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教学实录一、前言本篇文章主要记录我教授九年级学生《陈涉世家》的教学实录,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陈涉的英雄事迹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启迪意义和价值所在,也为我在教育理念上的一些沉淀和启迪。
二、教学准备在教学之前,我认真阅读了《陈涉世家》的原文并作了解读,同时,我在授课时为学生准备了如下的教学资料:1.一份带有标点符号、注音和简单解析的《陈涉世家》的字帖。
2.一些反映陈涉事迹的图片和视频,如:陈涉铜像、《太公初试声》等。
三、教学过程1. 学生概况本节课上课班级为九年级一班,班上有52名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优等生13人、中等生20人、差生19人。
2. 授课方式本课采用讲述、解读、演示、展示等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教学内容3.1 课前问题在课前,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英雄?陈涉是一个英雄吗?•你知道《陈涉世家》这部文章吗?你读过这部文章吗?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思考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有对于《陈涉世家》的基本认识与了解,并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游击英雄的诞生通过简单的导入演说和情境展现,我让学生了解到了在楚汉战争期间,世态沉沦、民众苦苦哀求、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
在这种情况之下,陈涉作为一名游击队长不断抗争,终于打败强敌,带领着属于各地的民众团结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局面。
3.3 陈涉的传奇人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陈涉的传奇人生,包括他从一个百姓的儿子成为游击队长的过程,以及他打败强敌的故事。
我通过展示各种图片、视频、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陈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打拼的汗水。
3.4 《陈涉世家》的解读最后,我详细解读了《陈涉世家》的一些重点内容,例如:陈涉的出身背景、他的儿子陈胜的事迹、陈涉被杀后的情形等等。
我结合自己的解读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们对《陈涉世家》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认识到陈涉作为一个英雄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启迪意义,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拼搏、团结和奋斗的精神,并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社会DNA 之中。
2018-2019年鲁教版语文八下《陈涉世家》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2篇
陈涉世家山人版教学实录今天我们上陈涉世家,请同学们翻到186页,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幅图,看看你读出了什么内容!呵呵,大家都看到了,很显然,这是一个人带领大家要从事造反事业!看最中间这位老兄身宽体胖,目光炯炯,肌肉发达,正义愤填膺的振臂高呼,讲着什么!——对这显然是主人公。
旁边有拿竹子的,木头的,鱼叉的…群雄激昂,咬牙切齿,似乎与什么不共戴天!……造反事业向来是风险极大的一项投资,特别在中国古代!失败了,不仅自己要人头落地,连亲戚朋友邻居都要被牵连,跟着遭殃,被诛灭九族,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明朝的那位大才子方孝孺不知道大家听说了没有,他啊!就被灭了十族。
第十族是谁啊----他学生!所以啊!要是在古代,吴老师我去造反,你们啊,也要一个个都抓去杀头的!你说惨不惨!再说,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何等淳朴善良老实,只要还有一口,哪怕就是小小一口饭吃,不至于立刻饿死,他们是绝对不会造反的!然而这次,这伙人还是造反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势如破竹,短短几个月,就直接埋葬了当时那么强大的王朝——秦朝!这就足以叫我们纳闷了,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这么多人敢于如此甘冒风险?我们还要想,他们的起义造反成功了吗?如果成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就能取得成功,这些人,特别是这位领导者到底有怎样的能耐,能谋划成功如此惊泣鬼神的壮举!大家请翻开课文陈涉世家,我们一起来探讨研究这个问题!本文的主角有两位:陈胜和吴广,主要的配角有两个都蔚,一个算命先生(卜者),群众演员900个平民老百姓(闾左,900人屯大泽乡),三老,佣者。
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陈胜厉害还是吴广更厉害?从课文里找出证据!文中有185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说明这家伙很平易近人,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在士兵中相当有威信!那陈胜呢?我们看184倒数第三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什么意思啊,是:暗中命令吴广到次所旁的祠堂里去装神弄鬼,学狐狸嚎叫。
2018年《陈涉世家》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教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它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为“史家之绝唱”,其记叙事实、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的功力是值得每一个师法和玩味的。
《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
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把每一个阅读者带入当时的情境,去感受当时的危机、奋起与风云变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总以文章的情节为基础和依托,了解梗概,描述个中场景、人物和细节,表达出自己的爱憎感受。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阅读原始典籍,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原因与经过,树立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对历史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2、紧扣线索、集中叙事的记叙方式:本文以陈胜、吴广两个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串起大泽乡起义的全部过程,在其中还插入了两个人物对当时形势以及起义前景的分析。
文章不蔓不枝,情节集中,行文清晰明了。
3、刻画人物的方法:文章的核心人物是陈胜,作品用他少年时不同于凡人的鸿鹄壮志来铺垫壮年的惊天动地的壮举,用共举大事的吴广来衬托他善于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和善于谋断的领袖才干。
同课异构 陈涉世家
[同课异构]《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师社民)(胡艳芳)《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社民一、导入新课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什么?(生齐答)领导人是谁?(生答:陈胜、吴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史书中如何记载这一重大史实的。
(板书课题)反思:开门见山快导入,简洁明快,节省时间。
二、朗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师:谁来读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生读。
校正。
生:这个句子太长,我总读不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生:应该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师:为什么你读成这样的节奏呢?生:它的意思是指陈胜吴广把队伍假称为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根据大意就可以分出朗读的节奏了啊。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掌握了文言文朗读的一点关键窍门啊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来,我们试着读读这样一类的长句。
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反思:文言文的朗读很重要,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我不惜时间,注重细节。
师:不错,大家都读得很准确,如果没有读不顺的句子了的话,请大家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如果在小组内决定不下来的疑惑,一会儿我们全班同学来集中“攻关”,好吗?(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三、疏通文意师:大家在小组内有什么争论不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也多一次合作探讨的机会啊!生:我们遇到了一个用课本的注释解释不通的词语第二段中,课本对“书”的解释是写的意思,可是“得鱼腹中书”怎么也讲不通生:你们看到的当“写”的意思的“书”字是“丹书帛曰”里的“书”;“得鱼腹中书”里的“书”指的是写的那个东西,或者就叫字条吧师: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我看,大家现在就来做一个小比赛吧,大家一起来找找这篇课文里字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比较一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看那个组找得多,比较得好(生合作查找)(讨论交流如“等死,死国可乎”和“公等遇雨”中的“等”,“扶苏以数谏故”和“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和“故”……有小组将本文中多个“之”字的意义加以辨析)师:看来老话说的一点不错,“独木难成林”,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冲天啊大家的相互合作使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收获十分丰富,学习效率特别的高这样“人人贡献一点、人人拥有一片”的好方法可要坚持和发扬反思:本文篇幅长,文字还算浅易,文言词语分散在文章中各个角落,比较和辨析工作适合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施以恰当的例子做好合作学习的示范,通过交流共享学习的成果,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鼓励,使合作者不断增强合作意识。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一、在追忆中复现
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生:(齐答,有的笑)反抗。
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幺原因。
可以告诉我吗?
