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课后答案图文共1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圣才出品】

第九章环境污染自动监测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无人守值的在程序控制下连续运行的区域性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络。

(1)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包括移动子站)、质量保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室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2)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中心站的功能①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②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判别、检查和存储,建立数据库;③统计处理、分析数据,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物质分布图;④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⑤对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2.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1)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数目可用经验法、统计法、模式法、综合优化法确定。

经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口数量法、功能区布点法、几何图形布点法等。

(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另一类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参数。

3.子站内的仪器装备★子站内装备有自动采样和预处理装置、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及其校准设备、气象参数监测仪、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信息收发及传输设备等。

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见表9-1-1)表9-1-1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5.气象观测(1)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定义:指对地面的气象参数进行观测,观测项目有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2)梯度气象观测定义:指在一定高度的气层内观测温度、风向、风速等参数随高度变化情况。

考点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简称水站)和监测数据平台(简称数据平台)组成。

2.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布设及装备根据建站条件、环境状况、水质代表性、监测长期性、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建站的位置、监测断面、监测垂线和监测点。

环境监测奚旦立

环境监测奚旦立
博士
在南京大学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01
奚旦立曾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担任环境监测工程师,负责大气 、水质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02
他还曾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担任副主任,负责整个监测网络
的运营和管理。
奚旦立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从事
03
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环境监测奚旦立
contents
目录
• 奚旦立简介 •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 奚旦立在环境监测的贡献 • 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 • 奚旦立的环境监测思想 • 奚旦立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01
CATALOGUE
奚旦立简介
教育背景
本科
奚旦立在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
硕士
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
参与国际环保合作
参与国际环保组织
奚旦立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人士共同 探讨环保问题,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案。
推动跨国合作项目
奚旦立积极推动跨国环保合作项目,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展环境保护 工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加强国际交流与培训
奚旦立认为国际交流与培训是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他积 极参与国际环保交流与培训活动,为培养更多的环保人才做出贡献。
全民参与,共建美好环境
强调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 任,倡导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主张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 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提倡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 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 ,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美好环境

06
CAT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GUE

《环境监测奚旦立》课件

《环境监测奚旦立》课件

01 02 03 04
自动监测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监测逐渐 实现自动化,通过在线监测仪器 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信息化与智能化阶段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环 境监测更加高效、精准,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环境监测提 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02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Chapter
物理监测方法
01
噪声环境监测
总结词
对环境中的噪声进行监测,评估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 响。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环境中的噪声进行监测,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强度,评 估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为噪声治理和控制提供科 学依据。
放射性环境监测
总结词
对环境中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评估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环境中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和强度,评估其对环 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放射性污染治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环境监测标准
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等。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项目、采样频率、分析方法等,是各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的基础。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证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仪器 校准和维护等。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数 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 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目的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环境质量状况,预测环 境变化趋势,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土壤质量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土壤质量监测)【圣才出品】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土壤基本知识★★★1.土壤组成(见表5-1-1)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

固相物质之间形成的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

表5-1-1 土壤组成的分类与定义2.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5-1-2)表5-1-2 土壤的基本性质3.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础数据,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与预测的重要依据。

4.土壤污染(见表5-1-3)表5-1-3 土壤污染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建议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分别规定了10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和pH范围。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见表5-1-4。

表5-1-4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考点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见表5-1-5)表5-1-5 监测目的2.资料的收集(1)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

(2)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

3.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土壤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确定,分为常规、特定、选测项目。

常规项目是指《土壤环境质最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特定项目是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选测项目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白行选择测定。

环境监测课后题答案

环境监测课后题答案

1、溶解氧DO测定原理、过程:原理:水样中加入碱性KI,水中的DO将Mn2+氧化成Mn4+并生成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

Mn4+可将I-氧化并释放出与DO量相当的I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DO含量。

过程:采样:①将水样采集到溶解氧瓶中,采样时不需曝气或留有气泡在瓶中。

可先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垂直直接倾注水样至溢出V3到V2容积。

②将吸管插入液下加1ml硫酸锰、2ml碱性KI溶液。

加塞,颠倒混合数次保存于阴暗处。

测定:析出I2打开瓶塞立即加入1ml硫酸,混合数次至沉淀溶解,移取上述水样100ml于250ml容量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淡黄色,加1ml淀粉继续滴定至蓝色刚褪去,记录硫代硫酸钠消耗量。

