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小时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科学教科版上册教案
六年科学教科版上册教案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 物质的变化3. 生物的多样性4. 光的传播5. 电与磁6. 能量与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质的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光的传播。
2. 难点:电与磁,能量与转化。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4. 实验器材(如条件允许)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科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策略。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投影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测试、小组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
3. 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如条件允许)。
认识6时12时教案
认识6时12时教案教案标题:理解时间,认识6时和12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6时和12时的时间。
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6时和12时的时间概念。
3.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观察能力,能够分辨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6时和12时的时间概念。
2.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观察能力,能够分辨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1.回形针、彩纸和卡片。
2.数字钟。
教学过程:引入(约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钟,将时钟调至6点和12点,并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确认答案,并引导学生探究“6时和12时有什么特殊之处”。
探究(约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时钟模型。
教师使用回形针固定指针,将卡片上的6和12固定在时钟上。
2.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几个数字,然后让他们贴在模型时钟上适当的位置。
3.团队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轮流选择一个团队成员发出指令,其他团队成员根据指令调整时钟指针的位置。
例如,“请将时间调至6时”或“请将时间调至12时”。
每个学生轮流发出指令,并进行游戏比赛。
讲解(约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时钟模型,然后问,“你们能否看出6时和12时之间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辨认两组数字之间的差异,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3.教师利用白板演示,让学生观察时钟指针在6时和12时之间如何移动。
实践(约2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分发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时间,拼凑出正确的数字串,如“1点30分”的数字串为“1:30”,并将其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确保每个小组的操作正确。
拓展(约1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时间概念的运用,例如要求学生以早晨6时或晚上12时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各自喜欢在这个时间做的事情。
2.学生可以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
总结(约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给予肯定。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重要性,意识到生命离不开水。
2.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掌握测量水的体积和重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课的主题:生命离不开水,引出学生对于水的话题。
2. 科学探究环节,老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质量和重量的关系,测量水的体积和重量的方法。
3. 拓展创新环节,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进行创新实践。
例如:设计实验,检验小瓶水能够量多少毫升的水等等。
4. 达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了解测量水体积和重量的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课:水的变化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想象水的状态和变化,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转化。
2. 探究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给学生呈现一画面,例如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大汗淋漓会喝水、吹泡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2. 科学探究环节,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水的变化过程,例如:观察冰水混合时,冰块逐渐融化,水温变化,让学生探究冰块的物态变化。
3. 拓展创新环节,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进行创新实践。
例如:通过布置实验题目,让学生动手进行观察、分析、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4. 达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激发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总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了解了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规律,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兴趣。
这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和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科学知识(20分钟)1. 复习六年级上册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和整理各个单元的笔记和习题。
二、科学实验(3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光的传播、测量物体温度、制作发电机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三、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为什么人会流汗、为什么闪电会打雷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提出假设来解答问题。
3. 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解释。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对学生参与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
案
本教案为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套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该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下为教案
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课:观察家庭用暖设备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暖气设备的种类和
工作原理,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节约能源。
第二课:探究节日里的科学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理解节日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三课:学会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不同
状态下的水的特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第四课:探究树的生长繁衍
本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树的生长过程和繁衍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第五课:动物的化石
通过展示化石和实验活动,学生将了解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和地质的变迁。
总结:
本教案覆盖了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科学管理你的时间(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
科学管理你的时间(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时间管理,并能够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A. 教学内容1.时间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时间管理的实践技巧,如制定计划、设置目标、分清轻重缓急等;3.时间管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分配、优化学习方法等。
B. 教学重点1.了解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2.掌握时间管理的实践技巧。
C.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举例说明时间管理的实际意义;2.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时间管理的实践技巧;3.PPT教学法:使用PPT展示时间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技巧。
四、教学过程安排A. 导入环节1.展示一张图片:“时间不等人,轻易浪费它,你将永远怀疑自己的潜力。
”2.发起思考:你觉得这张图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B. 客观分析时间的概念与重要性1.通过PPT展示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追求梦想、提高效率等;2.让学生思考:时间对你来说有什么重要性?3.总结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C. 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1.通过PPT展示科学时间管理的方法,如制定计划、设置目标、优化学习方法等;2.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时间管理的具体实践技巧;3.在学生日程表上列出重要任务,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
