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信号在线测试设备校准规范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地铁信号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信号系统)

轨道交通地铁信号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信号系统)

轨道交通地铁防灾设计信号系统●一般要求信号系统应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装备,满足近、远期列车不同行车间隔的运营要求。

系统接口及相关协议应与一、二、三期工程信号系统完全兼容。

1.系统构成应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易于扩展、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并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凡涉及行车安全的系统、设备必须满足故障——安全原则。

2.设备配置应有利于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实现行车指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并应考虑和预留延伸线的接口条件。

选用的设备、器材应适用于哈尔滨寒冷地区的自然环境。

3.系统设备在满足功能与安全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内产品,需要引进的系统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国产化率。

4.所有室外设备的选用必须满足设备限界的要求,地面线路的室外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5.道床漏泄电阻:整体道床2.0Ω·km;碎石道床1.0Ω·km。

6.正线区段系统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遵循的规范及标准1.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2.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3.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4.铁道部标准《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3027-2002);5.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10071-2000);6.铁道部标准《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运基信号【2010】709号文);7.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8.国际无线咨询委员会标准(CCIR);9.国际电讯联盟(ITU-T)的有关建议;10.国际电工学会标准(IEC);11.国际铁路联盟UIC规程;12.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IEEE);13.ATC系统引进国相关标准;1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5.《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

正线轨道检测标准

正线轨道检测标准

正线轨道检测项目及标准一、道床(Ⅰ)保证项目底碴、面碴的种类、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材料符合铁道部现行的道碴标准。

检验数量:每千米抽验4处。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道碴合格证、目测。

(Ⅱ)基本项目道床断面符合设计规定,道床饱满,碴肩(25cm)、边坡(1:1.5)及铺设混凝土枕的中部凹槽(60cm范围内,道碴顶面低于枕底3cm)按设计要求。

道床整齐、线形美观。

检验数量:每千米抽验4处。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尺量、目测。

(Ⅲ)允许偏差项目二、铺枕(Ⅰ)保证项目1、轨枕的类型、规格、质量和铺设数量(每根25m轨铺设40根砼枕或46根木枕)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每千米抽验100m。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验出厂合格证、点数、目测。

2、木枕新锯断面、预钻道钉孔均做防腐处理;劈裂者作愈合处理;宽面在下。

上下面宽度接近的,使树心面朝下。

检验数量:每千米抽验100m。

检验方法:目测。

3、螺旋道钉用硫磺砂浆锚固;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º,道钉中线与承轨槽面交点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面应高出承轨槽面,但不得大于2mm;道钉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

检验数量:螺旋道钉每千米一组抗拔实验,其它项目每千米抽验100m。

检验方法:检查抗拔实验报告、目测、尺量。

4、同种类不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同类型轨枕成段铺设得最小长度为200m,困难条件下可减小到50m。

检验数量:全验。

检验方法:目测、尺量。

5、钢轨接头前后应铺设不少于5根同类型轨枕。

检验数量:全验。

检验方法:目测、尺量。

(Ⅱ)基本项目直线地段铺设木枕应一端取齐,曲线地段在外侧取齐。

取齐一端,整齐美观检验数量:每千米抽验100m。

检验方法:目测。

(Ⅲ)允许偏差项目轨枕应与线路中线垂直,轨枕间距、偏斜允许偏差及检验数量方法如下表所示:注:表中a 为一般间距,c 为钢轨接头两根枕木间距,b 为与c 之相邻的枕间距,如下图示:三、铺轨(Ⅰ)保证项目1、钢轨及其联结配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轨道检查仪安全操作规程基本要求

轨道检查仪安全操作规程基本要求

轨道检查仪安全操作规程基本要求1、为保证GJY-T-4型轨道检查仪(以下简称T4轨检仪)在使用中的行车、作业、人身和设备安全,凡从事轨道检测的人员,都要认真执行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定》、《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轨道检查的安全措施和《计量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厂家的专业培训。

2、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

检查人员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劳动纪律,以保证轨道检查的安全和人身安全。

检测及安全1、检查纵梁和横梁定位轴承之间的绝缘电阻是否大于1MΩ,小于1MΩ禁止上道检查;将设备分解后运到检测现场,用干燥麻布擦去表面灰尘,将纵梁和横梁装配好,拧紧连接螺栓,安装好电池及电源线;安装面板,确保在关机状态下插好数据电缆线,调整推杆到合适高度。

开机自检,系统显示正常后方可上道。

2、上道时需要两人配合抬起设备,使横梁走行轮和定位轴承先接触轨道,然后在另一端沿垂直轨道方向推动纵梁,将弹簧压缩后轻轻放下纵梁,弹簧归位将装置卡在轨道上。

上道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摸弹簧,以免夹伤。

3、检查过程中一人沿轨道匀速推行,另一人跟在道边跟随,观察行车,前后设防护,必须设驻站防护,随时保持与车站联系。

有列车经过或者危险情况,及时将T4轨检仪抬下轨道。

4、检查时,不得用衣帽遮住两耳,以免妨碍听觉;在高堤深堑和曲线多的地段,视线不良时,更应勤回头,认真了望前后来车,及时下道避车。

5、通过桥梁、隧道、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应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严禁来车时抢越。