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
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
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
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幺的吗?
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
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就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
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
《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描写和情节,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陈胜、吴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和精神品质。同时,老师也指出了文章中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巩固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理解
练习题
老师给出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 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学生 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以检验自己的 学习效果。
问题质量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能够 围绕课文主题和关键内容进行深入 思考,体现出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 深入理解。
应对能力
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给予及 时、准确的回应,引导学生进一步 思考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
分组讨论会
分组情况
讨论内容
讨论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 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能够实现互补和共同进步。
讨论与交流
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和困惑,老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问题和答案 ,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老师巡 视各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
知识点总结
老师总结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等。同 时,老师也强调了学习本课的重要性和意义。
REPORTING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述了秦朝末年陈胜、 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局。文章通过描绘起义军的 英勇斗争和秦朝统治的残暴,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文学价值与地位
《陈涉世家》作为《史记》中的名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和历史地位。它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起义领袖和广大人民的 英勇形象,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必然原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一节课教师:XXX上课内容:《陈涉世家》(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一、引入(1)教师将陈涉的背景画像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先猜想他的身份和经历: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你们看到这幅画像,你们可以猜测一下他的身份和经历是怎样的?学生1:他的衣服很破旧,可能是个穷人。
学生2:他的眼神很坚定,有可能是个英雄。
学生3:他的脸上看起来很疲惫,或许是有过种种困难的人。
(2)教师询问学生对“陈涉世家”的印象和了解:教师:同学们,大家听过“陈涉世家”这个词吗?他是我们的历史名人之一。
你们能说说你们了解的他的事迹吗?学生4:我知道他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要推翻暴政。
学生5:他用“规矩”分田地给农民分配土地,让百姓受益。
(3)教师简单介绍陈涉及本课主题:教师:陈涉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人,在秦朝末期,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奋起反抗,为百姓谋利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涉世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
二、阅读及解析(1)教师介绍作品的作者、时间、主题等要素,让学生有更明确的阅读目标。
教师:《陈涉世家》这篇文章是由汉朝的史家司马迁所著,他在《史记》里面收录了这篇文章,来描述陈涉的传奇经历。
文章中主要描写了陈涉之前的生活经历和他在起义中的重要角色。
(2)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区分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并讲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开始阅读本课的课文。
大家需要注意哪些人物和事件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在记笔记的时候专门标出来。
同时,也需要关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比如“暴虐”、“规矩”等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涉的思想和行动:教师:同学们,我们在阅读完课文之后,可以发现陈涉非常善于运用“规矩”,使得人民不受暴虐之苦,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学生6:因为陈涉能够公平地分配土地,让百姓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工作,生活得更好了。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1. 背景介绍《陈涉世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文章,是从当时的历史记录中挖掘出的一个人物——陈涉的传记。
这篇文章不仅记载了陈涉的生平,还分析了他的性格和影响力,对后来的汉族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涉世家》作为古代文学一部分,一直是历史和文学教学中的经典教材,通过对它的学习与讲解,可以开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学思维、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2. 教学实录片段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对于《陈涉世家》这部文章的教学实录片段。
2.1 导入环节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来历,以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陈涉是如何获得丰功伟绩的。
我告诉学生们,陈涉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从一个普通的贫苦之家的少年,成为了一个带领人民起义的伟大人物,他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2 文本分析接下来,我逐字逐句地解析了文章的文本,让学生们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
我指出了陈涉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勇敢、有决策力和领导能力的人,这些特点使他有能力带领人民反抗暴政。
同时,我还分析了陈涉的影响力——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智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3 互动讨论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们参与互动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和想法,促进大家的思考和交流。
