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艺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365e8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f.png)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流程绿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堆放鲜叶采收后,应及时摊放,可采用室内自然摊青、萎凋槽、摊青机等分级分批依次摊放,摊放厚度2—5cm,时间2—6小时,至含水量70—72%,叶色变暗、茶香初显为宜。
鲜叶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所谓高温杀青,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50—300℃),并保持2—4分钟,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到杀青后期,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芽尖和叶缘焦黄,并进一步杀透,蒸发水分到适当的程度。
揉捻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
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了。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
同样用双手来回翻动,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
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红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采摘好红茶的鲜叶,也就是茶菁,不是用机器采摘的,一般都必须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摘。
茶菁的选取和绿茶一样,讲究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只有这两种叶子组成的新鲜嫩芽,才是好红茶的材料。
萎调萎凋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揉捻揉捻,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制茶工艺学》课件
![《制茶工艺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681e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4.png)
CONTENTS
目录
• 制茶工艺学概述 • 茶叶制作过程 • 茶叶品质与审评 • 制茶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制茶工艺的实际应用
CHAPTER
01
制茶工艺学概述
茶的起源与历史
01
02
03
茶的起源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 溯到公元前2700年前的神 农时代。
茶的历史
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 的地位,从唐代开始,茶 文化逐渐兴起并流传至今 。
制茶工艺在茶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传承弘扬
制茶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传播制茶工艺,可以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
制茶工艺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茶叶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 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CHAPTER
02
茶叶制作过程
采摘与萎凋
采摘
选择合适的茶叶嫩叶进行采摘, 根据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确定 采摘的部位和时间。
萎凋
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摊放在室内或 室外,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萎凋 ,使茶叶失去部分水分,变得柔 软,为后续制作做好准备。
杀青与揉捻
杀青
通过高温处理,使茶叶中的酶失活, 制止发酵,固定茶叶的品质。同时, 杀青还能挥发茶叶中的青草气,发展 出茶叶的香气。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用双手揉成条状,通 过揉捻可以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渗透 和融合,为后续发酵和干燥做好准备 。
发酵与干燥
发酵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茶叶自 身的酶进行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生茶黄素 、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同时发展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制茶的工艺流程范文
![制茶的工艺流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1ed8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0.png)
制茶的工艺流程范文制茶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涉及到从采摘茶叶到包装整理的一系列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茶的工艺流程。
一、采摘茶叶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通常在春季进行。
优质茶叶一般采摘嫩叶,嫩叶中的嫩芽最为嫩嫩欲滴,茶叶品质较好。
茶农们通常通过手工采摘或者使用机械采摘机进行。
二、晾凉将采摘好的茶叶放置在通风处,进行晾凉。
此过程主要是为了让茶叶中的水分慢慢蒸发,使茶叶内的水分逐渐达到合适的状态。
三、杀青杀青是制茶的关键一步,其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酶的活动。
常见的杀青方法有烘青和炒青两种。
烘青主要适用于绿茶和青茶,其过程是将茶叶放入固定温度的烘干机中,利用烘焙作用将茶叶制成松脆的形态。
炒青主要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其过程是利用锅或机器对茶叶进行炒制。
四、揉捻揉捻是为了使茶叶形成卷曲或条索的工艺,有助于茶叶的保鲜和风味的产生。
揉捻分为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手工揉捻是在专用的揉捻台上使用手掌按揉茶叶,机械揉捻则是利用机器来完成相同的动作。
五、发酵/发酵控制发酵是乌龙茶、红茶等茶类中特有的制造工艺。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越长,茶叶中的酶活性越高,茶叶中的物质组成和风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发酵的重要性对于茶叶的品质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烘干茶叶中如果含有过高的水分,则容易引起茶叶的霉变,这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完成前述各个工序后,茶叶需要进行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除去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达到适合保存的状态。
七、分级茶叶经过烘干后,常常需要进行分级,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统一性。
分级根据茶叶的大小、形态、质量等特征进行。
高品质的茶叶通常在这一步骤中得到更高的评价。
八、整理整理阶段是将茶叶按照大小、形态、质量等特征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初步包装。
整理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或机械操作来完成,其目的是使茶叶更加整齐有序。
九、包装最后一步是将整理好的茶叶进行包装。
茶叶的包装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茶叶袋、罐子、纸盒等不同的包装材料。
制茶叶的7道工序
![制茶叶的7道工序](https://img.taocdn.com/s3/m/1bd0fa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f.png)
制茶叶的7道工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技艺独步世界,制茶工艺分为采制、杀青、揉捻、发酵、烘焙、分类和包装。
以下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
1. 采制:采摘新鲜嫩芽是制茶的基础,选用气候适宜、海拔高、土质
肥沃的山区,手摘慢摇是常用采制方法。
2. 杀青:将鲜叶放在杀青机里,经过瞬间高温处理,使茶叶含水量减少,产生芳香味和浓郁味。
3. 揉捻:经过杀青后的叶子需要进行揉捻,以便茶汁充分渗透到叶子
的每个角落,使其表面变软变亮,从而方便进行下一步工序处理。
4.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相对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
酵处理,让茶叶自然地变色、变香、变味。
5. 烘焙:发酵过后的茶叶需要烘干,拥有不同口感、芳香的茶叶定需
不同温度、烘焙时间进行烘干。
