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
可灸。
金津、玉液【定位】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 津,右为玉液。
【主治】1.口疮,舌强,舌肿,失语。
2.呕吐,消渴。
【操作】点刺出血。
夹承浆【定位】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歪。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可灸。
牵正【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1.口歪,口疮。
2.牙痛。
【操作】向前斜刺0.5-0.8寸。
可灸。
翳明【定位】在颈部,翳风后1寸。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
2.目疾,耳鸣。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安眠【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1.失眠,头痛,眩晕。
2.心悸。
3.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
可灸。
第二节:胸腹部穴子宫【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主治】1.阴挺。
2.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3.不孕。
经络腧穴学重点穴位
重点穴位1手太阴肺经1中府:肺之募穴。
【定位】胸前臂外上方,云门下一寸,距前正中心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胸痛。
2尺泽:肺之合穴。
【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肘臂挛痛。
3孔最:郄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肘臂挛痛。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齿痛,项强。
5太渊:输穴,原穴,脉会。
【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6少商:井穴【定位】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
高热,昏迷。
2手阳明大肠经7商阳: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热病。
8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一二掌骨之间,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热病,便秘。
9阳溪:【定位】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手腕痛。
头痛。
10偏历:络穴。
【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主治】耳鸣,耳聋,喉痛。
手臂酸痛。
11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腹痛,腹泻,齿痛。
12曲池:合穴。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侧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
湿疹。
13肩髃【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手臂挛急。
14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鼽衄。
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15承泣【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
口眼歪斜,16四白【定位】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迎风流泪等目疾。
《经络腧穴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经络腧穴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常用症状对症取穴举例:-发热:大椎、曲池、合谷昏迷:人中、十宣、涌泉 -虚脱:百会、神阙、关元、气海多汗:合谷(泻)、复溜(补)-盗汗:后溪、复溜、阴郄失眠:神门、三阴交、太溪、安眠-多梦:心俞、肝俞、神门、太冲恶心呕吐:公孙、内关、足三里、中脘 -呃逆:膈俞、内关、中脘、劳宫腹胀:天枢、内关、气海、足三里 - 胁肋痛:支沟、阳陵泉、内关、二白宿食:足三里、公孙、内关、中脘 -遗精阳痿:关元、三阴交、肾俞、命门尿失禁:曲骨、关元、三阴交-流涎:人中、颊车、承浆、夹承浆、合谷心悸:内关、神门、阴郄、-胸痹:膻中、公孙、内关、巨阙崩漏:隐白、大敦(灸)、气海、足三里-泄泻: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噎膈:天突、内关、膈俞-便秘:天枢、支沟、承山、上巨虚大肠俞脱肛:长强、承山、百会、气海、三阴交-腓肠肌痉挛:承山、阳陵泉、承筋、飞扬皮肤瘙痒: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痰饮:丰隆、脾俞、阴陵泉面瘫:地仓、颊车、阳白、颧髎、阿是穴-鼻渊:迎香、印堂、通天、头临泣、合谷近视:睛明、承泣、光明、肝俞、三阴交-牙痛:颊车、阿是穴、颧髎、下关、合谷痛经:三阴交、地机、关元、合谷、气海-缺乳:少泽、乳根、膻中、足三里、肩井咽喉肿痛:鱼际、少商、商阳、尺泽-落枕:阿是穴、大椎、后溪、落枕穴、养老腰痛:阿是穴、肾俞、命门、委中-膝关节痛:犊鼻、阳陵泉、阴陵泉、委中小儿疳积:四缝、鱼际- 消渴:膏肓、三阴交、胰俞、胰岛、腕骨哮喘:天突、中府、膻中、定喘-1/6页咳嗽:列缺、中府、太渊、肺俞咯血、呕血:孔最、阴郄、郄门- 踝关节扭伤:丘墟、解溪、商丘、中封、昆仑、太溪、阿是穴、公孙、然谷、金门-肩周炎: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大椎、后溪(条口透承山)-失音:天突、通里、廉泉、金津、玉液、哑门、合谷-尿闭: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三焦俞、肾俞、合谷、复溜、中极、石门(灸)-临床经验随症取穴总结:-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经验穴歌:-胸胁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腿肩井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手太阴腧穴1.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2.尺泽*(合穴)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3.孔最*(郄穴)定位: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5.经渠(经穴)定位: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6.太渊*(输穴&原穴&八汇穴<脉会>)定位:桡动脉搏动处7.鱼际(荥穴)定位: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8.少商*(井穴)定位:手拇指本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手阳明腧穴1.商阳*(井穴)定位:手食指末节桡侧。
距指甲角0.1寸2.二间(荥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3.三间(输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处)后桡侧凹陷处4.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阳溪*(经穴)定位: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6.偏历(络穴)定位: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7.温溜(郄穴)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8.手三里*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9.曲池*(合穴)定位: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0.臂臑*定位: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11.肩髃*(手阳明&阳硚交会穴)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2.迎香*(手足阳明交会穴)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足阳明输穴1.承泣*(足阳明,阳硚,任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0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2.四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3.地仓*定位:口角外侧,上直瞳孔4.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5.下关*(足阳明,少阳交会穴)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凹陷中6.头维*(足阳明,少阳,阳维交会穴)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7.粱门*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8.天枢*(大肠募穴)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9.归来*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10.伏兔*定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3寸11。
经络腧穴各论重点-定位
针灸理论重点-定位1.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3.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4.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5.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6.伏兔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7.公孙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8.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9.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10.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1.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12.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3.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4.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5.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6.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7.涌泉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18.曲泽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19.劳宫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
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20.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21.耳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22.听会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23.肩井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24.环跳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25.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简便取穴法:垂手直立时,中指尖下是穴。