我给学生们提供了几个问题,例如:•陈涉是如何从普通的人物成为一个伟大的领袖的?•陈涉的行动和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何影响?学生们踊跃发言,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4 总结阐释最后,我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和阐释,强调了陈涉的重要性和他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我还鼓励学生们,要像陈涉一样,勇敢、有决策力、领导力,以及对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成就一段伟大的人生。
3. 结语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有关历史、文学和文化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他们也更加明白了人民在历史中的地位,以及作为一个领袖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行为准则。
教学实录《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_0210文档
2020教学实录《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_0210文档EDUCATION WORD教学实录《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_0210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第二天语文课刚上,不少同学迫不及待地交流自己的发现”。
有人说,陈胜攻下陈县后安于享乐、止步不前、坐以待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陈胜人不当,派出的将官各行其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还有人认为陈胜称王后杀死了呼“夥涉为王”的雇农,离了起义军最应依靠的力量是失败的关键。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老师,《陈涉世家》选入课文时,写陈胜起义失败经过的内容为何要删去呢?”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转向了我,我决定还是将这个“球”抛给大家:“这个题很有探究的价值,你们认为编者的删节高明吗?”课堂短暂的沉默后,同学们的发言开始了。
“编者将表现陈胜缺点的内容删去,会使陈胜这一英雄形象更完美,也更能给读者以感染力。
”“你这种看法不对。
任何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写陈胜的缺点并不有损陈胜的伟大。
读了《陈涉世家》全文,我们感到这样的陈胜才符合生活真实。
编者将这些情节删去,会影响读者对陈胜其人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编者删去的内容多属历史资料的记录,如陈胜派遣的各路起义军的情况等。
这些内容头绪繁杂,情节单调,而且篇幅较长,学习的价值不大。
”“司马迁特别尊重陈胜,将其破例列入‘世家’,但作为史官,他写陈胜,既写了陈胜的雄才大略,又不为贤者讳,实事求地写他的缺点。
这种忠实记录历史的态度深为后人赞赏。
班固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鲁迅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这种为人物作记的方法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教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作为“史家之绝唱”,其记叙事实、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的功力是值得每一个师法和玩味的《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把每一个阅读者带入当时的情境,去感受当时的危机、奋起与风云变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总以文章的情节为基础和依托,了解梗概,描述个中场景、人物和细节,表达出自己的爱憎感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阅读原始典籍,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原因与经过,树立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对历史发展的思考与感悟2.紧扣线索、集中叙事的记叙方式本文以陈胜、吴广两个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串起大泽乡起义的全部过程,在其中还插入了两个人物对当时形势以及起义前景的分析文章不蔓不枝,情节集中,行文清晰明了3.刻画人物的方法文章的核心人物是陈胜,作品用他少年时不同于凡人的鸿鹄壮志来铺垫壮年的惊天动地的壮举,用共举大事的吴广来衬托他善于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和善于谋断的领袖才干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体会《史记》高超的写人技巧4.阅读浅易文言文方法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习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式〗1.多样化的诵读文言文要加强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理解,但是对诵读的理解不能过于偏颇和狭窄,而应该通过不同方式来呈现有对全文的全面朗读,有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朗读,有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品读,有拈连相关内容的联读,甚至还可以有以文言原文为表述形式的表演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不同目标2.比较与辨析本文文言词语朴拙,许多词语字形虽同但是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达的意义大不相同,尤其是与现今的意义往往相去甚远,教学中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的把握来捕捉这些词语的意义差别,辨析汉语在古今发展历程中词义发生的变迁3.思考和感悟西人有云“读史使人明智”(培根语);国人又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陈胜吴广的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在社会价值观念上实现的突破是极具颠覆性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阅读本文,可依据历史背景,思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结合作品描述,感受主人公的个性和灵魂;可透析叙事语言,琢磨《史记》特有的史家手笔……〖教学过程〗一、在追忆中复现以俗语引出古今中外反抗压迫的例子,导入陈胜吴广起义一事,并借助学生印象简单回忆这一历史事件的概貌,为深入学习做铺垫二、在合作中疏通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为深入阅读课文做进一步铺垫三、在审读中发现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来阅读课文,通过自由式的审读捕捉文言语句后包含的信息和思想,对陈胜吴广共谋大计、鼓动士卒这两段文字做重点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特点四、在评价中感悟引导学生就陈胜人物个性、文章刻画人物的技巧做归纳性的评价,对前一阶段自由式的阅读予以梳理并把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向课外阅读【教学实录】一、在追忆中复现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生:(齐答,有的笑)反抗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就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生举例,略)〖点评〗由一句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我国古代陈胜吴广反抗秦王朝的斗争我们一定对这件历史史实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哪一位同学向我们简单介绍经过生:陈胜吴广被征发去修长城,结果他们在大泽乡的时候因为下起了大雨,道路被阻断,贻误了服役报到的期限,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要被判处诛灭九族(,那时秦朝的法律特别残酷),于是他们就拼死反抗,起义斗争了师:这位同学讲述的基本上符合史实,不过可不够绘声绘色了这样听来,大泽乡起义好像就是一件很平常容易的事了(众笑)不过,还是要感谢他帮助我们重新恢复了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大致印象(师正色)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二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点评〗学生对历史事件大致内容的回顾,在学习者心底勾勒出学习对象的一个粗略轮廓,为工笔描绘、审慎修饰打下了基础这是学习建构的发端二、在合作中疏通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生:这个句子太长,我总读不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生:应该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师:为什么你读成这样的节奏呢?