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概念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0-23T01:43:25.06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6月第11期作者:宫凤秋[导读] 本文以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展开讨论,首先从三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法的重大意义,其次提出了两个应用策略,最后对全面进行总结,希望文中提出的相关论点能为该领域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意见或建议,以供参考。

宫凤秋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二道江小学摘要:本文以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展开讨论,首先从三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法的重大意义,其次提出了两个应用策略,最后对全面进行总结,希望文中提出的相关论点能为该领域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意见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法前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完全明白过于抽象的概念以及知识,也无法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比较。

但是教师如果能将比较法合理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掌握这门技能,那么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对比出各问题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共同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其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身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出清晰的数学学习思维体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深远影响。

1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法的重大意义1.1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对概念知识的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通常会在课堂上将概念定义进行分析,为学生讲解各概念之间的不同,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将所学内容记混,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1]。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使用比较法辅助学生区分各概念之间的差别,而是采用片段式等方式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样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会太理想。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对比法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

浅谈“比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用来判断大小、关系和优劣等。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比较也应用得很广泛,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分类、解决实际问题等。

一、判断大小与关系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比较主要用来判断数的大小与关系。

例如:例1:甲、乙两人身高分别是1.5米和1.8米,问他们两人身高的大小关系如何?这道题就需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来判断身高的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有“一一比较法”和“几个一组比较法”两种。

一一比较法:把两个数从高到低一一比较,1.8米 > 1.5米答案:乙的身高比甲高,即乙 > 甲。

几个一组比较法:将数按大小排序后两两比较。

除了比较身高大小,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需要用到比较的方法,例如:例2:某文具店在打折促销,原价1.5元的笔现在打7折,原价0.8元的橡皮现在打9折,请问现在哪种文具便宜?这道题也需要用到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将原价打折后来比较它们的现价大小。

笔的现价 = 1.5元× 70% = 1.05元答案:橡皮的现价比笔的现价便宜,即橡皮 < 笔。

二、归纳分类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比较也可以被用来归纳分类,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例如:例3:在下列形状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中,哪些形状拥有轴对称性?对于这道题,可以首先对这几种形状进行比较,然后分类筛选,整理思路。

正方形有四条轴对称线;长方形有两条平行边,也有两个轴对称线;通过对这四种形状的比较,结合相应的性质,归纳出拥有轴对称性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而三角形则没有轴对称性。

三、解决实际问题例4:一公斤的土豆卖3元,一公斤的番茄卖5元,三公斤的土豆加二公斤的番茄需要多少钱?对于这道题,可以通过比较来解决:三公斤的土豆相当于买了三次一公斤的土豆,两公斤的番茄相当于买了两次一公斤的番茄。

然后将三次一公斤的土豆和两次一公斤的番茄价钱相加即可。

三公斤的土豆价钱 = 3元× 3 = 9元答案:买三公斤的土豆和两公斤的番茄需要19元。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找 出它们 之间的相 同点 和不 同点 ,帮助学 生理解概念 ,l 计算教学 中 , 比较 的形式很 多 , 有计算法 则的对 比 、 运算
弄清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常常 l 的对 比、 多解的对 比 、 顺序 一题 正误式题 的对 比等 。

47 ・
包筱敏 :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①直径是半 径的 2倍 。
②最大公约 数只有 1 的两个数 是互质数 。 ③分子 比丌 大的分数是示 本 质 属 性
在判断过程 中要 充分 重视说理 , 重视 正确命题与 错
数学 概念具有一 定 的抽 象性 , 中低年 级学生在学 l 命题 的对 比 , 其是 引导学 生改 错 , 助学生 从错误 而 误 尤 帮
例如 , 教乘 数是三位 数 的乘 法 , 以根 据教 材的编 l 可 适当点拨 、 诱导 , 学生尝 试做乘 数是 三位数 的乘法试 l 让 ( ) 年级有 男生 4 人 , 生 比男生多 1 , 1二 0 女 0人 女生
排, 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 然后在新知生长点 l 多少人 ? 有
忽视三者 之 间的 比较 , 学生 孤立 地学 习掌 握 , 让 则不 利 I , 1 如 / =0 量 2吨 50千克 。 ②表示形 式不 同。 百分数用 “ %” 于提高能力 。因此 , 我们要 根据教材 的知识结 构和学 生 l 表示 , 而分 数是 由分 子 、 分母 、 数线构成 。③ 分子取值 分
f 数或带分数 。 成整
二、重视解法 比较 促进知识 迁移
解法 比较在小学 数学教材 中的运用 很广泛 , 但解法
2求异比较。有些概念、 . 公式或题目 表面上看非常 : 相似 , 实质上却有很大差异 , 若不仔细观察 、 认真分析比 l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实践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实践与思考
4 U翻
S H U X U E I I A O Y U
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运用 比较 法 的实践 与思考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史圩小学 胡芦州
摘 要 :小学数学 中有许 多内容 既
有 联 系 又 有 区别 ,在 教 学 中充 分 运 用 阳 光 。 小 学 生 们 认 识 自己 、 认 识 身 边 的

