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吨污水处理a2o工艺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日处理6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推荐

日处理6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推荐

设计总说明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

本设计要求处理水量为60000m3/d的城市生活污水,设计方案针对已运行稳定有效的A2/O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A2O工艺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有机配合,加之厌氧、缺氧条件下,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CODNB 能被开环或断链,使得N、P、有机碳被同时去除,并提高对COD的去除效果。

它可以NB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

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A2/OGeneral Design DirectionSewage in China is mainly come from two aspect: the industrial sewage and the municipal.,the aquicolous environment was polluted due to plenty of raw waste water discharge into the river.This is a design about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ccording to the primitive data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demanding for water quality : Namely require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to reach the second class discharge standard. A2/O craft is chose In preliminary treatment, the original water enters coarse screening in order to remove heavy solides and floatable material, in case that it influences the working of the following treatment and the pipeline .And then wastewater is promoted into the medium screening by pump.after that it enters the laminar flow sand pool , it is used to remove bigger inorganic sand of heavy density, by this way,the density of organic material in mud can be improved .The above-mentioned sewage disposal is the physical disposal stage,it’s same to the two major craft . Now make a brief instruction of theiological disposal parts of these two major crafts separately.After finishing calculation of design , 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laying, consider the factors synthetically to confirm the place of the sewage factory. According to flow volume of sewage we can select the foot-path , confirm the velocity of flow and water conservancy slope , then calculate water conservancy losses.Key word: A2/O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Sludge treatment目录1绪论----------------------------------------------------------------------------------------------------- 1 1.1 设计任务 -------------------------------------------------------------------------------------------- 11.1.1 设计内容 --------------------------------------------------------------------------------------- 11.1.2设计原则---------------------------------------------------------------------------------------- 21.1.3设计依据---------------------------------------------------------------------------------------- 2 2工艺流程及说明-------------------------------------------------------------------------------------- 22.1工艺方案分析--------------------------------------------------------------------------------------- 22.1.1 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 22.1.2 A2/O工艺特点 ------------------------------------------------------------------------------ 3 2.2 工艺流程 -------------------------------------------------------------------------------------------- 32.2.1工艺流程图------------------------------------------------------------------------------------- 32.2.2流程各结构介绍------------------------------------------------------------------------------- 3 3构筑物的计算----------------------------------------------------------------------------------------- 63.1隔栅--------------------------------------------------------------------------------------------------- 7 3.2提升泵房--------------------------------------------------------------------------------------------- 8 3.3沉砂池------------------------------------------------------------------------------------------------ 8 3.4生化池------------------------------------------------------------------------------------------------ 93.4.1 有关设计参数 --------------------------------------------------------------------------------- 93.4.2 反应池容积 ---------------------------------------------------------------------------------- 103.4.3 校核氮磷负荷 ------------------------------------------------------------------------------- 103.4.4 剩余污泥量 ---------------------------------------------------------------------------------- 103.4.5 反应池尺寸 ---------------------------------------------------------------------------------- 113.4.6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113.4.7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133.4.8 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153.4.9 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153.4.10污泥回流设备 ------------------------------------------------------------------------------ 153.4.11 混合液回流设备--------------------------------------------------------------------------- 16 3.5二沉池---------------------------------------------------------------------------------------------- 173.5.1池体设计计算-------------------------------------------------------------------------------- 173.5.2进水管计算----------------------------------------------------------------------------------- 183.5.3进水竖井-------------------------------------------------------------------------------------- 183.5.4稳流筒计算----------------------------------------------------------------------------------- 183.5.5出水三角堰计算----------------------------------------------------------------------------- 18 3.6消毒接触池---------------------------------------------------------------------------------------- 19 3.7污泥泵房------------------------------------------------------------------------------------------- 20 3.8污泥浓缩池---------------------------------------------------------------------------------------- 21 3.9贮泥池---------------------------------------------------------------------------------------------- 21 3.10 脱水间 ------------------------------------------------------------------------------------------- 22 4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 234.1总平面布置---------------------------------------------------------------------------------------- 234.1.1总平面布置原则----------------------------------------------------------------------------- 234.1.2总平面布置结果----------------------------------------------------------------------------- 23 4.2高程布置------------------------------------------------------------------------------------------- 244.2.1高程布置原则-------------------------------------------------------------------------------- 24 5投资估算与运行成本 ----------------------------------------------------------------------------- 245.1估算范围及编制依据---------------------------------------------------------------------------- 24 5.2估算结果------------------------------------------------------------------------------------------- 25 5.3运行成本------------------------------------------------------------------------------------------- 25结论 -------------------------------------------------------------------------------------------------------- 28参考文献 -------------------------------------------------------------------------------------------------- 29致谢 --------------------------------------------------------------------------------------------------- 301绪论1.1 设计任务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其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

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

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范本1: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一、引言1.1 项目背景1.2 目的与范围1.3 参考文献二、设计基础2.1 设计准则2.2 污水性质与水量2.3 净化目标2.4 设计流程选型三、原水处理单元设计3.1 预处理3.1.1 网格污物捞取机3.1.2 栅栏除渣机3.1.3 鼠兔式格栅3.1.4 沉砂池3.2 堆积风式曝气池3.3 池外循环泵站3.3.1 设计原则3.3.2 泵站构筑物设计3.3.3 输送泵选型3.3.4 气体采集与排放系统设计四、活性污泥法处理单元设计4.1 活性污泥法工艺概述4.2 缺氧、好氧池设计4.2.1 目的与作用4.2.2 池型选择4.2.3 池内曝气器设计4.2.4 混合与搅拌系统设计4.3 沉淀池设计4.3.1 污泥回流比例4.3.2 泵选型与布置4.3.3 排泥装置选择与设计五、二沉池设计5.1 二沉池概述5.2 二沉池设计参数5.2.1 净化效果指标5.2.2 水力停留时间5.2.3 污泥回流比例5.2.4 池的尺寸与布置5.2.5 收尘罩设计六、滤池设计6.1 滤池概述6.2 滤池填料选择与布置6.3 进出水系统设计6.4 清洗系统设计七、二次沉淀池设计7.1 二次沉淀池概述7.2 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浓度7.3 池的尺寸与布置7.4 排泥系统设计八、气体处理单元设计8.1 气体采集系统设计8.1.1 气体采集管道设计 8.1.2 气泡剥离装置设计8.2 气体处理系统设计8.2.1 硫化氢气体处理 8.2.2 氨气气体处理8.2.3 二氧化碳气体处理九、电气自动化设计9.1 控制系统设计9.2 电气系统设计9.2.1 主电气柜布置9.2.2 设备电气接线图9.2.3 灯具与插座设计十、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十一、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范本2: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一、引言1.1 项目背景与目的1.2 设计范围1.3 参考文献二、设计准则与基础2.1 设计标准与要求2.2 污水水质与水量分析2.3 净化目标设定三、预处理单元设计3.1 污水滞留池设计3.1.1 池体尺寸与深度3.1.2 曝气系统设计3.1.3 污泥采集与处理3.2 栅格过滤器设计3.2.1 网格材料与尺寸3.2.2 清理系统设计3.2.3 污泥处理预设3.3 沉沙池设计3.3.1 池体布置与尺寸3.3.2 池内混合系统设计3.3.3 排泥装置设计四、好氧池设计4.1 好氧池概述与作用4.2 水力停留时间的确定4.3 好氧池曝气系统设计4.3.1 曝气器选择与布置 4.3.2 气泡分布系统设计4.4 混合与搅拌系统设计4.4.1 混合器位置与数量 4.4.2 搅拌设备选型与布置4.4.3 固液分离装置设计五、缺氧池设计5.1 缺氧池设计参数5.1.1 水力停留时间5.1.2 铺底曝气系统设计5.1.3 污泥回流比例5.2 污泥回流系统设计5.2.1 污泥泵选择与布置5.2.2 污泥回流管的设计5.2.3 污泥浓度控制六、二沉池设计6.1 二沉池的作用与工艺6.2 二沉池尺寸与水力停留时间6.3 上泼式清水系统设计6.3.1 清水箱设计参数6.3.2 清水泵站设计6.4 排泥装置设计6.4.1 排泥管道布置与尺寸6.4.2 排泥泵站设计七、滤池设计7.1 滤池的基本原理7.2 滤池填料选择与布置7.3 滤速与进水系统设计7.3.1 进水系统设计要点7.3.2 水头控制与运维八、气体处理单元设计8.1 污水处理气体产生分析8.2 气体采集系统设计8.2.1 采集罩与管道设计8.2.2 气体采集与处理系统九、电气自动化设计9.1 控制系统设计9.2 电气系统设计9.2.1 电气柜布置与容量9.2.2 设备电气接线布置十、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十一、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A2O工艺废水处理课程设计

A2O工艺废水处理课程设计
氧段中聚磷菌只能利用可快速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若此类物质浓度较低,聚 磷菌则无法正常进行磷的释放和吸收。研究表明,厌氧段进水 S-TP 和 SBOD5 的比值应 小于 0.06。 在缺氧段,若有机底物浓度较低,则反硝化脱氮速率将因碳源不足而受抑制,一般 来讲,废(污)水中 COD/TKN 值大于 8 时,氮的总去除率可达 80%,工程设计中也可 按照 BOD5/NOx¯ -N>4 进行控制。 1.3.2 污泥龄 θc 的影响
A²/O 曝气池容积计算
(1)有效容积 ﹛V﹜=Qt=6300× 8=50400m³ (2)池有效深度
第5页
H1=4.5m (3)曝气池有效面积
V 50400 11200m ³ H1 4.5
S总
(4)分两组,每组有效面积
S = S总
2
=5600m³
(5)设 5 廊道曝气池,廊道宽 8m。 单组曝气池长度
A² /O 工艺的缺点是除磷效果因受到污泥龄、回流污泥中挟带的溶解氧和 NO3-N 的 限制,不可能十分理想;同时,由于脱氮效果取决于混合液回流比,而 A² /O 工艺的混 合液回流比不宜太高(≤200%) ,脱氮效果不能满足较高要求。
1.3
A²/O 工艺的影响因素
第2页
1.3.1
溶解性有机底物浓度的影响
6300 24 × 50%=6978.5 ㎏/d 1.3
6300 24 × (0.18-0.02)=10235.1 ㎏/d 1.3
第6页
参考文献
【1】 王郁,林逢凯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47-350 【2】 潘理黎,俞浙青编著.环境工程 CAD 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52-153 【3】 雷乐成主编.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46-248 【4】 成官文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42-145 【5】 晋日亚,胡双成主编.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165-168

