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合集下载

东汉70位大司徒列表图:首任大司徒为元侯邓禹,末任大司徒为赵温

东汉70位大司徒列表图:首任大司徒为元侯邓禹,末任大司徒为赵温

东汉70位大司徒列表图:首任大司徒为元侯邓禹,末任大司徒为赵温东汉初期大司徒列表图公元25—60年(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明帝永平三年),35年历史,历汉光武帝、汉明帝2帝,共产生了11位大司徒(因东汉绝大多数时间不置宰相,仅在汉献帝朝设两宰相,即魏武帝曹操与魏文帝曹丕二父子。

实际上是大司徒长期担任“百官之首”这一官职,辅佐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故而在东汉,大司徒地位位比宰相),平均每位大司徒在任时间为3.1年。

首任大司徒为东汉重要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位的元侯邓禹;其中则乡侯侯霸任期最长,达7年。

1.元侯邓禹(2—58年),于公元25—27年(建武元年至建武三年)任大司徒,任期2年,东汉第一任大司徒。

2.不其侯伏湛(?—37年),于公元27—29年(建武三年至建武五年)任大司徒,任期2年半,东汉第二任大司徒。

3.则乡侯侯霸(?—37年),于公元29年—37年(建武五年至建武十三年),任期7年,东汉第三任大司徒。

4.扶阳侯韩歆(?—39年),于公元37—39年(建武十三年至建武十五年)任大司徒,任期2年,东汉第四任大司徒。

5.夜侯欧阳歙(39年),于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任大司徒,任期9月,东汉第五任大司徒。

6.关内侯戴涉(?—44年),于公元40—44年(建武十六年至建武二十年)任大司徒,任期4年,东汉第六任大司徒。

7.张湛(前25—44年),于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任大司徒,任期2月,东汉第七任大司徒。

8.蔡茂(前24—47年),于公元44—47年(建武二十年至建武二十三年)任大司徒,任期3年,东汉第八任大司徒。

9.玉况(?—51年),于公元47—51年(建武二十三年至建武二十七年)任大司徒,任期3年半,东汉第九任大司徒。

10.关内侯冯勤(?—56年),于公元51—56年(建武二十七年至建武中元元年)任大司徒,任期5年,东汉第十任大司徒。

11.李䜣(生卒年不详),于公元56—60年(建武中元元年至永平三年)任大司徒,任期半年,东汉第十一任大司徒。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汉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开始,消灭秦朝后,刘邦成为汉朝第一位皇帝,封建制度更加完备。

其中横跨两百多年的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涌现了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这其中丞相更是汉朝重要的职位之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

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列举汉朝丞相顺序列表,带领大家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一、汉初丞相1.陈平:一位从平民出身的官员,在汉朝建立阶段,负责对外交往工作,并且为汉王朝制定政策。

在刘邦逝世之后,他直言以实际情况为准则,指出监军非明主所为,并在顺义之战中推动了曹參率军反击。

此外,他把政治运动方向由官僚垄断转向征用人才,以及鼓励公平竞争。

2.周勃:刘邦去世之后,周勃被任命为统帅,此时正值国势不稳。

由于其英明果敢的领导,使得汉王朝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同时,他通过促进农民生产、重视炼铁治贫、减轻盐税压力等措施,得到了世人的尊重与爱戴。

3.吕后:吕产的女儿,汉高祖身边的贤女。

在汉高祖逝世后,由于几个皇子局势不稳,她被推选为摄政,举世闻名。

吕后任职期间,深耕细作,大力推行派人统制生产和增强征收能力、更加重视农村治理和发展的政策,使得汉朝的财政和经济得到了短时间内的稳定发展。

二、新朝丞相1.王莽:新莽帝国政权的开创者,在汉朝于公元9年时夺权,将其建立的政权称为新朝。

由于其倡导“敬礼天地,事祖宗,别父母,以正视听,醇饮食,节用,修身,乐群,愚蒙”,建立了严密的机构和组织,成功控制政治局势达一年之久。

大力压缩地主对社会的影响力,重视知识和道德,创建了鹿茸和汉钟观。

但是,王莽的政治实践没有完全地体现自己主张,导致新朝神州政治局势不稳,最终失败。

三、东汉丞相1.何进:东汉时期的名士,他广为收罗人才;同时大力推行钱纳谏之政策,推动了官员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官员思想的进步,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局势奠定了基础。

