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土话才不土
陕西方言十大经典语录
陕西方言十大经典语录
1. “额滴神呀!”——你看那事儿把人惊讶的,就跟看见外星人一样,不得来一句“额滴神呀”!
2. “撩咋咧!”——这饭做得撩咋咧,好吃得很么!
3. “么麻达!”——“你能帮我个忙不?”“么麻达!”
4. “克里马擦!”——赶紧克里马擦收拾,咱一会儿就出发!
5. “咥美咧!”——这一碗面咥美咧,太过瘾咧!
6. “言传!”——你赶紧言传,别磨叽!
7. “日塌咧!”——哎呀,这事儿办日塌咧!
8. “瓷马二楞!”——你看他那瓷马二楞的样子,真搞笑!
9. “毕咧!”——这下可毕咧,全搞砸咧!
10. “木乱滴很!”——这娃把人能木乱死,太调皮咧!
我觉得陕西方言特别有意思,这些经典语录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让人一听就感觉特别亲切。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1、嘹咋咧、在陕西有一种好叫做‘嘹咋咧‘这句话可以说是用的频率相当高,其含义就是夸一件物件或是赞美一个人特别好的意思!2、日把欻、《chua》这句话做为外省的是不是就有点难懂了?上一句话是赞美,哪这一句可就是反义了!通常一个人做事不靠谱,让你感觉郁闷,无语,哪就这句话送给他!3、么麻达、陕西人自古以勤劳!朴实、诚信的品质走天下,对朋友忠厚,可靠,如果你拜托给他什么事,只要他甩你一句‘么麻达’哪你就放一百个心!他一定给你办的妥妥的!4、克里马嚓、陕西人干脆,干练。
性子比较急,用这个词可以说很准确的告诉你,表示做事动作麻利,干脆利索!你也可以对身边干活磨叽的人来一句,你克里马嚓的干!5、木乱、这句话是一种心情的描述,如果你今天心绪烦闷,手边的工作看着不想干,或者是看见一个人用你特别不满的速度做事,你此刻的心情就这个词最能表达!木乱死了,换句话也烦死了!6、谝闲传、这句话意思很广泛,全国各地都比较热衷的一件事,各地叫法都不同,东北人说‘唠嗑’,有的地方说‘拉呱’有的地方叫‘侃大山’就是这个意思吧。
7、咥《die》》饭、这句话如果不解释一下做为外省人,我估计听了绝对是蒙圈吧!就是吃饭的意思,陕西人吃啥都可以叫成咥,咥面,咥锅盔!关于这个吃,在各个地方也都有不同的叫法。
8、扎势、你是不是这条街最靓的仔?这个词就是用来对一个人外表的特别打扮发出惊叹,因人而异,有藵有贬!对一个衣着不凡的正常人,哪就是夸他很会打扮,看着眼前一亮!如果是一个打扮的不洋不土的满街招摇这种人,哪就是贬义词,意指这个人不着四六!神经有问题!陕西的方言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说几句比较普遍生活里经常听到的!这些话也很自然的透出了陕西人性格上的特点,做事,说话比较干脆,豪爽!没有心计!总是两三个字可以含概很多的内容,只需一个词就结束长篇大论!朋友们能听懂这些陕西话吗?。
教你几句陕西话,走遍三秦也不怕
教你几句陕西话,走遍三秦也不怕展开全文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
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即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
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
《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
”《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
”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
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
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西安方言的字音词语拥量浩大,仅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不下百条,一些口头话音字词常用常说但难写难读,大致罗列出来以餐读者,字义力求准确;有些生僻字词出自古文典籍或方言考释,在常用词典中难以寻觅,特加以注音或取以谐音,用西安方言口语来念都很熟悉:---头叫(sa)---钱叫(ga)---美叫(chao)---看叫(sao)---啥叫唦(sa)---说叫谝---好叫嫽---坏叫黠(ha)---下叫吓(ha)---大叫乇(tuo) ---小叫碎---不叫嫑---拿叫拤(qia)---抢叫叼---跳叫(bie)---粗叫壮---嫌叫偾(fen)---热叫焪---寒叫滲---鸟叫雀(qiao) ---呆叫瓷---傻叫(gua)---苯叫懑---犟叫戆(gang) ---倔叫噌---凶叫崴或横---大雨叫白(bei)雨---太阳叫日(er)头---额头叫奔楼---眼睛叫眼窝---玩具叫耍(fa)活---棉鞋叫窝窝---馒头叫蒸馍---烧饼叫饦饦---土坯叫胡畦(qi)---衣裳叫架甲或挂挂---瘦子叫干猴---老乡叫乡党---说话叫言(nian)传---昨天叫夜个---去年叫年司个儿---还行叫邦尖儿---夹菜叫抄菜---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完成叫停当---帮忙叫搭手---把握叫括摸---寻找叫学摸---收拾叫打辄(zhe)---细心叫细厢---慢性叫暮囊---舒服叫(chan)活---自在叫倭也---挠痒叫胳搂---怕痒叫害咬(niao)---抓紧叫?紧---狭小叫窄掐---跺脚叫弹脚---蹲下叫挌蹴---站住叫?(nou)住---跟上叫厮干---一起叫一搭儿---使劲叫鼓劲---漂亮叫忒色---行了叫罢咧---弯了叫跷咧---绕路叫院路---哆嗦叫颤颤---二胡叫弦弦---哪里叫嗄(a)哒---那里叫唔儿或唔哒---不行叫没向---不和叫不卯---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眼谗叫搡眼---粗心叫毛糙---人蛮叫生生---利索叫麻利---麻烦叫麻眼---站开叫趔开---走开叫搧远---滚蛋叫诘(jie)哇---磨蹭叫跐偎---差点儿叫西乎儿---讨厌叫撩乱---啰嗦叫迁翻---心烦叫缪(mu)乱---折腾叫返乱---烦乱劲大叫泼翻---闹人叫闹活---训人叫墩嗒---吝啬叫啬皮---讽刺叫?人---挖苦叫咳臊---吵架叫绊嘴---关系好叫坚钢---生硬叫干板儿---哄人叫编凯子---胡说叫胡粘(ran)---虚张声势叫扎势---嚣张霸道叫骄豪---非尊非理叫骚轻---为人轻佻叫花搅---纠缠叫搅缠---打入叫挕(die)人---挨打叫佴(nai)打---滑稽叫逛凇(guang song) ---坏蛋叫黠凇(song)---讹人叫挴(mei)人---训斥、责骂叫日絕---惹事叫招祸---蛮干叫生整或硬整---没问题叫没麻哒---没眼色叫没眉眼---和不来叫搁不来---不理会叫不招识---够不着叫亘(gen)不着---有办法叫有窍道---有钱有货叫攒万---东西多叫万货稠---光脚板叫精脚片---刀具锋利叫鏒(can)活---逗急了叫惹懆咧---完蛋了叫毕失咧---弄坏了叫悖毁咧或失塌咧---瞎胡来叫胡饰诡---巴结人叫舔沟子---奸诈人叫沟子客---胡搅蛮缠叫混蔫子---不通情理叫麻米儿或坎头子,---乱七八糟叫尕拉马七…副1:网上帖子的补充1. 