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共44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战国时期(1)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秦渠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

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

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

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

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灵渠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修建成果
都江堰的修建成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结构与功能
结构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采用石块砌成,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采用竹笼装石堆砌而成,用于调节内江水量;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控制着内江的水量。
挖掘
坎儿井的挖掘通常采用人工或简单 的机械工具,挖掘过程中需要保持 垂直和水平,以确保井道的稳定和 顺畅。
结构
坎儿井的结构包括竖井、暗渠和明 渠三个部分,竖井用于挖掘和通风, 暗渠用于输水,明渠用于灌溉。
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坎儿井的结构独特,其竖井深度和数量、暗渠的长度和宽度等都 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
坎儿井的起源时间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 战国时期。
地理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 吐鲁番地区。
历史意义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 水利工程的奇迹之一。
修建过程
选址
坎儿井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水源、 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以确保 能够顺利地挖掘和修建。
功能
坎儿井的主要功能是灌溉和供水,同时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防止 土地沙化等。
影响
坎儿井的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 感人的故事和传说,如“孟姜 女哭长城”的故事就与秦渠有 关。
结构与功能
秦渠全长约300公里,灌溉面积达数十万亩。
该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如水闸、溢洪道、排水沟等,以 确保灌溉和防洪的需要。

国内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

国内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每年岁修需 更换竹笼一万多条。为了减少每年岁 修工程量,历代水工和劳动人民不断谋求工程结 构的改造,尤以鱼嘴为重点。元代曾以石料修砌 鱼嘴,并在其顶端铸铁 龟;明代修砌鱼嘴,前置 铁牛分水;清代复用砌石鱼嘴。这些工程均因基 础不稳,未能持久。1936年改以竹笼为基础,前 端与两侧护以木桩,其上修筑砌石鱼嘴,工程延 续时间较长,直至1974年修外江闸时改建成钢筋 混凝 土结构。引水防沙与岁修制度2000多年来, 灌区人民在兴建和完善都江堰 的长期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引水防沙经验。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 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 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 记》 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 起又开。东魏天平二年(535)改建为天平渠,并 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渠首在 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唐以后这一带 形成以漳水、洹水(今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 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 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 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 了古灌渠。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郑白渠
主要有北宋 大观二年(1108)的改建工程,共修 石渠3141尺,土渠3978尺,灌溉面积号称2万余 顷,并改称丰利渠。元初改渠首临时坝为石坝, 至延右元年(1314)延展石渠510尺,有拦河坝仍系 石结构,后称王御史渠, 灌溉面积曾达9000顷。 灌区有分水闸135座,并订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 在元李好文著《长安志图.汉渠图说》中有详细记 载。明代曾十多次维修泾渠,天顺至成化年间 (1456-1487)将干渠上移一里三分,改称广惠渠。 由于渠口引水困难,灌溉面积缩小。至清代乾隆 二年(1737)将引泾渠口封闭,专引泉水灌溉,改 称龙洞渠,灌溉面积7万多亩,至清末更减少到2 万多亩。直到1932年泾惠渠初步建成,引泾灌溉 又重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

中 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

中 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修建了众多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它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溢洪道在洪水期能有效排泄多余的水量,并能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抛入外江,减少内江的淤积。

宝瓶口则控制着内江的进水量,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

这三大工程相互配合,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和水流特点,实现了自动分水、排沙和引水,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开凿于秦始皇时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运输军粮和物资,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

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于促进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灵渠的工程设计非常精巧。

它采用了铧嘴、大小天平、陡门等设施,有效地解决了水位落差和水流速度等问题。

铧嘴将湘江水流一分为二,七分入漓江,三分入湘江。

大小天平则起到拦水和分水的作用,使水流能够平稳地通过渠道。

陡门则类似于现代的船闸,能够调节水位,保证船只的顺利通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后在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中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中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安徽芍陂芍陂(bēi)建于公元前598-591年,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芍陂又称龙泉之陂,位于安徽寿县。

四川都江堰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251年,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迄今为止,是全世界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古渠灌宁夏古渠灌创始于西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公元前117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引黄灌区。

当年曾实行大规模屯田,东汉也在这一带发展水利屯田。

通惠河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自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至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完工,位于北京,由郭守敬主持修建。

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

通惠河不仅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而且也是京城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主要位于北京朝阳区。

永济渠永济渠是继隋炀帝开通济渠、邗沟之后,开凿的又一重要运河。

永济渠是隋朝调运河北地区(指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粮食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北方用兵时,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

