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课件第二章腧穴总论

针灸学课件第二章腧穴总论

背俞穴定位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六、募穴
● 1.概念: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 ● 2.分布: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 3.作用:治疗脏腑疾病,主治偏重于阳性病症,包括脏病、寒症、虚症。 ● 4.配穴(1)俞募相配 (2)募合配穴法
腧穴的定位与取法
❖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固定标志: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
志。即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 五官轮廓、发际、指 (趾)甲、乳头、肚脐等。 ❖ 活动标志: 需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 标志。即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 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
● 2.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井穴分布于之指或趾末端;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 输穴分布于掌指关节、跖趾关节之后; ●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 ●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难经·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 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临床运用 ● 井穴多用于急救、昏迷; ● 荥穴多用于热证; ● 输穴多用于肢节酸、胀、肿、痛; ● 经穴多用于喘咳、咽喉疾病; ● 合穴多用于脏腑疾病
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
十宣、四缝
腰痛点
金津玉液
二、腧穴的命名
●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既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颧骨 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 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25
⑥八会穴 •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各穴分散 在躯干部和四肢部,与8种组织、脏器有 着密切关系,主治其有关病证。
ppt课件
26
⑦八脉交会穴 •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称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 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这些穴位都 位于腕踝部的上下。《医学入门》说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 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脉交 会穴的重要作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 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ppt课件
19
二、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①五输穴
②原穴、络穴
③郄穴
④下合穴
⑤俞穴、募穴
⑥八会穴
⑦八脉交会穴
⑧交会穴ppt课件
20
①五输穴
•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
•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 水的源头;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 的泉水微流; •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 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 无阻,经气盛行; •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 ppt课件 入湖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
体表解剖标志定 位法,是以人体解 剖学的各种体表标 志为依据来确定腧 穴位置的方法。可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 动标志两种。
“骨度”分寸 定位法,是以体 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折量全身各部 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 穴定位的方法。
ppt课件
30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椎 21椎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 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l3寸 髀枢至膝中 19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l6寸 臀横纹至腘横纹 14 寸 31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8
三、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 颧骨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 肿的水分、水道,治口眼歪斜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如山、陵、丘、墟、 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状 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承山、大陵、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 小海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 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名称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印 堂、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 名,如阴陵泉、阳陵泉、心俞、三阴交、百会、气海、血海等。 9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 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因 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 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 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 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 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腧穴总论.PPT

3.腧穴总论.PPT
所指处即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The Local and Adjacent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the Points
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 或邻近器官的病症,这是腧 穴的近部主治作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骨度分寸折量法
Bone-length Measurement
骨度分寸折量法,以体表骨 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 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又称骨度分寸法,骨度法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采用骨度分寸者量法,不 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只要 部位相同,其尺寸便相同。例 如:成人上肢的肘横纹至腕横 纹是12寸,那么小儿相同部位 的长度也是12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2004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治疗作用
treatment of acupoints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 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当人 体正气亏虚,肌凑空疏时,邪气 就会通过体表腧穴由表如里。
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 特性,又是腧穴之所以能够治疗 疾病的基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在腧穴部位施以针刺、温灸等 时,各种刺激能通过腧穴、经脉传 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 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 的目的。腧穴防治疾病的作用已被 大量临床和实验所证实。
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 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适用 于四肢部腧穴的纵向比量以 及腰背部腧穴的横向定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拇指同身寸法

腧穴总论-精品中医课件

腧穴总论-精品中医课件

经脉流注顺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 后世认为督任二脉亦参加流注称为十四经流注规律,
即肝经经过督脉注于任脉回到肺
经络系统生理功能
运行气血 沟通表里上下 联络脏腑肢节 感应传导及调节人体各部分机能平衡等
方面
腧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在 中国古典医籍中有“砭灸处”、“节”、 “会”、“骨孔”、“气穴”、“穴位”等不 同名称。
腧穴多归属于不同的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相 应的脏腑,因此腧穴、经络、脏腑之间的相互 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 机制认识的整体观念,为针灸临床治疗中的上 病治下、左病取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络腧穴来源
《灵枢•经筋》所说,“以痛为输”。 来源于劳动、生活、临床实践 or 气功?
腧穴的命名
1、依据所在部位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等; 2、依据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疗目疾的睛明、光明;治
水肿的水分、水道;治脏腑疾患的肺俞、心俞等; 3、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阳溪、阴郄、气海、百会
等; 4、利用地貌天体命名,如承山、大陵、水沟、上星、
日月、太乙等; 5、参照动植物的名称命名,如膝下的犊鼻、胸腹部的
拇指同身寸法——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横量作为3寸。
简便取穴法
一种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
如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手中指端所指 处取风市穴;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 列缺;
体表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又称 “自然标志定位法”。
一种是不受人体活动影响的、固定不移的标志,如 五官、指甲、乳头等,称为固定标志。