信号辨认不清时,应及时下道避车,不得臆测行事。

6、休息时,严禁坐卧钢轨、轨枕头及道床边坡上。

人员休息或因事离开,务必将轨检仪抬下轨道。

7、在检查中遇到雷雨时,应下道关机,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或者涵洞内躲避。

操作及安全1、轨检仪(包括分析软件)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应该严格遵循操作手册和操作规程。

2、轨检仪分解装配(指纵横梁和面板及电池等),必须遵照操作规程要求,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否则可能影响使用性能和寿命。

信号设备的测试标准及方法

信号设备的测试标准及方法

信号设备的测试标准及⽅法⼀、⾊灯信号机测试⽅法及标准㈠测试项⽬及周期㈡测试⽅法及标准1.第1项⽤万⽤表交流250V档测试变压器Ⅰ次电压,⽤万⽤表交流25V档测试变压器Ⅱ次电压。

2.第2项⽤万⽤表交流25V档测试主灯丝点灯电压,列车信号机主灯丝点灯电压应调整在10.2~11.4V,调车信号机主灯丝点灯电压应调整在9~11.4V,容许信号主灯丝点灯电压应调整在7.8~10.2V。

列车信号机的表⽰器主灯丝点灯电压应调整在10.2~11.4V。

3.第3项⽤万⽤表交流25V档测试副灯丝点灯电压。

(注:列车信号机因带有灯丝转换继电器,副灯丝电压⽐主灯丝电压略⾼,分散式移频区间信号机因副灯丝串有0.5欧姆可调电阻,副灯丝电压视具体情况⽽定)4.第7项如果DJ使⽤的是JZXC-H18型,⽤万⽤表交流10V档测试DJ的53,63端⼦,参考电压在3.5~4.5V(进站信号机因使⽤12V30W的灯泡,参考电压在4.5~5.5V);⽤万⽤表直流10V档测试DJ的1,4端⼦,参考电压在2.0~2.5V(进站信号机因使⽤12V30W的灯泡,参考电压在2.5~3.5V)。

如果DJ使⽤的是JZXC-H16F型,DJ交流电压测试⽅法及标准同上,⽆直流电压。

⼆、ZD型电动转辙机测试⽅法及标准㈠测试项⽬及周期㈡测试⽅法及标准1.第1项⽤万⽤表直流5A档测试,拉开安全接点,将表笔按“⾥正外负”串接在安全接点间,电扳道岔测试⼯作电流,标准见表⼀。

2.第2项万⽤表使⽤⽅法同上,在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插⼊4mm铁板,电扳道岔待摩擦连接器空转时测试的摩擦电流,标准见表⼀。

3.第3项⽤万⽤表直流250V档测试,将负表笔接在电机头4号端⼦上,正表笔接在1号或2号端⼦上,电扳道岔正常转换时测定、反位动作电压,标准见表⼀。

4.第4项⽤万⽤表测试表⽰继电器的1、4端⼦,交流参考电压为50~65V,直流参考电压为30~40V。

5.第5项有微机监测的车站使⽤微机监测测试,标准见下表;⽆微机监测的车站不测试。

信号设备检修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轨道电路)

信号设备检修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轨道电路)

信号设备检修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站内轨道电路检修作业程序(一)工作前准备:1、工具、材料:笔、笔记本、测试表格、万用表、大钳子、尖嘴钳、斜口钳、长嘴钳、200mm十字改锥、200mm一字改锥、5mm管拧子、6mm管拧子、300扳手、皮老虎、1.5寸毛刷、破布、机油,确认通信设备(对讲机良好)。

2、登记联系(后见段规范)。

(二)检修作业顺序1、前→后、左→右、上→下、外→内,先检查后测试。

2、外观检查,先检查外侧轨道绝缘、引接线,检查道心引接线,再检查内侧轨道绝缘、引接线,再检查箱盒外部、扼流外部及基础平台。

3、联系登记要点。

4、开扼流、开箱盒进行内部检查;5、先检查端子排,再检查端子排配线及下部电缆和灌胶情况,再检查限流电阻(阻值是否标准,送端阻值不动)、轨道变压器(变比是否正确受端变比不动)。

6、测试;送端顺序:电源电压→轨道变压器I次→轨道变压器II次→限流电阻→扼流二次→轨面→分路残压→(股道和正线区段测试入口电流)。

受端顺序:分路残压→(股道和正线区段测试入口电流)→轨面→扼流二次→限流电阻→轨道变压器II次→轨道变压器I次→GJ电压。

(三)送(受)电端箱盒外部检查1、箱盒无破损,加锁装置良好,号码清晰正确。

2、基础倾斜度不超过10mm,箱盒底距地面不少于150 mm,排水良好。

3、各部螺栓油润、紧固、满帽。

4、平台整洁无杂物。

(四)送(受)电端引接线检查1、采用双引接线,固定在木枕或其他专用的设备上,不得埋于土或石渣中,油润不锈蚀,断股不得超过1/5。

2、引接线处不得有防爬器和轨距杆等物。

跳线及引接线穿越钢轨处,距轨底不应小于30 mm,并进行绝缘防护,不得与可能造成短路的金属件接触。

过轨杆件距轨底不得小于20mm。

3、扼流变压器连接线、中心连接板(线)连接紧固,防混良好(年整治)(五)通道设备检查1、钢轨绝缘应做到钢轨、槽形绝缘、鱼尾板相吻合,轨端绝缘安装应与钢轨接头保持平直;道钉、扣件不得碰绝缘鱼尾板;装有钢轨绝缘处的轨缝应保持在6--10 mm,两钢轨头保持水平,高低相差不大于2 mm,在钢轨绝缘处的轨枕保持坚固,道床捣固良好。