2.李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涵盖了历史、诗歌、文学等领域,被誉为“黄巾之后第一人”。

汉朝历任丞相

汉朝历任丞相

卫绾 (?~前131) 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陵(今⼭西⽂⽔县)⼈,西汉⼤⾂,官⾄丞相。

汉⽂帝时,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

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太傅、御史⼤夫。

汉武帝继位,官⾄丞相。

卫绾⼀⽣为官,位居显要,既⽆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刘舍 (?~前141) 刘舍(?-前141年),项燕孙⼦,楚国项地(今河南项城市)⼈,西汉景帝时期丞相,谥号“桃哀侯”。

⽗亲项襄是项燕最⼩的⼉⼦。

项籍败亡后归顺刘邦,赐为刘⽒,封为桃侯。

汉⽂帝⼗年(前170年),项襄去世,谥号“桃安侯”,刘舍袭封桃侯。

孝景帝前五年(前152年),担任太仆。

前七年,升任御史⼤夫。

前147年,……窦婴 (?~前131) 汉武⼤帝 窦婴:(?-前131)西汉⼤⾂。

字王孙。

观津(今河北衡⽔东)⼈。

窦太后侄。

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认为⼤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破,封魏其侯。

武帝初,任丞相。

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的黄⽼学说,为窦太后贬斥。

后因罪被杀。

窦婴之死西汉前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代⼜⼀代的英雄和⼈才,辅佐……许昌 许昌,西汉丞相。

原为太常柏⾄侯。

许昌是汉⾼祖功⾂柏⾄侯许温之孙,谥哀侯。

前139年,窦婴之后为丞相,他⽀持太皇太后窦⽒的黄⽼治国政策。

前135年,许昌免官,⽥蚡为丞相。

⼈物⽣平柏⾄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

建元⼆年,御史⼤夫赵绾请武帝不要把政事奏知窦太后,窦太后⼤怒,令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去丞相,……⽥蚡 (?~前130) ⽥蚡(?~前131年),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渭城区东北)⼈。

他系景帝刘启王皇后的同母姐弟(王皇后母臧⼉,原为槐⾥王仲妻,仲早死,她改嫁长陵⽥⽒,遂⽣⽥蚡、⽥胜),他能⾔善辩,深得景帝和王皇后的赏识,被擢为中⼤夫。

汉武帝刘彻即位,⽥蚡以舅⽒⾝份封为武安侯。

他礼贤下⼠,⼴招门客,武帝初年的许多治……薛泽 薛泽是⾼祖功⾂⼴平侯薛欧的孙⼦。

汉朝开国功臣表

汉朝开国功臣表

汉朝开国功臣表
汉朝开国功臣表是一份汉武帝刘彻下达的政令,以纪念随同他一同建立汉朝的功臣。

根据《史记》记载,该表共列出96名
功臣,他们分别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率领农民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2. 韩信:刘邦的将领和谋臣,他设计了若干大胜利的战略和战术,为汉朝夺取了很多胜利,被誉为中国的“谋略之神”。

3. 张良:刘邦的心腹之一,他主持起草《太初历》,并且帮助刘邦规划政策。

4. 萧何:刘邦的重要官员和将领,他主持了很多改革政策和治安工作,建立了汉朝稳定的基础。

5. 马援:汉武帝的将领,他平定了南匈奴的叛乱,为汉朝统一领土做出重要贡献。

6. 李广:汉武帝的将领,他主持了很多战争,包括南越和匈奴的战争。

7. 张衡:汉武帝的重臣和学者,他创造了很多科学技术成果,包括地震仪和水钟。

8. 桓谭:汉武帝的将领和宰相,他平定了朝鲜的叛乱,并且主持了海上运输和贸易政策。

9. 李广利:汉武帝的将领,他成功平定了西南地区的叛乱,并且重建了道路和桥梁。

10. 孔光:汉武帝的宰相,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被誉为“千古奇士”。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对于历史,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往往来源于影视作品。

策马疆场的将军,洒脱不羁的侠士,阴郁诡谲的太监……但是却往往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刻板的印象去形容宰相。

从二世而亡的秦朝到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期间断断续续的一千六百多年,虽然这个名称换了又换,但是但是作为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丞相的身影一直辗转在中国历史的每个剪影之中。

而他们的形象却不一而足,或是狡诈如狐,或是忠肝义胆,或是碌碌无为,或是为民请命。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今天我们就从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位丞相入手,剖析这个王朝行政编制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群体。

