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之人口与城市习题
高中地理 二轮专题人口与城市习题
二轮专题 人口与城市 练习青岛一中 高三地理集备组 2012.3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1~2题。
表2项目年份 2000年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90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41.38 苏中23.12 20.80 苏北43.1737.82图8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4.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5-6题。
年龄段(岁)迁出人口(人)迁入人口(人)≥60700 80045~59 1600 500025~44 2000 3000015~24 2400 275000~14 640 50005.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6.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广泛关注着人类与地球的共生关系。
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的规划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让我们通过人口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练习题来深入理解。
一、选择题1. 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通常是:A. 高海拔地区B. 高纬度地区C. 低纬度地区D. 生态环境保护区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A. 自然环境因素B. 社会经济因素C. 历史文化因素D. 政治因素3. 大城市的主要特征是:A. 人口规模大、经济发达B. 人均收入高、环境优美C. 建筑高楼林立、人口密集D. 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4. 以下属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特点是:A. 住宅区与工业区分离B. 城市主要依赖农业产业C. 城市建设简陋,交通不便D. 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条件较差5. 以下哪个城市规划原则是指城市的重心结构布局:A. 集约利用土地原则B.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原则C. 交通便利性原则D. 中心发展原则二、解答题1.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
人口分布不均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首先,自然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会影响人类的居住与耕种活动,从而导致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
其次,社会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区域间的人口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此外,历史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例如,历史上某些地方因为政治中心的迁移而导致了人口流失或聚集。
2. 请简要描述一下大城市的规划特点。
大城市的规划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口规模大,经济发达。
大城市通常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和资源,拥有较高的经济活动水平。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人口与城市
专题人口与城市01人口考点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查角度1▶结合人口统计图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2016年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A BC D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2000年降低较快。
答案▶ D考查角度2▶结合人口结构示意图考查人口问题(2019年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2015年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不同性别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百分比,材料中没有涉及具体的人口数量信息,故无法比较不同籍别的男性人口数量;图中25~50岁女性中非欧盟籍人口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劳动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欧盟籍劳动人口男女比例多为1%~1.5%,而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男女比例多为1%~2.5%;图中信息显示,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小于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
第2题,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加大,说明非欧盟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或欧盟籍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图中数据反映的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无法从中得出欧盟境内总人口数量的变化,所以也无法判断欧盟人均消费水平的增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升降;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加大,说明外来人口持续增多,而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所以降低了欧盟境内老年人口的比例,使得老龄化进程趋缓;外来青壮年人口持续增多,说明欧盟劳动力供给不足。
答案▶ 1.C 2.B(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是指()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物总数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性总数C.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总数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人口总数答案:C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政府政策D. 地形地势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人口最多?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A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人口增长的驱动力?A. 自然增长B. 家庭计划生育C. 城市化D. 移民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A. 日本B. 巴西C. 印度D. 埃及答案:A二、判断题1. 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答案:正确2.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答案:正确3.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过程。
()答案:错误4.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答案:正确5. 人口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加快。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解释人口密度的概念,并说明如何计算人口密度。
答案: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用于描述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程度。
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地区面积。
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作为地区面积的单位。
2. 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势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影响着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活条件,较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发达地区通常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和交通线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势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人口较多。
3. 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答案: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例如,某个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前往寻找工作机会,这是一种经济驱动的人口迁移。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2020年⾼考地理⼆轮复习特训专练:⼈⼝与城市(含解析)2020新⾼考地理⼆轮复习特训专练⼈⼝与城市⼀、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农村“空⼼化”的成因与演进机制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农村空⼼化出现关联性最⼩的是( )A.第⼀产业效益低B.第⼀产业产值下降C.农村劳动⼒剩余D.农民经济条件改善2、针对农村空⼼化现象要( )A.严格禁⽌农民进城B.转化农民的⽣活⽅式C.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D.发展机械化农业解析第1题,第⼀产业效益低,⼤量的剩余劳动⼒迁⼊城市,导致农村空⼼化的出现;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农民的收⼊增加,农民在村外建房,也促使农村空⼼化的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产业⽐重会减⼩,但产值不⼀定下降,B项符合题⼲要求。
第2题,严禁农民进城是不现实的,A项错误;农村空⼼化现象与农民的⽣活⽅式⽆关,B项错误;农村空⼼化现象的出现,使得⼀些房屋闲置与废弃,浪费了⼟地资源,故应加强宅基地管理,C项正确;发展机械化农业,会加剧农村空⼼化,D项错误。
答案 1.B 2.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数量占⽐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2000年相⽐,2016年该城市( )A.⼈⼝总数减少B.⽼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D.劳动⼒增多4.影响该城市⼈⼝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然增长B.医疗⽔平C.机械增长D.⽣育观念解析第3题,图中显⽰的是⼈⼝占⽐变化,⽆法根据图⽰信息⽐较⼈⼝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占⽐不⾜5%,不存在⽼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占⽐最⾼,约占80%,2016年21~50岁⼈⼝占⽐最⾼,说明⼈⼝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占⽐较⼤,该年龄段多数⼈⼝还没有参加⼯作,2016年25岁以上⼈⼝占⽐较⼤,该年龄段多数⼈⼝已经⼯作,故选D。
第4题,2000年⾄2016年,该城市⼈⼝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量劳动⼒⼈⼝涌⼊城市,C正确。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人教版必修二 人口和城市专题复习
人教版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2019年央视春晩《“儿子”来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表为中国三个区域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三个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增长B.人口基数C.自然环境D.人口迁移2.下列关于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A.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B.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C.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D.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