26.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27.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28.水沟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29.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30.神阙脐窝中央。
31.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32.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针灸重点穴位定位
针灸学经络腧穴重点穴位定位第一节任脉督脉一、任脉1、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2、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3、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4、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5、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6、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7、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二、督脉1、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约与髂嵴相平。
2、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大椎: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4、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5、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6、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约当两耳尖直上与头部正中线之交点处。
7、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第二节手三阴经一、手太阴肺经1、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3、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4、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二、手少阴心经1、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2、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3、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三、手厥阴心包经1、曲泽: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2、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劳宫: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时中指尖下是穴。
第三节手三阳经一、手阳明大肠经1、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将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处为穴。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腧穴及其特定的定位和操作方法。
经络腧穴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针灸疗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的两侧,枕骨与斜方肌之间,是治疗头痛、眩晕、颈椎病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2.四白穴(SI3):位于手背侧腕关节横纹的尺侧,是治疗头痛、颈肩痛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3.内关穴(PC6):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横纹的上1.5寸,是治疗心脏病、胃痛、呕吐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4.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褶处,是治疗头痛、感冒、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5.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方,腓骨与胫骨之间,是治疗脾胃病、虚弱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6.气海穴(CV6):位于腹中线下脐4寸,是治疗脘腹痛、腹泻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以上只是经络腧穴学中的一些重要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方法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进行操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08经络腧穴学重点
4.不宜灸
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足阳明胃经)
哑门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督脉)
1.体位:伏案正座,头微前倾,项肌放松
2.向下颌方向刺
3.深度:0.5-1寸深。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风府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肾足少阴之脉
1.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2.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3.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三焦手少阳之脉
1.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八脉交会穴
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经穴
三
郄穴
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募穴
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部位都接近其脏腑所在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
络穴
由经脉分出之处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穴
四
目系
眼后内连于脑的组织
心系
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联系
2.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3.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写出以下穴位的归经、定位、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穴位
定位&归经
注意事项
睛明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
1.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缘(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
经络腧穴学各论经络穴位详解5
体表:从食指桡侧 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 行,经肩颈上颜面, 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 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 经相接。 体内:络肺,属大 肠。面部支脉进入下 齿龈,绕上唇。
2、循行分布特点:
走向:从胸走手 位臵:手外侧前缘 循行: 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属性:阳经 属络关系:属大肠络肺 起止穴:商阳—迎香 交接关系:上接手太阴肺经,下接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末端,沿着食指桡侧缘向上,通过第一、第 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 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 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到 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通过面颊, 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 向左,上行挟着鼻孔到鼻翼两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要穴、通关利节要穴、上肢不遂必取要穴)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能:祛风解表,清热凉血。 主治: 配穴:太冲—高血压 合谷、外关—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痛。 外关、大椎—高热 上肢瘫痪配合谷、外关、肩髃、手三里。
风池、血海、足三里、委中
—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
刺灸:直刺0· 8~1· 5寸。可灸 。 现代研究:调节胃肠蠕动、治疗阑尾炎、心率、血压调节
2、合谷(原穴、回阳九针穴、三大清热要穴、孕妇敏感穴、
手背三大要穴)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另两种取穴法) 功能:祛风解表,清热通络。 主治: 配穴:水沟—口唇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 曲池—遍身风疹。 复溜—多汗症或无汗症. 颊车、下关—下齿痛,口眼 斜。 手三里、肩髃—上肢不遂。 三阴交—滞产,胎盘不下。 三阴交、至阴穴—催产。 列缺(原络)—大肠经病变。 大椎、风池—感冒 太冲(同时针刺,称为“开四关”) — 常用于急救,小儿惊风(气机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碍)。 刺灸:直刺0· 5~1寸。可灸。孕妇慎用。
(整理)考研《针灸学》必考十四经脉特定穴定位及主治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2-29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学总论之特定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 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 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命名:以脏腑名加“俞”字而成。
《灵枢· 背俞》首载。
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
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十二募穴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
10)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 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 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 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六阳经五输穴及其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 荥 输 经 合 (金) (水) (木) (火) (土)
大肠(金) 商阳 三焦(相火) 关冲 小肠(火) 少泽 胃(土) 厉兑 胆(木)
膀胱(水)
二间 液门 前谷 内庭 侠溪
通谷
三间 中渚 后溪 陷谷 足临 泣 束骨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经络与腧穴 腧穴总论 腧穴的定位
4
(二)骨度分寸法
以体表骨节 间的距离折量为 一定长度等份, 每一等份为一寸。
5
(三)手指同身寸法
举例
6
足三里( S36 )
足阳明胃经
犊鼻穴下 3寸,胫骨前 嵴外一横指
7
(四)简便取穴法
合谷 列缺 风市