一、“醇谨无他,绾无他肠”——建陵侯卫绾任期:景帝后元八月——武帝建元元年六月,共计两年零十个月作为汉武帝时期第一位丞相,卫绾毫无疑问是汉景帝留给年少的汉武帝的政治遗产。

主少国疑,又加上强势如虎的窦太后。

一位即当过少年皇帝老师,又以谨慎细微而著称的丞相才是最中肯的选择。

卫绾的一生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作为代郡人,汉文帝时期他凭借着弄车之技步入仕途,又因参与平定“七国之乱”而积累了一些功劳最后官至中郎将。

汉景帝刘启作为太子时,曾经宴请皇帝左右近侍,卫绾却装病不去。

卫绾的这个举动无疑是源自谋求自保的心理,作为太子即便地位再稳固,贸然宴请父亲身边的近侍也容易为有心人所抓住把柄。

好在刘启的父亲是一向宽仁的汉文帝,才没有因此而闹出大事。

但是卫绾的自保却让他与刘启结下间隙。

“绾长者,善遇之。

”这是汉文帝即将撒手人寰时对刘启的遗言,但是刘启却依然对卫绾不闻不顾一年之多。

此时的卫绾即没有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也没有自暴自弃的荒唐,史书记载“绾日以谨力”,每一日都倍加谨慎。

对于汉景帝冷处理的目的我们难以揣测,或许是为了检验卫绾是否真的像汉文帝遗言说的那样忠厚长者,也可能是寻找借口惩治卫绾。

但是从后面发生的故事来看,作为皇帝的刘启还是有容人之量的。

世说新语人物简介01

世说新语人物简介01

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

东汉名臣,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

汉灵帝时宦官专权,陈蕃与外戚窦武合谋诛宦官,事败被害。

2.周子居:周乘,字子局,汝南安城(今属河南)人。

东汉时,曾为泰山太守(太守:战国时设置在边境上的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隋朝初期废除)。

3.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

东汉末年太学生首领,不肯做官,一直隐居乡里。

4.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汝南(今属河南)人,当时名士。

5.李元礼: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

东汉时曾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权力很大,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首长。

)、长乐少府(少府在不同历史时期职能不同,东汉时,除为皇帝私人会计外,兼管宫廷所用服御诸物、宝货、珍膳等,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大管家)。

后与陈蕃等谋诛宦官失败,死狱中。

6.旬淑:字季和,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

东汉名士,传说有高明的见识。

曾补朗陵侯相(侯相:诸侯国相,朗陵侯相相当于朗陵县县长),又称荀朗陵。

有八个儿子,颇有名气,人称“八龙”。

三子旬靖,字淑慈。

六子旬爽,字慈明。

孙子旬彧,子文若,三国时曹操的重要谋士。

7.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传说有高尚的品德。

8.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

曾为闻喜令(山西闻喜县县长)、太丘长(河南太丘镇镇长)。

长子陈纪,字元方。

三子陈谌,字季方。

孙子,陈长文,陈纪之子,有超群的才能。

9.荀巨伯:汉桓帝时颍川(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10.华歆:字子鱼,东汉末年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官至尚书令(内廷官职,制度上属于少府,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览事权。

),魏明帝时拜太尉(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11.管宁:字幼安,东汉末年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

东汉末,避乱居辽东几十年。

后入魏,魏文帝、明帝几次让他做官,他都坚辞不就。

东汉名臣

东汉名臣

1,西周的周公。

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

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

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

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

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

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

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

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

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

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

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

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

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

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

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

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附: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

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

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

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

《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

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

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

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

他们都是宰相。

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

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一、引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丞相。

丞相是汉朝最高的官职之一,担负着重要的决策和管理职责。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列举汉朝的丞相,并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物进行介绍。

二、刘邦时期1. 范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范增是刘邦时期最早的丞相,他在刘邦建立汉朝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范增具有卓越的才智和政治手腕,他主张用法治来巩固国家统一,提倡实行“三章法”,即尊王攘夷、重农抑商、礼乐教化。

范增还推动了土地改革和减轻赋税负担等措施,为汉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张良(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0年)张良是刘邦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丞相,他以智谋和忠诚而著称。

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主要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和国家安全。

