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陈涉世家》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和文章的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

这是一篇关于陈涉的传记,陈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起义被称为“陈涉起义”。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2.学生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陈涉世家》原文,注意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3.课堂讲解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介绍陈涉?生: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介绍了陈涉的结局,然后再叙述他的起义过程。

师:很好,这种倒叙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来看陈涉的形象特点。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陈涉的形象。

生:陈涉是一位勇敢、智慧、有担当的起义领袖。

师:非常好,陈涉确实具有这些特点。

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呢?生:文章中描述了陈涉在起义前后的种种事迹,如他在大泽乡起义时,敢于挑战权威,领导群众反抗秦朝的暴政;在起义过程中,他善于用兵,打败了秦军,赢得了人心。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

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陈涉的形象?生:文章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等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对比手法体现在陈涉与其他起义领袖的对比中,突出了陈涉的英勇;夸张手法体现在对陈涉的赞美中,如“陈涉之死,天下为之哀痛”;排比手法体现在对陈涉事迹的叙述中,如“陈涉起义,天下响应,秦朝灭亡”。

4.课堂讨论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陈涉世家》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生1:陈涉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及起义过程。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3)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英勇不屈的精神风貌,培养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方法的运用。

(2)陈涉起义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巩固知识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6.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效果。

3.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陈涉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仓促。

2.在合作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的充分性。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优秀8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优秀8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优秀8篇陈涉世家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二、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设想一、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

主要利用正音、断句(读准句中停顿)、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然后,由学生的二人小组试泽全文,流通文意,其中,读不懂的语句,集体解疑。

二、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将其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落实“训练重点”。

三、在熟悉课文、疏通文意基础上,通过填空题,达到理解基本内容的目的。

四、用复述主要内容的方法,强化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第一课时教学四点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了解作者和《史记》。

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和作者:陈涉世家司马迁一、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注解作者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国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官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一叁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

二、初读课文。

1、正音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卡片(或投影、小黑板)检查卜列字的读音掌握的情况。

闾(lǚ)左谪戌(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数谏(shu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陈胜王(wàng)忿恚(huì)笞(chī)毋(wù)宁(nìng)有种乎蕲(qí)?(zhì)?(cuó)拓(Zh6)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以应(yìng)陈涉[说明〕本文较学过的文言文长一些,需要注音的字多。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陈涉世家》,使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陈涉世家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讲授法:教师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讲解:教师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讲解。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做好笔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陈涉世家起义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陈涉世家》文本及相关历史资料。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陈涉世家》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在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此次教学中的优点、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成功之处1. 背景知识补充充分考虑到文章所涉及的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我在课堂开始时,花了一定时间详细介绍了秦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包括繁重的赋税徭役、严苛的刑法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等情况。

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帮助学生构建起较为清晰的历史情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陈涉、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背景,为后续深入解读文本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背景知识的补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文言文基础落实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巩固。

对于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句式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例如,讲解“会”“等”“往往”等实词在文中的准确含义,剖析“之”“以”“为”等虚词的不同用法,对比“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涉”这样的古今异义现象,还对“陈胜者,阳城人也”这类判断句进行了结构和翻译方法的讲解。

通过逐句翻译、课堂练习、课后巩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文言文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文言文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人物形象分析清晰围绕陈涉这一核心人物,我引导学生从文中多处细节去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通过解读陈涉辍耕之垄上时的“怅恨久之”以及与同伴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他胸怀大志、对现状不满的心境;从起义前“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谋划,看到他的聪明机智、富有谋略;而在起义过程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话语,又凸显出他敢于反抗、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鼓动性。

这样有条理的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对陈涉这一历史人物有了较为全面且立体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从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详细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这段历史事件。

2、掌握本文一词多义等文言文词语,学会梳理文言文知识。

3、多方面感知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4、初步了解有关《史记》的简要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课文一词多义等的知识梳理和对陈胜这个人物形象的客观认识。

【教学课时】拟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总体设想古文教学一般注重诵读,本文边幅较长,知识点也多,如果一味全篇诵读下去也很枯燥,不如分段一边诵读正音,一边进行知识点的教授来得简洁。