轨道衡点检标准

轨道衡点检标准
Z
J
2W
1Y
目视
目视
目视

7
基座梁与承重梁
间隙
基座梁与承重梁之间间隙为3 ~10mm
Z
J
1W
1Y
目视
目视
测量

8
基座梁
基座梁
基座梁地脚螺栓等组件无松动、断裂、裂纹,梁体有无移位、断裂、裂纹现象
Z
J
1W
1Y
目视
目视
目视

9
承重梁
承重梁
梁体有无移位、断裂、裂纹现象
Z
J
2W
1Y
目视
目视
目视

横向限位装置
水平及拉力
Z
J
2W
1Y
目视
目视
目视

辅助支梁
辅助支梁
辅助支梁与地面应保持10mm间隙,不得靠在地面上
Z
J
2W
1Y
目视
目视
目视

衡架
焊口
所有机架焊接处不得有裂纹
Z
J
1M
1Y
目视
目视
目视

系统名称
采制样系统
设备
名称
轨道衡
GCU-100—ZD型
状态
标记△停止中点检日期 Nhomakorabea代码
年Y月M周W
日D
点检
类型
日检R专检Z
精检J
序号
点检部位
点检内容
点检标准
点检类型
点检周期
点检方法
点检
状态
责任
部门
日检
专检


日检
专检

轨道检查仪器标准

轨道检查仪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结构型式 (1)5. 使用条件 (2)6. 技术要求 (3)6.1. 总体要求 (3)6.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6.3. 结构参数 (3)6.4. 检测项目 (4)6.5. 绝缘性能 (4)6.6. 电源适应性 (4)6.7. 稳定性 (4)6.8. 综合测试 (4)6.9. 环境条件试验 (4)6.10. 电磁兼容试验 (4)7. 试验方法 (4)7.1. 总体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4)7.2. 结构参数 (4)7.3. 检测项目 (5)7.4. 绝缘性能 (5)7.5. 电源适应性 (5)7.6. 稳定性 (5)7.7. 非常规试验 (5)7.7.1. 工作轮的允许弹性变形及其寿命试验 (5)7.7.2. 运行试验 (5)7.7.3. 环境条件试验 (5)7.7.4. 电磁兼容试验 (5)8. 检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6)8.1. 检验方法 (6)8.2. 检验规则 (6)9. 标志、包装 (6)附录A(规范性附录)轨道检查仪检定台的技术要求 (7)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江西日月明实业有限公司、什邡瑞邦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铁路轨道检查仪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轨道检查仪(以下简称轨检仪)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通过电子、传感技术移动测量并自动记录标准轨距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参数,包括轨距(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水平(超高)、基本弦的轨向(在钢轨踏面下16mm 处测量)和高低,进而间接测量三角坑、轨向(10m弦测量)、高低(10m弦测量)及正矢(20m 弦测量) 等的轨检仪。

生产非标准轨距铁路的轨检仪时可参照执行。

25HZ相敏轨道电路测试方法及标准

25HZ相敏轨道电路测试方法及标准

25HZxx轨道电路测试方法及标准一、测试项目及周期设备测试项目名称1、电源电压2、送、受电端变压器I、II次电压3、限流器压降4、送、受电端轨面电压5、送、受电端扼流变压器信号圈、25HZ轨道圈电压相敏轨6、分路残压测试道电路7、极性交叉检查8、相位角9、微电子接收器的轨道输入端电压、1次/10日直流控制输出电压,二元二位继电器的轨道线圈端子电压10、送、受电端定点电流二、测试方法及标准1、第1项用数字万用表(移频综合在线测试表,选择测试25HZ电压档测试,下同)交流700V档在电源屏对应该区段的送电线束电压测试。

2、第2项分别用数字万用表交流700V档测试Ⅰ次对应端子和交流20V档测试Ⅱ次对应端子。

(送电端变压器变压比在比值范围内,受电端轨道变压器变压比固定使用:带扼流变压器符合1:13.89,即使用Ⅲ1、Ⅲ3;不带扼流变压器符合1:50,即使用Ⅲ1、Ⅱ3,xxⅡ4、Ⅲ2)测试周期备注I级II级第8、9项下雨、下雪时加测;测电流用钳型表;第6项对1次/半年分路不良区段每月一次1次/6年3、第3项用数字万用表交流20V档测试。

