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内再狭窄IVUS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ivus的原理及应用

ivus的原理及应用

IVUS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IVUS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全称为血管内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血管内部结构进行成像的技术。

IVUS主要通过将超声探头引入血管内,利用超声波在体内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实现对血管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2. IVUS的原理IVUS的成像原理基于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

当超声波通过介质之间的界面时,会发生部分反射和衍射。

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可以重建出组织的内部结构。

IVUS的超声探头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产生超声波脉冲,通过探头的媒质传播到血管壁。

当超声波遇到血管壁的不同组织结构时,会部分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然后将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生成血管内部的三维成像。

3. IVUS的应用IVUS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应用领域:3.1 冠心病的诊断IVUS可以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成像,获取血管壁的内部结构信息。

这对于评估冠心病的程度、位置和形态变化等是非常有帮助的。

凭借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IVUS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血管病变的评估IVUS还可用于评估血管内膜厚度、斑块组成和斑块稳定性等指标,帮助医生确定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这对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分级和评估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3.3 冠脉支架植入过程中的导引在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中,IVUS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管内成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定量评估病变,以及支架的展开、定位和扩张情况,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4 手术前后的血管评估通过IVUS技术,在手术前后对血管进行评估,可以直观地观察手术前后的血管状态,包括血管直径、变形、斑块分布等,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3.5 介入治疗的支持IVUS可以为介入治疗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治疗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血管内超声IVUS的相关资料

血管内超声IVUS的相关资料
冠状动脉IVUS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01
IVUS对易损斑块的识别 IVUS对冠心病诊断 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02
输入标题
指导支架置入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判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机制
2
评价治疗效果
评价PCI术后并发症
1
4
3
IVUS在冠心病PCI中的应用
指导冠脉支架的置入
对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直径>3 mm的冠状动脉),最小管腔面积<4.0 mm2是判断病变严重性的标准,而最小管腔面积>4.0 mm2者采用药物治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对于左主干病变,最小管腔面积<6.0 mm2 是判断病变严重性的标准。 应该进行介入干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血管内超声(IVUS)
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将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心导管技术相结合,对心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IVUS
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插入心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显示心血管断面的形态和血流图形,可提供血管的横截面图象。不仅可以了解管腔的形态,还能直接显示管壁的结构,了解管壁病变的性质,被认为是血管检查的新的“金标准”。
(三)评价PCI术后并发症
支架扩张不充分
支架贴壁不良
支架分布不均匀
支架断裂
支架间缝隙
支架边缘部位“区域丢失”
(四)判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机制
IVUS弥补冠造不足,解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问题
IVUS准确定量、定性诊断冠脉病变

IVUS基础知识

IVUS基础知识

管腔CSA = 11.9mm2 管腔直径 = 3.5mm
IVUS在左主干病变
IVUS在左主干病变
IVUS检查发现: 存在生理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LM开口狭窄
IVUS在分叉病变
精确定位:斑块位置, 分支开口病变, 分支开口覆盖情况
IVUS组成
1.超声导管 2.6-3.5F (0.87-1.17mm) 压电晶体换能器 2.回撤系统 0.5-1mm/s 3.超声主机 图像处理
高频超声从血管壁反射回来并返回系统
系统电路处理后形成图像
IVUS成像原理
机械式探头: 探测晶体为单片,在驱动轴上旋转 (波士顿公司) 40 MHz, 单片晶体, 实时成像 相控阵式探头: 晶体不需要旋转 (VolcanoTM) 20 MHz, 64 片晶体, 合成图像
From RF to IVUS
From same RF to Color
iLab™ with iMap ™
VH-IVUS〔虚拟组织学〕
IVUS的局限
1.无法通过迂曲,成角,严重钙化,狭窄病变 解决方法:远端增加介入球囊 2.无法提供病变的生理学意义 解决方法:联合压力导丝测量FFR 3.无法评价钙化后斑块性质 4.评价小血管〔直径小于3mm〕意义? 5.分辨率低〔100um〕,无法评价纤维帽厚度,血栓识别差
IVUS成像原理
IVUS操作过程
1.导管推送:与PTCA相同 2.导管回撤:手动/自动 3.采集处理分析图像
IVUS图像
1.血管横轴〔横截面〕 2.血管纵轴〔矢状面〕
IVUS准确反映冠脉血管壁组织学情况
图像表现 内膜病变 斑块是致密的,所以表现为白色 中膜 由均匀的平滑肌细胞构成,不反射超声波,所以表现为圆型暗区 外膜 由胶原组成,反射大量超声波,所以表现为白色

