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对化学方程式2H2+O22H2O,正确的读法是()A.氢气加氧气等于水B.两个氢加一个氧等于两个水C.两个氢分子跟一个氧分子生成两个水分子D.每两个氢分子跟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2.(3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元素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3.(3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B.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C.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4.(3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有单质生成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D.反应后所得物质是混合物5.(3分)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 g碳与32 g氧气反应,可以生成46 g二氧化碳B.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聚乙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蜡烛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也是化合反应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2:1,所以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7.(3分)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C、H元素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8.(3分)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24.550.10.4反应前的质量(g)反应后的质量0515x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10二、非选择题:9.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10.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11.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g.12.已知铜锈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生成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铜锈中含有元素.1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如图化学方程式为例,并把如图短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1)质: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粒子: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14.高温或猛烈撞击均会使化肥硝酸铵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发生爆炸.已知硝酸铵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2N2↑+O2↑+4X,则X 的化学式是.15.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5.1.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逐渐变短B.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C.铝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铝条的质量大D.纸燃烧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D.1.2 g碳和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3.用右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A.锌和稀硫酸B.碳酸钠和稀盐酸C.铁和硫酸铜溶液D.氯化钠和稀盐酸4.已知镁、锌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用下列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 .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只有碳元素D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现有反应:2Cu(NO 3)2――→加热2CuO +O 2↑+4X↑,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O B .NO 2 C .NH 3 D .N 2O 37.过氧化钙(CaO 2)是一种鱼池增氧剂,它能与水反应。

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A .CaO 和O 2B .Ca(OH)2和O 2C .CaCl 2和O 2D .CaCO 3和H 28.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甲烷(CH4)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10.10 g A 和足量B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 和4 g D ,则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比为( ) A .1∶1 B .2∶1 C .4∶1 D .5∶111.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含答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①物质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分子种类④原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原子数目A. ②④⑤⑥B. ①②⑥C. ②④⑥D. ③④⑥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B.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减小D.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增大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 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可燃物中一定不含氧元素5.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你认为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 O2B. SO2C. HClD. Cl26.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7.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燃烧,如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8.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Y 起催化作用B. 该反应中X 是生成物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9.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 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10.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B.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 化学反应的快慢11.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单选题1.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35 40 10 30反应后质量/g m 75 10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15 B.乙一定是化合物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4:3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观:醋的酿造和铁丝燃烧都是氧化反应B.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守恒观:3g碳和10g氧气混合点燃,一定生成13g二氧化碳D.分类观:二氧化锰既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3.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并生成水。

若要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混合情况最合理的是()A.B.C.D.4.(双选)要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2m=aB.3a=nC.3m=2nD.2b=m+n5.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④⑥⑦ 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A .一定只含C 、H 元素B .一定含C 、H 元素,可能含O 元素 C .一定含C ,可能含HD .一定含C 、H 、O 元素7.黑火药是用硝酸钾(3KNO 、炭粉和硫磺混合制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火药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的物质是A .2K SB .2H OC .2COD .2N8.在反应A+3B=2C+2D 中,28gA 与一定质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 。

若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8B.8:7C.7:24D.24:7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x 的值是17B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13D .该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10.(科学思维—分析比较)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值是25B. 乙一定是催化剂C. 甲和丁都是反应物D. 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 14:3311.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下图。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24)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24)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2:探究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天平两次显示示数相等。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解读:(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3)“各物质”: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所有物质,特别注意气体、沉淀不能遗漏。

(4)“质量总和”指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个数守恒。

三、质量“不守恒”的实验情况分析1.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分析2.镁条燃烧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分析3.归纳总结:由上述实验可知,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或者有烟、雾状物质生成)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容器(不易变形的密闭容器)里进行。

四、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解释)以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为例分析:反应前后,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 ;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

1.化学反应的本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1.判断题(1)所有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 )(4)500g凉水煮沸变成500g沸水及水蒸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5)9g水电解后生成lg氢气和8g氧气,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6)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人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含答案)

人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含答案)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练)【基础篇】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D.100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g【答案】B【解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蜡烛、镁带等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物质除了蜡烛、镁带外,还有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有氧气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C【解析】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