因此,本文分三段,分段落进行教学,最后完成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

二、分析课文1、第一段:⑴诵读正音:夏()辍()怅()鸿鹄()⑵问题分析:文段很短,只描写了陈胜寥寥两句话,有何作用?明确:点出陈胜少有大志,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⑶知识梳理:①实词解释:之怅为②翻译句子:苟富贵,无相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一词多义:之2、第二段:⑴正音解释:闾谪戍屯度数为唱王间帛罾祠篝⑵问题分析:①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②起义前他们做了哪些准备?明确:直接原因其实就是起义的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准备:a、诈自称扶苏之兵以号召民心。

b、装神弄鬼以加强造势。

⑶知识梳理:一词多义:或王次书为以词类活用:苦目古今异义:当行往往篝火有种通假字:指──旨以──已唱──倡⑶句子翻译:①天下苦秦久矣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第三段:本段加强诵读后在讲解分析,因为有些字比较难读。

⑴正音解释:籍毋乘会计长吏⑵知识梳理:一词多义:故数等通假字:被──披4、概括文章文段大意和总结人物形象。

⑴文段大意:少时佣耕显大志,失期当斩谋大计。

巧施苦肉称为王,乱世时常造英雄。

⑵陈涉的人物形象总结:少有大志,有洞察力,多谋略,有胆有识,敢于反抗的奇异领导者形象。

5、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

陈涉世家教案【优秀7篇】

陈涉世家教案【优秀7篇】

陈涉世家教案【优秀7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陈涉世家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陈涉世家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课文第1段。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它通民反的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2.解题。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

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是上,获罪下狱,被处官刑。

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不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陈涉的事迹和贡献。

(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陈涉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和革命斗争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陈涉世家》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4. 陈涉事迹描述: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陈涉的事迹和贡献,能够进行简要的描述和概括。

5. 陈涉性格特点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能够进行简要的评价和阐述。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陈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4.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5. 陈涉事迹描述: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陈涉的事迹和贡献,能够进行简要的描述和概括。

6. 陈涉性格特点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能够进行简要的评价和阐述。

7.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陈涉的事迹和性格特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写一篇关于陈涉的小短文,可以描述他的事迹或者评价他的性格特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陈涉世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对陈涉的事迹和贡献有所了解,并能够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陈涉世家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陈涉世家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陈涉世家》教案说课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陈涉世家》的基本内容,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陈涉世家》记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展示了起义军领袖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2.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提高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讲授法: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陈涉世家》文本及相关历史资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辅助材料:陈涉世家历史图片、地图、相关视频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座位排列有利于学生交流讨论。

2. 教学氛围:营造积极、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

xx年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xx年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涉世家》。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认识起义领袖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陈涉的形象和领导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陈涉世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涉起义。

(2)学生分析陈涉的领导能力和历史意义。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

(2)学生分享对陈涉的敬佩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记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历史地位。

2. 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 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起义背景及历史意义。

2.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陈涉世家》,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分析:讲解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陈涉世家》内容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2 作业布置2. 选择其他《史记》中的一个篇目进行阅读,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相关篇目,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以加深对史记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陈涉起义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6.2 教学延伸1. 讨论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革命运动的启示。

2. 引导学生思考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吸取教训,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七章:教学活动与互动7.1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涉起义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2. 开展陈涉世家知识问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解答学生对陈涉世家相关问题的疑惑。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反思(精选15篇)陈涉世家教学反思篇1问题是由课后题的一段选文引发的: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学生简单疏通文意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由是无亲陈王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是由于陈胜杀了他的故人,他的“苟富贵,勿相忘”成了谎言。

看着学生讨论的差不多了,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陈王没有听臣子的劝说,对故人如故会怎么样。

”学生沉默了一会然后开始纷纷说,有人说“朝廷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有人说“那离开的就是有功的人,没有任何功劳只是陈王地旧友,就受到如此优待,有功之人自会不满。

”有人说“那无亲陈王地就是贤能有能力的`人。

”最后得出结论:即使不杀故人,陈胜的政权也不会长久的。

他的农民的身份和富贵的思想和缺少治理国家的能力等等都决定了他的局限性。

说到这,课堂接近尾声,可是我还有种囫囵吞枣的感觉,几个学生也在下课后跑了过来,问朱元璋和毛泽东为什么会成功。

我一时语塞,我感觉这是我根本没有涉及到得内容,也是思想里没有储备的。

学生走后,我从网上搜了《史记陈涉世家》的原文,才知道原来文章还有很多文字,读原文、找译文,思考这前因后果,寻找别人的鉴赏文章,我大体有了自己的判断。

在教材没有选录的部分中记叙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的诸多事件,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涉的形象特点。