经络腧穴学总论
1
2
五、腧穴的定位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
1 固定标志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移的标志。人体五官、毛发、 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 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
少商
3
2 活动标志 指需要采取相应的动
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 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 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 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阴腧穴1.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2.尺泽*(合穴)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3.孔最*(郄穴)定位: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5.经渠(经穴)定位: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6.太渊*(输穴&原穴&八汇穴<脉会>)定位:桡动脉搏动处7.鱼际(荥穴)定位: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8.少商*(井穴)定位:手拇指本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手阳明腧穴1.商阳*(井穴)定位:手食指末节桡侧。
距指甲角0.1寸2.二间(荥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3.三间(输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处)后桡侧凹陷处4.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阳溪*(经穴)定位: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6.偏历(络穴)定位: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7.温溜(郄穴)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8.手三里*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9.曲池*(合穴)定位: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0.臂臑*定位: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11.肩髃*(手阳明&阳硚交会穴)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2.迎香*(手足阳明交会穴)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足阳明输穴1.承泣*(足阳明,阳硚,任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0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2.四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3.地仓*定位:口角外侧,上直瞳孔4.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5.下关*(足阳明,少阳交会穴)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凹陷中6.头维*(足阳明,少阳,阳维交会穴)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7.粱门*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8.天枢*(大肠募穴)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9.归来*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10.伏兔*定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3寸11。
梁丘*(郄穴)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12.足三里*(合穴)定位: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13.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定位:当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14.下巨虚*(小肠下合穴)定位: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15.丰隆*(络穴)定位: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16.解溪*(经穴)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17.冲阳(原穴)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18.陷谷*(输穴)定位: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19.内庭*(荥穴)定位: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20.厉兑*(井穴)定位: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足太阴腧穴1.隐白*(井穴)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2.大都(井穴)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3.太白*(输穴&原穴)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4.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5.商丘(经穴)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处6.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7.地机*(郄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8.阴陵泉*(合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9.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10.大横*(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定位: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11.大包*(脾之大络)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上手少阴腧穴1.极泉*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在腋动脉搏动处2.少海*(合穴)定位:曲肘举臂,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3.灵道(经穴)定位: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3.通里*(络穴)定位: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4.阴郄:(郄穴)定位: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5.神门*(输穴&原穴)定位: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6.少府(荥穴)定位:在手掌面,第四第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7.少冲*(井穴)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手太阳腧穴1.少泽*(井穴)定位: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2.前谷(荥穴)定位: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3.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4.腕骨*(原穴)定位:在手掌尺侧。
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5.阳谷(经穴)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6.养老*(郄穴)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7.支正*(络穴)定位: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8.小海(合穴)定位:微屈肘。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9.肩贞*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10.天宗*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向平11.颧髎*(手少阳,太阳交会穴)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12.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足太阳腧穴1.睛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脉交会穴)定位: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0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2.攒竹*(鱼头)定位:在眉头陷中,眶上切际处3.天柱*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4.大杼(骨会,手足太阳交会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5.风门*(足太阳,督脉交会穴)定位: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6.肺俞*(背俞穴)定位:当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7.厥阴俞(背俞穴)定位: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8.心俞*(背俞穴)定位: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9.膈腧*(血会)定位: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0.肝俞*(背俞穴)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1.胆俞*(背俞穴)定位: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2.脾俞*(背俞穴)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3.胃俞*(背俞穴)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4.三焦俞(背俞穴)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5.肾俞*(背俞穴)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6.大肠俞*(背俞穴)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7.小肠俞(背俞穴)定位: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18.膀胱俞*(背俞穴)定位: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二骶后孔19.次髎*定位:骶后上脊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2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21.膏肓*定位: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22.志室*定位: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23.稚边*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24.