某城镇污水A2O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某城镇污水A2O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某城镇污水A2O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设计总论1.1 设计任务本设计内容是某县污水处理厂A2/O设计,设计规模为6万m3/d。

1.2 设计规模及要求1.2.1 进出水质表1-1 进水水质数据水质指标BOD5(mg/L)COD cr(mg/ L)SS(mg/ L)NH3-N(mg/ L)TN(mg/ L)P(mg/ L)原水水质240 450 225 30 40 4项目1.2.2 出水水质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B标准)。

因此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标准为:表1-2 出水水质数据1.2.3设计内容1)工艺方案比选:对文献认真阅读后,就课题内容进行酝酿和思考,确定设计方案。

2)工艺及主要构筑物计算:对计算确定各构筑物主要尺寸及工艺流程主要运行参数。

3)运行说明及其它(含有关设备选定、污泥的培养驯化、运行监测指标、水电等动力消耗、总操作运行费用及总投资预测等4)图纸:工艺流程图、高程图、平面布置图、二沉池及其配管图等1.2.4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包括:1.GBJ1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GB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2.5 去除率计算(1)BOD5的去除率10024020240⨯-=η%=91.7% (2)COD 的去除率 10045060450⨯-=η%=86.7% (3)SS 的去除率 10022520225⨯-=η%=91.1% (4)总氮的去除率 100402040⨯-=η=50%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系指在保证处理水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各单元的有机组合。

在选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形式,两者互为制约,互为影响。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主要以下列各项因素作为依据。

①污水的处理程度②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③当地的各项条件④原污水的水量与污水流入工程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约6万吨,属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某城镇污水A2O工艺设计方案详细完整好懂

某城镇污水A2O工艺设计方案详细完整好懂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2/A O工艺设计(6万m3/天)。

主要任务是完成个该地区污水的2/A O工艺处理设计。

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高程图、平面布置图、二沉池及其配管图等。

城镇污水在去除BOD5和SS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脱氮处理,故采用当代水处理工艺中较流行的2/A O工艺。

2/A O工艺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有机配合,加之厌氧、缺氧条件下,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被开环或断链,使得N、P、有机碳被同时去除,并提高对不可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它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

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二沉池(含配管)及生化池构筑物设计计算、水力计算;运行说明及其它(含有关设备选定、污泥的培养驯化、运行监测指标、水电等动力消耗、总操作运行费用及总投资预测等)本设计采用了2/A O为主体工艺,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省去了污泥消化系统,节省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该工艺处理污水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真正做到了污水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2/A O污泥驯化二沉池第一章设计总论1.1 设计任务本设计内容是某县污水处理厂A2/O设计,设计规模为6万m3/d。

1.2 设计规模及要求1.2.1 进出水质表1-1 进水水质数据水质指标BOD5(mg/L)COD cr(mg/ L)SS(mg/ L)NH3-N(mg/ L)TN(mg/ L)P(mg/ L)原水水质240 450 225 30 40 4 项目1.2.2 出水水质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B标准)。

因此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标准为:表1-2 出水水质数据水质指标BOD5 COD cr SS NH3-N TN P1.2.3设计内容1) 工艺方案比选:对文献认真阅读后,就课题内容进行酝酿和思考,确定设计方案。

A2O污水处理工艺毕业设计计算书

A2O污水处理工艺毕业设计计算书

A2O污水处理工艺毕业设计计算书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武汉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设计—OA/2工艺。

主要任务是完成该经济开发区排水管网布置及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和单项处理构筑物施工图设计。

其中初步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一张及污水处理厂污水与污泥高程图一张;单项处理构筑物施工图设计中,主要是完成OA/2平面图和剖面图及部分大样图。

该污水处理厂工程,近期规模为5万吨/日。

该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为:从泵房到沉砂池,进入OA/2反应池,进入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进入接触池,再进入巴氏计量槽,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OA/2反应池排出的剩余污泥进入集泥配水井,再由污水泵送入浓缩池,再进入储泥池,最后外运处置。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所选择的OA/2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关键词:OA/2工艺;脱氮除磷;目录摘要 1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设计概论41.1设计任务41.2 开发区概况及自然条件5 1.2.1 开发区概况51.2.2 开发区自然条件81.2.3 设计水量与水质11第2章总体设计122.1排水体制122.1.1 合流制排水系统122.1.3 分流制排水系统132.1.5 排水体制选择162.2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7第3章污水处理厂设计183.1 污水处理厂址选择183.2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18 3.2.1水质193.2.2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9 3.3主要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32 3.3.1 进水泵房323.3.2 细格栅和沉砂池333.3.3 A2/O池343.3.4 鼓风机房353.3.5 二次沉淀池363.3.6 配水集泥井373.3.7 污泥浓缩池373.3.8 脱水车间38第4章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384.1污水厂平面布置384.1.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的原则 38 4.1.2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434.2污水厂的高程布置444.2.1污水厂高程的布置方法 444.2.2本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46第5章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50 5.1劳动定员505.2人员培训525.3技术管理525.4附属构筑物535.6附属化验设备54第6章厂区建筑设计556.1设计范围566.2 建筑标准566.3设计主要内容566.4 装修标准58第7章结语59第8章参考文献608.1 执行的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608.2 主要参考书目61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63第1章排水管网计算表631.1排水流域划分、管道定线和汇水面积计算631.2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641.3 水力计算76第2章泵房设计计算77第3章细格栅设计计算79第4章沉砂池设计83第5章A2/O生物反应池85第6章二沉池97第7章浓缩池101致谢103第1章设计概论1.1设计任务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设计。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A2O工艺毕业论文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A2O工艺毕业论文

(完整版)污⽔处理⼚A2O⼯艺毕业论⽂毕业设计题⽬:姓名:学号:院系:指导⽼师:摘要本设计是关于某城市的污⽔处理⼚的⼯艺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农业⽣产过程中氮肥、磷肥的使⽤量不断增加和居民⽣活中洗涤剂⽤量的提⾼和部分城市污⽔处理不达标排放,使得⾃然界中⽔体⾥磷、氮等营养元素数量不断提升,使得必须对⽣活污⽔进⾏脱氮除磷。

设计污⽔处理⼚处理所在城市的污⽔,⽇处理量为1000⽴⽅⽶。

A2O⼯艺是厌氧,好氧和缺氧三部分组成。

厌氧池主要是进⾏磷的释放,缺氧池的主要功能是利⽤反硝化菌对硝态氮的去除,⽽好氧池则具有氨的硝化和吸收磷的功能。

本设计对污⽔处理⼚处理流程,污⽔处理构筑物以及⾼程做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A2O,污⽔处理,脱氮除磷⽬录第⼀章引⾔1.1城市污⽔来源和⽔质特点分析1.1.1城市污⽔来源1.1.2⽔质特点分析1.2该设计进出⽔⽔质及⽔量第⼆章污⽔处理的⽅案选择2.1各种⽅案的优缺点2.2⽅案的确定第三章污⽔处理⼯艺流程设计及原理说明3.1污⽔处理⼯艺流程3.2 原理说明第四章主要构筑物的⼯艺设计与计算4.1细栅格4.2污⽔泵房4.3沉砂池4.4A2O池4.5⼆沉池4.6消毒接触池4.7污泥处理设计计算第五章污⽔处理⼚的总体布置5.1污⽔处理的平⾯设计5.1.1平⾯布置的基本原则5.1.2平⾯设计图5.2污⽔处理部分⾼程设计参考⽂献致谢第⼀章引⾔如今的全球环境⽆论是在⽔环境、⼤⽓环境还是在⼟壤环境等⽅⾯,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于⼈们的健康⽣活与发展都不乐观,甚⾄危害到了⼈们的⽣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资源⼤国,但⼈均资源占有量相当匮乏。

我国的⽔量分布随地理位置、⽓候和季节的不同⽽不同,西部和北部⽔资源明显缺乏,东部和南部虽然⽔资源较丰富,但⽔污染特别严重,致使东部⼈⼝密集的地区的⽣活⽤⽔和⼯业⽤⽔等也相当缺乏。

虽然这⼏⼗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们的⽣活⽔平有了很⼤的提⾼,城市规模不断扩⼤,但是⼈们的⽣活⽤⽔和⼯业⽤⽔量倍增,⼈们对⽔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部分地区地表⽔受到了污染,⽽且地下⽔也受到了污染,这导致⼈们的可利⽤⽔资源形式更加严峻。

毕业设计论文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设计

论文题目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设计目录引言 (1)1.概述 (2)1.1设计任务和依据 (2)设计任务 (2)依据 (2)1.2设计要求 (3)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 (3)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3)1.3设计参数 (4)1.4污水的主要来源 (4)1.5污水处理厂厂址 (4)1.6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 (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4)工艺的比较 (5)工艺流程的确定 (6)2 污水处理系统 (7)2.1粗格栅 (7)设计参数 (7)设计计算 (8)2.2提升泵 (10)2.3细格栅设计计算 (10)2.4沉砂池 (12)设计参数 (12)2.5初次沉淀池 (14)设计参数 (15)设计计算 (15)2.6A2/O生化反应池 (17)设计参数 (17)设计计算 (18)2.7二沉池 (22)设计说明 (22)设计计算 (22)2.8接触消毒池 (25)3 污泥处理系统 (27)3.1污泥水分去除的意义和方法 (27)3.2污泥浓缩池 (27)3.3污泥脱水间 (29)设计说明 (29)恶臭处理系统 (29)4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30)4.1平面布置 (30)4.2高程布置 (31)5 供配电系统设计 (34)5.1电源 (34)5.2配电系统 (34)5.3用电功率统计表 (34)6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35)6.1设计原则 (35)6.2设计内容 (35)7 工程概预算 (36)7.1范围估算 (36)7.2项目总投资 (36)7.3运行费用 (36)8 消防、安全、土建工程和劳动定员 (37)8.1消防 (37)8.2安全 (37)8.4劳动定员 (37)9 效益分析 (38)9.1环境效益 (38)9.2社会效益 (38)9.3经济效益 (38)10 环境保护 (39)10.1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及对策 (39)10.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40)10.3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标准 (41)11 结论 (42)致谢 (42)参考文献: (42)摘要:采用A2/O工艺设计6万m3/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毕业设计(论文)-6万吨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6万吨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管理资料]