然后 一步步做 下去 , 结果 算 出这 个 还 有学生说 : 多, 社 会经验也 不丰 富 , 感 性 认 知 胜 过 理 括号 , 用竖式计算 , 个 位和个 位对 。而 我 班 另一 位 叫 X 的 男 同 学 是 这 齐 , 性认 知。 而 同 一 年 级 的 学 生也 会 由于 生 活 数 是 6 十位和十位对齐 , 个位 6 + 0 = 6 , 在个位 样 做 的 一把 解 题过 程倒 过 去 来做 ,除 以 ] 经验和认识水 平的不同 , 导致学生解决 同 下面 写 6 ; 十位 上 3 + 3 = 6 , 在 十 位 下 面 写 ,加上 6就是 减去 6 ,除以 3 数学 问题的策 略不 同。小学 生尤其是 就是乘 以 ] 就 是乘 以 3 , 加 上 3就 是减 去 3 , 最 后结 低年 级 的小 学生 , 对“ 数” 的 概 念 还 没 有
果也 是 6 。我趁 机 问 学 生 : “ X同 学 做 得 对
吗? L 和 X 两位 同学的做法 , 你 们认为 哪
对学 生的 回答都给 予 了充 分的 肯定 : “ 一 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 , 没有最
好, 只 有 更好 。 ” 我 们 要 在 比较 学 生 的基 础 差 异 上 , 时
景 中抽象 出数学 问题 、构建 数学模 型、 寻
仅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这些数学知识 , 更重 辆 车 , 二( 3) 班和二 ( 4 ) 班的 同学再合乘一 要的是要掌握数学学 习的方法 , 而后将学 求结 果 、 解 决 问 题 的过 程 。 ” 在 小 学数 学 教 辆 车。有的学生说 : 二( 1) 班和二( 4) 班的 为我们所 同 学也 可 以 合 乘 一 辆 车 , 学中 , 运 用比较的策略来组织教 学和 引导 习方法应 用到实际的生活 中去 , 二( 2 ) 班和二 ( 3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引言比较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

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数学问题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什么是比较法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征、性质或数量,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法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的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

二、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比较数值大小在教学数值大小的比较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例如:比较整数:让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大小,并引导他们观察个位、十位、百位等位置上的数字。

比较小数和分数:通过将小数和分数转化为相同形式,帮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比较图形特征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分类。

例如:比较不同三角形的边和角: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比较不同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角度特征。

3. 比较解题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解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例如:比较不同的加法和乘法策略:从数数、分组、竖式到口算。

比较求解方程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4. 比较数学概念通过比较相似或相关的数学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比较质数和合数:通过列举例子,让学生明白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有多个因数。

比较平方和立方: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和立方的不同。

三、比较法的教学策略1. 提供丰富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丰富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比较法的应用。

例如,通过具体的数字、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总结出最简便的方法或步骤。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王介锁(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223002)摘要: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辨别对象的异同,认识知识和问题的本质,把握知识结构和问题类型,从而学会认知建构,掌握解题通法,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结合案例谈比较法在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和解题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比较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小学数学中许有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辨别对象的异同,认识知识和问题的本质,把握知识结构和问题类型,从而学会认知建构,掌握解题通法,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下面结合案例谈一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一般而言,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在数学中,概念更是命题(结论)和解题(思考)的基础。

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普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数学概念时存在一定的。

_,概念反映了认识事物的一些角度,数学概念之间普遍存在密切的联系:有些概念表面上非常相似,实质上差异很大;有些概念表面上差异很大,实质上非常相似。

小学生思维的孤立片面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数学概念时容易产生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辨析有关概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凸显它们的本质特征,从而更便捷、更准确地掌握概念。