ivus冠脉介入治疗标准

ivus冠脉介入治疗标准

ivus冠脉介入治疗标准
IVUS(血管内超声)是一种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技术,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壁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指导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薄导丝引入冠状动脉,然后通过膨胀支架(通常是金属支架)的方法来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以恢复血流。

IVUS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通常涉及以下一些方面:
1.病变评估:IVUS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冠脉病变信息,包括动脉
壁的厚度、斑块的性质、病变的长度等。

这有助于医生更全面
地了解病变的特征,以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支架放置的指导:在介入治疗中,医生可能需要放置支架来扩
张狭窄的血管。

IVUS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支架的放置位置,并确保支架充分扩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结果评估:介入治疗完成后,IVUS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效
果,包括支架的展开情况和血流通畅度。

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治
疗是否成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或干预。

虽然IVUS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很多优势,但它并非始终是必需的。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的复杂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IVUS。

治疗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临床指南和医疗实践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咨询专业的心血管专家以获取最新的指南和建议。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血管横截面图像,从而帮助医生了解管腔、血管直径以及病变严重程度和性质。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中,IVUS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规范IVUS的操作和解读,提高临床医生的腔内影像学应用水平。

IVUS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医用超声成像导管发射超声波,部分超声从组织折射返回传感器产生电脉冲,最后转换成图像。

目前可用的IVUS探头频率为25~60MHz,分辨率可达到100~200μm。

虚拟组织学IVUS成像、整合背向散射的血管内超声以及iMAP-IVUS系统采用新型后处理技术,可以对斑块的组织成分进行模拟成像和定量分析。

IVUS换能器分为机械旋转型和电子相控阵型两种类型。

在IVUS图像获取前,需进行术前准备以及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100~200μg,避免导管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

机械旋转型导管需在体外用生理盐水预先冲洗,排除保护鞘内气泡。

相控阵型超声导管无需排除空气,但在送入冠状动脉前需要去除导管周围的环晕伪像。

在记录影像前,可通过调整景深和增益来适应不同血管的管腔直径,并调整图像信号的清晰度。

导管回撤时,尽量采取自动回撤,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常用的自动回撤速度为0.5~1.0 mm/s。

部分特殊病变可手动回撤,以仔细观察病变。

总之,IVUS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提供了IVUS的操作技术和图像获取的控制方法,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IVUS技术。

经过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处理后,自动回撤系统能够获得以动脉管腔为中心的长轴图像和短轴影像。

长轴图像有利于分析病变的长度及分布状况,而短轴影像则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冠状动脉的管壁结构及病变状况。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气栓、夹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心律失常等。

文献报道指出,此类并发症发生率为0.5%~3.0%,并且与基础病变及操作技术相关。

ivus ppt课件

ivus  ppt课件
存储等。
IVUS的成像原理
01
声像图的形成
IVUS通过向血管内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形成声像图。
声像图上的亮度表示超声波的回声强弱,反映了组织结构的声学特性。
02 03
旋转扫描技术
IVUS系统采用旋转扫描技术,通过探头的旋转和推进,实现血管内壁 的全方位扫描。每次旋转都会形成一张声像图,最终通过连续的声像图 叠加形成三维图像。
个体化医疗
根据个体血管结构和病变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IVUS设备需要不断更新换代,以满 足临床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临床应用普及
加强IVUS在临床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医生对IVUS的认识和 操作技能,有助于推动IVUS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
图像重建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连续的声像图进行重建,形成三维超声图像,有助于 更全面地了解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03
IVUS的应用场景
血管疾病的诊断
诊断血管狭窄和阻塞
通过IVUS可以清晰地观察血管内部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为诊断血管 疾病提供有力依据。
鉴别动脉粥样硬化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IVUS能够观察血管壁的形态和回声特征,有助于区分动脉粥样硬化与其他非动脉 粥样硬化性疾病。
IVUS检查使用的药物通常是安全的,且检 查过程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其它不良反应 。
缺点
价格较高
IVUS检查相对于其他血管检查方法价格较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 负担。
操作难度较大
IVUS检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操作难度较大,对医生的技 术要求较高。
适用范围有限
IVUS检查主要适用于冠状动脉、颈动脉等血管,对于其他部位的血管 可能不太适用。

