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手抄报

合集下载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0.1 分式》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0.1 分式》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0.1 分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1 分式》是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运算。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的定义,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可能对分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不够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定义,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难点:分式的运算方法,特别是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分式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分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的讲解,以及相应的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的练习题目,包括分式的化简、运算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分饮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然后引入分式的概念,解释分式的含义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式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分式的图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式的含义。

同时,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如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式的值不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式的化简练习,如将分式进行约分、通分等。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案北师大版

【推荐】猜灯谜作文(精选30篇)【推荐】猜灯谜作文(精选3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猜灯谜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猜灯谜作文篇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中秋节的时候的习俗有:博饼,放孔明灯,敬田头,听香……看着妈妈忙忙碌碌地准备着,陷入美好的记忆中。

去年的中秋节,妈妈决定吃完饭后上天台边赏月边猜谜语,我们乐得直拍手叫好。

“一起赏月,猜谜语啦!”妈妈大喊。

我和弟弟都还在做自己的事。

妈妈提高嗓音:“快来一起赏月,猜谜语啦!”我和弟弟迅速打开房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天台上。

爸爸妈妈已经坐在天台的椅子上等我们了,我和弟弟也跟着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

开始猜谜语了,妈妈先下手为强:“我先出,听好了。

充耳不闻无话讲,打一茶叶名。

”妈妈话音刚落,爸爸马上接:“是龙井。

”爸爸平日里可爱喝茶了,这种简单的问题怎能难倒他。

“不能常喝浓茶,会生病哦!”我一本正经地说道,“书上就是这样写的!”爸爸微笑着说:“女儿长大了,懂事了!好吧,听你的,我以后要少喝浓茶。

”我们一家人就在这月光下,开始品尝月饼。

我们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妈妈嘱咐我们:“吃慢点,别噎着了。

”我对妈妈说:“一定不会的,如果噎着了,我就是个大傻子。

”爸爸妈妈放声大笑。

吃完月饼后,爸爸说:“该我出了。

七品小官不明断,打一食品。

”妈妈马上反应过来,说:“是芝麻糊。

”弟弟急了:“现在该我出了。

谜语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打一食品。

”“我知道,谜底是云吞。

”我高兴地大喊。

妈妈对我说:“小声点,别吵到人家赏月。

”“好吧,不过该我出了。

三两木耳,打一地理名词。

”我严肃地说。

这可把全家给难住了,“哈哈,不懂了吧?我来告诉你们吧,是森林。

”我得意地说道,爸爸妈妈哈哈大笑。

全家人沉浸在浓浓的月光中。

又是中秋月圆时,月儿圆,人团圆。

仰望夜空,昨夜星辰早已坠落,今日明月正当空。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

初二数学小报内容初二数学小报内容数学是我们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学好数学,我们也可以制作数学小报。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初二数学小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篇一:我眼中的数学】我很幸运的来到世界上,感谢爸爸妈妈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看到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高楼大厦……。

还有超市里面那琳琅满目的好吃好玩的好东西。

日里边有一横,月里边有两横,山川是三,花有四瓣、五瓣、六瓣,树木有几十个大枝条,果树上结出几百个苹果或者桃子,超市里那成千上万的的产品给我留下了美妙无比的感觉……。

世界里边有一个我,我拥有和享受着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的美轮美奂的整个世界!我的眼里满是数学,植物果实普遍较小,较小的是芝麻、稻谷,然后大米,小麦,大一点是绿豆、黄豆、玉米、枣、核桃,再大一点的就是苹果,桃子和梨。

比较大的就是西瓜了,动物体型比较大,昆虫、老鼠、兔子、狗、猪、羊、牛、大象、鲸鱼。

这些东西形状比较固定,我们在类比我们没有见过的事物时可以用这些东西来比较。

比如大象是牛的几倍!牛的眼睛和枣一样大,一层楼有两人高等。

一套人民币,有一元二元五元,就是没有三元四元,但是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任何一个价钱都能够弄出来,东西买回来了,我们多了东西,然而钱却少了,加减法真的很神奇,我家的煤球我只要看出他有横行几个竖行几个,再看有几层,就能够算出它的数量,乘法的魅力真大呀!我们的一双手,每一只手有五个指头,加起来一共十个,在我刚学10以内的加减分成法时,起到了神一样的作用!我还会算时间,在我玩偷菜的时候用的很准确,我还能算出一年中哪一天是星期几,甚至能够算出道路上的路灯在第几盏的时候是什么颜色,这就是除法的魅力……。