他成功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与匈奴的矛盾,使汉朝得以安定发展。

张良还提出了“内修外攘”的战略思想,即内部稳定和发展,外部抵御敌人。

三、汉武帝时期1. 司马迁(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他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司马迁在担任丞相期间致力于改革政治制度和加强中央集权。

他推行了“均田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对法律进行修订和整理,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2. 赵充国(公元前135年-公元前119年)赵充国是汉武帝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丞相,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才能。

赵充国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法治,他修订了《律令》和《仪制》,使得汉朝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他还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巩固了汉朝的边疆防线。

四、王莽时期1. 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立为丞相的人物,他在西汉灭亡后建立了新朝。

王莽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然而,他的改革政策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并最终导致了新朝的覆灭。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汉兴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相和名臣。

以下是汉兴以来将相名臣的年表第十:
1. 刘秀(刘备)(161年-223年),刘备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被尊称为刘皇叔。

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的人,他的统治时期被视为蜀汉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2. 诸葛亮(181年-234年),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和军事统帅,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以智谋和才华著称,被尊称为“卧龙先生”。

他为蜀汉出谋划策,使蜀汉在困境中存续,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治国策略的典范。

3. 司马懿(179年-251年),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名臣之一。

他精通兵法和政治,为曹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在位于夏桥的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4. 王导(王敦)(266年-324年),王导是西晋末年和东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曾任丞相和
太尉。

他提倡儒家思想,主张以文治国,对东晋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王导(王猛)(321年-379年),王导是东晋末年和南朝宋
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出色的才能,曾任丞相和太尉等职位。

他在南朝宋的建立和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是汉兴以来将相名臣的年表第十,这些杰出的将相和名臣
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
越贡献。

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佩。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

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一年复置一丞相。

有两长史,秩千石。

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据该表立此列表。

丞相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丞相(前206年?前198年)1 ?文终侯萧何泗水丰(今江苏丰县)9年前206年?前198年汉高帝相国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相国(前196年?前190年)1 ?文终侯萧何泗水丰(今江苏丰县) 3年前196年?前193年汉高帝汉惠帝2 平阳懿侯曹参泗水沛(今江苏沛县)3年前193年?前190年汉惠帝左、右丞相高后八年九月丙戌(前180年),复为丞相,后九月免。

查表知此丞相当为陈平 [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 。

右丞相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右丞相(前190年?前179年)1 安国武侯王陵泗水沛(今江苏沛县)2年前190年?前187年汉惠帝2 曲逆献侯陈平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 8年前187年?前180年高后(称制)3 绛武侯周勃卷邑(今河南原阳)1年前180年?前179年汉文帝左丞相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左丞相(前190年?前179年)1 曲逆献侯陈平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 2年前190年?前187年汉惠帝2 辟阳幽侯审食其泗水沛(今江苏沛县)6年前187年?前181年高后(称制)3 曲逆献侯陈平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1年前180年?前179年汉文帝丞相《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载,“征和二年春(前91年),制诏御史:‘……其以涿郡太守屈牦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

东汉官职表

东汉官职表

中央官职:丞相(相国):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

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

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

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

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

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

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空: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

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

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

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

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

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东汉大司徒、丞相列表

东汉大司徒、丞相列表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三月壬寅日(十六日)】
公元29年12月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十一月】
侯霸
则乡侯

公元37年2月4日
【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正月庚申日(初一日)】
公元29年12月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十一月】
公元37年2月4日
【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正月庚申日(初一日)】
韩歆
扶阳侯

公元39年2月26日
【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正月辛丑日(二十三日)】
公元106年3月5日
【汉殇帝延平元年正月辛卯日(十三日)】
梁鲔

公元107年4月8日
【汉安帝永初元年二月庚午日(二十八日)】
公元106年3月17日
【汉殇帝延平元年正月癸卯日(二十五日)】
公元107年4月8日
【汉安帝永初元年二月庚午日(二十八日)】
鲁恭
公元31年
【汉光武帝建武七年】
公元112年
【汉安帝永初六年】
杨赐
临晋文烈侯

公元185年10月
【汉灵帝中平二年九月】
公元180年1月
【汉灵帝光和二年十二月】
公元181年10月
【汉灵帝光和四年闰九月】
陈耽

公元185年10月
【汉灵帝中平二年九月】
公元181年11月
【汉灵帝光和四年十月】
公元182年4月
【汉灵帝光和五年三月】
袁隗

公元190年5月10日
【汉献帝初平元年三月戊午日(十八日)】
【汉安帝元初二年十二月庚戌日(二十九日)】
公元121年1月24日
【汉安帝永宁元年十二月戊辰日(十六日)】
杨震

