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食品毒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毒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的定义

是借助基础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的损害作用与机制,从而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一、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各自如何分类?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指以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分类(按来源):人为添加或有意添加、食品生产原料自身产生或有害物产生、无意加入、食品加工过程产生、内源性化学物

毒性: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分类: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毒作用: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分类: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或变态反应、特异体质反应

二、判断急性毒性的指标有哪些?

1. 绝对致死量LD

100 2. 半数致死量LD

50

3. 最少致死量LD

min

4. 最大耐受量

LD

5, 急性阈剂量Lim

ac

6.急性毒作用带Zac

三、毒性参数(上限、下限),(安全限值不是毒性参数)

毒性上限参数:在急性动物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毒性参数毒性下限参数:有害作用的剂量及最大未观测到有害作用的剂量四、计算题主要是“联合作用系数法”(课本P26、P27)

五、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第三章:

一、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方式有哪些?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二、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何意义?

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

意义: a将亲脂的外源性化学物转变为极性较强的亲水性物质,以降低其透过细胞膜的能力,从而加速其排出。 b是改变其毒效学性质:代谢活化或生物活化及灭活,改变了分子的结构。

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排泄途径

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机体及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吸收途径有:1.经消化道吸收:消化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从口腔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吸收外源化学物。

2.经呼吸道吸收:存在于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是重要的途径。

3.经皮肤吸收:外源化学物经皮肤的吸收量与其脂溶性成正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4.注射

排泄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

排泄的途径有:1.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

2.肝胆排泄

3.呼吸道排泄:未分解的气态毒物及挥发性的液态外源性化学物均可经呼吸道排出,方式为被动扩散。

四、机体内主要的贮存库有哪些?

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白蛋白,血浆蛋白是暂时贮存库

肝脏和肾脏作为贮存库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五、Ⅱ相反应的定义,类型、酶

定义: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1.Ⅱ相反应的类型及其参与的酶

(1)葡糖醛酸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2)硫酸结合反应(磺基转移酶):在硫酸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硫酸酯

(3)乙酰化反应(乙酰基转移酶,乙酰辅酶A)

(4)谷胱甘肽(GSH)结合反应(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与亲电子性C的反应有3种:①取代反应,从饱和碳原子或杂原子取代裂解的基团,如卤素、硫酸酯、磺酸酯、磷酸酪和硝基;②开环反应,如环氧化物和4元内酯;③加合至活化的双键。

(5)氨基酸结合(酰基转移酶)

(6)甲基化反应(甲基转移酶)

第四章:(不考)

第五章:

一、什么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的试验目的是什么?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目的:

①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

②并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初步评价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③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选择观察指标提出建议.

⑤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二、何为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亚慢性毒性作用:是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学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接触时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1- 6个月)

试验目的:

1.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为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

2.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

5.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6.为毒作用机制研究、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三、何为慢性毒性作用?其试验目的是什么?

慢性毒性作用: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学物长期给予试验动物接触,其对试验动物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2年)

试验目的:

1.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为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

2.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

5.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6.为毒作用机制研究、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四、什么是蓄积毒性作用?

化学毒物进入机体后,经过生物转化以代谢产物或化学物原型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给动物染毒,化学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