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计划和新皮亚杰理论

合集下载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们认识儿童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是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一个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认知发展的儿童,一版来说也会在其它领域表现出相应的认知发展。

一、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认识皮亚杰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

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顺应是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

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1]。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

儿童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

反之,儿童就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儿童心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

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

第五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五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直觉思维阶段(the intuitive)
• 学会了正确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并 不总是使用逻辑的方法。他们的思 维常常是直觉的、自我中心的、感 知的以及常常伴随有分类上的错误。
• 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 :思维和言语 常常是自我中心的。儿童并没有认 识到其他人具有不同的视角,或具 有某种不同的观点。
三山实验
第五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简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的阶段发展理论 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
皮亚杰简介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 月9日-1980年9 月16日),瑞士 心理学家(法籍), 他的认知发 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 ➢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 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
✓思维的本质就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
✓适应,指的是个体的认知结构或图式因环境 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新信息 适应现有图式)。 ✓顺应——现有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改 变现有图式或创造新图式来适应新信息)。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
✓同化和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认知发 展缺一不可的。
儿童认知发展的实质
“相互作用论”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思维是主体对客体的动作,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的本质不在于主体或客体的任一方,而是 这二者彼此相结合产生的。 ✓儿童能够主动地回应呈于感官之前的各种信息, 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复制,而是积极选择和解释环 境信息,使之与自己已有的心理框架相一致。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如何创设适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学习环境的指导,例如通过提 供具有挑战性和适宜难度的学习材料和任务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皮亚杰的理论启示教育者应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例如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思考 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和发现等。
06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 用策略
0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认知结构变化 过程
客体永久性
总结词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在知觉上 的消失并不等于不存在,即儿童理解了物 体的持续存在性。
VS
详细描述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在早期阶段可能 会认为,当他们看不见某个物体时,该物 体就不存在。但随着他们的认知发展,他 们开始理解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它仍然存 在。这种理解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标志着他们开始理解物体的持续 存在性。
详细描述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序列包含关系是指儿 童可以理解一个序列或层级结构中不同层 级之间的关系。例如,他们可以理解在一 个层级结构中,一个较大的层级可以包含 较小的层级,而较小的层级不能包含较大 的层级。这种理解是儿童逻辑推理和分类 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04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影响认知发展 的因素
引导儿童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引导儿童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假 设并尝试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鼓励儿童创新
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创新,让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 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THANK YOU.
特点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包括思维、学习 和社交等方面的特点。
3
影响因素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环境、经验和遗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四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与学术背景(一)皮亚杰的生平与著作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1.科学神童——皮亚杰●让·皮亚杰生于瑞士纳沙特尔。

●从小聪慧,勤奋好学。

11岁发表了有关鸟类动物的论文;●15—18岁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论文2.学习生涯(1)中学时期,受教父的影响,开始对认识论产生兴趣。

他一生都保持着对生物学和认识论的兴趣。

(2)1918年,他在纳沙特尔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3)1918年开始,在苏黎士大学的荣格的指导下,研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

后到法国学习,27岁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随后在比纳测验研究中心研究儿童的智力测验,并将测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他对测验不感兴趣,而开始学习的研究儿童心理学问题。

3.教学研究生涯(1)1921年经克拉帕瑞德推荐,从巴黎回到日内瓦,任日内瓦大学卢梭研究所的实验主任,1924年升任教授。

1940年克拉帕瑞德逝世后,继任卢梭研究所所长。

(2)50年代前,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

此后致力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

(3)皮亚杰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

(4)1969年,他73岁时成为第一个接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进步奖的欧洲人。

4.学术著作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30多部。

其中主要的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32)、《儿童的判断与推理》(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儿童的因果关系》(1927)、《儿童的道德判断》(1923)、《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1970)等。

(二)皮亚杰的学术背景1.哲学的影响(1)皮亚杰早年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

康德的思想对皮亚杰的影响很深。

皮亚杰力图揭示认识的普遍形式——认识的发展史以及它们所属的概念网络。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无论是适应还是组织都是所有儿童和成人先天具有的生物机制。 所有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地方式适应外部环 境。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作比喻)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往往倾向于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如 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 原有格式或创立新格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只有顺应没有同化….. 同化占优势,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弯曲现实。 顺应占优势,按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动作,如模仿游戏。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概念定义例子开始平衡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适应新刺激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各个阶段: 0-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 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 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 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 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 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 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 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尝试错误期”。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理论,它描述了儿童和成年人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一个过程,描述的是儿童和成年人的智力空间的发展,它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他的生物心理学结合了普遍的认知发展原则,用于解释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它分为六个基本阶段,这些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简单图形期,数量概念期,空间概念期,语言期,和具体逻辑期。