公元124年4月30日

(完整版)东汉文武官职表

(完整版)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汉朝武官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六品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六品护军)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文官精编版,因为每个管都有很多属官,所以列出重要属官。

东汉名臣

东汉名臣

在今人看来,东汉诸帝大多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

国家元首带头坚持儒学,提倡仁义道德,上行而下效,这个社会显然应该成为一个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的盛世.可惜在后世人困惑的眼中,东汉王朝与宦官外戚共始终,百年间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实在是个衰世。

东汉的君子们应该也很郁闷。

他们读圣贤书,怀天下事;登舟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奈何各位圣主明君对此根本不予理解,朝政国事只与身边“小人”商议,地方治理也尽交给一般“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活宝。

在东汉第十一位君主,灵帝刘宏即位后,情况似乎变的更加糟糕。

这是最坏的时代。

君主贪财好色,卖官鬻爵;阉人擅权乱政,货贿公行。

党锢祸起,正人君子排斥一空。

牧守无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这是最好的时代。

士子铮铮铁骨,人民淳朴忠义。

名士郭泰明知大厦将倾仍诲人不倦,党人张俭通缉亡命而国人争相掩藏虽死不惧。

傅燮,就诞生在这混乱的大时代。

傅燮,字南容,原字幼起.生年已不可考,从其老师刘宽在灵帝即位后回到中央的经历,及本人中平四年(187)殉难时儿子傅干年仅十三岁推断,傅燮大概与汉灵帝同龄.凉州北地郡灵州县人其家世居边塞.苍凉的劲风,无尽的大漠,造就了边塞男儿刚烈的性格和无畏的气概.西汉年间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传奇英雄傅介子,就是傅燮的先祖.英雄已矣,时世变迁。

内敛的东汉不复西汉开拓进取的雄风,想要入仕只得地方以道德察举与中央以名声辟召二法.象先祖一样凭借军功封侯的机遇,那是不可求的.然而和寒门相比,豪门在孩子的培养途径上是有先天优势的.出身凉州望族的傅燮的启蒙老师,就是拥有开府辟召掾属权力的当朝太尉刘宽.刘宽人如其名,性格宽厚,在地方上政绩显赫而入朝执政.然而这样一位当时凤毛麟角的清官,却身处十常侍把控中央暗无天日的政治环境.党锢之祸事犹在目,刘宽每天也只是醉酒酣睡,作一个诸事不管的好好先生而已.孜孜不倦的傅燮并没有被洛阳的灯红酒绿腐蚀,这个热血少年对于老师的世故,想必是不屑一顾的.在此期间,傅燮自行将表字由幼起改为南容.(即是孔子门生南宫子容一日三复白圭的典故).这当然不是羡慕南容空手讨了个好老婆的艳遇,傅燮向往古人高洁的品行,砥砺修行,讷言敏行的决心却可见一斑.在洛阳和老师相处的日子并不愉快,学业有成的傅燮回家后再也没有打过老师这一现成的门路,枉费了家人的苦心.将成年后的傅燮察举为孝廉的伯乐乃是北地太守范津.作为20万中选一的英才,治国平天下的时机到了.再次进京之后,傅燮却听到恩人范津守丧丁忧的消息.他当即决定弃官行丧三年,以报答范津的知遇.北地傅燮这个名字就此为天下人所知.然朝中醉生梦死的衮衮诸公并非范津这样慧眼识英雄的好官,正直重义的傅燮不但不得欣赏,这种自毁前程的行为恰恰是领导们排挤讨厌鬼的好借口.中平元年(184),中原八州爆发了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面对火烧眉毛的威胁,灵帝只得召集重臣开会商议对策.北地太守,名将皇甫规之侄,凉州军方实力人物皇甫嵩开出了赦免党人,开放内库园林来犒劳武装士兵的药方.在正直的宦官吕强的开导下.情知当前必须依靠凉州劲旅的灵帝忍痛予以批准.皇甫嵩亦被任命为左中郎将率军赶赴内战前线.作为北地父母官,皇甫嵩自然深知本郡名士傅燮的大名.值此危乱之秋,傅燮不计朝廷前嫌,出山担任了皇甫将军的护军司马.金子虽被沙砾埋没,也终有闪光的一天.皇甫嵩能力高品德好而不妒贤嫉能,这样的上司是极为难得的.加以彼此都是饱读诗书,文武双全的凉州同乡,傅燮想必和这个安定人相处的十分融洽,凭借自己的文才武略,傅燮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王牌.在这样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领导有方的政府军面前,颍川黄巾军根本不是对手.站在尸骸遍地的修罗场,这不久前还美丽繁华的街市;看到难民颠沛流离的惨状,又听闻朝中再生变故:十常侍逼死吕强,侍中向栩郎中张钧亦因劝谏灵帝罢斥宦官而被害死.深受儒家忠君爱民思想熏陶的傅燮怒不可遏,奋笔疾书上表灵帝,矛头直指宫中阉党:" 臣听说,天下的灾祸不是来源于外部,而都是起因于内部。

