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级手术都需要术前讨论吗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提高手术质量,规避手术风险的重要措施,必须认真执行。
术前讨论在术前进行,也是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次检查。
1.讨论对象和时限1.1三级以上择期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1.2常规手术的术前讨论可在医疗组内进行。
凡涉及手术复杂、多科协作、新开展手术、探查性手术、毁损性手术或夹杂其他疾病、年老体弱及有其它特殊情况的手术,必须提请科室进行术前讨论。
部分手术风险极大的疑难、危重患者、涉及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或手术方案难以确定,由科主任报请医务处组织院内有关科室的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讨论。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可进行多次讨论。
1.3急诊手术和二级以下手术由上级医师进行查房后,确定手术方案及术后观察事项,相关意见及时记录在病历内。
1.4术前讨论应在术前医患谈话及安排手术前完成。
2.讨论基本规范2.1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必要时可邀请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ICU、病理科、内科等其它科室的有关人员参加。
2.2经管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在讨论时介绍病情、提供有关病史、辅助检查资料,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预计围术期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讨论记录。
2.3参加讨论人员应对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案选择、替代方案、术前准备、麻醉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意外情况及对策、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预后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讨论。
2.4讨论结束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注意事项及防范应急预案。
2.5经管医师准确将讨论发言的重点内容和主持人总结性意见记录在病历中。
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记录者签名等。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4)术前讨论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4)术前讨论制度
十四、术前讨论制度
(一)医院各科室对二级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三级手术可实行医疗组讨论。
四级手术、新开展和特殊身份患者手术需提交全科讨论。
入院24小时内急诊手术的可不进行术前讨论,但需要有手术主刀医师或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其余急诊手术均按术前讨论制度执行。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组长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经管医师必须在讨论前完善必要的检查、作好术前小结及相关准备。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症;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拟实施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风险与利弊、术中可能出现问题及应对措施;替代医疗方案;麻醉方式选择;手术风险评估、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抗菌药物选择;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明确术后是否转入ICU;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及特殊护理要求等。
(四)对疑难、复杂、新开展的手术,应提前1-2 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五)讨论情况应及时记入病程记录,对疑难、复杂的手术讨论情况,应同时记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特殊手术报告审批表》报医务科审查批准。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三天内完成。
术前讨论结束后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1、对二级以上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急诊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以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2、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3、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应报医务科备案批准或通知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
4、讨论前应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等综合评估。
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入院评估、手术风险评估、麻醉前评估、危重病人评估。
5、术前讨论会一般由科主任主持,科内全体在岗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6、讨论内容包括:患者术前病情评估,重点是手术风险评估、麻醉前评估、危重病人评估;患者诊断及其依据; 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7、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或参加讨论,并做好充分的术
前准备。
8、主管医生要将术前讨论情况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并在病程记录中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医技专业、其它临床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手术报告审批单》。
《手术报告审批单》一式两份,一份保存于病历中,一份上报医务部备案。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1—3天内完成。
术前讨论结束后五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制度
谢谢
术前讨论制度
• 三、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高以上医师主 持,讨论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提出诊 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 术方案、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意 外及防范措施、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及注 意事项等情况,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术前讨论制度
• 四、术前将讨论情况与家属详细沟通并制 定防治预案。
术前讨论制度
• 五、讨论时应充分发病意见,全面分析, 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 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最 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
术前讨论制度
• 六、讨论情况应及时记入病案中,必要时 同时记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 涉及特殊手术的,除进行全科术前讨论外, 必须上报医务科或主管副院长,严格执行 特殊手术报告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谢露芹
术前讨论制度
一、除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 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 情同意书。
术前讨论制度
二、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手术科 室I-IV级手术术前要有术前小结,有术前手术 医师查看患者记录。I、II级手术要求至少有 参加手术医师讨论记录,III级以上手术、重 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以及新开展 的手术,都需认真进行术前讨论和周密准备 并记录,必要时邀请麻醉科及相关科室人员 参加。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万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三级〔包括三级〕以上择期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对疑难、复杂、致残、重要器官摘除、高风险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参加手术的医师〔术者、助手)、护士长必须参加术前讨论;特殊手术、高风险手术等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多学科综合会诊讨论,必要时邀请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分管院长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由护士长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