制达-这里2. 雾达-那里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5. 野个-昨天6. 前个-前天7. 后个-后天8. 明个-明天9. 年四个-去年10. 蹭-厉害11. 碟-吃饭、打人12. 四火--试一试,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14. 谝--聊天,说话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17. 产活--好,舒服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21. 马卡--差劲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方言俚语|陕西话很土?其实,陕西话大有来头
方言俚语|陕西话很土?其实,陕西话大有来头近年来,众多陕西方言电影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运用陕西方言来展现原生态诸如《高兴》《白鹿原》……陕西方言在影视剧中能如此火爆与陕西鲜明的地域文化以及陕西方言本身有着深刻的联系所谓陕西话其实只是一种概括的说话陕西方言包括:陕北话、关中话、陕南话三者差别还是很大陕北话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方言部分地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
陕南话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通常所说的陕西方言指的是关中话正是这些好玩的方言,交流起来才会有一种亲切感。
让你无论在地球上哪个地方,听到乡音,就热泪盈眶。
https:///x/page/x132857ffdw.html 陕西秦歌第一人十三狼的《陕西方言》就唱到“陕西地方倭也(wo ye)的很,陕西方言有忒色,陕西人把说叫社(she),说还叫言传。
把快叫麻利克利马擦,把头叫sa 把钱叫ga,把闲转叫闲转胡浪哩……”关中方言的确很有意思。
把“吃”叫「咥」(die),“喝”叫huo(音同豁)。
“什么”叫「啥」(sa),“怎么了”叫「咋咧」,“是的”叫「奏是滴」,“美得很”叫「嘹咂咧」“不知道”叫「知不道」,于是外地人常常会反复确认“你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很多人以为陕西话很土气,觉着难登大雅之堂,其实这些人是不知道,咱说的陕西话可是大有来头|仓颉庙|仓颉在陕西创造的汉字,自西周在建都开始秦音就被称为“雅言”并被当做国语使用由于西安曾是汉唐强盛王朝的首都一些古文、史记以及唐诗都要用陕西话来读才能读出原来的韵味很多看似平常的陕西话都可以从古文献中找出源头。
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这是很古老的语言!01陕西话中国最早的官方语言《封神榜》大家都看过,封神榜中的西岐,就是今天的岐山县,在这段历史中,更为出彩的人其实是周公,也就是《周公解梦》里的周公,他可以说是西周早期的治理者,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奠基者。
他不仅说的是陕西话,还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
教你说地道的的陕西陕西话
教你说地道的的陕西陕西话 ~~~~美⽓地很!1. 制达—这⾥ 2. 雾达—那⾥ 3. 啊达—哪⾥?⼀般回答⽤:WER 4. 啊四—哪?哪个是?⼀般回答⽤:握四 5. 野个—昨天 6. 前个—前天 7. 后个—后天 8. 明个—明天 9. 年四个—去年 10. 蹭—厉害 11. 碟—吃饭、打⼈ 12. 四⽕—试⼀试, 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聊天,说话 15. 扎式—摆架⼦,打肿脸充胖⼦ 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 产活—好,舒服 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 ⽊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 罢列—⼀般,还⾏、过得去 21. 马卡—差劲 22. 幕囊—⾏动迟缓、浪费时间的⾏为 23. 细⾹、戏法—细致、仔细。
24. 了杂列—很好,很美 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净 26. 打圆—周围、附近 27. ⿇达—⿇烦、问题 28. ⿇⽶⼉—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马擦—快点,英⽂:hurry up 31. 逼列—完蛋了,指事态⽆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和滩—乱七⼋糟⼀⼤堆 33. 列远—⼀边去 34. 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 35. ….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 36. 饿贼—不太⽂明的⽤语,表⽰很惊讶的感叹。
37. 忒—很好,很棒 38. 饿—⼈称代词我 39. nia—⼈家 40. 再—咱们 41. 伙计—⼀般制朋友、哥们、⼥孩⼦的男朋友 42. 。
咧--…..了 43. 寺—是 44. 社—说 45. 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 46. 活试—合适,满意 47. 建议在西安⼥孩⼦不要说“锤⼦”⼆字,西安⼈都明⽩ 48. ⼀案⼦起—⼀边去 49. 糟怪—撒谎 50. 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明⽤语,但加上“能”意思就是“能⼲什么”形容某⼈⽆能办事不⼒如果靓妹系⼀种罪,我已经罪犯滔天;如果有型系⼀种错,我已经⼀错再错;如果聪明要受惩罚,我岂不要千⼑万剐;如果谦虚都要受折磨,我⼜点能逃得过?。
经典陕西方言
陕西土话才不土——没想到陕西话这么内涵!(转来的,有意见的劳烦您绕道) 2010-01-12 03:48 | (分类:默认分类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古汉语中的“陕西话”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
