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及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及实践一、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注重儿童个性发展(1)对学生个性的尊①语文教育正在转为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著重学生创造力的研发、能力的培育和智力的发展。
②特别强调语文基础知识自学的同时,更著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育。
③强化语文教育中道德价值和理想主义教育,加强人文学识的构成。
④著重综合化、个性化自学,包含自学内容和自学方式的综合化和个性化,以消除应试教育的瑕疵。
⑤强化学生个体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和交流。
⑥注重课程的立体化和层次感,特别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⑦特别强调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用户相同学生的相同发展须要。
⑧著重语文自学的现代特征,直面网络的影响。
(2)学生个性的养成①奠定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教育观。
②语文教育应当注重人的主体性唤起。
③强化语文教育内容的资源整合。
④转型教学设计方式。
⑤加强学生蜕变规律的研究。
2、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1)语文素养的内涵《标准》中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突显出来,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教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重任。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探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文素养难以提升。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案例1. 案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1)背景: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老师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
(2)改革措施:张老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具体做法如下: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等知识。
②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③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④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⑤拓展延伸:针对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写作等。
(3)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2. 案例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1)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改革措施:某小学语文教师李老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做法如下:①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将课文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③在线互动:利用教育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3)效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3. 案例三:语文实践活动(1)背景: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改革措施:某中学语文教师王老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课程设计:主要研究如何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规划、设计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3语文教材研究:研究语文教材的编写、审查和使用,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难度等,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4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5语文教育评价: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为改进教育提供依据。
6语文教育政策研究: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文教育政策,分析其制定背景、实施情况及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7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介绍如下:1语文课程设计:该方向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系统地规划语文课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同时,该方向还关注如何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改进语文课程。
2语文教学策略:该方向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语文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
同时,该方向还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3语文教材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语文教材的编写、审查和使用,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具体来说,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教材内容的选取、组织与呈现方式、教材难度的控制、教材的适应性评价等方面。
同时,该方向还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4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该方向主要研究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学术研究等方面。
具体来说,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教学能力的提升与评估、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等方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文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我们将学习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来设计课程。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将学习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如何备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将学习如何管理和评估语文教学,包括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如何管理教学资源、如何评估教学效果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有感
2020/12/13
6
2020/12/13
7
2020/12/13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 有些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 学生出现什么状况,他们都能及时巧妙地做出引导,让课堂因生成而焕 发精彩,给听课教师一种艺术的魅力和朴素的享受。原来是“教育智慧” 给他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展示出最本真的美丽。再来想 想自己的课堂,每节课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课堂上 却总感到一部分学生精神不振,小动作不断,教得费力。原先只是责怪 学生不认真,不谦虚,没想到造成课堂低效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020/12/2
1
❖ 读书我是喜欢的,但却总不愿意读那些教育 著作,总觉得那些书是枯涩的,可是汪潮老师主 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与案例有 机结合,读了让我深受启发。