讨论时各级医师应充分发表意见,要表达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案。
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术前必要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不能泛泛注明“术前准备已完成”。
术前准备情况还包括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患方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双签名)﹔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本卷须知等。
手术方案应明确具体,根据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制定详细预案及防范措施〔包括术后观察以
及护理要求)。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每各人的具体发言,包括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由记录人与主持人双签名。
五、术前讨论后由经治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将讨论结果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代,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院术前讨论管理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管理制度为了有效着着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医治安全,特制定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凡病情较重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手术、新展开的手术、探查性手术或对年老体弱、超过70岁以上的病人,合并其它重要疾病及有其它特着情着的手术均要进行术前病例讨论流程标准。
一、职责(一)医务科负责制定和修订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二)手术科室的医师负责实行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三)手术科室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实行。
(四)医务科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实行。
二、程序(一)术前讨论病例1、诊断尚不明确的探查性手术。
2、诊断明确的大型手术,操作复杂的手术。
3、并发症多或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手术。
4、患者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体质特着,易导致较大风险的手术。
(5)需多科协作配合完成的手术。
5、新展开技术项目的手术和外请专家展开的手术。
6、初次担负某一中型以上手术的术者的手术。
7、三级以上手术均应在术前组织讨论。
8、70岁以上病人手术均应组织术前讨论。
(二)术前病例讨论参加人员1、三级手术由诊疗组讨论,诊疗组人员参加。
2、四级手术由全科组织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参加。
3、疑难、高危、特着手术、致残手术、新展开手术、外请专家展开手术的须报医务科批准,全院术前讨论由医务科主任主持,相着科室人员参加。
(三)讨论前准备讨论前应将有关资料准备好,并通知相着人员参加,相着人员应详细查阅有关医学资料和书籍。
(四)讨论内容术前诊断及其根据;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手术条件;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步骤;麻醉方式、术中可能产生意外及其应对措施、是否实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五)讨论记录、术前准备和术后小结1、术前讨论情着记入病历。
术者及助手人员安排等,应照实记录所有参加讨论人员的发言及主持人的总结性发言。
2、主持者应根据讨论结果,积极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物质等准备工作,决定手术人选,如重大手术,依照规定填写特着手术申请单报医务科审查批准。
第六节、术前讨论制度
第六节、术前讨论制度1. 对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2. 三级手术术前讨论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主持,本医疗组医护人员参加,特殊情况应提交科室讨论。
四级以上、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及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特殊病例需有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院领导参加讨论。
3. 术前讨论应取得麻醉医师会诊意见或邀请麻醉医师参加。
4. 术前讨论时,主管医师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在讨论中汇报病情,提供有关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参加人员应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指征、拟施行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及防范措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充分进行讨论并做好讨论记录。
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
5.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讨论情况由主管医生记录,经整理报科主任审改后归入病案。
6.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的结果,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并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7. 术前讨论在术前准备基本完成时进行,也是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次检查。
术前讨论应在术前12小时内完成。
8. 急诊手术时间不允许可以不进行术前讨论,中型(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确定手术方案,大型(三级)及以上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确定手术方案。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万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三级(包括三级)以上择期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对疑难、复杂、致残、重要器官摘除、高风险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参加手术的医师(术者、助手)、护士长必须参加术前讨论;特殊手术、高风险手术等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多学科综合会诊讨论,必要时邀请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分管院长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由护士长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
讨论时各级医师应充分发表意见,要体现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案。
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术前必要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不能泛泛注明“术前准备已完成”。
术前准备情况还包括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患方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双签名)﹔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等。
手术方案应明确具体,根据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制定详细预案及防范措施(包括术后观察以
及护理要求)。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每各人的具体发言,包括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由记录人与主持人双签名。
五、术前讨论后由经治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将讨论结果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代,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一、对三级及以上手术;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手术、6个月以下和75岁以上患者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主持,经治医师、手术医师、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必要时可邀请麻醉医师及其他有关科室参加。
对于重大、疑难或新开展手术应报告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专业的医师参加,讨论后应在术前24小时完成术前讨论记录。
三、急诊抢救患者的手术立即请示科主任,必要时科主任到现场参加抢救,手术抢救完成后及时补记“ 急诊手术抢救记录”。
四、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替代方案、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护理要求等。
记录另页书写。
