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

合集下载

X线的正常表现

X线的正常表现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 线表现1、后前位片:正常心影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左、右两个边缘。

心右缘:上段为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总投影,下段为右心房构成。

心右缘与右膈顶相交成一锐角称为心膈角。

心左缘:上段为主动脉球(主动脉弓、主动脉结等)中段为肺动脉段(主干)。

正常呈凹陷,又称心腰。

下段为左心室构成。

中段与交界处为左心耳,正常时不能与左心室区分。

当左心房增大时,该处会突出。

2、右前斜位:吞钡后拍片,第一斜位。

心前缘:自上而下为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肺动脉、心室前壁、左心室下端。

心前缘与胸壁间隙呈倒三角形。

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左心房对食管有轻微压迹;下段为右心房。

心后缘与脊柱之间的间隙称心后间隙。

心前缘与胸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前间隙。

3、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在60度的投照位上,心脏的四个房室均可显示。

心前缘:上段为右心房。

(主要由右心耳构成)下段为右心室。

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后上方有左主支气管通过。

下段为左心室。

4、左侧位片:常取左侧位。

前方为胸骨侧位像,心影的前下方为右心室,右心室上方为右心房。

心后上缘为左心房,下方为左心室。

胸骨后右心房室前一倒三角形透亮影即心前间隙。

左心室及横膈构成一心后三角。

二 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一)心脏各房室增大的 x 线表现1、左心室增大:1)正位:左心缘向左向下延长,心影呈靴型。

2)左前斜位:心后下缘向后向下扩大,与脊柱重叠。

3)透视下:相反搏动点上移,室间沟向前下移位。

常见病因: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先心如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心室增大:1)正位:心尖圆隆上翘,心影呈“梨型”,肺 动脉段凸出,相反搏动点下移。

2)左、右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消失。

3)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移位、上翘。

常见病因:二尖瓣狭窄,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心内间隔缺损,法洛四联征。

3、左心房增大:1)正位:左心缘出现四弓,左心耳突出。

动脉导管未闭鉴别诊断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鉴别诊断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鉴别诊断要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先天畸形。

在胎儿期,由于胎儿体内的肺功能不发达,导致血液不能通过肺循环流入左心室,而是通过动脉导管直接进入主动脉。

然而,出生后,肺功能逐渐发达,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左右心室的血液混合,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影响身体健康。

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PDA的治疗至关重要。

1.心脏杂音:PDA患者心脏可出现连续性喀喇音,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持续性的舒张期杂音。

如果是轻度的PDA,杂音的音量也会比较低,甚至不能听到。

因此,注意分辨不同类型的心脏杂音,可以为PDA 的诊断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2.血流动力学检查:通过心血管超声、MRI等检查来确定PDA的位置、大小、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等。

PDA可以发生在左/右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交汇处上方,在左侧第4肋间、第5肋间等。

PDA的大小和血流速度的大小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

3.患者的症状:PDA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疲劳、体重下降、呼吸时哭闹、离心性肝大、肺部感染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PDA。

4.年龄和生理状态:PDA通常出现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年龄和生理状态。

同时,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的鉴别也是很重要的。

5.根据家族病史:家族病史对于PDA的鉴别也是很有指导意义。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家族病史,如果PDA患者有家族病史,应该考虑到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对于PDA鉴别诊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多个方面。

当然,最终诊断还要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

准确的鉴别诊断可为PDA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有力保障,这要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严谨、细致、科学,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儿科必备知识之动脉导管未闭

儿科必备知识之动脉导管未闭

儿科必备知识之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是通过导管引起的分流,分流量的大小与导管的直径以及主、肺动脉的压差有关。

主动脉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力均超过肺动脉,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左向右分流的血液连续不断,使肺循环及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其排血量达正常时的2~4倍。

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的冲击,肺小动脉可有反应性痉挛,形成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继之管壁增厚、硬化,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右心室肥厚甚至衰竭。