目录第一章设计概论 (2)设计依据和任务 (2)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 (3)工艺流程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11)设计流量的计算 (11)设备设计计算 (12)格栅 (12)提升泵房 (13)沉砂池 (13)初沉池 (14)A2/O (16)二沉池 (21)接触池和加氯间 (23)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计算 (24)构建筑物和设备一览表 (26)第四章平面布置 (28)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28) (28) (30) (31) (31) (31) (32)第五章参考文献 (37)第一章设计概论设计依据和任务设计原始资料:(一)排水体制:完全分流制(二)污水量15万人,居住建筑内设有室内给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

%计。

30000 米3/平均日,其中包括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淋浴污水。

:日变化系数K日=,总变化系数Kz=。

(三)水质::BOD5= 150 mg/L COD= 300 mg/L SS= 200 mg/LTN= 35 mg/L NH3-N= 28 mg/L TP= mg/LPH=7~8:COD= 250mg/L NH3-N= 28 mg/L TN= 35 mg/L TP= mg/L :(1)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微量,对生化处理无不良影响;(2)大肠杆菌数:超标;(3)冬季平均污水水温16℃,夏季平均污水水温28℃(四)处理厂处理程度及污水回用要求项目建设的用地位于惠阳区淡水镇东门附近,淡水河与淡澳河汇接处东南角,出水水质处理程度为一级B标准。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中的B标准要求。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论文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论文
2.1.4 Getting rid of rate of Total nitroge………………………………………………………8
2.1.5 Getting rid of rate of Phosphate……………………………………………………8
2.2 Sewage disposal craft choice in the city…………………………………………………9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A2O生化池计算书(以6万吨每天城市污水厂为例)

A2O生化池计算书(以6万吨每天城市污水厂为例)
剩余污泥量 W=24QY(S0-Se)/1000
生化池氨氮浓度 氮的半速率常数
安全系数
容积
出水总氮浓度 出水总凯氏氮浓度
停留时间 生化池总停留时间
流量 污泥产率系数
反应池设计污泥龄 θc=VX/W
反应池容积(包括 缺氧池和好氧池)
曝气池氧转移效率
污水需氧量(kgO2/d) O2=0.001aQ(Si-Se)+b[0.001Q(Nki-
标准需氧量(kgO2/d) SOR=O2*Cs(20℃)/(α*(Csb(25℃)*β
*ρ-C)*1.024T-20)
污水修正系数一 污水修正系数二 海拔修正系数
20℃水中溶解氧饱和浓度
25℃水中溶解氧饱和浓度
25℃曝气池中平均溶解氧浓度 Csb=Cs(Pb/2.026/10^5+Ot/42)
曝气头出口处绝对压力 氧的百分比
A2/0生化池计算书(以6万吨污水厂为例)
处理规模
60000
设计进水水质(mg/L)
设计出水水质(mg/L)
2500.00
COD 800 COD 60
构筑物
计算项目
参数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生化池 剩余污泥池
厌氧池容积计算(m3): Va1=Ta1•Q/24
设计流量 停留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脱氮速率(反硝化速率) kde(T)=Kde(20)*1.08(t-20)
30 NH3-N
5 单位 m3/d
h kgN/(KgMLSS·D)
oC mg/L mg/L kgMLSS/KgBOD
Kg/m3 h
mg/L
m3
h m2/h
m3
TN 40 TN 15

(完整版)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课程设计

目录引言 (5)1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6)1.1设计任务与内容 (6)1.2设计原始资料 (6)1.2.1城市气象资料 (6)1.2.2地质资料 (6)1.2.3设计规模 (7)1.2.4进出水水质 (7)2、设计说明书 (7)2.1去除率的计算 (7)2.1.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 (7)2.1.2 COD r的去除率: (8)2.1.3.SS的去除率: (8)2.1.4.总氮的去除率: (8)2.1.5.磷酸盐的去除率 (9)2.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9)2.3、污水厂总平面图的布置 (10)2.4、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二级) (10)2.5、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11)2.5.1.中格栅和提升泵房(两者合建在一起) (11)2.5.2、沉沙池 (12)2.5.3、初沉池 (13)2.5.4、厌氧池 (13)2.5.6、曝气池 (14)2.5.7、二沉池 (14)2.6、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4)2.6.1污泥泵房 (14)2.6.2污泥浓缩池 (15)2.7、污水厂平面,高程布置 (15)2.7.1平面布置 (15)2.7.2管线布置 (16)2.7.3 高程布置 (16)3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 (17)3.1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7)3.1.1中格栅 (17)3.1.2污水提升泵房 (18)3.1.3、沉砂池 (21)3.1.4、初沉池 (22)3.1.5、厌氧池 (24)3.1.6、缺氧池计算 (25)3.1.7、曝气池设计计算 (25)3.1.8、二沉池 (33)3.1.9计量堰设计计算 (35)3.2 污泥处理部分构筑物计算 (36)3.2.1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 (36)3.2.2 储泥灌与污泥脱水机房设计计算 (39)3.3.1污水处理部分高程计算: (40)3.3.2污泥处理部分高程计算: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Contents Introduction………………………………………………………………………………51 the task and the materials of design (6)1.1 the task and content of design (6)1.2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of design (6)1.2.1 Meteorological materials of the city (6)1.2.2 Geological materials (6)1.2.3 the scale of Design………………………………………………………………71.2.4 quality of Pass in and out water (7)2 design instruction (7)2.1 Calculation of the getting rid of rate (7)2.1.1 Getting rid of rate of dissolving BOD5 (7)2.1.2 Getting rid of rate of CODcr (7)2.1.3 Getting rid of rate of SS (8)2.1.4 Getting rid of rate of Total nitroge (8)2.1.5 Getting rid of rate of Phosphate (8)2.2 Sewage disposal craft choice in the city (9)2.3 Arrangement of water works' general layout (10)2.4 the flow of structures (Second ) (10)2.5 design of disposal structures (11)2.5.1 Grid and pump pool (13)2.5.5 Pool with meagreoxygen (13)2.5.6 aerobic pond (14)2.5.7 Second sedimentation pond (14)2.6 The designs of the structures (14)2.6.1 Mud pump of the plan (15)2.7.2 The collocation of the pipelines (16)2.7.3 The collocation of the altitude (16)3 the book of Design and calculate (17)3.1the calculation of the build (17)3.1.1Mid-Grid (17)3.1.3 sand sedimentation pond v (18)3.1.4 the first clarfying pond (21)3.1.5 anaerobicpond (22)3.1.6 anoxic pond (24)3.1.7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oxygenate pond (25)3.1.8 the design of clarifying pond (25)3.1.9designing the measuring weir (33)3.2 the design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building (35)3.2.1the design of the sludge concentrated building (36)3.2.2 the design of the sludge saving tank and the dehydration (39)3.3 altitude collocation (40)List of references (41)Thanks…………………………………………………………………………………………42 Appendix…………………………………………………………………………………… (43)某市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设计作者:蒋丽丽,指导教师:孙丰霞(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的要求愈加严格。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III)第一章设计概论 (1)1.1设计任务 (1)1.2.2 开发区自然条件: (1)1.2.3 设计水量与水质 (2)第二章工程概预算 (4)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4)工程估算 (4)第三章污水处理厂设计 (6)3.1 污水处理厂址选择 (6)3.2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6)3.2.1水质 (6)3.2.2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7)3.3主要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 (15)3.3.1 进水泵房 (15)3.3.2 细格栅和沉砂池 (16)3.3.3初次沉淀池: (17)III3.3.4 A2/O池 (17)3.3.5 鼓风机房 (18)3.3.7 配水集泥井 (19)3.3.8 污泥浓缩池 (19)3.3.9 脱水车间 (19)第四章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17)4.1劳动定员 (17)4.2人员培训 (18)4.3技术管理 (18)4.4附属构筑物 (18)4.5附属化验设备 (19)第五章格栅的计算 (20)5.1设计要求 (20)5.2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20)5.3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23)第六章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26)第七章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8)7.1设计要点 (28)7.2初次沉淀池的设计(为辐流式) (28)第八章 A2/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36)8.1设计要点 (36)8.2设计计算 (36)第九章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42)9.1设计要点 (42)9.2曝气池的设计 (42)IV第十章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46)10.1设计要求 (46)10.2.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46)第十一章清水池的设计计算 (48)第十二章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49)12.1设计要点 (49)12.2.浓缩池的设计 (49)第十三章消化池的设计计算 (51)13.1设计要点 (51)13.2消化池的设计 (51)第十四章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58)14.1污水厂平面布置 (58)14.1.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的原则 (58)14.1.2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61)14.2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62)14.2.1污水厂高程的布置方法 (62)14.2.2本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63)14.2.3 污水处理部分高程计算 (65)14.2.4 污泥处理部分搞程计算 (67)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2O工艺设计

A2O工艺设计

一.A 2/O 工艺的设计 1.1 A 2/O 工艺说明根据处理要求,我们需计算二级处理进水碳氮比值和总磷与生化需氧量的比值,来判断A 2/O 工艺是否适合本污水处理方案。

1. 设计流量:Q =54000m³/d=2250 m³/h原污水水质:COD =330mg/L BOD =200 mg/L SS =260 mg/L TN =25 mg/L TP =5 mg/L一级处理出水水质:COD =330×(1-20%)=264mg/L BOD =200×(1-10%)=180mg/L SS =260×(1-50%)=130 mg/L二级处理出水水质:BOD =10mg/L SS =10 mg/L NH3-N =5mg/L TP ≤1 mg/L TN =15 mg/L COD=50 mg/L 其中:2.1325330==TN COD >8 025.02005==BOD TP <0.06 符合A 2/O 工艺要求,故可用此法。