比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将整数、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以及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的实例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或掌握各个概念。

再如,教学*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棱、面等概念,然后把两种立体图形放在一个表格中比学生通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感受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62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2期区别,把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二、在命题教学中的运用数学命题(结论)是数学知识的主体。

浅析“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疑对 学生 理解 掌握 基 础知 识 , 养 技 能 有 积极 作 用 , 同 时也 束 缚 了思 培 但
[ ] 朱 建英 、 3 周晓静 《 开放 教 学激 活思 维》 。 维 , 杀 了学生 的创 造性 。因此 , 初 中数学 教学 中, 度 引 入开 放 性 问 扼 在 适 E ] 孙铁 《 学课 堂教 学 中进 行 创新教 育几 点策 略 》 4 数 。 题 , 冲破传 统 教学 的限 制 , 活性 、 变 性 . 放性 能 给 学生 的思 维刨 能 灵 多 开
浅 析 “ 较 ’ 小 学 数 学教 学 中 的 应 用 比 ’ 在
苗 理 区 河 北 峰 峰矿 区
能有 效地 提高 学生 各方 面 的能力 。 【 键词】 关 比较 ; 学 ; 学 ; 小 数 应用 【 中图分 类号] 2 . G6 3 5 1 通过 比较 提高 学生 的观 察能 力 【 文献标 识 码】 A
060) 5 2 0
【 要】“ 摘 比较” 的是人 脑把 一 些事 物和 现 象放在 一起 进 行对 比 的思维 过程 。这 是一 种 常用 的思维 方 式 , 指 在小 学 数学 学 习中的应 用 十分广 泛 ,
【 章编 号] 0 9 0 1 2 1 ) 2 2 5 0 文 1 0 —5 7 I 0 2 O —0 0 - 2
21 0 2年 2月( 旬刊 ) 下
I N 0 — 0 C - 4 / S 0 5 1 N1 4 1 S 19 7 1 6I
对州
有 养 发展 思 根 求 源 的探索 精神 就无 法 实现 这 一 目标 。爱 因 斯坦 说 : 提 出 一个 问题 设一 个广 阔 的空 间 , 助于激 发 学生 的创 新 意识 , 成创 新 习惯 , “ 提 解 往往 比解 决一 个问 题更 重要 , 因为 解决 问题 也 许仅是 一 个科 学 上 的实 验 维 的创造 性 , 高学 生分 析 问题 , 决 问题 的能力 。 例如 : 同学们 用 四种方 法或 更多 的方 法将下 图 , 请 六边形 A C E B D F放 技能 而 已 , 而提 出一 个新 问题 、 可 能性 及 从 新 的 角度 看 旧问 题 却需 要 新 倍 提示 : 似 中心 O点可 以放 在六边形外 、 位 内边上 、 顶点上等) 。 有创 造性 的想 象力 ” 。要鼓 励 学生 多 问几个 为什 么 , 出 疑 问 , 发新 见 大 2 。( 提 生 总之, 面对 二 十一世 纪 的挑 战 ,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 , 已逐 步 成 为学 解 . 其要 鼓励 学生 不要 只满 足于 结果 , 尤 而要 善于 在不 疑 之 处质 疑 , 燃 点 校 教育 的重 点 , 就初 中数学 而 言 , 生 创 造 性 主要 从 以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学 思维 的火 花 , 发学 生探 索 、 激 创新 的欲望 。 性思 维 能力 为核 心 , 就要 求 我们 每个 教 师 在 教学 过 程 中充 分 留空 间 , 这 5 培 养学 生 良好 的创新 品质 , 养成 优 良性格 重 并 在数 学 教学 中 。 还应 该要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创 新 品质 , 服创 造 思 维 让学 生 探索 发展 , 视 实践 操 作 和生 活 实 际 , 站 在 新 角度 去 确定 教 学 克 优化 教 学 结构 , 重教 学 效 果 , 每 一节 课 充 满创 造 活力 , 注 让 以达 到 中 的一些 心理 障碍 。 心理健 康 是创新 人 才 的一个 非 常重 要 的素 质 , 生 目标 , 学 在 探索 过程 中会 遇到 一些 困难 、 折 、 有健 康 的心 理 和坚 强 的意 志 , 挫 没 往 培 养学 生创 新能 力 的 目的 。 往 会心 灰意 冷 、 途而废 。因此 , 半 当学生 遇 到困难 时 , 定 要 让他 们 树立 一 参 考 文献 “ 能行 , 一定 能想 出好 办法 ” 我 我 的信 心 , 多方 面 、 角度 引 导学 生 思考 从 多 [ ] 罗秀锋《 庆教 育研 究 》 广 东省 肇 庆 市教 育 学会 主 办 ,0 3年 第 1 肇 , 20