根据这些阶段,儿童的发展有优先顺序,每个阶段以特定类型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来,儿童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

感知-运动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发生在生命的前6个月之内。

这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一个健康的感知-运动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也会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手抓物体和拼图。

简单图形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发生在生命的1-4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把简单的图形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开始学习发现问题、测试假设等,可以用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量概念期发生在4-7岁之间,它是儿童学习数量概念的过程。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数字,可以计算数量的关系,也可以知道大小的关系,这种能力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空间概念期发生在7-11岁之间,它是儿童学习空间概念的过程。

它涉及到儿童学习空间间的关系,像方向、大小、距离等,这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语言期发生在11岁及以上,它是儿童学习语言方面知识的过程。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语法、表达、理解等,这种能力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最后是具体逻辑期,它发生在11岁以上,主要是儿童学习抽象概念的过程,比如:学习数学、逻辑、概念等,这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说,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一个优先顺序,所以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

⼿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段。

这⼀时期,⼉童的认知能⼒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童还不能使⽤语⾔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在这⼀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由于语⾔的发展,使得⼉童的表象⽇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童的⼼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结构已发⽣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表象进⾏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持,因此,这⼀阶段⼉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 此阶段⼉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形式运算阶段(⼜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拒绝规则。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存在质的差异。

前⼀阶段的⾏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阶段,⽽且不能互换。

每⼀⾏为模式源于前⼀阶段的结构,由前⼀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

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

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

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在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中,皮亚杰(J.Piaget)的儿童认知(在这里所用的认知等同于皮亚杰理论中的思维)发展观可谓独树一帜,对世界各国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第二,描绘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5岁左右)认知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采用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兴起于50年代中期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随着它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心理科学中已具主导地位。

现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的理论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及人工智能。

60年代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其研究拓展到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并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及丰富的研究成果给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以巨大的影响。

虽然,目前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尚未形成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统一理论,但各理论间具有某些非常明显的共同特色。

首先,都将认知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都不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儿童在记忆上的局限是如何阻碍上述过程有效地进行的;并强调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质量是由其在特定情景下所表征信息、加工信息的水平及每次所能储存信息的数量决定的。

第二,都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以鉴别出那些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并了解这些特殊的变化机制是如何一起工作从而产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增长。

第三,都强调儿童认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儿童通过使用不同的策略能增长关于每一种策略有效性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反过来又会改变和修正现有策略。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引言心理学家热尔曼·皮亚杰(Jean Piaget)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20世纪中叶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并对儿童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探讨其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是一种以儿童认知发展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和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

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模式。

•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尚未形成对象的概念,只能通过直接触觉和动作来与环境交互。

•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代表对象和事件。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对于复杂的概念和操作仍然存在限制。

•具体操作期(7-11岁):儿童开始理解逻辑和数量概念,并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他们能够解决逻辑问题和数学问题等具体的任务。

•形式操作期(11岁及以上):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抽象的问题和推理。

2. 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概念,即认知发展中的基本单元。

他认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构建了一系列的认知结构,包括概念、模式、规则等。

这些结构相互关联,形成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系统。

3. 动机和认知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动机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了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和经验的积累来推动认知的发展。