该项限流电阻阻值应按《调整表》要求固定使用。

4、第4项用数字万用表交流20V档测试。

其中带扼流变压器的轨面电压乘3与限流器压降之和应约等于变压器Ⅱ次输出电压;不带扼流变压器的轨面电压与限流器压降之和应约等于变压器Ⅱ次输出电压。

5、第5项分别用数字万用表交流20V档,测试信号圈对应端子和轨道圈对应端子,变比应为3:1。

6、第6项用0.06Ω标准分路线在轨道分路最不利处所(无岔区段在两头,道岔区段在受电端末端,以及没有受电端的末端分支或钢轨生绣处)分路时,室内测试电子接收器轨道输入端电压交流残压不大于10V(97型二元二位继电器25HZ轨道电路不大于7.4V)。

7、第7项用数字万用表交流20V档测试,方法如下:轨端绝缘同侧电压比交叉测试电压高则极性交叉正确,否则极性交叉不正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JJF(通信) 042-2020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JJF(通信) 042-2020

目录引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3.1采集带宽(MHz) (1)3.2回放信号频率 (1)4概述 (1)5计量特性 (2)5.1采集回放频点 (2)5.2采集带宽 (2)5.3回放信号频率频差 (2)5.4回放信号功率 (2)5.5内部时基 (2)6校准条件 (3)6.1环境条件 (3)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3)6.2.1信号发生器 (3)6.2.2频谱分析仪 (3)6.2.3测量接收机 (3)6.2.4GNSS导航模拟器 (3)6.2.5GNSS导航接收机 (4)6.2.6频标比对器 (4)6.2.7微波计数器 (4)6.2.8参考时间频率源 (4)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7.1校准项目 (4)7.2校准方法 (5)8校准结果表达 (8)9复校时间间隔 (8)附录A推荐校准记录格式 (9)附录B推荐证书内页格式 (11)附录C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3)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0《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规范参考了国家标准GB/T19391-2003《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JJG180-2002《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相关内容。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以下简称采集回放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G180-2002《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GB/T19391-2003《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采集带宽(MHz)采集回放仪采集GNSS载波频点或通道中心频率时,载波频点或中心频率左右功率下降3dB时的频带宽度。

行车轨道校验标准

行车轨道校验标准

行车轨道校验标准一、轨道安装质量要求二、轨道检测方法1、计算公式采用水准仪检测法,一般只需设二个测站(仪器有盲区)。

如果轨道较长,还需设三个或更多个测站。

但是,只要掌握第一测站和第二测站的计算方法,其它测站的计算均可导出。

推导计算公式时,假定第一测站的第一测点A1(后视点)标高为零,其它各点标高均是相对A1点标高而言的。

1.1、第一测站计算公式:h(A1、A2……) =H后1- H前(A1、A2……)式中h(A1、A2……)——第一测站各点相对于A1点标高值;H后1——第一测站后视值;H前(A1、A2……)——第一测站各点前视值。

水准仪置于第二测站后,改变了仪器高程。

这样,第二测站各点的视值与第一测站A1点视值产生一个高程差值。

因此,第二测站的计算过程应采用高程差值修正法,将第二测站各点前视值变成第一测站各点前视值,方可按第一测站公式进行计算。

但是,此种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故在这里不详细介绍。

为了使第二测站各点标高值的计算简单化,这里着重介绍后视点标高加入法。

此种方法,是将第二测站的后视值与第二测站的前视值之差的结果,再与第一测站最后一测点标高值之代数和,即是该点的标高值。

1.2、第二测站计算公式:h(An 、An-1……) = H后2- H前(An、An-1……)+n重式中h(An 、An-1……)——第二测站各点相对于A1点标高值;H后2——第二测站后视值;H前(An、An-1……) ——第二测站各点前视值;n重——第一测站最后一测点标高值(即重合点标高值)。

2、大车轨道标高的水准仪检测例1:有一起重机,轨道长42m,检测其单根轨道标高及两轨道相对标高,并绘制其轨道曲线图。

如图1所示。

2.1、检测过程2.1.1、工具配备水准仪一架,1m钢板尺一支;2.1.2、设置测站在大车轨道A和B上,每隔3m设一测点,共15点。

若新安装图1 第一测站测量图或要调整的轨道,最好每块压板位 1、测尺(第一测站后视);置设一侧点,这样精度高,并可根 2、第一测站最后一测点(重合点);3、水准仪;据曲线图选择最佳调整方案。

信号设备检修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轨道电路)

信号设备检修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轨道电路)

信号设备检修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站内轨道电路检修作业程序(一)工作前准备:1、工具、材料:笔、笔记本、测试表格、万用表、大钳子、尖嘴钳、斜口钳、长嘴钳、200mm十字改锥、200mm一字改锥、5mm管拧子、6mm管拧子、300扳手、皮老虎、1.5寸毛刷、破布、机油,确认通信设备(对讲机良好)。

2、登记联系(后见段规范)。

(二)检修作业顺序1、前→后、左→右、上→下、外→内,先检查后测试。

2、外观检查,先检查外侧轨道绝缘、引接线,检查道心引接线,再检查内侧轨道绝缘、引接线,再检查箱盒外部、扼流外部及基础平台。

3、联系登记要点。

4、开扼流、开箱盒进行内部检查;5、先检查端子排,再检查端子排配线及下部电缆和灌胶情况,再检查限流电阻(阻值是否标准,送端阻值不动)、轨道变压器(变比是否正确受端变比不动)。