6. 分类:将烘干过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分级、分批加工,确保产品的
质量和口感稳定。
7. 包装:在保证茶叶品质同时,使用食品安全包装材质将茶叶包装成
不同包装的规格和形状,然后进行物流和销售。
以上就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一个品质出众的好茶,不仅仅是需要技
术高超的工匠,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天气、土壤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体验一份好茶不仅仅是品尝口感,更多的是体验它所蕴含的历史
文化和生态环境。
五种常见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
![五种常见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b2d1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d.png)
五种常见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制茶工艺不仅决定了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也体现了茶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的茶叶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的制茶工艺,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
一、炒青工艺炒青工艺是中国传统的制茶工艺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主要是通过炒制茶叶,使其变为半发酵状态。
其特点在于茶叶的色泽翠绿,香气高雅,口感鲜爽。
炒青工艺制作的茶叶种类繁多,如龙井茶、碧螺春等,都以其鲜爽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而闻名。
二、揉捻工艺揉捻工艺是制作乌龙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揉捻茶叶,使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揉捻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卷曲,色泽红褐,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等,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备受喜爱。
三、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制作黑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茶叶的微生物发酵,使其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紧实,色泽红褐,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等,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陈香和口感而受到茶友们的喜爱。
四、蒸青工艺蒸青工艺是制作绿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将茶叶进行蒸热处理,使其保持绿叶的鲜绿色泽和清香味。
蒸青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香气清新,口感鲜爽。
代表性的绿茶有碧螺春、雪芽茶等,这些茶叶以其清新的香气和口感而备受青睐。
五、烘焙工艺烘焙工艺是制作花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将茶叶进行烘焙处理,使其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烘焙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紧实,色泽金黄,香气芬芳,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花茶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这些茶叶以其花香四溢和口感醇厚而受到广大茶友的喜爱。
通过对五种常见的制茶工艺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无论是鲜爽的炒青工艺,还是醇厚的揉捻工艺,每一种工艺都在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上有所突出。
因此,我们在选择茶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d92fb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b.png)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是一项古老而复杂的工艺,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将新鲜的茶叶转化成香气扑鼻的茶叶。
下面是制茶的主要工艺流程:
1. 采摘:在适合的季节,茶农们需要认真地采摘茶叶。
他们通常会选择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进行采摘,以确保茶叶的鲜嫩度。
2. 摘叶:采摘的茶叶需要经过精细的摘叶工序。
只有新鲜嫩叶才能制成高品质的茶叶。
3. 萎凋:摘叶后,茶叶需要进行萎凋处理,即在空气中让茶叶自然褪去水分。
这个过程可以使茶叶更柔软,并使其发酵。
4. 揉捻:经过萎凋后,茶叶需要被揉捻,这一步可以使茶叶更加饱满,提高茶叶的品质。
5. 发酵:一些特殊种类的茶叶需要发酵处理,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促进茶叶的发酵,增加茶叶的香气。
6. 干燥:制茶的最后一步是干燥,通过烘干或晾晒来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保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经过这些工艺流程,茶叶可以制成不同种类的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制茶工艺,而茶叶的制作过程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茶艺师来掌控,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制茶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关乎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制茶工艺流程图
![制茶工艺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051fa7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a.png)
制茶工艺流程图制茶工艺是茶叶加工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茶工艺的流程图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一、采摘。
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采摘的时间、方式和茶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一般来说,春季采摘的茶叶质量最好,因为此时茶叶的嫩芽最为饱满,含有丰富的养分。
采摘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没有露水的早晨或下午,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
二、萎调。
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进行萎调,目的是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一部分,增加茶叶的柔软度。
萎调一般分为自然萎调和人工萎调两种方式,自然萎调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自然失去一部分水分;人工萎调则是通过人工摇晃茶叶,加速水分的散失。
萎调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三、杀青。
杀青是制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阻止茶叶中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一般来说,杀青的方式有炒青和蒸青两种。
炒青是将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蒸青则是将茶叶放入蒸笼进行蒸煮。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控制好杀青的时间和温度,以免茶叶受损。
四、揉捻。
揉捻是为了使茶叶形成条索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揉捻一般分为初揉和复揉两个阶段,初揉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揉捻,复揉则是对初揉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
揉捻的力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制作要求进行调整。
五、干燥。
干燥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更加干燥,便于保存和运输。
干燥一般分为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两种方式,自然干燥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自然失去水分;机械干燥则是通过专用的烘干机进行干燥。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制作要求进行调整。
