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第九章 生命科学进展与食品营养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生物学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与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与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与生物学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而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索与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危害人身健康的有害物质,食品的制作、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不因环境、人员等因素受到污染或造成污染,人们在吃饭时不会受到问题。

保证食品安全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挑战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且愈发突出。

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地沟油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食品安全感。

此外,全球性的食品贸易以及全球变暖等因素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生物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1.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研究食品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掌握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可进行相关病原菌检测,确保食品不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

2. 遗传学食品的基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也是生物学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之一。

通过对作物的遗传改良,可以提高作物的耐病性、抗虫性和产量等,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毒理学毒理学研究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的生成、作用机理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通过毒理学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从而制定科学的安全标准和指导。

4. 营养学生物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营养学。

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探索适宜的膳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搭配,保证人们获得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增强身体健康。

四、促进生物学与食品安全的发展1. 加强科学研究应加强生物学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探索食品微生物学、遗传学、毒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提高食品安全的技术水平。

2.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能力。

食品营养学(FoodNutriology)

食品营养学(FoodNutriology)
政府将加大对食品营养学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 发和创新投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社会共治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将共同参与食品营养学相关产品的监管和
供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鸡蛋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水果提
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02
午餐搭配
瘦肉(鱼、禽、畜肉)+蔬菜+豆制品+主食。瘦肉提供优质蛋白质和
多种营养素;蔬菜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豆制品提供植物性优质蛋白质
和多种营养素;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
03
晚餐搭配
蔬菜+豆制品+瘦肉+主食。蔬菜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豆制品提供植
02
食品中营养成分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双糖、多糖等。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维持血糖平 衡、节约蛋白质等。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谷物、薯类、水果等。
脂类
脂类的分类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
脂类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结构、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
脂类的食物来源
食品营养学 (foodnutriology)
目录
• 食品营养学概述 • 食品中营养成分与功能 • 食品加工对营养成分影响 • 食品营养评价与标签解读
目录
• 膳食指南与合理膳食搭配 • 现代饮食问题及解决方案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食品营养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成分与 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
营养标签解读及意义
营养成分表
标签上列出食品中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如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有助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 组成。

食品营养学电子书

食品营养学电子书

食品营养学电子书食品营养学王弘食物的功能, 营养功能, 感官功能, 生理功能什么是营养,, 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 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人体至少需要40多种营养素,包括:9种必需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14种维生素,6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1种糖类,水。

什么是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健康标志有13方面 :生气勃勃,性格开朗充满活力,正常的身高体重,光滑光泽的头发,坚固并带淡红色的指甲,粉红的舌头,食欲旺盛,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率,健康的皮肤,正常的大小便,不易得病,明亮的眼睛粉红的结膜,健康的牙龈口腔黏膜。

什么是亚健康,, 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原因:, 过度疲劳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 人体的自然衰老;, 各种急、慢性疾病;,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营养学发展史, 1893年提出“蛋白质”概念, 1898年提出“营养”名词, 1912年提出“维生素”概念, 20世纪初热量的测定及计算, 1938年Rose发现8种EAA, 维生素C、维生素A、核黄素与硫胺素的功能…, 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365种上、中、下品药中,上品者大多为药食通用的日常食物 , 晋朝葛洪肝脏治疗眼干燥症,海藻治疗大脖子病。

, 南北朝《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 唐朝《千金方》食治篇,分水果、蔬菜、谷类、鸟兽四门。

提出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等。

, 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 1330,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书。

,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1578,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