生:它的意思是指陈胜吴广把队伍假称为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根据大意就可以分出朗读的节奏了啊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掌握了文言文朗读的一点关键窍门啊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来,我们试着读读这样一类的长句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师:不错,大家都读得很准确如果没有读不顺的句子了的话,请大家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如果在小组内决定不下来的疑惑,一会儿我们全班同学来集中“攻关”,好吗?(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师:大家在小组内有什么争论不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也多一次合作探讨的机会啊!生:我们遇到了一个用课本的注释解释不通的词语第二段中,课本对“书”的解释是写的意思,可是“得鱼腹中书”怎么也讲不通生:你们看到的当“写”的意思的“书”字是“丹书帛曰”里的“书”;“得鱼腹中书”里的“书”指的是写的那个东西,或者就叫字条吧师: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我看,大家现在就来做一个小比赛吧,大家一起来找找这篇课文里字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比较一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看那个组找得多,比较得好(生合作查找)(讨论交流如“等死,死国可乎”和“公等遇雨”中的“等”,“扶苏以数谏故”和“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和“故”……有小组将本文中多个“之”字的意义加以辨析)师:看来老话说的一点不错,“独木难成林”,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冲天啊大家的相互合作使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收获十分丰富,学习效率特别的高这样“人人贡献一点、人人拥有一片”的好方法可要坚持和发扬〖点评〗本文篇幅长,文字还算浅易,文言词语分散在文章中各个角落,比较和辨析工作适合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施以恰当的例子做好合作学习的示范,通过交流共享学习的成果,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鼓励,使合作者不断增强合作意识三、在审读中发现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辨析,相信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把握,我们回头来看看刚才那位同学的讲述有没有不实之处呢?生:刚才他讲到大泽乡起义是爆发在陈胜吴广被征发去修长城的途中,其实不是,本文写道:“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被征发到戍守渔阳的途中师:是啊,这个细节有点张冠李戴了刚才这位同学读到一句“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就读出了事件发生之前的背景,你从这句话中还读出了什么呢?生:我还了解到当时的贫富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师:(饶有兴趣)哦?生:“闾左”是穷人的代称,也就是只有穷人被征发,富人却可以免除这样的苦差师:有见地真是一个深刻的发现其他同学,你的发现呢?生:我还注意到这里好像也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队伍也就是说,他们发动起义开始斗争时,反抗的力量就是这“九百人”〖点评〗做好发现式阅读的启发和示范,点燃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引线师:不错就是这九百人却点燃了颠覆大秦王朝的烈火三位同学的阅读是十分有效的,他们的阅读是在不断的发现中前进和收获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来阅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阅读)生:我发现陈胜年轻的时候就有超乎常人、不同凡响的志向他“少时”“与人佣耕”,别人嘲笑他不可能富贵时,他就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心声生:陈胜吴广之所以走上造反之路的原因是因为秦朝的统治实在是太残酷了课文中写到:“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贻误期限就要全部斩首,实在是严酷生:陈胜吴广选择反抗的原因我觉得在于死中求生当时已经贻误期限,“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不管是逃跑还是起来造反都是死罪一条,而后者还有一线生机师:你说的是绝处求生是不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生:我觉得当时秦王朝是该灭亡了,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民心陈胜的话中有一句说道:“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统治已经引起了天下公愤生:我发现陈胜非常有头脑,他分析当时的情况很准确而且,他还谋划起义后打出公子扶苏、楚将项燕的旗号这一招十分英明:自己这帮人属于平平之辈,没有什么号召力,而一个公子扶苏,是大秦皇子,而且“百姓多闻其贤”,一个是项燕,“数有功,爱士卒”,这两个人都是秦王朝的受害者,而且在老百姓中口碑都很好,而老百姓又不知道他们具体的下落,以他们为旗号来反抗暴秦,老百姓一时候分不清虚实,但却能够迅速产生影响,赢得民心生:吴广也很有头脑,而且有牺牲的精神在发动起义的时候,他拿自己来使了“苦肉计”,就故意说要逃跑,导致秦兵殴打自己,这样就激起了士卒的共同的愤怒生:你还漏了一句话──“吴广素爱人,士卒中多为用者”这说明吴广很有人缘,也就是说他会团结人师:会团结人,这可是一项很重要的才干啊!大家知道他属于哪一类人的才干吗?生:领导者、组织者的才干师:(首肯)吴广是一个有领导和组织才干的人,那陈胜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吗?生:陈胜一样有这样的才干文章中写道:“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能够对吴广发号施令,不说明这种才干吗?师:陈胜怎么能够对吴广发号施令的呢?同是共谋大事、并肩战斗的两个人,应该是不分上下的啊?生:他们商量好了的啊!(众笑)师:这个说法恐怕值得推敲两个人里能对另一个人发号施令的人必定有过人之处,否则也难以令人信服大家再阅读课文,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发现(生讨论)生:我们讨论后觉得陈胜比吴广更有头脑文章中分析当时形势、提出假称扶苏、项燕部队的是陈胜,这证明他比吴广更有谋略师:果然有眼光过去,我一直佩服司马迁文章叙述语言的高明,简简单单一句“陈胜曰”、一句“吴广以为然”就把两个人的个性差别不露声色地展现给后人,想不到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居然能有这样细致的领悟,这一点我令我更加佩服来来,我们接着来谈自己阅读中的发现生:我发现当时的人都很愚昧他们都非常害怕鬼神看到鱼肚子里的字条后,“固以怪之”;听到神庙里的“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就惊恐,还“指目陈胜”生:我从这里感受到陈胜吴广两人的精明他们要举大事,但是自己没什么影响力,无法让所有人都信服,只好采用这个办法通过装神弄鬼来宣传自己喽不知情的一般人肯定这样想:从鱼肚子里挖出来字条,怎么可能?除非是“从天而降”的“天书”;神庙里的喊声是狐狸精在喊,这简直是鬼神在传达的“天意”这样不就把人唬住了吗?师:恩!这一招为起义做好了舆论准备!生:那我觉得那个卜者也非泛泛之辈,居然教他们“卜之鬼”!这也应该是一个无比智慧的人,也算一个幕后策划者生:我有点奇怪,为什么这个人不去告密呢?师:问这不正是说明“天下苦秦久矣”,秦王朝已经失去民心,这个人应该也是希望它的灭亡的吧生:刚才那位同学说吴广使用“苦肉计”,这个启发了我我看陈胜吴广还非常懂得兵法,他们在发动起义时使用了一招“破釜沉舟”他们杀死了看管他们的将尉,这样即使有人还想有什么退路都不可能了师:一定要说他们“非常懂得兵法”,恐怕还是说得有些远了,还是“善于谋略”说得准确些不过“破釜沉舟”的评价很精彩,我还愿意加上一条──“攻心为上”大家看杀死将尉之后他们对群众说的那一番话我们请一位同学模仿当时的样子来表演朗读一遍,大家体会体会这些话是不是“句句攻心”(指名学生表演朗读“召令徒属曰……敬受命”)生:是听了这番话,明白反正是死路一条,不如奋起斗争还有可能有条活路生:不仅可以有活路,说不定还能有荣华富贵大好生活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师:要么是死,要么是斗争!