当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降主动脉,患儿呈现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可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临床表现动脉导管细小者临床上可无症状。

导管粗大者在婴幼儿期即可有咳嗽、气急、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落后等,分流量大者可有心前区突出、鸡胸等现象。

胸骨左缘上方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杂音向左锁骨下、颈部和背部传导,当肺血管阻力增高时,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可能减弱或消失。

分流量大者因相对性二尖瓣狭窄而在心尖部可闻及较短的舒张期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新生儿期因肺动脉压力较高,主、肺动脉压力差在舒张期不显著,因而往往仅听到收缩期杂音,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时,多仅有收缩期杂音。

由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枪击音、指甲床毛细血管搏动等。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时,出现周围动脉搏动宏大,锁骨下或肩胛间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偶闻及连续性杂音),心前区搏动明显,肝脏增大,气促,并易发生呼吸衰竭而依赖机械辅助通气。

诊断1.X线检查动脉导管细者心影可正常。

大分流量者心胸比率增大,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延伸,左心房亦轻度增大。

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

当婴儿有心力衰竭时,可见肺淤血表现,透视下左心室和主动脉搏动增强。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

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

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

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

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二病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物。

三临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

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可出现下半身发绀。

动脉导管未闭体检时,典型的体征是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

肺动脉第2音亢进,但常被响亮的杂音所掩盖。

分流量较大者,在心尖区尚可听到因二尖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测血压示收缩压多在正常范围,而舒张压降低,因而脉压增宽,四肢血管有水冲脉和枪击声。

婴幼儿可仅听到收缩期杂音。

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杂音变异较大,可仅有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杂音亦消失而代之以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四检查1.心电图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变化,典型表现示电轴左偏、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

肺动脉高压明显者,示左、右心室均肥大。

晚期则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并有心肌损害表现。

2.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早期为左心室增大,晚期时右心室亦增大,分流量较多者左心房亦扩大。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标准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标准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标准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
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为1/2000。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动脉导管未闭,导致氧合血与脱氧血混合,从而导致心脏负
荷增加,引起心脏肥大、肺动脉高压等症状。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PDA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PDA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PDA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心悸、乏力、发绀等症状。

此外,由于心脏负荷增加,患者的心脏可能会出现肥大,甚至出现心
力衰竭等症状。

2. 体征检查:PDA患者的体征检查主要包括听诊和触诊。

听诊时,医生可以听到连续性杂音,该杂音通常在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最响亮。

触诊时,医生可以触及左心室搏动增强、左心室扩大等体征。

3. 影像学检查:PDA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
线片。

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到动脉导管未闭的情况,包括导管的
位置、大小、形态等。

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心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表现。

4. 心电图检查:PDA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包括心房、心室的电活动情况、心律等。

总之,PDA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心电图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PDA。

对于确诊
的PDA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试题习题集附答案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试题习题集附答案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试题习题集附答案一、单选题1、心脏右前斜位片主要观察左心房、肺动脉主干和右心室。

2、心脏左前斜位片主要观察左右室、房,左主支气管,左肺动脉。

3、指出测量后前位心胸比值划线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胸廓最大横径是胸廓内缘最宽处的最大距离。

4、复杂心及大血管畸形最佳的X线检查方法是心血管造影。

5、在侧位胸片上,心后下缘与食管前间隙狭窄或者消失,提示左房大。

6、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左心房增大的征象不会有心底部出现双重阴影。

7、指出右心房增大在心、大血管X线平片表现错误之处左前斜位右房段延长,超过心前缘长度一半。

8、左心室增大在心、大血管X线平片(各位置)的表现,错误的是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变窄、消失。

9、右心房增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右房增大多为室缺所致。

10、主动脉型心脏主要反应在哪左心室。

1.一房室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双心房增大是心脏增大的常见表现。

2.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时,常见的X线征象是心脏普大、左右房大、左室大、右室大和心腰凹陷。