血管内超声IVUS简介PPT课件

血管内超声IVUS简介PPT课件

无创检查
指导介入治疗
IVUS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 无创伤,安全性较高。
通过IVUS,医生可以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时 监测病变部位的变化,精确指导介入治VUS设备成本较高,检查费用 也相对较高,可能增加患者的
经济负担。
操作难度较大
IVUS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对医生的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 。
提高操作技能和经验
熟练掌握IVUS操作技能和经验是保 证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加强患者教育和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和管理,让患者了解检 查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检查 依从性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化治疗
通过IVUS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 地了解患者的血管结构和病变情 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培训与普及
目前IVUS技术仍未普及,需要加 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医生对IVUS 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便更
好地服务于临床。
06
结论
IV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准确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监测血管内支架通畅情况
IVUS可以实时监测血管内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和通畅情况,及时发 现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保障治疗效果。
对IVUS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IVUS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 症,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IVUS检查结果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如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等,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 IVUS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有助 于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 误差。
3D/4D成像技术
随着三维和四维成像技术的发展,血 管内超声将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血管结 构和血流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支架内再狭窄2017-07-03

支架内再狭窄2017-07-03

再狭窄的概念(1)
造影再狭窄:指的是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
≥50%
支架再狭窄(ISR):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血管狭窄≥50%,
在支架边缘外5mm之内的新的增生性病变一般也考虑为支架相关的再 狭窄病变
注:晚期管腔丢失:在再狭窄的研究中主要的结果参数 (晚期管腔丢失=术后的MLD-随访时的MLD)
再狭窄的概念(2)
ARC(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
造影再狭窄(直径狭窄≥50%)合并如下情况之一:
① 推测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复发; ② 推测与靶血管相关的静息(心电图改变)或运动试验(或等同于)缺血
的客观证据;
③ 任何侵入性功能检测异常(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0.80),已经发
PCI后再狭窄需要血运重建
• 左主干病变PCI后再狭窄 • • • • 大血管病变PCI后再狭窄 病变供血范围大PCI后再狭窄 多支、多处血管PIC后再狭窄 多次PCI后再狭窄
血运重建的定义
靶病变血运重建(TLR): 对经过治疗的冠状动脉节段再次进行介入治疗或对 靶血管进行CABG。
支架内再狭窄
心内一 张仁杰
冠心病介入三个阶段的再狭窄
PTCA:简单病变适应证较窄,再狭窄高,血管负性重构和弹性回缩 BMS:复杂病变适应证较宽,再狭窄较高(难治性病变),内膜增生 DES:适应证拓宽,再狭窄明显降低,远期 效果?(晚期追赶),再狭窄
机制?DES再狭窄的原因机械或手术相关因素
一、球囊扩张
单纯球囊扩张(PTCA) 优势:安全、有效、快捷,近期疗效明显;
劣势:远期再狭窄复发率高。
球囊扩张

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介绍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IVU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

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技术在血管内部进行成像的检测工具,它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和详细的血管内结构信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是指衡量血管内最窄处的管腔面积,其数值可以反映出血管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情况。

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IVUS最小管腔面积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IVUS技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介绍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IVUS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最小管腔面积标准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IVU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最小管腔面积标准在心血管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给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全文的内容和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论证。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IVUS 技术在血管内最小管腔面积测量中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

通过深入研究IVUS 技术在评估血管狭窄和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未来IVUS 技术在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一定的贡献。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治疗进展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治疗进展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治疗进展随着心脏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冠脉介入术(PCI)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常见方法。