6、测试;送端顺序:电源电压→轨道变压器I次→轨道变压器II次→限流电阻→扼流二次→轨面→分路残压→(股道和正线区段测试入口电流)。

受端顺序:分路残压→(股道和正线区段测试入口电流)→轨面→扼流二次→限流电阻→轨道变压器II次→轨道变压器I次→GJ电压。

(三)送(受)电端箱盒外部检查1、箱盒无破损,加锁装置良好,号码清晰正确。

2、基础倾斜度不超过10mm,箱盒底距地面不少于150 mm,排水良好。

3、各部螺栓油润、紧固、满帽。

4、平台整洁无杂物。

(四)送(受)电端引接线检查1、采用双引接线,固定在木枕或其他专用的设备上,不得埋于土或石渣中,油润不锈蚀,断股不得超过1/5。

2、引接线处不得有防爬器和轨距杆等物。

跳线及引接线穿越钢轨处,距轨底不应小于30 mm,并进行绝缘防护,不得与可能造成短路的金属件接触。

过轨杆件距轨底不得小于20mm。

3、扼流变压器连接线、中心连接板(线)连接紧固,防混良好(年整治)(五)通道设备检查1、钢轨绝缘应做到钢轨、槽形绝缘、鱼尾板相吻合,轨端绝缘安装应与钢轨接头保持平直;道钉、扣件不得碰绝缘鱼尾板;装有钢轨绝缘处的轨缝应保持在6--10 mm,两钢轨头保持水平,高低相差不大于2 mm,在钢轨绝缘处的轨枕保持坚固,道床捣固良好。

铁路轨道信号测试设备综合校验装置移频信号检定方法探讨

铁路轨道信号测试设备综合校验装置移频信号检定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U 2 2 5 — 3 9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1 7 8( 2 0 1 3 ) 0 6 — 0 0 0 B y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t h e a c t u a l t e s l , a n d t h e n e w l y p u b l i s h e d J J G 1 0 7 9 - 2 0 1 3“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a l i b r a t o r
2 0 1 3 年 国家颁 布 J J G 1 0 7 9 - - - 2 0 1 3《 铁路轨道信号测 试设备综合校验装置》 ,对铁路轨道信号测试设备 综合校验装置( 以下简称为“ 信号校验装置” ) 的检定 项 目和要求进行 了规定 。为保证铁路轨道信号测试 设备量值溯源的准确可靠 ,完善轨道信号测试量值 传递的完整性 ,不仅要根据规程选用符合技术指标
t o r f o r t e s t d e v i c e o f r a i l wa y t r a c k s i g n a l i n g , i n t r o d u c e 啦e p r o b l e ms t h a t s h o u l d b e c o n c e r n e d d n g t h e c o u 瑙e o f c a r r y i n g o u t c li a b r a t i o n o f f r e q u e n c y — s h i f t s i g n a l i n g b y u s i n g t s d e v i c e , a I 1 d s u g g e s t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s o l u t i o n s ,a n a . -

轨道交通车轴自动检测设备在线校准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车轴自动检测设备在线校准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02-0014-08轨道交通车轴自动检测设备在线校准方法研究林永强1,李艳2,赵荣庭2,周菁1,张晓磊1(1.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9;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5)摘要:中国高速列车产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轨道交通数字化生产线的引进与落成,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在线校准成为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以车轴自动检测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原理、结构组成、测量模型和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论述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样件的车轴自动检测设备在线校准方法,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通过校准试验,表明该在线校准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各个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对车轴检测设备的综合测量能力进行评价,并且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和易操作性。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轴;校准;测量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U216.3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02.005车轴是承载铁路机车载荷的重要部件,所处的运行环境复杂,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会飞速旋转,如果车轴制造精度不足,车轴尺寸引起的装配误差会导致车轴载荷分布不均衡,进而导致机车车体的振动和车轮、车轴本身的磨损,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车轴尺寸的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动车运行的安全[1-2]。

车轴检测的主要内容为车轴工作配合面的尺寸及其形位公差。

传统检测方法采用专用检测工具进行接触式测量,例如径向尺寸采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向尺寸采用专用测尺测量,圆弧部位采用圆弧半径规测量,由检测人员在平台或专用支架上进行。

人工测量使得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大、效率不高,测量结果容易受到检测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测量数据也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

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推进,轨道交通转向架车轴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不断提高。

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道不平顺检测指标

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道不平顺检测指标

附录A(规范性)轨道不平顺检测指标A.1轨道不平顺/差分正矢目前规范规定采用“定弦检测法”来检测和评估轨道轨向和高低不平顺。

具体采用30m弦和300m弦检测短波和长波不平顺。

A.130m(或48a)弦轨道平顺性假定有效区段内最小里程点为Pi,取30m(或48a)弦线,按间距5m(或8a)均分,得到6个子区段,每个子区段包含n个检测点(不舍尾点,n为2的指数稻是指实际测量结果对应里程点数,一般n≥8),假定n=8[点间隔为0.625m(或a),见图A.1],则有Pi、P2、…、P49共计49个里程点,于是具体评价方法如下:P K P9、PI7、P25、P33、P4I构成第1组评价点(点间隔5m,下同),P2.P Q PI8、P26、P34、P42构成第2组评价点,以此类推,直到P8、P]6、P24、P32、P40、P48构成第n(n=8)组评价点,完成本30m(或48a)弦段评价。