宰相的基本介绍

宰相的基本介绍

宰相的基本介绍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国王(含诸侯国国君)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称而非法制上的名称,宰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宰相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宰相职务简介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

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

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

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

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

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宰相职务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阶性质。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

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

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

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丞相之名由此而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

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

历代宰相名称和职权变化简表

历代宰相名称和职权变化简表

历代宰相名称和职权变化简表历代宰相名称和职权变化简表一人或二人,二人时加左右字样,以右为上。

二世时一度有中丞相。

一称相国,李斯曾为丞相。

西汉丞相初承秦制中书令大司马大将军武帝起,设中书令分行丞相职权。

昭帝时起,常以重臣、外戚,加“大司马”、“大将军”等头衔实掌宰相职权。

如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三公成帝后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行宰相职权。

哀帝时,三公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和大司空。

东汉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光武帝时,三公又改称司徒、太尉、司空。

尚书令东汉初年开始,三公只处理例行公事,中枢实权渐入尚书令手中。

丞相东汉末一度恢复丞相,曹操亲任此职。

三国魏三公尚书令魏初承东汉旧制,由三公负责行政,尚书令掌握中枢实权。

中书监中书令曹丕称帝后,改秘书令为中书监和中书令,监比令位次略高。

蜀丞相诸葛亮曾任此职。

大司马诸葛亮死后,继任者蒋琬称大司马。

大将军蒋琬之后,继任者姜维称大将军。

吴丞相顾雍、陆逊曾任过丞相两晋中书监中书令同魏制南北朝中书监、侍中、尚书令同为宰相,分管取旨、审核、执行等事。

隋内史令纳言尚书令中书监改称内史令,侍中改称纳言,与尚书令三者同为宰相,职权同南北朝。

唐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唐初沿隋制,恢复中书令、侍中原名。

以他官加“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的名义,为实际上的宰相,而以左右朴射为名义上的宰相。

唐太宗时,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及尚书左仆射。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宗时以此二官为宰相。