❖ 这本书共有十八章,分为宏观、中观和微 观三部分,每部分都包括6章内容。给我启发最 大的就是第六章:语文教育智慧。
2020/12/13
3
用“心灵感化心灵”,其实我们都不缺乏师爱。可是,我经常感觉真心未必能换回
真心,也未必能改变一个坏习惯不好的孩子,又怎么能谈得上用心灵感化心灵呢。 看过这本书,我觉得爱应该懂得怎样付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付出。首先,我们老 师要眼勤、脑勤、嘴勤,多观察学生的言行,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想法, 了解了孩子,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学生需要理解,需要尊重。这就要求我们 教师能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一个集体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等 都不相同,发展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不同,才能有针对性地去 研究。在研究学生的同时,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并在最大限度中鼓励学生的发 展,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对小学生最高的奖赏,是激励学生最有力的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的意念和 力量,会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去,也只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 得成功,才会是真正的、高层次的、发自内心的愉悦,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 使其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正如俗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 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我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好。在对于学生的教育方面, 虽然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经验,但大多数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我还是意气 用事,遇到事情极少动脑思考为什么发生这种事。例如班上有几个孩 子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我几乎每节课都要点几遍名,却从来没有想 过他们是为什么不听讲,是听不懂还是我讲得不够生动,还是孩子本 身在注意力方面有问题等等。孩子上课不听讲的原因有很多,我却很 少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教学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启 迪智慧,我们不能忽略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这些突发的事件,也就是 课堂上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学习机智地转换、 处理问题,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让看似枯燥的教学变得充满 生机。因为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智慧,会让优异的孩子灵机闪 现,会让吃力的孩子在错误之后一步步的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 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篇: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原则导言在现代社会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原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其与教学的联系。
一、语文课程设计的原则语文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 教育目标导向原则:语文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语言应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参与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3. 个性化发展原则:语文课程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批判性思维培养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素质。
5. 教学资源整合原则:语文课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语文学习环境和信息支持,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实施的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应符合以下要求,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各种文本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思考,提高学生的情绪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各类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 注重语言实践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论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下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论实践的一些总结与反思。
二、实践内容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语文教学中,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背影”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情深,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内容的处理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背影》一课为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背影”的含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子之间的情感。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背影》一课为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背影”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父子之间的情感。
教师教育语文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新探——以《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例
为 此 更 名 为 《 学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 同 时 , 了加 快 教 师 中 。 为
的专 业成 长 , 养 学 生 的 中学语 文 教 学 的 专业 技 能 . 更 培 将 加 重视 与课程 同步运 行 的课程综 合实 践活 动 。 程在 设置 课 安 排 和 实 践 内 容 的 组 织 方 面 , 目前 都 处 在 实 践 探 讨 阶 段 . 本 文 拟 结 合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师 专 业 化 成 长 的 课 程 计 划 和
了理 论 知识 并 不 意 味着 一 定就 有 实 践 能 力 。实 践性 知识 是 包 括 技 术 规 则 、 验 、 境 知 识 、 断 力 知 识 等 在 内 的 经 情 判
实 践 化 了 的 学 问 知 识 ,实 践 过 程 即 是 一 个 在 实 践 化 的 学
关 键 词 : 师 教 育 语 文 专 业 方 向 《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中 与 教 学》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教 师 教育 专 业方 向课程 是 实践 性 很 强 的专 业 理论 课
方 法 ” l 此 , 为 专 门 培 养 师 范 生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能 力 的 。 2 I 因 作
《 学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中 ,
2实 践 性 课 程 的 教 学 实 施 应 当 突 出 实 践 性 教 学 。 以 . 实 践 性 知 识 为 核 心 的 实 践 性 课 程 的 教 学 实 施 应 是 基 于 问
化 了对 中学 语 文 课 程 理 论 与 实 践 方 法 的 理 论 学 习 和 认 知 .