下图是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判断可知()A.流动人口15~25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30~35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4.下列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有()①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城市产业结构调整③城市人口政策④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读中国出生人ロ数及出生率图,图中出生率曲线因人为原因缺失了一段,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图中甲乙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相同,人口政策不同B.两点出生人口数相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不相同C.两点出生人口数和影响人口増长的政策都相同D.两点人口出生率相同,影响人口增长的政策不一样6.根据乙以后时间段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推测最可能的是A.该时期育龄人口数量变化大,导致人口出生数变化B.因为出生人口明显增长过快,国家调控人口政策改变,出生人口数量再回归正常C.现行人口政策效果不明显,需要更宽松的人口政策刺激人口増长D.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出生人口出现明显变化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下图为我国1982-2017年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七)城市与人口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七)城市与人口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1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A .性别比例B .医疗水平C .教育程度D .年龄结构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 可能出现A .人口迁移加剧B .劳动力渐不足C .人口分布不均D .社会负担减轻图2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3~4题。
3.图3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4.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 .1910—1930年B .1930—1950年C .1950—1970年D .1970—1990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5~6题。
5.图4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C .粤、豫、沪、黔D .豫、粤、沪、黔 6.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 .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 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 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5)。
完成7~8题。
7.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 产区的分别是 A .Ⅰ、Ⅱ、Ⅲ B .Ⅰ、Ⅲ、Ⅱ C .Ⅱ、Ⅲ、Ⅰ D .Ⅲ、Ⅰ、Ⅱ 8.三类区域中A .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 .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 .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图5图4 图1图2① ② ③ ④ 图3D .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图6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初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练习题
初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练习题1 / 13人口一、单选题1. 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决策,下列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 会大大加快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C. 会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D. 可有效提升我国人口的素质2. 目前,我国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生育政策的转变,有助于减缓的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分布不均B. 人口素质低C.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D. 人口老龄化3. 有关我国人口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龄化是目前面临的新的人口问题B. 基数大、增长快仍是人口的基本特征C. 人口减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D. 交通拥挤,就业、就学困难依然存在4. 下图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示时期中,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 1764年~1840年B. 1840年~1949年C. 1949年~1982年D. 1982年~2005年5.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A. 印度俄罗斯B. 俄罗斯中国C. 中国中国D. 加拿大中国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 漠河—腾冲线B. 漠河—昆明线C. 黑河—腾冲线D. 黑河—昆明线7.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西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B. 西部地区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C.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D. 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8.读“我国人口资料图”,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 1982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 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C. 目前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多,今后不需再实行计划生育D.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B. 福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C. 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D. 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初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练习题2016年我国春运期间最拥挤的十大火车站依次是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上海南站、北京站、杭州东站、深圳北站、苏州站、北京南站、苏州园区站。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表为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 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 环卫人员B. 中小幼教师C. 工程技术人员D. 建筑设计师【答案】1. C 2. B【解析】1.根据表中迁入、迁出人口的年龄段,该地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
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C对。
劳动力人口技术水平低,不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错。
人口迁入不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B错。
减缓区域人口老龄化进程,D错。
2.表中数值表示,有大量0-14岁人口迁入郊区,需要入学接受教育。
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中小幼教师,B对。
郊区人口大量迁入,与增加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建筑设计师的关系不大,A、C、D错。
图示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等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 政局动满B. 生育观念C. 产业结构D. 自然灾害4. 该国最可能位于A. 北美B. 西亚C. 西欧D. 南美【答案】3. C 4. B【解析】3.读图可知,该国20—55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C项正确。
4.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比重并不高;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B项正确。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人口分布?A. 水资源分配情况B. 土地利用状况C. 经济发展水平D. 政治制度答案:D. 政治制度2. 以下哪个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 民族语言差异B. 环境污染C. 卫生设施改善D. 学校质量提高答案:B. 环境污染3. 下列关于城市和农村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城市环境更好B. 农村交通更便利C. 农村医疗条件更好D. 城市污染更严重答案:A. 城市环境更好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对)2.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错)3.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
(错)4. 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大多低于城市地区。
(对)5. 城市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对)答案: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三、简答题请简述以下问题:1. 什么是人口密度?答: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的集中程度。
2. 请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答:山脉、河流和湖泊、海洋。
3. 请简述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同时引发一系列城市交通、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以下问题,并给出你的观点。
问题: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观点: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分析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2. 地形地貌因素: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吸引了更多人口定居;而西部地形复杂,地势高山丘陵较多,限制了人口聚集。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测试题(附解析)
“人口与城市”测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中国单身独居人口日益庞大,201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6%上升到14.6%。
据此,回答1~2题。
1.单身独居人口比重的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减轻B.人口出生率下降C.劳动力数量减少D.人口性别比失调2.单身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风俗习惯B.政策法规C.经济基础D.医疗卫生1.B【解析】单身独居人口比重上升,直接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2.C【解析】我国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成本高,往往成为众多单身的聚集地。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