故选C。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可以说明( )A.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B.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D【解析】注意蔗糖是反应产生了“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定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某种燃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3O22CO2+3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A.CH3COOH B.C2H5OH C.C2H4 D.C2H6【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C的个数为:2,应含有O的个数为:2×2+3﹣3×2=1,应含有H的个数为:2×3=6.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2H6O,即C2H5OH。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B.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C.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2.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和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4.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气球一直变大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白磷燃烧结束,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6.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2”的是()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B.1L氧气和1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7.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其中X的化学式是()A.Cl2B.H2O C.HCl D.SiH4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9X76反应后的质量(g)122924A.x的数值为32B.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9D.若丁为水,则甲或乙必定为酸或碱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D.某时刻,若ω甲为18%,则ω丙为32%10.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1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自然界中的所有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12.硝酸铜在受热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氢气D.二氧化氮13.某可燃气体A与7.2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14.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2H2+O22H2OB.S+O2SO2C.CH4+2O2CO2+2H2OD.2CO+O22CO215.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B.各物质的质量比C.生成物的状态D.化学反应的快慢1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B.甲烷具有可燃性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17.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2个氢气分子加上1个氧气分子点燃等于2个水分子C.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二.填空题(共1小题)18.如图所示,康康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1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50 g水与50 g酒精混合质量是100 g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质量不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2.在反应:A+B=C+D中,5 g A和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 g C,可生成D的质量是()A.2.5 g B.3.5 g C.7 g D.15 g3.NH4ClO4(高氯酸铵)分解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经常用于火箭发射,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CO2B. Cl2C. O2D. N24.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M、X、Y、Q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物质M X Y Q反应前质量(g)16.88.423.6 1.6一段时间后质量(g)待测1413.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M的质量为5.6 g B.Y一定是化合物C.X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7:3 D.M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5.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 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只含有C、H元素C.含有C、H、O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6.物质X在4.8 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 g和6.4 g。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 g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二非选择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5。