3.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而左心室、主动脉及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病例多见于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征和肺动脉瓣狭窄。

4.肺淤血的主要X线征象是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缩小或正常;肺血管轻度增粗,边缘清晰;肺门阴影正常;肺野透过度增加。

5.急性肺水肿时,典型的X线征象为肺野透明度增加。

6.肺充血、肺淤血(含肺水肿)、肺出血、肺动脉高压是肺循环改变的常见病变。

7.只引起左心室负荷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体循环高压。

8.只引起右心室负荷增加的疾病包括阻塞性肺气肿、动脉导管未闭和贫血性心脏病。

9.一般不引起左心室增大的疾病包括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10.引起左心房增大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

11.根据病例描述,女性患者的肺循环变化为肺多血。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名词解释1.漏斗征:当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在动脉导管附着处,呈局部漏斗状膨出,其下方主动脉骤然细小而内收,称为漏斗征。

2.Tetralogy of fallot: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包括一组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

3.Kerley B 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隔内,X线表现为在肋膈角处附近可见与外侧胸壁垂直的间隔线,长约2-3cm,宽约1mm 高密度的线状影,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等患者。

4.肺淤血:由于肺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滞留在肺静脉系统内所致。

上肺静脉扩张和小静脉、下肺静脉正常或缩窄;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5.肺门截断现象:见于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而肺野外带分支收缩细小,与肺动脉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称为肺门截断现象。

6.心肌梗死后综合症:部分患者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内,可出现心包炎、胸膜炎和肺质炎的“三主征”临床与影像表现,包括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肺下叶渗出性改变(左下肺常见)。

7.心胸比率cardio-thoracic ratio(CTR):心胸比率是正常吸气状态下心影最大横径与右膈顶水平胸廓肋骨内缘之间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胸廓正中线分别至左、右心缘各自最大径之和。

胸廓最大横径是最大胸廓处内缘距离。

正常成人心胸比≤0.5。

它是判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的方法。

8.主动脉窗:主动脉弓与心脏上缘围成的区域称为主动脉窗,左前斜位显示最好。

9.心腰: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的左心缘,肺动脉段相比之下较主动脉弓及左心室细小而凹陷,呈较浅的弧形,故称心腰。

10.双心房影:当左心房增大,心底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增高影,常略偏右,与右心房重叠,在正位片上显示呈双心房影。

11.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局限扩张(常为正常内径的1.5倍)形成囊状或梭形动脉瘤,其瘤壁主动脉三层结构完整。

12.冠心病: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导致管腔狭窄、梗阻所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系列后果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发病率是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女性高于男性。

胎儿期动脉导管是血流生理通道,通常情况下出生后数日内自动闭合,少数保持开放到一岁左右。

若在二岁以后还未闭合则为病理状态,称动脉导管未闭。

(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1 有无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史,活动后有无心慌,气急和紫绀。

2 有无细菌性心内膜炎史。

(二)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注意脉压差的大小,有无水冲脉,注意有无紫绀。

2 胸部检查胸骨左缘2~3肋间能扪及振颤,局部有无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是否向颈部及背部传导,响度是否达到三级到四级。

(三)门诊资料的分析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是否增高,血沉是否增快,要排除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2 X线的检查肺淤血,肺动脉园锥样隆起,主动脉结突出,左心室大。

3 心电图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大的心电图改变,少数可以正常。

(四)继续检查项目1 实验室检查作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

2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提示动脉导管的存在。

3 右心导管检查典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合一般不做右心导管检查。

当诊断或治疗方案有困难时,则需要做右心导管检查。

以下有助于诊断:肺动脉血氧含量比右心室高0.5ml%;根据心导管的走向进行诊断,如心导管经肺动脉及未必的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不经升主动脉)。

4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根据病情可以做升主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通过造影剂的充盈顺序可以显示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并可以排除其他的心脏血管的畸形。