动机和认知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儿童的整体发展。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意义和影响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对教育的启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提供了对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促进社会公正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 展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对促进社会公 正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社会意识
皮亚杰的理论使得人们更 加关注儿童认知发展,从 而提高了社会对儿童发展 的意识。
05
皮亚杰理论的批评与反批评
主要批评
过于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
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但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下的儿童发展速度可能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形象和具体的思维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他们的思 维方式常常是自我中心的,难以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具体操作阶段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中级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他们开始理解逻辑概念 ,如类、关系和顺序等,但仍需要具体的事物支持。
形式操作阶段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高级的 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高级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不再需要具体的事 物支持,可以进行假设和推理。
04
皮亚杰理论的影响
对心理学的影响
促进心理学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 研究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提
生平事迹
皮亚杰于1896年出生于瑞士, 后在巴黎接受高等教育。
他的研究生涯始于1918年,当 时他对儿童心理学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
在20世纪20年代,皮亚杰开始 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揭示 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 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 (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 具体的、单一的命题 ) •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 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 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
发展阶段观点总结
• • • •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 象
自我中心言语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 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 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 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 不相干。
群集结构
•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 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 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群集结构
• 1、序列关系: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 排列客体。 • 2、平行关系: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 对的特征。 •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 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具体运算阶段:总结
具体运算阶段
• 获得了守恒性 • 群集结构的形成
运算
• • • •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守恒性 可逆性 系统性
守恒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 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 性质)并未改变。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理论甚础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间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

因此,儿童的认识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

他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图式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的认识结构。

同化和顺应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机能。

从生物学的愈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京纳人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

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有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丢同化或整合客休,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咨询师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他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供了人类认知过程的深入理解,对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帮助个体发展和解决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

他们开始建立基本的感知和运动模式,并逐渐发展出物体的永久性概念。

在前运算期,儿童逐渐掌握了符号的使用,但还没有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但受限于自身认知能力,还不能进行具体的逻辑运算。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已经具备了逻辑推理和具体运算的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分类、排序和序列化的能力。

最后,在形式运算期,儿童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假设推理,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认知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驱动力是平衡与不平衡的动态平衡。

当儿童面临新的认知经验时,他们的现有认知结构会与新的信息发生冲突,导致不平衡。

为了恢复平衡,儿童会通过适应性过程来修改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其能够适应新的情境。

这个过程被称为平衡过程。

然而,皮亚杰认为,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

当儿童再次面临新的认知经验时,他们的现有认知结构又会受到挑战,导致再次出现不平衡。

因此,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儿童通过不断经历平衡和不平衡的阶段,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和成熟的认知能力。

3. 认知发展的协同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还强调了认知发展的协同性。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仅受到内在的生物因素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和社会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语言、符号和社会规范等工具,这些工具提供了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持。

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与现代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与现代认知发展理论

PART ONE
关注过程:信息加工理论
PART ONE
人类的心智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目标和问题 方法 变化过程 联结主义模型
PART ONE
融合:新皮亚杰主义
PART ONE
代表人物:凯斯 融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文化情 境理论 将认知变化视为一个对某个问题越来越多特征加以处理 并最终加以整合的过程。
影响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传递 平衡过程
PART ONE
儿童的思维不是一个单一的认知系统 在不同任务情境中,儿童的表现不尽一致 缺乏对个体自组织系统的具体认识 生物影响的三个线索亟待进一步的研究:A.关注人类出生时 最初的认知系统先天方面的模块先天论和生物制约理论;B. 种系特异的认知技能进化论解释,有待进一步关注于我们如 何起源于进化过程中的适应;C.有待进一步从神经科学、行 为遗传学、生物心理学以及相关领域拓展对生物学作用的认 识。 认知的社会方面,不满足于皮亚杰集中于物理世界的建构, 开始关注思维的社会情境文化,以及儿童世界社会概念的发 展,包括心理理论。
PART TWO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差异 哲学背景:康德的知性先验论 与 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 克思 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 发展观:从内到外 与 从外到内 认知起源:自发动作 与 中介动作
PART TWO
整合二者对接当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理途径 解释与理解的统一:康德的知性先验论 与 黑格尔的 辩证法 马克思 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 从内到外 与 从外到内建构的统一 心理内机制 与 心理间机制的统一 最近发展区 与 临床法的统一
母、同胞、同伴、老师和其他重要意义的人物间的互动。
儿童是主动的学徒
最近发展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中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

阶段:这四个前后相继而又有质的差异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

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和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变易性,出现了可逆性(“运算”概念在皮亚杰理论中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可逆的动作),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

但由于这一阶段的运算仍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所以,其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难以组成完整的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能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

在这一阶段里,尽管儿童少年并未意识到某些形式运算结构的存在,但能运用这些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

皮亚杰的这一理论第一次详尽阐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为后人进一步对儿童思维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有关问题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也提出了这一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 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 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 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 感知运动阶段。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间的。

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 "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皮亚杰,1981年)。

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的 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 ),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

