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编码:14108C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大学语文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应用知识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上)一、教学要求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和建国以来几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概况,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并在教学大纲的比较中,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设置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发展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地位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难点:怎样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主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难点:怎样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下)一、教学要求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概况,了解建国以来几种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并认识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2.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探讨和课程资源问题,以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三、重点难点在本章的学习中,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是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二、任课教师:钟启泉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学时安排:36学时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课程设计与教学原则,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将来的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教材:1. 主教材:《教学论》主编:杨锡佑2. 辅助教材:《教育原理与教学导论》主编:黄雅琳七、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概述2.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3. 教学理论与教学过程4. 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5. 教学方法与技巧6. 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7. 教师角色与教学素质8. 教学案例剖析八、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讲授+互动讨论2. 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九、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课后作业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3. 期末考核:开卷考试十、教学要求:1. 学生要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作业。

2. 学生要按时听课,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做到课前准备,课后复习。

3. 学生要尊重教师和同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十一、教学重点难点:1. 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2. 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3.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4. 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十二、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设计概述第3-4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第5-6周:教学理论与教学过程第7-8周: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第9-10周:教学方法与技巧第11-12周: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第13-14周:教师角色与教学素质第15-16周:教学案例剖析十三、教学安排:1. 课堂授课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2-4节2. 实践教学时间:每周五下午2-4节3. 教师答疑时间:每周二下午2-3节十四、其他:1. 本教学大纲系列仅供参考,如有需要,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学生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教师交流。

在教学大纲所列的内容之上,我将继续扩写新的内容。

十五、教学资源准备:1. 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视瓶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理论和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课程编码:16A04051 学分: 1.0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刘欣,孙泽文,严权主编,《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让师范类专业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价值和基本策略,正确认识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掌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为从事教学工作奠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教学目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模式、课程和教学评价及课程开发等内容。

2、通过课堂讲授与观看优质课视频要求掌握说课的方法、掌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3、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能形成对课程与教学现象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