(病情分析)(一)诊断依据根据病史和结合典型的杂音,心电图和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既可以确诊。

(二)临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分五型:1管状型,导管两端直径相等。

在成年病人中常见;2 漏斗形,导管的主动脉端直径较粗,肺动脉端较细,呈漏斗状;3 窗型,主动脉和肺动脉紧贴,没有导管存在;4 哑铃型,导管两端粗,中间细,是哑铃;5 动脉瘤型,导管的本身像动脉样扩大,或伴随肺动脉端瘤状改变。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练习题 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6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练习题  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6

2020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辅助检查不正确的说法是A、左房左室扩大B、肺动脉段突出C、主动脉结缩小D、肺动脉压增高时右室增大E、可见肺门“舞蹈征”2、X线检查示肺动脉段凸出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包括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动脉导管未闭E、主动脉狭窄3、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X线检查的主要区别点是A、肺门血管影增粗B、肺门“舞蹈征”C、肺动脉段突出D、主动脉结影不缩小E、右心室增大4、法洛四联症轻症患儿,手术年龄宜在A、1~2岁B、3~5岁C、3~4岁D、5~9岁E、7~10岁5、下列哪种先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栓塞、脑脓肿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心力衰竭6、用药物治疗可以治愈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大动脉转位7、法洛四联症脑缺氧发作立即取A、平卧位B、健侧卧位C、端坐位D、膝胸卧位E、中凹卧位二、A21、2岁患儿,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

生长发育缓慢,无明显气促、发绀。

胸骨左缘3~4肋间闻收缩期杂音,要鉴别该患儿的心脏病青紫类型,既简单又经济的检查A、心电图B、心脏X线照片C、心脏彩超D、心导管检查E、心血管造影2、6个月女婴,生后反复患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平时常有哭闹后口唇发绀,生长缓慢,已确诊为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为12mm。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患儿已合并有肺动脉高压B、1岁后再行手术治疗C、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D、容易并发脑脓肿E、患儿已失去手术机会三、A3/A41、患儿男,4岁,生长发育落后,活动后气促。

查体:右心房、心室增大,肺血增多,肺门舞蹈征。

<1> 、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预防感染B、手术修补C、强心D、扩张血管E、口服吲哚美辛<2>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心力衰竭2、患儿两岁,经常出现奔跑后蹲下的动作,唇部发青,今早患儿突然晕厥来院急诊。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循环系统)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循环系统)

三、判断题1、肺淤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太多所致。

( × )2、肺充血,X线片上在肋膈角附近可见间隔线(克氏B线)。

( × )3、动脉导管未闭时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宽,有时可见漏斗征。

( √)4、房间隔缺损时,右心房、右心室可见增大。

( √)5、CT平扫对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不大。

( √)6、主动脉夹层CT及MRI所见,真腔往往较假腔大,看不见内膜瓣片。

( ×)7、心包钙化是诊断心包积液的可靠征象之一。

( × )8、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增大以肥厚为主,心胸比率<1/2。

( √)9、单纯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极少见,主要与二尖瓣狭窄并存。

( √)10、主动脉夹层即假性主动脉瘤。

( ×)六、问答题1、简述肺动脉高压的基本X线表现。

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为:①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肺动脉及二三级分支扩张;②肺动脉外围分支变细、扭曲;③肺门处透视下见搏动增强;④常伴右心室增大。

2、左心室增大常见于哪些心血管疾病,在不同体位的X线表现如何?左心室增大常见于心肌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X线表现为〔1〕后前位:左心室段延长,心尖向下向左延伸。