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化学反应前后粒子数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是( )A.质子B.原子C.电子D.分子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反应条件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3.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4.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5.a g硫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A.一定是(a+b)g B.小于等于(a+b)g C.大于(a+b)g D.一定不足(a+b)g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但目前还不能大规模的制取和利用,通过电解水的方法能制取氢气,但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02↑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B.分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C.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D.每2g水分解生成2g氢气和1g氧气7.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8.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盛放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B.C.D.9.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分子种类不变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10.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D为16g,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A.5:1 B.5:2 C.5:3 D.4:1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1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13.某同学看到方程式4P+5O22P2O5,即想到以下两点,你能想到更多吗?请把你的想法补充到下面的空格中.(1)磷在氧气中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白烟;(2)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都是氧元素和磷元素;(3) ;(4);(5);(6);(7) .1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填序号);(2)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种,D物质的化学式为;(3)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8分)1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①小刘的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NaCl前的化学计量数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小李观察到的现象是.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③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原因:.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和(填化学式,注意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⑤2.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3.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温馨提示:联想氯气(Cl2)和氧气(O2)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l4和HCll4和H2C.CH2C12和H2D.C和HCl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一定是化合物B.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C.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D.若a g X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a) g Y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图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7.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gD.2.4g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8.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分子总数一定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B.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间的重新组合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D.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体积一定不变9.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1L芝麻和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D.物质W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1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单质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为黄金12.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A.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物质B.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C.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D.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重新组合成无毒的物质13.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4.实验证明X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X 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A.X 是氢气B.X 是甲烷C.X 含有氢元素D.X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15.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6)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6)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6)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2.(3分)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3.(3分)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4.(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M N P Q反应前的质量/g404 3.6 4.8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312.610.8A.上述化学反应一定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生成的Q和P的质量之比为2:3C.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D.第二次测得M的质量为165.(3分)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11O22Fe2O3+8SO2,则X为()A.FeS2B.Fe2S3C.FeSO4D.FeS6.(3分)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编号事实结论A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滤纸肯定破损了B某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试管口可能没有略向下倾斜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A B.B C.C D.D7.(3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图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8.(3分)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2B.H2C.O2D.CO9.(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W待测值是13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P是生成物D.物质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3分)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R一定由碳、氢二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③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⑤若4.6g R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g 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1.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H2+O22H2O)的微观模拟图。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附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单元卷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玻璃破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假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假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化学课上,老师为了使大家对“化学变化〞的定义有更深的理解,又给大家补充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大家发现在实验过程中:“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了白色粉末.〞其中能够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带不断减少 D.生成白色粉末【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中【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 均是描述了镁条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有白色粉末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根底上的,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3.以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首先知道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解答】解:A、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B正确.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反响,否那么会因热胀冷缩使读数不准确,故C错误;D、锥形瓶底面积比拟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根底知识,也是常考题型,希望同学们一定掌握好.4.有关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考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难度】中【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局部,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而不是白烟,应选项说法错误.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应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应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而不是实验现象,应选项说法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此题;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用托盘天平称量5.2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那么应〔〕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药品【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左,说明药品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5.2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5g砝码,再将游码移至0.2g刻度处,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故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应选D.【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明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药品质量药品时考前须知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以下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得倾斜B.所盛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C.加热过程中,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D.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但不能对着别人【考点】物质的加热.【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考前须知考虑此题.【解答】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考前须知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给试管加热要注意预热,否那么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试管.应选C.【点评】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那么会带来一些不平安因素.7.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A.镊子 B.药匙或纸槽C.胶头滴管 D.坩埚钳【考点】化学药品的取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放在管口,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至底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底部.【解答】解:碳酸钠为白色粉末状药品,取用时可使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应选B.【点评】此题很简单,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正确量取17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①5mL量筒②2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易【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量取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关键是如何选用量筒.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量取17mL水,应该选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选取量筒时,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要选20mL量筒.应选:B.【点评】了解具备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根底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根本技能,才能平安、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9.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拟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异: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聚沙成塔只是将沙子聚集起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应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0.以下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汽油燃烧B.铁锅生锈、湿衣服晾干C.铁制成铁钉、水结冰D.牛奶变酸、煤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中【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确实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铁锅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湿衣服晾干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铁制成铁钉属于物理变化、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牛奶变酸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应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局部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那么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假设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假设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那么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所以:A、等于9mL错误;B、大于9mL错误;C、小于9mL正确.D、无法确定错误.应选C.【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那么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12.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A.5.5 g B.5.4 g C.5.0 g D.4.6 g【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 g﹣0.4 g=4.6 g.应选D.【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13.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 B.均匀地被烧黑C.放置在内馅局部被烧黑最重 D.放置在焰心局部被烧黑最重【考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解答】解:因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应选:A.【点评】因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放在蜡烛火焰中的火柴梗,在外焰的局部碳化的最明显,即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14.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 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考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如: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解答】解: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说法正确,故A正确;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说法正确,故B正确;C、用嘴尝其味道,说法错误,因为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中毒或受腐蚀,故C错误;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说法正确,故D正确.应选C.【点评】了解具备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根底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根本技能,才能平安、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1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做完实验后,将剩余的试剂倒回原试剂瓶B.乙在点燃酒精灯时,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丙在取稀盐酸时,在无用量说明的情况下,量取了1﹣2mLD.丁直接用手将粉末状药品参加试管中【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化学药品的取用.【难度】易【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A、从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去分析;B、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C、根据药品的取用考前须知考虑;D、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故错误;B、点燃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有着火的危险,故错误;C、取稀盐酸时,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只取1~2mL,是正确的,故正确;D、直接用手将粉末状药品参加试管中会腐蚀手,还会对药品造成污染,故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考前须知、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根本操作的考前须知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此题包括4小题,共55分〕16.〔15分〕将以下各仪器下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上.〔1〕写出仪器的名称:a c d e f 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响容器是;〔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5〕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6〕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7〕用于过滤液体的仪器是;〔8〕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9〕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的仪器是.〔10〕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填仪器名称〕【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难度】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结合初中化学所掌握的仪器的各种性能,对照此题的仪器图示和要求标准解答.【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玻璃棒、试管、集气瓶、铁架台、胶头滴管、漏斗;〔2〕用于滴加和吸取少量液体的,应用挤压排气装置和储液装置的胶头滴管;〔3〕较大量的反响容器应具有较大的体积,应该是广口装的,是烧杯;〔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应是便于拿取、便于封闭的瓶状装置,是集气瓶;〔5〕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应是较长的棒形装置,是玻璃棒;〔6〕烧杯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在火焰上加热的,底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炸裂;〔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用漏斗;〔8〕试管是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玻璃仪器;〔9〕铁架台是用于固定和支持仪器,有夹持装置和稳定装置,底座较大;〔10〕量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1〕玻璃棒、试管、集气瓶、铁架台、胶头滴管、漏斗;〔2〕f;〔3〕b;〔4〕d;〔5〕a;〔6〕b;〔7〕g;〔8〕c;〔9〕e;〔10〕量筒.【点评】此题对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各种性能进行了综合考查,难度系数小.17.〔14分〕将相应序号填在以下横线上.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可燃烧,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难度】难【专题】化学反响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等.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化学变化.故填:D;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属于物理变化.故填:C;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不可燃属于化学性质.故填: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故填:D.【点评】判断一种性质是否属于化学性质的方法是要分析这种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一种变化是否属于物理变化的方法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18.〔12分〕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里.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放在桌上,对准手心,瓶口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倒完液体后,应立即,把试剂瓶放回.【考点】化学药品的取用.【难度】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存放与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答案为:细口瓶;倒;标签;紧挨;盖紧瓶塞;原处.【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考前须知、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根本操作的考前须知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9.〔14分〕写出以下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1〕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2〕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3〕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中药液:〔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5〕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6〕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仪器的连接与洗涤.【难度】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1〕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否那么容易使烧杯破裂.〔3〕根据滴管取用试剂后需要清洗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是“左物右码〞分析解答.〔5〕根据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的考前须知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那么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会打破试管底部.〔2〕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容易使烧杯受热不均匀而造成破裂.〔3〕滴管取用试剂后需要清洗,再吸取其他试剂,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种药液,会污染试剂.〔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如果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那么被称量的物体是质量偏小.〔5〕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轻轻上下移动试管刷不能用力过猛,用力过猛会造成试管破损.〔6〕实验室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试剂.故答案为:〔1〕打破试管底部;〔2〕烧杯破裂;〔3〕污染试剂;〔4〕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该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小;〔5〕试管破损;〔6〕污染试剂.【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实验根本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熟知化学实验根本操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5分钟训练1.____________的反响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课前预习【知识梳理】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1)红磷燃烧实验结论: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小结:①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____________要良好。