按照0.625m(或a)的重叠区段长度,下一评价段自P48起至P96,重复按相同的方法确定评价组。

具体评价方法示例:P25与P33间的轨向检测按式(A.1)计算:△九=(九25设计一%设计)一(无25实测一九33实测)(1)式中:Nh——第25点的30m(或48a)弦轨向检测值;九5如——第25点30m(或48a)弦轨向设计矢距值;——第33点30m(或48a)弦轨向设计矢距值;h——第25点30m(或48a)弦轨向实测矢距值;h“25实测——第33点30m(或48a)弦轨向实测矢距值。

h〃33实测A.2300m弦(或48Oa)弦轨道平顺性假定有效区段内最小里程点为Pi,取300m(或48Oa)弦线,按间距150m(或24Oa)均分,得到2个子区段,每个子区段包含k个检测点(不含尾点,k为2的指数塞,是指实际测量结果对应里程点数,一般k>240),假定k=240[点间隔为0.625m (或a),见图A.02],则有巴、P2P48】共计481个里程点,于是具体评价方法如下:P∣>P24i构成第1组评价点(点间隔150m,下同),P2>P242构成第2组评价点,以此类推,直到P240、P480构成第k(k=240)组评价点,完成本300m(或48Oa)弦段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验收标准(精)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验收标准(精)

3.15.4.1ATS 子系统3.15.4.1.1 一般规定ATS 子系统通常由控制中心、车站、停车场及车辆段等 ATS 设备组成, 主要设备应采用双机热备方式, 当主机出现故障时, 可以自动或手动切换至备机, 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

ATS 子系统的功能必须满足建设单位招标文件需要。

3.15.4.1.2 机架(柜安装主控项目ATS 机架 (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 架 (柜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

1检查机柜的外包装及外观应无损伤;2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及技术资料应完整、正确;3检查内部器材应无损伤,安装牢固;4检查机架应无损伤、变形,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观察。

ATS 子系统器材进场,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均应进行验收, 各类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测试。

监理单位观察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见证。

ATS 机架 (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高度和颜色应与室内其它设备相一致,走线方式宜顶部和底部均可出线。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一般项目ATS 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 ATS 机架(柜与走线架连接应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b ATS 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与相临架(柜在同一直线上,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 2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3.15.4.1.3 ATS设备安装主控项目ATS 设备应根据合同及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装箱单开箱检查清点, ATS 设备及备品、备件数量及型号正确,随机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齐全。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外观检查、随机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检查。

轨道检查仪器标准

轨道检查仪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结构型式 (1)5. 使用条件 (2)6. 技术要求 (3)6.1. 总体要求 (3)6.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6.3. 结构参数 (3)6.4. 检测项目 (4)6.5. 绝缘性能 (4)6.6. 电源适应性 (4)6.7. 稳定性 (4)6.8. 综合测试 (4)6.9. 环境条件试验 (4)6.10. 电磁兼容试验 (4)7. 试验方法 (4)7.1. 总体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4)7.2. 结构参数 (4)7.3. 检测项目 (5)7.4. 绝缘性能 (5)7.5. 电源适应性 (5)7.6. 稳定性 (5)7.7. 非常规试验 (5)7.7.1. 工作轮的允许弹性变形及其寿命试验 (5)7.7.2. 运行试验 (5)7.7.3. 环境条件试验 (5)7.7.4. 电磁兼容试验 (5)8. 检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6)8.1. 检验方法 (6)8.2. 检验规则 (6)9. 标志、包装 (6)附录A(规范性附录)轨道检查仪检定台的技术要求 (7)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江西日月明实业有限公司、什邡瑞邦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铁路轨道检查仪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轨道检查仪(以下简称轨检仪)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通过电子、传感技术移动测量并自动记录标准轨距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参数,包括轨距(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水平(超高)、基本弦的轨向(在钢轨踏面下16mm 处测量)和高低,进而间接测量三角坑、轨向(10m弦测量)、高低(10m弦测量)及正矢(20m 弦测量) 等的轨检仪。

生产非标准轨距铁路的轨检仪时可参照执行。

轨道检查仪检查步骤

轨道检查仪检查步骤

轨道检查仪检查步骤
一、根据提供资料输入电脑
二、开箱取出轨道检查仪
1、检查轨道仪各部零件,螺栓是否松动、正常。

2、检查走行轮并做清理工作(用铁刷);检查电池电量是否正常。

3、组装仪器
4、开轨检仪电源开关,再电脑开关,看轨检仪工作是否正常.
三、向评委报告(口述部分)
1、打开系统操作,核对密码.
2、打开在线测量,调出标定界面,
3、选择水平项目,点击启动.
4、标定水平零点。

