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3定位法课件

合集下载

腧穴定位法PPT课件

腧穴定位法PPT课件

第13页/共16页
2.骨度分寸定位法
耻骨联合上缘
股骨大转子高点
2.5 下肢部: 18寸
股骨内侧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缘
19寸
膝中
13寸
16寸
内踝尖
第14页/共16页
外踝尖
谢谢!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第2页/共16页
常用体表标志
1.1头面部:
1.体表标志定位法
前发 际
鼻尖
额角
下颌 角
瞳孔
目外眦 乳突 目内眦
后发 际
口角
第3页/共16页
眉间 眉头 眉稍
人中沟 颏唇沟
1.体表标志定位法
锁骨上窝 肩峰1.2 胸ຫໍສະໝຸດ 部:胸骨上窝胸骨角
第四肋间隙 胸剑联合
肚脐
第4页/共16页
耻骨联合上缘
1.3 背腰部:
1.体表标志定位法
1.4 上肢部:
肱二头肌腱
三角肌
桡侧腕屈 肌腱
掌长肌腱 尺侧腕屈肌腱
第7页/共16页
指伸肌腱
1.5 下肢部:
1.体表标志定位法
股骨大转子
股骨内侧髁 胫骨内侧髁
腓骨头
趾长伸肌腱
内踝尖
外踝尖
第8页/共16页
2.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法:
又称骨度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 的长短,并依据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标准。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1
体表标志定位法 ★
2
骨度分寸定位法 ★
3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
简便取穴法
第1页/共16页

针灸学课件第二章腧穴总论

针灸学课件第二章腧穴总论

背俞穴定位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六、募穴
● 1.概念: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 ● 2.分布: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 3.作用:治疗脏腑疾病,主治偏重于阳性病症,包括脏病、寒症、虚症。 ● 4.配穴(1)俞募相配 (2)募合配穴法
腧穴的定位与取法
❖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固定标志: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
志。即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 五官轮廓、发际、指 (趾)甲、乳头、肚脐等。 ❖ 活动标志: 需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 标志。即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 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
● 2.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井穴分布于之指或趾末端;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 输穴分布于掌指关节、跖趾关节之后; ●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 ●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难经·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 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临床运用 ● 井穴多用于急救、昏迷; ● 荥穴多用于热证; ● 输穴多用于肢节酸、胀、肿、痛; ● 经穴多用于喘咳、咽喉疾病; ● 合穴多用于脏腑疾病
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
十宣、四缝
腰痛点
金津玉液
二、腧穴的命名
●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既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颧骨 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 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25
⑥八会穴 •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各穴分散 在躯干部和四肢部,与8种组织、脏器有 着密切关系,主治其有关病证。
ppt课件
26
⑦八脉交会穴 •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称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 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这些穴位都 位于腕踝部的上下。《医学入门》说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 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脉交 会穴的重要作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 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ppt课件
19
二、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①五输穴
②原穴、络穴
③郄穴
④下合穴
⑤俞穴、募穴
⑥八会穴
⑦八脉交会穴
⑧交会穴ppt课件
20
①五输穴
•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
•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 水的源头;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 的泉水微流; •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 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 无阻,经气盛行; •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 ppt课件 入湖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
体表解剖标志定 位法,是以人体解 剖学的各种体表标 志为依据来确定腧 穴位置的方法。可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 动标志两种。
“骨度”分寸 定位法,是以体 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折量全身各部 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 穴定位的方法。
ppt课件
30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椎 21椎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 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l3寸 髀枢至膝中 19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l6寸 臀横纹至腘横纹 14 寸 31 ppt课件

3.腧穴总论.PPT

3.腧穴总论.PPT
所指处即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The Local and Adjacent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the Points
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 或邻近器官的病症,这是腧 穴的近部主治作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骨度分寸折量法
Bone-length Measurement
骨度分寸折量法,以体表骨 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 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又称骨度分寸法,骨度法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采用骨度分寸者量法,不 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只要 部位相同,其尺寸便相同。例 如:成人上肢的肘横纹至腕横 纹是12寸,那么小儿相同部位 的长度也是12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2004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治疗作用
treatment of acupoints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 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当人 体正气亏虚,肌凑空疏时,邪气 就会通过体表腧穴由表如里。
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 特性,又是腧穴之所以能够治疗 疾病的基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在腧穴部位施以针刺、温灸等 时,各种刺激能通过腧穴、经脉传 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 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 的目的。腧穴防治疾病的作用已被 大量临床和实验所证实。
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 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适用 于四肢部腧穴的纵向比量以 及腰背部腧穴的横向定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拇指同身寸法