比较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社会都是在比较中发展的,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更加离不开比较。

如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方法,则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发现规律,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

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运用好比较法,对应用题教学具有如下积极的作用。

一、通过比较,使知识横向扩展。

新授题目是在旧题目基础上向横向范围的扩展。

例如:新授的小数乘法应用题,就是整数乘法应用题的横向扩展。

教学时可出现整数乘法题,如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2米,宽8米。

草坪的面积多少平方米?学生解答后,引出新课题。

如:宣传窗上的玻璃碎了,长1.2米,宽0.8米。

需要换多大的一块玻璃?【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变化前后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面积。

不同的是:长和宽已由整数扩展到小数。

首先弄清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一个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其次找到解题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二、通过比较,使知识纵向延伸。

从知识结构角度看,新授知识有时是旧知识纵向延伸,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新知识的本质特点,可通过比较,找准延伸点。

例如,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就是直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纵向延伸。

教学时可先出现直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

如:从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

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原来的140%。

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北师大版十二册】学生解答计算后,再将原题中的分率改为“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不同是:所求问题的对应分率已由直接提供延伸到间接提供,所以把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间接分率转化为直接分率,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及排序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及排序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及排序方法研究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中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的位数和数的大小关系来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两个两位数,可以观察它们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大小关系。

2. 比较法:将两个数写在纸上,逐位进行比较。

从高位开始比较,如果某一位上的数字大于另一个数对应位上的数字,则该数较大。

3. 估算法:通过估算数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两个数,可以先估算它们的大小,然后再进行准确的比较。

4. 利用大小关系:利用已知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例如,已知10比9大,可以通过比较10和9与其他数的大小关系来进行比较。

以上方法都是帮助学生在数的大小比较中形成直观感受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的排序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数的排序是数的大小比较的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数的排序:1. 逐个比较法:将一组数逐个进行两两比较,按照大小关系进行排序。

例如,给出一组数2、5、1、3,可以先比较2和5,然后比较2和1,再比较2和3,最后得到排序结果1、2、3、5。

2. 冒泡排序法:将一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从第一个数开始,逐个与后面的数进行比较,如果大小关系不符合要求,则交换位置。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数都排好序。

3. 选择排序法:从一组数中选择一个最小或最大的数,放在第一个位置。

然后从剩下的数中选择一个最小或最大的数,放在第二个位置。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数都排好序。

通过以上排序方法,学生可以培养排序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应用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有广泛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的大小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的大小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的大小比较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个基础且关键的概念。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一步,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一年级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在数学中,数的大小比较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数字进行比较,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比较的结果可以是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情况之一。

二、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小学一年级的数的大小比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1. 视觉比较法视觉比较法是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直接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此方法非常适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比较时可以使用图形符号或实物模型来辅助理解,例如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或者使用两个果实的数量进行比较。

通过多次使用视觉比较法,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数的相对大小。

2. 数值比较法数值比较法是通过对数字的具体值进行计算,进而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此方法适用于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具体操作中,可以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逐个进行比较。

此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数字之差或者使用数轴等工具来帮助理解和比较数的大小。

三、数的大小比较的技巧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以下几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1. 制定简单的比较规则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制定一些简单的比较规则,例如:“7比4大,8比5大”,或者“数字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通过这样的规则,可以让学生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2. 创设情境和游戏在提供大量练习的同时,将数的大小比较放入情境和游戏中,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的大小比较游戏,如比赛哪个学生最快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等。

3. 边比较边列举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比较的同时,将数字按照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列举。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数的大小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巩固学生们的数序观念。

认识和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大小

认识和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大小

认识和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大小在小学数学中,比较大小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帮助我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

通过认识和运用比较大小,学生们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以及对他们进行排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认识和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大小。

1. 什么是比较大小比较大小是指通过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其顺序或大小。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的符号有“>”(大于)、“<”(小于)和“=”(等于)。