5、将仪器掉头,再次标定水平零点。

6、设置防护:设置驻站防护员,两端各1400米设手持移动停车手信号的防护员及现场防护员。

7、确认防护已设好,方可上道作业
四、轻推一下轨检仪,看检查轮和钢轨侧面及顶面是否靠贴。

五、确认起点,开始检查.以3—5km/h速度推行检查。

1、在道岔、曲线要素点打点,在200-300m处校正里程.
2、下道时按暂停键,将轨道检查仪放置在平整的地点,防止仪器超限,下道时在钢轨上做标记。

3、联系驻站防护员,确认无车后上道,放在原位,点恢复键开始工作。

4、检查完毕点停止键。

5、如果数据需要给评委转存则转存,不需要转存则结束作业,下道.
6、下道后撤除防护,报告评委,然后将仪器装箱.
六、第二天,进行分析数据。

1、使用分析软件,设定160km/h静态保养、临补标准。

2、熟练分析检查数据,分析形成保养、临补超限报告表。

3、建立文件夹:“单位+姓名+编号”,转存储检查数据,上交评委,转储的同时,摘录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各一处最大超限值,填写到下表中。

4、现场校对分析数据,确定整治方案,填写到下表中交评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信号在线测试设备校准规范JJF(铁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门计量校准规范JJF(铁道) 702-2010铁路轨道信号在线测试设备Online Test Epuipment of Track Signal2010-06-26发布 2010-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JJF(铁道)702-2010本校准规范经铁道部于2010年06月26日批准,并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自2010年08月0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铁路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西安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济南铁路局计量所参加起草单位:陕西科维铁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局计量所本规范技术条文由铁路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伏滨(西安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段鹏(济南铁路局计量所)巫永和邢国富(西安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参加起草人:凌云清(呼和浩特铁路局计量所)蔺昕(西安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赵魁龙(陕西科维铁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献 (1)3.概述 (1)4.计量特性 (1)4.1 单频测量 (1)4.2 移频测量 (1)4.3 25Hz相敏轨道信号参数测量 (2)4.4交流计数轨道信号参数测量 (2)4.5 直流电压测量 (2)4.6 补偿电容测量 (2)4.7 阻抗测量 (2)5.校准条件 (2)5.1 环境条件 (2)5.2标准器及其它设备 (2)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6.1 校准项目 (3)6.2 校准方法 (3)7.校准结果的表达…………………………………………………………………(12)8.复校时间间隔……………………………………………………………………(12)附录A校准记录格式 (13)附录B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3)铁路轨道信号在线测试设备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铁路轨道电路及信号综合测试设备(以下简称测试设备)的校准。

2引用文献JJG315-1983 直流数字电压表JJG349-2001 通用计数器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JJ 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75-2001钳形电流表TB/T454-1981 铁路信号名词术语TB/T2999.3-2005 ZPR·Y1-18型移频自动闭塞设备TB/T3004-2001 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自动闭塞设备TB/T3206-2008 ZPW-2000轨道电路技术条件铁路信号维护规则(铁运[2006]127号)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测试设备主要用于铁路站内、区间轨道电路的现场安装调试、技术检测、信号故障判断和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其主要测量功能有:单频信号的频率、电压、电流测量;移频信号(包括中心频率为550Hz、650Hz、750Hz、850Hz的移频信号、ZPW-2000、UM71、WG-21A等)的频率、电压、电流测量;25Hz相敏轨道信号的电压、相位测量;交流计数轨道信号的电压、时间间隔测量;直流电压测量;补偿电容测量;阻抗测量以及实现其它功能项目的测试。

4计量特性4.1单频测量4.1.1频率:测量频率范围为(6~3000)Hz,测量误差为±(0.2Hz+1个字)。

4.1.2电压:电压在(6~24.99)Hz测量范围为(0~10)V,(25~3000)Hz测量范围为(0~400)V,测量误差±(2.0%+1个字)。

4.1.3电流:电流采用电流钳式测量方法,电流测量范围为(0~20)A,在(25~3000)Hz频段内测量误差±(3.0%+1个字)。

4.2移频测量4.2.1移频(中心频率为550Hz、650Hz、750Hz、850Hz的移频信号)4.2.1.1上下边频频率:中心频率为550Hz、650Hz、750Hz、850Hz固定±55Hz频偏时对应上下边频频率±10Hz连续可测,上下边频频率测量误差为±(0.3Hz+1个字)。

4.2.1.2低频频率:低频调制频率测量范围为(6~30)Hz,测量误差为±(0.03Hz+1个字)。

4.2.1.3电压:在移频频率下,电压测量范围为(0~400)V,测量误差±(2.0%+1个字)。

4.2.1.4电流:电流采用电流钳式测量方法,在移频频率下,电流测量范围为(0~20)A,测量误差±(3.0%+1个字)。

4.2.2ZPW2000/UM71/WG-21A4.2.2.1上下边频频率:中心频率为1700Hz、2000Hz、2300Hz、2600Hz固定±11Hz 频偏时对应上下边频频率±10Hz连续可测,上下边频测量误差为±(0.3Hz+1个字)。

