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资料
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
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中国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我国有7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
这些节日都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有很多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所以传统节日中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
一、春节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
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文明用语道祝福”活动。
引导学生利用春节、元宵亲人团聚的机会,学习传统礼仪,给家人、亲戚朋友拜年,与长辈说说知心话,谈谈自己一年来的收获,以及新年的新打算等,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弘扬中华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2.“移风易俗从我做起”活动。
利用节假日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时代新风;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厉行勤俭节约,抵制攀比炫富、奢侈浪费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之风;听家人讲家风故事、晒家庭幸福、秀家庭梦想,弘扬新时代的优良家风。
3.“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务事帮着做,公益事情参与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叠衣服、洗菜做饭、除尘扫地等,培养自理能力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清明节前夕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以不同形式来纪念节日。
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开展网上纪念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参与网上向先烈先贤鞠躬献花、签名寄语。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文化价值。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和民族团结的重视。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家团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庆佳节,共同享受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
这种传统使得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激发了人们对家庭、亲情的向往和珍视。
中国传统节日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比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功德和爱恋。
这种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的眷恋,弘扬了孝道和家族观念。
这对于当代社会,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弘扬传统美德,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节日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比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民间传统会在这一天举行灯笼游行和花灯比赛。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快乐氛围,还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对于平时缺乏爱国主义教育的年轻人来说,参与这种传统活动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传统节日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比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合家团圆,共度美好时光。
这种传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团聚的幸福,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
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
这篇文章拟以传统节日习俗和相关诗文为据,力图发掘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得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谐教育、生命教育价值的结论。
标签:中国传统节日;德育价值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信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估量的德育价值,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和清明节都蕴含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如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等习俗的产生其实并非源于纪念屈原。
按照闻一多先生《端午考》一文的说法。
端午节原为古代一个龙的节日,它的产生早于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时代。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当人们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变为对地方知名历史人物的关怀时,端午节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而在民间有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勾践、曹娥等种种传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纪念屈原说。
《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金陵岁时记》、《襄阳风俗记》等古籍都记载了这一说法。
这说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仅取代了人们对龙的原始性祈祷和恐惧,也代替了对其他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追忆。
于是端午节也就被赋予了更为积极的内容,变成一种爱国主义的文化。
爱国诗人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 品质的培养,如尊老爱幼、谦 虚谨慎等。这些品质有助于青 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青少年 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了 解和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 授,还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发展。 这种全面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 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发展。
03
传承与发扬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文化艺术
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给青少年,并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
塑造价值观
培养道德品质
提升文化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如 仁爱、礼让、诚信等,对青少 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强化民族认同感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青 少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 的实践应用
虽然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有积极影响,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较为陈旧,难以引起青少 年的兴趣。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如通过互动体验、多媒体等手段,使传统文化教育 更加生动有趣。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为 孩子树立榜样;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提高教师素质;社会应提供更多传统 文化活动和资源,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以驻马店某中学为例
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以驻马店某中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11-14T05:24:14.080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7月第13期作者:王丽涓[导读] 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王丽涓河南大学邮编:475001摘要: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当前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学校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用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丰富校园传统节日活动形式、中学生个人加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泱泱华夏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光辉智慧。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学思政课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要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提升青少年文化修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
一、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现状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本选题设计了调查问卷。
对驻马店市X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到学生手中的问卷100份,回收85份,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83%。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调查结果如下:(一)部分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1. 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常识认识不够充分根据(图1-1)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回答“你日常会关注多少个中国传统节日”时,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了“6-10个”,这表明近四成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但有41%的中学生选择“3-5个”,仅有不到5%的中学生选择了“10个以上”,可知,中学生仅对生活中熟悉的常见节日比较关注。
利用重要纪念日、节日等开展爱国守法、文明礼仪等开展德育活动的计划、措施、总结
利用重要纪念日、节日等开展爱国守法、文明礼仪等开展德育活动的计划、措施、总结篇一:重要节日活动总结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计划我校有一支朝气蓬勃、乐于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合作的德育队伍。
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渲染德育教育氛围,烘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德育工作适时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师生的心里。
充分利用我国的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开展活动。