题情 境 、 解 决 真 实 问题 为 核 心 的实 践 性 教 学 , 践 性教 以 实 学 不 同 于 理 论 教 学 ,理 论 的 研 究 对 象 被 认 为 是 一 般 的 、 “ 普遍 的 , 不 会 ‘ 过 境 迁 ’ 。 … 而实 践 的 内容 总 是具 是 时 的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 引言语文是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问题。
2. 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维。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
3. 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应通过各种练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这些能力。
4. 语文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语文课程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包括讲授法、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5. 语文课程评价语文课程的评价应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讨论、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结果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6. 结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 引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体系。
语文课程和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评价和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问题。
语文教学理论及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理论及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理论概述、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以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语文教学理论概述1. 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我国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教学阶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现代教学阶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新课程改革阶段: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2. 语文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1)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语文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语文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学实践探讨1.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语文课外活动实践(1)举办各类语文竞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访问名人故居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本文将对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改革背景1.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等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2.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因此,改革语文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改革实践1. 优化课程设置我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2. 改革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情境教学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拓宽教学思路。
(3)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3)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四、改革成效1. 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通过改革实践,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2.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们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吴忠豪)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语文教育要走出困境,就要从课程论层面寻找问题的症结,对症结施以外科手术式的系统重构:改变“讲读课文”为主的语文课程形态,建构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形态;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由施教者选择的随意无序状态;调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适当侧重使用的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多年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谓不努力工作,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也不可谓不高,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依然令人失望。
多少年来中小学生花了12年时间学习本国语文,却依然绝大部分不过关,语文水平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语文课投入高效率低,学生负担重,大学生语文仍不过关,社会各界人士对语文科的批评仍然不绝于耳。
什么原因使语文教育长时间难以摆脱困境?我们要探寻的语文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我的看法是:中国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教学论层面,不是教学问题,也不是教师问题,而是出在课程论层面,要从课程论层面寻找问题的症结。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
”“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课程决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而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
[1]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注重的主要是教学论层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改革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很少从课程论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
其实,语文的问题有教学层面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存有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
课程是上位概念,教学仅仅传递课程的过程,是下位概念。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心得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心得追求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走得很是艰难。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有幸成了水城名师陶老师的徒弟,并拜读了她的字面报告《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陶老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剖析了什么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并以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阐述了怎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似久旱禾苗遇甘露,陶老师的报告使我豁然开朗。
反复品读了陶老师的报告和有关理论后,我把自己平时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认真与此进行了对比、反思和总结。
我的语文课堂基本能做到以下几点:一、能够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平时上课,我很注重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我幽默风趣的语言,我诚心的赞美,一个游戏或笑话,为我和我的课堂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甚或期盼。
我们师生之间是心心相融,互为欣赏和尊重的。
为此,我很信服陶老师提倡课堂教学中要有“三声”。
这是一堂和谐课堂所不能缺少的元素。
二、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正如陶老师所言,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深知,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所以,我始终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人,始终想着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学习空间。
通过陶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实效性的教学,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应该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为了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备好教材。
正如陶老师所说,要读懂作者的心。
当要教一篇新课文时,不要先急于写教案,要去反复认真地潜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读懂文本表达的感情,做作者的知音。
另外,还要读懂编者的心和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教材读到位,做教材编者的知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探讨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语文课程,以及如何进行优质的语文教学。
本文将就语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二、语文课程的设计语文课程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课程设计应该符合国家的语文教育目标和要求。
国家制定的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因此,课程设计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其次,课程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会读、写和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优质的语文教学方法优质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优质语文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际情况和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合作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工具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和视频、播放音频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2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精选2篇(一)在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它涵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载体。