1.2 A 2/O 工艺设计参数BOD5污泥负荷N =0.15KgBOD5/(KgMLSS ‧d)好氧段DO =2 缺氧段DO ≤0.5 厌氧段DO ≤0.2回流污泥浓度Xr =1000011001000000=⨯mg/L 污泥回流比R =5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X ==+r ·1X R R 10000·5.15.0=3333mg/L混合液回流比R 内:TN 去除率yTN =%10025825⨯-=68%R 内=TNTNy 1y -×100%=212.5% 取R 内=200%1.3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硝化池计算(1) 硝化细菌最大比增长速率m ax μ=0.47e0.098(T-15)m ax μ =0.47⨯e0.098⨯(T-15)=0.3176d -1(2) 稳定运行状态下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μN =,max 11N z N K N μ+=0.42615151⨯+=0.399d -1(3) 最小污泥龄 θc mθcm =1/μN =10.399=2.51d (4) 设计污泥龄 d c θd c θ=mC FD θ⨯d d c 04.951.232.1=⨯⨯=θ 为保证污泥稳定 , d c θ取20d 。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_secret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_secret

1第一章设计概论1.1设计任务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14.4万m 3/天)做的设计。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1、通过现场实习调研,查阅文献,进行传统、典型和先进方案的比较,分析优缺点,论证可行性,通过所给自然条件、城市特点及经济因素确定最终处理方案。

2、据所选方案,正确选择、设计计算污水处理构筑物。

3.进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工艺计算:包括初步设计和图纸设计、设备选型,图中应有设备、材料一览表和工程进程表。