②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红磷。

③气球的作用:如不安装气球,则橡皮塞会被膨胀的气体冲起或导致锥形瓶炸裂。

④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__________。

(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①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__________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将烧杯放回托盘后,天平保持平衡。

②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分析(1)从原子、分子观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反应的五个不变: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不变。

②元素的________不变。

③原子的种类不变。

④原子的数目不变。

⑤原子的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的两个一定改变:①宏观:物质的_______一定改变。

②微观:________的种类一定改变。

(4)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预习检测】1.(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偏转(填“左”或“右”)。

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同步分层练习【基础篇】1.判断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②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了;③湿衣服晒干后变轻了;④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变小。

其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只有③ B.③④ C.①②④ D.都可以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3.在反应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 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某品牌空气净化器可有效消除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D.两种产物的质量比为 22∶9(或9∶22)5.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1)原子数目 (2)分子数目 (3)元素种类 (4)物质种类(5)原子种类 (6)物质的总质量A.(1)(4)(6)B.(1)(3)(5)(6)C.(1)(2)(6)D.(2)(3)(5)【能力篇】一、单选题: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示反应前的质量,“”表示反应后的质量)A.X=19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 1∶162.现将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2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6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是( )A.1∶4 B.5∶4 C.2∶1 D.1:23.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 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后生成3L水蒸气。