左、右丞相玄宗时由左右仆射改称,时间较短,亦仅具空名。

宋”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分别为首相和次相。

宋初实行。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分别为首相和次相。

神宗时实行。

大宰、少宰徽宗时改左右仆射为此名。

左、右丞相孝宗时实行,直至宋末。

左、右宰相在北宰相府和南宰相府各置左、右宰相。

辽金尚书令为宰相。

左、右丞相为副相。

平章政事亦为副相,其位略低于左、右丞相。

元中书令为宰相,常以皇储兼领,但形同虚设。

东汉将相大臣录

东汉将相大臣录

东汉体例:本录记载更始元年至东汉灭亡时的将相大臣。

注:括号里为文献出处,未标明的纪传表均为后汉书,宰相世系表为新唐书,氏族略为通志。

红字为网友臭咸鱼所加。

上公太傅光武建武元年九月,卓茂为太傅(荊州南陽郡宛縣),建武四年十月卒。

(光武纪)明帝建武中元二年四月,邓禹为太傅(荊州南陽郡新野縣),永平元年五月卒。

(明帝纪)章帝永平十八年十月,赵憙为太傅(荊州南陽郡宛縣),建初五年五月卒。

(章帝纪)和帝章和二年三月,邓彪为太傅(荊州南陽郡新野縣),永元五年二月卒。

(和帝纪)殇帝延平元年正月,张禹为太傅(冀州趙國襄國),安帝永初元年九月迁。

(殇帝纪、安帝纪)安帝延光四年四月,冯石为太傅(荊州南陽郡湖陽縣),顺帝永建元年正月免。

(安帝纪、顺帝纪)顺帝永建元年二月,桓焉为太傅(豫州沛國龍亢縣),永建三年十二月免。

(顺帝纪)冲帝建康元年八月,赵峻为太傅(徐州下邳徐縣),质帝永憙元年九月卒。

(冲帝纪、质帝纪)灵帝建宁元年正月,陈蕃为太傅(豫州汝南郡平輿縣),建宁元年九月见杀。

(灵帝纪)灵帝建宁元年九月,胡广为太傅(荊州南郡華容縣),熹平元年三月卒。

(灵帝纪)少帝中平六年四月,袁隗为太傅(豫州汝南郡汝陽縣),献帝初平元年三月见杀。

(灵帝纪、献帝纪)献帝初平三年七月,马日磾为太傅(司隸右扶風茂陵縣),兴平元年卒。

(献帝纪)公(万石)司徒(大司徒、相国、丞相)光武建武元年七月,邓禹为大司徒(荊州南陽郡新野縣),建武三年闰正月免。

(光武纪)光武建武元年七月,伏湛行大司徒事(徐州瑯琊國東武縣),建武三年三月为大司徒,建武五年十一月免。

(光武纪、伏湛传)光武建武五年十一月,侯霸为大司徒(司隸河南尹密縣),建武十三年正月卒。

(光武纪)光武建武十三年三月,韩歆为大司徒(荊州南陽郡),建武十五年正月免,自杀。

(光武纪)光武建武十五年正月,欧阳歙为大司徒(青州樂安國千乘縣),建武十五年十一月下狱死。

(光武纪)光武建武十五年十二月,戴涉为大司徒(冀州清河國),建武二十年四月下狱死。

东汉大司徒、丞相列表

东汉大司徒、丞相列表
公元178年2月9日
【汉灵帝熹平六年十二月庚辰日(二十九日)】
袁滂


公元178年3月9日
【汉灵帝光和元年二月癸丑日(初三日)】
公元179年4月
【汉灵帝光和二年三月】
刘郃

公元179年11月30日
【汉灵帝光和二年十月甲申日(十四日)】
公元179年4月
【汉灵帝光和二年三月】
公元179年11月30日
【汉灵帝光和二年十月甲申日(十四日)】
盛允


公元160年8月
【汉桓帝延熹三年七月】
公元161年3月
【汉桓帝延熹四年二月】
种皓
公元103年
【汉和帝永元十五年】
公元163年4月2日
【汉桓帝延熹六年二月戊午日(十一日)】
公元161年3月
【汉桓帝延熹四年二月】
公元163年4月2日
【汉桓帝延熹六年二月戊午日(十一日)】
许栩


公元163年4月
【汉桓帝延熹六年三月】
【汉安帝元初二年十二月庚戌日(二十九日)】
公元121年1月24日
【汉安帝永宁元年十二月戊辰日(十六日)】
杨震

公元124年4月30日
【汉安帝延光三年三月壬戌日(二十九日)】
公元121年1月29日
【汉安帝永宁元年十二月癸酉日(二十一日)】
公元123年11月14日
【汉安帝延光二年十月甲戌日(初九日)】
刘憙
公元71年4月21日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三月甲戌日(初三日)】
邢穆

公元73年7月18日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五月癸丑日(二十五日)】
公元71年6月3日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四月丁巳日(十六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对于东汉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东汉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
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东汉的那些名将。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1、东汉大司马列表《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

掌水土事。

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

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

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

世祖即位,为大司马。

建武二
十七年,改为太尉。

”今据《后汉书》诸《帝纪》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大司马《后汉书·孝光武帝纪上》载:“建武元年秋七月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

”序次爵位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东汉大司马(25年—51年)1舞阳忠侯吴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18年25年—44年汉光武帝《后汉书·孝献帝纪》载:“永汉元年九月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

”此时大司马与太尉并存。

序次爵位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东汉大司马(189年—198年)1襄贲侯刘虞东海郯(今山东郯城)4年189 年—193年汉献帝2无李傕北地(治今陕西高陵)[1]1年195年—196年汉献帝3无张杨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2年196年—198年汉献帝[1]李傕生于约公元160-170年,北地郡人,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

东汉建
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治富平县,在今陕西富平县。

李傕出生时,北地郡治在今陕西高陵。

[2]《彭城从亭里刘氏》作“以汉宣帝子楚孝王刘嚣为开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