食品营养学全套PPT课件

食品营养学全套PPT课件
, 表面有許多微細絨毛 (有微血管及淋巴管)分泌小腸 液;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甘油、維生素及礦 物質 ●十二指肠—长约25公分。 分泌大量的黏液以防止肠壁 受到强酸的腐蚀。情绪会影 响黏液分泌,肝脏和胰腺的消 化液由此进入小肠 ●空肠—长约2.5米 ●回肠—长约3.5米 食物排空时间:4至9小时
30
咽頭
口腔
食道
肝臟
膽囊 十二指腸
胰臟
胃 大腸
小腸
7/3/2021 9:22 PM
大肠
长约1.5-1.8公尺,直径6 公分 吸收水份、钠、少量营养 素、含有菌类 ●盲肠 ●结肠 ●直肠 粪便—未被消化的食物、 营养素、纤维、细菌、水 份及胆汁,呈黄棕色 食物排空时间:20-50小时
31
咽頭
口腔
食道
6/22/2021 2:03 PM
6/22/2021 2:03 PM 并以此认识和态度作为我国现阶段加强监督食品强化的有关政策基础
6/22/2021 2:03 PM
6/22/2021 2:03 PM
6/22/2021 2:03 PM 二、营养成分* (一)Pr (二)CHO
6/22/2021 2:03 PM 2)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
7/3/2021 9:22 PM
24
消化方式
1.物理消化:通过牙齿和消化道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 撕碎、磨烂,增加食物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并推动食物在消化道中移动。
2.化学消化:主要是消化酶的消化,使食物变成能吸收 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
唾液腺、胃、胰腺、肠腺
3.微生物消化:盲肠微生物、大肠微生物
7/3/2021 9:22 PM
4
7/3/2021 9:22 PM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研究进展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研究进展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旨在研究营养素与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人们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阐述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宏量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的摄入则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病风险有关。

而蛋白质的摄入则与人体肌肉、骨骼健康密切相关。

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在人体内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例如,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被深入探讨,研究发现维生素D 的缺乏与骨折风险增加有关。

同时,矿物质如钠、钾、镁等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营养学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逐渐被揭示,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失衡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善人体健康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食品安全是食品卫生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以保障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新技术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被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为食品带来色、香、味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

研究者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残留量、代谢途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制定更严格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食品接触材料如塑料、金属、玻璃等的安全性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

研究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不断完善,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进展带来了诸多争议。

一方面,营养学领域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摄入方式以及与慢性病的关系等方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一、前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体营养,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含相互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预防医学领域内的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加强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根据我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实验教学44学时。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2.熟悉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营养素生理需要量。

3.了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我国已取得的成就和今后任务。

教学内容:营养、营养素、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

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进展,我国已取得的成就和今后任务。

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和应用。

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构成(自学)第二节蛋白质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要氮损失、氮平衡、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氨基酸模式、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及缺乏症;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

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

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一、引言食品科学和营养学是两个互相关联、协同作用的学科领域。

食品科学主要关注食品的各种生产、加工、储存、包装等过程,以及其成分、品质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而营养学则关注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代谢过程,以及营养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就这两个学科领域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二、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的关系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两个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食品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提供了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数量正是食品科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食品的营养品质反过来又影响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进而与营养学紧密相关。

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看,其研究内容涉及食品的生化成分、微生物等方面,食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规律也是研究范畴之一。

尤其在现代食品加工工业化的大潮中,食品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以保证食品的健康与安全,这也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

营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是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利用和保持人体能量平衡的所有方面,人体对一种食物选择之前,需要对该食物的品质、口味、香味、营养成分进行评估和选择,这其中又得依赖于食品科学。

诸如:在研究营养成分时,需要知道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组成和生理效应,并且需要通过科学而严谨的方法对这些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这就需要基于食品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实验手段。

因此,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关系,从概念上讲,可以被理解为食品研究和人体健康研究的两个层面上对食品所关注的不同问题的研究。

对于人类而言,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联合作用需要以技术和科学的形式在学术和产业界得以体现,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研究和实践的中心议题之一。

三、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研究现状1、食品科学研究现状食品科学现阶段的研究重点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食品成分及其物化特性的结构、营养度、功能、稳定性、风味、口感、外观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另一方面是加工生产、储存管理、安全保障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食品技术研究。

202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解析

202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解析

6.现代营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的融合研究:现代 营养学注重科学实验证据、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 这既有其科学和先进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很大的 局限性,即过分强调某个食物成分的作用和某个 组织、细胞的功能,缺乏整体、联系、综合与发 展的观点。而祖国传统医学中许多关于营养与人 体健康的观点、学说与理论,恰好能弥补现代营 养学的缺陷。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合成一门 新的学科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新的生物性污染物:
建立和执行生物性有害因素污染食品及引起
食源性疾病的常规监测制度和监测网络;通过定
量微生物危险性评价(microbi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MRA)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体系的建立,实现降低微生物性危害的
202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基础知识解析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 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 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
一、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定义、联系 与区别
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


品、膜分离食品、超高压食品等。这些新技术可能
给新型食品带来新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但目前
还不清楚,因此需要密切注意并加强该领域的研究。
这就要求研究者既要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又要学习
一些食品加工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知识。
4.食品卫生管理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加强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和流行 病学监测,并建立全球性监测网络与信息平台, 以便各国之间迅速交换信息,共同采取应对措施 和建立国际标准。