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作文写作、演讲等形式,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语文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经典诗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其次,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更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归纳,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教学,更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基础教育。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语文的神奇和美妙,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与体会精选2篇(二)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案的修改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明确教学目标:在修改语文课程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既要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又要与课程要求相符合。
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后
上 具 有 划 时代 的意 义 。课 程论 和 教 学 论 发 展 的 历 史 告
王 文 彦 、 明 主 编 的 《 文课 程 与 教 学 论 》 0 2年 蔡 语 20 出版 以 来 ,国 内 师 范 院 校 广 泛 采 用 , 到 较 好 评 价 , 受
及 二者 之 间 的 关 系 同 题 。这 个 问 题 国 内 外有 过 长 期 的
广泛的争论 。 目前 也 没 有 完 全 统 一 。事 实 上 二 者 之 间存 在 着 天 然 的内 在 联 系 , 究 “ 什 么 ”的 问题 必 然 延 伸 研 教
标 准 的发 展 轨迹 ; 设计 了语 文 课 源自 与 教 学结 构 的编 制 程
序 , 面 回答 了教 什 么 的 问 题 。 实 践 部 分 共 设 4章 , 全 主
要 为 语文 课 程 与 教 学 的实 施 环 节 , 一 论 述 了识 字 与 写 逐 字教学、 阅读 教 学 、 作 教 学 、 写 口语 交 际 教 学 与 综 合 性
革 和 教 学 改 革 的教 育 理 念 ,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再 版 了《 高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 形 成 了 文 本 教 材 、 学 光 盘 ( 配 , 辅 书
盘 ) 网 络 课 程 三 位 一 体 的立 体 化 教 材 , 现 了 语 文 课 、 实
程 教 学 的信 息 化 。这 是 一 部 由 王 文 彦 教 授 和 蔡 明教 授
摘要: 新世 纪 , 程 与教 学呈现 出综合发展 的趋 势 ,语 文课 程 与教 学论》 课 《 就是 一部语 文课 程 与教 学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df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 引言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读、写、听、说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一门有效的语文课程。
2. 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流畅表达和独立思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语文课程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读、写、听、说技能,包括正确发音、准确理解文章、准确表达思想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和口语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2.2 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语言技能,语文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准确、清晰地进行逻辑思考,并能够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2.3 文化素养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应该了解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 语文教学的原则设计一门有效的语文课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3.1 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多元化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3 整合跨学科知识语文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将语文与科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 实施一门有效的语文课程4.1 课程设计设计一门有效的语文课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组织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4.2 教学实施在实施语文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指导一、填空、选择(单项)、简答(占50%):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的功能各是什么?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当代教育学所作的定义)教育史上曾经有过的课程流派有哪些?什么是教学论?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5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6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试简述之。
“五经”、“四书”、蒙学读物的“三、百、千、千”各指什么?8 语文教材的专指概念是什么?9 语文教材的功能有哪些?试简述之。
语文教材由哪些系统构成?11 “语文”名称的确定是哪年?“语文”的涵义是什么?新“课标”有哪些创新理念? 13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试简述之。
14 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什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包括“积累·整合”等哪五项?16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17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哪些特点?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语文常规教案包括项目? 21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试简述之语文考试试卷的评析方法哪几种?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能力?26 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包括哪10种方法?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抓关键词语进行阅读教学?试举例说明。
朗读的要素和要求有哪些? 30 课文赏析包括哪些内容? 31 成功的板书和图示有哪些要求?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文体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素,其中,议论文、小说、诗歌的教学要素(或要领)有哪些?怎样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试简述之。
从师生活动关系来看,写作教学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写作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立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试举例说明。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为例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2、推广在线课程:该高校积极推广在线课程,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 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同时,学校也鼓励教师自主开发 在线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3、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该高校积极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即在线 上学习平台上设置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在平台上进行预习、复习和 讨论,同时在线下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方面:
(1)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预 习任务等,学生自主观看并完成任务。
1、教学流程
(2)课堂讨论与深化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观点 和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探索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可以以某所高校为例,介绍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 施情况。
该高校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1、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该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 源库,包括各类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了 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 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平台的建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 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新课改以来,为了满足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新课改以来,各师范院校一直努力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提出该课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以学科为本位,没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过于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实施远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措施:课程建设方面,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方式方面,压缩理论讲授、加强实践的比重和力度;课程实施方面,走出校门,坚强与中学的联系。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3-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中文师范生区别于非师范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担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重任。
