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3定位法课件

合集下载

腧穴总论-3定位法课件

腧穴总论-3定位法课件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用一经而可证”。
——《标幽赋》
“灸时孔穴不正,无益 于事,徒破好肉耳。”
——《备急千金要方》
“穴点以差讹,治疗全 然纰缪。”
——《圣惠方》
常用腧穴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四、简便定位法
起止点
折量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 9 联合中点(歧骨)
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
两乳头之间(锁骨中点)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背腰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3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上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腋后纹头至肘尖
是指利用关节、 肌肉、皮肤随活动 而出现的孔隙、凹 陷、皱纹等活动标 志来取穴的方法。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骨性标志: 颧弓 下颌关节 下颌角 乳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肌性标志:
咬肌 耳屏、对耳屏 屏间切迹 屏上切迹 胸锁乳突肌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皮肤标志: 人中沟 鼻唇沟 颏唇沟
9
肘横纹至腕掌横纹 肘尖至腕背横纹

针灸教学腧穴 ppt课件

针灸教学腧穴 ppt课件

◇任脉
◇ 督脉
20
经络 部位
面部
手太阴 肺经
手厥 阴心 包经
手少阴 手太阳 心经 小肠经
手阳明 手少阳 大肠经 三焦经
迎香 丝竹空
肘部 尺泽 曲泽
曲池
腕部 列缺 内关 神门 手部 鱼际
外关 合谷
经络 足太阴 足厥阴 足少阴 足太阳 足阳明 足少阳 部位 脾经 肝经 肾经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面部 胸腹
例如:两眉之间定印堂,肚脐中央定神阙。
神阙
16
▲活动标志:以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 而出现的间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来定穴。
例如:张口在耳前凹陷中取听宫;抬臂在肩部前凹陷取肩髃、 肩髎。
听宫
肩髃
17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定义:这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 的方法。医者可根据病人的高矮胖瘦适当伸缩, 也可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
[作用] 补肾培元,益气和血。 [操作] 直刺0.5~1寸。
全身强壮穴位
26
尺泽
[定位]
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 头 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美容主治] 皮肤色素沉着,老年斑
[操作] 直刺0.5一1寸;或点刺出 血、刮痧。可灸。
27
尺 泽 穴
2、鱼际(荥穴)
[定位] 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美容主治] 酒糟鼻、痤疮 [操作]直刺0.5~0.8寸。 少灸。

《经络腧穴学》总论(共93张PPT)

《经络腧穴学》总论(共93张PPT)

经脉的命名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二经 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手太阴肺 经)。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的命名
A脏腑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 “属”、“络”来概括。 B手足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 分为“手……经”“足……经”。 C阴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一、经络的标本、根结
1、标本的含义
“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 上下对应关系。“标”代表人体头面胸 背部,“本”代表人体四肢下端。
2、根结的含义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 指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头、胸、 腹部。
经络的标本、根结
四根三结: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 胸、腹为结,称为四根三结。 ①“标本”、“根结”之间的联系与差 别 ②“标本”、“根结”理论的应用
3、与肺有关的经脉有肺经(属肺)、大肠经(络肺)、 心经(上肺)、肾经(入肺中)、肝经(注肺)共五条。
4、与心有关的经脉有心经(属心)、小肠经(络心)、 脾经(流注心中)、肾经(络心)共四条。
经脉与五官的联络关系
到达眼部的经脉有6条:心经、小肠经、 膀胱经、胆经、肝经。
到达舌部的经脉有2条:脾经、肾经。 到达耳部的经脉有3条:膀胱经、三焦经 、胆经。
二、腧穴命名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第三讲 腧穴学总论_PPT幻灯片

第三讲 腧穴学总论_PPT幻灯片
2.拇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是令患者将示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 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处为标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又名“一夫法” 。
三、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
复习题:
1.腧穴分几类? 2.腧穴的主治特点是什么? 3.特定穴的定义? 4.特定穴分哪几类? 5.各类特定穴的定义? 6.常用骨度分寸?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什么叫腧穴?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经外 奇穴、阿是穴三类。 ➢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 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现有361个。 ➢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 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 ➢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 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能治疗该穴局部及邻近 组织、器官的病证。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能治疗距离该穴较远部 位的组织、器官的病证。
特殊作用:是指某ຫໍສະໝຸດ Baidu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 有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第三节 特定穴
一、定义:
在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 号的穴位。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列缺与照海
38
(十)交会穴 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 干部。
39
第四节 腧穴定位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40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 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来取穴 的方法。 活动标志: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 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只需掌握7穴)
54
中府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
【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 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
2.肩背痛。 【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感酸麻 胀可向胸部或肩背部放射。不可向内侧深刺,以 免伤及胸膜和肺脏,引起气胸。可灸。
12
5、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 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 属部分,能约束骨骼,以利于关节的 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正 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 骨而利机关也。”其分布有一定的规 律,与十二经络相联系。全身筋肉按 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 以手足三阴三阳名之为十二经筋。
8
一肺二大三胃经 四脾五心六小通 七膀八肾九心包 三焦胆肝相连行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腧穴的别名: 节、输穴、俞穴、气府、穴位、穴道、孔穴、会、骨空(孔音)
腧、输、俞的区别: “腧穴”是指穴位的统称; “输穴”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五脏俞和六腑俞的 背俞穴。
ppt课件
4
第二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ppt课件
5
一、腧穴的发展
ppt课件
24
⑤俞穴 、募穴
•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 “背俞穴”。五脏六腑各有1个背俞穴,位于 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其位置大体 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 “腹募穴”。五脏六腑各有1个募穴,其位置 也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接近。 • 募穴在身前,背俞穴在身后,前后均与脏腑相 应。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 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ppt课件
19
二、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①五输穴
②原穴、络穴
③郄穴
④下合穴
⑤俞穴、募穴
⑥八会穴
⑦八脉交会穴
⑧交会穴ppt课件
20
①五输穴
•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
•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 水的源头;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 的泉水微流; •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 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 无阻,经气盛行; •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 ppt课件 入湖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ppt课件
40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 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 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 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 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 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ppt课件
7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 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因 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 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 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 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 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ppt课件 8
三、腧穴的命名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二章-腧穴总论