例如,当我们说“3 > 2”时,我们指的是3大于2;而当我们说“5 < 7”时,我们指的是5小于7。

2. 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比较大小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2.1 比较大小的方法一:数值比较法数值比较法是最直观和常用的方法。

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数字的数值大小。

例如,当我们要比较数字3和数字7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发现7大于3,因此可以写成“3 < 7”。

2.2 比较大小的方法二:基数比较法基数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数字中每个数位的大小来判断整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每个数位的数字。

例如,比较22和31的大小时,首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字2和3,发现3大于2,因此31大于22。

2.3 比较大小的方法三:运算法运算法是一种通过运算符号来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例如,想要比较3和5的大小时,我们可以计算5减去3的结果,得到2。

由于结果是正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3小于5。

3. 使用比较大小进行排序除了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外,比较大小还可以用于排序。

通过将一组数字按照大小关系进行排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字。

下面是一个排序的例子:3.1 排序的例子给定一组数字:6,9,2,4,7。

首先,我们比较6和9的大小关系。

由于6小于9,我们将6放在9的前面。

现在列表的顺序是6,9,2,4,7。

小学数学中的数值比较和排序

小学数学中的数值比较和排序

数值比较和排序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学习了数值比较和排序,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下面我将从数值比较和排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数值比较的基本概念。

数值比较是指通过对数值大小的比较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小学阶段,我们首先要学会使用不等号(<、>)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关系。

例如,当我们比较10和5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写成10 > 5,表示10大于5;同样地,我们可以写成5 < 10,表示5小于10。

当然,对于相等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等于号(=)来表示。

比较数值大小需要注意大小和不等的区别,要综合考虑整数和小数的情况,判断各种数值的大小关系。

其次,我们要学习数值排序的方法。

数值排序是指根据大小关系将一组数值进行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从小到大的排序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法来进行排序。

比较法是将一对数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决定它们的位置。

例如,我们要将一组数值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首先我们可以拿出两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将较小的数放在前面,较大的数放在后面;接下来,我们再将后面的数与第一个数进行比较,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数都比较完毕。

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我们将数值进行了排序。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值排序的规则来进行排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基本规则有大小数排序和从个位数开始依次比较的法则。

例如,我们要对一组两位数(单位数相同)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的十位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十位数较小的数排在前面,十位数较大的数排在后面;如果十位数相同,我们再根据个位数的大小进行排序,个位数较小的数排在前面,个位数较大的数排在后面。

通过遵循一定的规则,我们可以快速地进行数值排序。

最后,我们来谈谈数值比较和排序的应用。

数值比较和排序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它们不仅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字的大小关系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和排序

数字的大小关系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和排序

数字的大小关系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大小关系:小学数学中的比较和排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比较和排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中数字的比较和排序,介绍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案例。

一、数字比较的基本概念数字的比较是指根据数值大小进行大小关系的判断。

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比较符号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1. 大于:表示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

用符号“>”表示。

例如,3 > 2,表示3大于2。

2. 小于:表示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

用符号“<”表示。

例如,2 < 3,表示2小于3。

3. 等于:表示两个数字相等。

用符号“=”表示。

例如,4 = 4,表示4等于4。

通过比较符号,孩子们可以判断数字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进行数字的排序。

二、比较和排序的教学方法1. 比较直观法这种方法通过物体的大小、长度等属性,使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

例如,通过比较两个水果的大小或者排列不同长度的小棍,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大小关系。

2. 基于数轴的比较法数轴是一个用于表示数字大小关系的工具。

教师可以用数轴的形式来教授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孩子们可以在数轴上标出不同数字,并通过观察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3. 比较运算法这种方法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进行计算,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运算的题目,让孩子们通过计算来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三、比较和排序的教学案例下面是几个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较和排序案例:1. 比较水果的大小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大小的水果,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使用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例如“西瓜比草莓大吗?”、“苹果比橙子小吗?”等等。

2. 数字的排序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数字卡片,要求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这个任务,孩子们可以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比较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问题中,许多知识间都存在关联,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关联性,提升知识讲解的有效性,为学生构建出体系化的知识学习渠道。

学生在掌握比较法后,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这种方法远远超过传统的概念性知识讲解方法,其对于数学课程优化和高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比较法的优点,将比较法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思想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比较中求得解题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比较法;小学数学;学习思路;关键点;数学问题实质上是区别事物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存在相互的联系。

而寻找问题的潜在联系则需要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观察分析出事物间的差异点,再根据有价值的信息研究问题,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