4.进行辅助建筑物(包括鼓风机房、泵房、脱水机房等)的设计:包括尺寸、面积、层数的确定;完成设备选型。

1.2.3设计水量与水质1、设计水量:平均流量:14.4万m 3/天2、进水水质条件:COD=600mg/L;BOD=300mg/L ;SS=300mg/LTN=25mg/L;TP=5mg/L ;水温20~30℃;pH=6.5~8.53、出水水质要求:BOD≤20mg/L COD≤60mg/L SS≤20mg/L NH 3-N≤15mg/LTP 5≤1mg/LpH=6~822第二章格栅的计算2.1设计要求1.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条间隙,应该符合以下要求:a:人工清除25~40mm;b:机械清除16~25mm;c:最大间隙40mm,污水处理厂也可设细粗两格栅.2.若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 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3.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 3),一般采用机械清除.4.机械格栅不宜小于两台,若为若为一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6.格栅前渠道内的水速一般采用0.4~0.9m/s.7.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人工格栅倾角小的时候较为省力但占地多.8.通过格栅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9.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该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10.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2.2中格栅的设计计算1.栅条间隙数(n):设计平均流量:Q=18×8000=144000(m 3/d)则最大设计流量Q max =144000/12-18×100=10200(m 3/h)栅条的间隙数n,个bhvQ n αsin max =式中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α------格栅倾角,取α=60;b ------栅条间隙,m ,取b=0.030m ;n-------栅条间隙数,个;h-------栅前水深,m ,取h=1.2m ;v-------过栅流速,m/s,取v=0.9m/s ;则:33n 9.02.1026.060sin 83.20⨯⨯⨯==92.59(个)取n=93(个)则每组中格栅的间隙数为93个.2.栅条宽度(B):设栅条宽度S=0.01m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0.2~0.3m,取0.2m ;则栅槽宽度B 2=S(n-1)+bn+0.2=0.01×(93-1)+0.030×93+0.2≈3.54m两栅间隔墙宽取0.6m,则栅槽总宽度B=3.54+0.60=4.14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设进水渠道B 1=2.0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6m/s.)(94.220tan 200.214.4tan 20111m B B L ≈⨯-=⨯-=α4.格栅与出水总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长度L 2m ,)(47.1294.2212m L L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h 1=h 0⨯k0h 342)(,2sin bSg v βεαε==式中:h 1--------设计水头损失,m ;h 0--------计算水头损失,m ;g--------重力加速度,m/s 2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ξ--------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44β=2.42.g kv b S k h h 2sin (23401αβ==6.19360sin 9.0030.001.0(42.20234⨯⨯==0.060(m)6.栅槽总长度L ,mL αtan 0.10.2121H L L ++++=式中,H 1为栅前渠道深,21h h H +=m.60tan 073.02.10.10.247.194.2+++++=L =8.14(m)7.栅后槽总高度H ,m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H=h+h 1+h 2=1.0+0.06+0.3=1.36(m)8.每日栅渣量W ,m 3/d10001864001W Q W ⨯⨯=式中,W 1为栅渣量,m 3/103m 3污水,格栅间隙30~50mm 时,W 1=0.03~0.01m 3/103m 3污水;本工程格栅间隙为30mm ,取W 1=0.03.W=86400×2.83×0.03÷1000=7.34(m3/d)>0.2(m3/d)采用机械清渣.2.3细格栅的设计计算1.栅条间隙数(n):55bhvQ n ⨯=2sin max α式中Q max ------最大设计流量,3.15m 3/s;α------格栅倾角,(o ),取α=60;b ------栅条隙间,m,取b=0.01m;n-------栅条间隙数,个;h-------栅前水深,m,取h=1.0m;v-------过栅流速,m/s,取v=0.7m/s;隔栅设两组,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一格停用,一格工作校核则bhvQ n αsin max=个6129.02.102.060sin 83.20=⨯⨯⨯=取n=61个2.栅条宽度(B):设栅条宽度S=0.01m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0.2~0.3m,取0.2m;则栅槽宽度B 2=S(n-1)+bn+0.2=0.01×(61-1)+0.01×61+0.2=2.02m单个格栅宽2.02m,两栅间隔墙宽取0.60m,则栅槽总宽度B=2.02+0.60=4.64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设进水渠道B 1=2.0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6m/s.L 1)(63.320tan 200.264.4tan 2011m B B ≈⨯-=⨯-=α4.格栅与出水总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L 2)(81.1263.321m L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h 1=h 0⨯k660h 342(,2sin bSg v βεαε==式中h 1-------设计水头损失,m;h 0-------计算水头损失,m;g -------重力加速度,m/s 2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ξ------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β=1.79.g kv b S k h h 2sin (23401αβ==6.19360sin 7.0)01.001.0(79.10234⨯⨯==0.12(m)(符合0.08~0.15m 范围).6.栅槽总长度L,mL αtan 0.10.2121H L L ++++=式中,H 1为栅前渠道深,21h h H +=m.60tan 3.00.10.10.281.163.3+++++=L ≈9.87m7.栅后槽总高度H,m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H=h+h 1+h 2=1.2+0.12+0.3=1.42(m)8.每日栅渣量W,m 3/d10001864001W Q W ⨯⨯=7式中,W1为栅渣量,m3/103m3污水,格栅间隙6~15mm时,W1=0.10~0.05m3/103m3污水;本工程格栅间隙为20mm,取W1=0.08污水.W=86400×2.83×0.08÷1000=19.56(m3/d)>0.2(m3/d)采用机械清渣.7-8-8第三章沉砂池的设计计算1.长度v=0.25m/st=30sL=vt=0.25*30=7.5m2.水流截面积2max 32.1125.083.2m v Q A ===3.池总高度设n=6每格高1.8mmnb B 8.108.16=⨯==4.有效水深m B A h 05.18.1032.11===5.沉砂室所需容积设T=2d36max 78.91086400m K T Q v Z =⨯⨯⨯=6.每个沉砂斗容积设每二分格有两沉砂斗3815.06278.9m v =⨯=7.沉砂斗各部分尺寸设斗底宽a=0.5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060,斗高h=0.35m沉砂斗上口宽:322211203176.0)5.029.05.029.02(635.0)222(60tan m a aa a h a ⨯+⨯⨯+⨯++=8.沉砂教室高度,采用重力排沙,设池底坡度高0.06坡向砂斗m l h h 515.075.206.035.006.02,33=⨯+=+=2/)2.02(2--=a l l =(7.5-2*0.9-0.2)/2=2.75-9-99.池总高度设起高mh 3.01=321h h h H ++==0.3+1.05+0.515=1.87m第四章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4.1设计要点1.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不小于1小时,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式指池边水深.2.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0.3m.3.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一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小时污泥量计算.4.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5.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m.6.池径不宜小于16m,池底坡度一般取0.05.7.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亦可附有气力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8.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9.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周边出水中心进水.10.池径小于20m 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4.2初次沉淀池的设计(为辐流式)1.沉淀部分的水面面积:设表面负荷q′=2.0m 3/m 2h,设池子的个数为4,则(其中q′=1.0~2.0m 3/m 2h)F=maxQ /nq′=144000/24/4/2.0=750m22.池子直径:)(92.3014.375044m FD =⨯=⨯=π,D 取31m.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t=1.5h,则h 2=q′t=2.0×1.5=3.0m.(其中h 2=2~4m)-10-10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max/ht=144000/3/1.5≈320000m 35.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 1′362117.138244)97100(110410024)20150(320000)100(10024)(max V mn r T c c Q o =⨯⨯-⨯⨯⨯⨯⨯-⨯=⋅⋅-⋅⋅-⋅='ρc 1—进水悬浮物浓度(t/m 3)c 2—出水悬浮物浓度r—污泥密度,其值约为1o ρ—污泥含水率6.污泥斗容积:设r 1=2m,r 2=1m,α=60,则h 5=(r 1-r 2)tgα=(2-1)tg60=1.73m V 1=πh s /3(r 12+r 2r 1+r 22)=3.14×1.73/3×(22+2×1+12)=12.7m 37.污泥斗以上部分圆锥体部分污泥体积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h 4=(R-r 1)×0.05=(16-2)×0.05=0.7m V 2=πh 4/3(R 2+Rr 1+r 12)=3.14×0.7/3×(162+16×2+22)=213.94m 38.污泥总容积:V=V 1+V 2=12.7+213.94=226.64>184.89m 39.沉淀池总高度:设h 1=0.3m,h 3=0.5m,则H=h 1+h 2+h 3+h 4+h 5=0.3+3.75+0.5+0.7+1.73=6.98m 10.沉淀池池边高度:11H′=h1+h2+h3=0.3+3.75+0.5=4.55m11.径深比D/h2=32/3.75=8.53(符合6~12范围)-11-12第五章A2/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5.1设计要点1.在满足曝气池设计流量时生化反应的需氧量以外,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的剩余DO值,一般按2mg/L计.2.使混合液始终保持混合状态,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该使池中平均流速在0.25m/s左右.3.设施的充氧能力应该便于调节,与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4.在设计时结合了循环流式生物池的特点,采用了类似氧化沟循环流式水力特征的池型,省去了混合液回流以降低能耗,同时在该池中独辟厌氧区除磷及设置前置反硝化区脱氮等有别于常规氧化沟的池体结构,充氧方式采用高效的鼓风微孔曝气、智能化的控制管理,这大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在确保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效果的同时,经济有效地去除了氮和磷.5.2设计计算1.判断是否可采用A2/O法:COD/TN=600/25=24>8TP/BOD5=15/300=0.05<0.06符合要求,故可采用此法.2.已知条件:设计流量Q=144000m3/d(不考虑变化系数)设计进水水质:COD=600mg/L,BOD=300mg/L,SS=300mg/L,TN=60mg/L, TP15mg/L;最低水温200C.设计出水水质:COD≤100mg/L,BOD5≤20mg/L,SS≤20mg/L,NH3-N≤15mg/L,TP1mg/L3.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a.有关设计参数b.BOD5污泥负荷N=0.15kg BOD5/(kgMLSS×d)c.回流污泥浓度XR=10000(mg/L)d.污泥回流比R=50%-12--13-13e.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3330100005.015.01L mg X R R X R =⨯+=+=混合液回流比R 内TN 去除率%75%100601560%10000=⨯-=⨯-=TN TN TN e TN η混合液回流比%80%1001=⨯+++=R r Rr TN η取R 内=200%回流污泥量Qr:Qr=RQ=0.5×144000=72000m 3/d循环混合液量Qc:Qc=R 内×144000=288000m 3/d 脱氮速度K D:310/)(X NO C C Q Qr N +==(72000+288000)×10/103=3600kg/d 其中XNO C =10mg/Lb.反应池的计算厌氧池计算V 1厌氧池平均停留时间为2h V 1=1.2×(144000/24)×2.0=14400(m 3)AO 反应池容积V,m3)(63423042333015.022014400030m X N S Q V AO ≈⨯⨯=⨯⨯=AO 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6.10)(44.014400042.63423h d Q V t AO AO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缺氧∶好氧=1∶3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65.26.10412h t =⨯=-14-14缺氧池容积:)(86.1585542.634234132m V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95.76.10433h t =⨯=好氧池容积:)(57.4756742.634234333m V ≈⨯=反应池总体积:V=V 1+V AO =14400+634230.42=77823.42(m 3)总停留时间:t=t 1+t AO =10.6+2=12.6(h)c.剩余污泥ΔX=Px+PsPx=Y×Q(S 0-S e )-Kd×V×Xv Ps=(TSS-TSS e )Q×50%取污泥增殖系数Y=0.60,污泥自身氧化率Kd=0.05,将各值代入Px=0.60×144000×(0.3-0.02)-0.05×77823.42×3.33×0.7=24192-8988.7=15203(kg/d)Ps=(0.3-0.02)×144000×50%=20160(kg/d)ΔX=Px+Ps=15203+20160=35363(kg/d)d.反应池主要尺寸反应池总容积V=77823.42(m 3)设反应池四组,单组池容积V 单=V/4=77823042/4≈19455.9(m 3)有效水深5m;采用五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b=10m;单组反应池长度:L=S 单/B=19455.9/(5⨯10⨯5)≈77.82(米);校核:b/h=10/5=2(满足b/h=1~2);l/b=86.47/10≈8.65(满足l/h=5~10);取超高为0.7m,则反应池总高H=5.0+0.7=5.7(m)厌氧池尺寸宽L 1=14400/B×5=14400/(50⨯10⨯5⨯5)=11.52(m)尺寸为12.8⨯50⨯5(m)缺氧池尺寸宽L 2=14315/B×4.5=15855.86/(5⨯10⨯5⨯5)≈12.68(m)尺寸为14.09⨯50⨯5(m)-15-15好氧池尺寸宽L 3=47567.57/B×4.5=47567.57/(5⨯10⨯5⨯5)≈38.05(m)尺寸为59.58⨯50⨯5e: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①Qmax=1.67×1.2=2.004(m 3/s)1.2———为安全系数分四条管道,则每条管道流量为2.004/4≈0.50(m 3/s)管道流速v=0.98m/s管道过水断面积A=Q/v=0.50÷0.98≈0.51(m 2)管径)(81.014.351.044m Ad =⨯=⨯=π取DN=900(mm)②回流污泥管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2.1864001440005.02.1⨯⨯=⨯⨯=Q R Q R =1.0(m 3/s)1.2——安全系数;管道流速取v 1=0.98(m/s)取回流污泥管管径DN 900mm ③进水井:反应池进水孔尺寸:进水孔过流量Q 2=(1+R)Q/2=(1+0.5)⨯144000÷86400÷2≈1.25(m 3/s)孔口流速v=0.80m/s,孔口过水断面积A=Q 2/v=1.25÷0.80≈1.56(m 2)取圆孔孔径为1800mm 进水井平面尺寸为6×6(m×m)④出水堰及出水井按矩形堰流量公式计算:Q 3=0.42×g 2×b×H 1.5=1.86b ×H 1.5-16-16式中)/(46.425.367.1)5.01(25.3)5.01(33s m Q Q ≈⨯⨯+=⨯+=b——堰宽,b=7.5m;3.5——安全系数H——堰上水头,m=⨯=⨯=323235.786.146.4(86.1(b Q H 0.4944≈0.5(m)出水井平面尺寸0.5×7.5m ⑤出水管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Q 5=Q 3=4.46(m 3/s)式中:1.2——安全系数管道流速v=0.96m/s管道过水断面A=Q 5/v=4.46÷0.96=4.65(m 2)设置三条出水管管径:)(41.114.33/65.444m Ad ≈⨯=⨯=π取出水管管径DN 1500mm17第六章曝气池的设计计算6.1设计要点:1.在满足曝气池设计流量时生化反应的需氧量以外,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剩余DO值,一般按2mg/L计.2.