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 就作出吮吸的反应。

图形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又细分为反射、 习惯、视觉与抓握的协调、手段与目标的协调、新 手段的发现、顿悟这六个小阶段。

例女口,在反射阶段,儿童没有任何外界环境的概念,世界是一组动画片;在后天的最初适应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儿童开始寻找他刚刚抓握而被移开的物体;在第三阶 段--中级循 环反应阶段,儿童对消失时间较长的心爱物体进行寻找; 在第四阶段--中级图式的协调与应 用阶段,儿童能够移动遮盖消失物体的屏幕;在第五阶段 --第三级循环反应和通过主动试 验发现新方法阶段,儿童对消失物体的寻找依据物体位置的移动, 这在以前是不行的;在第 六阶段--通过心理组合创造新方法阶段,儿童能运用各种联合动作来寻找物体。

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儿童从2- 7岁左右,处于前运演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 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解读 的过段: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

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例如,唯有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儿童约在7 - 12岁时,处于具体运演阶段。

皮亚杰认为,7 - 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

这一阶段儿童的知识可以作出一定程度的推论。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

但这个阶的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篮球中时更大些。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进行思考,也就是说,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尚未分离。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儿童在12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

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将形式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

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皮亚杰,1980年)。

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几乎每年都考,那么鉴于这样一个重点,今天胡老师也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皮亚杰在儿童发展方面的理论。

2【内容提要】在信息加工思想和研究方法影响下,原有的皮亚杰理论和研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更好地解释新的研究数据和现象,在皮亚杰之后出现了一批新皮亚杰学者和理论,这其中,费谢尔、凯斯、卡米洛夫一史密斯三人是最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关键词】新皮亚杰理论/认知发展【正文】皮亚杰(1896-1980)去世虽然已经20多年了,但勿庸质疑他仍是当代最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不论在心理学界、教育界还是哲学界都享有盛誉:用极为简洁的语言为人们描述了人类认识或智能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本质,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设计了许多实验,获得了大量支持其观点的实证数据。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进一步研究的深入,皮亚杰受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大量无法用旧有皮亚杰理论解释的新数据和事实面前,有些人放弃了皮亚杰,而另一些则试图用新的思想和观点去整合、修正或扩展旧有的皮亚杰理论,于是便产生了所谓的新皮亚杰理论(nowpiagetian theories)。

由于大部分的认知发展理论都或多或少地会承继皮亚杰的某些观点,因此,似乎它们都可以被称为新皮亚杰理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皮亚杰理论最核心的观点之一认为,发展是个质变的过程,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因此,任何被认定为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必须以某种形式(通常是经过修正的)一定程度上反映阶段论的思想。

皮亚杰还认为,认知发展具有领域普遍性,一个儿童在任何时间均具有认知机能的同质性,任何称自己为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也必须含有这种思想。

然而,这些却正是皮亚杰理论受到众人批评的地方。

于是,事实上,新皮亚杰理论在论述这些问题时,常常会做极大的修正,以使自己看起来跟皮亚杰的观点并不相同。

一、费谢尔的理论(一)基本观点费谢尔(Kurt Fischer)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也许是第一个对认知功能的异质性问题加以特别关注的新皮亚杰理论者,他试图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这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的理论进行融合。

费谢尔的理论开宗明义地提出发展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当然皮亚杰也有类似的假设,但皮亚杰认为在影响发展的因素上,环境只起着很小的作用,对皮亚杰来说,只是儿童与环境积极地发生作用才是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费谢尔远比皮亚杰更强调环境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自身与环境两者对于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样,他的理论便预测个体的认知功能要比皮亚杰所认为的远更有异质性。

费谢尔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引起他们自己行为变化的根源进行控制从而促进技能、也即一系列动作的(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费谢尔理论强调技能是由有机体与环境共同决定,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得到环境支持的技能才会发展到最高水平。

儿童周围环境对不同技能发展的支持、鼓励程度越相似,认知功能也会更具有同质性,发展会更均衡。

然而,事实上由于儿童周围环境的异质性,一些技能会持续地得以练习或比其他技能受到更多的支持,于是发展便表现出不均衡。

从而费谢尔认为,认知功能的异质性便是一个规律而并非发展过程中的例外现象。

同时,费谢尔还认为,就技能的理想操作水平或一个儿童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操作水平而言,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一种恒常的发展进步,但只有那些在受到最多支持的环境中得到训练的技能才能发展至最理想的水平。

