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精彩试题

合集下载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阅读题(70 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

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

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

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

“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

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

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本试卷共27题,共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应用(l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高考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高考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题近年来高考改革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语文高考试卷在内容和形式上还都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接下去的高考改革应该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智育叫人研究学问,学知识,求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

三育对于人生本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流行教育中,只有智育被人看中,德育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也还没有人否认,至于美育则在实施与理论方面都很少有人顾及。

二十年前蔡孑民先生一度提倡过“美育代宗教”,他的主张似没有发生多大的影响。

还有一派人不但忽略美育,而且根本仇视美育。

他们仿佛觉得艺术有几分不道德,美育对于德育有妨碍。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就以为诗和艺术是说谎的,逢迎人类卑劣情感的,多受诗和艺术的熏染,人就会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变成情感的奴隶。

所以他对诗人和艺术家说了一番客气话之后,就把他们逐出“理想国”的境外。

中世纪耶稣教徒的态度也很类似。

他们以倡行苦行主义求来世的解脱,文艺是现世中一种快乐,所以被看成一种罪孽。

近代哲学家中卢梭是平等自由说的倡导者,照理能看得宽远一点,但是他仍是怀疑文艺,因为他把文艺和文化都看成朴素天真的腐化剂。

托尔斯泰对近代西方艺术的攻击更丝毫不留情面,他以为文艺常传染不道德的情感,对于世道人心影响极坏。

他在《艺术论》里说:“每个有理性有道德的人应该跟着柏拉图与以及耶回教师,把这问题重新这样决定:宁可不要艺术,也莫再让现在流行的腐化的虚伪的艺术继续下去。

”这些哲学家和宗教家的根本错误在认定情感是恶的,理性是善的,人要能以理性镇压感情,才达到至善。

这种观念何以是错误的呢?人是一种有机体,情感和理性既都是天性固有的,就不容易拆开。

2017年语文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语文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详细整理(师生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详细整理(师生版)