使混合液始终保持悬浮状态,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使池中水流速度为0.25m/s左右.3.设施的充氧能力应比较便于调节,有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4.在满足需氧要求的前提下,充氧装备的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应力求提高. 6.2曝气池的设计:1.供气量:采用穿孔管距池底0.2m,故淹没水深为4.8m,计算温度为30,水温为20的溶解氧(DO)饱和度为Cs(20)=9.2mg/l,Cs(30)=7.6mg/l穿孔管出口处绝对压力Pb=1.013×105+9.8×4.8×103=1.48×105Pa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Q t =21(1-EA)/79+21(1-EA)×100%=21×(1-0.06)/79+21×(1-0.06)×100% =20%注:EA 为穿孔管的氧转移效率取EA=6%曝气池中平均溶解氧的饱和度为(按最不利条件考虑))/ ( 10.11)4220 10066 .210483.1(6.7)4210066.2(555)30()30(LmgQ PCC tbssm=+⨯⨯⨯=+⨯=a:相应最大时的需氧量为:R0max=440×11.1/6.41=761.93kg/h b: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为:G s =R/0.3EA×100=534.3×100/0.3×6=27.7kgO2/kgBOD5去除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的供气量为:2968.33/192000/24=3.73m/3m污水-17-18 c:相应最大时需氧量的供气量为:Gs(max)=R0max /0.3EA=761.93×100/0.3×6=42329.443m/h总供气量为:G ST =42329.443m/h2.鼓风机的选择:鼓风机所需供气量:最大时:Gsmax=42329.443m/h=7053m/min平均时:Gs=29683.333m/h=4943m/min最小时:Gsmim=0.5Gs=14841.673m/h=6183m/min 根据供气量和压力选用四台RF-350罗茨鼓风机-18--19-19第七章二沉池的设计计算7.1设计要求:1.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以澄清混合液并回收,浓缩活性污泥,因此,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因为沉淀和浓缩效果不好,出水中就会增加活性污泥悬浮物,从而增加出水的BOD 浓度;同时回流污泥浓度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曝气中混合及浓缩影响净化效果.2.二沉池也有别于其他沉淀池,除了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进行污泥浓缩,并由于水量水质的变化,还要暂时储存污泥,由于二沉池需要完成污泥浓缩的作用,往往所需要的池面积大于只进行泥水分离所需要的面积.3.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2000~4000mg/L),有絮凝性能,因此属于成层沉淀,它沉淀时泥水之间有清晰的界面,絮凝体结成整体共同下沉,初期泥水界面的沉速固定不变,仅与初始浓度有关.活性污泥的另一个特点是质轻,易被出水带走,并容易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使实际的过水断面远远小于设计的过水断面.4.由于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是泥,水,气三相混合液,因此沉降管中的下降流速不应该超过0.03m/s.以利于气,水分离,提高澄清区的分离效果.7.2.二次沉淀池的设计: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 ,根据生物处理段的特性,选取二沉池表面负荷))/((5.123h m m q ⋅=,(其中q=1.0~1.5)/(23h m m ⋅)设四座辐流式沉淀池,n=4,则有)(10005.1424144002m q n Q F =⨯⨯=⋅=2.池子直径D)(7.35100044m FD =⨯==ππ3.沉淀部分的有效水深2h ,设沉淀时间:)(5.2h t =(其中t=1.5~2.5h),则)(75.35.25.12m t q h =⨯=⋅=4.沉淀区的有效容积V ′20V′=Qmax﹒t/n=14400×2.5/24/4=3750m35.污泥区容积:V=4(1+R)QR/(1+2R)=4×(1+0.5)×14400×0.5/(1+2×0.5)×24=9000m3 6.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设S=0.6t/人﹒天,T=4h,则V=SNT/1000n=0.6×90×104×4/1000×2×0.4=45m37.污泥斗容积:设r1=2m,r2=1m,α=60,则h 5=(r1-r2)tg60=(2-1)tg60=1.73mV1=πh5/3(r12+r2r1+r22)=12.7m38.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h4=(R-r)×0.05=(20.6-2)×0.05=0.93mV 2=πh4/3(R2+Rr1+r12)=π0.75/3(20.62+20.6×2+22)=368m39.污泥总容积:V=V1+V2=12.7+368=381.3m3>45m3符合要求.10.沉淀池高度:设超高h1=0.5m,h3=0.5m,则H=h1+h2+h3+h4+h5=0.5+3.75+0.5+0.75+1.73=7.23m11.沉淀池池边高度:H′=h1+h2+h3=0.5+3.75+0.5=4.75m12.径流比:D/h2=41.2/4.75=8.67<12符合要求.-20-21第八章清水池的设计计算经过二沉池出水进入清水池,水流经出水渠道进入河流,设有一座清水池,池高3m,其形状为长方形,20×30m,则清水池的平面尺寸为:20×30×3m-21-22第九章浓缩池的设计计算9.1设计要点1.污泥在最终处置前必须处理,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并减少其水分,使之在最终处置时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限度,并将其体积减小以便于运输和处置.2.重力式浓缩池用于浓缩二沉池出来的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3.按其运转方式分连续流,间歇流,池型为圆形或矩形.4.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至初沉池前进行处理.5.连续流污泥浓缩池可采用沉淀池形式,一般为竖流式或辐流式.6.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可到96%,当为初次沉淀池污泥及新鲜污泥的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时,其进泥的含水率,污泥固体负荷及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可按两种污泥的比例效应进行计算.7.浓缩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4m,当为竖流式污泥浓缩池时,其水深按沉淀部分的上升流速一般不大于0.1mm/s进行核算.浓缩池的容积并应按10~16h进行核算,不宜过长.9.2.浓缩池的设计:1.初次沉淀污泥量:V=100cηQ/103(100-p)ρ=100×350×55%×144000/103×(100-96)×1000 =693m3/d该部分污泥含水率为90%故不需进浓缩池进行浓缩.2.每日排除的剩余污泥量:其含水率为99.2%~99.6%,取其为99.3%Qs=(a QLv-bxv)/fxR=[(0.65×192000×134)-0.05×4000×0.75×32139.13]/0.75×4000(1+0.5)/0.5=(16723200-4820850)/0.75×4000×.=1322.48m3/d其中(a=0.5~0.65,b=0.05~0.1)且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为96%-22--23-233.设两座重力式预浓缩池,则n=2其面积为:A=Q 0C 0/nG l =55.1×12/2×35/24=226.7m 2则每座池子的直径为:)(99.16247.2264m n A D =⨯=⋅⨯=ππ,D=17m 4.核算其容积(根据A,t)浓缩时间:t=Ah/Q 0=226.7×4/55.1=15.46h,(符合10~16h 范围)5.故浓缩池的尺寸为D=17m,h=4m(池内有效水深4m)注:C 0为入流污泥浓度;G l 为固体通量;Q 0为入流污泥量.24第十章消化池的设计计算10.1设计要点1.污泥厌氧消化所需用的构筑物为消化池,污泥厌氧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变质,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可减少污泥的的体积(60%~70%),并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于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的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物(沼气).2.厌氧消化池至少为两座,防止检修时全部污泥停止厌氧处理.3.固定盖池顶为弧形,截面为圆锥形.池顶中部集气罩,通过管道与沼气柜直接连通,防止产生负压,池顶至少装有两个直径为0.7m的入孔,工作液位与池子圆柱部分墙之间的超高可以低到小于0.3m,为防止固定盖因超高不够而受压,池顶遭到破坏,池顶下沿应装有溢流管.4.管道布置:污泥管包括进泥管,出泥管,循环搅拌管,排上清液管,溢流管,取样管.5.污泥投配: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消化池有效容积×100%,一般范围为5~10%,其倒数为新鲜污泥在消化池的平均停留时间.6.消化池形状为圆柱形,椭圆形,一般用中温消化,其范围为33~35℃10.2消化池的设计:1.浓缩前的污泥体积V+Qs,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V+Qs′其中浓缩前的污泥含水率为99.3%,浓缩后的含水率为96%,则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Qs ′=Qs(1-p1)/100-p2=1322.48×(100-99.3)/100-96=231.434m3/d2.设消化池池顶为固定盖式,则消化池中容积为:V=(924+231.434)/5%=23108.68m3采用4座消化池,则每座消化池的有效容积为:V=V/4=23108.68/4=5777m3消化池直径取30m;集气罩高度h1=2m;集气罩直径d1=2m;上椎体高度h2=3m;池底下椎体底直径d2=2m;消化柱体高度h3=10m;下椎体高度取h4=1m则消化池总高度:-24-25H=h1+h2+h3+h4=2+3+10+1=16m消化池部分容积计算:集气罩容积:V 1=1/4πd12h1=1/4×3.14×22×2=6.28m3弓形部分容积:V 2=1/24πh2(3D2+4h22)=1/24×3.14×3×(3×302+4×32)=1073m3圆柱部分容积:V 3=1/4πD2h3=1/4×3.14×302×10=7065m3下椎体部分容积:V 4=1/3πh4[(D/2)2+D/2×d2/2+(d2/2)2]=1/3×3.14×1×[(30/2)2+30/2×2/2+(2/2)2]=252.24m3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0=V3+V4=7065+252.24=7317>5777m3所以符合要求. 3.消化池表面积计算:a:池盖表面积为:F=F1+F2=(1/4πd12+πd1h1)+π/4(4h22+D)=(1/4×3.14+22+3.14×2×2)+1/4×3.14×(4×33+30)=15.7+51.81=67.51m2b:池壁表面积:F 3=πDh5=3.14×30×6=565.2m2(地面以上部分)F 4=πDh6=3.14×30×4=376.8m2(地面以下部分)c:池底表面积:F 5=πl(D/2+d2/2)=3.14×8.6×(15+1)=432.06m24.消化池热工计算:提高新鲜污泥的温度的耗热量:中温消化温度:TD=35℃(33~35℃)新鲜污泥年平均温度为:TS=17℃-25--26-26日平均最低温度:16℃.范围为(16~18℃)每座消化池投配的最大生污泥量为:V′=5777×5%=288.85m 3/d 则全年平均耗热量为:时千卡/5.2166371000)1735(2485.2881000)T (24D 1=⨯-⨯=⨯-'=S T V Q 最大耗热量为:时千卡/72.228671000)1635(2485.2881000)16T (24D max =⨯-⨯=⨯-'=V Q b:消化池池体的耗热量:消化池各部传热系数:池盖:K=0.7千卡/米2﹒时﹒℃池壁在地面以上的部分:K=0.6千卡/米2﹒时﹒℃池外介质为大气时,全年平均气温为T A =12℃,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A ′=-8℃池外介质为大气时,全年平均气温为T B =12℃,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B =4℃则池盖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为:Q 2=FK(T D -T A )×1.2=61.32×0.7×(35-12)×1.2=1184.70时千卡/[]88.22142.1(-8)-350.732.61max 2=⨯⨯⨯=Q 时千卡/池壁在地面以上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最大耗热量为:Q 3max =FK(T D -T A )×1.2=414.48×0.6×(35-18)×1.2=5073.24时千卡/全年平均耗热量:Q 3=FK(T D -T A )×1.2=414.48×0.6×(35-12)×1.2=6863.79时千卡/池壁在地面以下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Q 4=FK(T D -T B )×1.2=276.32×0.45×(35-12)×1.2=3320.11时千卡/最大耗热量为:Q 4max =276.32×0.45×(35-4)×1.2=4625.60时千卡/池底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为:Q 5=FK(T D -T A )×1.2=324.05×0.45×(35-12)×1.2=4024.70时千卡/最大耗热量为:Q 5max =324.05×0.45×(35-4)×1.2=5424.60时千卡/-27-27每座消化池池体,全年平均耗热量为:Q x =Q 2+Q 3+Q 4+Q 5=1184.70+6863.79+3320.11+4024.70=15393.3时千卡/最大耗热量为:Q max =Q 2max +Q 3max +Q 4max +Q 5max=2214.88+5073.24+4625.60+5424.60=17338.32时千卡/c:每座消化池总耗热量,全年平均耗热量为:∑Q=Q 1+Q x =216637.5+15393.3=232030.8时千卡/最大耗热量为:∑Q=Q 1max +Q max =22867.72+17338.32=246011.24时千卡/d:热交换器的计算:消化池的加热,采用池外套管式泥水热交换器.全天均匀投配,生污泥在进入消化池之前与回流的消化池污泥先进行混合,再进入热交换器,其比例为1:2,则生污泥量为:Q S1=288.85/24=12.03m 3/h 回流的消化污泥量为:Q S2=12.03×2=24.06m 3/h 进入热交换池的总污泥量为:Q s =Q S1+Q S2=12.03+24.06=36.09m 3/h 生污泥的日平均最低温度为:T S =12℃生污泥与消化污泥混合后的温度为:33.273352121=⨯+⨯=S T ℃热交换器的套管长度按下式计算:2.1max⨯=mT DK Q L σπ热交换器按最大总耗热量计算:Q max =246011.24时千卡/污泥在管中的流速为:s m D Q V S /98.1360006.0414.309.364/22=⨯⨯⨯=⋅=π(1.5~2.0m/s)内管管径Dg=60mm,外管管径Dg=100mm△T 1─热交换器入口的污泥温度(S T )和出口的热水温度Tw′之差-28-28△T 2─热交换器出口的污泥温度(Ts′)和入口热水温度(Tw)污泥循环量:Q s =12.03+24.06=36.09m 3/h,则Ts′=Tw+Q max /Qs1000=27.33+246011.24/36.09×1000=34.39℃热交换器的加热水温度采用:Tw=85℃,(一般采用60~90℃)Tw-Tw′=85-75=10℃则热水循环量为:Qw=Qmax/1000(Tw-Tw′)=246011.24/10×1000=24.6m 3/h 核算内外管之间热水的流速:V=24.6/(4/π×0.12—4/π×0.062)×3600=1.48(符合1.0~1.5m/s 范围)平均温差的对数:=-=∆∆∆-∆=∆61.5067.47ln61.5067.47ln )(2121T T T T T m 2.94/0.05985=49.12℃其中△T 1=Tw′-S T =75-27.33=47.67℃△T 2=Tw -Ts′=85-34.39=50.61℃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选用K=600时米千卡⋅2/·℃,则每座消化池的套管式泥水热交换器的总长度为:mT DK Q L m 16.5312.4960006.014.32.1246011.242.1max ≈⨯⨯⨯⨯=∆⨯=π设每根长4m,则其根数为:n=L/4=53.16/4=13.3根,选14根.e:消化池保温结构厚度计算:消化池各部传热系数:池盖:K=0.7千卡/米2﹒时﹒℃池壁在地面以上的部分:K=0.6千卡/米2﹒时﹒℃池壁在地面以下(及池底)部分:K=0.45千卡/米2﹒时﹒℃池盖保温材料厚度的计算:设消化池池盖砼机构厚度为:δG =250mm,砼的导热系数为:λG =1.33千卡/米﹒时﹒℃29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为:λB=0.02千卡/米﹒时﹒℃则保温材料的厚度为:δB盖=mmmKBGGG25025.002.0/33.1)7.033.1(===-λλλλ池壁在地面以上部分保温材料厚度的计算:设消化池池壁砼结构厚度为:δG=400mm,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为保温材料,则保温材料的厚度为:δB壁=mmmKBGGG27027.002.0/33.1)6.033.1(===-λλλλ池壁在地面以上的保温材料延伸到地面以下的部分为冻深加0.5m,池壁在地面以下部分以土壤作为保温层时,其最小厚度的核算为:突然导热系数为:λB=1.0千卡/米﹒时﹒℃设消化池池壁在地面以下的砼结构厚度为δG=400mm,则保温层厚度为:δB壁=mmmKBGGG192092.10.1/33.1)4.045.033.1(==-=-λλδλ池底以下土壤作为保温层,其最下厚度的核算:消化池池底砼结构的厚度为:δG=700mm,δB底=mmmKBGGG170070.10.1/33.1)7.045.033.1(==-=-λλδλ地下水位在池底砼结构厚度以下,大于1.7m,故不加其它保温措施,池壁池盖的保温材料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其厚度经计算分别为25mm及27mm计,乘以1.5的系数,采用50mm.f:沼气混合搅拌计算:消化池的混合搅拌采用多路曝气管式(气通式)沼气搅拌:1°.搅拌用气量:单位用气量采用:6m3/min﹒1000m3池容,则:-29-30用气量q=6m3/min×3000/1000=18m3/min=0.3m3/s.2°.曝气管管径计算:曝气管的流速采用12m/s,则:所需立管的总面积为0.3/12=0.025m2选用立管的直径为D=60mm时,每根断面A=0.00283m2所需立管的总数则为0.025/0.00283=8.83根,采用9根.核算立管的实际流速为:v=0.3/9×0.00283=11.78m/s(符合要求).-30-31第十一章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11.1污水厂平面布置11.1.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的原则1、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处理构筑物事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作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平面的位置,对此,应考虑:(1)功能分区明确,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及污泥处理区相对独立。