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左传》:“抑语曰:"蕞尔国。
" 杜预注:蕞,小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
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
《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
”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
”《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
”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
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
“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
《易。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
辞海:嫽--美好。
《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
”“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
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
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
《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
”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
”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
”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
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
”“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
指人漂亮,娇美。
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
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
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
你知道经典的谚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1枣芽发,种棉花;椿树发卧下老鸦,赶紧种花。
小碗儿吃饭,靠天。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播种到立夏。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炉子翻身,倒楣。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
谷雨前种棉花,谷雨后种好豆。
谷要稀,麦要稠,芝麻地里卧下牛。
谷返青,不见面,麦返青,压折担。
饭锅冒烟,迷糊了。
蚕老一时,麦熟一响。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
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21、十处乡风九不同。
(西安)2、入国问禁,入乡问俗。
(咸阳)3、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4、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5、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
(汉中)6、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渭南)7、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安康)8、一弯一曲,一乡一俗。
(渭南)9、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习惯。
10、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平,担背累死人。
[注]指吴堡县乡情。
11、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
(榆林)[注]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
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12、家有三声,日月兴隆。
(咸阳)[注]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13、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
(渭南)14、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
(西安.回族)15、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
(咸阳)16、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
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
(西安)17、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陕西方言骂人
陕西方言骂人陕西方言作为汉语的一个方言分支,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在陕西方言中,骂人也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地人常常使用各种丰富多样的陕西方言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中包括了一些骂人的俚语和口头禅。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陕西方言中常见的骂人词汇和用法。