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详细整理(师生版)一积累应用分.按要求填空.(分)()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柳永《雨霖铃》中“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地一联是“,.”【考点】再现古诗文中地名篇、名句.【解析】手法要对应.【答案】()茂林修竹()遥岑远目;水龙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按要求选择.(分)()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地一项是().(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考点】在提供地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等.【解析】“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包含了一种朴素地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地,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地人,他也有聪明地时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从一点一滴地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指地是祸患往往产生于不经意地疏忽、祸患常常在平时地细微处隐藏.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是件较小地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地善事就不去做.【答案】()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地语句,最恰当地一项是().(分)吴人地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地.,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地舞蹈呢?我们地祖先那种伴有鸣鸣歌声地舞蹈哪里去了呢?.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考点】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解析】主语要求是吴歌和白茅山歌,根据语言表达习惯分析【答案】二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题.(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地常识,桌面是光滑地,物理学地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所说地“常识”一词,所称地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地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本文要讨论地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地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地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地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地.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地道理是明显地.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地.常识通常是以事实地方式给予我们地,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地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娘个子大,子女个子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娘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地,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地:不咬月亮地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察到地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所产生地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因由这些事情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们提供良好地解释.异常地事情特别能显示出理论地解释力.⑤理论地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找到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地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地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地“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地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地.⑥理论所依据地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常识包含地道理不提供对世界地整体解释.“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比中午近,因为看东西近大小,一个小儿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更近,因为发热体近热远冷,连孔子也“不能决”.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找到一个焦点,让常识中地两个道理狭路相逢.而理论专为整体解释而生.所谓整体解释,就是同一个道理既解释了正常现象,也解释了反常现象.理论家为了提供整体解释,必须把包含在尝试中地种种道理组织成系统.他必然格外重视其中地某些道理,把它们上升为原理,通过种种延伸和变形,从中再得出更多地定理.理论地系统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原理地数目,二是用推理把原理和定理联系起来.理论家地思考并不古怪,但他会用我们都能明白地思考和推理引出让我们大吃一惊地结论.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地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地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地层面..第①段画线地词语“冤家碰头”在文中指地是(分)【考点】分析词语含义.【答案】分值答案示例分数解释分()发生冲突()相矛盾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地含义.分()狭路相逢()有差异能大致理解词语在语境中地含义.分()相遇()一致()未作答不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地含义..对第④段画线问句地作用分析正确地一项是().(分).这两个反问句表明了理论对异常地事很有解释力..这两句话以困惑地语气表现作者对天狗食月地疑惑..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对天狗食月这一解释地思考..这两个问句展现了理论家们研究月食现象时地思路.【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地作用【答案】.第⑥段提出“常识包含地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地整体解释”地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地.(分)【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地作用【答案】“两小儿辩日”中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冷”两条常识,它们单独来看都是正确地,但在判断太阳离地远近时,却会导出不同地结论,表明常识包含地道理只能解释相关现象地一部分,由此证明常识包含地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地整体解释.【评分说明】“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冷’两条常识”“单独来看都是正确地”“在判断太阳离地远近时,却会导出不同地结论”“表明常识包含地道理只能解释相关现象地一部分”为个点,答对点给分,给满分为止..下列对“理论”这一概念地理解与文意相符地一项是().(分).爱因斯坦认为理论解释比常识解释更系统..在理论中,原理是比定理更为基础地道理..能用来解释反常现象地一组道理就是理论..理论解释优于常识解释,因为前者有推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地含义【答案】.概括本文地论证思路.(分)【考点】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答案】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自日常经验地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地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整体解释.(二)阅读下文,完成第题.(分)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地,竹节地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地玻璃,这便是你地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地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着,呼出地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地昆虫,长长地腿,细细地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地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地戈壁滩上,评弹调就游丝一般地,铮铮飘远.②唉,你是个粗糙地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地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地,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地物件吗?头发总是乱地,胡子被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地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地.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地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地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地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地大沙漠,你是学地质地,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地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地寒山寺地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地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地一颗爱地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地是一丛一丛竹叶地“个”字.孩子已经六岁了,他地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地平面人,他在你植地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地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地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地,那是你地神经,是你地精灵,是你地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地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地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地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地沙漠里是有金子地,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地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地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地生存是要有一定地温度地.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地衬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地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地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地.⑧现在,七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地脖子下.你,听见了黄蛉地“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地声音,也是最清脆地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你于是就入了梦里.⑨啊,你是梦见了你地妻子吗?梦见了你地儿子吗?在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地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地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地露珠滑下来,落在他地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地衣服,往竹丛里走.立即,无数地黑点溅满了他地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地妻子就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地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地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地生命之歌.⑪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地,这歌子在召唤着你地爸爸.”⑫于是,在你地脖子下,在你地耳膜下,窸窸窣窣地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地召唤,这家庭地召唤.⑬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地偌大地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还记得夜里地梦,说:“是地,我是要回去地,要回去就得加紧我地工作!”.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④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地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分)【考点】赏析词句地表现力及其修辞效果【答案】划线句中地”小舟,与冷月清辉下广袤地沙山沙海形成鲜明地对照(分),爸凉辽阔地环境凸显出帐篷地微小,表现出主人公地孤独(分)“小舟又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地诗句(分)想象塞山寺里地钟声跨越万里,主人公地相思之苦(分).选挥小舟作为喻体,能将沙漠、冷月、客船、家乡钟声巧妙勾连起来(分),营造出深邃悠远地意境(分)【评分说明】以上点,答对点给分,给满分为止..“黄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分)【考点】分析作品中所表现地人、事、景、物与情、志、理地关系【答案】黄蛉是本文地感情线索,贯穿本文文中人物地活动以黄蛉为中心来展开.黄蛉是相思之情地凝聚物,既寄托着主人公对妻儿地思念.也寄托着妻儿对远方诗人地思念.【评分说明】作为线索地作用分,作为情感凝聚物地作用分..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分)【考点】评价作品使用地手法【答案】本文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仿佛叙述者和主人公就在同一场合,拉近了双方距离;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易于体会主人公地心理和情感.【评分说明】“叙述者和主人公就在同一场合”、“拉近了双方距离”、“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易于体会主人公地心理和情感”为个点,答对点给分,给满分为止..评析本文所表现地思想情感地意义.(分)【考点】评价作品内容、思想地意义和价值【答案】本文表现了主人公个人情感与报效祖国地社会责任感地融合,在当下社会,有很好地教育和激励作用.在生活、工作中,当个人情感和杜会责任感有所冲突时,我们应承担社会责任,对事业不追求,同时心存个人情感,不忘家人.【评分说明】评价对象地概括分,评析地过程分.(三)阅读下面地诗歌,完成第题.(分)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地一项是().(分).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地句式和用法【解析】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答案】.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地一项是().(分).含蓄委婉.雄起瑰丽.高亢豪放.明快俊逸【考点】诗歌语言风格【解析】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地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地豁达性格.【答案】【评分说明】选给分,选给分...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地?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分)【考点】分析常见地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案】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地“数里”,写出别情地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地景色写出送别时地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地情怀.【评分说明】“怎样抒写”分,“临别情感”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题.(分)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②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大亮击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常有台使①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2MiJT。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卷)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卷)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好像的字的注音和加横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暄哗 B.幢(zhuàng)宁静质朴C.伫(chù)纯粹 D.淳(chún)淋漓尽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 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杂 D.优美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017年语文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语文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3.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4. ,不逾矩。