营养学及其发展概述

营养学及其发展概述
跨学科研究
现代营养学与生物学、医学、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 进行跨学科研究。
个体化营养
针对不同个体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实现个体化营养。
精准营养
利用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营养, 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03 营养学研究与应用
营养学与健康
营养学与人类健康
营养学研究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 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包括提供 足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 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营养学与生物学、化学、医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密切联系,这些学科的知识和 研究成果为营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营养学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
人体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和营 养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 动。
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 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营养与全球健康
01
全球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肥 胖、慢性病等日益严重,营养 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02
营养学研究应关注全球不同地 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营养问题,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改 善全球人民的健康状况。
03
营养学与全球健康之间的关联 将越来越紧密,为全球公共卫 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预防疾病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可以降低患某 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人们的精力 和耐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 量。
营养学的主要分支
临床营养学
研究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制 定针对不同疾病的营养治疗方
案。
社区营养学
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整个社区的 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促进居民的 健康。

《食品营养学》课程笔记

《食品营养学》课程笔记

《食品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营养学- 古代文明中的营养观念: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发现特定食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古代中医学则提出了“药食同源”的理念。

- 古代文献中的营养记载:古代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记载了食物的治疗作用和营养价值,以及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

2. 近现代营养学- 营养学的基础奠定:19世纪末,科学家如俄国生物化学家巴甫洛夫和法国生理学家卡西米尔·冯·诺伊曼等,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发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维生素A、B群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并认识到它们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矿物质如钙、铁、碘等对健康的影响也被逐步揭示。

- 能量代谢的研究:卡尔·冯·韦伯和恩格尔伯特·科塞尔等科学家研究了能量代谢的过程,提出了卡路里(Calorie)作为能量单位的概念。

3. 现代营养学- 分子营养学的兴起:20世纪下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营养学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探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的关联。

- 营养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研究了营养素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提出了多种营养干预策略。

- 膳食指南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根据营养学研究结果,制定了膳食指南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导公众合理膳食。

- 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的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开发了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如益生菌、膳食纤维补充剂等。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 研究内容-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含量、结构及其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

- 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研究人体如何摄取、利用和排泄营养素,以及这些过程的影响因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一门重要课程,它包括两门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充分认识本学科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1、目的要求熟悉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了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今后面临的工作任务。

2、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般介绍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今后面临的工作任务。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方法,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热能消耗的内容。

掌握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熟悉脂类的分类及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

熟悉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水平鉴定.了解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代谢和供给量,热能单位、食物的产热系数。

了解矿物质的概念、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维生素的分类、特点命名及食物来源和供给量。

2、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食物蛋白质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详细讲解脂类的分类及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

《食品营养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ood Nutrition课程编码:A13102课内教学时数: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开课单位:生物与食品工程系撰写人: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11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与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言㈠基本要求掌握:营养学概念。

了解: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㈡教学重点营养学概念。

㈢教学难点营养与人体健康的联系。

㈣教学内容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⑴营养学的基本概念⑵营养学分支2、营养学发展简史与研究进展⑴营养学发展简史⑵营养学研究的重要进展3、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⑴食物、营养与生长发育⑵食物、营养与衰老⑶食物、营养与慢性病⑷食物、营养与心理、行为4、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与发展趋势⑴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⑵发展趋势第一章食物的体内过程㈠基本要求掌握: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部位和机理。

理解:食品有关营养物质代谢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㈡教学重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㈢教学难点营养素在小肠被吸收和利用的情况。

㈣教学内容1、消化与吸收生理⑴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⑵吸收2、营养素的体内运输⑴循环系统的组成⑵各种营养素的运输3、营养素的体内代谢⑴蛋白质的代谢⑵脂类代谢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4、营养代谢物质的排泄⑴肾的结构特点⑵尿液的生成⑶尿液的排放第二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㈠基本要求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食物热效应的概念。

