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³、1厘米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7至28页的内容,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它们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
同时,“体积和体积单位”又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立体几何及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保障,还是逐步发展学生关于客观事物、几何形体大小关系等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二、教材地位“体积与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下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体积”概念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正确感知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才能理解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形成其大小观念。
因此,引领学生正确全面地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是“立体的、整体的”,而不局限于某个长度或某个面的大小是其中特别要注意的。
三、教学重难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对“实验验证、类比、迁移”思想方法的感悟。
【学情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全国优质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 课件、量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生汇报:(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2、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总结: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计量单位意义都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3、教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学生:石子占了水的空问,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4、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找两名学生合作。
实验一、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个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里。
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杯子里装不下这些水?学生:(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按分工实践操作。
小组长分配:记录、放物体、观察、汇报、完成学习任务单。
总结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土豆和石子的大小不同,它们占的空间也不同!5、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土豆和石子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是土豆占的空间比较大,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
小学数学_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1-93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案背景: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面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四点:生活实际入手,引发数学问题;加强直观操作,形成清晰表象;鼓励动手实践,实践中发展空间观念;强化应用意识,应用中提高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方法:1.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每组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1立方米的正方体;火柴盒;烧杯;水;石块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实际入手,引发问题,引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我们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体积是什么?师: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出示一烧杯水师拿一块石头)我想把它放进去,你猜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生明确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体积和体积单位听评课有感
《体积和体积单位》听评课有感崂山区汉河小学祁丽娜2012.12很喜欢这节课,所有过程几乎都是学生自己探索得来,而非老师的灌输。
而且这样一堂概念性很强的理论课,也能上的这么生动、有趣,课堂也能这么的活跃,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好课。
尤其喜欢课堂的导入——乌鸦喝水,课堂上一个个具体的实验例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课堂上来。
当然,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如在小组合作共同认识一立方分米时,老师的指令是这样的:用观察——测量——应用的方法,认识一下一立方分米。
结果下面的学生有的直接拿着一立方厘米的小模具摆在一立方分米的大模具上,也还有其他一些同学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愿意来做。
其原因就是老师的指令语不是那么明确,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
我想改成用测量的方法会不会更好一些呢?这就是我看出来的一点小问题。
然而吕教授对课堂的观察更加的细致,其点评也更能深入问题的本质。
课堂中,有举生活中一立方厘米的例子一环节,其中一位学生举出了指甲盖;在测量教室的体积时,一位学生只考虑了求出底面积,却忽略了高,再有有学生比量一立方分米时,只比量出了面积而非体积。
这些小小的问题,我也都知道,但却不知背后原因。
而吕教授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原因:学生对空间概念认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应是建立空间概念和知道测量空间体积的方法。
是啊,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另外,通过吕教授的点评,我也了解到课堂上的问题一定要有关联性性、递进性;能扣住学生心灵,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难度,还能和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会建构新知。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必定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衡量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的目标正是有活力的、高效的课堂。
希望以后会做的更好!。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分析例6的教学,可以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层次,可以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另一个同样大的空杯,提问: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能装的水是否相同?接着,在空杯中放入一个桃,提问:如果把这杯水倒入装有桃的杯里,结果会怎样?然后,将杯里的水倒入装有桃的杯中,直至倒满,再问:为什么还剩下一些水?明确: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第二层次,可以先出示分别装有桃和荔枝的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提问:如果把两个杯里都加满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进行相应的实验,并通过交流明确:桃占的空间大;荔枝占的空间小。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第三层次,出示荔枝、桃、圣女果这三个水果,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入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的水所占的空间大,明确:圣女果占的空间最小,桃占的空间最大;装有圣女果的杯里水占的空间最大,装有桃的杯里水占的空间最小。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上面的活动过程,说一说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并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例7时,要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书盒的容积就是它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
还可补充一些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容积概念的感知,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再将这一杯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比较出它们容积的大小。
第1题可以借助示意图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验证,并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块石子的体积。
第2题可以让学生看图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盒子里装的是同样大的圆柱形杯子,左边盒子里装了4个,右边盒子里装了6个,所以左边盒子的容积小,右边盒子的容积大。
例8的教学,要在课前准备好例题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
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
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而有效。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间”。
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
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二、学案的设计有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她的学案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易操作。
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
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
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
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三、教学目标适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
吉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能够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空间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认识。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体教具(如立方体、球体等)。
体积单位模型。
计算器。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准备相关实体物品。
学生每人一份体积单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长度、面积,引出体积的概念。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介绍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触摸、观察实体教具,感知体积的存在。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其大小。
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物体的体积测量,并用体积单位表示。
设计一些有关体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课堂小结: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所学体积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内涵。
2. 介绍体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几何建模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谈谈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十、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三维几何概念,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课程资源:同样大小的玻璃杯2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几块、大小不等的木块、沙子、粉笔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各1个,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三棱架1个。
教学过程:(一)建立体积概念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
(指定学生来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动手实验引出概念(1)教师演示实验师: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生明确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2)学生分组实验师:那么在杯子里放入一个大物体和一个小物体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下面大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读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结果。
(3)引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请大家把书包从抽屉里拿出来,用手在抽屉里摸一摸,左右活动活动,说说有什么感觉?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活动活动,现在又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教师指出:像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让学生进行辩论。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我们课题组组长仲伟老师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把教材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课堂中动态的“体验课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人人参与,个个思考。
