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1腧穴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第十章
针灸
针灸学概念
针灸学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
过针刺和艾灸作用于人体体表一定 的部位。以调整脏腑、气血、从而 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针灸” 临床上针刺和艾灸常合用, 故称之。
第一节 腧穴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 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 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 称“穴位” 。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注 侧伏意坐位处方与体位
适宜暴于露取与头松部弛的一侧、 面颊针及刺耳期前间后勿部改位变的体腧位穴
医生适当的位置
针刺前的准备
针刺前的准备
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医生高 >手3压0指m蒸i气消n灭毒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针刺药部液位浸泡消消毒毒法 75%酒精 30-60min 治疗煮室沸内消毒消法毒 水沸后15-20min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 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 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 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
⑶阿是穴
以 痛 点 为 穴 位 , “ 以 痛 为 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 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经穴 奇穴
定经 有归经 分布在十 四经中
无归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二. 针法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构造与检查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
平柄、管柄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尾 角度 艾灸
规格
长短规格
寸
1 1.5 2 2.5 3 4 5
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⑵解剖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指切进针法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
三、针刺前准备
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
检查各部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注意:一穴一针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 俯卧位
常用体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
有固定 位置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名
有专用 穴名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 脏腑器官病
①主要对某病有 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治局部病变 位置 穴 名
3、腧穴的主治规律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 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 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 点。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毫针的针刺方法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修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⑶手指同身寸法
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 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 纹头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 指 指 关 节 的横度作为 1寸。
用 于 四 肢 部 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指 第二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 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 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 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某些穴位
机体功能增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 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2、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经穴 奇穴 阿是穴
⑴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 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⑵奇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第十章
针灸
针灸学概念
针灸学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
过针刺和艾灸作用于人体体表一定 的部位。以调整脏腑、气血、从而 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针灸” 临床上针刺和艾灸常合用, 故称之。
第一节 腧穴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 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 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 称“穴位” 。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注 侧伏意坐位处方与体位
适宜暴于露取与头松部弛的一侧、 面颊针及刺耳期前间后勿部改位变的体腧位穴
医生适当的位置
针刺前的准备
针刺前的准备
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医生高 >手3压0指m蒸i气消n灭毒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针刺药部液位浸泡消消毒毒法 75%酒精 30-60min 治疗煮室沸内消毒消法毒 水沸后15-20min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 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 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 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
⑶阿是穴
以 痛 点 为 穴 位 , “ 以 痛 为 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 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经穴 奇穴
定经 有归经 分布在十 四经中
无归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二. 针法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构造与检查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
平柄、管柄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尾 角度 艾灸
规格
长短规格
寸
1 1.5 2 2.5 3 4 5
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⑵解剖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指切进针法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
三、针刺前准备
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
检查各部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注意:一穴一针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 俯卧位
常用体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
有固定 位置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名
有专用 穴名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 脏腑器官病
①主要对某病有 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治局部病变 位置 穴 名
3、腧穴的主治规律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 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 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 点。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毫针的针刺方法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修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⑶手指同身寸法
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 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 纹头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 指 指 关 节 的横度作为 1寸。
用 于 四 肢 部 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指 第二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 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 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 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某些穴位
机体功能增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 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2、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经穴 奇穴 阿是穴
⑴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 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⑵奇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