4.2.2.2低频频率:低频调制频率测量范围为(10~30)Hz,测量误差为±(0.03Hz+1个字)。

4.2.2.3电压:在移频频率下,电压测量范围为(0~400)V,测量误差±(2.0%+1个字)。

4.2.2.4电流:电流采用电流钳式测量方法,在移频频率下电流测量范围为(0~20)A,测量误差±(3.0%+1个字)。

4.325Hz相敏轨道信号参数测量4.3.1电压在25Hz频率下,两路电压的测量范围为(0~250)V,每路电压测量误差分别为±(2.0%+1个字)。

4.3.2相位在25Hz频率下,两路电压之间相位的测量范围为(0~360)°,测量误差为±(0.5°+1个字)。

4.4交流计数轨道信号参数测量4.4.1电压分别在25Hz、50Hz、75Hz频率下,电压的测量范围为(0~250)V,电压测量误差分别为±(2.0%+1个字)。

4.4.2时间间隔分别在25Hz、50Hz、75Hz频率下,时间间隔测量误差为±(2ms+1个字)。

4.5直流电压测量测量范围为(0~250)V,测量误差±(1.0%+1个字)。

4.6补偿电容测量为在线电容测量。

补偿电容测量范围为(20~100)μF,测量误差±(3.0%+1个字)。

4.7阻抗测量为在线阻抗测量。

阻抗测量范围(0~1000)Ω,测量误差±(3.0%+1个字)。

5校准条件5.1环境条件校准应在温度(20±5)℃、相对湿度(45~80)%的室内进行。

校准供电电压为交流220×(1±10%)V,(50±1)Hz,周围应无影响校准的强电磁干扰及机械振动。

校准前,应将被校准测试设备与主要标准器恒温24h以上,被校准测试设备与主要标准器预热时间应不少于30min(或根据标准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热)。

5.2标准器及其它设备主标准器由具有频移键控功能的双路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特性符合要求的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相位表及配套用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器、多功能标准源、标准电容、标准电阻等组成;或采用符合上述要求的轨道信号测试设备专用的综合校验装置及其配套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校准项目校准项目和校准设备见表1。

表1 校准项目和校准设备一览表6.2校准方法6.2.1单频测量6.2.1.1频率测量仪器连接如图1所示。

图1信号发生器分别选取6Hz、25Hz、50Hz、100Hz、500Hz、1000Hz、1500Hz、2000Hz、2500Hz、3000Hz的标准频率(或在频率测量范围内自行选取不少于10个点的频率),固定电压幅值(如1V),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值f0,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频率值fi。

频率测量的绝对误差为:Δf=fi -f(1)式中:Δf——频率测量的绝对误差, Hz;fi——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频率值,Hz;f——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值,Hz。

6.2.1.2电压测量固定信号发生器单频频率值(如1000Hz),当需测量幅值小于信号发生器可输出幅值时,仪器连接如图2。

,信号发生器分别输出100mV 、2V、4V、6V、8V、10V幅度值, 测试幅值大于信号发生器可输出幅值时,仪器连接如图3,信号发生器输出使经过电压放大器的电压标称值为50V、100V、200V、300V、400V(或自行选取量程内不少于10个点),数字电压表显示实际电压幅值U0,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幅值Ui,则:电压测量的相对误差为:δU=00U UUi×100% (2)式中:δU——电压测量的相对误差,%;Ui——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电压幅值,V;U0——数字电压表显示电压幅值,V。

信号被校准图2图36.2.1.3 电流测量仪器连接如图4所示。

图4固定信号发生器频率值(如1000Hz ),电流放大器的放大倍率为k I ,被校准测试设备电流钳夹在电流放大器上。

输出电流的实际值I 0为数字电流表显示值I b 与电流放大器放大倍率k I 乘积(式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使I 0在(0~20)A 范围内不少于10个点,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电流值为I i ,则:电流输出的实际值:I 0=k I ×I b (3)式中:I 0——输出电流的实际值,A ; k I ——电流放大器放大倍率;I b ——数字电流表显示电流值,A 。

电流测量的相对误差为: δI =I I I i ×100% (4) 式中:δI ——电流测量的相对误差,%;I 0——输出电流的实际值,A ;I i ——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电流值,A 。

6.2.2 移频测量6.2.2.1 移频(中心频率为550Hz 、650Hz 、750Hz 、850Hz 的移频信号) 6.2.2.1.1 上下边频频率测量仪器连接如图5。

函数信号发生器分别输出中心频率为550Hz 、650Hz 、750Hz 、850Hz ,固定频偏为±55Hz 的移频信号,低频频率在(6~30)Hz 内任取一点(如11Hz ),固定电压幅值(如1V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信号上边频频率为f 上0,下边频频率为f 下0,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上边频频率为f 上i ,下边频频率为f 下i ,则: 频率测量的绝对误差为:Δf 上=f 上i -f 上0 (5)数字电信号电压被校准数字电数字电流被校准电信号式中:Δf上——上边频频率测量的绝对误差,Hz;f上i——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上边频频率值,Hz;f上0——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上边频频率值,Hz。

Δf下=f下i-f下0(6)式中:Δf下——下边频频率测量的绝对误差,Hz;f下i——被校准测试设备显示下边频频率值,Hz;f下0——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下边频频率值,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