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docx

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docx

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docx1. 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涉及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目标、设计步骤和设计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2. 引言2.1 目的设计A2O污水处理工艺的目的是实现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2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2O 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的处理工艺,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设计原则3.1 沉淀污泥回流原则在A2O工艺中,沉淀池的沉淀污泥需要回流,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污泥产生量。

3.2 氮磷除去原则A2O工艺通过控制氧化段和缺氧段的氧浓度,实现对氮磷成分的高效去除。

4. 设计步骤4.1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A2O工艺的处理流程,并对流程进行优化。

4.2 设计计算根据设计流量、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等参数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各处理单元的尺寸和工艺参数。

5. 设计内容5.1 进水预处理单元设计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污泥。

5.2 水力学设计根据流量和水质要求,设计好各处理单元的水力学参数,保证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均匀流动。

6. 结论本文对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导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附件:1. A2O工艺设计参数表2. A2O工艺设计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污水处理法:指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法律规定和标准。

2. 环保标准:指国家对污水处理后排放的水质要求。

---1. 摘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工艺选型、工艺流程设计、处理单元设计和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2. 引言2.1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的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考,他们进行高效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2 背景A2O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集成了好氧、缺氧和厌氧等过程,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

(完整)城市污水处理 A2O工艺 毕业设计

(完整)城市污水处理 A2O工艺 毕业设计

目录摘要 (1)1 前言 (3)2 设计总则 (4)2。

1设计范围 (4)2.2设计依据 (4)2。

3设计原则 (5)3 工程规划资料 (5)3。

1简阳市概况 (5)3.2自然条件 (5)3。

3城市污水排放规划 (6)4 工程设计概况 (10)4。

1设计规模 (10)4。

2设计水质 (10)4.3设计水量 (10)4.4厂址选择 (11)4。

5工艺流程的选择 (12)4.6工艺流程 (17)5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8)5。

1中格栅 (18)5.2污水提升泵房 (21)5.3细格栅 (22)5。

4沉砂池设计及计算 (25)5.5A2O生化反应池 (28)5.6辐流式二沉池 (40)5。

7接触池和加氯间 (46)5.8计量设备 (48)6 污泥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49)6。

1污泥量计算 (50)6。

2污泥浓缩池 (51)6。

3污泥脱水机房 (56)7 主要附属建筑设计 (57)8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60)8。

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60)8。

2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62)9 组织管理 (68)9.1生产组织 (68)9。

2人员编制 (68)9。

3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69)10 工程投资及成本估算 (70)10。

1工程投资 (70)10。

2成本估算 (71)10.3工程效益分析 (72)11 结论 (73)总结与体会 (74)谢辞 (74)参考文献 (75)摘要本设计是在简阳市新市镇新伍村拟建一座工程规模为6。

09万m3/d的污水处理厂。

通过综合考虑简阳市概况及本工程的规模、进水特性、处理要求、运行费用和维护管理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采用A2O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

A2/O工艺的生物处理部分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

厌氧池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缺氧池的主要功能是脱氮。

好氧池是多功能的,能够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

此外该工艺还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耐冲击负荷较高,出水水质好。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一、系统结构设计生物处理系统采用A2O工艺,分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

好氧区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利用生物膜和悬浮生物颗粒降解有机物;缺氧区通过控制曝气量,实现氮的硝化反硝化过程;厌氧区则实现磷的短程和长程吸收释放过程。

沉淀池是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通过重力沉降将污泥和水分离,得到清水,再次回流至好氧区。

污泥处理系统采用浓缩、脱水、干化等方法,将污泥处理后回流或外运。

出水系统主要包括二次沉淀池和消毒设备,用于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杀灭病原体,以符合排放标准。

二、处理工艺设计预处理环节中,格栅机用于去除大颗粒固体物质;沉砂池用于去除砂、沙;调节池用于调节进水水质,平稳进入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处理环节中,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使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生长好氧菌膜和悬浮生物颗粒。

硝化反硝化环节中,通过控制好氧和缺氧区的曝气量,实现同一区域内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除磷过程中,通过厌氧区的长程吸收和好氧区的短程吸收释放,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污泥,进而实现磷的去除。

三、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选型需要考虑处理规模、水质和出水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设备包括格栅机、沉砂池、调节池、曝气设备、沉淀池、污泥脱水设备和消毒设备等。

选型时需考虑设备的处理能力、耐腐蚀性、运行稳定性和能耗等指标。

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进、出水水质、气氛和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

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做好操作调整和优化,保证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设备清洁和污泥处理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A2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结构、处理工艺、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安徽省芜湖市6万吨每天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

安徽省芜湖市6万吨每天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

安徽省芜湖市6万吨每天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摘要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

本设计要求处理水量为60000m3/d的城市生活污水,设计方案针对已运行稳定有效的A2/O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A2O工艺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有机配合,加之厌氧、缺氧条件下,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CODNB )能被开环或断链,使得N、P、有机碳被同时去除,并提高对CODNB的去除效果。

它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

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好氧池、微生物群落AbstractChina's water pollution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ne excessiv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the second is due to a serious lack of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the city and concentrate a large numberof sewage directly into the 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untrea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despite the decrease through, but the city sewage increase, accounting for over 51% of water pollution.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reated water is 60000m3 / d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he design has been running for a stable and effective A2 / O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for municipal sewage. A2O organic complex process due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different functi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combined with anaerobic, anoxic conditions, some non-biodegradable organics (COD NB) can be open or broken links, so that N, P, organic carbon is while removing and improve COD NB removal. It can be done while removing organics, excessive intake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are removed and other functions, the premise of denitrification is NH3 - N should complete nitrification, aerobic tank can accomplish this function, the anoxic tank is completed off nitrogen function. Anaerobic and aerobic pool pool complete the phosphorus joint functionKey word: Municipal Sewage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erobic tank Microbial communities目录第1章绪论 01.1 设计任务 01.1.1 设计内容 01.1.2设计原则 (1)1.1.3设计依据 (2)第2章工艺流程及说明 (3)2.1工艺方案分析 (3)2.1.1 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 (3)2.1.2 A2/O工艺特点 (3)2.2 工艺流程 (4)2.2.1工艺流程图 (4)2.2.2流程各结构介绍 (4)第3章构筑物计算 (8)3.1粗隔栅 (8)3.2提升泵房 (10)3.3细格栅 (10)3.4沉砂池 (12)3.5配水井 (14)3.6生化池 (15)3.6.1已知条件 (15)3.6.2设计计算 (16)3.6.3 校核氮磷负荷 (16)3.6.4 剩余污泥量 (17)3.6.5 反应池尺寸 (17)3.6.6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18)3.6.7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20)3.6.8 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22)3.6.9 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23)3.6.10污泥回流设备 (23)3.6.11 混合液回流设备 (23)3.7二沉池 (24)3.7.1池体设计计算 (25)3.7.2进水管计算 (26)3.7.3进水竖井 (26)3.7.4稳流筒计算 (26)3.7.5出水三角堰计算 (27)3.8消毒接触池 (27)3.9污泥泵房 (28)3.10污泥浓缩池 (29)3.11贮泥池 (30)3.12 脱水间 (31)3.13消化池容积计算 (31)3.13.1一级消化池 (31)3.13.2 一级消化后污泥量 (33)3.13.3 二级消化池 (34)3.13.4 二级消化后污泥量 (36)3.13.5 消化池热工计算 (37)3.13.6 消化池池体的耗热量 (39)3.13.7 混合搅拌设备 (42)3.13.8 沼气产量 (43)3.13.9 管道系统计算 (43)3.13.10 贮气柜 (48)第4章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49)4.1总平面布置 (49)4.1.1总平面布置原则 (49)4.1.2总平面布置结果 (49)4.2高程布置 (50)4.2.1高程布置原则 (50)4.2.2高层布置计算过程 (50)结论 (56)参考文献 (57)致谢 (58)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其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A2O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方案设计