《腧穴总论》课件

《腧穴总论》课件

腧穴的历史和发展
1
经典著作
2
古代医书中首次出现了对腧穴的系统论
述,如《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3
古代发现
腧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是中 国医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腧穴的研 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腧穴的分类和定位方法
经穴和奇穴
腧穴可分为经穴和奇穴两大类,根据其在经络上的 位置和特点进行分类。
《腧穴总论》PPT课件
腧穴总论 PPT 大纲
什么是腧穴?
1 穴位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上特定的解剖 结构点,通过刺激腧穴可 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2 穴位的特点
3 穴位的起源
每个腧穴具有特定的名称、 位置、属性和功能,是中 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
腧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代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 独特贡献之一。
定位方法
定位腧穴的方法包括解剖定位、经络定位、传统方 法等,各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腧穴的功能和作用
调节气血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缓解疼痛
腧穴刺激可以激活身体的内源性镇痛系统,缓解各种疼痛。
提高免疫力
刺激腧穴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腧穴与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
腧穴的常见应用
1
体内穴位刺激
通过针刺、按摩等方式刺激体内的腧穴,
穴位注射疗法
2
治疗各种疾病和不适。
将药物注射到穴位,起到针灸和药物疗
法的综合效果。
3
穴位贴敷疗法
利用药物贴敷在腧穴上,通过经络吸收 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腧穴的选穴方法
1 经典选穴法

腧穴总论讲解PPT课件

腧穴总论讲解PPT课件
背腰部: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病证、下肢病证
肘膝以上穴:局部病证
肘膝以下穴 :远治作用、全身疾患(发热、神志)
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作用与其部位密切相关
*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虽是不同经脉,其主治作 用相同或相近
*躯干部位穴——近治作用为主
*四肢肘膝以下穴——近治+远治 总结:“越远越远、越近越近”
第三节 特定穴
5. 结合中医学理论——解剖部位、脏腑功能经络 阴阳、穴位作用:腕骨、完骨、百会、气海、三 阴交
腧穴的临床应用—协助诊断
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1.古人论述 ——
《灵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两 腋;脾,两髀;肾,两腘。 《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 有所结聚”。 2.反映形式——腧穴范围以内 的“痛(压痛) 、温 (局部发凉发热)、形(肿胀、硬节、突起、凹陷、 丘疹 、脱屑) 、色”(发白、红,瘀点、瘀斑)。
举例:少泽、少商、合谷、太冲、内庭、人中、 委中、昆仑
(三) 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时
功能抑制
如:内关、天枢、大横、合谷
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经穴可治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个性
一、 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
概念:
所在部位
腧穴均可以治疗
的病症
邻近组织、器官
注:
* 是所有穴位的共性
*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
太阳、百会、中脘、肩髃、肩髎、臂臑等
(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
概念: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 器官病证的作用。

针灸学腧穴总论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课件

曲差:主治头痛、眩晕 等。
承光:主治头痛、眩晕 等。
络却:主治头痛、眩晕 等。
天柱:主治头痛、眩晕 等。
睛明:主治目疾,如近 视、远视等。
眉冲:主治头痛、眩晕 等。
五处:主治头痛、眩晕 等。
通天:主治头痛、眩晕 等。
玉枕:主治头痛、眩晕 等。
穴位:27个
足少阴肾经腧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腧穴的命名:根据位置、作用、形 象等命名
腧穴与经络的关系:腧穴是经络系 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腧穴作用及选穴原则
近治作用:调整脏腑功能,治 疗局部疾病
远治作用:通过经络系统调整 全身疾病
特殊作用:包括双向调节、运 动加强、感觉增强等
选穴原则:根据病症、穴位功 能、穴位所在部位、安全可操 作性等因素综合选择
特定穴
原穴:经气起源的穴位,可治疗所属脏腑疾病 络穴:联络表里经脉的穴位,治疗表里两经的疾病 俞穴: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八脉交会穴、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奇 经八脉与十二正 经相交会的八个 穴位
八会穴:脏、腑、 气、血、筋、脉、 骨、髓等精气所 会聚的八个穴位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穴位数量:23个
主治范围:头、耳、目、咽喉、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穴位分布:头侧部、胸腹部、上肢外侧中间、肩部、颈部
主要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翳风、瘈脉、 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等
足少阳胆经腧穴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特点
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主治
足太阴脾经腧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阿是穴


——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 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位置, 又无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以 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 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 本脏腑器官病 ①主要对某病 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治局部病变 有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经 穴 分布在十 位置 穴 名 四经中 有固定 有专用 奇 穴 无归经 位置 穴 名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位置 穴 名
经穴的数目: 战国 《黄帝内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杨继州《针灸大成》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 其中 约160穴 349穴 354穴 359穴 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一名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一名单穴(任、督脉) 52穴
⑵奇穴

——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 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 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 穴”。简称“奇穴”。
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 肢 部
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腘横纹—外踝尖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腘横纹,相当14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 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 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 点。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 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 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 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

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 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 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 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 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2、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
经 穴 奇 穴 阿是穴
Hale Waihona Puke 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具有固定名称、 固定位置和归经的特点,而且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见P13“常用骨度表”
部位
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折量寸
12 3 3
度量法
直寸 直寸 直寸
说明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头 面 部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3. 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乳下的 乳根,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 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 形态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大陵、丘墟、太溪等。

所出为井, “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 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所溜为荥,
18
9 9 9 8 5 8
直寸
横寸 横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 腹 胁 部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脐中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5、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 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 不同的名称。
1)五输穴



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 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 输、经、合五个穴位。 首见于《灵枢 · 九针十二原》“ 所出 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 为经,所入为合。”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 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 是:由小→大 ,由浅→深。
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
腰 背 部 上 肢 部 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 肩峰缘—后正中线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肘尖) 肘横纹(平肘尖)—腕掌(背)侧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12
3 8 9 12 18 13 19 16
直寸
横寸 横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 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 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天井、屋翳、库房、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 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阴陵泉、心俞、三阴交、血海等。
法:中指屈曲 时,中节掌侧 两端纹头之间 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 的直寸、背部 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 的横度作为 1寸。 用于四肢部 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 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 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指寸法): ① 中指同身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