其课程建设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师范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质量。
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的形势更为复杂,无疑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改以来,各师范院校一直努力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不
能很好地满足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
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学科为本位,没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发展;第二,教学方式重理论讲授轻学生实践,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第三,课程实施过于封闭,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
针对以上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课程建设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科书的编写,完全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一般分为“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部分,“课程论”部分大致分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教材”、“语文课程的评价”等几部分;“教学论”部分大致分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几部分。
体现的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思想。
知识本位注意学科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优点是知识量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较完备,利于学生系统接受知识。
但缺点是忽视学生的经验、接受能力和兴趣,没有从学生出发去整合知识,从而也就不利于学生发展。
基于此考虑,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以下调整。
第一,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重构教学内容、重新安排教学顺序。
如讲“教学论”中的阅读教学时,通常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和顺序,应先后讲阅读教学的理念、阅读教学的过程和原则、阅读教学的模
式、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理论讲了一大堆,当安排学生编写教案准备讲课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似乎讲了白讲,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们就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顺序。
阅读教学部分先后安排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说课”、“如何讲课”、“如何观课评课”等几个模块。
每一个模块中又安排了几个小模块,比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模块,具体包含“如何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导入语”、“如何安排教学环节”等。
相关的教学理论一定是在学生需要时插入讲解,比如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时要考虑选择教学方法,此时插入以下理论:“教学方法通常有哪些”、“每种方法的优点缺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根据学生需要相机讲解理论比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讲解理论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讲“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模块时,就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和原则”、“阅读教学的模式”理论插入进行相机讲解。
总之,阅读教学的所有理论知识均可通过这几个模块整合起来。
第二,在具体进行每个模块教学时,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为先实践后理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常一般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实践。
但事实证明,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历和教学经验,讲理论时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而且等到学生实践时理论也忘得差不多了,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前的思路,变为先实践后理论。
比如,过去教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时,一般先讲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再让学生去练习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先实践后理论的思路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选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依据什么确定教学流程?怎样导入新课?怎样提问?等等,当学生在备课经历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时,老师再进行理论讲授,学生的听课效果要好得多。
而且学生自己备课时运用的往往是在中小学老师那里学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些理念和方式一般比较陈旧,当前教师的讲授会带来鲜明的对比,学生会对新课程的执教理念领悟得较快,老师讲完了再让学生回去修改它们的教学设计,效果明显。
二、教学方式方面,压缩理论讲授,加重实践的比重和力度。
目前,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结果是学生不熟悉语文教学现状,不能正确理解和贯彻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差,教学技能运用生疏。
总之,适应教学慢,应聘教师编制考试录取率低。
针对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我们做了以下两点尝试和改革。
第一,过去高校一般的做法是讲一个学期的理论,下学期到中学实习前才集中校内试讲几周,实践时间短,学生下去实习时表现得很不成熟,难以应对语文教学。
对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整。
一个学期的课,先用三分之一的课时教授“课程论”,在进入“教学论”讲授时就开始一直伴随学生的实践活动。
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即每个教学技能的习得都是先让学生去试做,然后老师在
学生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相关理论,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再去修正、去练习。
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再纠正,这样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学习的始终。
此外,实习前几周,再集中进行综合实践,主要是练习讲课,包括各种文体的处理思路、各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
不合乎要求的学生会再进行指导、练习,直到每位同学都达到基本要求。
第二,根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特点,我们尝试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究其实质而言是一门技能课,技能的培养需要熟练的反复实践,更需要正确的模仿。
而要想正确的模仿,必须引进大量的案例。
从一个个案例中,学生不仅得到启发,而且还开阔了视野、熟悉了语文教学的实际。
此外,案例教学法讲究的是学生通过案例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其过程是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过程。
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三、课程实施方面,走出校门,加强与中学实际教学的联系。
作为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中学,不到中学中去,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满足中学教学的需要的。
因此,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调查、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
具体我们有以下举措。
第一,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可以使学生与中学语文教学有零距
离的接触。
通过了解教学实际,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了解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兴趣爱好等,培养教育责任感。
通过观摩教学,熟悉教学流程,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技能。
第二,教育调查。
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现状有更深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有助于他们成为科研型的教育教学专家。
教育调查时间安排在大三的小学期,组织学生到中学进行为期三周的语文教育教学调查。
调查的内容,可围绕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以及语文教师的素养等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等。
第三,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的关键环节,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其作用无须赘述。
我们通常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十四周的教育实习,其中四周为校内试讲,一般精选老师,每位老师指导几个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练习。
十周的校外中学实习,期间,每位实习学生都要做好以下工作:备课、听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试题编写与评改以及班主任工作等。
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学生尽可能多上课。
要求课后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同时,高校带队教师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都落到实处,实习结束再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分析。
总体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思考和实践,我们建构了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加强实践的教学思路和方式,并落实和加强了教育见习、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的实践环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改成果。
希望对高校师范专业本课程的教学有所帮助。