第 1 页/ 共1 页。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于二级以上手术、特殊手术(以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范围为准),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等手术。
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二至三天邀请麻醉科、手术室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三、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术前一天完成,具体时间由科室自定。
二级、三级手术由科室治疗组讨论,四级手术及特殊手术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手术医师、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四、讨论时,主管医师应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资料,有重点地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五、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的意见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六、各级医师可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主持人最后总结完善、确定治疗方案。
七、二级、三级手术将讨论结果在术前小结中记录,四级手术及特殊手术将讨论结果记录与记录本,并书写病历讨论记录。
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讨论制定的诊疗方案,如术中需改变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必须请示主持讨论的医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一、二至四级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除有严重并发症、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新开展及特殊身份患者手术需提交全科讨论外,其他手术均可在医疗组内进行,由组长医师主持。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组长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及科内相关人员参加,住院医师必须在讨论前完善必要的检查、作好相关准备。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风险与利弊;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手术风险评估、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抗菌药物选择;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及护理具体要求等。
四、对疑难、复杂、新开展的手术,应提前1-2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五、讨论情况应及时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同时记入术前讨论记录本。
1。
三级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手术患者全程管理,降低手术风险,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修订本制度。
2.目标
术前讨论规范执行。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4.名词定义
术前讨论制度是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5.内容
5.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且术者必须参加。
5.2术前讨论分科室、病区、诊疗组、手术组4级。
手术组讨论由由主刀医师主持,计划参与该手术的手术组全体医师参加。
诊疗组讨论由诊疗组长主持,诊疗组全体医师参加。
病区内讨论或科室讨论由科主任或授权的科副主任主持,科室全体医师参加。
涉及多学科或病情复杂、或存在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影响手术效果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由分管院长或医务处人员主持。
5.3术前讨论的手术范围:科室讨论为重大手术(详见《重大手术管理制度》)、四级手术、科室确定的其他级别手术。
病区讨论为经科主任同意的四级手术。
诊疗组讨论:三级或二级手术。
手术组讨论为一级手术,非抢救生命的普通急诊手术,允许诊疗组或手术组讨论的日间手术。
手术分级参照医务处制定的本院手术分级目录执行,含介入及内镜下手术/操作等。
根据科室技术水平或人员配置等情况,需将四级手术降级别讨论的,必须由科室提交医务处审核同意并备案后方可实施。
最新三级手术都需要术前讨论吗
篇一:《术前讨论要求》手术病例、死亡病历、疑难病历抢救记录、术前讨论记录、输血病历住院病历书写要求手术病例1、中等以上手术必须有术前讨论(中等三级和以上手术)2、外科手术、介入手术、微创手术必须有手术安全核查3、术前必须有术者看病人记录4、术后首次病程要求体现术后观察事项5、术前小结手术指正明确,要加强术后可能岀现问题及对策的记录6、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输I血知情同意书要求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7、病历、手术通知单体现手术分级管理要求8、特类手术、重大手术、毁损行手术、新开展手术有手术审批单死亡病历1、死亡讨论在死亡一周内2、记录重点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总结、国内外对本病在治疗上的先进方法等。
3、死亡讨论记录由有资质的住院医师记录,主持人审阅并签名4、死亡病历一泄有抢救记录危重病历1、凡有危重医嘱或危重报告者,均应有危重病历讨论记录2、目的明确诊断、制立最佳治疗方案、争取良好疗效3、时间,记录到分钟4、在病程记录中有资质的住院医师书写疑难病历1、针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病历2、有资质的住院医师书写抢救记录1、病情危重2、时间,记录到分钟3、未及时记录的,可以在参加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4、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措施、一次抢救成功或死亡;参加抢救医务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5、若抢救无效死亡,记录死亡时间、尸体料理情况6、有资质的住院医师书写术前讨论记录:1、内容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记录着签名2、讨论记录术前完成3、术前准备具体,术前检査未作或结果未回报不允许手术4、明确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及应对措施输血病历1、经治医师应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应在病例中记录输血的指征。
评估患者的用血要求以及要输血的时间。
2、输血的目的要求要明确:根据输血指证,科学合理的选择血液制品。
根据《内科数学指南》规泄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VO. 2时可考虑输血。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对患者即将实施手术及高风险重大有创操作前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一、术前讨论的形式(一)科内术前讨论是指由主管医师提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
病例选择:1.三级及以上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2.疑难、复杂、重大等手术,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3.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4.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5.患者一般状况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6.确定需要院内专家组或全院会诊、外请专家的手术;7.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8.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9.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或特殊原因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二)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 3 个或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医务部派人参加,由科主任召集相关学科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二、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一)科内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 1 天完成,具体时间由科室自定。
(二)院内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 2 天进行。
三、术前讨论程序(一)科内术前讨论1.参加人员: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相关人员参加,手术医师、责任护士必须参加,特殊病例请麻醉医师参加。
2.主管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
汇报病历时指出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围手术期的监护、支持、治疗、各项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需重点关注事项等。
4.主持人总结发言,提出针对会诊病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5.主管医师将讨论内容及时详细记载于科内的《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并请主持人审阅、签字。