美丽的世界,是由各种物体组成的,这些物体都有形状和大小,都有长宽高和重量,他们之间的关系跑不出加减乘除,他们的形状能够跑不出三角、方块、圆这些点线面,我要牢牢的掌握数学的知识精髓,像如来佛一样让数学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永远也逃不出我的手心!【篇二:我眼中的数学】九月到了,秋天来了,是个丰收的日子,农民们收获粮食,我收获知识。

分式的定义是什么 数学中分式的定义是什么

分式的定义是什么 数学中分式的定义是什么

分式的定义是什么数学中分式的定义是什么分式(fēn shì)是指有除法运算,而且除数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式。

如果A、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B≠0),那么式子A / B 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式子。

数学中分式的定义是什么?以下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式的定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分式的概念定义形如,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0的式子叫做分式(fraction)。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如是分式,还有也是分式。

要使分式有意义,则y不等于0.注意掌握分式的概念应注意: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不要看式子是否是A/ B的形式,关键要满足:(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

(2)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若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由于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带有根号且根号下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无理式无理式和有理式统称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1)分式有意义条件:分母不为0(2)分式无意义条件:分母为0;(3)分式值为0条件: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4)分式值为正(负)数条件: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分式性质介绍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B,C为整式,且B、C≠0)。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约分的关键是确定分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3.分式的约分步骤:(1)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

(2)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分解因式,再将公因式约去。

注:公因式的提取方法:系数取分子和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分子和分母共有的字母,指数取公共字母的最小指数,即为它们的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_10.2分式的基本性质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_10.2分式的基本性质

别除以它们的公因式,叫做分式的约分.
2. 找公因式的方法
(1)当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先找分子、分母系数的最
大公约数,再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它们的积就是公
因式;
(2)当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
按(1)中的方法找公因式.
感悟新知
3. 约分的方法
知2-讲
(1)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就直接约去分子、分
(1) 1255xx2yy2=
(
3x 5y
);(2)a+ab22b=(a2a+22ba2b );
(3)
x23-x xy=
3
(x-y
).
知1-讲
解题秘方:观察等号两边已知的分子或分母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用相同的变化确定所要填的式子.
感悟新知
知1-讲
解法提醒: 解决与分式的恒等变形有关的填空题时,一般从分子
常取最简公分母.
感悟新知
3. 通分的一般步骤 (1)确定最简公分母;
知3-讲
(2)用最简公分母分别除以各分母求商;
(3)用所得的商分别乘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得出同分母分式.
4. 约分与通分的关系
感悟新知
例 7 把下列各组分式通分:
(1) 6x52yz3和 4x33y2z;
(2)
x-a y,
3x-b 3y,
式,再按照分母都是单项式时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
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感悟新知
知2-讲
解:(1)分母 6x2yz3、4x3y2z 的的最简公分母是 12x3y2z3, 6x52yz3= 6x52·yz32·xy2xy= 1120xx3yy2z3, 4x33y2z= 4x33·y2z3·z23z2= 129xz32y2z3;

初二数学分式手抄报

初二数学分式手抄报

初二数学分式手抄报资料1:分数的一般分数①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同分母分式(分式值不变)。

② 在分数的一般划分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确定最简单的公分母。

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确定最简单公分母的一般步骤: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二)单个字母(或包含字母的公式)的幂因子及其指数作为因子;ⅲ相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四、确保取字母(或包含字母的公式)作为底部幂的系数。

注意: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

分数缩减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步骤: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因子,然后去除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子。

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 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则分子分母应首先分解,然后减少。

设计图数据2:分式方程意义与解法分数阶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数阶方程的解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

不要忘了改变符号};② 根据求解积分方程的步骤计算未知数的值(移动项,如果有括号,则移除括号,注意符号变化,合并类似项,并将系数转换为1);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通常,要测试根,只需将积分方程的根替换为最简单的公分母。

如果最简单的公分母等于0,则此根为加法根,否则此根为原始分数方程式的根。

如果解的根是加法根,则原始方程没有解。

如果分数本身近似除以,则也应进行测试。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很多初二的学生在学习的数学的时候都会选择做习题练习,其实我们也不能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明白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难点知识归纳篇11、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

(2)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是否等于0,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无意义则分母为0。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A/B=0的条件是A=0,且B≠0。

注意: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一定要注意检验这个字母的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一般当分母的值不为0时,就是所要求的字母的值。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5)分式的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式子的最简公分母。

几个分式通分时,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分母就叫做最简公分母。

求最简公分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是指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数的幂选取指数最大的;● 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取它们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如果分母是多项式,一般应先分解因式。

(6)分式的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约分后分式的分子、分母中不再含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叫最简公因式。