首先,陕西方言中最常用的骂人词汇之一是“死结”,意为“蠢货”或“傻瓜”。
这个词汇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场合,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都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愚蠢、思维迟钝的人。
例如,你可以说:“你这个死结,怎么还做不明白呢?”来表达对对方愚蠢行为的不满。
另一个常见的陕西方言骂人词汇是“白痴”,在陕西方言中的发音为“百儿吃”。
这个词汇与普通话中的“白痴”意思一样,用来形容那些智力低下、思维迟缓的人。
比如,你可以说:“你真是个百儿吃,一点都不懂事!”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和愤怒。
除了以上两个常见的骂人词汇外,陕西方言中还有一些更粗俗、更直接的骂人方式。
例如,用“王八蛋”来形容那些品行卑劣、行为恶劣的人。
这个词源于汉代的传说,被认为是一种狡诈、阴险的人。
在陕西方言中,这个词通常用来骂人,表达对对方的愤怒和不满。
此外,陕西方言中还有一些特色骂人的口头禅。
例如,“吃屎”用来形容那些不堪一击、一无是处的人。
这个词语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轻视和蔑视之情。
还有“二愣子”,用来形容那些粗鲁、愚蠢的人。
这个词语中的“二”是陕西方言中“傻”的意思。
另外,陕西方言中还有一些使用诸如“盘儿”、“傻帽”、“扑朔迷离”等表达方式。
陕西方言中的这些词汇都带有一种强烈的口语化特色,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陕西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分支,其骂人方式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骂人在当地人的日常交流中并不罕见,而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尊重他人,避免使用过于粗俗和侮辱性的语言。
希望我们能够以友善、和平的方式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陕西方言大全
陕西方言陕西方言大全陕西方言11、么麻达(mo ma da)么麻达=没毛病,一般用在回复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可以顺利干完某事。
2、克里马擦(ke li ma ca)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3、嘹咂咧(liao za lie)是指太好了,非常好,“佼人僚兮”,最早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4、嘎达马西(ga da ma xi)是指零碎的多个物件,有乱七八糟的意思。
5、蕞娃(sui wa)是指小孩,蕞表示小,王充《论横》:“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6、谝闲传(pian han chuan)谝闲传和唠嗑意义相近,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侃大山。
7、瓜皮(gua pi)这个有点骂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二百五,坎头子,表示想法或者做法不正常。
8、目乱(mu luan)表示思绪烦乱,头晕烦躁,不舒服。
9、咥一碗(die yi wan)咥,就是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依稀记得有个段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咥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还嘟嘟囔囔。
”10、包说咧(bao shuo lie)包=别,就是不要的意思,陕西话“别”发音为“包”。
陕西方言21、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3、明个―→明天4、麻达―→麻烦问题5、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6、饿―→人称代词我7、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8、nia―→人家9、年四个―→去年10、打圆―→周围附近11、碟―→吃饭打人12、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13、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14、产活―→好,舒服15、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16、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7、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18、饿贼―→不太礼貌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19、了杂列―→很好,很美20、蹭―→厉害21、制达―→那里22、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陕西方言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他谁”。又比如,现代人对“他谁”一词常常感到新奇,这是因为在普通话中已经没有这个词语的缘故。但是,“他谁”却是我们陕西方言中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常用词。王汶石《井下》:“八叔半辈子倒求过他谁吗?慢说自家侄儿!”柳青《创业史》:“他谁爱那么笑话人?”路遥《不会作诗的人》:“他谁不这样想问题,一天起来混日子,光会哄人,不干实事,他谁就没脸!他谁反对我们这样想,反对我们这样做,他谁就是我们的仇人!”其实,只要我们查找一下它的历史,就可以在宋人的笔下,常常见到这个词语。辛弃疾《满江红》:“层楼望,青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又何梦桂《沁园春》:“问天道,看是他谁戏我,我戏他谁?”这些“他谁”,都是“谁”的意思,跟我们陕西话一样。如果我们自己的方言中有某个词,那么读起古人的作品来,自然会感到十分方便。