六、分类。
分类是为了根据茶叶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级,便于销售和鉴别。
分类一般是通过筛分和人工挑选两种方式进行,筛分是将茶叶放入筛子中进行筛分,人工挑选则是通过人工目测和挑选。
分类的标准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制茶工艺的流程图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大茶类制茶工艺
![六大茶类制茶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8e384ea195f312b3069a539.png)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制作工艺
一、白茶
白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干燥。
二、绿茶
绿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做形)→解块→干燥三步骤。
三、红茶
红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
四、黄茶
黄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闷堆→渥黄→干燥。
五、黑茶
黑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渥堆→干燥。
六、青茶(乌龙茶)
北乌龙(武夷岩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解块→干燥。
南乌龙(铁观音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包揉)→解块→干燥。
制茶的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
![制茶的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e214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0.png)
制茶的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茶是中国的国饮,自古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制茶的工艺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制茶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的创新技术。
一、制茶的传统工艺1. 采摘制茶的第一步是采摘新鲜的茶叶。
传统上,采茶师傅会选择清晨的时间,手工采摘嫩叶。
他们会使用剪刀或手指轻轻采摘茶叶,确保叶子完整,不受到损伤。
2. 手工晒青采摘的茶叶需要进行晒青处理。
这是将茶叶摊放在竹蓆或秫秸上晾晒,让其氧化发酵。
晒青过程中,制茶师傅需要根据茶叶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控,保证茶叶的质量。
3. 炒制经过晒青的茶叶需要进行炒制。
传统的炒制方法是使用铁锅进行手工炒制。
制茶师傅需要掌握好火候和翻炒的时间,以确保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4. 揉捻炒制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
这个环节通过揉捻,可以提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传统上,揉捻是通过手工进行,制茶师傅会将茶叶放在竹制的篦子上,利用手掌的轻轻摩擦,将茶叶揉捻成形。
5. 干燥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传统的干燥方法是将茶叶摆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或者放在竹篮中进行蒸制。
干燥过程中,制茶师傅会不断观察茶叶的颜色和湿度,以确定干燥的程度。
二、创新技术的应用1. 机械化采摘传统的手工采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械化采摘的可能。
机械采摘机器可以精确地摘取茶叶,提高采摘的效率。
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能保证采摘的茶叶质量。
2. 电气化炒制传统的炒制过程需要不断调节火候和翻炒时间,非常依赖制茶师傅的经验。
现代的电气化炒制设备使用先进的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和翻炒时间,保证炒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液态发酵传统的晒青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操作,并且受制于天气的条件。
现代的液态发酵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来实现茶叶的发酵过程。
这样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还缩短了晒青的时间。
4. 精准干燥现代的精准干燥设备可以根据茶叶的特性和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并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调节。
各种茶制作过程
![各种茶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30069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e.png)
各种茶制作过程摘要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各类茶的制作过程大同小异,主要是杀青、揉捻、干燥、加工成成品等.关键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制作、杀青、揉捻、干燥.一、绿茶制作过程我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自唐代我国便采用蒸汽杀青的方法制造团茶,到了宋代又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国又发明了炒青制法,此后便逐渐淘汰了蒸青.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绿茶加工过程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1、杀青: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三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之变为柔软,增强韧性,便于揉捻成形.鲜叶采来后,要放在地上摊凉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杀青的原则一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使杀青锅或滚筒的温度达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然后适当降低温度,使芽尖和叶缘不至被炒焦,影响绿茶品质,达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杀青的其二原则是要掌握“老叶轻杀,嫩叶老杀”.所谓老杀,就是失水适当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失水适当少些.因为嫩叶中酶的催化作用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的活化未被彻底破坏,以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低级粗老叶则相反,应杀得嫩,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少,揉捻时难以成形,加压时也易断碎.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无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微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2、揉捻;揉捻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同时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揉捻一般分热揉和冷揉,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堆放趁热揉捻;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较老叶纤维素含量高,揉捻时不易成条,易采用热揉;高级嫩叶揉捻容易成条,为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采用冷揉.目前除制作龙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外,绝大部分茶叶都采取揉捻机来进行揉捻.即把杀青好的鲜叶装入揉桶,盖上揉捻机盖,加一定的压力进行揉捻.加压的原则是“轻、重、轻”.即先要轻压,然后逐步加重,再慢慢减轻,最后部加压再揉5分钟左右.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3、干燥:干燥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有的用锅炒干,有的用滚桶炒干,但不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一、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二、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三、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都必须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二、红茶的制作过程三、红茶的基本制造过程是:鲜叶(1)萎凋(2)揉捻(3)发酵(4)干燥 .