食品营养学第九章资料

食品营养学第九章资料

五、饮水现状与前景
国家某部委员工的体质调查
2002年底1300人调查结果 肥胖超重44.3% 高血脂症43.5% 脂肪肝25% 骨密度偏低30.3%
身体素质普遍差—易感冒、易疲劳。
小资料:饮用纯净水的时间(1997—2002年)
五、饮水现状与前景
部分植物试验
左图:用自然回归水浸种24小时, 在大田播种,收获时植高2米。
山西临猗县牛杜村 2005年42人怪病死, 患病者28人。
白银市四龙镇金山 村中心小学28个男 生中有20个白发, 还有其他怪病。
五、饮水现状与前景
重金属污染—砷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健康科学 大学2005年8月份的最新研究 表明,水中的砷为4ppb时, 促使血管增生,10ppb时刺激 肿瘤快速生长。 在2006年1月23日起美国全国 执行新的砷的标准,即水中 含量小于10ppb; 欧盟饮用水指令中规定为 10ppb。
五、饮水现状与前景
朝阳产业
顶点国际食品和饮料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在亚洲和中东地区2004年瓶 装水的销售量提高了11%,达到510亿升。从1999年人均消费6.7升到 2004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3.2升,消费量增加了两倍以上;消费意识增加;
现状
很多矿泉水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处于亏损状态; 低价位竞争,优质不优价; 不重视科研的超前发展; 产品单一,缺乏创新与个性,对市场需求反应慢; 天然矿泉自身认识不足; 重视硬件,轻视软件,迷信广告,有很多产品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 度和忠诚度。
五、饮水现状与前景
水与皮肤健康
人的美丽与健康首先反映出皮肤健康; 皮肤健康特征—光泽、弹性、皱纹少; 人体每cm2皮肤越有600万个细胞; 水是皮肤活力的源泉,皮肤衰老是脱水 的过程; 养成主动皮肤补水的习惯; 结构化的小分子团水,具有活性才能被 皮肤有效地吸收。

《食品科学》-食品营养学读书心得

《食品科学》-食品营养学读书心得

《食品科学》-食品营养学读书心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公众营养意识也逐步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健康膳食,平衡膳食,许多疾病的发生也与健康饮食相关。

学习《食品科学》之食品营养学这一章节,让我了解到食物金字塔、缺乏营养素导致的疾病等,让我对饮食增加了营养知识。

在我们营养食物中,较为缺乏的营养素有:1、钙,缺钙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牛奶及其牛奶制品、海带等海产品、大豆类、动物骨骼、金针菇、萝卜、干果、苹果、西瓜、莲子、山楂、葡萄干等补充钙。

2、维生素B2,缺乏导致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等症状,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油菜、菠菜、西红柿、橘子、香蕉、葡萄、核桃、栗子、马铃薯、黄鱼、带鱼、牛肉等。

3、维生素A,缺乏导致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畏光等症状,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鱼肝油、蛋黄、动物肝脏、梨子、苹果、香蕉、桂圆、杏子、荔枝、西瓜、绿豆、番茄、南瓜、黄瓜等。

4、锌,缺乏影响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含锌的食物有:牡蛎、花生、蛋黄、核桃、杏仁、瘦肉、海鲜、苹果、草莓、大白菜、猪肝等。

5、维生素B1,缺乏致脚气病、心脏肥大、记忆力差等症状,含维生素B1德食物有:小麦胚芽、猪腿肉、花生、大豆、黑米、鸡肝、猪心、西红柿、橘子、香蕉、葡萄、核桃、栗子等。

6、铁,来自大米,坚果,黑叶蔬菜,但利用率很低,缺乏导致贫血现象,可以通过鱼虾类、牛肉、羊肉、动物肝脏和血液等补充。

7、维生素C,缺乏致坏血病、牙龈出血、经常感冒等症状,可以通过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吃①谷类(包括小麦、面粉、饼干、大米、玉米、高粱等及其制品,如米饭、馒头、面包粉)250~400g;②蔬菜(嫩茎、叶、花菜类、根菜类、鲜豆类、茄果类、瓜菜类、葱蒜类、菌藻类)300~500g;③水果,200~400g;④肉类(猪肉、牛肉、羊肉等)50~75g;⑤水产品类(鱼类、甲壳类等)50~100g;⑥蛋类25~50g;⑦乳类300g鲜奶奶类;⑧大豆类(黄豆、青豆、豆腐、豆浆等)30~50g,坚果类(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⑨每天烹油不超过25~30g,食盐不超过6g。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F092411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总学时数:36一、说明(一)《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际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编者:周文化,刘绍主编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三)《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点,深入理解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民营养,预防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进人民体质。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现实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ZF092411(五)教学建议:明确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并注重综合提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除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对部分章节引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本考试大纲根据《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课堂出勤等)、期末成绩分别占30%、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教学目标:1、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历程与新进展。