A2O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方案设计

A2O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方案设计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关键环节之一、O法(Oxidation)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

本文将设计一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案,采用A2 O法进行处理。

一、方案概述1.设计目标: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出水,有效去除有机物质、氮、磷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2.工艺流程:采用预处理-硝化-脱氮-除磷-深度处理的A2O法工艺流程。

3.设计容量:根据城市生活污水的日处理量和未来的发展规模,设计容量为Xm3/d(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工艺设计1.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格栅、砂池等工艺,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沙子和细小杂质。

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主池。

2.主池主池是整个工艺的核心部分,在主池内进行硝化、脱氮和除磷等过程。

(1)硝化:通过硝化细菌将有机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被细菌氧化为无害氮气。

硝化需要控制好DO(溶解氧)的含量、温度和pH值等因素。

(2)脱氮:通过接种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排出。

脱氮需要控制好DO的含量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量。

(3)除磷:在主池中添加适量的磷酸盐沉降剂,使磷沉淀下来,并与污泥一同进入污泥回流池。

3.污泥回流池污泥回流池是用于接收主池底泥并进行回流的地方。

通过回流污泥,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生物量,减少废物排放。

4.二沉池二沉池是用于沉降污泥并将清水从上层取出的设备。

在二沉池中,污泥沉降下来形成污泥浓度较高的水泥状物,水从上层取出进入下一步的深度处理。

5.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通过加入活性炭等吸附剂,进一步去除残余有机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悬浮物。

同时,可使用紫外线或氯等消毒方法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三、设备选择与运行维护1.设备选择:根据设计容量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大小的格栅、砂池、主池、回流池、二沉池和深度处理设备等。

2.运行维护:对设备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设计概论1.1 设计依据和任务设计原始资料:(一)排水体制:完全分流制(二)污水量1.规划区域设计人口 15万人,居住建筑内设有室内给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

2.规划区域公共建筑污水量按城市生活污水量的30%计。

3.规划区域工业污水量为 30000 米3/平均日,其中包括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淋浴污水。

4.城市混合污水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K日= 1.1 ,总变化系数Kz= 1.36 。

(三)水质:1.当地环保局监测工业废水的水质为:BOD5= 150 mg/L COD= 300 mg/L SS= 200 mg/LTN= 35 mg/L NH3-N= 28 mg/L TP= 5.0 mg/LPH=7~82.城市生活污水水质:COD= 250mg/L NH3-N= 28 mg/L TN= 35 mg/L TP= 3.0 mg/L3.混合污水:(1)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微量,对生化处理无不良影响;(2)大肠杆菌数:超标;(3)冬季平均污水水温16℃,夏季平均污水水温28℃(四)处理厂处理程度及污水回用要求项目建设的用地位于惠阳区淡水镇东门附近,淡水河与淡澳河汇接处东南角,出水水质处理程度为一级B标准。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中的B标准要求。

因此确定本污水厂出水水质控制为:CODCr ≤60mg/L SS≤20mg/L BOD5≤20mg/LTN=20mg/L NH3-N=8(15)mg/L TP≤1mg/L 城市污水经处理后,50%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用水,用于附近公园水源水。

出水水质应执行《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GB/T 18921-2002)》要求。

(五)气象资料1、气温:年均气温在21.1℃至22.2℃之间,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7月平均气温在29.5℃左右,无霜期每年长达360天左右。

2、降雨:惠阳城区雨量充沛、雨季长,年均降雨量在1545mm至1989mm之间。

年际降雨变化率普遍较大,降雨量季节差异明显,4~9月份是降雨集中期,6月份降水量最多,且降雨强度大、暴雨多,易造成洪涝灾害。

3、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

4、蒸发量:年蒸发量为:1406.3~1779.2mm,夏秋蒸发量大于冬春,7月份蒸发量最大,2月最小。

总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5、日照:太阳高度角大,年均日照时间为1964小时,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年积温可达7950摄氏度,热量资源可供农作物一年三熟之需。

6、气温:年平均18.2℃,夏季平均28℃,冬季平均6℃7、常年主导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北为最,东南次之(六)水体资料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淡水河,另有一些较小的河流。

淡水河由西至东北横贯城区、淡澳河由东北至东南流经惠阳区,淡水、淡澳两河在淡水河老虎沥断面处交汇,淡澳河为淡水河之分洪河。

淡水河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属西枝江一级支流。

流域集雨面积1308平方公里,干流河长95公里,河口在惠城区紫溪注入西枝江。

淡水河老虎沥断面控制流域面积约740平方公里。

在淡水河右岸、老虎沥上游有淡澳分洪河道,该河道全长约14公里,其中人工河道约9公里,河口在澳头注入南海大亚湾。

排放水体五十年一遇水位高程为21.28米。

(七)工程地质资料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30 KPa。

2、设计地震烈度6度。

3、土层构成:土质一般为砂质粘土。

(八) 厂区资料厂区附近无大片农田,地势平坦,厂区内开阔利于远景规模扩大,地面标高为22.00m。

(九)污水处理厂进水干管数据污水管进厂管内底标高16.5m,管径 mm 充满度(十)进行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

五、设计任务安排设计任务安排与资料查阅 1周毕业实习 3周设计计算 5周绘图 5周计算说明书整理 1周准备毕业答辩 1周六、参考资料1、执行的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J125-8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06年版)2、主要参考书目(1)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9册,专用机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于尔捷,张杰主编. 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排水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7) 张自杰主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张智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9)周律主编.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决策与工艺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1)张统等.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方案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韩洪军主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13)金兆丰,徐竟成主编.城市污水回用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4)史惠祥主编.实用水处理设备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第二章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2.1 工艺流程的比较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在对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区,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选用A/O 法、A/A/O法等技术,也可审慎选用其他的同效技术。

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除采用A/O法、A/A/O法外,也可选用具有除磷脱氮效果的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以下是三种工艺流程的比较(1)UCT工艺A2/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污水在流经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得到去除。

该工艺在系统上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

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但对BOD5/N比值较敏感。

为了解决回流污泥中过多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产生了UCT工艺,流程简图见下图。

与A2/O法相比,UCT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再将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从而减少了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UCT生物池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三个不同的功能区组合在一起的矩形池,中间由公用隔墙□隔成各个处理单元。

利用不同的功能,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同时去除BOD5。

聚磷菌具有在好氧条件下过量摄取磷,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的功能,生物除磷技术就是利用聚磷菌这一功能而开创的。

利用厌氧、缺氧和好氧区的不同功能,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同时去除BOD5。

好氧区采用微孔曝气。

在厌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分别设有排水坑和放空管,放空管上设有手动闸阀。

1.厌氧区从沉砂池来的污水直接进入厌氧区,同步进入的缺氧池回流的混合液。

在厌氧条件下,意味着没有游离态的氧以及硝酸盐,在此情况下,微生物中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它会优先获得碳源并充分释放出体内的磷酸盐,并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快速增殖。

此区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厌氧区内的回流污泥通过共公隔墙上的孔口进入缺氧区,每个厌氧区设有4台水下推进器,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缺氧区至厌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150%。

每座厌氧区都应能够通过PLC或现场控制水下搅拌器的开/停。

2.缺氧区利用氮的循环原理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用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从污水中逸出,此阶段为缺氧反硝化。

此区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通过内回流由好氧区送来。

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池的前端。

厌氧区内的混合液通过厌氧区和缺氧区之间墙壁上的孔口进入缺氧区,好氧区内200%的混合液通过安装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共公隔墙上的2台国外进口螺旋桨循环泵(PP泵),进入缺氧区,每个缺氧区设有4台水下推进器,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3.好氧区好氧区内通过曝气系统使其成为一个完全混合系统,利用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去除碳源污染物,污泥中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氨氮,在好氧条件下由消化菌作用变成亚硝酸盐氮。

此阶段为好氧硝化,这个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碳源污染物,硝化和吸收磷等项反应都在此进行。

好氧区底部均安装有微孔曝气扩散器,采用硅橡胶膜微孔曝气系统,具有较好的弹性、抗腐蚀性、抗拉性和抗机械磨损能力可防止污泥堵塞,的出水通过公共隔墙底部的孔口进入主反应区。

好氧区溶解氧通过调节鼓风机的送风量,控制在2.0mg/L左右。

当溶解氧浓度变化超出范围时,首先由溶解氧测定仪发出信号,启动供气管上的电动调节阀,气量的变化使管网压力发生变化,然后由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鼓风机的进风叶片启动器,调节导向叶片的角度,使供气管网压力回到最佳状态。

内设有DO计,温度计、pH计和污泥浓度计。

主供气管上设有空气调节蝶阀,能根据监测DO的大小通过PLC控制调节蝶阀的开度大小或启闭。

主供气管上还装有流量计。

每个主反应区的空气立管上设有电动空气蝶阀,用于切换。

剩余污泥UCT流程简图(2)SBR工艺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