在这个选择面前,谁都会不会放弃生的机会,当然会一鼓作气,同仇敌忾,拼死一搏也就是这种一鼓作气,同仇敌忾,拼死一搏的力量势如破竹地突破了大秦的血腥的统治生:我发现……〖点评〗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更加紧张面对学生自由发现得到的各式的答案,学生产生的各样思考,教师要因势利导,或点明、或提炼、或矫正、或激发、或推促、或拨转、……而且不能制造学生心理压力,只有教师真正把自己当作学生先学一步“同学”,才可能有这样的状态四、在评价中感悟师:同学们,当张开发现的眼睛时,文章就为大家展开精彩的面目这么多的发现帮助我们把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梳理得清楚明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了《史记》的风味陈胜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发和感受?《史记》在刻画陈胜这个人物的写法上有什么可取之处?你能就这两个问题中任意一个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想一想,后面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一下把自己的意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生思索,或讨论)生:陈胜是一个富有政治眼光的人物,他能够判断和分析形势,制定行动方针,并大胆地付诸实践,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欣赏生: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后来终于成就大事可见,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生:陈胜在残酷的统治下敢于奋起反抗,这种挑战命运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生:文章刻画陈胜采用了衬托的写法,用吴广来衬托他,写出他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政治头脑生:《史记》写人还注意铺垫──陈胜少年时期拥有鸿鹄之志,后来做处惊天动地的行动,少年时期为后来做了很好的铺垫师:说实话,仅凭节选的一部分《陈涉世家》就来谈陈胜,凭短短四段文章就来论拥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史记》,实在是有点坐井观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完这篇《陈涉世家》,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和它背后的故事〖点评〗结尾处激发学生课外走进《史记》,体现出课堂学习永远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而应该成为学生更自由更主动的学习的起点【教学反思】1.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方法十分有益要善于选择便于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习进程,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甚至作一位参与者直接介入其间,启发合作者的思维,矫正合作中的偏差,帮助合作者获得学习收获,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习惯就会不断成长成熟2.在自由阅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叙事性强,如果只求把握情节,阅读就会流于肤浅,古代作品的写作技法、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史传作品的语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励学生从古语朴言中去领悟一些东西,发现一些东西,就能帮助我们不知不觉跨过古今语言的障碍并领会作品深层的东西。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六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师:我们在以前的课文中讲到过古人的姓名?和今人相比有什么特点?生:陈胜者、吴广者。
生:名字中多了者字。
生:用字,今天的人在名字中不用字。
师:对呀!古人名字中有字。
谁知道字的作用吗?生:(齐)不知道。
师:你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字是用来解释名的。
陈胜、吴广哪里人?生:(齐)河南人。
生:同乡。
(笑)师:陈胜、吴广干什么职业?生:佣耕。
生:种地。
生:农民。
师:说对了,他们就是农民。
师:当农民快不快乐?生:(齐)不快乐。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了?生:“怅恨久之”。
师:怎么译,我不太明白?生:哀声叹气。
师:是呀,他们并不快乐。
师:他们哀叹什么?从文中找。
生:(齐)“苟富贵,无相忘。
”师:佣者笑什么?生:(齐)“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师:“嗟乎”怎么理解?师:陈胜、吴广并没有什么志向,对不对?生:不对。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师:“二世元年七月”,怎么理解“二世”的含义?生:“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
师:同学们说的真对!继承皇位的不是皇帝长子吗?难道他的长子真的无能吗?生:不一定。
唐朝的李世明,他是李渊的二公子。
生:扶苏是有才能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生:皇帝不喜欢扶苏。
生: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把他父亲惹恼了。
师:对的,皇帝的确不喜欢扶苏。
生:所以扶苏不能当皇帝。
师:“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是什么意思?生:贫困人民。
师:对!有没有“闾右”?生:有。
师:怎么知道?生:在注释中。
师:同学看书真仔细。
那么为什么不征伐“闾右”?生:文中的“闾右”是指有钱人。
生:有势力。
师:有钱有势吗?生:(齐)是。
(笑)师:陈胜、吴广当官吗?生:当。
师:什么官?师:“芝麻官”。
(笑)师:守边一帆风顺吗?生:不。
师:怎么了?生:下雨了。
生:路不通。
生:耽误了行程。
生:迟到了。
师:是呀!迟到怕不怕?生: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片段_教案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片段“陈胜是一位有远见,有智谋,有组织领导才干的农民起义领袖……”学习《陈涉世家》,我正引导学生根据陈胜在起义前后的言论、行动探究其性格和精神。
突然,一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陈胜这样有才干,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后怎么失败了呢?”这个问题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见此情景,我停止了讲课,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一同学说:“可能是秦王朝军事力量太强大了吧。
”另一同学说:“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刘邦、项羽的起义军最后不是胜利了吗?”又一同学说:“从课文看,当时参加起义军的人很多到陈县时,起义军就‘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胜的军事指挥是不是有问题?”……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连下课铃声未理会。
我只好打断大家的讨论:“本文是《陈涉世家》的节选,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请大家课后读一读全文,查查资料,明天语文课继续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语文课刚上,不少同学迫不及待地交流自己的发现”。
有人说,陈胜攻下陈县后安于享乐、止步不前、坐以待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陈胜人不当,派出的将官各行其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还有人认为陈胜称王后杀死了呼“夥涉为王”的雇农,离了起义军最应依*的力量是失败的关键。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老师,《陈涉世家》选入课文时,写陈胜起义失败经过的内容为何要删去呢?”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转向了我,我决定还是将这个“球”抛给大家:“这个题很有探究的价值,你们认为编者的删节高明吗?”课堂短暂的沉默后,同学们的发言开始了。
“编者将表现陈胜缺点的内容删去,会使陈胜这一英雄形象更完美,也更能给读者以感染力。
”“你这种看法不对。
任何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写陈胜的缺点并不有损陈胜的伟大。
