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区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200809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山区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
2008-09-22

新华网上海频道9月22日消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金山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30年。在区(县)委、区(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各个历史阶段确立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跨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接近全面小康,整个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一、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出现重大跨越。1978年全区GDP仅2亿元,1997年跃上五十亿台阶,2003年跨跃百亿大关,2007年达到305.7亿元,经济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全区GDP比1978年增长151.6倍,年均增长速度18.9%;改革开放30年中,全区经济总量翻了7番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逐步增强,在经历了体制变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后,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形成了在高位平台、小幅波动的稳定增长格局。

分产业看,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12.4倍,年均递增9.4%;第二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223.7倍,年均递增20.5%;第三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224.8倍,年均递增20.6%。二、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1978年全区财政收入不足1亿,仅0.8亿元,2007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75.3亿元,比1978年增长95.9倍,年均增长17.1%。这意味着经济实力和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正在快速提升,也标志着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增强。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致力于在经济发展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产业构成形成新的格局。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34.3:43.7:22.0,调整为2007年的3.0:64.4:32.6。1988年,第三产业比例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二一三”形成新的“二三一”格局。第一产业比例于2000年降至10%以下,第二产业比例于2001年超过50%,适应工业化社会发展水平的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得到巩固与强化。近几年由于工业高速增速挤压而相对降低的第三产业从2006年开始回升,2007年第三产业比例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三、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全区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6.6亿元,增长了11.8倍,年均递增9.2%。

特别是建区后的10年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三农”工作,注重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都市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市级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种子种苗、出口花卉、特种水产、6000头奶牛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全国现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全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先后建成了区级千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00亩优质常规稻繁育基地和9万亩高标准设施粮田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银龙蔬菜公司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了“银龙”蔬菜、“多利升”西瓜、“皇母”蟠桃等一批品牌农产品。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8家,全区农业组织化程度达到67%,粮食生产规模经营面积达18万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增强。

在注重生产的同时,我区扎实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我区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发展。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关键,大力推进三个集中,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改革生产方式、改变行为习惯、改善生活质量这一重要内容,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化落实。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农村设施化、网格化、环保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四、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崛起势头强劲

改革开放30年来,金山工业经济通过前、中期在规模投资实现粗放型增长和后期内涵式、集约式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加快现代化进程,工业总量迅猛攀升,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在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增强的同时,为顺应金山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金山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2.3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1004.8亿元,增长了400多倍,年均递增23.3%。

特别是建区后的10年来,我区工业生产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配件为主要支柱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四大支柱产业比例也进一步趋于合理,同时我区大力推行科技改造和创新,着力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使我区工业逐步走向质量效益型,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速度、产业高集聚、服务高水平的理念,对工业区布局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逐步实现了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产业链、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工

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0年来,工业增加值从1997年的21.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84.5亿元,增长7.6倍,年均递增24%。到2007年底,全区工业规模企业户数达900多户,全区工业集聚了埃力生钢管、华普汽车等大企业,新增长点项目不断产出,工业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五、内需拉动明显增强,增长动力渐趋协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建设进一步得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加强,基础功能不断完善。莘奉金、亭枫、同三等高速公路以及松卫南路等区级主干道先后建成通车,形成了“八纵六横”区域主要公路网架,公路密度由每平方公里0.97公里提高到1.23公里。龙泉港出海闸工程、污水处理排海工程、张泾河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

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综合形态不断改善。明确了“1778”城乡规划体系,以新城区、枫泾镇、朱泾镇等为重点,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枫泾小城镇核心风貌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新城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了金山大道改建工程和战斗港景观河道建设工程,区公共服务中心大楼等项目加快建设,行政中心的功能正在完善。在金山海岸线上建起了沙排场馆和景观长廊,基本完成了防汛保滩工程,商业街、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城市沙滩逐步成为亮丽风景线。东林老街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平改坡”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完成居民小区平改坡154万平方米。动拆迁安置工作有力推进,完成了全区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枫泾新春村和廊下万春村的建设任务。

30年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在优化结构中保持了一定的规模和较快增速,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投资规模由1978年的43.2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155.1亿元。1978—2007投资累计完成900.5亿元,年均递增43.6%。

30年来,在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强力政策的有效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商品销售热点面扩量增,改革开放之初,消费热点还是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住房、汽车、通讯、旅游为新的消费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8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55.9亿元,年均递增16.6%。

六、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30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区位条件和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综合优势,积极实施大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1997年撤县建区以来,金山始终以“政策最优惠、服务最到位、投资者最实惠”为

目标,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区合同利用外资从1997年的4235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43800万美元,增长了9.3倍,年均递增26.3%。

对外贸易活力不断增强,外贸出口发展势头迅猛。30年来,面对出口管理体制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区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机制,外贸出口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来,我区利用外资的重心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和注意外资投向的双向选择改变。外资的引进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科技水平提高、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功效显著。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07年,全区外贸出口拨交额159.1亿元,年均递增21.7%,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七、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生活质量稳步改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2007年全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8334元,比1978年增长50.8倍,年均增长14.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两百元,1989年突破千元,2007年达到9596元,比1978年增长44.7倍,年均递增14.1%。表明全区经济发展确确实实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消费能力在逐渐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在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社会空前繁荣、蓬勃发展,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就,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