(2)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陈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2)对陈涉形象特点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对秦末农民起义有一定的了解。

(2)提问学生对陈涉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涉的事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内容分析:(1)让学生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勇敢、智慧、领导力等。

(2)引导学生对陈涉的事迹进行评价,思考陈涉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陈涉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语言特点的鉴赏,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陈涉世家》。

2. 历史背景资料: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陈涉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陈涉世家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陈涉世家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特点;(2)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陈涉世家》中的经典片段;(3)通过分析陈涉的形象,了解其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涉世家》;(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历史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认识起义的艰辛,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陈涉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记载了陈胜、吴广起义及其后续发展的历史事迹。

文章以陈涉为主线,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陈涉英勇、智慧、果断的形象,也揭示了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起义的原因和意义;(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鉴赏《陈涉世家》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陈涉世家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分组讨论,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

3.3 课堂讲解(1)讲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2)分析陈涉的形象,如英勇、智慧、果断等;(3)鉴赏《陈涉世家》的艺术特色,如史传文的写作手法、人物描写等。

3.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背诵并默写经典片段;(2)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5 总结拓展(1)总结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历史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陈涉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陈涉世家》。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九原”、“龙且”、“鸿沟”等。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陈涉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于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 对陈涉起义影响深远的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人物关系,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陈涉起义的影响和启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6.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文《陈涉世家》的深入学习,理解陈涉起义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陈涉、吴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起义的影响。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起义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陈涉、吴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起义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及人物形象的特点。

《陈涉世家》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陈涉世家》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陈涉世家》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字词句。

2.通过对文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分析,了解人物形象。

3.能联系相关背景了解故事,理解作品主题。

教材分析:课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

“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乘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

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陈涉在_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同时有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给予他以重要历史地位。

司马迁这种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历史的态度,是其进步史学观的表现。

学生如在学习本文之前能够将这段历史进行回顾,做到对整个故事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才会了解本文节选的部分并没有故事的结局。

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并不是整个故事本身,而是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

从而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同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如“天下苦秦久矣”,反映了陈胜对全国反秦形势的洞察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但显示了陈胜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而且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表现这位起义领袖的卓越才能。

这些语言符合人物身份、个性,极有深度。

文章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

虽不是故事的全部,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关起义以前的事迹,只选其典型事例来介绍陈涉高出常人的言行,写得比较简略。

有关起义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写得十分详尽,泼以浓墨,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陈涉的非凡才干。

写作战过程,则又写得相当概括,以免人物形象淹没在大场面的活动之中。

由于作者能紧扣“起义”这一中心,详略适宜地写了起义的前前后后,显得重点突出,有助于作品主题的揭示,更有助于陈涉形象的勾勒。

2024年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反思三篇

2024年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反思三篇

2024年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反思三篇《陈涉世家》教学反思之一《陈涉世家》是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出自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篇人物传记。

课前我先向学生介绍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既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导入新课学习作准备。

文言文阅读,反复朗读课文,反复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本文篇幅较长,字词多,特别是一些难读的字词,所以课前学生预习一定要让他们读准、读通、读顺文章。

可是学生预习效果不理想,一篇文章读下去晦涩,我只好范读一遍,个别字词拼音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齐读,效果好了很多,只是个别句子节奏没读到位,我再进行纠正,如今/诚以吾众/诈称为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让学生再读,效果又更好了。

我又鼓励程度好的同学背诵其中部分段落,积累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我让学生俩两合作,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疏通课文内容,难以解决的字、词、句子作个记号,我则在黑板上写出各段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中词句用法较多,不宜作烦琐讲解,对文中所涉及到的某些古汉语现象,结合课后练习作个适当的解释,学生根据注释能疏通文义,能让学生领悟文意,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

这一环节较费时,学生完成慢,切忌赶进度,得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自主学习。

因为课文较长,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对课文的理解都应抓住重点,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此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的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特别是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这样也就理解了司马迁在《陈涉世家》对陈胜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之二历时4个课时,完成了《陈涉世家》的教学,从课堂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也有个别学生理解困难。

因为本班学生文言基础薄弱,语感也较差,学起古诗文很费力。

学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者居多,在默写或做练习时错字较多。

我始终认为,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3、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4、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翻译第一段
2、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3、全班朗读、翻译第二段
4、提问理解: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5、全班朗读、翻译第五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3)、课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六、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直接原因)(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陈涉世家》是一篇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