“霍闪”。顾云“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金绳长。”诗句中的“霍闪”,就是我们陕西话中的“闪电”。
“科”字。这些词语在陕西人看来都是极为普通的,而语言文字学家却为考证它们的确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至于有些今专家学者颇费斟酌的词语,也常常可以借助我们陕西方言得到解决。例如,唐人薛能《寄终南隐者》诗:“扫坛花入梦,科竹露沾衣。”诗中的“科竹”,就颇令今人费解。可是,将“砍”、“砍伐”之义说成“科”,在我们陕西广大地区却是随处可闻的。我们用这个意思去理解诗意,不就涣然冰释了吗?
陕西话骂人方言
陕西话骂人方言陕西话是中国方言之一,是中国的一个省份——陕西省所使用的本土语言。
陕西话以其独特的语调、习惯用语、俚语和口头禅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要讨论陕西话中各种骂人方言。
陕西话中的骂人方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侮辱性的词汇,另一类是耐人寻味的俚语或口头禅。
这些词汇和短语在陕西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常用于朋友之间的玩笑调侃、争吵、或者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挑衅。
在陕西话中,最常见的骂人方言可能是“贱人”和“傻逼”。
这些词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这些词汇却具备了强烈的侮辱性。
比如,“贱人”这个词,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卑微、不尊重自己的人。
而“傻逼”则常常用于开始时对别人的质疑、挑战或斥责,尤其是当对方犯了错的时候。
当然,这些词的使用需要掌握适当的语境和语气,否则很容易引起争端。
除了这些具有侮辱性的词汇之外,陕西话中还有一些具有耐人寻味的俚语和口头禅。
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糊弄”和“压寨夫人”。
当人们把“糊弄”作为动词使用时,通常表示对别人的骗局或弄虚作假行为的指责。
而“压寨夫人”则是指一个女人占据了丈夫的支配地位,使他不能好好表现的贬义语。
这些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很难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来概括,有时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传说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
在陕西人中,使用这些骂人方言并不是什么坏习惯,而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当然,在使用这些词汇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掌握适当的语气和语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和保持文明的语言举止,维护良好的社会风貌。
总之,陕西话中的骂人方言非常有意思,充满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如果你也想学习陕西话,那么除了注意学习这些骂人方言之外,还应该多了解陕西的文化和历史,理解其中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陕西话的精髓和魅力。
有趣的陕西方言
有趣的陕西方言瓷松——很傻的憨扳子——SB给杂蓝——不舒服不爽洋打——出去玩,出去HAPPY扳片子——走背字、倒霉的人还指很不争气没出息西黄——可怜害哈蓝么——知道了吗一份水——形容词表示程度很深。
EG:你都西黄成一份水了。
你真可怜!瓦迷二道——形容很脏,到处都脏印子之类的。
洪三呼噜(躺天咕噜)——形容干什么很忘我很投入,一般特指睡觉。
憨列列的——傻呼呼的捣鬼——撒谎劈比害才(各青害才)——形容干什么利索鬼流十气——形容一个人很不实在,没有真的时候红脑各尖——(黑社会性质)混的好的人;老大扑面——直接的意思,在酒场里单指行酒令时赌的酒翻倍。
红洋——正当红哈说——胡说宁此(宁塞)——磨蹭、磨即入打——怂恿圪劳——拐角各就——蹲下胡日鬼——胡来;胡闹霸逼佬——爱霸占的人(特指见色忘友的人,看女人比较重)霍淘——挥霍(特指找小姐)青害——糟蹋一达里——一起的意思能牙二此——嚣张扎势——嚣张,显摆充棍——装B,充大头球兰棍兰——表示等等,说话时省略后面不说的部分,等同与这呀那呀的。
眉(mi)眼——五官眉(mi)高眼低——脸色、知趣趟蛋蛋——形容程度深。
EG:他昨天赌博输的趟蛋蛋了。
(他昨天赌博输了很多)念喘——说话修的——无聊的一洼——形容多、一大堆起水——发迹马仗——有势力拉话——聊天哈子——瞎子疙台台——楼梯跳绳——一般指喝醉酒的人耍酒疯入上哈子跳崖(nai)——表示怂恿别人干一些自己根本不会去干的蠢事。
总崖(nai)里下去了,指耳朵能挂定?——掉下山崖了,用耳朵能挂的住吗?表示事情到了没有挽回的地步了。
想吃牛肉崖(nai)里下——过去陕北老乡不会杀牛啊那些大牲口,因为那是劳动力,吃的牛肉都是失足掉下山崖摔死的牛,想吃牛肉就要下山崖去找看有没有摔死的牛。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铤而走险。
可=去(或)很例:你哪可了:你去哪了~ 你可麻烦哩:你很麻烦蓝=了例:吃蓝么:吃了没有出早=搞笑例:几牛你出早死我蓝:几牛你真搞笑灰=憨例:你纯粹灰着哩:你简直脑子有病各就哈=蹲下例:有凳凳的坐哈~么凳凳的站哈~实在不性里各就哈:有凳凳的坐下~没凳凳的站着~实在不行蹲下~擦们=我们和咱们例:擦们俩个:咱们俩个烂干:为人做事不行例:三娃可烂干哩:三娃那人不行哈蓝:完了,死定了死野(的拉):蔫儿了例:你ZUA家死野的拉家:你怎么蔫了吧叽的杂=怎么例:你杂蓝么:你怎么了甚=什么例:你做甚着了:你做什么呢嚎=哭例:嚎求了:哭什么了猛=突然例:猛猛家:突然各戳=缩小例:几天么见你又各戳蓝:几天没见你又变小了哈硕=规矩例:你么哈硕蓝:你不守规矩迷掩=脸例:你给纯粹么迷掩蓝:你太不要脸了毒子=屁股例:你妈毒子:你妈的屁股脑出的顶瓷:一般指一个人受打击以后的的状态例:你ZUA蓝,脑出的顶瓷亥=鞋例:夜天买了双亥:昨天买了双鞋害哈=知道和懂例:你害哈蓝么:你懂了吗夜天=昨天例:同亥串=逛例:我串可也:我逛去了阁老老=角落例;我藏到阁老老里蓝;我躲进一个角落里.湖脑松=笨蛋例;这娃娃一满湖脑松着力;这小孩是个笨蛋俊女子= 漂亮姑娘例;这家的女子可俊力;他们家的漂亮姑娘. 好后生,好小子=好小伙子。
土话不土
1122字土话不土谷培生陕北人自谦的有些自卑,常说自己是乡巴佬,土包子,说话太土。