计算DO(mg/L)=(C*V*8*1000)/v水2、COD测定原理、过程:原理(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K2Cr2O7氧化水中还原性的物质。

过量的K2Cr2O7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可以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Cr2O72-+14H++6e-=2Cr3++7H2O 、Cr2O72-+14H++6Fe2+=6Fe3++2Cr3++7H2O过程:取水样20ml(原样或稀释样)于锥形瓶中一0.4gHgSO4→混匀一0.25mol/L(1/6K2Cr2O7)100ml→接回流装置一自冷凝管上口加Ag2SO4-H2SO430ml→混匀,回流2h→冷却一自冷凝管上口加水80ml→取下锥形瓶一2滴试亚铁灵→用0.1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由蓝绿变红棕色。

计算:COD(O2,mg/L)=C0*(V0-V1)*8*1000 / V3、BOD测定原理、过程:原理:水样于20℃±1℃培养5d后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溶解氧量,二者之差为BOD5,以氧的mg/L表示。

过程:①不稀释水样测定:将水样分别转入两个溶解氧瓶中,要曝气不要气泡。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

第一章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简言之,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的内涵是什么?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是指潜在危险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有成熟监测方法、样品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被优先选择确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监测。

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3、简述中国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分级: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级所依据的是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可以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分类:(1)按用途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适用。

一般根据标准用途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等。

依据用途进行分类时,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所包括含的内容相差很大。

国家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因其指导性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一般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

而地方环境标准仅包含了由其自身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按适用范围分类:依照环境标准被实施的地域广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

例如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制定实施的环境标准,因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而将其归为国家标准。

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的环境标准因其实施范围仅限于本级行政区划内,而对其他地方的行政相对人并无约束力,将其称为地方标准。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监测)【圣才出品】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固体废物概述★★★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见表4-1-1)表4-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2.危险废物的定义与鉴别(1)危险废物(见表4-1-2)表4-1-2 危险废物(2)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定义(见表4-1-3)表4-1-3 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定义考点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样品的采集(1)采样工具采样工具包括采样铲、采样钻、采样铲、真空探针和气动等。

(2)采样方案的制订①采样目的a.鉴别并将固体废物分类,为综合利用或处置固体废物提供依据;b.对污染环境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应急监测;c.作为科学研究或环境影响评价等的依据。

②背景调查和现场踏勘进行现场踏勘时,应着重了解工业固体废物的以下几个方面:a.生产单位或处置单位;b.种类、形态、数量和特性(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c.实验及分析的误差和要求;d.环境污染、监测分析的历史资料;e.产生、堆存、综合利用及现场和周围情况,了解现场和周围环境。

③采样程序(见图4-1-1)图4-1-1 采样程序示意图(3)份样数①当已知份样间的标准偏差和允许误差时,可按下式计算份样数:式中,n为份样数;s为份样间的标准偏差;δ为采样允许误差;t为选定置信度下的概率。

②标准差或允许误差未知时可根据批量确定应采份样数见表4-1-4所示。

表4-1-4 批量与最少采份样数(4)份样量份样量是指构成一个份样的固体废物的质量。

份样量取决于固体废物的粒度,固体废物的粒度越大,均匀性就越差,份样量就应越多。

可按切乔特公式计算最小份样量:max m K d α⨯≥式中,m 为最小份样量,kg ;d max 为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径,mm ;K 为缩分系数;α为经验常数。

K 和α根据固体废物的均匀程度和易碎程度而定,固体废物越不均匀,K 值越大,一般情况下,推荐K =0.06,α=1。

(5)采样点(见表4-1-5)表4-1-5 采样点表4-1-6 所需最少采样车数(容器数)的确定(6)采样方法(见表4-1-7)表4-1-7 采样方法。

(完整版)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主编)自学笔记

(完整版)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主编)自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检测分类:A.检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B.监测介质分类(水质、空气、土壤、固废、生物、生态、噪声和震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卫生等监测)3.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20世纪50代)—主动监测(20世纪后期)—自动监测(20世纪70代发达国家)4.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5.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化等;监测对象:空气、水、土壤、固废、生物;自然和社会方面);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环境监测的追溯性(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定、采样、运输保存、测定到数据处理等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联系的系统,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需要一个量值追溯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予以监督)。