然而,星转斗移,沧海桑田,“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情景已无法再现,隋炀帝发兵高丽所留下来的踪迹,也早已消失于漫长岁月中,以至被风云际会的历史大潮湮没无痕。

郑国渠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龙首渠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建于西汉武帝年间。

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古江南河,吴国在阖闾、夫差时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区陆续开凿的运河之一。

水出吴都平门(今江苏苏州北门),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过梅亭(今江苏无锡东南梅村)、入杨湖(今江苏常州、无锡之间)、出渔浦(今江苏江阴利港)、入长江而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蜀岗)。

吴都以南,于今海宁境内开“百尺渎”会古钱塘江,以运送粮秣。

古江南河和百尺渎,系江南运河的前身。

邗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吴王夫差筑邗城(古广陵),并于侧近开沟,引江水北出武广(今邵伯湖)、陆阳(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高邮湖),东北流至博芝、射阳两湖(今江苏宝应东),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

这条运河利用当时江、淮之间的泻湖加以联缀而成,运道曲远,是今里运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于今山东定陶东北开深沟引菏泽水东南流,入于泗水,因其水源来自菏泽,故称菏水。

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成武、金乡北之万福河。

菏水的开凿使原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渎得以贯通,成为中原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

鸿沟,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阳县北开大沟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今河南郑州、中牟之间),又自圃田泽引水至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城北,绕城趋南,经通许、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陈(今河南淮阳)东南入淮河支流颖水。

鸿沟的开凿联结了河、济、濮、泗、菏、瞧、颍、汝、涡等数条河道,形成黄淮平原以人工运河为干流,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水运交通网。

鸿沟水系的形成是先秦运河草创时期的总结。

先秦的运河大多借助当时平原地区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较密,便于人工开凿连通的有利条件,其工程虽未臻完善,却对后世运河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汉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运河,并开凿灵渠,将运河水系推展到岭南地区。

丹徒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刑徒三千人自今江苏镇江至丹阳,顺应丘陵地势,开凿一条弯曲的河道,东南通吴王夫差所开之古江南河,而至会稽郡(今江苏苏州)。

中国古代水利发明

中国古代水利发明

中国古代水利发明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古代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许多令世人赞叹的水利发明,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灌溉技术灌溉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著名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湛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于世。

郑国渠则是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全长约700多公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除了这些大型灌溉工程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一些小型的灌溉设施,如水车、水螺等。

水车是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通过水轮的旋转带动水泵或灌溉装置,将水源引入田地。

水螺则是一种利用螺旋形管道传输水流的装置,它可以将水从低处引到高处,实现山地地区的灌溉。

二、水利排水水利排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解决农田积水和防止涝灾,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一系列排水设施。

其中最著名的是闸门和排水沟。

闸门是一种能够控制水流的装置,通过调节闸门的开启程度,可以控制水流的流向和流量。

这在农田排水和水利灌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排水沟则是一种用于引导和排除水流的沟渠。

它可以将农田积水引入排水系统,保证农田的正常生产。

三、水利输水古代中国人民在水利输水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他们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漏水法”的输水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陶土管道的渗透性,将水源从山区引入平原地区,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有效,而且节约资源,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独特贡献。

中国古代还发明了一种名为“汲水机”的水利设备。

汲水机利用人力或动物力量,通过杠杆原理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解决了一些无法利用重力输水的地区的水源问题。

四、水利防洪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在防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保护农田和民居免受洪水的侵袭,古代中国人民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堰”的防洪设施。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1.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夫差时期,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

2.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作为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

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3.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4.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5.芍陂(quèbēi)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6.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7.隋朝大运河,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7千米。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8.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中国历史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水利工程Que Bei芍陂(Quebei Lake) 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km 。

隋唐后因陂址在安丰县(治所在今寿县南) 境内,故又名安丰塘。

此外,在历史文献中,还有“龙泉之陂”、“勺陂”、“期斯塘”等称谓。

关于芍陂的创建,历史上有2种说法:一说是楚令尹孙叔敖所修,时间约在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前591年) 之间;一说是楚大夫子思所建,有人推测可能在楚顷襄王时(公元前298年~前263年) 。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芍陂及其水源。

建初八年(公元83年) ,庐江(郡治今安徽庐江西) 太守王景亲率吏民修浚芍陂。

建安五年(200年) 扬州刺史刘馥兴治芍陂。

其后西晋初年刘颂、东晋末年毛修之、南朝宋初年殷肃等均修浚过芍陂。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芍陂有较详的记载,芍陂当时有5个水门:淠水至西南一门入陂,其余四门均供放水之用,其中经芍陂渎与肥水相通的2个水门,可以“更相通注”,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