〔2〕左前斜位:左心室段向后向下突出,与脊柱重迭,即使旋转60°时,仍不能别离。

〔3〕侧位:食管和左心室段之间的正常三角形间隙消失,心后间隙变窄。

3、简述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为〔1〕后前位:位于肺动脉段与左室段之间左心房耳部膨凸,在心底部形成双重密度或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2〕右前斜位〔吞钡〕:可见食管左房段压迹明显,向后移位;〔3〕左侧位〔吞钡〕:食管中段受压、移位;〔4〕左前斜位:增大的左房使主动脉窗变小,气管隆凸角度开大,严重者左主支气管抬高,甚至呈水平位。

4、简述肺充血与肺淤血的区别。

〔1〕肺充血是指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

心内科-基本技能-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

心内科-基本技能-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

正常心脏双肺野透过度正常,血管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

心脏及大血管影在正常范围,心脏各弓形态正常,心胸比值50%。

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居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第2位、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左右分流,肺充血,右房右室增大。

血液分流大小缺损大小、两心房压差及肺动脉阻力有直接关系。

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等。

听诊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2---3及收缩吹风期吃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固定分裂。

小的房间隔缺损可表现为肺血和心影无明显变化,此时应注意结合心脏听诊情况。

房间隔缺损典型征象为:肺血增多,心脏呈二尖瓣型,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

透视下可见肺门血管搏动增强,有肺门舞蹈表现,房间隔缺损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呈瘤样徒出,主肺动脉高度扩张,外周肺动脉分支变细、稀疏,形成残根状改变,此时右心室增大为主,右心房增大反而不明显。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根据缺损的部位,室间隔缺损可分为3类:膜周部,漏斗部及肌部。

本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缺损的大小及体,肺动脉阻力不同而有教大差别。

一般为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小的缺损可对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中到大量左向右分流,可出现双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接近或超过动脉则出现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出现发绀,称为艾森门综合征。

本病常见症状为心慌气短,活动受限,易患呼吸道感染。

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典型室间隔缺损,肺血增多,心影呈二尖瓣型,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中至高度凸出,肺动脉扩张,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注意与房间隔缺损鉴别,后者以右心房,右心室大为主,左室不增大。

室间隔缺损双侧心室大与动脉导管未闭相似,但前者主动脉缩小;后者主动脉结宽,可有漏斗征。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

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母婴健康常识】

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母婴健康常识】

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
文章导读
\n 其实,孩子患病的话,最主要还是要靠父母耐心的指导。

而对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来说,父母的作用更为重要。

而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我们相信无论什么病魔都能迎刃而解。

那么,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以下就为您详细介绍!
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
1、动脉导管未闭的基本X线征象是肺血增多、左心室和左心房增大、主动脉结凸出或增宽及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增强。

部分病例可出现“漏斗征”。

2、由于导管的粗细、分流量的大小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可出现以下不同的X线表现。

1.导管细小,有少量左向右分流心肺的阳性X线表现较少。

左心室轻度增大,搏动正常或略增强。

肺血轻度增多,肺动脉段轻凸或平直。

主动脉结略增宽,有时可见“漏斗征”。

2.导管粗大,有中~大量左向右分流心影外形呈“二尖瓣-主动脉”型或“二尖瓣”型。

心脏中~高度增大,左、右心室均增大,常以左室增大为主,左心房亦增大,但多见轻度增大。

肺血明显增多,肺动脉段凸出,肺门动脉扩张。

主动脉结常增宽。

左室和主动脉搏动增强,可示“陷落脉”。

3.动脉导管未闭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心脏增大不如前组显著,房室增大则以右心室为主。

在肺血增多的基础上,肺野外围血管变细、扭曲。

肺门动脉扩张,肺动脉段高度凸出或呈瘤样扩张。

主动脉结增宽仍较多见。

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附26例报告)

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附26例报告)