其实不然,我在《醉人诱人的陕北话》中,对陕北话就谈了些认识,今天又想从一首陕北民歌中引发几句感慨。
我小时候喜欢听陕北民歌,信天游、酒曲都乐之不疲。
记得有一首歌有这么四句:二(来)妹子哟,月亮下来推炒面,粗罗罗来细罗掸,还怕我男人说不然。
……(掸,读dan,陕北方言,用罗面的罗细细地再罗一遍)我不说掸这个精炼独特的词,而是说一说“不然”。
你看,这个“然”字用得多好!试想一下,把“然”字换成“对”字或“好”字,不仅与“面”、“掸”不能押韵,而且顿失情趣韵味。
“然”、“不然”,应当说颇有文意。
我觉得,能在口语中用“然”、“不然”的人绝不是土包子,而陕北人常用“然”、“不然”。
陕北人常用“然”,除“竟然”、“虽然”、“果然”、“自然而然”这些词外,陕北人的“不尽然”十分工巧。
比如说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不一定全对或否定成分较多,陕北人就说“不尽然”。
陕北人很会用“不然”,如父母教育子女好好做人,否则“世人会说不然”;做事做得对,行得端立得正,“别人说不下咱的不然”。
“粗罗罗来细罗掸,还怕我男人说不然。
”直爽中含有委婉,明了中具有含蓄。
陕北方言,保留了不少古词。
这大概是因为过去陕北交通不便、文化落后而造成的,比如体现原始社会计量方法的“碰头打圪结”(意为近似于四舍五入)。
陕北方言,吸收了不少外来词。
这是因为匈奴、西夏、鞑靼等不同民族融和的结果,比如“尔格”这个卷舌音(尔格,意为现在、当前、目前)。
陕北方言,熔百家为一炉,集千年于一时。
形容歌唱得不好是“老绵羊过弯”,比喻遗传性头脑不清醒是“灰馿下的灰驹驹”;说衣着打扮不伦不类是“跳神卖卦”;指两个人形影相随是“王朝马汉,孟良焦赞”、“一把筷子不零卖”。
陕北方言形象生动。
“眉眼”就是指脸面,并衍生出许多词,如:“凹眉二道”(脸上不干净)、“麻眉睁眼”(刚睡醒来没精神)、“光眉画眼”(脸面干净)、“挤眉弄眼”(眉目传情不正经)、“瞎眉处眼”(视力不好胡做事)、“球眉竖眼”(流氓尴尬之态)、“刁眉溜言”(鬼祟不正经)、“辱眉现眼”(众人面前丢人现眼)等等。
陕西方言集锦
陕西方言集锦原创:小小正陕西地域辽阔,陕西方言种类繁多。
但一般所说的陕西方言,指的是关中话,地域上则包括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铜川、商洛、安康八个地区,属北方方言,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话相比,咬字重,声调低沉,短促有力。
陕西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随我去听听。
——因为用的是陕西方言,所以有些字是按方言的音写的,不是普通话用的“字”,诸位乡党可不要求全责备啊!1陕西农村人一赶早在巷子口一见面,大都有如下对话:“吃咧么?”“吃咧。
”“吃的啥?”“米汤馍。
”“咥(dié吃)咧几个?”“九个。
”“饿的达呀,你咋奏跟个猪一样些!”2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
“你狗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咧?”给上一拳。
“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用电话吱哇一声。
”踢一脚。
“去你娘个脚!”“去你达奈腿!”然后奏握手,正儿八经地说话。
说的不过是夜个弄咧些啥丢人现眼的事,今儿个有啥马眼事,明儿个预备挨些啥错等。
3两个寒人在巷子口或大街道上闹纠纷咧,互相逗火,话说多咧,声高咧,就这样。
“你皮干啥哩?”“你皮干啥哩?”后一句声音一定高于前一句。
“我给你娃说,少胡皮干!”“咋咧?”“你说咋咧?”“把你个碎猴!”“你才碎猴!”“咋家?”“你咋家?”要是莫人劝,可能奏摞到一担尼咧。
4农村人且的早,鸡叫三遍后,天麻麻明就起来咧,先上茅子倒尿盆,然后婆娘用笤除扫院子,男人一赶早奏到地里气奏活,晌午回来吃一哈饭,再干一后晌,天麻茬儿黑就收工。
早饭一般是米汤馍,一碟红萝卜丝或者寒菜。
晌乎饭通常是捞髯面,碗底搁几片葱叶,一勺荤油。
吃饭时,都蹴在自家门口的台台子上,端个老碗,把面挑的有三尺高,往嘴里刨的呼噜呼噜,奏是想炫耀一哈老婆的面擀的好。
黑咧的饭十分简单,一碗煎水,一个辣子夹馍就打发咧。
陕西人莫事咧就谝寒传,七八个男的女的圪蹴在墙底哈,胡吹冒撂。
陕西话 经典 方言
陕西话经典方言
1、嘹咂咧(liao za lie)
要说陕西方言,这句话或许是最出名的了,其实就是夸人特别好的意思。
但是要追究其历史,还是有来头的:“佼人僚兮”,最早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2、日把欻(ri ba chua)
第一个词是形容人特别好的。
那么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让你感到很郁闷,让你对他这个人很“无语”,该用什么词形容他呢,就用上面这个词吧。
3、么麻达(me ma da)
陕西人一向给人一种勤劳朴实,诚信靠得住的形象,确实陕西人做事情你可以放一百个心。
如果你拜托你的陕西朋友帮忙,他向你回复了这个词,那你就大可放心啦。
要注意的是,么麻达跟么么哒可没有什么关系哦。
4、克里马擦(ke li ma ca)
陕西人性子急不急,有一个词可以很准确的告诉你,那就是上面这个词了,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特别“肉”的朋友,催他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5、木乱(mu luan)
现在年轻人都说压力大,在陕西,如果你压力大不想干活,就告诉对方你很“木乱”就可以了。
这个词表示思绪烦乱,头晕烦躁,不舒服
的意思。
当然你老板会不会允许你回家睡觉就要看他的心情啦。
6、咥(die)
就是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陕西的美食众多,因此这个词在吃货的心中地位可不一般,不管你吃什么都可以用到这个词,“咥面”、“咥烤肉”、“咥泡馍”。
陕西的家乡语言
陕西的家乡语言
昏三葫芦:形容比较晕,摸不着头脑的状态~
黑天打动:形容天很黑,黑的很!日毛个出:是奇怪的意思。
薛明瓦亮:很亮,亮亮地亮。
憨溜不几:字面意思。
形容人比较傻呆。
鼻塌憨水:悠水就是口水的意思,即东北话中的“哈喇子”。
就是说,留着鼻涕和口水,说烀脑松你也听不懂啊!
鬼古兰谈:这个,呃,是说一个人做事情神神秘秘的吧。
淡咪脱笑:也听过“脱咪淡笑”的版本。
看到这个词,我脑海中立马就是一个人很形象的表情。
但是,实在不会解释出来。
也许就是你现在的样子吧。
球实古怪:一般都是说某个人“笨的球实古怪”。
意思就是很笨吧。
哇咪二道:形容脏。
但好像一般是说一个人的脸脏。
猛个拉擦:忽然间,猛然。
急克半死:说话结巴。
黑里倒正;迅速,立马。
批必害菜:意思大致同上。
日出古怪:奇怪的意思吧。
忽腥打扇:不整洁,邀遏。
突鼻囊桑:同上不言打传:指一个人不爱说话。
扭嘴暂眼:好像是面目很扭曲的表情..