D. 总结与展望1.综合前面的内容,让学生对时间管理问题有全面的认识;2.通过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不足;3.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时间管理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分组活动考察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实践技巧掌握程度;3.课后布置时间管理实践作业,如列出明天的时间表。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有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2、学习画统计图和解读图表信息。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向数学老师请教画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教学过程】1、引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对事物进行细致的。
考察。
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呢?2、从大树开始组织讨论:我们是怎样观察大树的?我们是怎样知道家乡的水资源是不是受到了污染的?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弄清接线盒里电线的连接方式的?(出示:西红柿、石头、泡沫塑料等)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设计了怎样的活动来验证?没有这样的活动,我们能下结论吗?我们设计这些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3、我们的身体有多高我们的身体有多高?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课前同学们测得了自己的身高,分组统计并根据小组的数据说说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记录表,完成一张“六(x)班学生身高(条形或折线)统计图”。
讨论: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现在问我们的身体有多高,我们又怎么回答?与小组里的结论一样吗?4、思考讨论我们现在获得的关于我们的身体有多高的信息是准确、全面的吗?要使我们对于身高的答案更趋于精确,还需要哪些数据?如何获得?六年级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使学生积极探求真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不同生物种类的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学习活动: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进行分类,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2. 单元二:营养与食物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概念介绍,食物的分类和作用,以及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食物的分类和作用,并讨论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3. 单元三:健康与饮食教学内容: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原则,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单元四:物体与能源教学内容: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并讨论可持续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5.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和模型等。
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科学上册中的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实验、总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元1:水中生物教学重点•掌握水中生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水中生物的生态作用;•学会保护水中生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水中生物的生态作用;•学会保护水中生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水中生物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水中生物的分类和特征,通过图表等形式呈现。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水中生物的观察实验,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观察不同水中生物的特征。
4.探究活动:分组探究水中生物的生态作用,并讨论不同水中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学以致用:讨论保护水中生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6.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单元2:天空的变化教学重点•了解天空的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掌握分辨天空中不同天体的方法;•观察记录天空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天空的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掌握分辨天空中不同天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天空的变化。
2.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与天空的变化的关系。
3.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天空的观察,记录天空中的天体和其变化。
4.分析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天空中不同天体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5.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天空变化相关的问题。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惯。
二、活动内容和组织安排1. 实验活动:由教师向学生示范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
- 实验一:植物的生长与光照关系- 实验二:物质溶解与溶解速度- 实验三:简单电路的搭建与用途- 实验四:水中的溶解氧与水质关系2.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室外或实验室外进行相关观察,并进行记录与归纳。
- 观察一: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观察二:植物的生长环境- 观察三:动物的栖息地- 观察四:天文现象的观察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小型研究项目,包括现象观察、问题提出、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
- 探究一:声音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探究二:材料的导电性与使用- 探究三:物体的浮沉规律- 探究四:空气的存在和压强三、活动评价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通过对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及实验结果的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 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鼓励学生反思自身在科学实践中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效果的考察-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汇报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对活动效果进行考察。
- 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报告或展示来展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其他补充事项- 活动过程中需确保学生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 活动中提供必要的实践工具和材料,确保实践条件的满足。
- 活动前教师需充分准备,了解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以上为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内容和组织安排。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探究课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等方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题2:科学探究的技巧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物质组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组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物质组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湘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同步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1阳光下的植物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3保持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4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1雾和云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2雨和雪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2热能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3电能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4电磁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1地月系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2太阳系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3灿烂星空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4宇宙畅想曲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1桥梁招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2桥梁投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3建造桥梁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1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2手电筒的发明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我的发明创意教学设计入 4.归纳整理:提问:同学们,这种变化让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5.回顾:水的三态变化,它们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完成学习任务一。