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概念、含义、命名、分类、定位方法。

2、掌握腧穴作用、主治基本规律、特定穴。

3、腧穴与阴阳、脏腑、经络的关系。

4、掌握腧穴的特异性。

一、腧穴的定义:

腧与“输“、”俞”的意、音是相通的,有转输或输注之意。

如:水流的转输、灌注。

穴:指空隙或聚集之意。

转输的含义:

① 人体脏腑经络之气穴输注在体表的部位;

②把疾病输注并反映于体表一定的部位。

③ 把针或灸的感应转输到病所。

腧穴的定义:

①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于人体的特殊部位。

② 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疗法所施术的部位。

二、腧穴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最初的无定位阶段,是以痛为输。

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分类阶段。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

1、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论及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但不够完整)。

2、《难经·八十一难》提出了“八会穴”。

3、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全书十二卷128篇,其中70多篇专门论述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收集大量经外奇穴,首创彩色挂图。

5、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绘有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铸成两具腧穴铜人模型。为针灸教学树立了典范。

6、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十二经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穴”。

7、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是部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腧穴的主治详尽、辦证取穴,并附有医案。

8、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361个,一直沿用至今。

3第二章腧穴总论PPT课件

3第二章腧穴总论PPT课件

古代:三字通用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
现今: 腧——一般腧穴的统称 也,非皮肉筋骨也。
输——五输穴;五输穴中的第三穴“输”穴
俞——专指背俞穴
3.腧穴与经络脏腑关系
两点: 1)反应点 2)治疗点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 一、腧穴的发展
腧穴的发展,是指甚至主要是指腧穴内涵的发展, 而不仅涉及其数目的增加 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的技术工具和一定的针灸实 践水平等综合因素制约下,腧穴的认识往往形成某 种模式,为当时所习用。而这些模式的连续发展, 就是腧穴内涵演化的历史
• 原始模式及演化过程(无定位无定名) • 基本模式及其演化过程(定位定名或归经) • 高级模式及其演化过程(腧穴功用的系统化)
腧穴与经络理论离合交融的历史必然
腧穴 原始 模式 “域” 概念
“域” “点”“明堂穴”
青铜针出现
脉、经络
“域” “线”
针具改良技艺提高,发现 循经感传现象或导引等
帛书
《内经》 是腧穴 理论成 熟的标 志
(一)五输穴续
• 五行属性:阴井木阳井金 •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
相连; •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
肠牵; •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
里随; •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
水清; •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
海寻; •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

3.腧穴总论.PPT

3.腧穴总论.PP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经穴分布在十四经的循行 路线上,故与经脉的关系密切, 不仅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作用, 而且能反映本经及所属脏腑的 病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经外奇穴
Extraordinary points
• 经外奇穴,是在十四经穴wenku.baidu.com 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 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 穴”。
• 经外奇穴对某些病症有特殊 疗效,其主治作用一般比较 单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腧穴的定位方法
Methods of Locating Acupoints
• 腧穴定位又称取穴,定位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历代医家都十 分重视。
• 腧穴定位有一定的方法,临床应用 时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不同体位、 姿势等选择合适的取穴方法,并结 合穴位的局部感应来定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2004年
• 阿是穴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 仅适用于痛症,对某些内部脏器 的疾患也有较好的疗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当按压某一局部是病人反映敏 感,出现疼痛、酸胀,发出“啊” 的声音,“啊”处即作为施术的穴 位,故称为阿是穴。
“痛”,在早期只指单纯的压 痛感,以后“痛”的含义逐步扩大, 凡是按压触捏病体时,病人感觉有 痛感、热感、酸楚、麻胀或舒适等 感应处,即可作为施治的部位。

腧穴总论(3)