功能性食品学与营养学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与营养学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与营养学的关系营养学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吸收,使用食物和液体来保证正常的功能,生长以及自我维护的有机过程。

功能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

在中国,营养学是传统医学理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的医食同源的理论,重视食养的养生之道。

它把许多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选定为药中的上品。

它的“食用、食补、食治、食禁”以及“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的主张,都是保健食品功能与营养学理论在中医医学的融入与体现。

而保健食品以及相关的科学问题,应该属于营养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从而在科学划分上应该分入营养学;而营养科学本身也将因吸纳与保健食品有关的问题,而在自己科学建设上得以进一步充实、完善与发展,以致呈现一种崭新的科学面目。

功能食品与营养产品的比较我国定义功能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

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的食品;防止疾病的食品;恢复健康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具有上述特点的食品,都属于功能食品。

一般认为它应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包括:食品基本属性,也就是有营养还要保证安全;修饰属性,也就是具备色、香、味,能使人产生食欲;功能属性,也就是对机体的生理机能有一定的良好调节作用。

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

功能性食品:在我国是指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主要目的食品即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营养产品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普通的牛奶、麦片就是营养产品,功能食品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营养品,但通常意义上的营养产品是没有保健功效的,它的说明也不允许宣传保健作用。

而功能食品则正相反,不仅要有营养作用,同时还要有保健功效,有的甚至达到预防某些疾病的要求。

功能食品可以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网查到批准文号,并有专门标识:蓝帽。

食品科技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

食品科技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

食品科技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科技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领域,其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食品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保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同时营养学的发展也为食品科技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食品科技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

一、食品科技如何影响营养含量食品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和影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食品加工技术来改变食品中的蛋白质、核酸、脂肪等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从而影响其对人体的吸收和利用。

比如,加蛋白粉、增加乳酸菌发酵等技术可以增加某些营养物质的含量;而高温杀菌、油炸等技术会降低某些营养物质的含量。

而对于营养的保持,人们可以运用很多食品科技技术。

比如,新鲜水果、蔬菜的营养成分在采摘、运输、存放等过程中会流失很多,但是现在有冷藏、真空包装、保鲜剂等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

其实,保持和改变营养成分的最主要目的是让人们在吃某些食品时能够更好地获得营养,使得食品更加适合人类的需求。

当然,这也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比如,食品的成本、口感、安全等因素。

二、营养学如何指导食品科技的发展营养学的发展为食品科技提供了很多的指导。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营养成分,比如重要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在研究、开发新的食品时,食品工程师可以用这些营养成分作为参考来确定何时添加、何时减少。

当然,我们需要结合消费者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做出权衡。

此外,营养学对于不同人群中营养物质的需求也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为婴幼儿调配的奶粉和适合成年人的营养餐要有明显差别的原因。

老年人和儿童汇总的营养物质吸收吸收能力就和成年人不一样,因此也需要特别注意。

从这种角度上来说,营养学是食品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未来的发展和挑战食品科技和营养学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了保持和改变营养成分的科技应用,更要关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提高。

未来,更多的消费者会把营养、健康、环保作为重点关注的指标,所以需要科技和营养学的共同努力来给他们打健康食品的保障。

营养学基础知识与研究进展

营养学基础知识与研究进展

营养相关疾病与预防策略
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措施
营养缺乏病种类
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等。
预防措施
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素的摄入、改善食品加工和烹调方法、提高营养意识等方式预防营养缺乏病 。
营养过剩导致疾病及其控制方法
营养过剩导致疾病种类
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老年人需要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 养素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控制盐、糖和脂肪 的摄入,避免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老年人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05
现代营养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因组学在个性化营养中应用前景
基因组学在营养学中的应 用
通过解析个体基因差异,为每个人量身定制 最适宜的营养方案,实现个性化营养。
营养学基础知识与研 究进展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营养学概述 • 基础营养知识 • 食物中营养成分与功能 • 营养相关疾病与预防策略 • 现代营养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 营养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意识途径
01
营养学概述
营养学定义与重要性
营养学定义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
重要性
营养学对于指导人们合理选择食物、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学发展历史
古代营养观念
古代人们对食物和营养的认识主要基于经验和传 统观念,如“药食同源”等。
现代营养学发展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进 步,现代营养学逐渐发展起来,揭示了营养素与 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营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
06
识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