6.小结:水的液态、气态和固态在温度改变的条件下能够相互变化,温度是影响水的三种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钟探究自然界的水循环1.谈话: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变化形成了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吗?2.出示图片(蒸发现象)提问:地球表面的水会蒸发出水蒸气,水蒸气会去向何处呢?小结:蒸发出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低空处是雾,高空中是云。
3.出示图片(雾和云)提问:云层中的小水滴又会去向何处?小结:云层中的小水滴遇冷凝结,越聚越大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下来。
4.归纳,整理: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出水蒸气跑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当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大,会形成降水又降落到地面上,而后,地面上的水又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高空中,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为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2. 科学知识点:重点讲解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科学美学:通过欣赏科学的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或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科学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实践或探究任务,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定期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估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其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计划:1. 第一周:科学实验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2. 第二周:科学知识点,讲解与水、空气等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3. 第三周:科学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4. 第四周:科学美学,欣赏科学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的大致内容和计划,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重点:1. 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特点有哪些?2. 动物适应环境的原因是什么?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2. 提问:请学生说出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 合作探究:拿出一本有关动物适应环境的资料册,学生们在小组中自由阅读,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4. 分享讨论:请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整个班级分享,并进行讨论。
5. 概括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6.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小短文。
教案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几种存在形式。
教学重点:1. 水的几种存在形式有哪些?2. 每种存在形式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步骤:1. 导入:请学生描述一杯水的样子,并提出问题,水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吗?2. 展示实例:在黑板上画出水的分子图,并阐述水的几种存在形式。
3. 学习整理: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水的几种存在形式及其特点。
4. 实验探究: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形式,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分享讨论:学生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探究不同温度下水的存在形式的原因。
6. 概括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水的几种存在形式及其特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7.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的主要特点并认识到太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太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是什么?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让学生回忆太阳在生活中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太阳的认识。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围绕太阳的主要特点展开,以资料或图片为依据。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全套】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1.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
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总结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科学小时教学设计教
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学设计
《科学24小时》(六上)
淄川二中赵爱华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你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明日歌》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走进《科学24小时》,让我们一起呼吁:珍惜时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梳理本文思路。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以浓郁的文学笔调,采用通俗易懂的,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小时”,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教师借助导学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情况,并强调重点读音和字形,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奏鸣晨曦妩媚屏息聆听普照寰宇谆谆诱导斤斤计较
(3)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三、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1.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24小时”的相关知识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1)、学生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简要介绍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师生适当补充。
(明确:介绍了科学24小时的成因、特点及规律等相关知识;蕴涵着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24小时”,以各自的最佳方案,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一分一秒也不要间断的人生哲理。
)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并做简要分析。
可能:(1)宇宙间,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
(此句中的“一直”、“永远不会终了”、“却又听不见”,准确表达运动、时间的特点
及其永恒美、迷离美。
)
(2)“24小时”,不大,也不小。
因为人民都把太阳正射的时刻作为登第正午12时,所以地面上的经度每隔15度,时间就差一小时;平行于赤道的一整圈地面上,经
度总共差360度,同一时刻的时间便正好相差24小时(本句用地域概念“当地”和一系列数字和副词“正好”,准确的介绍了24小时的相关知识。
)。
(3)……它用那强烈而轻快的旋律,伴和着所有星星自转与相互绕行的优美舞步……(本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宇宙运动”这一哲学概念形象的比拟为“奇妙乐曲”,伴和着“优美的舞步”,把本来深奥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
)
(4)……它将驮着你飞翔4万公里……不停的绕着太阳兜圈。
(“驮”、“兜圈”等优美词语不仅将地球人格化,而且简洁、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
(5)第六自然段,大量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日出用“妩媚”,写日落用“迷人”,写天气用“万里无云”、“风平浪静”……简洁形象,文采斐然。
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下列的形式来完成:“我喜欢--------,因为它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教师小结:拟人化手法、优美词语的运用及描绘性的语言,使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
注意在以后的中学习这种方法。
四、拓展运用。
读完本文,你对时间一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你的心中,时间是什么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请你列举历史上珍惜时间的故事,并结合本文,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示。
(学生积极发言)
师:在我们的心中,时间有着无数个鲜活的形象,不论它是什么,只要你能做到“不叫一日闲过”,时间便掌握在你的手中。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文。
附:板书设计
科学24小时
主要内容:24小时的由来、规律、特点
写作特点:拟人化手法、词语优美
语言通俗易懂,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