一、加深师生对我国节日的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众多的民族节日,都是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而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而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不知道中国节日的由来,记不清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那就真的忘本了,也就枉做了一名中国人了。
二、加强组织和领导鉴于以上想法,我校成立了节日中重大活动领导小组并立即付诸于行动,组织开发落实德育校本教材,由德育处专门负责和安排,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教本教材的字里行间、插图说明,无一不是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情,了解世界,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的放失地渗透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学校统一部署,借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和革命纪念日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精心策划、用心引导,把传统节庆活动和革命纪念日的纪念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交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节庆活动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一)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努如孜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以“讲平等、重亲情、促和睦”为重点,紧紧围绕“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三个方面,着力打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要:初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就成为当务之急。
在课堂教学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多样化策略的有效运用,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德育;课堂教学;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初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德育课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立足课堂,文化浸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我们用文化精髓来浸润学生的心灵,要求我们努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1.善用教材资源目前,全国各地初中德育课除初一年级外使用的教材版本并不一致,一线德育课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可用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
每个版本的教材都可以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元素,尤其是新初一年级统一使用的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在编写上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材在谈到发掘生命的力量时,引用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探讨教师职业这一话题时,先用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引入,接着在“相关链接”栏目中介绍了孔子及其《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在探讨“养护精神”这一话题时,“探究与分享”栏目提供的探究情境中,有学生穿传统服饰“经典诵读”的图片、学生学习“茉莉花茶制作”的图片。
教材中这些现成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我们要善于利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路径,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比如,在讲“认识自己”这一题目时,教材上有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教师就可以这样引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是有智慧的表现,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这就是老子提出的精神修养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
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的是西方文学和思想,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根基。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精神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展示。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成为当下亟待探讨的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探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融入方式与方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希望能为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化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也逐渐降低。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道德伦理,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情趣,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享受水平。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中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6篇
中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6篇篇1一、活动背景与目标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我校在本学期开展了“中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1. 传统文化讲座我们邀请了本地文化学者、历史老师为学生们举办了多场传统文化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艺术、诗词鉴赏、书法、茶艺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故事与实例,使传统文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学校组织了书法、茶艺、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
在书法课上,学生们亲自动手书写汉字,感受汉字的构造之美;在茶艺课上,学生们学习茶道精神,体验品茗的乐趣。
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组织了一场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4. 传统文化展览学校美术馆举办了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画作、书法作品以及古董复制品。
展览吸引了大量学生参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成效与收获1. 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知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更加深入。
他们开始主动去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2. 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
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传统文化体验课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活动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参与,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具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为重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健康深入开展,不断丰富我市学校德育内涵,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二、教育目标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
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常态化机制,教师的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师生对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自尊仁爱,诚实守信。
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三、活动内容(一)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试点学校以《中华十德·国学》为教材,其他单位要组织编印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校本教材,利用学校课程、晨会、班队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传统美德的故事、感动中国人物和道德模范事迹,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徳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爱国爱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已宽人的道德行为。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传承和发展起来的一宝贵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这些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庆祝、祭祀、习俗等活动,传承和弘扬着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着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念。
传统节日文化涵盖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紧密相连。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国人对过去一年的祈福和希望,同时也具有祭祀祖先、辞旧迎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祭扫祖先和纪念英烈的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敬老尊亲、家族观念以及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
这些历史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一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紧密相联。
春节强调家庭团圆和亲情,鼓励忠孝节义;清明节鼓励人们尊重和纪念历史,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端午节强调团结和民族精神,鼓励人们勇往直前,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助于培养和传承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增强豁达进取的精神风貌,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
传统节日文化还具有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作用。
传统节日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纽带,能够激发人们对家庭、社区和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节日期间,人们团聚、祈福、祭祖,共同庆祝、感受友情、亲情和乡土之情。
这种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节日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节日商业化现象愈演愈烈,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被商业化和消费拉大,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淡化和畸形发展。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仪式逐渐被忽视,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和参与度逐渐减弱。