红茶对鲜叶的要求:除小种红茶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叶为标准.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因为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四、1、萎凋:萎凋目的就是要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鲜叶采摘后,要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或萎凋机中萎凋.萎凋槽一般长10米、宽1·5米,盛叶框边高20cm.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萎凋时间4—5小时适度.常温下自然萎凋时间以8—10小时为宜.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五、2、揉捻:揉捻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红茶的揉捻机一般都比较大,多使用50cm 以上甚至90cm的揉捻桶.其揉捻的适合度,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六、3、发酵:发酵是功夫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七、4、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三、青茶的制作过程乌龙茶的制造工艺,要经过:采青、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制乌龙茶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高山茶分春秋两季.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公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1、采青(采摘):晴天的正午10:00至下午15:00时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采集时不能在下雨天及阴天中采摘,否则将很难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气;而且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一般选三叶一芽,枝梗宜短,细小.这样枝梗的含水量才会少,制作出来才会形成高档气质.采青很辛苦,采青的最佳时间也正是太阳正烈的时候且全靠手工一叶叶的采摘,因此需要很多人手,乌龙茶采摘讲究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开采,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枝梗粗壮不利于粗制,太短了叶片太嫩做不成茶.2、晒青:茶青采下来后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爆晒,当茶青积累到一定量(一般够做十来斤毛茶)就运回家里置于空调房内.等到夕阳西下时,在将其薄薄的摊凉在地上晒青.晒青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摊在水筛上架在架子进行;有的是直接摊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铺上竹筛进行.主要还是根据当时的气温来.晒青的目的是先利用地热、柔和的夕阳和晚风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为摇青作准备.此时的关键是叶片上的泥土味、杂味等要去尽又不能晒死.3、晾青:茶青经过晒青后,将茶青置于竹筛上,放入空调房静置,茶青经过晒青时,会蒸发部分水分,青叶成遢软样,在空调房静置时,叶梗、叶脉的水分这时会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会挺直起来4、摇青:当茶青晾青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竹筛中的茶青倒入竹制摇青机中准备摇青,在摇青的过程中,通过“闻青叶香气,看青叶颜色变化”来决定摇青的次数和轻重.一般要重复2到3次的摇青,每次摇青间隔个把小时.具体的要看茶青的质量和当天天气.这一环节在反复的摇青和静置中决定了茶叶的质量,为制茶中最关键的部分.将摇青过的青叶移入青间,放在水筛架上静置.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到完成最后一次摇青已是夜深人静,这时要将茶青静置到第二天使其发酵.5、杀青(炒青):到了第二天茶农就要不时通过对茶青的看、闻、摸、试,来决定是否要炒青.这一环节将最终决定乌龙茶的质量,也决定毛茶价格.有经验的茶农都能把握时机制作出优质乌龙茶.由于杀青后叶子上会产生一定的红边此时还要将红边去除否者会影响茶叶质量.6、包揉成型: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俗称茶巾),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从这个环节开始其目的就是制作外形和颜色.7 、揉捻:将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成型 .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8、打散:把打包好的茶球打散,以便重复进行包揉和揉捻.9、焙火:将茶揉捻到有一定湿润并有一定色泽后就要将其焙火,把茶团解块后摊铺在竹筛上放在铁架上,至于炉中焙烤.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这些过程重复得多了将使茶叶颗粒暗淡无光色泽不活,重复次数少了又会使颗粒蓬松颜色发白.应适可为此直到外形满意为止.10、烤焙:当茶叶最终成型就要放要进行烤焙将茶叶中的水分烘干.这将影响到茶叶的存储时间保证在茶叶的存储和转运中不变味.一般要进行一个小时.四、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不同的白茶品种加工工艺各不相同.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但是从制作工艺步骤来说,却有着细微的差别,白毫银针制作工序为: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白牡丹、贡眉工艺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 其中的关键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白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四步:1.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2.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3.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4.保存: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白茶主产地在福建省,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后来的采摘以及制作工艺更加考究,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所以每个细节都决定了茶叶的质量.五、黄茶独特的“闷黄”制作方法六、七、黄茶是我国特产,属于六大茶之一,因黄汤黄叶而得名,其制法采用独特的“闷黄”制作工艺,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制作步骤:杀青、闷黄、干燥、揉捻.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黄茶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3、干燥: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4、揉捻:黄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六、黑茶的制作方法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 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杀青能杀匀杀透.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3.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5.烘焙: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干燥判断标准: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制茶工艺
![制茶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0f8abc3c83c4bb4cf7ecd131.png)
茶青:按制茶要求从茶树新梢上采下的芽叶,包括新梢的顶芽、顶端往下的第一、二、三、四叶,俗称茶青、生叶或青叶。
鲜叶通过加工而成为冲泡饮料用的茶叶。
采摘: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
目前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日光萎凋:鲜叶脱去部份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变化的工序。
采摘下来之茶菁须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胞细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