(二)院内术前讨论1.院内术前讨论是院内会诊的一种形式,主管科室至少提前 2 天向医务部递交书面的院内会诊申请单,医务部审批同意后,由医务部通知相关科室医师参加术前讨论。
三甲医院手术前讨论制度
三甲医院手术前讨论制度1.术前讨论的手术范围:1.1各手术科室开展的三级、四级手术;1.2合并有他科疾病的手术或需多科联合做的手术;1.3疑难、危重患者的手术;1.4可能渉及医疗争议的手术;1.5对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手术;1.6新开展的手术或术中要运用新技术的手术;1.7重要器官摘除或毁容、致残的手术;1.8其它高龄及特殊身份患者的手术。
2.术前讨论是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医师主持,对以上需术前讨论的手术范围,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
讨论内容由本院执业医师即时记入病历中。
包括:标题;术前讨论记录;记录日期、讨论日期;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和替代方案;拟实施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准备手术时间;拟手术主刀、助手;术前准备情况(包括备血情况、有无其它科疾患、是否需要会诊和增加检查化验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及防范措施;医患沟通情况;手术审批情况;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由经治医生及时记入病历,并由主持人审签;组内讨论综合意见记录在病程记录中,科内及院内讨论原始内容应记录在《手术前讨论记录》本上;记录者签名等。
3.术前讨论范围:分医疗组组内讨论,科内讨论,院内讨论范围。
3.1组内讨论:包括一、二级手术风险较小的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讨论。
3.2科内讨诊:包括三、四级手术及风险较大的手术,由科主任(高级职称医师)主持讨论。
3.3院内讨论:包括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病例及由医疗组长申请,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讨论。
4.术前讨论时,主管医师应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资料,重点地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在上级医师主持下进行研究讨论。
各级医师充分发言,针对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主持人最后指导制定、完善治疗方案。
5.为了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术前谈话应由术者或经治医师将患者拟做手术等如实告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本人。
卫生部术前讨论制度
卫生部术前讨论制度卫生部术前讨论制度范文一、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大中手术(甲类、乙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疑难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新开展的手术邀请医务科负责人参加。
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5、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案、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点等。
6、科主任或主持者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7、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或主持者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8、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范文二、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
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医院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1、术前、术后讨论是防止疏忽、差错、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认真执行。
手术前讨论在术前准备基本完成时进行、也是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次检查。
2、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急诊手术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以上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确定手术方案。
3、根据手术级别,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本医疗组医务人员参加,特殊情况应提交科室讨论。
三级以上较复杂疑难和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特殊病例需有院领导参加讨论。
4、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需相关科室配合的,应取得麻醉医师会诊意见或在术前一周内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
室人员进行术前讨论。
5、经治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在讨论中汇报病情、提供有关资料、做好讨论记录和登记。
参加人员应对诊断及其依据、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意外、并发症及防范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充分进行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
讨论记录由主管医师记录,附病历存档。
6、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时,术后需及时讨论。
全科(或全病房)医师和护理人员参加,认真分析、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并记录。
若需行再次手术的需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申请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术前讨论要求》手术病例、死亡病历、疑难病历抢救记录、术前讨论记录、输血病历住院病历书写要求手术病例1、中等以上手术必须有术前讨论(中等三级和以上手术)2、外科手术、介入手术、微创手术必须有手术安全核查3、术前必须有术者看病人记录4、术后首次病程要求体现术后观察事项5、术前小结手术指正明确,要加强术后可能出现问题及对策的记录6、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要求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7、病历、手术通知单体现手术分级管理要求8、特类手术、重大手术、毁损行手术、新开展手术有手术审批单死亡病历1、死亡讨论在死亡一周内2、记录重点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总结、国内外对本病在治疗上的先进方法等。
3、死亡讨论记录由有资质的住院医师记录,主持人审阅并签名4、死亡病历一定有抢救记录危重病历1、凡有危重医嘱或危重报告者,均应有危重病历讨论记录2、目的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争取良好疗效3、时间,记录到分钟4、在病程记录中有资质的住院医师书写疑难病历1、针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病历2、有资质的住院医师书写抢救记录1、病情危重2、时间,记录到分钟3、未及时记录的,可以在参加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4、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措施、一次抢救成功或死亡;参加抢救医务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5、若抢救无效死亡,记录死亡时间、尸体料理情况6、有资质的住院医师书写术前讨论记录:1、内容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记录着签名2、讨论记录术前完成3、术前准备具体,术前检查未作或结果未回报不允许手术4、明确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及应对措施输血病历1、经治医师应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应在病例中记录输血的指征。
评估患者的用血要求以及要输血的时间。
2、输血的目的要求要明确;根据输血指证,科学合理的选择血液制品。
根据《内科数学指南》规定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血。
根据《黑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规定HB>100g/L,红细胞比容HCT>30%,且无其他明显输血指标,判为不合理输血。
3、对医生的要求输血前进行谈话,履行告知医务,经治医师在病历中记录输血的原因以及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谈话的有关情况。
4、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PLT、HB、HCT、WBC、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1V、梅毒等5、急诊输血患者差乙肝五项、抗-HCV、抗H1V、梅毒,可在输血前留取标本,在患者病历和《输血申请单》上进行描述和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待报告字样,待结果回来之后将报告单入病历保存!6、临床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由经治医师按照要求补办手续。