要求学生完成说课的视频录制和作业,完成期末考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位,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要素,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研究对象;要素;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授课内容]一、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与任务三、课程与教学论基本要素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五、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六、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含义,了解课程的不同形态,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涵义及其不同取向,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的依据及原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2010年12月修订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际,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绪论第一节课程论与教学论一、课程与课程论二、教学与教学论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二、“教学法”阶段三、“教材教法”阶段四、“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五、“教学论”阶段六、“教育学”阶段七、“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本章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含义一、“语文”概念辨析二、语文课程的内涵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特点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第三节语文课程的价值一、人的发展价值二、提升素养的价值三、文化传承的价值四、审美陶冶的价值本章重点: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目标概述一、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简述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启示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析第三节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高中语文必修课课程目标简析三、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简析本章重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一、20世纪前期的国文国语课程标准二、20世纪后期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比较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三、比较中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章重点: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第四章语文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课程内容概述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三、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四、教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成第二节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三、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五章语文教材的编制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一、语文教材的内涵二、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一、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三、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第三节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一、分编型语文教材二、合编型语文教材本章重点: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的价值第六章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第一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二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三节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人教版二、语文版三、苏教版四、粤教版五、鲁人版六、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本章重点:中小学语文新教科书的价值追求第七章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概述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四、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第三节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语文地方课程二、语文校本课程本章重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第八章识字写字教学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内容第二节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历史发展二、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四、写字教学策略五、书法教学策略本章重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第九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二、阅读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阅读教学方法一、朗读二、默读三、讲述四、问答五、讨论六、提要七、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第三节阅读教学过程一、探究阅读教学过程的意义二、阅读教学过程模式的历史发展三、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几对辩证关系本章重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章写作教学第一节写作教学的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写作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写作教学的方法一、写作教学的原则二、写作教学的一般方法三、供料式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方法第三节写作教学过程一、审题二、选材三、立意四、谋篇布局五、批改六、讲评本章重点:写作教学目标写作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一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一、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二、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三、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四、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本章重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二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目标二、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其目标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本章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十三章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二、语文教学评价的体系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第二节语文学习评价一、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二、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三、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第三节语文教师评价一、语文教师评价的原则二、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四、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第四节语文考试一、考试类型二、语文考试的题型三、语文试卷编制本章重点:语文教师评价语文学习评价第十四章语文学习心理第一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第二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一、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第三节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三、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本章重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第十五章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第一节语文学习方式一、学习方式的一般认识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节语文学习方法一、语文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二、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和系统三、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三节语文学习习惯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二、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与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十六章课外语文学习第一节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一、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节课外语文学习的特点一、实践性二、自主性三、综合性四、开放性第三节课外语文学习指导一、课外阅读指导二、课外写作指导三、课外口语交际指导四、课外综合性学习指导本章重点: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关系课外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指导第十七章语文教师第一节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一、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二、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三、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五、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一、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二、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三、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四、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第三节说课与评课一、说课二、评课第四节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第十八章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一、远古至西周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时期六、宋元时期七、明代八、清代第二节中国古代语文教材一、蒙学教材二、经学教材三、文选教材四、诗选教材五、作文教材第三节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一、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二、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第四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一、孔子二、孟子三、荀子四、韩愈五、胡瑗六、朱熹七、王守仁八、曾国藩第五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一、《学记》二、《颜氏家训》三、《朱子读书法》四、《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五、《家塾教学法》六、《教童子法》本章重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问题和弊端第十九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课程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课程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课程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课程六、21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第二节中国现代语文教材一、清末民初的语文教材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教材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教材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教材六、21世纪初的语文新课程教材第三节中国现代语文教学一、清末民初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法时期二、“五四”前后学习欧美教学方法时期三、20世纪30至40年代“精读”、“略读”时期四、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时期五、20世纪60年代“精讲”、“多练”时期六、“文革”以后多元探索时期七、21世纪初新课程语文教学第四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一、蔡元培二、夏丏尊三、叶圣陶四、朱自清五、吕叔湘六、张志公第五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一、《新著国语教学法》二、《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三、《中学国文教学法》四、《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五、《美日苏语文教学》六、《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七、《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八、《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九、《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本章重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对当今语文课改的启示教材: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它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将以往的课程论与教学论两门学科进行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与现有的课程论与教学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学科教学论等课程都有一定联系。

有些课程,中央电大的学员已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习阶段中有所学习,有些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前置课程或后续课程将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方式。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文字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

视频资源为国家开放大学VOD点播10讲。

文本辅导材料及参考资料若干。

2.教学环节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

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中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同时,本课程还将重点关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如何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4. 培养学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 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层次
- 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运用
- 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3. 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风格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学生个性与学习动机的培养
- 包容性教育与差异化课堂的构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2)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2)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课程编码:16A11090学分:3.0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推荐教材: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3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运用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评价我国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以及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与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识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形成有效地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练习,使学生养成课程审美与教学艺术的意向和追求。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初步养成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经验和能力,并训练和提高从事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思维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框架,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特征,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价值,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一)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徐学福:《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谢利民《现代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7.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靳玉乐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表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10%、20%、70%。

七、其他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三是继承和批判的结合;四是学习与研究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习指导,识字教学等,为其以后教学改进以提供指导;掌握小学课程资源开发,说课与模拟上课等,为其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在充分理解有关原理的基础上,能巧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以及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