鲜叶失去一定量的水份后,叶质变得柔软便于造形,呼吸作用加速,产生热量,叶细胞膜透性提高,酶的活性增强,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作青:摇青与堆置交替进行,由摇青与晾青两个过程所组成。
(作青室温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80%左右)。
摇青:乌龙茶初制工艺中的特殊工序,亦称“做青”。
做青是将脱水适度的叶子,放在水筛或摇青机内,使叶子回转运动,促使叶缘受摩擦,破坏叶细胞组织,茶多酚物质发生酶性氧化和缩合,使这一部份的叶子变红。
铁观音宜重摇,延长作青时间;摇青5~6次,使叶缘成朱砂红色,叶中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
摇青过程中,组织因振动而增加细胞吸水力,茎梗的水分往叶脉、叶片输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质输送到叶片,水分由叶片蒸发,摇青后叶子恢复舒张状态,称为「还青」。
晾青:还青后静置晾青,水分继续蒸发,又呈萎凋状态,经过5~7次摇青、晾青交替进行,叶片呈绿叶红边,状如汤匙状,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桂花香,即为作青的适度。
摇青先轻后重,以免梗叶折断造成死青。
晾青时间先短后长,摊青先薄后厚。
杀青:也是炒青,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d34f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c.png)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饮料,制茶的工艺流程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制茶的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而今天,制茶的工艺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制茶的工艺流程。
1. 采摘茶叶的制作过程始于采摘。
采摘的时间非常重要,通常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因为这个时候茶叶的含水量较低,茶叶的香气也会更加浓郁。
采摘时要选择嫩叶,因为嫩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而且嫩叶的茶汁也更加丰富。
2. 萎凋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进行萎凋。
萎凋是将茶叶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变软。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数小时,具体的时间取决于天气和茶叶的品种。
3. 揉捻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使茶叶中的汁液更容易释放出来。
揉捻的力度和时间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
发酵是制作黑茶和红茶的关键步骤,通过发酵可以使茶叶中的酶活性增加,产生出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的时间和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5. 烘焙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焙。
烘焙的目的是除去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变质。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品质进行调整,以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6. 分级最后一步是对茶叶进行分级。
分级是根据茶叶的大小、形状和质量进行分类,以便于不同类型的茶叶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茶叶就完成了制作。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调控和管理,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制茶的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许多的技术和经验。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茶叶的制作过程,更加珍惜每一杯好茶。
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79297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7.png)
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有哪些1.采摘:制茶的第一步就是采摘茶叶。
一般来说,春茶采摘时以芽头未展开的嫩叶为主,夏茶采摘时以芽叶嫩绿新长为主,秋茶采摘时以成熟的茶叶为主。
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茶叶,以免影响后面的工艺。
2.萎凋: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萎凋处理。
萎凋是将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其柔软、容易揉捻的过程。
萎凋的方法有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两种。
室内萎凋是将茶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房间内,室外萎凋则是将茶叶摊放在竹席或凉席上。
3.炒青: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炒青处理。
炒青是利用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完全蒸发,并通过炒制使茶叶变得干燥,杀死茶叶中的酶类。
炒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以及杀菌防腐。
4.揉捻:炒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处理。
揉捻是通过机器或人工的方式将茶叶捻成团状,使其形成特定的外形和内质。
揉捻的过程中,茶叶会逐渐释放出香气,茶汁也会均匀地渗出茶叶。
5.干燥: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是将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加热蒸发,使其达到制定的含水量。
干燥的方法有日晒干燥、烘焙干燥和机械干燥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烘焙干燥。
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免茶叶过干或过湿。
6.分类:干燥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类处理。
分类是根据茶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将茶叶分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或不同工艺的过程。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的选购,以及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级和包装。
除了以上的基本流程,制茶还包括其他一些辅助工艺,如杀青、蒸青、包装等。
杀青是在萎凋前或炒青后,将茶叶迅速加热使其停止发酵的过程。
蒸青是将鲜叶放入蒸锅中蒸煮,使其柔软,以便后续的揉捻工序。
包装是将制好的茶叶装入适当的包装袋或容器中,保持其新鲜和保存。
总的来说,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主要包括采摘、萎凋、炒青、揉捻、干燥和分类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都有着直接影响。
制茶的工艺流程需要根据不同茶叶品种和品质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
古法传统制茶工艺流程
![古法传统制茶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5b57e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0.png)
古法传统制茶工艺流程古法传统制茶工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制茶方法。
传统制茶工艺流程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是采摘环节。
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采摘的时间和方法对茶叶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春茶采摘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夏茶采摘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秋茶采摘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采摘时要选择嫩芽,嫩叶,嫩梢,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接下来是萎凋环节。
萎凋是将采摘好的茶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茶叶中的水分逐渐挥发的过程。
萎凋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萎凋时间在2-4小时之间,温度在20-25℃之间。
然后是揉捻环节。