创、 简单 、 价廉等特点 , 因此仍是 目前最基 本 的检 查方 法 之 一 。若 辅 以 超 声 检 查 , 效 果 更 佳 。作 者 总结 了 则 2 例 经手术证 实 的动脉 导 管未 闭 病例 , 6 就其 X线 表 现 与 超声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比对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右 前斜 位片 。x线诊 断 将心脏 、 血管 、 大 各房 室增大 及肺血增多分为重 、 、 中 轻三种度 。②超声 检查 : 取 胸骨旁左室长轴 、 心尖 四腔 、 胸骨旁 大动脉短 轴 、 胸骨 上窝主动脉短轴等 B超切 面 , 特殊的部分病 例辅 以多 普勒超声 。 ’ 13 手 术 所 见 2 . 6例 中呈 圆 柱 形 的 1 例 ( 6 2 ) 2 4 .% , 动 脉 导 管 直 径 0 5~ . m, 0 3~ . m; 斗 型 . 0 9e 长 . 2 0 c 漏 1 4例 ( 3 8 ) 动 脉 导 管 在 主 动 脉 侧 直 径 10~ . 5.% , . 38 c 近 肺 动 脉 侧 直 径 0 4~I1c m, . . m。
2 结 果
1 1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般 资料 .
本 组 2 ( l , 8 例 , 龄 5~1 6 男 8女 ) 年 7
( 平均 I . ) , 在 幼年 就发 现患 有 心脏 病。其 中 O6 岁 均 l 6例胸骨左缘 3~ 4肋( L 4 收缩期有 Ⅲ ~V级杂 S3— ) 音, 且有震颤 ; 3例 S 2—3收缩 期有 Ⅲ ~Ⅳ级 杂音 ; L 6 例 S 2有 Ⅲ ~V级连续 性杂音 , 收缩期 加强 ;0例 L 且 1
h a ie s o h l mp o et e t ame t f a in swi o g nt l e r d s a e Meh d T o t s a d a ay e r ds a e t e p i r v h r t n t t t c n e i a t i s . t o s t e op e h ah e o c n r t n n l— a s h n v rai n n ii u l y i i t e u ies l y a d i d vd a i n X—r y ma i sain o DA o 6 c s s Re u t s t t a nf tt fP f2 a e . s l e o s We r t s e t ey a a er p ci l n — o v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是儿童心脏病中常见的两种疾病。

虽然两者都涉及心脏结构的异常,但它们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鉴别诊断时,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注意的。

病理生理特点:动脉导管未闭是指胎儿期的一个正常结构,在出生后未能自然闭合。

它是一种血管连接异常,通常发生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导致动脉血流未能从肺动脉进入肺循环。

相比之下,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心脏壁结构异常,它通常发生在左右心室之间。

室间隔缺损使得氧合血和无氧血在心脏中混合,导致左心室的过度工作。

临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的典型症状是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和体重下降。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可能听到连续性的机械样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相比之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包括婴儿发绀、体重下降和容易疲劳。

在听诊时,医生可能听到收缩期杂音,并检测到右心室肥大。

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在动脉导管未闭的胸部X光检查中,可以显示肺动脉段扩张和肺血流增加的迹象。

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能会显示心室肥大和左心室劳损的迹象。

对于室间隔缺损,X光检查可能显示心脏位置正常,而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心脏电轴正常或右偏。

治疗方法: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修补。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手术修补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通过闭合动脉导管来恢复正常血流。