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小腿伸直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25.飞扬*(络穴)定位: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26.跗阳*(阳蹻郄穴)定位:外踝后,昆仑直上3寸昆仑*(经穴)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27.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蹻)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处28.金门(郄穴)定位:当外踝前缘直下,骰股下缘处29.京骨*(原穴)定位:足外侧,第五趾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30.束骨(输穴)定位: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31.足通谷(荥穴)定位: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32.至阴*(井穴)定位: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足少阴腧穴1.涌泉*(井穴)定位: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2.然谷(荥穴)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3.太溪*(原穴,输穴)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4.大钟*(络穴)定位: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5.水泉(郄穴)定位: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5.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定位:内踝尖下方凹陷处6.复溜*(经穴)定位: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7.交信(阴蹻郄穴)定位: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8.筑宾(阴维郄穴)定位: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9.阴谷(合穴)定位: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10.俞府*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手厥阴腧穴1.天池*定位: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2.曲泽*(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3.郄门(郄穴)定位: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4.间使*(经穴)定位: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定位: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6.大陵*(输穴,原穴)定位: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7.劳宫*(荥穴)定位:;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8.中冲*(井穴)定位:在手中指末节中央手少阳腧穴1.关冲*(井穴)定位: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2.液门(荥穴)定位: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后方赤白肉际处2.中渚*(输穴)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凹陷处3.阳池*(原穴)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3.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4.支沟*(经穴)定位: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5.会宗(郄穴)定位: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6.天井*(合穴)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7.肩髎*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8.翳风*定位: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9.耳门*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际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10.丝竹空*定位:当眉梢凹陷处足少阳腧穴1.瞳子髎*(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2.听会*定位:当耳屏切际的前下方,下颌骨髁状乳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3.曲鬓*(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4.率谷*(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5.完骨*(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6.本神*(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三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7.阳白*(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8.头临泣*(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9.风池*(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10.肩井*(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11.日月*(胆募穴,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12.京门*(肾募穴)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13.带脉*(足少阳,带脉交会穴)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13.环跳*(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14.风市*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膕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15.阳陵泉*(合穴,筋会)定位: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16.阳交(阳维脉郄穴)定位: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17.外丘(郄穴)定位: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18.光明*(络穴)定位: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19.阳辅(经穴)定位: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20.悬钟*(髓会)定位: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21.丘墟*(原穴)定位: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21.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22.侠溪(荥穴)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间,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23.足窍阴*(井穴)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足厥阴腧穴1.大敦*(井穴)定位: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2.行间*(荥穴)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3.太冲*(输穴,原穴)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4.中封*(经穴)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5.蠡沟*(络穴)定位: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6.中都(郄穴)定位: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7.曲泉*(合穴)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胫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8.章门*(藏会,脾募穴,足厥阴,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9.期门*(肝募穴,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奇经八脉督脉腧穴1.长强*(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2.腰阳关*定位: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下方凹陷处3.命门*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4.至阳*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5.大椎*(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6.哑门*(督脉,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7.风府*(督脉,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8.百会*(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9.上星*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10.素髎*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11.水沟*(督脉、手、足阳明经交会穴)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任脉腧穴1.中极*(膀胱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2.关元*(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3.石门(三焦募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4.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5.神阙*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6.下脘*(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7.中脘*(胃募穴,腑会,任脉、手太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8.巨阙(心募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9.鸠尾(络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10.膻中*(心包募穴,气会)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11.天突*(任脉、阴维脉交会穴)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操作: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1~1.0寸12.廉泉*(任脉、阴维脉交会穴)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13.承浆*(任脉、组阳明经交会穴)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ke)唇沟的正中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