(二)费谢尔对发展阶段的划分根据费谢尔的观点,技能的发展有一个等渡严的发展顺序,包?0个水平。

这10 个水平又可分为3 个层次,每一层次反映的是儿童对信息进行控制的一般情况。

在感知动作层次(大约3 个月至24 个月),儿童的技能仅限于对他们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感知和操作,在表征层次(大约2 岁至12 岁),儿童能在心理上对具体的物体进行表征,而在抽象层次(大约12 岁至26 岁),他们能将表征的序列加以结合,用无形的、一般方式对事物进行思考。

同时,每一层次又都包括4 个水平,每层次中最高级的水平(如感知运动的水平4)对应于下层次的最低水平(表征层次的水平1)(见表1)表1 费谢尔的技能发展阶段水平层次循环水平特征性结构大致年龄11 单个集合(set) 3-4 个月22 对应(mapping) 7-8 个月3感知动作技能阶段3 系统11-13 个月4 _________ 4=1 系统的系统20-24 个月52 4-5 岁6表征技能阶段3 6-7 岁7 _________ 4=1 10-12 岁82 14-16 岁9抽象技能阶段3 18-20 岁104 24-26 岁发展始于技能的协调。

在任何一个层次,水平1 的技能仅仅使儿童能控制一种行为的变化:如一个动作、一个表征、一个抽象。

例如,在表征层次水平,儿童能控制一个单独的表征,即独立他们行为之外的物体、人物、事件等某种单一属性的表征,但他们不能将这些表征中的两个或多个协调起来。

在水平2,两个表征能够协调起来,如儿童此时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母亲,可以同时既是母亲、又是外祖母的女儿,费谢尔把两个技能的协调称为对应。

在水平3,两个(或多个)对应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费谢尔所说的“系统”。

水平4 代表着一个阶层达到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着下一个阶层的起始,在这一水平,两个或多个系统协调起来,费谢尔将之称为“系统的系统”,费谢尔指出,系统的结合产生了新的集合(set) ,又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础。

由于假设技能是以一种逐步逐步的方式发展起来并与其他技能相结合,因此,费谢尔的理论要求细致的任务分析,对每一技能或技能集合特定的发展过程进行具体化。

例如,费谢尔和他的同事们仔细地研究了儿童玩布娃娃的过程。

大约在2 岁时,儿童可以形成一个单一的表征,因此他能将布娃娃视为一个独立的事主,让布娃娃执行一个单独的动作,如在地上行走或喝茶,通过练习,这些单独的表征可以变得更加复杂;儿童可以分配给布娃娃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如医生或病人,尽管这两种角色仍然是相互独立的。

稍后,儿童能将两个或多个技能彼此之间进联系,例如,儿童开始可以让代表着医生和病人的布娃娃之间产生意义丰富的相互作用,例如病人到医生处看病、讲述病情,而医生则详细地检查病人并开出处方等等。

在第三个水平,当儿童将两个对应进行协调时就产生了系统。

例如,两个布娃娃能担任两个相关联的角色,当医生的布娃娃能同时是个父亲,而充当病人的布娃娃能同时充当病人以及医生的女儿。

在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水平(在本例中是表征层次的最后一个水平) 是系统化的系统,儿童能将两个系统协调起来。

如在上述布娃娃的游戏中,儿童能显现其有关知识:担当父亲和母亲角色的布娃娃能同时充当配偶和父母的角色,而另一对布娃娃所充当的配偶和父母角色表现又与其有不同;换句话说,此时儿童既能认识到系统中抽象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共性、又能认识到这些关系在系统中 (如家庭),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种新的理解水平同时成为下一层次发展的基础。

(三)费谢尔与皮亚杰的比较通过强调环境在技能发展中的作用,费谢尔的理论远比皮亚杰的更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然而,费谢尔的10 层次水平及循环,对发展本质的预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皮亚杰,而费谢尔关于最佳操作水平的概念与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也是相一致的。

那么,这一理论的贡献在哪里,它与其他理论、尤其皮亚杰理论又有何异同呢?对费谢尔和皮亚杰理论进行比较,最方便的就是比较两种理论的基本结构:技能(skill)与图式(sche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