5 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 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A.b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中a与c的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25:14C.a物质是生成物 D.反应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4:114.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B.C.D.5.艾的应用距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其中艾草中含有黄酮素(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说法正确的是A .黄酮素相对分子质量是 212B .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黄酮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5:1D .黄酮素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 2 和 H 2O6.现有 8gA 和足量 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22gC 和 18gD , 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A .4: 11B .1 :2C .1 :4D .11 : 97.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B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C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NH 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33N H 。

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8.某反应2A+2B →2C ,其中A 和C 有如图所示的质量关系.当有20g C 生成时,消耗B 的质量为(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A .10gB .5gC .15gD .13g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甲的质量为16g ,丙的质量为5g ),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一定是催化剂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D .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310.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的是( )A .河水B .空气C .CO 2D .O 211.现将10gA和10gB混和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要使剩余的B完全反应掉,还需增加A的质量是()A.40g B.50g C.20g D.25g12.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二、非选择题1.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图中将“反应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4)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4)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4)一、单选题(共16分)1.(2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这是因为()A.增加了镁的质量B.增加了氧化镁的质量C.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D.增加了空气的质量2.(2分)将a克过氧化氢和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待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质为c克。

则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为()A.(a+b+c)克B.(a+c)克C.(a+b﹣c)克D.(a﹣c)克3.(2分)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于()A.自然界中所有变化B.主要是物理变化C.主要是指化学变化D.主要是能量变化4.(2分)将ag H2和bg O2通入真空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A.18(a+b)g B.34g C.(a+b)g D.无法确定5.(2分)已知反应3A+2B═2C+D,B、A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120g B.100g C.80g D.60g6.(2分)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是()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LB.1g锌粒与1g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gC.1g10%的稀硫酸加入1g水后溶液变为2g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7.(2分)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加热50g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C.10g食盐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60g食盐溶液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8.(2分)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⑥D.①③⑤⑥二、填空题(共12分)9.(2分)一段蜡烛燃烧前为mg,燃烧一阵后,质量变为ng,同时生成了ag CO2和bgH2O,则生成物的总质量为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10.(2分)已知A+B=D+E,如果22克A和1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D,则生成E 的质量为克。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少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最终消失C.镁条燃烧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不变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5.化学基本观念说法错误的是A.微粒观:金刚石由分子构成B.转化观: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酸C.元素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6.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水等物质都可以制取氧气,原因之一是它们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g水和10g酒精混合后等于20g,可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一定大于参与反应的红磷质量D.2L氢气和2L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一定等于4g8.页岩气是新能源领域的新星,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下列关于甲烷(C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烷是由碳和氢气组成的B.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D.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分子构成9.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2.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A. 1∶1
B.2∶1
C.4∶1
D.5∶1
3.下列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减少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 该反应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该反应的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不发生改变
5.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图2
6.a g木炭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 大于(a+b) g
B.小于(a+b) g
C.等于(a+b) g
D.小于或等于(a+b) g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3所示。

则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4
A.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9.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0 15.2 6.4
A. 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8
二、填空题
1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

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将此铜丝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则m1(填“>”“<”或“=”)m2,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12.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13 纯净物A是打火机的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

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0.4 g B按如图6所示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8.8 g C和4.5 g D。

A物质的化学式为。

图6
14.甲、乙两位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别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图7
(1)甲同学:①按图Ⅰ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块状石灰石,注射器吸入少量稀盐酸;
③将装置放在天平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快速下推注射器活塞,使反应发生,此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⑤反应结束后,再进行第2次称量,发现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于是证明质量是守恒的。

(2)乙同学:按图Ⅱ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物至天平平衡,然后将气球中的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再次称量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倾斜,得出质量并不守恒。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答案
1.A
2.D
3.A
4.B
5.C
6.D
7.C
8.C
9.D10.B
11.(1)C和H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m2中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合理即可)
12.(1)N2
(2)C和N
13.C4H10
14.(1)①轻轻下推注射器活塞一小段距离后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能够回到原来的刻度,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有气泡冒出,注射器活塞慢慢上移
(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鼓起,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