比较法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思想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要求。

一、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一)优化知识讲解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的数学知识,是众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教师都在积极研究特定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特定的方法实现对相关问题的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比较法重视相关问题的比较,从反复的比较中,教师能找到事物的差异,从而摸索出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

比较法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为数学课程的长效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此外,在数学中存在许多间接联系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特定的学习方法。

而比较法的引入为教师提供了寻找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学生通过比较思想能够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相关知识,在比较中获得新的学习思路,进一步应用比较的方法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二)提供多种学习思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思路的构建非常关键。

良好的学习思路能够推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学习思路。

比较法是从问题的相同点或者差异点出发,将存在相似特征的事物归纳和总结在一起,学生通过学习方法迁移实现对目标问题的探究,进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

比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比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比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小学数学中很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有助于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我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结合笔者的研究与实践,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比较法。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

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

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矗。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

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

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4、概念之间比较,防止混淆。

数学中的概念都是简洁而又严密。

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差之毫厘而是失之千里。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一些相近的概念容易混淆,利用比较的方法可以避免概念之间的干扰。

如“除尽”与“整除”的教学,可让学生对一系列的除法算式根据商的情况进行比较、分类,并且列表进行比较。

被除数除数结果(商)例整除整数自然数整数(无余数) 27÷9=3、20÷5=4……除尽一般的数一般的数无余数 2.7÷0.9=3、9÷2=4.5……通过学生分类、列表比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就一目了然了。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概念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概念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概念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1-07T13:58:28.84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作者:杜青云[导读] 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湖北省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小学442100摘要:比较是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比较,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比较法概念观察数学概念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快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许多概念之间尽管有着密切联系,但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

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中运用比较法。

一、新旧联系,比中出新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为课前铺垫,并着重强调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让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再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从而使学生明白分数的基本性质实际上就是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实践表明,用已学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二、直观演示,比中入深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似和相异两面性,而这些概念往往比较抽象。

变式与比较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变式与比较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108变式与比较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 徐满珍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

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所以掌握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

一、学生概念的获得与偏差学生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概念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即学生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二是教师方面的外部条件,教师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概念的关键特征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从外界获得反馈信息。

然而,在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了概念获得的偏差。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容易出现的三种错误情况:1.扩大内涵,缩小外延。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把概念的一些无关特征当成了本质特征,在概念的内涵中不仅包括概念的本质特征,还包括了非本质特征,从而扩大了概念的内涵,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合数必须是偶数,实际上,合数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数的奇偶性并不是合数的本质属性。

2.扩大外延,缩小内涵。

当学生没有把概念的所有本质特征完全包含在概念的内涵中,或者,没有认识到本质特征,却把非本质特征当成了本质特征,就可能扩大概念的外延。

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学中老师会选择一些“非标准”的梯形让学生辨别,帮助学生排除标准图形所带来的干扰,避免出现误将“上底短,下底长,腰方向(腰相等)”等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的片面认识。

3.混淆概念。

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把一些相似的概念搞混淆。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静 教 学 动 态 静
0 5 4 4 0 0 )
解法 1 :

目的讨论 , 学生认识 到 : 比、 除和分数各 自表 示 的意义不 同 . 除式 的含义较 宽 . 比号不能代 替 除号 . 分数 可带单 位 . 比值不 带单位 . 从而 对“ 比” 这个概念认识得更加清楚 三、 通过比较 。 促进迁移 学生通过 比较 可以发现不 同知识 的共 同 点和 内在联 系 . 从而促进知识 的迁 移 . 加深联 系 。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 通过 比较找 出知识 的共 同点 .这 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这 些既有 区别又有联 系的各部分知识 .具有很 大的帮 助作用 如教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分 之几 的应用题 ” 时. 同整数 中的 “ 求一个 数是 另一个 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 比较 . 使学生 明确 数 中的“ 几倍 ” 与分数 中的“ 几 分之几” 都是表 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 的倍数关系 . 只是倍数大 于“ l ” . 我们 习惯 说成 “ 几倍 ” . 如果 倍数 小于 “ 1 ” . 我们习惯说成“ 几分之几 ” 而已 所以. “ 求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其解题方法与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是相同的 四、 通过比较 。 揭 示规律 两数相 比.有标 准数 已知和未知 两种情 况. 因此就 出现 了“ 多几” 用加 . “ 少几 ” 也要用 加的应用题 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 . 往往根据 “ 多” 加“ 少” 减来 确定算 法 . 造成 错误 教学 时, 我将两数相 比的题 目归成两类 : 标 准数 已 知和标准数 未知的 . 引导学生通过 比较 . 揭示 它们的规律 。凡标准数已知的题 目. “ 多几” 用 加. “ 少几 ”用 减 :而标准数未知 的题 目. “ 多 几” 反而用减 , “ 少几” 反而用加 这种 比较 . 由 特殊上升 到一 般 .可把学生对知识 的领会引 向深化 . 达到应有 的水平 五、 通过比较 。 灵活解题 学生能从多角度 、 多侧面去思考 问题 . 并 能通过 比较从 中找出解题 的最佳途径 .是思 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的表现 如“ 某工厂生产一 批零件 .原计划每天生产 5 0 0 个. 6天可以完 成. 结果 只用 5天完成 . 实际每天 比原计 划多 生产多少个零件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概念中的应用
麦市小学刘如斌
比较是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比较,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快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许多概念之间尽管有着密切联系,但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