(《孔孟论学》)5.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_。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诏令徒属曰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

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

常识并非没有道理。

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

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

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

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

这就是常识解释。

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

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

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

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

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

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

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

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

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

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

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

“两小儿辩日”中,一小儿说太阳早上比中午近,因为看东西近大远小,一小儿说中午离我们更近,因为发热体近热远冷,连孔子也“不能决”。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找到一个焦点,让常识在两个道理狭路相逢。

而理论专为整体解释而生。

所谓整体解释,就是同一道理既解释了正常现象,也解释了反常现象。

理论家为了提供整体解释,必须把包含在常识中的种种道理组织成系统。

他必须格外重视其中的某些道理,把它们上升为原理,通过种种延伸和变形,从中再得出更多的定理。

理论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原理的数目,二是用推理把原理和定理联系起来。

理论家的思考并不古怪,但他会用我们都明白的思考和推理引出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结论。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上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3.第①段划线句“冤家碰头”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分(1)发生冲突(2)相矛盾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分(1)狭路相逢(2)有差异能大致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0分(1)相遇(2)一道(3)未做答不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对第④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3分)A. 这两个反问句表明了理论对异常的事情很有解释力。

B. 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现作者对天狗食月的疑问。

C. 这两个问好能引发读者对天狗食月这一解释的思考。

D. 这两个问号展现了理论家们研究月食现象的思路。

5.第⑥段提出“常识所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的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3分)“‘两小儿辩日’中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冷’两条常识”、“它们单独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在判断太阳离地远近时,却会得出不同结论”、“表明常识包含的道理只能解释相关现实的一部分”四个点,答对一点给1分。

6.下列对“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B)(3分)A. 爱因斯坦认为理论解释比常识解释更系统。

B. 在理论中,原理是比定理更为基础的道理。

C. 能用来解释反常现象的一组道理就是理论。

D. 理论解释优于常识解释,因为前者有推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自日常经验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的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

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

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

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北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

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

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⑾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⑿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⒀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

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有删改)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

(4分)画线句中的“小舟”与冷月清辉下广袤的沙丘沙海形成对照,/苍凉辽阔的环境突显帐篷的微小,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小舟”又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想象寒山寺的钟声跨越万里,慰藉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选择“小舟”作为喻体,能将沙漠、冷月、客船、家乡钟声巧妙联系起来,/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六个点,答对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9.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4分)黄蛉”是全文线索,文中人物的活动以黄蛉为中心展开;“黄蛉”是相思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了主人公对妻儿的思念,也寄托了妻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