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巧用传统节日契机,升华初中作文情感
教育观点|写作指导摘 要: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传统节日沉淀了中化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学生感悟生活、收集写作材料的重要生活节点,利用节日契机,语文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特色活动、布置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清单”,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节日活动中,加强对生活的感悟,进而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传统节日;写作一、前言: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重责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的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
同时,奠定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积极渗透到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传统文化渗透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民族情感、学生过于依赖工具书、没有形成人文素养等等。
因此,要了解中学作文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索,从而提高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现状:缺乏兴趣、素材、感悟中学生生活圈子小,生活内容单调,日复一日,原本敏感的心就会被这貌似枯燥的生活而麻痹,对周遭的世界也缺乏观察、体验的热情,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悟了。
此外,受时间、空间和成长阅历的限制,学生的视野不具备高度和广度,对生活也缺乏提炼,导致作文往往以“模仿”、“抄袭”为主,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真情实感,流于无病呻吟、空洞无话。
《从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祖国文化》教案设计
本篇文章旨在探究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祖国文化,以此设计教学方案,希望通过教学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一、前言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是我们肩负的重任,更是繁荣社会和国家文化的根本。
我相信,中国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而中华传统节日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学生从中华传统节日中了解祖国文化,进而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在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发展和内涵。
2.理解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
3.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道德、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4.培养学生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1.教材选取依据本教案选取的教材主要来自《古代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百科全书》、《中华传统文化》等学术著作。
这些教材主要是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全面分析和解读,能够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发展和内涵。
2.教材内容概述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24节气和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
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文明和民族精神。
在教学时应特别注重把握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法,适合于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将采取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故事式教学法故事式教学法是通过故事、寓言、神话等文学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启示的教学方法。
在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如“牛郎织女”、“屈原投江”等。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和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比较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是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进行比较,发现和探讨差异和相似之处的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总结6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总结6篇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总结 (1)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传人。
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古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
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一、活动组织学校王艳辉校长确立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思想情操、追求自主进步、提升综合素质”为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并提出以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工作重心,积极争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学校,为此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本学期活动安排。
学校政教处每学期确立一个活动读本或主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心编写学习材料,并利用校本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校团委结合读书活动,适时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学校精选《明日歌》《春晓》等古诗词歌曲,利用校广播室等进行课间循环播放,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
由于校长室高度重视,政教处、团委会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活动开展三年来,学校先后围绕《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
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摘要: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不曾中断的文明,从黄帝炎帝的氏族部落到秦皇汉武的封建王朝,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是我们民族之根,更是民族之魂。
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叶相连,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教育,则成为了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贯彻并践行二十大精神,并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应当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让学生汲取文化精髓,在潜移默化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他们的内心,身体力行,不负使命,积极承载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被发掘,其内容和形式也不断被创新。
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股“中国风”又刮了起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风靡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但是还远远不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想产生更深层次宽领域的影响,最主要还是应该依托于教育领域。
然而,在推进这一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阻碍该进程前行的问题,而产生的这些问题则成为开展中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掣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61 握情感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思想认知的转变,为后续德育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英语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增强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理解与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强调,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判断,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促进全面健康发展[1]。
但是英语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德育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德育渗透方法,导致德育渗透效果不明显,高中英语德育作用的发挥不突出[2]。
情感教育、价值观作为德育渗透的途径方法,其进一步拓展了高中英语课程德育教学的思路,使得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德育资源发掘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法调整,稳步提升高中英语德育水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在高中英语课堂德育中的应用方法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在高中英语课堂德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有效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地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确保情感教育、价值观与高中英语课堂德育的有机结合,提升英语课堂德育成效。
1.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做好教学理念的转变,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以此为契机,推动情感教育、价值观与高中英语课程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师注重于英语基础知识的灌输,将考试成绩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定位,使得课堂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3]。
为改善发掘高中英语课程的德育因素,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师需要从深刻认识到,过往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情感教育、价值观纳入到英语课堂之中,形成学生、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互动机制,教师可以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引导。
2.积极深入开展美学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的主题班会
传统节日教育的主题班会
《传统节日教育》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题是传统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日教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甲:老师,传统节日教育具体是指什么呢?