揉捻是将萎凋好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中的汁液充分释放,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也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揉捻时间在30-40分钟之间,力度要适中。
接着是发酵环节。
发酵是将揉捻好的茶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发酵的过程。
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在2-3小时之间,温度在25-30℃之间。
最后是烘干环节。
烘干是将发酵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的过程。
烘干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烘干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温度在80-90℃之间。
以上就是传统制茶工艺的流程。
传统制茶工艺虽然时间和工序较长,但是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制茶方法。
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4dfc8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f.png)
制茶的工艺基本流程有哪些茶文化在中国非常盛行,而茶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制茶的工艺流程,一起来看看。
制茶的工艺流程1、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采下来后称为茶青。
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2、萎凋:茶青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失掉一部分水分,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3、发酵:指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空气起氧化作用。
发酵会使茶发生香变,未经发酵的茶叶,喝起来有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
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发酵就会变成糖香。
4、杀青: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并使茶叶变软。
需用炒青和蒸青工艺。
炒青就是下锅炒。
蒸青即用蒸汽把茶青蒸熟。
5、揉捻: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
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
6、干燥:揉捻完就算茶叶的加工程序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分蒸发掉,这个过程称为干燥。
干燥的方式有三种: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干燥、自走式干燥机干燥。
7、精制:干燥后的茶叶在销售之前,还需要再经过一番精制。
它包括: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的等级: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复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8、包装:为精制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便成了上市销售的成品了。
在整个制茶工艺流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一个工序,发酵程度不一样,制成的茶品性也各异;揉捻是第二个重要的工序,揉捻的轻重能塑造出茶叶不同的特性:干燥是另一个重要的工序,所用焙火的高低能改变成茶的风味。
上述制茶工艺及工序只是一般的制茶流程,针对不同品类的茶,根据其特性,还需要做特殊工艺处理。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关系在中国,“道”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而不是这些生活的枝叶。
反观日本,它从中国拿过去的一些皮毛就堂而皇之地称之为“道”!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国,而其发展之路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制茶的工艺
![制茶的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dc891b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f.png)
制茶的工艺1. 制茶概述制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过程,最终制成具有特定香气和口感的茶叶。
制茶的工艺因不同种类的茶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烘焙。
2. 采摘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续加工过程的质量。
一般来说,采摘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这时气温较低,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少。
采摘时要注意选择嫩叶,通常以两片新叶和一个芽头为宜。
3. 萎凋萎凋是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其水分逐渐蒸发,并使叶片柔软。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自然萎凋或人工萎凋来完成。
自然萎凋需要较长时间,通常需要数小时至一天左右,而人工萎凋则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加快萎凋的进程。
4. 揉捻揉捻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轻轻揉捻,使其叶细胞断裂释放出茶汁。
这个过程有助于茶叶的发酵和氧化。
揉捻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过轻会导致茶叶无法充分释放茶汁,过重则会破坏茶叶的形状和质地。
5. 发酵发酵是制造黑茶、红茶等发酵类茶叶的重要工艺环节。
在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时间长短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一般来说,黑茶需要较长时间的发酵,而红茶则需要较短时间。
6. 烘焙烘焙是制造绿茶、乌龙茶等非发酵类茶叶的关键环节。
经过揉捻和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焙,以停止茶叶内部的化学反应,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行调整,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7. 茶叶品质评判制茶过程中,评判茶叶品质的标准通常包括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汤色等方面。
外形要求整齐匀称,色泽鲜亮;香气要纯正持久;滋味要醇厚爽口;汤色要清澈明亮。
这些品质指标是衡量茶叶好坏的重要依据。
8. 茶具与冲泡制好的茶叶需要使用适当的茶具进行冲泡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常见的茶具有紫砂壶、玻璃杯、盖碗等。
冲泡时,应注意控制水温、冲泡时间和用水质量,以充分释放茶叶中的香气和营养成分。
制茶 工艺
![制茶 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1f5e5c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4.png)
制茶工艺
制茶工艺是指将新鲜的茶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制成具有特定香气和口感的茶叶的过程。
茶叶的制作工艺因地域、品种、季节等因素而异,但一般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
首先是采摘。
采摘是制茶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采摘的时间、方法和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春茶采摘时间较早,茶叶嫩度高,口感清香;夏茶采摘时间较晚,茶叶老化程度高,口感苦涩。
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茶叶,以免影响品质。
接下来是萎凋。
萎凋是将采摘的茶叶放置在通风、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使其水分逐渐散失的过程。
萎凋的时间和温度因茶叶品种和季节而异,一般为2-4小时。
萎凋后的茶叶变软,便于揉捻。
揉捻是将萎凋后的茶叶揉捻成条状,使其内部的细胞破裂,释放出茶汁,促进发酵。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也因茶叶品种和季节而异,一般为30-60分钟。
揉捻后的茶叶变得有弹性,颜色也变深。
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通风、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过程。
发酵的时间和温度因茶叶品种和季节而异,一般为2-4小时。
发酵后的茶叶颜色变红,香气和口感也发生了变化。
最后是烘干。
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放置在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的过程。