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B.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C.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D.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4.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3.D【解析】读图可知,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系数东部、西部上升明显,南部、北部呈上升趋势,故整体上是升高的。
由于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所以此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呈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的趋势。
4.B【解析】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系数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可有效减轻青壮年的社会负担,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近日,某大数据中心发布了基于9亿用户的中国2017春节“空城指数”,广东有四个城市位列前五,其中东莞当选最“空”城市。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一、选择题1. 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2. 下列哪个国家人口数量最少?A. 俄罗斯B. 加拿大C. 韩国D. 南非3. 城市化是指: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B. 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的过程C. 城市人口比例超过农村的程度D. 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持平的状态4. 以下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B. 人口迁移可以造成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减缓C. 人口迁移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D.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5. 下列哪个国际机构负责统计和发布全球人口数据?A. 联合国B. 世界银行C. 世界贸易组织D. 健康组织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通常以_________作为计算基准。
2.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3. 人口迁移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迁移。
4. 城市化不仅是人口向城市转移,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___问题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住房、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紧张。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简要描述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
3. 分析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四、论述题请以城市化为主题,探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习题集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积极思考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通过对这些练习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与掌握。
祝各位同学学业进步!。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 常考点一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练习
常考点一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
据此完成1~3题。
注:图中2010、2015、2020、2025、2030分别表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
1.下列关于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省比河北省晚B.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晚C.季风区比非季风区早D.东北地区比西北地区早2.上海最先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大D.地方户籍政策限制多3.到203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先后实现人口“零增长”,由此可以推断出( ) A.2030年社会养老负担最轻B.省际人口迁移对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没有影响C.我国总人口“零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D.2030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减少答案 1.D 2.C 3.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湖北省2025年前实现人口“零增长”,河北省2025年后实现人口“零增长”,河北出现的晚;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无法比较;东北地区比西北地区早,D正确。
第2题,上海最先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地方户籍政策限制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小,选C。
第3题,老年人口比例越低,社会养老负担越轻,2030年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社会养老负担较重;省际人口迁移使得迁入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推迟;我国总人口“零增长”从图中读不出来;2030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减少,D正确。
关键原理1.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①劳动力短缺;②国防兵源不足;③医疗、保险等社会支出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④青壮年负担过重;⑤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⑥老年人生活孤单寂寞。
4.人口老龄化的对策①鼓励生育(我国放宽生育政策);②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④发展养老产业;⑤提高社会养老爱老的意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4人口与城市试题
14 人口与城市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Ⅰ、图Ⅱ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图Ⅰ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Ⅱ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1.(2015天津文综,6)结合图Ⅰ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2.(2015天津文综,7)结合图Ⅱ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2015北京文综,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4-5题。
4.(2015江苏单科,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5.(2015江苏单科,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读我国某城市常住人口与就业人口变化统计表,完成6-7题。
6.(2015广东广州一模,5)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外迁B.环境因素C.住房价格D.农村工业化7.(2015广东广州一模,6)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是( )A.就业压力增大B.交通拥堵加剧C.人均绿地减少D.社会治安变差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习题
一、选择题
(2014·成都2014届一诊)下面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布局在城区
A.西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东北郊
2、据上图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2014·成都2014届三诊)表1为杭州(1981年全市人口为525万)和武汉(1981年全市人口为590万)1981年至2000年城市人口(单位:万人)增长状况,据表回答3~4题。
3、两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杭州1981~1990
B.武汉1981~1990
C.杭州1991~2000
D.武汉1991~2000
4、据表可以看出,1981年至2000年两城市
A.中心区人口持续减少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郊区城市化明显
(2014·成都2014届二诊)图1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1963年~1972年
B.1975年~1986年
C.1981年~1990年
D.2000年~2010年
6、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2013·成都2013届三诊)图3是武汉地区城市发展图,读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城市等级体系不断完善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8、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洪涝灾害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台风影响明显,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位于阶梯交界处,多地形雨
D.湖泊众多,径流量大
(2013·四川文综)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平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此回答9~10题。
9、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0、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有所减少
(2014·四川文综)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2014·新课标全国卷)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13~14题。
图3
13、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年~1930年
B.1930年~1950年
C.1950年~1970年
D.1970年~1990年(2013·新课标全国卷)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5~16题.
15、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16、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008·四川文综)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3,回答17~18题。
17、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18、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19、(2009·广东地理)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2009·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6、图7回答20~21题。
20、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1、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2010·广东地理)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图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图4),完成22~23题。
22、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3、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少
(2010·江苏地理)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5、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二、综合题
13、(2014·成都2014届三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与我国比较,英国城市化过程特点。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