腧穴定位法PPT演示幻灯片共18页

腧穴定位法PPT演示幻灯片共18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位法PPT演示幻灯片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腧穴总论-3定位法课件

腧穴总论-3定位法课件
又称骨度法、折量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之皮肉可肥瘦增减,骨 节之度不可延缩,故欲定脉之 长短,先言骨度也。”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 人长七尺五寸,其骨节之大小, 长短各几何?”
常用骨度分寸表
头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至前发际正中
3
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
3
正中
前额两发角间 (头维)
9
耳后两乳突之间(完骨)
9
前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形成明 显头发边缘)正中。
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形成明 显头发边缘)正中。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胸腹胁肋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 9 联合中点(歧骨)
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
两乳头之间(锁骨中点)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背腰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3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上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腋后纹头至肘尖
9
肘横纹至腕掌横纹 肘尖至腕背横纹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下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 18 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用一经而可证”。
——《标幽赋》
“灸时孔穴不正,无益 于事,徒破好肉耳。”
——《备急千金要方》

腧穴总论(3)

腧穴总论(3)

耳、眼病
后头、背腰病、脏腑病
神志 热病
足太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脾胃病 肝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前阴 妇科病
任督脉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任脉 督脉
回阳、固脱、强壮
中风、昏迷、热病、 头面病
神志病、 脏腑病 妇科病
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
❖ 头、面、颈项、躯干部穴——近治作用为主
胸腹部 背腰部
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病证 —— 下肢病证
手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经脉名 本经主治
两经主治
手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肺、喉病 心病 心、胃病
神志病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前头、口、齿、鼻病 侧头、胁肋病 后头、肩胛、神志病
眼病 耳病
三经同治 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
热病 咽喉
足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前头、口齿、
咽喉病、胃肠病
侧头、胁肋病、
注:
* 是所有穴位的共性
*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
(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
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 器官病证的作用。 注: * 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为主。 *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 线决定主治范围。
(三) 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 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注意: 1.无论何人相同部位的骨度分寸都是固定的 2.骨度分寸的“分寸”,应视为比例或等分 3.不同部位的定位采用相应的骨度分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 固定标志 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 部分骨节凸起或凹陷、肌肉纹理