烘干的时间和温度因茶叶品种和季节而异,一般为20-30分钟。
烘干后的茶叶水分含量降低,口感更佳,也便于保存。
制茶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进行掌控。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才能制出口感鲜美、香气浓郁的好茶。
古法制茶工艺流程(一)
![古法制茶工艺流程(一)](https://img.taocdn.com/s3/m/ac57ea1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b.png)
古法制茶工艺流程(一)古法制茶工艺简介古法制茶工艺是传统的茶叶制作方式,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几个关键步骤。
这个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许多茶叶爱好者所钟爱的方式。
采摘茶叶采摘一般在春天进行,此时茶树新叶嫩芽较多,品质最佳。
采摘时要注意手法,轻轻摘下嫩叶,不要损伤茶叶本身。
萎凋采摘回来的茶叶要进行萎凋处理。
一般将摘下的嫩叶散放在通风的地方,让茶叶自然凋谢,使其失去部分水分。
揉捻萎凋后的茶叶要进行揉捻。
这个步骤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茶叶进一步失水,另一个是使茶叶外观变得卷曲,更有观赏性。
揉捻一般是手工进行,需要细心、耐心。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中,茶叶会分解成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成分,同时释放出芳香气味。
发酵的时间要根据不同茶叶的工艺来决定,需要不断检测茶叶的状态。
烘干发酵后的茶叶要进行烘干。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保持茶叶的香味和口感,并防止霉菌滋生。
烘干的时间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工艺来决定,需要不断检测茶叶的状态。
总结古法制茶工艺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耐心。
但是,通过这个工艺制成的茶叶,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富有仪式感,能为茶叶爱好者带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注意事项在进行古法制茶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采摘时要选择正常的茶叶品种,且不要摘下破损或存在病虫草害的叶子。
•萎凋时要让茶叶散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避免过度接触湿气。
•揉捻时要轻柔,避免过度捏压或拉扯。
•发酵时需要控制茶叶的温度、湿度等参数,避免发酵过程中发生异常。
•烘干时需要控制烘干的温度和时间,以免烤焦或过度烘干。
结语古法制茶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独特的工艺。
在现代茶叶工业发展的趋势下,古法制茶工艺已经逐渐被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但是,这种工艺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保留这种工艺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广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茶叶。
现代制茶工艺流程
![现代制茶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570233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d.png)
现代制茶工艺流程制茶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现代制茶工艺已经趋于成熟和科学化。
下面将介绍一下现代制茶的主要工艺流程。
一、原料采摘和筛选制茶的首要步骤是采摘新鲜的茶叶原料。
一般来说,茶叶的最佳采摘时间是在清晨或傍晚,此时茶叶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
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进行筛选,将叶片与茎梗分开,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二、杀青杀青是制茶的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处理使茶叶的酶活性迅速降低,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一般采用高温烘焙或蒸汽杀青的方法。
高温处理还能帮助茶叶保持新鲜的绿色,增加茶叶的香气。
三、揉捻揉捻是为了进一步破坏茶叶的细胞结构,使茶叶的汁液与空气更好地接触,促进茶叶中的有益物质释放。
揉捻还可以改变茶叶的形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揉捻的方法有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两种,不同的茶叶使用的揉捻方法也有所不同。
四、发酵发酵是制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不同种类的茶叶发酵的时间和方法也各有不同,如绿茶不发酵,红茶发酵时间较长。
五、烘干烘干是为了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提高茶叶的贮存稳定性。
烘干过程中,茶叶需要暴露在高温下,使茶叶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烘干的方式有晾晒和烘焙两种,晾晒适用于绿茶等不发酵茶叶,烘焙适用于发酵茶叶。
六、分级和包装制茶完成后,茶叶需要经过分级和包装。
分级是根据茶叶的外观、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消费者选择。
包装是为了保护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期限,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纸盒、铁罐等。
七、质检和出厂最后一步是对制茶产品进行质检,确保茶叶的质量符合标准。
质检包括对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口感等进行评估。
通过质检合格后,茶叶可以出厂销售。
以上就是现代制茶工艺的主要流程。
当然,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总体上遵循以上的步骤。
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使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使茶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抛间结合,多抛少闷。
• 在锅温较低时可适当提早闷炒并适当延长闷炒时
• • •
间,避免产生红梗红叶。 闷炒还能使叶质柔软,有利揉捻成条。对于老嫩 不匀以及茶梗和粗老叶含量较高的原料,闷炒作 用更为显著。 闷炒还能改善低级茶的内质。闷炒加速蛋白质的 水解作用,从而提高氨基酸的含量,增进茶汤滋 味;同时,闷炒可适当破坏叶绿素,能改善低档 茶的叶底色泽。 闷炒缺点:如闷炒时间过长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首先是影响眉茶香气。主要是青草气不能充分散 发,同时还会产生水闷气;其次是叶子变黄
中等嫩叶:揉30—40分钟左右。压力调节: 轻压10分钟,重压15-35分钟,(中间松压 2-3次),轻压5分钟下机 老叶:揉40-50分钟左右。压力调节:轻压 10分钟,重压25-35分钟(中间松压2-3 次),松压5分钟下机 老嫩不匀的叶子:开始按嫩叶揉捻要求进行, 然后用孔径 1×1的筛子时进行筛选筛分,筛下叶 子进行干燥,筛面进行复揉,达到揉捻均匀的目的。 避免了嫩叶断碎,老叶 揉捻不足的现象。
第三章
绿茶加工
• 本章重点:
• 绿茶的加工工艺,杀青,揉捻,三次干燥,珠茶,花茶工艺
流程
第三章
绿茶加工
• 第一节 眉茶的初制 • 第二节 珠茶的初制
• 第三节 烘青的初制
第一节 眉茶初制(炒青制法)
我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首。各省所产的眉茶,品质各有 不同。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有安徽的“芜绿”、“屯 绿”、“舒绿”;江西的“婺绿”、“饶绿”;浙江的“温 绿”、“遂绿”以及湖南的“湘绿”。 眉茶传统制法均在锅里炒干,其条索为长条形,习惯上称 为炒青或长炒青茶。 各地炒青的品质特征有异,但对高级茶品质各地有着 共同的要求。均要求外形条紧结圆直,匀齐,有锋苗,内质 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浓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无红梗红叶,生青及闷黄叶。
(二)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所以采取
‘“抛闷结合”的杀青方法,既发扬 了抛炒与闷炒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 的缺点,提高杀青效果。但如何掌握 抛与闷,二者如何结合,这要看具体 鲜叶而定。一般而论,嫩叶宜多抛, 老叶要多闷。
(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所谓老杀,主要标志是叶子失水较多; • 所谓嫩杀,就是叶子失水适当 • 嫩叶老杀: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高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使叶温达 80℃以上,尽快地抑制酶活性,在极短的 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 气 • 先高后低:炒法与叶温密切有关。以破 坏酶活性的作用而论,闷炒效果较好,抛 炒效果较差。长期抛炒,锅温应比闷炒略 高,但不是愈高愈好,过高的叶温对眉茶 外形和内质都不利(表6-2)