老师:传统节日教育是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和活动,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认同感。
比如,中秋节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月饼的由来,了解赏月的习俗,从而增强对家庭团聚和友情的理解。
学生乙:老师,传统节日教育有什么好处呢?
老师:传统节日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传统节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传统节日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最后,传统节日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美德培养,让他们学会尊重和感恩。
老师: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拥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传统节日,通过活动和庆祝,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就是传统节日教育的意义所在。
学生们:谢谢老师的教育,我们会好好珍惜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传承经典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传承经典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作者:于宏伟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2期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于宏伟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学生德育课程的对接就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其中蕴涵的情感教育资源,赋予新时代新学科的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水平。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逐渐被淡化,少年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际,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节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
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
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再加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
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情感的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生活中觅传统“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
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学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
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在日常生活中寻觅传统的影响。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有精妙的传说,有经典诗文、独特的情趣。
文化探索: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教案
文化探索: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教案1. 引言:1.1 概述:本文探讨了如何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教案。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中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相对较弱。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引导中学生深入理解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引言、正文、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结论。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适合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教案。
每个节段都会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向读者展示一种可行的方法,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教师能够设计出有效且富有趣味性的教案,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方式,中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并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2. 正文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增加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规范、历史知识和民俗习惯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以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首先,在教案中应明确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欲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俗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其次,在教案中需要有合适的内容安排。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主题或时间段进行划分,例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代诗词赏析、中国传统节日等。
每个主题下可以包括多个子内容。
在选择具体内容时,应考虑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
接下来,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化体验等。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词背诵比赛,或者安排他们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
中小学学校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制度材料
中小学学校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制度材料一、指导思想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县实施意见为指导,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贯彻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生命教育纲要》,为把学生培养成“健康明理,文明好学”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二、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2、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要特别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发面积极探索创新。
三、内容1、每学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重点,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切入口,结合学生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大活动。
2、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
通过升旗仪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涌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比赛演出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赵金霞(学员)发布时间: 2010-11-21 10:33:58
一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向社会和文化及伦理方面的扩展。
在教育领域,除了对受教育者进行具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外,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对应,教育的内涵也需要丰富和拓展,涵盖环境教育、发展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文化多样性教育等多种领域。
这些教育领域将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适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传统节日则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
节日与一个民族的文明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关系,节日文化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
如果一个民族的人民对自己的节日不知道、不了解、没有记忆、没有感情,预示着该民族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在这个民族也将无法实现。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它们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
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这些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然而,我国传统节日的生存环境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峻挑战,西方文化逐渐深入,对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传统节日日益被年轻人冷落,相当多的青少年学生已不知道或者漠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
因此,教育工作者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非常紧迫。
我们有必要通过教育工作,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
使学生通过过节,能够接受传统美德的影响与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之,继承、弘扬、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用中华传统美德影响青少年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中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充分挖掘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传统节日及传统美德教育。
如:利用语文教材中重阳节诗词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重阳节的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们对家庭团圆、社会祥和的向往,又能让学生从这些重阳节诗词中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寓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在初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演一回“端午传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
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我们还在原有节庆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创新。
以往在清明节开展活动时,我们总是采用踏青、祭扫烈士墓等形式,学生对这种过节的形式不太满意。
于是我们开展了清明节祭文、墓志铭评比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懂得尊敬逝去的人。
家长们对于此项活动非常满意,给予了大力支持。
3、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
环境往往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还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浓厚校园氛围。
第一、我们在校园中布置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展板,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
第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进行传统节日的宣传,有效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调动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第三、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宣传的成果。
我们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网站,并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全校学生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必行,也十分可行。
在年轻一代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忘之时,我们利用课堂,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