6.检测技术: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7.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卤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多联氯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太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4个化学类别68种有毒物质。

8.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9.标准: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

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文件。

10.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5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一般为重金属(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回用水标准。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第二章-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第二章-课后答案
P54的计算公式。 8、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 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例。
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 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 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 用石油醚萃取。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测定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时, 可用三氯甲烷从水中萃取后测定。
a
13
18、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的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 不同之处?
原理的不同:被测元素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物质, 再用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 被测元素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光,测其吸 光度。
仪器的不同:原子化系统、吸收池的不同。
测定对象的不同: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均可测定; 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金属元素的测定。
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 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a
7
6、现有一废水样品,经初步分析含有微量 汞、铜、铅和痕量酚,欲测定这些组分的含 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 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 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 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 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 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
a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a
3
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 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 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 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可设多个。

环境监测第三版习题解

环境监测第三版习题解
(2)原理:碘量法:①固定O2:碱性介质,溶解氧将Mn2+氧化成 Mn4+;②游离I2:酸性介质,Mn4+将I— 氧化成I2(与溶解氧相当); ③ Na2S2O3 滴 定 I2 : 以 淀 粉 为 指 示 剂 , 用 Na2S2O3 标 液 滴 定 I2 ,
可计算DO。定量反应摩尔数之比: no2 : nNa2S2O3 = 1 : 4
31(30)、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
高锰酸盐指数: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处理,消耗高锰 酸钾的量用O2 mg/l表示(表征水中还原性污染物的指标)。 它不等于理论需氧量或有机物需氧量,因在该条件下,许多还 原物质部分被氧化。
化学需氧量: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K2 Cr2 O7处理,消耗K2 Cr2 O7 的量用O2 mg/l表示(表征水中还原性污染物指标)。 K2 Cr2 O7 氧化力很强,氧化程度很高,大多数有机物氧化率可达95~100% (吡啶除外)。
30(29)、根据重铬酸钾法和库仑滴定法测定COD的原理, 分析两种方法的联系、区别和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
重铬酸钾法原理:强酸溶液,用K2Cr2O7(定量且过量)氧 化水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两小时回流;过量的 K2Cr2O7,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 NH4Fe(SO4)2 回滴, 消耗量为V1;同样条件下作空白实验,消耗亚铁铵标样为V0 。 再根据C亚铁铵计算CODCr,以O2的(mg/L)表示。
TOD: 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有机碳氢化合物,含S、N、P 等化合物)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 O2, mg/1) [使用仪器对水中有机物进行监测。]
TOC: 构成有机物成分中碳的总含量,以C( mg/1 )表示。

环境监测的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的课后答案

标准值
印染排放废水
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 色度=150
异臭、异味
不超过 5, 冰封期不超过 3
80
稀释 100 倍后印染 排放废水
16
3.36
淡水 6.5-8.5, 海水 7.0-8.5
7.5
≤0.005
0.2
≤0.2
0.8
≤0.005
0.5
≤0.05
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 10, 而且 100 悬浮物质沉积于底部后, 不得对 鱼、虾、贝类产生有害的影响Leabharlann 挥发酚1.5 10 3
0.004 0.015 1.515 10 3
10 3
0.5

0.0090
mg
L
硫化物 1.5 10 3 0.01 0.015 10 3 0.8 0.018 mg L 1.515 10 3
石油类 1.5 10 3 0.2 0.015 10 3 0 1.98 mg L 1.515 10 3


排 放
80
240 150 7.5 100
0.8
1.0


答:排入 GB3838 中 IV、V 类水域,GB3097 中三类海域的废水,执行二级标准。 从以上数据看,COD、BOD5、色度指标大于二级标准,其余达到二类标准,所 以该排放的废水未达标排放。
(3)
项目 色、臭、味 漂浮物质 悬浮物质
pH 值 溶解氧
BOD5

1.5 10 3
2.6 0.015 1.515 10 3
10 3
80

3.36
mg
L
1.5 10 3 5.5 0.015 10 3 240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

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