在PCI术后,支架植入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一些患者在支架植入后,仍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这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关于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进展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1. 造影与评估技术进展在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正确的诊断和评估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冠脉造影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新一代的造影剂和成像设备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冠脉造影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冠脉介入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和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OCT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内壁图像,准确测量肿瘤厚度和血栓形成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 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传统的支架植入治疗可能存在再狭窄的风险,因此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主流。

药物涂层支架能够释放药物,抑制内膜增生,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与传统的支架相比,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再狭窄和再治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经过不断的改良和研发,新一代的药物涂层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持久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3. 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来检测和评估血管病变的影像技术。

在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IVUS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血管壁图像和支架形态,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再狭窄的位置和范围,指导相关治疗方案的选择。

IVUS技术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支架植入的质量,发现潜在的问题,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IVUS技术在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药物治疗的进展除了支架植入和介入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应用,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正在逐渐成为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新选择。

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

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
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
汇报人:
202X-12-24
目录
IVUS简介IVUS在诊断中的应用IVUS在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IVUS在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IVUS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01
CHAPTER
IVUS简介
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在血管内进行无创检测的技术。
通过高频超声波显示血管壁和血管腔的三维结构,提供血管病变的形态学信息。
05
CHAPTER
IVUS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分辨率限制
目前IVUS的分辨率有限,对于小血管和微小病变的检测可能存在困难。
穿透深度不够
对于深层血管的检测,IVUS的穿透深度有限,可能无法探测到深部血管病变。
操作复杂
IVUS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训练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IVUS设备及耗材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技术原理
定义
02
CHAPTER
IVUS在诊断中的应用
03
区分功能性狭窄和器质性狭窄
IVUS可以观察血管壁的各层结构,有助于区分功能性狭窄(由痉挛引起)和器质性狭窄(由斑块引起)。
01
血管狭窄程度评估
IVUS可以精确测量血管腔的直径,从而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02
识别狭窄位置
CHAPTER
IVUS在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诊断血管狭窄程度
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准确测量血管腔的直径和狭窄程度,为是否需要植入支架提供依据。
识别病变性质
IVUS可以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和病变性质,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和质地,有助于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支架植入。
确定支架型号和尺寸

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培训学习讲解PPT课件

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培训学习讲解PPT课件
• 2.正常管腔的3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内膜是斑块沉积的 所在之处;中膜是定位的关键层,阅片时先找中膜;外膜是血 管的边界。
• 3.IVUS与OCT的5大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穿透力不同、分辨 率不同、回撤速度不同、操作难度不同。
几个概念
➢ 1.软斑块和硬斑块(IVUS) • 软斑块是指脂质斑块,呈低回声;硬斑块包括钙化斑块(呈高
➢ 冠脉病例2:患者男性,62岁,胸部疼痛15年,无糖尿病、高血压 ,吸烟史20年。
➢ 图A可见LAD一处程度为70%~80%、相对固定的狭窄。这样的病 变你会着急放支架吗?
➢ OTC测得狭窄段管腔面积为2.74mm2,正常参考段约9mm2,狭窄 程度>70%(如图B、图C)。
➢ IVUS图像显示管腔规则,管壁无任何沉积斑块。但在狭窄段管壁 之外,可见一半月形的低回声,即"半月征",提示存在心肌桥(图 D)。当心脏收缩时冠脉受压出现"狭窄"。测FFR值为0.82(图 E),提示未存在缺血,最后选择了保守治疗。
➢ 病例1术后证实,患者的严重狭窄实为心肌桥所致。由此可见,腔 内诊断能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和了解冠脉病变,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治 疗决策。
➢ 病例3:NSTEMI患者,冠造发现LAD和RCA均存在约80%的狭窄 (图A、D)。多支病变,谁是罪犯血管?
➢ 经OCT检查发现,LAD虽然管腔狭窄,但为稳定性斑块,而RCA 狭窄程度较LAD轻,但为易损斑块,且有斑块破裂及小血栓形成。 由此可判定罪犯血管为RCA。
2 判断支架是否充分扩张、贴壁是否良好;
PCI术中
3 评估病变覆盖情况; 4 观察支架不良结果(如血肿、夹层);
5 指导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置入。
3、IVUS、OCT的临床应用