读了《陈涉世家》全文,我们感到这样的陈胜才符合生活真实。
编者将这些情节删去,会影响读者对陈胜其人的全嫒鲜逗屠斫狻!?br>“编者删去的内容多属历史资料的记录,如陈胜派遣的各路起义军的情况等。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陈涉世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个民族的人民在生死存亡时刻,骨子里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
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换一个明君,做一个顺民。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次起义,希望你们能够受到启发。
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请同学们互相合作探讨: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生:记得司马迁曾经说过: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生:司马迁也是如此,他因为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史记》。
生:这部作品被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速度课文第一部分,然后相互合作,探究下列问题:⑴、陈涉是什么出身?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生:他是“佣耕”之民。
师:既然出身“佣耕”,为何却入世家?生:因为反秦大业“由涉首事”,故入“世家”。
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生:“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生:“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生:“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教学实录【教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它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为“史家之绝唱”,其记叙事实、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的功力是值得每一个师法和玩味的。
《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
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把每一个阅读者带入当时的情境,去感受当时的危机、奋起与风云变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总以文章的情节为基础和依托,了解梗概,描述个中场景、人物和细节,表达出自己的爱憎感受。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阅读原始典籍,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原因与经过,树立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对历史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2.紧扣线索、集中叙事的记叙方式本文以陈胜、吴广两个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串起大泽乡起义的全部过程,在其中还插入了两个人物对当时形势以及起义前景的分析。
文章不蔓不枝,情节集中,行文清晰明了。
3.刻画人物的方法文章的核心人物是陈胜,作品用他少年时不同于凡人的鸿鹄壮志来铺垫壮年的惊天动地的壮举,用共举大事的吴广来衬托他善于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和善于谋断的领袖才干。
九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这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陈涉世家》。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将一起领略陈涉的智慧和勇气,探讨他如何领导人民起义反抗秦朝的暴政。
二、介绍背景师:在秦朝末年,秦朝的暴政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陈涉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袖之一。
这篇课文就是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
三、朗读课文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播放课文录音)四、讲解生字词师:在朗读完课文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大家翻开课本,找到“生字表”,圈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并尝试拼读。
(学生圈出生字并拼读)五、疏通文意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请大家先阅读课文,尝试自己理解文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问。
(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六、分析课文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课文。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领导人民起义反抗秦朝的暴政的?2.起义军在战斗中采取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起到了什么作用?3.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陈涉的智慧和勇气?你是如何理解的?4.你认为陈涉的领导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5.你认为起义军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他们的胜利对你有何启示?6.你认为陈涉是一个英雄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七、拓展延伸师: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让我们一起来拓展延伸一下。
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像陈涉一样领导人民起义反抗秦朝的暴政吗?为什么?2.你认为陈涉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3.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你有什么启示?请查阅资料并写一篇小短文。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八、总结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通过朗读、讲解生字词、疏通文意、分析课文等活动,我们了解了陈涉的领导才能、智慧和勇气以及起义军的胜利原因等。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评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评《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评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陈涉世家》全文的字面意思,同学们在疏通过程中渐渐学会了“独立行走”。
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再试着跑跑跳跳,不断挑战自己。
好,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生1:这篇文章写了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过程。
生2:这篇文章写了陈胜所领导的一次起义。
师:谁能把两位同学的发言结合起来,更好的概括文意?生3: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陈胜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过程。
(点评:引导学生对课堂活动信息进行整理,得到新的更完整的答案)师:刚才这位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如何?(生齐说:好)师:好在何处?生5:既全面又准确。
师:嗯,同学们不但概括的好,评得也准。
师:像这样极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如果让你讲给别人听,想想哪些环节必须交代清楚?(点评:把整体感知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同时考查学生的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学生思考)师:呵,你可真能抓住要害啊。