腧穴总论(3)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 于脏病。
募穴
概念 募: 汇集,结聚
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 布于躯干部。
部位、作用 ❖ 分布于胸腹部(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 共十二募穴 ❖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五)下合穴
概念 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手三阳经在上肢原有合穴,此六穴均在下肢,为 区别,故称“下合穴”。 部位、作用 足三阳经下合穴位于本经; 大、小肠经下合穴位于胃经; 三焦经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特点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
3、阿是穴 (“天应穴”、“不定穴”、 “压痛 点”)
概念 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 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特点 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 以治局部病变为主。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三、腧穴的命名
治疗六腑病变
(六)八会穴
概念 “会”――聚会 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精气聚
会的八个腧穴。 部位、作用 筋、脉、髓会位于四肢部 气、血、骨、脏、腑会位于躯干部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七)八脉交会穴
概念
交会 —— 脉气的相通 交通会合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 ❖ 不全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在分布线路上的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骨度分寸表
头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至前发际正中
3
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
3
正中
前额两发角间 (头维)
9
耳后两乳突之间(完骨)
9
前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形成明 显头发边缘)正中。
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形成明 显头发边缘)正中。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胸腹胁肋部
人体腧穴方位
• 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 • 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内侧”,手背一侧 (伸侧)为“外侧”。以人身前后正中线为准,距 正中线近者为“内侧”,距正中线远者为“外侧” • 人体腹侧面为“前”,背侧面为“后”。 • 手足掌面与背面皮肤移行处为“赤白肉际”。 • 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都称为“本节”。
注:不能用来量全身。
(一)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屈曲 时中节桡侧两端 纹头之间的距离 为1寸。
(二)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指 间关节的宽度 为1寸。
(三)横指同身寸
患者第2--5指并拢 时,以中指近侧指 间关节横纹为标准, 其四指宽度为3寸。 (“一夫法”)
简便定位法
是手指比量法或活动标志范围 的扩展,一种体位姿势和动作的 配合。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用一经而可证”。
——《标幽赋》
“灸时孔穴不正,无益 于事,徒破好肉耳。”
——《备急千金要方》
“穴点以差讹,治疗全 然纰缪。”
——《圣惠方》
常用腧穴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四、简便定位法
第二节
第三节
1. 腧穴的分类? 2. 腧穴的主治特点? 3. 特定穴。 4. 常用骨度分寸表。
静夜思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躯干部(胸腹): 骨性标志:
锁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胸骨角 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肚脐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髂前上棘点 L02
髂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
髂嵴 髂 后 上 棘 点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躯干部: 项、背腰部:
第七颈椎棘突 肩胛冈 肩峰 肩胛骨脊柱缘 肩胛下角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主要是指分布于全身 体表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体表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 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位置的 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
是指利用五官轮 廓、毛发边际、爪 甲、乳头、脐窝和 骨节凸起、凹陷及 肌肉隆起等固定标 志来取穴的方法。
活动标志
辅助取穴法。
小结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腧穴的重要定位方 法,是直接利用体表标志取穴的方法。
2.确定腧穴位置,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 在距离标志较远的部位,则于两标志之间折 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法。
3.手指比量法,使用方便,但易于有误差,必 须在骨度法的基础上应用。
菜单
概论
第一节
是指利用关节、 肌肉、皮肤随活动 而出现的孔隙、凹 陷、皱纹等活动标 志来取穴的方法。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骨性标志: 颧弓 下颌关节 下颌角 乳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肌性标志:
咬肌 耳屏、对耳屏 屏间切迹 屏上切迹 胸锁乳突肌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皮肤标志: 人中沟 鼻唇沟 颏唇沟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上肢) 骨性标志:
肱骨 肱骨内、外上髁 尺骨鹰嘴 尺骨小头和茎突 桡骨茎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上肢) 肌性标志:
三角肌 肱二头肌肌腱 掌长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腕屈肌腱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上肢) 皮肤标志:
腋前纹头 腋后纹头 肘横纹 腕横纹
四肢部(下肢) 皮肤标志:
臀横纹 腘横纹
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 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 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又称骨度法、折量法
“人之皮肉可肥瘦增减,骨 节之度不可延缩,故欲定脉之 长短,先言骨度也。”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 人长七尺五寸,其骨节之大小, 长短各几何?”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下肢) 骨性标志:
股骨大转子(髀枢)
股骨内上髁 股骨外上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下肢) 骨性标志:
胫骨粗隆 胫骨前嵴 胫骨内、外侧髁 腓骨小头 内踝、外踝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下肢) 肌性标志:
缝匠肌 膝眼 髌韧带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9
肘横纹至腕掌横纹 肘尖至腕背横纹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下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 18 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髀枢(股骨大转子)至膝中 19
膝中至外踝尖
16
外踝尖至足底
3
臀横纹至腘横纹
14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尺寸折量 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 称“同身寸”、“指寸法”。
起止点
折量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 9 联合中点(歧骨)
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
两乳头之间(锁骨中点)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背腰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3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上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腋后纹头至肘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