醒醒晃晃:应该是不务正业,胡乱做事的意思吧
好哇哭叫:指人哭。
[关于文学常识之陕西方言] 陕西方言
[关于文学常识之陕西方言] 陕西方言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
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关中、陕南一带方言的用法。
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账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穷叫害红眼,不讲亲情叫干睁眼,不灵活叫死心眼,爱捣鬼叫瞎心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送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啰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陕西蒲城的土话
陕西蒲城的土话陕西蒲城的土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主要在蒲城县以及附近的地区使用。
这种土话在陕西省内的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有人叫它蒲城话,有人则叫它泥沙土话。
无论是怎样的称呼,这种土话在当地人心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陕西蒲城的土话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方言,它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之间的区别非常大。
听起来非常生涩,但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种语言非常朴素、真实,它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蒲城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的人来说,了解这种语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蒲城的土话发音独特,用词奇特,语法规则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均不同。
这种语言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口头表达方式,其中有许多是只有当地的人才能够听懂的。
例如,当地人常常用“卟”来表示否定,而在普通话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不”来表示。
此外,在蒲城土话中,还经常使用一些口头禅,比如“唉唉呦呦”表示惊讶、羡慕、惋惜等等。
尽管如此,由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或者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蒲城的土话逐渐被较为“现代”的语言所替代。
然而,对于传承和保留当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很多当地人还是会积极地使用土话。
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者和语言学家在保护、记录和研究这种语言,以期为将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蒲城的文化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蒲城的土话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言,它不仅可以带我们了解博大精深的陕西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思想。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探究并传承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化,让它真正地成为一个发展快速的城市的文化符号。
在不同地区的中文中,”才”是否有不同的用法?
在不同地区的中文中,”才”是否有不同的用法?一、北方方言中的用法在北方地区的方言中,"才"字可以表示"只有"的意思。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可以说"我才一个人在家",意思是"我只有一个人在家"。
在这里,"才"字体现了数量的稀少,强调了只有一个人在家的状况。
而在江浙方言中,"才"字也可以表示"只有"的意思,例如"我才去过一次",意思是"我只去过一次"。
在这里,"才"字强调了数量的少。
可以看出,在北方地区的方言中,"才"字都强调了事物的稀少性。
二、南方方言中的用法在南方地区的方言中,"才"字也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在粤语中,"才"字可以表示强调某种感情的程度。
例如,可以说"好才喺度,我好鐘意你",意思是"好才在这里,我非常喜欢你"。
在这里,"才"字强调了喜欢的程度,增强了表达的感情色彩。
而在闽南方言中,"才"字可以表示"只有"的意思,与北方地区的方言中的用法相似。
例如,可以说"我才一个人去了",意思是"我只有一个人去了"。
在这里,"才"字表示了数量的少。
三、书面语中的用法在书面语中,"才"字也有其独特的用法。
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才"字可以表示人的才能、才华。
例如,可以说"他才情出众",意思是"他的才情很出众"。
在这里,"才"字表示了人的才能和才华。
此外,在书面语中,"才"字还可以表示时间的短暂或者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古汉语中的“陕西话”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
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左传》:“抑语曰:"蕞尔国。
" 杜预注:蕞,小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
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
《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
”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
”《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
”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
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
“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
《易。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
辞海:嫽--美好。
《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
”“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
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
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
《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
”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
”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
”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
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
”“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
指人漂亮,娇美。
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
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
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
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
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
汤即热水也。
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
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