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中运用比较法。

一、新旧联系,比中出新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为课前铺垫,并着重强调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让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再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从而使学生明白分数的基本性质实际上就是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实践表明,用巳学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二、直观演示,比中入深
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似和相异两面性,而这些概念往往比较抽象。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要借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区别异同。

如,在进行体积单位教学时,教材安排了长度、面积、体积计量单位进行直观对比。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到底有什么区
别?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比划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的1厘米、1分米、1米长的线段;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张;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

使学生从直观认识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区别:1厘米用线段来表示; 1平方厘米必须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1立方厘米则要用一个正方体来表示。

从感性上认识到“平方”“立方”的含意,进一步认识它们是三个不同的计量单位:计量长度所得的结果必须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所得的结果必须用面积单位,计量体积所得的结果要用体积单位的道理。

又如,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卡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

其中第一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第二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不等高;第三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等高不等底。

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

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用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盛三次沙子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都不合适。

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找出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动用已学过的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效果很好。

三、变换形式,比中求活
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比较,找出它们的微妙变化,这样才有利于逐步扩大知识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在解答下列问题时,可以充分让学生比较分数、比、除法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种铜锡合金中,铜与锡的重量比是5:7,现在有350千克铜,需要加多少千克锡才能制成这种合金?
解法一:把“比与除法”进行比较。

若把合金中铜的重量看作5份,则锡的重量就是这样的7份。

用整数除法中归一法来解答,列式为:350÷5×7
解法二:把“比”与“分数”进行比较,“铜与锡的重量比是5:7”换一种说法是“铜的重量是锡的重量的
75”,就可以用分数除法解答,列式为:350÷7
5还可以说成“锡的重量是铜的重量的5
7倍,就可以用分数乘法解答,列式为: 350×57
解法三;“铜和锡的重量的比是5:7”也就是说“铜与锡的重量的比值是
75”,就可以用正比例来解答,列式为x 350=7
5; 还可以说成”锡与铜的重量的比值是57”,则可以用反比例来解答,列式为:350x =5
7 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不仅可以揭示几种概念的内在联系,照顾各种差异的学生,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更加灵活。

通过这类对比,不仅能使相比的知识的特性更加清晰起来,而且能够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使学生认识到:灵活运用知识间的联系解题,思路就开阔,同时还使他们从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有普遍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四、剖析概念,比中求异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

教学中,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质,忽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就会使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因此,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为此,我采用联系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区别概念的异同,防止概念的混淆。

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与用分解质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防止概念的混淆。

讲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几个概念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单位“1”,师生共同编出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顺口溜:找单位“1”,定单位量;单位“1”已知用乘号,单位“1”末知用除号;“1”加好,“1”减好,千万别忘记。

如: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120米,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的
5
3,两根铁丝一共长多少米?学生很容易解答。

教师再将第二个条件改为“第一根的长度是第二根的3
5倍”。

让学生与原题比较,明确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还可以将第二个条件改为“第二根比第一根多3
2或第一根比第二根少52”。

让学生解答。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差异性比较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更容易混淆。

如“增加了”与“增加到”、“整除”与“除尽”、“时刻”与“时间”等,在教学此类概念时,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概念、术语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总之,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把易混、貌似相同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找出异同,目的在于分散难点,便于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概念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鉴别能力,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2012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