7、终末检查的重点1)检查血型、血液制品、输注数量等;2)检查有无《输血治疗同意书》项目是否齐全;3)《输血记录单》是否齐全;4)输血前后有无《血常规报告单》;5)《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病毒检测报告单》是否完整。
{三级手术都需要术前讨论吗}.6)输血记录。
三甲办公室2011年4月1日篇二:《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将接受手术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
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术前讨论的形式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会诊。
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会诊、院内术前会诊。
1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的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2全科或院内术前讨论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委派的本科室最高职称医师主持,院内讨论需医务科或业务院长参加。
病例选择1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2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合并严重内科或有其他科疾病的手术,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3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4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5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6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7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8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9部分特殊患者(高干、老红军、少数民族、外宾、劳动模范及其他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人等),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10疑难、危重病人的手术;11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人的手术;12可能涉及医疗争议、纠纷的手术;13对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同一疾病(部位)多次手术;14器官摘除、组织移植或致残的手术;3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医务科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无副主任医师的由科主任参加)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1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医疗组、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2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3术前讨论程序1组内术前讨论1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臵于病历中。
2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
3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臵措施。
4科主任总结归纳,确定完整的手术方案。
5经治医师将术前会诊内容详细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2全科术前讨论1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
2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准备必要的检诊工具,可采取多媒体形式。
3主治医师或带组医疗组长指出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4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交流类似手术的经验。
会诊意见由主治医师记录和整理,经上级医师审阅后同意,记于术前小结和病程记录内。
5其他组医师发表意见,至少2个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发言。
6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持人总结发言,提出针对会诊病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7主治医师将讨论内容整理,请上级医师审阅后准确详实记于病程记录及“术前小结”中。
同时,将科内讨论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8经科内术前讨论后,如果同意实施手术,科主任在“术前小结”的审批经过栏目中签字,科室共同承担手术风险;如果科内讨论不同意手术,科主任不在术前小结审批经过中签字,而医疗组实施手术,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科室不承担风险,医疗组承担风险。
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术前会诊时,由科主任指定的科内级别最高的医师代理主持并签字。
9夜间、节假日急诊患者需要手术时,由当班主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紧急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的应对措施,必要时请科主任参加手术。
院内术前讨论1多科室术前讨论是院内会诊的一种形式,主治科室提前3天向医务科递交书院内会诊申请单,医务科通知相关科室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参加术前讨论。
2参加人员提请讨论的科室主任主持,患者所在医疗组的所有医师、护士长、相关科室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麻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麻醉师。
提请科室的其他医疗组医师可以参加讨论。
{三级手术都需要术前讨论吗}.3点和诊疗意见,相关科室医师就本学科情况发表意见,应明确手术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以及手术后在本学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关解决方法。
参与人员应基本取得一致意见。
主治医师将各学科意见记载于病程记录中,请上级医师审阅,签字。
同时,将会诊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4急诊手术涉及多个科室时,由首诊科室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示总值班或医务科予以协调。
5患者病情交代问题1手术前讨论结束之后,应由本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向家属交代病情。
2交代病情需详细、准确、全面、真实,用词得当,将手术讨论的基本问题、相关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案向家属交代,取得家属的理解。
3如家属对术前讨论有异议或有其他要求,需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及时沟通解决。
4术前讨论交代之后,如有需要,将交代问题落实纸面,并需取得家属对病情知情的签字。
篇三:《1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
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一、术前讨论的形式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会诊。
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会诊、院内术前会诊。
(一)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的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二)全科术前讨论(会诊)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
病例选择l.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2.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3.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4.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5.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三级手术都需要术前讨论吗}.6.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7.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8.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9.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三)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主管院长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二、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一)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二)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三、术前讨论程序( 一)组内术前讨论1.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置于病历中。
2.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