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 ,寿州总管长史赵轨修治芍陂,将水门改为36个。

其后屡废屡建,至清末尚有28个。

宋明道年间(1032年~1033年) ,安丰知县张旨对芍陂又作了较大规模的修治。

明清两代对芍陂的修治多达24次,但规模都不大。

东晋伏滔在《正淮论》中最早提到芍陂的灌溉面积是“龙泉之陂,良田万顷”。

其后,屡有变化,自1万余顷至数千顷不等,北宋时达到4万顷。

芍陂的周长也有变化,北魏时是120里,唐宋时最大,达324里,清末仅50余里。

芍陂淤塞的原因主要是豪强地主占湖为田。

明成化(1465年~1487年) 以后,占湖为田的情况日益严重,人陂渠道湮废,水源减少,终使湖泊大部分变成田地,湖体缩小。

此外,淠水等河的来沙及黄淮泛滥也导致湖泊的淤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芍陂进行了综合治理,开挖淠东干渠,沟通了淠河总干渠。

芍陂成为淠史杭灌区的调节水库,灌溉效益有很大提高。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共44页文档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共44页文档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
编辑ppt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坎儿井专述
现状: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 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 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减少原因:
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 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水资源日渐短缺,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 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郑白渠、浙江 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处。
尤为重要的是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 《水部式》、宋《河防通议》等。
编辑ppt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4.隋唐北宋
永济渠
通济渠
隋朝大运河
编辑ppt
邗沟 江南河
编辑ppt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1.春秋时期 芍陂简介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 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 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 的灌溉效益。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 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 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 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 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 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 又常常出现旱灾。
编辑ppt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坎儿井专述
利用其上若干竖井的地下渠道引用地下水、实现自流灌溉的一 种水利设施,简称坎儿井。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大致有4种说法: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一、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1.秦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2)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二、古代开挖的运河1.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

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三、古代对黄河的治理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理黄河。

四、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1.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历代都修建长城。

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汉朝对秦长城加以扩修;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一、引言中国古代是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阶段,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留存至今。

这些工程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问题,还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大运河1.大运河概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全长1794公里,连接了长江和黄河流域,河道宽深,可通航大型船只。

2.起源与建设历史:大运河的建设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隋唐时期。

3.功能与作用:大运河不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也是灌溉农田的重要水源,对东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都江堰1.都江堰概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

2.建设过程与技术:都江堰的建设始于公元前256年,历经多次扩建和维修。

其技术包括渠道设计、水利灌溉系统等。

3.功能与影响:都江堰解决了成都平原旱涝问题,提供了灌溉水源,保障了农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四、龙门水库1.龙门水库概述:龙门水库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水库之一。

2.建设背景与目的:龙门水库的修建在公元前256年左右,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河南地区的水患问题和提供灌溉水源。

3.水利工程特点与意义:龙门水库以其巨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技术成就,为古代水利工程发展树立了典范,对水利工程的后续影响深远。

五、成灌渠1.成灌渠概述:成灌渠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灌溉工程,位于陕西兴平市境内,是世界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

2.建设历史与规模:成灌渠的建设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全长1000多公里,涵盖了多个地理区域,规模宏大。

3.功能与效益:成灌渠通过引水灌溉的方式,解决了陕西地区的极端干旱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六、文档结束1.本文档涉及附件:通过附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具体历史、建设图纸和相关文献等。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秦国在巴蜀地区修建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战国时期楚国在淮水流域修建的芍陂秦朝时期秦朝为征伐岭南的南越,于湖南地区修建的灵渠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关中地区修建的龙首渠、白渠隋朝时期修建北起渔阳南到余杭的大运河我国是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在18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领跑地位,科技创新、发明一直占世界总量的60%,伟大的水利工程数不胜数。

代表作:郑国渠、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钱塘江海塘。

1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

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

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

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

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

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

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

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今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减少原因:
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
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8.8 %。水资源日渐短缺,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 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 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 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 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 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 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 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 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 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 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 化的交 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 加之黄 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 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
新疆吐鲁番盆地各县和哈密一带采用较多。
坎儿井在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
①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② 形成一定的坡降
③ 有防渗透和防坍塌的土质
坎儿井
现状: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 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 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PPT资料44页共46页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PPT资料44页共46页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PPT资料44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