相比之下,室间隔缺损通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来修复。

手术可以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或微创的介入手术。

总结起来,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是两种常见的儿童心脏疾病。

虽然症状和体征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通过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准确鉴别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患儿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用心仔细判断,正确鉴别,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五、预后 与分流量大小及并发症有关。1岁后
很少自然闭合。 造成死亡的并发症:严重心力衰竭,
严重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动 脉瘤破裂。
精选ppt
六、治疗
1、介入治疗 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有多 种堵塞装置。 直径<0.3cm,选用弹簧圈 直径>0.3cm,选用磨菇伞
2、外科手术,结扎动脉导管。 根据病情,任何年龄都可手术
精选ppt
精选ppt
主动脉结增宽,左房左室 大。严重病例双室大。 2、心 电 图:小 PDA 正常。中等大小 PDA,电轴正常,左房左 室大,左室舒张期负荷增
加。大 PDA,双室大。
精选ppt
精选ppt
3、超声心动图: 左房左室内径增宽,可显示
PDA 的形状和大小。多普勒检测 PDA分流血流的方向。
精选ppt
4、心导管造影: ⑴ 探查到动脉导管可确诊。 ⑵ 肺动脉血氧>右心室0.5Vol% ⑶ 右心室、肺动脉压力增高。 ⑷ 主动脉造影显示PDA的形态和 长度
动脉导管未闭(PDA)
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数15~20%
女性多见,女 :男≈2-3:1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一、病理解剖类型 未闭的动脉导管位于连接主
动脉与左肺动脉起始处。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精选ppt
二、病理生理(血液动力学变化)
右心房
体循环血量减少
分流
右心室 肺动脉血流增多 主动脉
肺动脉扩张 左心室(扩大)
肺循环充血 左心房(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
其实,孩子患病的话,最主要还是要靠父母耐心的指导。

而对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来说,父母的作用更为重要。

而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我们相信无论什么病魔都能迎刃而解。

那么,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有哪些?以下就为您详细介绍!
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
1、动脉导管未闭的基本X线征象是肺血增多、左心室和左心房增大、主动脉结凸出或增宽及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增强。

部分病例可出现“漏斗征”。

2、由于导管的粗细、分流量的大小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可出现以下不同的X线表现。

1.导管细小,有少量左向右分流心肺的阳性X线表现较少。

左心室轻度增大,搏动正常或略增强。

肺血轻度增多,肺动脉段轻凸或平直。

主动脉结略增宽,有时可见“漏斗征”。

2.导管粗大,有中~大量左向右分流心影外形呈“二尖瓣-主动脉”型或“二尖瓣”型。

心脏中~高度增大,左、右心室均增大,常以左室增大为主,左心房亦增大,但多见轻度增大。

肺血明显增多,肺动脉段凸出,肺门动脉扩张。

主动脉结
常增宽。

左室和主动脉搏动增强,可示“陷落脉”。

3.动脉导管未闭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心脏增大不如前组显著,房室增大则以右心室为主。

在肺血增多的基础上,肺野外围血管变细、扭曲。

肺门动脉扩张,肺动脉段高度凸出或呈瘤样扩张。

主动脉结增宽仍较多见。

3、“漏斗征”是指主动脉在动脉导管附着处局部呈漏斗状扩张,可在近1/2的病例中出现。

扩张部常偏于主动脉的前外侧。

在正位片上,正常主动脉弓影下缘常常随即内收,移行于降主动脉阴影,主动脉弓影下缘和肺动脉段之间出现一个凹陷。

“漏斗征”表现为主动脉弓阴影下方并不随即内收,而继续向左外膨隆,并逐渐过度至降主动脉,随后再向内呈斜坡状移行于降主动脉阴影。

高电压摄片或记波摄影时有助于显示主动脉结增宽、凸出和“漏斗征”。

“漏斗征”和主动脉结增宽是动脉导管未闭症X线诊断的重要征象,但不是绝对的。

在诊断上尚需要结合肺血增多或/和典型杂音综合诊断。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和X线平片所见均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心肺X线表现尚有助于估计分流量的情况。

疑难病例,尤其考虑手术治疗者,应做右心导管检查以及心血管造影。

造影方法以胸主动脉造影为宜。

造影时,主动脉弓降部充盈造影剂的
同时,肺动脉主干亦显影,这是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造影征象。

条件及体位适宜时,有时可使未闭导管本身显影。

对于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表现介绍,您能满意吗?也希望以上说介绍的东西对您有一定的用处。

在此,提醒您应该尽量少带您的孩子去公共场合,而出现问题时,就要及时的治疗。

因为定期的治疗是很关键的,对患儿今后的的生长和发育才有更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