IVUS原理和应用

IVUS原理和应用

实时显示血管内部结构、测量血管参数、 评估斑块性质和稳定性等。
02
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
血管内超声成像原理
超声波发射与接收
利用超声探头在血管内壁发射超 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信
号。
信号处理与成像
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进行处理,通 过计算机重建血管内壁的三维图像 。
血流动力学评估
结合多普勒技术,可评估血管内的 血流速度、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
血管内超声图像获取与处理
图像获取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将超声探 头插入血管,通过发射和接收 超声波获取血管内壁的反射信
号。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超声信号进行预处理 、降噪、增强等处理,提高图 像质量。
图像分析
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 术对血管内壁的三维图像进行 分析,提取血管形态、斑块等 特征信息。
结果输出
IVUS原理和应用
汇报人:XX

• IVUS技术概述 • 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 • IV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 • IVUS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 • IVUS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IVUS技术概述
IVUS定义及发展历程
血管内超声(IVUS)定义
一种利用超声原理在血管内部进行成像的技术,通过导管将超声探头引入血管 内部,获取血管壁和血流的实时图像。
加强多学科合作
促进IVUS技术与心血管 病学、影像学、生物医 学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 融合,共同推动IVUS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将分析结果以图像、报告等形 式输出,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和治疗建议。
03
IV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策略选择

血管内超声IVUS简介课件

血管内超声IVUS简介课件


IVUS图像质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1. 空间分辨力 (轴向和侧向分辨力) 2. 对比分辨力 (灰阶/动态范围)
IVUS 图像质量
空间分辨力(轴向和侧向分辨力):
是超声图像分辨相邻微小目标的能 力。对40MHz 的超声导管为例,
• 牢记在对左主干或右冠脉开口病变进行成像时,
应将指引导管撤至主动脉内---避免将指引导管误认 为成开口病变
导管放置和显像
1. 在导丝上前推IVUS超声导管到感兴趣的血管/病变区,确保IVUS超声导管的探头(第二 个标记物)在要显像的血管/病变区远端. 2.按MDU马达或主机上的”IMAGE”键启动马达并核对图像。
IVUS进行病变分类的依据 ------斑块的超声回声特性
• IVUS通常将斑块内的回声与血管外膜回声比较来确定斑块的 性质,将动脉内的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 混合斑块。 • 软斑块 主要成分回声低于血管外膜回声; • 纤维斑块 主要成分回声接近于或者等同于血管外膜回声; • 钙化斑块 为强于血管外膜的回声且后面伴有声影。
3.保持IVUS超声导管和导丝固定不动,按下自动回撤(pullback)回退显像核心轴。
4.当扫描完成后,通过按“image”键停止马达。并维持导丝的位置不变,撤出超声导管。
5.当导管撤出后,用3毫升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射肝素生理盐水,从而把导管内部残留的血 液排出,准备下一次显像。
IVUS 图像质量
IVUS 原理
• 声波的测量单位为Hertz (Hz)
– 1 Hz = 每秒一个波周期
• MHz: 超声波的测量单位 – MHz越低, 图像穿透越深 (击鼓声) – MHz越高, 图像质量越高
(小提琴声) 9 MHz

IVUS和OCT的应用对比

IVUS和OCT的应用对比

IVUS和O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比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评价罪犯病变的方法和手段有时略显局限性,临床上十分需要特殊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来检测病变特性并指导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血管内影像学检测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二者在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特点方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具有互补的作用。

一、基本原理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是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

其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血管内超声(IVUS)的原理与传统B超相同,其区别在于IVUS将超声探头做的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可以360°实时从内部观察血管壁的情况。

成像轴直径为0.028''(Boston Scientific),分辨率100μm,投射深度可达4~8mm,扫描范围10~15mm,由于IVUS 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因此有利于显示深部结构,而且不受血流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不需要阻断血流,但对微细结构图像的分辨却受限。