锅底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以抛炒来使叶 子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和青草气迅速散发, 叶温也随着下降。抛炒的优点:茶香气较 好,低沸点的具有强烈青草气的芳香油在 抛炒过程中容易散发。如青草气的主要组 成部分的青叶醇,在抛炒过程中大量挥发, 对改善成茶香气是有好处的
(二)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抛炒缺点:如抛炒时间过长.就容易使芽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从表6-2表明,温度过高,在热的作用下,
叶绿素少量的破坏,有利于绿茶的色泽,特别 是低档鲜叶使深绿变为浅绿。如果温度过高, 叶绿素破坏较多,使叶色泛黄,降低眉茶品质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杀青温度较低,多酚类化合物减少较多,有利于提高绿
茶品质: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可减轻眉茶的涩味;可 溶性糖类,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含量较多。这些 物质对形成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掌握”高温杀青”’时, 还必须做到先高后低,这是使杀青叶能够 达到“杀匀杀透”,以及达到老而不焦, 嫩而不生的有效手段。
(二)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在杀青方法上,应该是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这也是杀青技术应掌握的原 则之一。
(二)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抛炒优点:在高温杀青条件下,叶子接触
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活 性未彻底破坏,易产生红梗红叶;同时, 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 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
(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老叶嫩杀:低级粗老叶应杀得嫩。
因为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 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过 少,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易断 碎。
1.投叶量:
投叶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揉捻质量,工效,投叶 理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不均匀,扁啐叶 较多,而且时间较长,叶子过少,则不易成条,工效 低,碎茶多。因此,必须掌握好各类揉捻机的投叶量。 各种型号揉捻机的投叶量,是P31。 掌握程度:对于料杠加压结构的揉捻机,装叶时要 求手稍压紧,叶子装至比桶口浅1—2处,不可过满, 否则,揉捻机转动时,由于桶内运动时桶盖的反作用 力而使盖子,甩出去造成事故(丝杆加压有自锁现 象)。
•
三种杀青机比较
湖南农学院和湖南省茶叶公司等单位,对三种杀 青机作了杀青比较试验,结果如表6-4
新型杀青机
微波杀青
四、杀青程度
• 杀青程度: 杀青叶质量的良好与否,是决
定眉茶品质的重要环节。杀青适度的表示 方法,主要有二: • 一是以杀青叶减重率或杀青叶含水量来表 示。 • 二是以杀青叶外观叶相来表示。
叶断碎,甚至炒焦,再加上梗子与叶脉含 水量高而与锅底接触面又小,升温没有叶 片那么容易。因而,造成杀青不匀,红梗 红叶,所以,在杀青中,应注意采用抛闷 结合的方法,利用形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 力,迅速升温,以解决抛炒中芽叶各部位 升温不一致的矛盾。
(二)抛间结合,多抛少闷。
闷炒优点: 从表6-3可以看出,闷炒时叶温较高,提前1min 最高叶温到来也就相应提前1min 。闷炒叶温不仅升得快而且 升得高,对更快地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压力和时间:
炒青绿茶要求香索紧结,圆直,匀整,茶汤有一 定的浓度,同时又要耐泡。形成这些特征,首先与揉 捻时压力调节有很大关系。揉捻时间视揉捻叶量叶质 及加压等情况灵活掌握。 揉捻过程中掌握: 压力:轻—重—轻,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 解决分筛,多次揉捻等原则 实际生产过程中掌握: 嫩叶:揉20—25分钟左右。压力调节:轻揉1 0分钟,加压5—10分钟,解压5分钟下锅,干燥。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高温杀青:鲜叶中低沸点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青叶 醛、青叶醇。其中占鲜叶香气物质总量60%左 右的是青叶醇,它有顺型和反型两种构型,绝大 部分是顺型,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沸点为 156-157℃经过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有 一部分可转化成反型青叶醇,反型青叶醇具清香 气味;其次是青叶醛,具强烈的青草气,沸点为 138-140℃,通过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此 外一些具有难闻不快气味的低级醛,酸等经过高 温杀青,基本上均可挥发
一. 眉茶杀青
鲜叶加工虽然各产区不尽相同,但 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分为杀青、揉捻 和干燥三道工序 本节讲述眉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杀青
一、杀青的目的
杀青是形成和提高眉茶品质关键的技术 措施,其主要目的:
• (一)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 • • •
合物等的酶性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 味 (二)散发青气、发展茶香 (三)改变叶子的内含成分的化学性质,促进绿 茶品质的形成 (四)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柔软,增加韧 性,便于揉捻成条
三、杀青方法 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一)锅式杀青机 (二) 滚筒杀青机 (三)槽式杀青机
(一) 锅式杀青机
• 投叶量:应以锅温、鲜叶老嫩、
叶表含水等不同情况而定。锅温 高,投叶量可以适当增加;雨水 叶,投叶量不可过多。
(一) 锅式杀青机
• 方法:正常芽叶下锅后先抛炒3min,后闷
炒1-2 min ,再抛炒直到杀青适度为止。雨 水叶、露水叶应多抛,较老叶子应多闷。 • 时间:因锅温与叶量以及叶子质量而异。 58型和67型杀青机投叶量较多,时间较长,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约需9-12min 。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温度在不使叶子产生红梗红叶
前提下,温度勿过高,适当低温对眉茶品质有利。杀青锅 温过高,叶子很易烧焦冒烟,这是目前茶叶烟焦味较重的 主要原因,也是碎茶较多的原因之一。在杀青后阶段,酶 活性已破坏,叶子水分已大量蒸发。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 如果继续采用高温,不但芽尖和绿叶易炒焦,而内部化学 成分也会受到损失,影响眉茶的品质。
温保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
当杀青结束时,必须在结束前半小时 降温,以免结束时产生焦叶。
(三)槽式杀青机
槽式杀青机 为连续式杀青机。目前各地已较普遍使用
• 优点:槽式连续采青机发展了锅式杀青机能保证
杀青叶质量的优点,又克服了锅式杀青机不能连 续生产的缺点。与滚筒杀青机相比,既可连续化 生产,又可保证杀青叶的质量。尤其是杀青叶的 叶色和香气达到满意的效果。 缺点:槽式杀青机的弧形锅片在杀青受热过程中 较易变形,这是有待克服的缺点。
四、杀青程度
在正常情况下 各级鲜叶的含水量、杀青叶减 重率和杀青叶含水量如表6-5
四、杀青程度
• 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标志是:叶色暗绿,梗弯曲断
•
不了,香气显露青气消,用手捏起成条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不带 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有粘性,嫩茎梗折之不 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略 带茶香
•
总之,破坏鲜叶的组织与结构,改 造 鲜叶的形质,为绿茶独特的品质奠 定良好的基础,这既是杀青的目的, 也是杀青技术措施的基本根据。
二、杀青技术因素与技术措施
杀青技术措施,主要有三点。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二)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酶的钝化:鲜叶中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 化物酶等,各种酶对温度的反应有差异。如过 氧化物酶在15~25℃的范围内,其活性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升高至35℃以上时, 活性就明显下降。多酚氧化酶在15-55℃的范 围内,随温度上升活性增强。当温度升高至 65℃以上时,活性才明显下降。当温度接近 100℃时,几乎所有酶顷刻间失去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