我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巧妙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激发学生思维。
仲老师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借助电子白板播放卡通图片,然后设问:“同学们,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里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这样,创设问题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乐于动脑,提高他们的思维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仲老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并且仲老师将操作实践活动向课前、课后延伸。
提前安排好学生自制学具,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
仲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两个不同大小的鹅卵石和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玻璃容器中装满同样多的水,再把两块鹅卵石放进去,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然而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最终五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手机影碟机电视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体积概念)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单凭观察,难以比较)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
(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板书)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手指尖);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一、引言《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体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的使用。
本评课稿旨在对这节课进行评价,分析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程内容分析1. 体积的概念本节课首先对体积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介绍。
体积是描述物体内部空间大小的属性,通过与长、宽、高的关系进行计算。
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如水杯、盒子等,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2. 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概念介绍后,本节课详细讲解了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一个单位立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单位,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应用相应的公式计算体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3. 体积单位的使用本节课还介绍了常见的体积单位,并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计算例子,如计算容器的容量、海水的体积等,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评价1. 启发式教学法该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实物、举例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归纳总结法在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的联系和框架。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法本节课还引入了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完成练习,促进了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习兴趣提升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应用能力提升通过练习和实例计算的训练,学生的体积计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及板书)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 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 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 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 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 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 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体积和体积单位》参考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透明杯2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2块、魔方、口香糖1粒、1个粉笔盒、1个鞋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各1个,用绳子搭建的1立方米模型1个。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乌鸦是怎样喝道水的?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1)教师演示实验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生明确剩下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板书“占空间”(2)实验在杯子里放入一个大物体和一个小物体会怎样呢?板书“大小”(3)引出体积概念像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就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课件出示电视、电话等实物,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二)引出体积单位出示两只乌鸦,一只红嘴乌鸦(10粒大石子)和一只黄嘴乌鸦(20粒小石子),它俩谁喝到的水多?引起争论,看来比较时要有一定的标准。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效果分析、观评记录、课后反思
【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⑴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透过讨论、交流,操作与感受,知道了什么是体积,还知道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与此同时,发现问题与探究能力也随之提高。
⑵小组内部评价:在小组活动中,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我们了解了体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观察、讨论,和旧知识进行比较,认识了体积单位。
⑶教师评价: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时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所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体积和认识体积单位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老师把这节枯燥而抽象的概念课上的趣味横生,令人称赞。
这节课体现了老师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1、开课的铺垫为整节课新知的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教师让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穿鞋事情入手,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很多环节的设计,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各种游戏环节与小实验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玩数学”。
2、环节设计时代感强,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
3、数学文化紧密联系生活,练习形式多样。
数学文化是生活中一个有名的设计,又与学生所学知识紧密联系。
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练习形式有游戏等活动,既有趣,又直观,并紧贴生活。
【观课记录】课堂观察量表——教学目标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状态本节课教师借助平面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充分感知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观察、比较生活中大量实际物体,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并能较为准确的估算物体的体积。
吴磊:借助平面图形来学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是一个很有创新的设计。
学生一开始发现比较正方体的一个面就能判断正方体的大小,到后来发现,只看长方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长方体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体积的基本概念。体积是描述物体占有空间大小的属性。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包装、建筑设计等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一个长方体箱子为例,讨论如何计算其体积,并探讨体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单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使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的概念,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掌握体积单位及其换算,能够准确测量和计算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学抽象和模型建立的能力。
-体积单位:掌握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体积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长方体(长×宽×高)和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的体积计算公式。
-实际应用:将体积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体积测量和计算问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体积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积木块,让学生直观感受体积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积木块拼出不同的形状,并测量其体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尝试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在讲授理论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换算掌握不够牢固,可能是我讲解得还不够细致,或者需要设计更多有趣的例子来帮助他们记忆。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明德小学:张小新一:总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四、教学策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对比交流理解体积的意义,突出重点。
运用迁移类推,举例想象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按实验(1)要求做好准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通用15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本节课中教者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课,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提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吗?为什么水会升上来的?让学生切身感悟到石头占有了水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迁移了难点。
二、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者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
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教者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如介绍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一节概念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一。
教者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重点,迁移难点,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课堂效果非常好。
优点有很多,我选取其中的几点与大家分享: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本节课中教者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课,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提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吗?为什么水会升上来的?让学生切身感悟到石头占有了水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迁移了难点。
二、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者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
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教者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如介绍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
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
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
专门设计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比较练习,并让学生用手比划这些单位。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