还有要交代的吗?生14:起义的时间,地点也应该向别人讲清楚的。
师:很好。
现在,大家来说说,要把一件事讲清楚说准确要注意些什么啊?(点评:阶段小结,让学生自己概括方法,“放”的自如,“收”的到位)(学生讨论,交流)生16:我认为,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是啊,只有这样才能切中肯綮,让人一听明了。
师:说到人物,很明显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生齐声回答“陈胜”)(师板书:陈胜)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叙述或描写陈胜的句子。
(学生看书,思考)师:好,我请同学们把自己所划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书中有关叙述描写陈胜的语句。
)师: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这些语句,说说陈胜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点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既需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更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为接下来的交流中的“导演”工作作准备)生17:我们的看法是──陈胜是个有志气的人。
第22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陈涉世家》,课前要求大家熟读课文,都读了没有啊?生:读了。
师:这篇文章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鲁迅曾经这样评价《史记》,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觉得鲁迅是想要告诉我们,《史记》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生: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生:它虽然不是诗歌,但是和诗歌一样的美。
师:说得都有道理,我们看,前半句谓之“史家”,说明鲁迅是站在史书的角度评价的,“绝唱”指鲁迅认为这本书是所有史书中写得最好的,“离骚”是指屈原的诗作,说明这句话,作者是站在文学作品的角度评价的,指的是《史记》的文学成就可以和《离骚》相媲美,《离骚》可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这可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其实,这里面还暗含了中国传统史书的一个特色,就是一份史学材料往往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为其不仅仅记录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在其中以曲折的用笔意含作者之褒贬,司马迁是将这种手法发扬光大的人,所以后世之人,也称之为太史公笔法。
【板书:有物有序,自寓褒贬】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中《陈涉世家》的节选,一起去领略“世家绝唱,无韵离骚”的风采。
投影并要求学生齐读: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师:这是全文的开篇,这段的内容,结合我们一起学习的一些课外人物传记,你觉得作为人物传记的开头,需要交代哪些内容?生:需要交代人物的名和字,人物的出生籍贯。
还要交代人物的性格。
生:以前读过的人物传记里还有交代人物的家庭关系的,好像这篇文章里没有。
师:是的,我们可以将这些统称为交代人物的出身来历,有些人物有考可查,可以详细交代,而那些没有详细交代的信息,大概率是无考了。
而且还会交代人物的主要特点,这点呢,主要是为后文打下伏笔为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引入【课前思考】我喜欢说“四文并举”,就是“文辞文章文学文化”,这四点在中学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初三阶段,文言课文内容也比过去丰富了许多。
这篇《陈涉世家》,仅就其故事梗概而言,估计学生大多在历史课上就熟悉了。
结合目前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次想尝试多结合原著《史记》的文学特点和“农民起义”的文化特点一起来设计教学方案,以期能更好地激起大家的兴趣,从而更有意义或曰更有意思地去学习文言文。
再就是,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史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人物刻划风采动人。
一是法国人,一是中国人。
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
不同的是,法国人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自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人的造反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
说说这里头文化的要素,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导入】师:司马迁的生平,我们大多熟悉,大家还是先读一段话:“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同学们,这是司马迁用以励志的一段话,古人说:“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师:【板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大家很熟悉,什么意思,又该如何理解?生:“史家之绝唱”,指的是史学方面的成就;“无韵之离骚”,指的是文学上的水平高。
师:大家说说本文记得是什么事情,历史上是怎么评价的。
生: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师投影:——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
】这里和项羽反秦首功,就列入“本纪”一般,陈胜以“佣耕”之民,却入三十世家之一。
此处亦见太史公的史识与史才。
师:大家爱再说说文学方面的情况。
生:司马迁的《史记》,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师:“无韵之《离骚》”,应该是指文学方面的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习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式〗
1.多样化的诵读
文言文要加强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理解,但是对诵读的理解不能过于偏颇和狭窄,而应该通过不同方式来呈现有对全文的全面朗读,有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朗读,有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品读,有拈连相关内容的联读,甚至还可以有以文言原文为表述形式的表演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不同目标
〖点评〗学生对历史事件大致内容的回顾,在学习者心底勾勒出学习对象的一个粗略轮廓,为工笔描绘、审慎修饰打下了基础这是学习建构的发端
二、在合作中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
生:这个句子太长,我总读不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生:应该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作为“史家之绝唱”,其记叙事实、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的功力是值得每一个师法和玩味的《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比较与辨析
本文文言词语朴拙,许多词语字形虽同但是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达的意义大不相同,尤其是与现今的意义往往相去甚远,教学中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的把握来捕捉这些词语的意义差别,辨析汉语在古今发展历程中词义发生的变迁
3.思考和感悟
西人有云“读史使人明智”(培根语);国人又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陈胜吴广的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在社会价值观念上实现的突破是极具颠覆性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阅读本文,可依据历史背景,思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结合作品描述,感受主人公的个性和灵魂;可透析叙事语言,琢磨《史记》特有的史家手笔……
生:我还了解到当时的贫富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
师:(饶有兴趣)哦?
生:“闾左”是穷人的代称,也就是只有穷人被征发,富人却可以免除这样的苦差
师:有见地真是一个深刻的发现其他同学,你的发现呢?