《针灸学》课件腧穴总论

《针灸学》课件腧穴总论

三经病
足太阴病 足厥阴病 足少阴病
脾胃病 肝病 肾、肺、咽喉病
前阴病、妇科病
经名
任督二脉 本经病
二经病
任脉 督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 作用
中风、昏迷、热病、 头面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 科病
分部
头面颈项部 主治
前头、侧头区 后头区 项区 眼区 鼻区 颈区
眼、鼻病 神志、局部病 神志、喑哑、咽喉、眼、头项病
五输穴按井 → 荥 → 输 → 经 → 合次序, 从四肢末端呈向心性排列到肘、膝关节部。
井-山谷之泉
手足之末端
输-水流由小 到大
掌指、跖趾 关节前
荥穴-小 水,刚 出的泉 水微流
掌指、 跖趾关 节前
经穴-水流宽大 通畅
腕踝关节附近
合-江河之水汇 合入海
肘膝关节附近
五输配五行
首见于《灵枢·本输》“阴井木”、“阳 井金”,按五行相生类推配五输穴。 《难经·六十四难》据此补全了阴阳各经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同名五输穴,阳经穴五行属性克阴经穴 的五行属性,如阳经井穴属金,阴经井 穴属木,金克木。(歌诀)
腧穴总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 特殊部位。
“腧” 通“输”,或从简作“俞”;
有转输,输注之意。“穴”是空隙的意 思。
人体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 施术的部位。
机理:腧穴----经络----脏腑
腧穴的发展
1). 无定位、定名阶段:这是腧穴发展的最初 阶段
2).定位、定名阶段: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 渐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灸. 3).定位、定名、归经阶段:随着医疗实践经验 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穴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不 再把腧穴看成是体表孤立的点,并与经络脏腑 相联系,通过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经,这 是腑穴发展的成熟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主要是指分布于全身 体表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体表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 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位置的 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
是指利用五官轮 廓、毛发边际、爪 甲、乳头、脐窝和 骨节凸起、凹陷及 肌肉隆起等固定标 志来取穴的方法。
活动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躯干部(胸腹): 骨性标志:
锁骨 胸骨角 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肚脐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髂前上棘点 L02
髂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
髂嵴 髂 后 上 棘 点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躯干部: 项、背腰部:
第七颈椎棘突 肩胛冈 肩峰 肩胛骨脊柱缘 肩胛下角
辅助取穴法。
小结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腧穴的重要定位方 法,是直接利用体表标志取穴的方法。
2.确定腧穴位置,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 在距离标志较远的部位,则于两标志之间折 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法。
3.手指比量法,使用方便,但易于有误差,必 须在骨度法的基础上应用。
菜单
概论
第一节
注:不能用来量全身。
(一)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屈曲 时中节桡侧两端 纹头之间的距离 为1寸。
(二)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指 间关节的宽度 为1寸。
(三)横指同身寸
患者第2--5指并拢 时,以中指近侧指 间关节横纹为标准, 其四指宽度为3寸。 (“一夫法”)
简便定位法
是手指比量法或活动标志范围 的扩展,一种体位姿势和动作的 配合。
人体腧穴方位
• 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 • 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内侧”,手背一侧 (伸侧)为“外侧”。以人身前后正中线为准,距 正中线近者为“内侧”,距正中线远者为“外侧” • 人体腹侧面为“前”,背侧面为“后”。 • 手足掌面与背面皮肤移行处为“赤白肉际”。 • 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都称为“本节”。
第二节
第三节
1. 腧穴的分类? 2. 腧穴的主治特点? 3. 特定穴。 4. 常用骨度分寸表。
静夜思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用一经而可证”。
——《标幽赋》
“灸时孔穴不正,无益 于事,徒破好肉耳。”
——《备急千金要方》
“穴点以差讹,治疗全 然纰缪。”
——《圣惠方》
常用腧穴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四、简便定位法
四肢部(下肢) 皮肤标志:
臀横纹 腘横纹
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 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 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又称骨度法、折量法
“人之皮肉可肥瘦增减,骨 节之度不可延缩,故欲定脉之 长短,先言骨度也。”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 人长七尺五寸,其骨节之大小, 长短各几何?”
是指利用关节、 肌肉、皮肤随活动 而出现的孔隙、凹 陷、皱纹等活动标 志来取穴的方法。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骨性标志: 颧弓 下颌关节 下颌角 乳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肌性标志:
咬肌 耳屏、对耳屏 屏间切迹 屏上切迹 胸锁乳突肌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头颈部: 皮肤标志: 人中沟 鼻唇沟 颏唇沟
起止点
折量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 9 联合中点(歧骨)
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
两乳头之间(锁骨中点)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背腰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3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上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腋后纹头至肘尖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上肢) 骨性标志:
肱骨 肱骨内、外上髁 尺骨鹰嘴 尺骨小头和茎突 桡骨茎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上肢) 肌性标志:
三角肌 肱二头肌肌腱 掌长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腕屈肌腱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上肢) 皮肤标志:
腋前纹头 腋后纹头 肘横纹 腕横纹
常用骨度分寸表
头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至前发际正中
3
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
3
正中
前额两发角间 (头维)
9
耳后两乳突之间(完骨)
9
前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形成明 显头发边缘)正中。
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形成明 显头发边缘)正中。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胸腹胁肋部
9
肘横纹至腕掌横纹 肘尖至腕背横纹
12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下肢部
起止点
折量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 18 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髀枢(股骨大转子)至膝中 19
膝中至外踝尖
16
外踝尖至足底
3பைடு நூலகம்
臀横纹至腘横纹
14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尺寸折量 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 称“同身寸”、“指寸法”。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下肢) 骨性标志:
股骨大转子(髀枢)
股骨内上髁 股骨外上髁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下肢) 骨性标志:
胫骨粗隆 胫骨前嵴 胫骨内、外侧髁 腓骨小头 内踝、外踝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四肢部(下肢) 肌性标志:
缝匠肌 膝眼 髌韧带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