但有研究者应用光谱分析对IVUS的射频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斑块内纤维、纤维脂质混合、坏死核和钙化等四种组织成份进行绿、黄绿、红和白色四种颜色的标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组织特征的判断,所以也被称为虚拟组织学(virtual histology,VH)。

VH分析钙化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也存在不足包括必须肉眼排除血管内血栓(会被标上与纤维组织一样的颜色)、部分钙化与坏死核都被染红(存在坏死性钙化)、及分辨率有限(100 μm)等,更重要的是目前仍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这也许是检测结果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你一步一步识别IVUS影像

教你一步一步识别IVUS影像

Plaque+Media
IVUS指导日常PCI
第1步:分析造影结果,确定“路标”
D1 D2
第2步:测量MLA
D2 D2
MLA 2.1mm2
第3步:测量血管直径
D2
Proximal reference
MLA Distal reference
测量血管大小,决定支架直径
第3步:测量血管直径
Proximal reference
参考血管
Lumen CSA = 18.3 mm2
Lumen CSA = 3.6 mm2
Lumen Diameter = 5.0 mm Lumen Diameter = 1.3 mm
IVUS评价特殊病变
斑块破裂
纤维帽 破裂结束
MLA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临近狭窄的正常段
易损斑块
Fibrous Cap
Drive Shaft
Multi-Element Array
识别正常和病变影像
正常血管
病变血管
基本的测量
Guidewire
EEM Lumen
IVUS Catheter Guidewire
Plaque+Media
Stent
EEM
Lumen
IVUS Catheter Intimal Hyperplasia
IVUS评价支架失败 (Stent Failure)
支架内再狭窄(ISR)
MLA:3.68 mm2
支架膨胀不全
0
5.0
20.0mm
支架断裂
Distal
Fractured site
Proximal
支架贴壁不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A≤5mm2, Stent length
➢Stent Edge Restenosis ➢Stent Fracture ➢DES Gap or Geographic Miss (Incomplete
stent coverage)
➢Non-Uniform Stent Expansion: Non-uniform
支架内再狭窄IVUS
Angiography of Oct 29,
RCA Predilatation
1.5×15mm sprinter 8atm
2.0×15mm sprinter 10atm
RCA Stenting
3.0×30mm Endeavor 12atm
3.0×30mm Endeavor 14atm
upon the mechanism
➢The current main cause of ISR is stent
underexpansion in difficult lesions such as calcified, long, small vessels
➢For complex lesions, IVUS guided tailor-
RCA IVUS
MLA=2.51mm2
RCA IVUS
Proximal reference Proximal stent Mid stent Distal stent Distal reference
Proximal
Underexpansion ?
Distal
RCA Intervention
2.5×15mm Maverick 10atm
2.75×17mm SeQuent Please DCB 14atm 40s
Final Angiography
RCA Final IVUS
MLA=4.09mm2
Definition
Importance of IVUS for ISR
Use of IVUS in ISR
Evaluation for the patterns and mechanism
Strategies for ISR Treatment
DCB or DES
Summary
➢Current restenosis rates are lower than ever
but can still present a challenge
➢We will treat restenosis differently based
Final Angiography
Angiography of Mar 15, 2010
RCA and LAD Stenting
3.0×13mm Firebird 12atm
3.0×18mm Firebird 12atm
Final Angiography
Angiography of Feb 11, 2015
Guide the treatment selections
Angiographic ISR Classification
confirmed by IVUS
( < 10 mm )
( > 10 mm )
Mehran, et al. Circulation. 1999;100:1872-1878
Mechanisms of DES Restenosis
made PCI strategy is important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Strut Distribution,DES Damage
➢Intimal Hyperplasia
Treatment Options of DES ISR
➢Balloon PTCA (also "Cutting " Balloon) ➢Drug-Coating Balloons ➢Drug-Eluting Stents (DES): Same or Different? ➢Bioresorbable Scafford ➢Bare Metal Stent (BMS) ➢Brachytherapy (VBT) ➢Rotablation (RA) / Laser ➢Medical Management ➢CABG
Vasim Farooq, et al. The PCR-EAPCI Textbook –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stent Restenosis.
Findings of IVUS for ISR
➢Stent Underexpansion: Final Stent Ar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