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
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乡党”。
“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
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毕了”(完了的意思)。
来自古语:六王毕,四海一。
“林檎”。
陕西农民将沙果称为“林檎”,一直以为名字很土,可是查字典,居然是文辞:高级汉语大词典,檎 qin ――“林檎”:落叶小乔木,开粉红色花,果实像苹果而小,可以吃。
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林~〕a.落叶小乔木,果实像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b.这种植物的果实。
均亦称“花红”、“沙果”。
“得是得”。
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
日语中的疑问句发问方式和助词都与陕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语中用“得斯嘎”)。
“倩蛋蛋”。
又如,我们口语中常说的“倩”,也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其源。
《卫风·硕人》篇是这样描写卫国的贵夫人庄姜的容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唐代的大学者孔颖达说,“倩”就是用来形容“巧笑之状”的。
尔后,“倩”也可以泛指姿容之美好。
“倩女”即指“美丽的少女”。
杜约夫《拟李商隐诗》云:“楚曲风烟悉倩女,武陵花月梦仙郎。
”与“倩”有关的“倩俊”、“倩俏”、“娇倩”等词,或用以形容人物之俊美,或用以形容人物之俏丽,或用以形容人物之娇美。
而我们陕西人则常常把可爱的小儿叫做“倩蛋蛋”,也都保留了"倩”的“美好”、“可采”之义。
“闻”字。
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其源的陕西方言词语,数量就更多了。
我们在阅读唐宋诗人的作品时,对一些普通话中所没有的词语,往往就可以利用陕西方言来加以解说——这样不但准确无误,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诗云:“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
”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建的《秋日后》诗亦云:“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暴旧芳茵。
”这两句中的“闻”都是“趁”的意思,和我们陕西话中的意思相同。
像“趁热吃”,陕西话就说成“闻热吃”。
“趁凉”,陕西话说成“闻凉”。
再如,宋代的著名词人柳永的《木兰花令》中又写道:“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
”又段成己《行香子》:“自叹劳生,枉了经营,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
”其中的“闻早”,也是“趁早”的意思。
可见,“闻有酒”也就是“趁有酒”之义;“闻晴”亦即“趁晴”——因为住处近山多雨,晴日难得,所以才有闻晴暴芳之举。
“他谁”。
又比如,现代人对“他谁”一词常常感到新奇,这是因为在普通话中已经没有这个词语的缘故。
但是,“他谁”却是我们陕西方言中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常用词。
王汶石《井下》:“八叔半辈子倒求过他谁吗?慢说自家侄儿!”柳青《创业史》:“他谁爱那么笑话人?”路遥《不会作诗的人》:“他谁不这样想问题,一天起来混日子,光会哄人,不干实事,他谁就没脸!他谁反对我们这样想,反对我们这样做,他谁就是我们的仇人!”其实,只要我们查找一下它的历史,就可以在宋人的笔下,常常见到这个词语。
辛弃疾《满江红》:“层楼望,青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又何梦桂《沁园春》:“问天道,看是他谁戏我,我戏他谁?”这些“他谁”,都是“谁”的意思,跟我们陕西话一样。
如果我们自己的方言中有某个词,那么读起古人的作品来,自然会感到十分方便。
“白雨”。
如司马光《和复古大雨》诗:“白雨四注垂万縆,坐间斗寒衣可增。
”苏轼《六月二十日望湖楼醉后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我们陕西人一看诗句中的“白雨”,就知道是“暴雨”的意思,而不会理解为与“绿水”、“青山”相类似的结构。
“投明”。
在古人的诗作中,还常常见到一个“投”字。
王安石《观明州图》诗:“投老心情非复昔,当时山水故依然。
”夏元鼎《水调歌头》:“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舟。
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
”我们陕西人看到“投老”、“投明”,就知道是“等到老”、“等到天明”的意思。
“争”字。
又如,唐代杜荀鹤《目遗》诗:“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宋人杨万里《舟中夜坐》诗:“与月隔一簟,去天争半蓬。
”“争几多”即“差几多”;“争半蓬”即“差半蓬”。
陕西人一看自明。
“年时”。
谢逸《江神子》词:“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卢挚《清平乐》:“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
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
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
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
”“年时”即“去年”,陕西人一览便晓。
“霍闪”。
顾云“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金绳长。
”诗句中的“霍闪”,就是我们陕西话中的“闪电”。
“科”字。
这些词语在陕西人看来都是极为普通的,而语言文字学家却为考证它们的确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至于有些今专家学者颇费斟酌的词语,也常常可以借助我们陕西方言得到解决。
例如,唐人薛能《寄终南隐者》诗:“扫坛花入梦,科竹露沾衣。
”诗中的“科竹”,就颇令今人费解。
可是,将“砍”、“砍伐”之义说成“科”,在我们陕西广大地区却是随处可闻的。
我们用这个意思去理解诗意,不就涣然冰释了吗?“biāng biāng面”,也就是“饼饼面”。
古人把面条叫做“汤饼”。
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yuè煮)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为什么我们陕西不叫“饼饼面”,而叫“biāng biāng面”呢?这是因为我们陕西人说话喜欢运用重叠式的表述方式,例如“饦饦馍”、“棍棍面”、“牛牛娃”等。
“biāng biāng面”就和它们属于同样的类型。
现在的客家、江西以及闽东等地的方言,仍把“饼”读作“biāng,就是很好的证明。
“饦饦馍”。
在陕西话中,还有“饦饦馍”一词。
“饦”也是饼。
汉代扬雄的《方言》和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酒食》都说:“饼谓之饦。
”所以《齐民要术》中又称为“饼饦”。
陕西人喜欢重叠,因此,又说成“饦饦馍”,说简单点,就是饦饦”。
“馍馍”。
“炊饼”后来又叫“馍馍”(又写作“饝饝”等形体)。
方外山人的《谈徵·言部·母母叵罗》即云:“京师及河南人谓饼曰饝饝。
”又清人唐训方的《里语徵实》也说:“饼曰饝饝。
凡米面食皆谓饝饝,犹北人之谓馎馎也。
”可见,和“饼”一样,“馍馍”的概念也是比较宽的,不仅蒸的、烙的,可以称为“馍馍”,甚至于“包子”也可以叫“馍馍”。
《西游记》第55回:“又见两个总角蓬头女子,捧两盘热腾腾的面食,上亭来道:…奶奶,一盘是人肉馅的荤馍馍,一盘是豆沙馅的素馍馍。
”在陕西话中,烙饼也可以叫“馍”。
如平常把“烙饼”说成“烙馍”。
实际上就是烧饼。
明明是“馍夹肉”,陕西人说成是“肉夹馍”。
明明是“面蘸蒜”,陕西人说成是“蒜蘸面”。
为什么,我猜想,这也是古汉语的习惯。
将肉夹于馍省略成“肉夹馍”,将蒜蘸于面省略成“蒜蘸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方言跟唐宋文献诗歌一样,大量使用“些”字,用法极其复杂,用于表示量词和多种诸如命令、催促、请求、禁止、冷淡等语气词,“自家身上割些吃,有罪无罪便应知”(敦煌变文集,唐)白居易:些些贫困奈吾何《赠诸少年》情愿世尊加被我,三十二相与些些。
唐《敦煌变文集》曼声流睇,和清歌些;至阳无谖,其乐多些;旌盖飒沓,箫鼓和些;金凤玉麟,郁骈罗些;反风名香,香气遐些;琼田瑶草,寿无涯些;君著玉衣,升玉车些;欲降琼宫,玉女家些;其桃千年,始著花些。
——唐.顾况《朝上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