生:我还注意到这里好像也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队伍也就是说,他们发动起义开始斗争时,反抗的力量就是这“九百人”
〖点评〗做好发现式阅读的启发和示范,点燃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引线
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
(生举例,略)
〖点评〗由一句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我国古代陈胜吴广反抗秦王朝的斗争我们一定对这件历史史实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哪一位同学向我们简单介绍经过
生:陈胜吴广被征发去修长城,结果他们在大泽乡的时候因为下起了大雨,道路被阻断,贻误了服役报到的期限,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要被判处诛灭九族(,那时秦朝的法律特别残酷),于是他们就拼死反抗,起义斗争了
师:这个说法恐怕值得推敲两个人里能对另一个人发号施令的人必定有过人之处,否则也难以令人信服大家再阅读课文,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发现(生讨论)
生:我们讨论后觉得陈胜比吴广更有头脑文章中分析当时形势、提出假称扶苏、项燕部队的是陈胜,这证明他比吴广更有谋略
师:果然有眼光过去,我一直佩服司马迁文章叙述语言的高明,简简单单一句“陈胜曰”、一句“吴广以为然”就把两个人的个性差别不露声色地展现给后人,想不到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居然能有这样细致的领悟,这一点我令我更加佩服来来,我们接着来谈自己阅读中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在追忆中复现
以俗语引出古今中外反抗压迫的例子,导入陈胜吴广起义一事,并借助学生印象简单回忆这一历史事件的概貌,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二、在合作中疏通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为深入阅读课文做进一步铺垫
三、在审读中发现
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来阅读课文,通过自由式的审读捕捉文言语句后包含的信息和思想,对陈胜吴广共谋大计、鼓动士卒这两段文字做重点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特点
《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教学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师:这位同学讲述的基本上符合史实,不过可不够绘声绘色了这样听来,大泽乡起义好像就是一件很平常容易的事了(众笑)不过,还是要感谢他帮助我们重新恢复了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大致印象(师正色)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二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
三、在审读中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辨析,相信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把握,我们回头来看看刚才那位同学的讲述有没有不实之处呢?
生:刚才他讲到大泽乡起义是爆发在陈胜吴广被征发去修长城的途中,其实不是,本文写道:“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被征发到戍守渔阳的途中
师:是啊,这个细节有点张冠李戴了刚才这位同学读到一句“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就读出了事件发生之前的背景,你从这句话中还读出了什么呢?
生:陈胜吴广之所以走上造反之路的原因是因为秦朝的统治实在是太残酷了课文中写到:“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贻误期限就要全部斩首,实在是严酷
生:陈胜吴广选择反抗的原因我觉得在于死中求生当时已经贻误期限,“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不管是逃跑还是起来造反都是死罪一条,而后者还有一线生机
师:你说的是绝处求生是不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生:领导者、组织者的才干
师:(首肯)吴广是一个有领导和组织才干的人,那陈胜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吗?
生:陈胜一样有这样的才干文章中写道:“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能够对吴广发号施令,不说明这种才干吗?
师:陈胜怎么能够对吴广发号施令的呢?同是共谋大事、并肩战斗的两个人,应该是不分上下的啊?
生:他们商量好了的啊!(众笑)
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
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
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就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四、在评价中感悟
引导学生就陈胜人物个性、文章刻画人物的技巧做归纳性的评价,对前一阶段自由式的阅读予以梳理并把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向课外阅读
【教学实录】
一、在追忆中复现
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生:(齐答,有的笑)反抗
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
生:我觉得当时秦王朝是该灭亡了,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民心陈胜的话中有一句说道:“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统治已经引起了天下公愤
生:我发现陈胜非常有头脑,他分析当时的情况很准确而且,他还谋划起义后打出公子扶苏、楚将项燕的旗号这一招十分英明:自己这帮人属于平平之辈,没有什么号召力,而一个公子扶苏,是大秦皇子,而且“百姓多闻其贤”,一个是项燕,“数有功,爱士卒”,这两个人都是秦王朝的受害者,而且在老百姓中口碑都很好,而老百姓又不知道他们具体的下落,以他们为旗号来反抗暴秦,老百姓一时候分不清虚实,但却能够迅速产生影响,赢得民心
师:不错,大家都读得很准确如果没有读不顺的句子了的话,请大家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如果在小组内决定不下来的疑惑,一会儿我们全班同学来集中“攻关”,好吗?(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
师:为什么你读成这样的节奏呢?
生:它的意思是指陈胜吴广把队伍假称为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根据大意就可以分出朗读的节奏了啊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掌握了文言文朗读的一点关键窍门啊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来,我们试着读读这样一类的长句
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师:看来老话说的一点不错,“独木难成林”,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冲天啊大家的相互合作使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收获十分丰富,学习效率特别的高这样“人人贡献一点、人人拥有一片”的好方法可要坚持和发扬
〖点评〗本文篇幅长,文字还算浅易,文言词语分散在文章中各个角落,比较和辨析工作适合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施以恰当的例子做好合作学习的示范,通过交流共享学习的成果,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鼓励,使合作者不断增强合作意识
生:吴广也很有头脑,而且有牺牲的精神在发动起义的时候,他拿自己来使了“苦肉计”,就故意说要逃跑,导致秦兵殴打自己,这样就激起了士卒的共同的愤怒
生:你还漏了一句话──“吴广素爱人,士卒中多为用者”这说明吴广很有人缘,也就是说他会团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