二、课程教学要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后学生要多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小学课堂,认真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策,在此基础上写成专业小论文。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资源、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程难点:语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诊断、生成性教学等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媒体PPT、视频教学等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概述(4学时)1.教学内容(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四个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小学语文课程性质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范围和作用(2)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3)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目标(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与教材(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概述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小学语文学习指导(5学时)1.教学内容(1)语文学习与学生发展(2)小学语文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方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2)教学难点:几种主要的现代学习理论第五章识字教学(4学时)1.教学内容(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2)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3)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方法、字形教学的方法(2)教学难点:字形教学的方法第六章阅读教学(5学时)1.教学内容(1)阅读教学综述(2)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设计(3)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以课文为中心的篇章教学(2)教学难点:掌握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的方法第七章习作指导(5学时)1.教学内容(1)写话教学(2)习作教学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教学难点: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第八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式设计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教学设计之教学过程(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之教学过程第九章说课与模拟上课(5学时)1.教学内容(1)说课教学的内容、一般程序和方法及其评价(2)模拟上课的类型特点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模拟课堂与说课的区别、模拟上课的特点(2)教学难点:模拟课堂与说课的区别第十章课堂观察与诊断(5学时)1.教学内容(1)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价值(2)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特点(3)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类型(4)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方式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类型与方式(2)教学难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诊断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60%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孙凤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蒋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徐林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6]《小学语文教学论》,李广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龙宝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吴忠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小学教学论》石鸥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9]《教学论》,李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401112B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专业基础及核心主干课程。

强调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究有机结合,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能系统地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并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三大模块,分别是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五大领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练。

第一模块主要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教材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部分主要是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讲授为主,要求学生理解、领会;第二模块主要是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各领域教学的任务、策略、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需要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认识、理解并领会教学的策略、方法与技能,进而运用所学教学策略和方法尝试进行教学设计,并注意领会并使用相关教学技能;第三模块实践操练环节,是在完成三至六七教学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试讲,最后在班级里试讲,通过试讲巩固并落实相关的教学原理,提升教学实践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理解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第二节了解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04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Pedagogy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目的: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小学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为从事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能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和教学论
第二节学习课程和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妇女私和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课程的概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课程,表达自己的课程观;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概况,熟悉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课程理论所设计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课程的概念和课程的形态。

教学难点:课程的形态。

第三章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目标
第二节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重点:课程内容。

教学难点:课程内容。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实施
第二节课程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明确课程实施的概念,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了解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取向。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第三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和意义;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
第二节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了解教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教学的特征;探讨教学的本质和优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重点:现代教学的特征和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教学等概念。

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目标
第二节教学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教学目标的涵义、表现形式及其分类;学会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功能的概念,把握教学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

第八章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当前值得关注的集中教学模式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认识教学模式的概念;了解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当前几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当前几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

第九章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小学教学方法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教学方法的概念、组合和分类;掌握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十章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手段概述
第二节教学手段的分类
第三节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第四节教学手段现代化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教学手段的概念,知道教学手段的不同分类;理解各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功能,掌握选用教学手段的基本原则;理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涵义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难点: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涵义及其意义。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第二节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发展
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明确组织教学形式的涵义、意义和历史演变;熟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全面认识班级授课制;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并掌握其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第十二章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管理
第二节教学评价
第三节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内容;掌握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策略,反思我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

教学难点: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改革发展趋势。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密切关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能通过阅读各种课程和教学类的学术期刊,弥补理论和空洞和缺陷,主动建构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观。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51学时,其中理论51学时,实践0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第一章绪论 2 0 2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6 0 6
第三章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 0 3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3 0 3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3 0 3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6 0 6
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4 0 4
第八章教学模式 3 0 3
第九章教学方法 6 0 6
第十章教学手段 6 0 6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6 0 6
第十二章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3 0 3
合计51 0 51
五、与各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前,学生已经修完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班级管理等教育类课程,本课程与科学教学研究方法类课程同时开设,可以用本课程的理论去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也能用学科教学方法课程的内容验证本课程的理论。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有一次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本课程可以为学生的教育实习提供理论支持。

六、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平时成绩分作业成绩、教学小论文成绩和课堂教学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总成绩为平时30%+期末70%构成。

学生的成绩采用百分制。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王本陆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参考书目
①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②李秉德主编.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③施良方.崔允郭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④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⑤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⑥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执笔人:闫瑞祥审核人:徐浩斌教学院长:李黎院长:林慧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