注意: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1)约分时注意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乘积形式才能进行约分;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约分;◆(2)找公因式的方法:① 当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先找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它们的积就是公因式;②当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先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关于初二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关于初二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关于初二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分式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主要荣誉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个人贡献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分式说课复习(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分式说课复习(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x+5=10.
解得
x=5.
x=5是原分式方 程的解吗?
将x=5代入原分式方程检验,发现这时分母 x-5和x2-25的值都为0,相应的分式无意义.因 此x=5虽是整式方程x+5=10的解,但不是原分式 方程的解,实际上,这个分式方程无解.
巩固练习
练习3 解方程并检验.
1 2 . 2x x 3
解:最简公分母为
巩固练习
练习4
解关于x 的方程
x
a
a
b
1( b ≠ 1).
解:方程两边同乘x-a,得
a+b(x-a)= x-a
去括号,得 a+bx-ab =x-a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b-1)x = ab-2a
∴x
ab 2a b 1
检验:当 x
ab b
2a 1
时,∵
b

1,∴b-1
≠0,
x ab 2a
方程① 当v=6时,(30+v)(30-v)≠0,这就是说,去分
母时,方程①两边乘了同一个不为0的式子,因此
方程② 所当得x=整5时式,方(程x的-5)解(与x①+的5)解=相0,同这. 就是说,去分母
时,方程②两边乘了同一个等于0的式子,这时所 得整式方程的解使②出现分母为0的现象,因此这 样的解不是②的解.
解:设该厂原来每天加工x个零件,则采用新技 术后,每天加工2x个零件,
根据完成时间的等量关系,得
100 600 100 7
x
2x
去分母,得200 + 500 =14x,
解得
x = 50.
检验:x = 50时,2x ≠ 0.
所以x = 50是原方程的根.

数学分式手抄报

数学分式手抄报

数学分式手抄报分式是有理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式的概念、变形、四则运算及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它既是对整式的运用和巩固,也是对整式的延伸。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欣赏数学分式手抄报吧.数学分式手抄报资料1:数学分式的计算方法一)公式法: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 =(a+b)2a2-2ab+b2 =(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初中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初中

一、根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拟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AM+AN=A(M+N)(AM)N=AMN(A/B)N=AN/BN 除法一样.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那么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似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数学乐园0721A3数学电子小报成品,数学手抄报模板,数学乐园趣味数学简报,小学生数学与生活板报

数学乐园0721A3数学电子小报成品,数学手抄报模板,数学乐园趣味数学简报,小学生数学与生活板报

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

据说毕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

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作为一个证明。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的平方+b 的平方=c 的平方,即α×α+b ×b =c ×c 当三角形为钝角时,那么a 的平方+b 的平方<c 的平方,即a ×a +b ×b<c ×c 当三角形为锐角时, 那么a 的平方+b 的平 方>c 的平方, 即a ×a +b ×b>c ×c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棉花店。

空闲时,他常常用包棉花的纸解答数学题。

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

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 把题抄道手背上。

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 子。

”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 耽误了生意。

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 深夜。

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 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 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

一次, 华罗庚看杂志,发现一篇数学论文有错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写出批 评论文,寄给了上海《科学》杂志,不久 登了出来。

这篇文章改变了他的道路,使 他迈向数学殿堂。

1、能不能把一个正方形剪成6个大大小小的正方形?2、两支长度相等的蜡烛,第一支能点4小时,第二支能点3小时,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几小时后第一支蜡烛是第二支蜡烛长度的两倍?3、某数加上168得到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加上100也能得到一个正整数的平方,请问这两个数是多少?数学趣题答案:1、 剪成9个大小相等的,把其中的四个 视为一个时,就是6个正方形了。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分式1. 分式的概念- 分式就像是分数的“升级版”。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写成(A)/(B)的形式,这里B要是含有字母的整式,而且B不能等于0哦,这样的式子就是分式啦。

比如说(x)/(x + 1)就是分式,而(3)/(5)是分数不是分式,因为分母没有字母。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这就好比给分式“化妆”,只要按照规则来,它的“本质”不会变。

例如(a)/(b)=(ac)/(bc)(c≠0)。

3.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分式相乘,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式相除,就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相乘。

就像一群小分式在玩乘法和除法的游戏,按照规则就能算出结果。

- 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要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分式,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计算。

这就好比把不同的小伙伴拉到同一个“队伍”里,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想象一下,x和y就像两个调皮的小孩,它们的乘积是个固定的数(k),但是x越大,y就越小,就像跷跷板一样。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可以把图象想象成两个弯弯的“手臂”,k的正负决定了这两个“手臂”在哪个象限跳舞。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压力一定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就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这就像我们在雪地里走路,脚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就不容易陷进去,这里压强和受力面积就是反比例关系。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回顾与思考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回顾与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五章回顾与思考(一)教学设计西安高新第一学校车大鹏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的最后一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它主要让学生回顾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概念与分式的运算时用到的几种法则,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让学生逐步熟悉运用分式运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分式的运算能有更深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运算;(2)提高学生分式的基本运算技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典例分析,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2)注重学生对分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运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式的基本运算技能.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及分式的运算等有关概念,对分式及其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技巧性较高的运算题还不熟悉.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对比、类比、讨论等活动方法,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法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与分式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本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因此采用“回顾、反思、应用”有机结合的教学法。

数学手抄报分式方程

数学手抄报分式方程

数学手抄报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分式的方程。

分式方程通常可以表示为形如 (ax+b)/(cx+d) = e 的形式,其中 a、b、c、d、e 为已知数,x 为未知数。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消去分母,使得方程变为一个多项式方程,然后求解多项式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

在手抄报中,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关于分式方程的内容:
1. 定义,首先可以从数学角度简单介绍一下分式方程的定义,即含有分式的方程。

2. 样例,举例说明分式方程的形式,如 (2x+3)/(x-1) = 5,然后展示如何解这个方程。

3. 解法,详细介绍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包括消去分母的步骤,以及如何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值。

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技巧和方法。

4. 应用,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分式方程的应用,比如物体运动的模型、工程问题等,说明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价值。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插入一些相关的图表、图示或者实例来更生动地展示分式方程的内容,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完善手抄报的内容。

初中数学获奖手抄报

初中数学获奖手抄报

初中数学获奖手抄报《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

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

原题如下: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雄、兔各几何?原书的解法是;设头数是a,足数是b。

则b/2-a是兔数,a-b/2-a是雉数。

这个解法确实是奇妙的。

原书在解这个问题时,很可能是采用了方程的方法。

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x+y=b, 2x+4y=a解之得y=b/2-a,x=a-b/2-a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图一图二图三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4.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 A,B,C为整式,且C≠05.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6.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 * c/d=ac/bd4.分式的除法法则: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2.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d/c7.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8.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手抄报
资料1:
分式的介绍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

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即;当n为正整数时,(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b≠0
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设计图
资料2: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式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A.B.C.D.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A. B.C. D.
4.化简的结果是()
A. B. C. D.
5.若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A.扩大2倍 B.不变C.缩小2倍D.缩小4倍
6.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a的值是()
A.1 B.0 C.-1 D.-2
7.已知,则的值是()
A. B. C.1 D.
8.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则可列方程()
A. B.
C. D.
9.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20% ,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设原计划行军的速度为xkm/h,,则可列方程()
A. B.
C. D.
10.已知,则直线一定经过()
A.第一、二象限
B.第二、三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一、四象限
二、填空题
11.计算= .
1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 000 0314= .
13.计算.
14.方程的解是.
15.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

请你尝试用含你n的式子表示巴尔末公式.
16.如果记=fx,并且f1表示当x=1时y的值,即f1=;f表示当x=时y的值,即f=;……那么f1+f2+f+f3+f+…+fn+f= (结果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
17.计算:
(1);(2).
18.解方程求:
(1);(2).
19.(7分)有一道题: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
小玲做题时把“x=-3”错抄成了“x=3”,但她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20.(8分)今年我市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旱,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积极抗旱。

某校师生也活动起来捐款打井抗旱,已知第一天捐款4800元,第二天捐款6000元,第二天捐款人数比第一天捐款人数多50人,且两天人均捐款数相等,那么两天共参加捐款的人数是多少?
21.(8分)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180千米的目的地,出发后第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的1.5倍匀速行驶,并比原计划提前40分钟到达目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
22.(9分)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天燃气价格,每立方米天燃气价格上涨25%.小颖家去年12月份的燃气费是96元.今年小颖家将天燃气热水器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5月份的用气量比去年12月份少10m?,5月份的燃气费是90元.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气的价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CABC DDADB 二、填空题 11、12、13、14、
30 15、16、
三、解答题 17、(1);(2).
18、(1)为增根,此题无解;(2).19、解:原式计算的结果等于,所以不论x的值是+3还是-3结果都为13
20、解:设第一天参加捐款的人数为x人,第二天参加捐款的人数为(x+6)人,则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经检验,是所列方程的根,所以第一天参加捐款的有20人,第二天有26人,两天合计46人.
21、解:设前一小时的速度为xkm/小时,则一小时后的速度为1.5xkm/小时,由题意得:,解这个方程为,经检验,x=182是所列方程的根,即前前一小时的速度为182.
22、解:设该市去年居民用气的价格为x元/ m?,则今年的价格为1+25%x元/ m?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得x=2.4.经检验,x=2.4是所列方程的根.2.4×1+25%=3 元。

所以,该市今年居民用气的价格为3元/ m?.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